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失业之旅》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失业之旅》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8 21: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失业之旅》读后感精选10篇

  《失业之旅》是一本由康夫 / 靳锦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业之旅》读后感(一):上路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

  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我也去过不少地方,但是特别不爱写游记。去看看就很累了,再回首?心里默默怀念一下也就好了。

  也曾想过索性就辞职出去晃荡一年,美其名曰“间隔年”,最终也没敢。离开姿态、动荡的生活由始至终对我来说是种饮鸩止渴的诱惑,如果可以不工作,如果可以一直旅行。当然最好的是一直年轻下去。可以一直晃晃悠悠,没心没肺地在路上。不负责任,不必回头。

  可以确认的是,自己想法毫无特异之处,大多数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年轻时都有过一骑绝尘的狂想。所以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直热卖,所以旧金山“垮掉的一代”博物馆和旧书店才会引来各国粉丝一直络绎不绝地朝拜,所以《走吧,张小砚》和《猫力乱步》才会轻松变成超级畅销书,所以各大时尚杂志才会一直鼓吹“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所谓“间隔年”的说法才会那么流行。

  可是,这本《失业之旅》以失业为名,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首先要声明的,是书中携手上路的康夫和黑猫警长并非情侣甲乙,而是两个姑娘,如非迫不得已绝对不肯睡在一张床上;并且上路之前的关系是前同事——在公司倒闭发了一笔遣散金之后瞬间变成了同路人内容简介里说她们“留学归来,光荣失业,点头之交,共赴失业之旅”,颇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气风流。然后翻开书,我们发现名叫康夫的这位毕业于工科最好的大学,生于楚湘嗜辣之地,的而且确堪称女中豪侠;而这位最好的文科大学毕业生黑猫警长来自浩荡中原,偏偏擅长低头脸红,心思千回百转。见过她们二位的人也许都会奇怪她们怎么就能同路这么久而相看两不厌,旅行回来居然还没有友尽,继续保持了一周至少见一次的吃货友谊;但世上事无奇不有,这难以参详之事就这么赫然摆在了我们面前。

  “在东南亚最炎热的一个多月里,她们从新加坡转机抵达越南,再自陆路去柬埔寨和泰国,最后从老挝回到云南。去了湄公河、吴哥窟、皇宫、寺庙、热带雨林、海岛、山区;坐了大巴、三轮、摩托、飞机、长尾船、溜索、大象;吃了河粉、螃蟹、大虾、冬阴功、春卷、咖喱、烧烤、火锅、蜗牛、青蛤,喝了一肚子各种鲜榨果汁、各国啤酒。当然,也为各国的热带蚊子奉上了丰盛的人血大餐。”

  这段旅行路阻且长,几乎涉足了我曾去过的东南亚所有国家,因此我清楚知道那“最炎热的一个多月”,到底有多热,鲜榨果汁有多鲜,泰国咖喱有多辣,而那条著名的湄公河在整个旅程的出镜率又有多高,总是流着流着就又换了个名字和旅人在某处狭路相逢神奇的是,尽管每一处地方我都去过,看她们的文字时依旧津津有味,好像得到许可进入了一个崭新奇妙的私人世界,看到了自己路过却并未留意的旖旎风光。康夫的洒脱和黑猫警长的细腻相映成趣记录同一段旅程的不同观感、细节交相呼应互为补充,又有“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美妙,看久了才会发现,所谓的女中豪侠也有敏感傲娇的一面,而冰山美人则可以见水忘情生冷不忌。她们行走一路,彼此身上都悄然受了对方一点感化,一点影响性格变得愈发复杂、多面、和善、有趣,而也能够不断发现学习对方身上让自己着迷的特质: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原来当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也不错!这就是一个工科大学女生和一个文科大学女生之间所能够发生的最奇妙的化学反应,而这本书,正是记录这个奇妙过程的最完整的一份实验记录。

  “你也许走过和康夫和黑猫警长一样的路,但未必遇见过刚刚好的那个同路人。”

  在这本书即将出版的前夕,黑猫警长以她的委婉温柔,希望把这句话加在封面上。我猜想这是一种她特有的示爱方式,其实只是想迂回地表示:能和康夫一起上路,她很愉快。——对不起,这句是我猜的,以黑猫警长的纠结型人格,一定不肯认账。

  而康夫对黑猫警长的表达感情方式似乎要更爷们一点。出版后没多久,我在QQ上和她开玩笑地说到这本书万一卖不好要化纸浆怎么办,毕竟这个世界上爱看别人的梦想和世界的人不是那么多。她第一反应是:黑猫警长听到后会伤心的,会怀疑自己写得不够好,“所以不要告诉她,我来想办法”。

  我问,难道年轻的作者们不一起承担梦想破灭的风险吗?

  康夫那个非猫非狗的自画头像在那边沉寂了很久。那么久,我都差点以为她已经离开干别的去了,窗口突然弹出一段话:我很少遇到一个做梦做得那么纯粹的家伙。因此她对于我来说好比大熊猫,我想保护她。

  关于这两人的一切,我就透露这么多。作为一个有幸见证两位性格截然相反的妹子互相捣毁三观再回炉重造过程的旁观者,我希望同时保护她们两个人。她们闪闪发光的才华干净响亮(以及缠绵婉转)的文字,包括梦想旅行家Odding可圈可点的水彩插画,都值得出版社冒回险给姑娘们出本好看的小书,而那个早被说滥了在此却仍不得不提的“友情”更值回观众票价。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所以——大家都来看这本书吧,不会失望的。

  《失业之旅》读后感(二):这世界的任何地方,我都想和你一起去

  拿到《失业之旅》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到底是失业的意义,还是旅行的意义呢?

  这本书是在过年期间花了一个下午读完的,最开始知道它是源于一个豆友的推荐,只是,可能豆瓣上太多类似诸于“消失的间隔年”“辞职去旅行”“在路上发现另一个自己”之类的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归类或许可以叫做“公路心灵鸡汤”的书籍了吧,以至于看到这本我觉得没什么稀奇的,大概无非就是那些我gap year下,观一下世界然后就有了世界观的平凡之旅吧。

  但年前淘书的时候,因为淘的另外几本都相对艰深了些,按照我以往购书的“荤素”搭配原则,我还需要买本轻松的书籍打个包,于是,在看了一圈各种都不算靠谱的通俗文学后,我就还是买了这本,旅行什么的且不说,失业这种事,我还真有种“或许明天就降临”的心里预期。

  这本书不是我们通常所以为的那种旅行日记,当然,也记录了各种旅行日常,不同的是,这是两个女孩,同时写了一段“相同”的旅行。她们分别毕业于国内两所顶尖的大学,各自留学中东和北欧(看,就连留学,她俩也与她们的校友们通常选择的欧美归宿不同),加入这家公司前,康夫就职于一家据说福利很好的大公司,黑猫警长刚从北欧回来,然后,她们一起失业了。她们本没有约好一起失业,就像本没有约好一起旅行,只是失业后的某天,两人在电影院偶遇,然后,两人依稀认出彼此似乎是同事,而且,都是愿意周二下午来万达看半价电影的同道中人,基于这一点,两人决定一起去东南亚旅行,顺便花掉失业遣散费。

  然后,她们就在约定后各自互相再没联系,直到出发那天,一起相遇在机场。此后,在东南亚最炎热的一个多月里,从新加坡转机抵达越南,再坐大巴去柬埔寨和泰国,最后从老挝回到云南。去了湄公河、吴哥窟、皇宫、寺庙、热带雨林、海岛、山区;坐了大巴、三轮、摩托、飞机、长尾船、溜索、大象;吃了河粉、螃 蟹、大虾、冬阴功、春卷、咖喱、烧烤、火锅、蜗牛、青蛤,喝了一肚子各种鲜榨果汁、各国啤酒。当然,也为各国的热带蚊子奉上了丰盛的人血大餐。

  我并没有走过上面这段旅程,但类似的旅行经历还是有的。康夫写到在越南的晚上,她们出去吃那种海鲜火锅,边上有沙滩和乐队演唱,我的脑海里却开始浮现出当年去长滩,有一天晚上,我们沿着沙滩游荡,不远处的乐队唱的很high,边上是阵阵烧烤香,我们一群人走着走着,我和hy就走到了前面,身后的同事们在各种疯狂摆拍,忽然,边上的海浪声一阵高过一阵,然后海水就打湿了我俩的裙脚……我听着远处的大海的阵阵咆哮声,看着对岸的点点灯火,我以为自己心头涌起的应该是类似惬意轻松宁馨儿的情绪结果心头冒出的竟是类似失落害怕甚至觉得生命渺小之类的感慨,我正准备开口,然后hy对我说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听着大海的声音,竟然不是像想象的那样开心”,我的心一动,连忙应到,“我也是啊”,完了又补充到,“人们总是对大海赋予各种意义,什么大海能够带走哀愁,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怎么竟然感觉有点不舒服呢?","我也是啊!”,hy说完,我们继续往前走,我的心开始踏实一些了。

  说上面这些,当然不是为了共享一段东南亚之旅的相通场景,就像这本书说的,你也许走过和她们一样的路,但未必遇见过刚刚好的那个同路人。关于这段旅行有多美妙我也不想多说,可能走过一遭的人,会各有自己的感悟吧。这本书真正触动我的,是两个女孩在旅途中的不断分享和对话,她们聊感情聊生活聊工作,从一开始的社交礼貌似的交谈到最后剖白内心的谈话,这个过程真的美妙过她们分享的那些美食美物,更妙的是,她们真的是彼此那个可以同路的人,这是一场偶然约定然后歪打正着的合拍之旅,尽管,她们在初始,可能都觉得,也许,自己更适合单独旅行吧。

  类似的顾虑,在我去长滩前也有,虽然一开始我就确定了我肯定是和hy住一起的,但当时说真的,如果可以,我真想自己一个人待着,不是我不想和hy一起,是内心深处,我跟自己说,也许,我们一起出去这一趟后,她就会对我失望吧,就像康夫在旅行后期跟黑猫警长的对话,“我是一个非常无聊的人,所以我不敢深交什么朋友,怕人家对我失望。”,我又何尝不是呢,本质上,我也是个很无聊的人吧,但有人在的时候,我便会启动“愉快”的相处模式,让别人满意,可一旦我们天天住在一起,在那样一个逼仄的空间,我无法确保,我能持续启动“愉快”模式,而一旦回到那个真正的自己,大概,不会叫人满意把,但那次,当我们共享了一段关于大海的感悟后,我知道,一切没那么糟了。

  记得以前人们常说,情侣之间判断是不是适合,一起出去旅行一趟就知道了,或许,不只是情侣,朋友之间也类似吧,当然,康夫和黑猫警长她俩在一起出门前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回来后,她们也并没有因此就十分热络起来,这原本也符合她们本身的气质,而对我来说,邂逅这样一本书,就像阅读一遍的自己的内心。她们的故事,我虽没有完全经历,却并不陌生,就像在故事后面,黑猫警长关于康夫工作的猜想,康夫本来可以去到体制,但却抱着对电影对文学的向往,踏上了另外一条路,踏实可靠的前途虚无飘渺念头取代,结果就是,她们在这家虽然待遇平平却有大把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公司里,相遇,然后,一起失业了。

  “失业让你发愁吗?”

  “不,我从不发愁没有工作,我发愁的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或许,内心有些小火花的人都无法安然的接受一份鸡肋的工作吧,火花不灭,就总会想扑腾一下,即使最后,还是要回到一糊口的工作里,至少,那些扑腾岁月里的刹那瞬间,我们曾体会过,万水千山的美妙,这就足够了。历尽千帆后的平淡回归与从不期待的索然无味,还是不一样的吧,更妙的是,有人正好,和你一起经历这一切。

  这个世界有太多未知的地方,未知的美好,我们并不需要一一涉足,我们只需要有随时启程的勇气就好,如果刚好有个人,Ta能陪你走这一遭,那无疑是一种幸运,如果没有这个人,我们还是可以一转头背上行囊就走。这并不是需要有钱才能任性的事,这只是,我们完成和自己内心的一场和解。

  《失业之旅》读后感(三):在现实的缝隙里

  在失业之后,在东南亚的酷热与灰尘里,在现实的缝隙中,她们原本现实的人去做一些不现实的事情,比如把遣散费用拿去说走就走的旅行,才看起来那么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有趣。

  无聊,生无可恋,这些虚无缥缈却又充斥着生活的话题,不过是因为拥有大把大把的自由时间可供挥霍,以及懒得去打破一些世俗的既定的规矩。不可置否,纵然迷失在自由里,也要穷尽一生,用最无聊的面孔来反思无聊的本身。╮(╯▽╰)╭

  《失业之旅》里,两个高学历妹子以一种漫不经心的自省态度思考生活的本质,思考前方的景色,一个从中东安然无恙回归,一个从欧洲心灰意冷回来,也许或多或少的玩世不恭,但她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很清楚的,所以她们能孤军奋战且照顾好自己,并相信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过于亲密的关系都是可疑的,而且很累人身心。因此旅途上应该乐趣无穷吧,我猜,当习惯独自流浪后,有个伴一起,虽然开始不习惯,但后面一个人喉咙发炎,一个人严重晒伤,再不矫情的人,都想矫情地被照顾一把~到最后互相都有被影响哒~

  正如她们自己所说,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循规蹈矩的两个家伙,所以才喜欢看电影,大家都是普通人。其实还好,这场旅行,能获得一个相似的伙伴,能在独自中随时抽离,随时跟上对方的思路,费用平摊,体验共享,好坏同受,偶尔的浮躁与沉默,无聊与有趣,相辅相成,并肩前行。

  我也多么期待一场旅行,逛吃看写,谁要去干悟大道理的事啊,全是扯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这些最基本的感官得到满足才是大写的体会。我也是无聊的,所以任它去吧。

  《失业之旅》读后感(四):也许是你最喜欢的东南亚随笔

  神秘有张力的中东幽默风与冷静低徊的北欧素朴风在东南亚的热浪中交汇,那会是怎样一种酸爽?——你不是正在大笑,就是在放松肌肉准备大笑!

  它不仅是一本书,它是一部文字电影。

  它不仅用语言的魅力带你体验热带风光掠影,还有一个个特写片段里的交心桥段,剧情也是极微妙的。两位作者是分别在中东和北欧留学生活多年的女生,初识不久,带着随时会闹掰的心理准备前往同一个异国,却收获了一段奇趣横生的他乡记忆。其中一位笔触收放自如,嬉笑怒骂自动播放,带有令人身临其境、如裸眼3D一般呼之欲出的镜头感。另一位的文风淡泊疏离,将幕后发生的一切用另一种抽象艺术的视角进行回应,时而也在女神和女神经之间无碍切换。

  它不仅是一部游记,它是一个好看的冒险故事,叫做《奔跑吧女汉子》。

  一次失业像一次冒险,重新了解身边的人和环境,不断地奔跑、不断地与热浪搏斗,一次次在无知无觉中和危险擦肩。在惊讶于环境的精彩、大口喘气的同时,也被内心逐渐苏醒的元气所鼓舞。这时候,对于沿途所见所做所吃的描写都变成了伏笔,吃货已不再是那个吃货,而女汉子还是那个女汉子。

  如此劲爆的文笔比拼,如此一头扎进的失业之旅,是文艺/御宅/失业/取向不明青年等等不(ji)靠(fǔ)谱(zhái)青年的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之读物!另外,点缀其中精美的手绘插图让你在某些作者们浮光掠影的笔墨中得以神游。也许会成为你最喜欢的东南亚随笔。等等,为什么本文没有提及有关旅行地的种种?因为不能进一步剧透了。自己去看吧!

  《失业之旅》读后感(五):火鸡B想了一些什么?

  1、

  康夫和黑猫警长都是我的前同事——我们一起经历了那次失业,区别在于她们用这段时间去做了一趟失业之旅,而我用那段时间,去考了一个驾照。

  听起来,我比她们有着更加显著的实用主义倾向。我猜康夫会这么总结,黑猫警长也会总结出一点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点,不过也许她不会说出来。我们都是文字工作者,擅长并习惯通过一面之辞,来给人下定义做总结。文字也早已形成惯性,一段事实性叙述之后,若不能在这段叙述之后发点感慨,就会觉得是高速滚动的弹球忽遭阻挡,念头不能通达。

  黑猫警长的名字很好听,叫靳锦——书的勒口处有着介绍。在我们被通知入职的前几天,领导给我们群发了邮件,在抬头那里,我看到了“锦”“馨”“菲”“漪”等字,每个名字,都像台湾小言里摘出来的,不由觉得,这么多么莺莺燕燕的一群人啊。

  康夫的名字也很好听——也是草字头,很女性很台湾的那种。但我不能说,因为她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我不能确定她是否愿意透露真实姓名。这种事儿,也不好直接问她本人,只能自己努力地揣摩那个“分寸感”,尽量不触犯到她人。我猜测康夫之所以在书里称靳锦为黑猫警长,也是类似原因。

  谁知道呢?其实我们都不太熟。同事了三年,我们还是算不上有多熟。对彼此的了解,基本都是靠暗自揣摩出来的。

  我揣测,其实我们对失业了这件事,都怀抱着一定程度的开心——公司领导希望我们暂时别找工作,给他们几个月的时间,他会争取到新的投资。而事情果然是这样的,他争取到了新投资,而我们,在度过颗粒无收的几个月之后,几乎全部回到了这家单位,再次做起了同事。

  然后,在两年后,我们又都陆陆续续辞职。

  所以她们是我的前同事。

  2、

  黑猫警长与我同为编辑,需要坐班,但与众人一起吃午饭的次数屈指可数。而康夫,就和书里提到的一样,在我们彼此几乎陌生的情况下,我和其他众同事曾经莫名的拥进她家,吃饭杀人,共消磨了4个小时有余。她并不经常出现在公司,一旦出现,就会热情的与人打招呼,若是不急着开完会溜回家,她会选择和大家一起吃个饭。

  康夫是双子座。在我们失业之前,领导曾经要求我们每个人去研习几本杂志,然后对些杂志的风格特点进行分享。康夫选择的是《Nature》《Science》等几本科学类杂志,她讲得包袱不断,笑声于是也不断。另外一个同事在长会议桌的那一头,给我发来了短信,上面写着,“看,这就是双子座”。

  在康夫之前,我对双子座一无所知。在她之后,略知一二。双子聪明、轻佻,具有良好的敷衍他人的能力。简而言之,双子是初夏的人格。而黑猫警长,在我眼里是北欧型的,虽然她生于盛夏,狮子座,但以她话说是,自己是一只“北欧的狮子,被冻起来了”(啊,这里可是采用了经典的人物稿写作手法)。她们的文风像本人一样,有着明显的区分——随便翻到哪一页,一秒钟之内,我就能确定这一页,是康夫写的,还是黑猫警长写的。康夫极擅长发现笑点,在她的叙述里,处处都是鸡飞狗跳,是狼爱上羊,是兔子长了一条狐狸尾巴。世界由一幕又一幕荒谬剧的组成。我不太确定这是她本人看世界的角度,或者只是一种叙述角度——显然,这种的叙述风格,更具包容性。

  黑猫警长不是那么包容的人。她苛刻,挑剔。行文也是。她没有那么多耐心来描写“读者会感兴趣”的东西——不过,作为职业码字人,这些东西不可避免的也会溢出。只是更多时候,她的确更专注于自己,从北欧到东南亚,她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她感知到的,她在乎的。世界不是荒谬剧,是独角戏。

  “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列维·施特劳斯,《忧郁的热带》。

  但书里面有她们我陌生的一面。我没想到那个会随意乱吃东西的人会是黑猫警长,我以为那个会是康夫——从上面的描述你也能看出来吧?似乎,那个对生活更有戒心的人是黑猫警长。

  这么一个小小的发现让我有了重新推导她们的兴趣。只是,推导结果当然并不适合写出来。

  3、

  失业和旅行有时候很像。

  你剥离掉你身上的社会属性,把自己丢到一个陌生又不适的境地,重新打量自己。

  如果要说区别——失业或许像一只扒光了羽毛的鸟,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只火鸡,还是一只孔雀。而旅行或许像是一只火鸡来到了沙漠,它得努力进化,争取早日把自己的毛褪去,赤裸地在不毛之境,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我是失业爱好者,但不算得旅游爱好者。上一次我独自旅游,已经是几年前的新疆。在乌鲁木齐,我逛了四遍家乐福。简直是难以启齿。就在昨天,我在我表哥家里,饭桌上,听他和他的朋友谈美股、换房,还有出境游,谈马代,谈大堡礁,我只能把自己蜷缩起来,左顾右盼地尽力逃避这个话题。

  旅行里最有乐趣的部分之于我,是在列车上,头抵玻璃窗,处在封闭空间与开阔世界的边界线上,是身后的闲言碎语与面前沉默的大地对峙,有无数信息涌来细辨却毫无意义,幻觉如蘑菇云一样爆炸,辐射遮蔽此时天空,有接近死亡灵魂出窍的快乐之感。

  我无法谈论我的旅行。

  但我为什么要看她们写的游记呢。或许是,我们是火鸡A,火鸡B和火鸡C的关系。火鸡A不见了,火鸡C回来了……这个时候,火鸡B想了些什么?想我为什么在这里,想我为什么哪儿也不去,想这事儿好玩或者不好玩?——也可能火鸡B什么也没想,它低头,展开一只翅膀,啄了啄自己的腋窝。

  《失业之旅》读后感(六):世界那么大,拿着遣散费去看看吧

  最近网上一封最有情怀的辞职信火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份勇气与洒脱,撩拨着我们这些在大城市高压而琐碎生活中想要出走的心。然而后来网友的一句“钱包那么小,哪也走不了”又把那颗想要说走就走的心拉回到了现实。

  不过,虽然行万里路有点难度,但读一本书的时间和精力想必大多数人还是有的。在黑白的文字间,我们可以感受缤纷的世界,也可以发现作者和自己内心比世界更广阔的天地。

  一次突如其来的失业,换一场秀色可餐的旅行

  其实去年年底就看到这本书,一直等到如今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写出书评,也算是应景。在当下这个看脸的世界里,这本书无论从装帧还是内页的排版,都可以说入的了外貌协会的眼了。因此,这场秀色可餐的旅行,不仅仅是指作者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和吃到的美食,更是作者流畅又不失黑色幽默的文字配上梦想旅行手绘家Odding耗时数月精心绘制的插图,所带来的感官盛宴。

  当然,比装帧更重要是书的内容。“失业之旅”四个字一出来,就感觉处处是故事。失业去旅行,因其带有的被动和悲情色彩,使得它比辞职去旅行更需要情怀和勇气。于是,我们就在书的腰封上看了这样的对话:“失业让你发愁吗?”“不,我从不发愁没有工作,我发愁的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的。”这又让我们不禁联想:是什么样的人给出这么个性又霸气的答案;他为什么会失业;失业后为什么去旅行;旅行去了哪里;那又是怎样一番风景……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补充些背景资料。实际上本书的作者不是“他”,而是“她们”——康夫和靳锦,后者在书中称为黑猫警长。用康夫的话概括说,她们毕业于两所鸡犬相邻但世代为敌的大学(清华与北大),然后漂洋过海去了两个奇怪的地方(以色列和瑞士),回国后刚刚入职同一家公司就遭遇倒闭,连同事都没来得及做几天,就一拍即合,拿着遣散费,共赴东南亚旅行。这也就是本书的缘起。两个人,从两个视角,记录同一段旅程。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光是看书中文字和内容,很容易以为作者是一男一女。性格外向,善于交际的康夫承担了大部分主外的工作,而相对内向,懒得融入主流社交圈的黑猫警长主要负责管钱和尝试各种路边小摊。在东南亚最炎热的一个多月里,她们从新加坡转机抵达越南,再自陆路去柬埔寨和泰国,最后从老挝回到云南。作为主要靠写字为生的两人,她们对文字的拿捏恰到好处,常常让我觉得有身临其境之感。我像是一个刚好跟她们旅程路线相同的游客,将自己暴露在热带的烈日之下,不时穿过惊险刺激的马路,挤过人群,在蚊虫飞绕的夜市小摊吃河粉、炒青蛤,喝各种果汁、啤酒,顺道走过大大小小的寺庙,上半身随着上上下下的长途大巴颠簸,最后一起和大象洗了个澡。

  上班或者上路,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一种生活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这中间似乎差了一点过度。人的一生中要面对很多选择,有些比较重要的可以称为人生节点,比如高考、找工作、步入婚姻,我们在每一个节点面前做出的选择,逐渐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轨迹。而每次我们之所以做出与他人相同或不同的选择,大概就是性格使然。如果你知道我当年选择从北京上武大就是因为有樱花的话,可能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做编辑这样一个不挣钱,又似乎处在夕阳行业的工作。

  本书的作者康夫和靳锦也是两个不太按常理出牌的人,或者她们只是懒得去想常理应该是什么样的,就随性而为。失了业,不想着赶紧找工作,而是拿着遣散费跑东南亚晃了一圈。我们从来不能说哪一种选择更好,但不同选择一定能看到不同风景,不同风景就构成了不一样的旅程,人生亦是如此。

  正是因为两位作者独特的视角和生活态度,让我们有了不同于读一般游记的体验。她们不用很大篇幅去描绘那些著名景点,更不强迫你跟她们一起在旅行中思考什么人生哲理。而是在许多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之处呈现出异国风情,在大胆和猎奇的心理驱使下带我们一起丰富了人生经历。比如康夫描写在西贡的休闲娱乐活动中,最有趣、最惊险、最刺激的是“过马路”;在越南大排档,在不想吃东西的情况下如何被阿姨引诱要了一盘辣炒青蛤的心理过程。黑猫警长部分的讲述也充满情趣。康夫因为上火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吃了各种外国药,甚至误食含大麻类的药物。一般人应该会去小心,然而黑猫警长却好奇的去尝试了一下其中滋味。在皮皮岛出海时候,没有涂防晒霜就去潜水,结果被晒伤,走在路上就像是移动着的被蒸熟的螃蟹。这些绘声绘色的描写在两位作者笔下信手拈来,让我们在美食美景外,感受到旅行中的生活之情。

  此外,作者关于人生态度的表达往往体现在两人的对话间,自然而不露痕迹,又引人自发的思考。像上文提到的“失业让你发愁吗?”“不,我从不发愁没有工作,我发愁的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就是其中之一。在她们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康夫有着很好的专业背景,本来也有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但在大学时的电影课上表现不错,就稀里糊涂的栽了进去。于是对生活的要求降低到糊口即可,对非创造性的工作无法入眼。比起待遇,更看重有自由时间,可以自己随便做点什么。用书中的话说:世界太不完美了,只好自己去创造一个新的。其实这可以代表当下一部分青年的想法。

  最好的友谊,不一定要亲密无间

  本书不但给我们呈现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态度,也在两人的插科打诨中对“朋友”关系做出了不一样的诠释,而这恰恰是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两个人的交往过程中,保持适当的距离,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一定的空间,在中国这个人际社会里,是很难实现的。而康夫和靳锦对此却有很好的默契,这默契不是所谓闺蜜的亲密无间,而是懂得如果分寸,不给对方造成情感负累。

  康夫在书的开头部分就写到,黑猫警长的好处是:没事从不联系——作为朋友,这简直是最难得的优点。她不会单纯因为结伴旅游就认为两人要如何密切,不会在社交网络上晒照片,也不会在数月之后发来“你最近忙什么啊一起吃个饭吧”之类的无聊信息。而靳锦,也就是黑猫警长,在书中的表现也的确如此。她在欧洲的旅行基本都是一个人,因为这样比较方便。她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康夫刚好懂得保护她的这片天地。于是,我们在书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在熙熙攘攘的东南亚街道上,一个人(康夫)比较欢快的走在前面,眼里流动过琳琅的商品和建筑;而在后面不远的地方,一个人(黑猫警长)懒懒地跟着,不时被路边不太卫生又看着诱人的小吃吸引。而两个人交集基本只出现在一起吃东西或在宾馆的时候。

  因此,看这两个个性鲜明,因怕过早闹掰而要求分住两个单间的姑娘,如何一路上互损互助完成了一个多月的东南亚之旅,也成为本书的一大看点。正如书底所言:你也许走过和她们一样的路,但未必遇见过刚刚好的那个同路人。

  总之,这本书不单单是本游记。它在一路的风景中,在两人的对话间呈现了生活、工作、梦想和友情的另一种可能。它让我觉得,我一定能找到另一座更美的城市,另一块土地,另一片海洋……如果没有,那我们就去创建一个!

  《失业之旅》读后感(七):每段美妙旅程的背后都有一个美好的同伴

  我发现,去图书馆借书这事,真的相当考验人品,列了长长一张书单,在检索系统明明显示都在馆,就是一本也找不到。真是岂有此理,那颗热切的心一时难以安放,我当即决定回家网购。自从上次搬家,整理出八箱书,先是搬下楼把我的老腰给扭了,后来寄回家,我爹搬上楼又把他的老腰给扭了,书居然有了谋财害命之嫌,至此,我对“我要拥有这本书”这种想法相当谨慎。这次是求不得,天不助我,只好自助。

  《失业之旅》这本书,就是这次网购顺手购得的。看了几段康夫的文字,觉得有点意思,就丢进购物车。书在今日一大早送达办公室。老总在网络视频会议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我在下面偷窥别人的旅程,几次差点笑出声来,又不得不拼命捂住嘴巴,把自己的脸活活给憋成她们笔下吃过的一只熟虾,这是自上次看许崧的《印度走着瞧》后,这是第二本让我放声大笑的游记。说起来,我也有过一段长达数月的辞职之旅,也是2012年,只是这些经历只有一部分化为文字,大部分装在记忆里逐渐模糊。

  自打从网络编辑这样高大上的职业,沦落为一个卖保险的,我经常干这样不务正业、本末颠倒的事情。比如在这种热血沸腾的早会上偷看一本书,却在又在午夜时分跟别人谈论保险。比如昨晚上11点整,我看《权利的游戏》看得正酣,有个人突然在QQ上冒出来要跟我谈保险,中途她又临时决定先去洗个澡,回来之后,我们改用电话继续聊,挂上电话的时候,已经是十二点半了。诡异的是,她决定跟我购买一份保险。扯远了,我是想说在这种氛围之下看这样一本书,那种气质是相当契合的。特别是看到康夫笔下呼啸而过的西贡摩托车的时候,老总正在要求我们攻克哪些客户,拿下多少业绩,我一个恍惚,迅速在脑海里面出现一个画面,自己胯下也是一台摩托,正冲去攻占某座山头。

  康夫和黑猫警长毕业于“鸡犬相临但世代为敌”两所著名学府,后来各自选了个奇怪地方去留学,学成归来,刚进入同一家公司成为点头之交的同事,公司就宣布倒闭了。后来她们又在星期二半价时段去了同一家电影院,还成为了邻座,这样的缘分,让她们决定“牵手”共赴一场旅行,把遣散费花掉,于是就有这本书的诞生。

  我一向觉得,无论去什么地方,去看什么惊天地泣鬼的美景,如果不是独行侠,旅途是否美妙,最关键还是得看跟你一起去的那个人,美是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才会有美景。读完整本书,我有一个感觉,康夫和黑猫警长是我读过的最天造地设的一对旅伴,撇开她们之前类似的人生不谈,旅程刚开始,就“出门旅游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有惊人不谋而和,于是两个人刚到西贡就直扑饭馆,从下午吃到黄昏,从黄昏吃到夜里。后来就连生病也是你来我往,一个喉咙痛,一个腰花出问题,一个扭伤,一个晒伤。于是你帮我在曼谷街头寻觅胖大海,我在皮皮岛上为你试炼防晒药膏。啊,多么美丽的画面。只可惜旅程太短了,才一个月就结束了。

  在她们这讲述的段旅程中,我唯一与之有过短兵相接就是西贡,其他都是读过听过却没过去。西贡呼啸的摩托车声,范五老街高谈阔论的“大白鹅”,还有湄公河上的越战丛林,是我跟她们重叠的地方,读起来有几分熟悉的亲切。后来看到黑猫警长在下雨天去吃河粉,我也跟着咽了咽口水。

  当她们在吴哥窟跟史卖力先生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网络会议终于结束。也不知是去拼业绩,还是提前回家过春节,大伙一下子作鸟兽散,不过我还不能走,我要等一个人,于是空荡荡的办公室回荡着我的笑声,有时有人突然走进来,我又赶紧把嘴捂上,那场面相当怪异。我发现我跟史卖力先生有个共同点,在等人的时候,都喜欢捧点书看,不过不同的是他捧的是英语导游词,我捧的是手边随便什么书,还有就是,他等人的虽然有时会迟到,可是最终还是会出现,而我等的人却没有出现。我发现,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使用不同的语言会沟通不畅,使用同一样语言也会沟通误差。明明约好了时间,等我把康夫篇读完,我等的人还是没有音讯,打了电话不通,发了微信不回,正当我以为出了什么事,后来看到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回到家的信息,还配了一张自拍。我松了一口气。有时候,我一种信而为真的特性,当别人说得特别真诚的时候,我就会信以为真,以为一定是如此。我以为事情总会有始有终,有问有答的。好在自从我看了《天真的人类学家》后,学会了一件事,跟人相处有了一种新的角度,虽然身在其中,但有时候会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这个人,这样就有了一种距离感,虽然很多事情还是想不明白,但却少了一些身陷其中的困顿和困惑,没那么在意了。

  康夫在结尾写道:“好在,这一切之后,我还有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朋友。真是万幸之事。语言本是沟通过程中最无用的工具,世界上的一切,没有什么胜得过舒适的无言。值得万水千山去相遇的,不过是一处宁静的桃源;值得费尽口舌去相识的,不过是一个相对无言也觉得自如的友人。”人才是最重要的。

  每段美妙旅程的背后都有一个美好的同伴,“愿你们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失业之旅》读后感(八):发遣散费之前请提前半个月通知

  据说每个在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员工都在心里默默地祈求公司倒闭部门解散,发个N+1的遣散费,大家欢欢喜喜地拿着钱去度个长假,然后悠悠闲闲地回来另谋高就。

  但其实真的等到这笔钱的人很少,通常都是在公司没有抛弃你之前就先选择抛弃了公司,而真的等到这笔钱的人也未必真的会那么悠闲地去度假,多半也是抱着怕被整个社会抛弃的心情立马开始再找工作。于是康夫和黑猫警长的经历尤为可贵了。

  一开始还以为这是两个男人一起旅游,看了几页确认了黑猫警长是女性,一直读到黑猫警长篇才发现连康夫也是女性,本来还心心念念想着俩人最后要是在一起就神作了,最后可幻灭了。

  不得不说这是最近我读得最开心的一本书,每天上班来早了就先翻几页,中午吃完饭翻几页,没几天就读完了,上班过程中心情还特别好。

  果然人是没什么想什么。

  想被遣散而不得,所以看到领了遣散费的特别眼红;想尝试穷游却始终下不了手,于是看到穷游也特别兴奋;想在东南亚玩几周却没假期,于是看到别人成行也就跟着活色生香起来。

  这本戳中我三大痛点的书偏偏还写得特别好玩儿,读起来特别顺儿。

  康夫和黑猫警长都是性格有点小古怪的女性,果然爱写字的人性格都会有点奇怪啊,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喜欢和他人进行无营养的对谈,虽然要一起旅行,有时还要同床共枕,却不需要刻意装熟或没话找话说,两人都很独立的同时又很靠谱地互相照顾。

  对于行程,两人也都特别随性,没什么计划,想去哪儿了就搭个车去哪儿,想多住几天就多住几天,有钱多吃点,没钱省着吃,虽说也是文艺女青年或者说是文化女青年,却也丝毫不端着。

  大概看多了装逼犯,突然看到一眼真真实实把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满眼干净舒爽,遥遥地一读,就觉得可以做好朋友呢~

  然后我写文章的特色又暴露无遗了,文不对题。

  其实我最初想说的是,公司万一要倒闭,发遣散费之前请提前半个月通知,我好把各国签证办起来先啊。

  《失业之旅》读后感(九):也许她在你身边

  冬日酷寒的午后,窝在落地窗前边晒太阳边读《失业之旅》,再次看到自己的天真想法,或者说愿望,被别人实现了。作者是两位分别来自北京两大名校的前辈,人生经验比我多几年,情商智商高我一大截,更有学识、胆识与毅力。与我这样的空想家不同, 我只会想,求上天空降我一个足够靠谱、可以携手的伙伴一起放逐上路,共同创作一些值得留存的东西,可以是文字,或者影像。

  一直都等不来这个伙伴,也没有勇敢独立有抱负到自己去实现。也许还是应该相信时运,前辈们因为上帝的安排、命运的巧合相遇了,所以我在这里读她们的书。一个月的旅行,每天几乎24小时的形影不离,都是患有都市病的文艺女青年,一路颠簸,先后病倒,却相安无事地找到了和谐共处的方式。除了宽容与体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独立和坦荡:有不爽就说出来,内心没有太多揶揄,即便因为争吵掰了,两人也能各走各的,损失的只是钱包。

  谈到共同创作,让我想起十三岁的时候,大家都会对文字抱有兴趣,而“会写文章”似乎也还是一件牛逼的事。那时候大家写信互诉衷肠,写日记倾诉情感,甚至还交换着翻阅,以示对小伙伴绝对信任敞开心扉。那个时候,我总希望能在妹子们的日记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例如当我们共同经历一件事时,对方对这件事的描述和看法。这种角色转换的做法很有意思,好像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比如我当时觉得某次郊游赞爆了,跟妹子们一起坐过山车划竹排看狗熊,而别人心里则觉得没有心仪的少年同行,干什么都好没劲,真是无比黯淡的一次旅行。

  大概是从小的这个习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失业”,而是一起旅行,共同创作,通过两人对应的文字叙述,我看到了一个更完整的东南亚之旅,两人各自思考,相互调侃,康夫嫌弃黑马警长在群蝇飞舞的路边摊吃一些来历不明的东西,黑马警长觉得康夫和钱包衣物等放在一起的自带餐具十分可笑,但还是一起走下来了。特别喜欢康夫描写的,与黑猫警长一起在老挝琅勃拉邦泡咖啡馆的情景:两人点了鲜榨果汁,吹着空调,一坐一下午,写作读书或放空,感受不到对方的存在,但确定她一直都在那里。突然想到安妮宝贝有过一篇文章,描绘的“最好的爱情”,不正是这幅光景么。

  其实我也足够好命了,二十六年的时间,遇到了很多一起撒野的小伙伴,只是我们都太懒惰,太拼命,旅途归来,总有“更重要”和“必须做”的事情等着我们完成,便很少会写些跟工作无关的东西了。年终岁末,希望我们在疯狂点赞和PO图的同时,能在剥离社会属性的浪迹中,珍惜当时隐隐的心情和小小的触动。

  《失业之旅》读后感(十):仿佛若有光

  题目是乱起的,也不是书评,本来想叫“无题”。

  “仿佛若有光”,我很喜欢这句话,更通俗一点,可以说是:驴眼前的胡萝卜。就为了这点若即若离的美味,走呀走,走呀走。

  认识康夫和锦,是通过我的男朋友。几年前的夏天,他突然辞职去办新杂志,认识了一群新朋友。放假回去,到他们单位玩,一起吃饭,就见到了她们。二位都很好看,很出色,康夫更中性,习惯用讽谑的态度自我调戏,锦则是温默的。

  康夫很早结婚了,养一只猫。我跟着男朋友还有锦去她家吃过饭,她做饭好吃,有足够的肉,非常好。那年夏天正在放中国好声音,康夫的先生、一位瘦高的理工宅男,看得最为兴奋,跟着电视里的人扭来扭去折腾家里那把转椅。我们吃了很多东西,讲了不少八卦。康夫有一种安定平静的气息,对于游离不定的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偶然一天听到康夫以前登山的经历。一个人默默背砖头爬楼梯锻炼,在山上弄丢了眼镜,在集体中扮演的角色。当下心想,这就是了,她是这样的,我真喜欢。

  2012年春假,某日,男朋友打电话让我中午去他们单位附近吃饭。到了之后,大家笑嘻嘻说,你知道吗,新杂志就地解散,中午就吃散伙饭了。我以为他们开玩笑,结果是真的。年轻人太要命了,散伙饭都吃得欢天喜地。领了遣散费,众人计划去东南亚旅行,因为最廉价,语言也方便。年轻人,打发时间,浪费钱,天经地义,很有感觉。康夫也怂恿我和男朋友,虽然我们都很想去,但我要开学,我男朋友也就拖延着没有成行。

  那段时间,频繁听说康夫她们从旅行前线传回的信息。巨便宜的水果,巨好喝的果汁,巨好吃的什么汤什么饭,巨大的螃蟹,巨晒的太阳。“穷人的天堂!失败者的天堂!”口号大概是这样的,我听了羡慕死了。

  简直都不敢相信,失业问题居然在那年夏天解决了。他们上峰找到了新投资方,新公司原地复活,大家又能上班领钱,养得起猫了。

  这本书(曾经是豆瓣阅读的电子书),就是那段旅行的记录,也是大家与放浪青春的挥别(这么做作的说法,显然是骗人的。因为还继续放浪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省、讽刺旅行的意义。普通地域的旅行书,也再无法激起人的阅读欲和好感。然而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数十里看又如此。不同人、不同视角看到的风景,必然不同。那么,这本书至少就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旅行感受。阅读过程中,我也想,倘若我和我男朋友当时去了,回来会写成什么样子?

  今年春假回去,康夫告诉我,这书即将出纸本。我们坐在他们单位楼道的凳子上,讨论出版社、插图、版税、宣传。讨论了半天,也没结果,很愉快地告别了。

  一天下午,康夫、我、男朋友一起吃了午饭。饭毕男朋友回去干活,我和康夫找了个地方喝咖啡,继续聊。谈什么?居然是“文学创作”这种高级话题,而且谈了整个下午。后来她先生也来了,那位瘦高的理工宅男竟然正在创作科幻小说,并且有恢弘的构思。这让我有一种地下工作者接头的兴奋感和悲壮感。革命何时见曙光,作品何时横空出世,胡萝卜何时到嘴,还是说一生渺渺无闻,无人知晓你自以为隐秘紧张的事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