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雪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雪国》读后感10篇

2018-01-20 20:3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雪国》读后感10篇

  《雪国》是一本由川端康成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2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国》读后感(一):第一遍读《雪国》

  讲真的这本书可能只看一遍会有这种朦朦胧胧的迷糊感,读完了,可是感觉故事还没有完。但仔细一想,之后的两人会怎么样呢,勇敢的艺妓,有些自私贵族青年,为什么不能走到一起?想想也是当然的嘛,岛村根本不会为了驹子放下他拥有的任何一样东西,无论是家室还是地位。 “听到汽车声,我就出来了。我出来看了,你连头也没回对吧?” “嗯。” “你没看后面,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呢?”

  “……” “真的不知道我在送你吗?”

  岛村没有回头看。对他来说,对驹子喜欢应该只是喜欢,是无聊生活里的一点乐子。他喜欢这个姑娘,也有敬佩的地方,可是他才不会为了她抛弃一切。他能做的,只是来找她,可能是喜欢和她在一起,也可能觉得这样会给她带来多一点的收入吧。这是他唯一能为她做的了。

  分开是注定的。可是在我看来,如果真的很爱,应该是可以在一起的吧。岛村没有为驹子放弃一切的觉悟,他从来没想过。

  “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呢?”

  他可能,只是没那么喜欢你

  《雪国》读后感(二):失去生命自由

  阅读这部作品,也是填补以前未有好好读书的遗憾,看了很多介绍以后,估计会有读不懂的地方,没想到却有这么多。在借助了众多教科书式的书评后,我勉强领悟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怀。所以我根本谈不上在写书评,对于这样集大成的作品,任何评价都是渺小片面的,但还是想要把感受表达一下。一来加深印象,二来不枉读书此行。

  尽管《雪国》整部作品都透露着哀伤情绪,但大师笔下的细节描写,还是让人感叹美的存在现实中这么多不如意事情无法摆脱,却还是抵挡不住大自然美的诱惑

  驹子那么努力的想要生活的好一些,却还是力不从心无奈沦落为陪酒女,尽管对岛村爱的热烈,终究只是徒劳而已。她多次提到被人看见的难为情,却无法抗拒内心的召唤,这就是作者描述的“对未来憧憬的悲叹,这种生活也许对她本身是有价值的”。那么清楚的知道结局,却偏偏让悲剧继续上演,生之悲悯,无人能动;生之无奈者,比比皆是

  叶子显然是驹子年轻纯洁生活的精神寄托,所以在叶子死亡的那一刻,驹子才会想发疯了一样抱着她离去。是啊!梦想终于幻灭了,这一刻来的那么突然,又来的那么凑巧。当一个人明明知道没有结果时候,便始终想要找个借口自己的荒唐行径搪塞,心中默想再等一段时间就结束,却一再的推迟;而在命运悄无声息的提醒你该结束了的时候,承受的那般痛苦,确实犹如发疯发狂一般吧!

  驹子对于叶子的过往和身世只字未提,是不想让别人叫醒自己唯一纯真的梦,或者说与现在比起来算是耻辱吧!文尾提到的“驹子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也许灵魂在瞬间被抽离,那么剩下的驱壳便只能任由命运摆布了。

  另一部作品《湖》,读起来则没有那么轻松了,由于主人公设置非同寻常,所以一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其中,确切的说是有些猥琐。看到桃井银平的心里对话,瞬间觉得怎么和阿Q那样像呢?然而那样的出身和家庭背景,才造就了这样一个有着特殊癖好的人吧!

  “幸福短暂,沦落却很快”,说不清道不明的观后感,挥之不去缠住情绪的冲动,这就是我们拜倒在大师脚下的原因吧!也是大师们用尽一生仍无法穷尽的话题

  由于作者本身的经历,才会崇拜虚无主义。正像他描述叶子坠落的那一刻“:她那副样子却像玩偶似的毫无反抗,由于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了。在这瞬间,生与死仿佛都停歇了”。

  (该出版社的包装也很精心,那么的简洁又舒适,也许只有这样的包装才能配得上这完美文字和作品。)

  《雪国》读后感(三):无题

  读这本书之前刚好看过一篇讲日本作家的文章,里面是渡边淳一与川端康成的对比,说日本读者无法理解,在中国,为什么把渡边淳一跟川端康成,村上等作家并列在一档子的作者里面。说在日本的认识里,渡边的作品只能被称为性爱小说,而川端之类的作品才能被称为文学

  于是我伴着一种文学的心情开始看《雪国》。

  无印良品一般特日式的文艺范开场,一趟开往雪国的列车,一派秀静的野外风光,一位不时让人忍不住注目的女子。所以区别是描述性的文字功底么?

  后来我觉得主人公就是一个二次方出轨的男人罢了。斯文、简单、没有恶意,他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他小心翼翼,内心满目想法不表于心,真是个纸片人啊,在最后的叶子面前,弱小到形同虚设。压根不晓得在哪里的一颗心脏,真是跳动有气无力

  可是驹子,你那么认真,认真的每天都要出现在这个傀儡般的男人面前,认真的从想要走进他的世界到想让他走进你的世界......这一切建立了你多么丰盈的内心啊,融进这雪国里,安惜立命,纯净饱满,真美。

  《雪国》读后感(四):“雪国”,最后的净土

  《雪国》。曾经高中语文读本上看过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和《伊豆的舞女》的节选。除此之外,没看过川端康成的任何作品。这本雪国很有川端康成的风格,作为“新感觉”派的领军人物,就是读完它之后没有任何感觉。

  《雪国》像一本长卷轴的中国水墨画,表达了作者对于美的无限追求。其中两个重要的美的符号就是美景女人。雪国里有三个人物,岛村、驹子、叶子。很像是《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绿子、直子。直子和叶子是虚幻中的美,绿子和驹子是现实中的美。

  然而现实中的美是不纯粹的,是受到一切世俗的排挤的,在寂寞空虚中无力抗争的。

  唯有虚幻中的美才是永恒的,但她们的宿命就是早夭与在最盛时候的陨灭。

  《湖》的风格有点奔放,因为它讲到了丑,将主题定位成美与丑的思辨。描写了主人翁银平的三次“尾行”,我觉得三位姑娘分别诠释了美的三个境界恋爱中的少女,至美的象征;银平的学生,美暴露于现实之下;给老人当小妾的女人,美的堕落。这是作者对于美必然陨落的揭示和虚无的宿命思想

  一本日本美学史的溯源大概就是《源氏物语》里的“物哀”,影响了后续一系列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太宰治……也形成了日本作家们轰轰烈烈的自杀奇观。他们用最极端的方式捍卫着他们心中的“雪国”,最后的这片净土。

  《雪国》读后感(五):《雪国》《湖》

  之前是在喜马拉雅听了闻道书社冰灵的有声读物,觉得她的声音加上音乐,那种意境真的特别美。每次画画的时候都要听点什么,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但是只记得开头那一幕,叶子拉开火车窗子,向远方呼唤似的喊道“站长先生,站长先生……”后面的没怎么记得,大概是专心画画了吧。

  被有声读物吸引,买了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千只鹤》(目前只看了雪国,剩下的慢慢看)《雪国》这篇小说是川端他思想的分水岭,他追求唯美主义的美,脱离了当时的黑暗日本帝国主义。此书起笔1935年,断断续续发表于各种报纸。后来整理成书。书中描写了岛村和驹子的二人关系,还有他在火车上倾慕的叶子。最后她和驹子道别了,叶子死去了。岛村并没有什么感觉。平淡的生活,略带悲凄的文字。此书带着抒情色彩,描写了雪国的美景。很美的一部作品。

  川端康成的《湖》是一个有很多情节的小说了,不像《雪国》多是景物描写没有什么情节,桃井银平是一个痴汉,天天跟踪长的好看的小姑娘,天啊这是什么题材[摊手]

  看罢,银平也是一个悲哀男子。与学生久子师生恋被揭发丢了工作,从此好像神经质了。本以为他会通过跟踪的町枝结实水木再结实宫子把之前跟踪宫子拿人家的20万还了,或者那个婴儿就是町枝什么的。最后竟然以一个丑女跟踪他,他却一脸嫌弃结局了[摊手]

  不过意料之外,也是挺有趣的。

  《雪国》读后感(六):爱你如此难过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是爱她在世俗纷扰之中的真实,还是你企望中美丽华彩的幻想

  如果是前者,你得接受有一天她也会笑得满是皱纹很难啰嗦得不可容忍,也许她会为了一点柴米油盐吵得不可开交,也许她也会在斤斤计较岁月里渐渐变得不可理喻

  如果是后者,你得做好准备,当幻象破灭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坚信与执迷都会顷刻灰败,不可挽回。

  很显然的是,岛村的答案是后者。

  岛村一直是一个悲观的人,从他身上所散发的是一种浓浓的不作为的避世意味。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徒劳,世间万物,终将覆灭,所以,执著无益。

  哪怕这执著再美丽,也不可以。

  爱情,也不可以。

  从始至终他所爱的都不过是他心目中的迷影,无论是驹子,还是叶子。

  他所爱的驹子,只不过是她身上还没有被世俗同化的部分,当他知道驹子终究做了艺妓之后,这感情便已经开始稀释。

  他所爱的叶子,不过是玻璃模糊的影像,不过是空气中飘传过来的音节,所以这爱慕,清淡得如同旭日前的薄雾,朦朦胧胧,却必将永逝。

  所以我一直以为,叶子与驹子,其实不过是同一个人幻化的不同的部分,当驹子认真地对岛村说,等你走了以后我就要好好过日子了,似乎便已注定了叶子的结局——她死了,作为岛村幻想中与世相离,脱尘而出的部分,死去了。

  而驹子的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

  可怜的驹子,她有着与岛村截然相反的灵魂。她单纯,直接,浓烈,如同杯中的清酒,清澈而凛冽。

  从十六岁起她把所有的读书笔记都整理下来,每天都记日记;在雪国这个偏僻的地方,却用着极不相称的,仿佛极力想要留存一点京都残影的高级衣柜;在这个没有人懂得欣赏的地方,一遍遍地练习着自己的三弦琴,直到甚至比京都舞台上的演员弹的还要好。

  是的,她一直都在倔强坚持着这些岛村认为“徒劳”的事情。

  她说,衣服一定要整整齐齐地叠好,即便知道终将会弄乱,但却无法做到不去管它。

  是的,她似乎就是有着这样不屈服于所谓的徒劳的坚韧

  就像她爱慕着岛村,一个有妇之夫,一个从来不曾诚实过只会欺骗她的人,她一定会和岛村一样认定这份感情是徒劳的吧,可是她仍然大大方方的爱了,用单薄的青春所能付出的一切,认认真真的爱了,然后在走向结局之前,坦坦荡荡地宣告结束了。

  她说,等你走以后,我就要认认真真的过日子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看着天空灿烂的星河,黯淡的星光把她渺小的轮廓投进河汉,变成无声的浪涛中无波无澜的一痕。

  也许,人的生命本该如此,即便万事万物终有终点,那也要在期限截止之前,把这一段过程演绎得轰轰烈烈。

  只是,作为这过程本身中的点缀,爱情,却是悲哀的。

  岛村爱慕着叶子,却只能看她无助地逝去。

  岛村爱慕着驹子,却不得不看她一步步沉沦进生存现实。

  驹子爱慕着岛村,却不能不向她所抗拒的命运妥协。

  所以,为什么,爱你如此难过。

  为什么。

  《雪国》读后感(七):他只爱他自己

  岛村只爱他自己,他太过理智、悲观,感觉他与驹子的相处是比较真实的,他知道驹子很迷恋他,他理智、悲观,他不爱驹子,或者说不可能像驹子爱他那样爱驹子,他享受驹子对他的爱,偶尔会有些愧疚。他没有和叶子真正相处,其实一直都是他在注意叶子,特别是叶子的声音。我觉得他喜爱的是驹子的实在的触感,同样也喜爱的是叶子的触不到的声音。

  作者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很美,很悠闲自在,书中提到的几乎每天都要泡好几次温泉,在寒冷的冬天,这真是太享受了,好嘛!

  最后叶子死了,驹子疯了。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因为岛村配不上她们中的任何一个。

  人嘛,都是脆弱的。据说从高处摔下来,就会粉身碎骨

  既然同活着的人无法把事情说清楚,至少对死去的人也要说明白啊。

  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嘲笑自己,恐怕也是一种撒娇的乐趣吧。

  女人若不曾坠入情网是不知道谁下流的呀。

  我已经没什么新衣服可穿了。每次到你这儿来,总想换一件赴宴服,全部衣服都穿过了,身上这件还是朋友的呢。(驹子坠入爱河的天真憨厚的小女儿姿态

  在雪中缫丝、织布,在雪水里漂洗,在雪地上晾晒,从纺纱到织布,一切都在雪中进行。有雪始有绉纱,雪乃是绉纱之母也。

  《雪国》读后感(八):明白后,确是无尽的悲伤

  #1 《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这著名的开头有着一股吸引无数读者的魔力。学生时代时候,曾经就尝试着去阅读《雪国》,想到隧道另一头一探究竟,但无奈翻阅过半,还是困顿于小说行文的艰涩与深奥,中途释手了。那时的我始终无法把握故事的脉络——说白了就是“看不明白”。 多年过去,再次拿起《雪国》,终于可以“不服输”似的一字不漏地全部看完了。拍胸脯打包票夸口称自己理解通透的自信自然还是没有,但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较之从前更加清晰,但那感觉也只是朦朦胧胧,好比皑皑白雪的十二月,拂去窗玻璃上的雾气,窥见到的一抹窗外冬景。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岛村是个研究西洋舞蹈的无业者,携着妻儿(文中并未正面出现)依靠遗产在东京浑噩度日。严冬时节孑身一人前往雪国爬山赏雪俨然成为了岛村每年乐趣所在,但其更主要的目的是去会他在初次雪国旅途中结识的驹子——一个爱慕岛村的艺伎。在第二次前往雪国的旅途上,岛村又邂逅了有着无暇之美的少女叶子。自此,他陷入围绕着驹子与叶子的情愫泥沼之中,不断徘徊挣扎。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文章看着艰奥,是因为《雪国》的行文是碎片而又跳跃的,非常多的情节延伸作者并不会直接交代,而要读者自行去展开想象(脑补)。习惯了这种叙事手法后,阅读《雪国》便不再觉得烦恼。 然而《雪国》确是一首悲哀、梦幻、空虚之诗。字里行间没有明说,但小说却自始至终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虚无、幽幽的绝望,越往后,味道愈甚。从川端康成在《雪国》中的修辞便可窥见一斑,修辞仿佛即是小说本身,乍一看无比形象贴切,回头细想其中确是充满哀伤: ·驹子的嘴唇十分柔滑,宛如美极了的水蛭的环节。 ·火车从背面爬上县界的山,穿过长长的隧道,只见冬日下午淡淡的阳光,像被地底下的黑暗吞噬,又像那陈旧的火车把明亮的外壳脱落在隧道里,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之间,向暮色苍茫的峡谷驶去。 ·随着秋凉,每天都有昆虫在他房间里的榻榻米上死去……岛村用两只手指把那些死骸捡起来准备扔掉时,偶尔也会想起留在家中的孩子们。 岛村、驹子、叶子,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心理纠葛,有的向往自由、有的向往幸福、有的向往真爱……但结局却都是一样:夙愿难偿。小说最后在叶子之死中为所有人的念想都画上了句号,在悲哀中落下帷幕。 #2 《湖》 作为姊妹篇的《湖》也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小说。相较《雪国》,阅读轻松了些。 《湖》的最大特色即在于全文都是以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叙述描写,从男主人公桃井银平在土耳其澡堂搓澡开始,其翩跹的思绪就把读者带入到其一个接一个的记忆闪回当中,在过去、现在甚至是不同人物视角中不断切换。 小说乍一看是在罗列桃井银平这个不知廉耻的跟踪狂尾随女子的一出出恶劣事迹,但细细观察才能够明白《湖》分明是一篇带着浓郁悲伤色彩的爱情故事——家道中落年幼丧父的银平自幼跟随母亲长大,单恋表姐弥生却不得不分离。战争爆发后被迫参军,目睹血腥侥幸归国后的他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与学生久子发生师生恋后遭学校开除,后在久子家中幽会被其父母发现、狼狈不堪地逃出久子家的宅邸。失魂落魄的银平最后尾随着漂亮少女町枝,在花火大会尾声灰溜溜地把一笼萤火虫系在少女腰间,回到黑暗的街巷之中,成为了一个尾随者与被尾随者…… 可以说,作者在小说中非常刻意地将银平这个角色丑化,将其身上的缺点故意放大:调戏搓澡女、无羞耻的跟踪、丑陋的双脚、爱扯谎的天性,甚至能躲在石沟里面等待尾随目标出现……一切都使得读者在一开始便对银平这个角色滋生出一股嫌恶之感。 但没有想到的是,在触景生情的那一幕接一幕的记忆闪回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孤独的银平、一个无奈的银平、一个对生活、对爱情充满期冀的银平: 童年,和表姐一块把在湖边捕捉萤火虫放在蚊帐里玩耍的银平; 在久子家的豪宅门口前,忐忑不安逡巡不前的等待与久子幽会之约的银平; 在护城河畔、桥栏杆边呆呆窥望梦中少女的银平…… 小说没有明说银平这个人的天性,甚至他人生中遭遇的各种伤痛,也都只是简单地带过,连那刻骨铭心的战后创伤都一字不提,只有细心的读者才可以想象到,从二战残酷战火中爬回来的银平背负的是一个怎样的十字架。所以对银平的厌恶被后头一股股意识流场景冲刷殆尽,潮水退去后,剩下的尽是对这个悲情人物的怜悯。银平也恰似文中的萤火虫,承载着无数的美好记忆,却在黑夜中愈发羸弱。 “走吧,两人逃到远方去吧。到那寂静的湖边去怎么样?” ——银平这句简单却又遥不可及的问句,如今看着,其间埋藏有无尽的心酸。

  《雪国》读后感(九):这是《雪国》的冬天

  今天,正是北国,当然我指苏北,飘雪的日子。对于《雪国》中,日本极北的城镇所拥有的一物一景,感同身受。

  北国是极冷的,《雪国》给我的感受也便如此。譬如此刻,手心里没有温度,笔下每一个字,便显得尤为吃力。川端康成的《雪国》,从头至尾的冰冷,整个小说是柔软却没有温度的。看完一部作品,总是习惯地上网查找书评,与读者交流想法。吃惊的是,很多读者认为这部小说很“温暖”,虽然描写雪国的天寒地冻,然而岛村和两个女子之间细微的感情,却如同暖流。

  三个主要人物,岛村,驹子和叶子。小说从岛村火车上偶遇叶子开始,到岛村目睹叶子从火场二楼落下结束。叶子的出场总带着幽幽的哀怨,深远的凄清。文首的火车窗玻璃上,叶子美丽的倒影,与窗外之景,交错重叠,交相辉映。那镜像,仿佛来自第三世界。

  可是岛村与驹子却纠缠不清。驹子与叶子的关系,小说也没有明白交代。无疑叶子倾慕岛村,却从未开口明说。而驹子给予岛村炽热的爱,让他无法拒绝。

  日本的价值观与中国不同,还是我太过传统?兴许是我还太过浅薄了罢!岛村是有妻子的人,一次冬天去温泉乡度假,只身一人,结识了歌舞伎驹子。第二年,冬季,专为她而来。人们说岛村是好男人,在我看来总是不可思议的。比如村上的《挪威的森林》,你可以说渡边是好男人?我对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男子形象,总是略带排斥。日本特殊的文化,歌舞伎之类,或者川端康成笔下“伊豆的舞女”,多么美,多么纯洁之类。我总是不以为然的。

  岛村与驹子时常幽会。许是明白叶子的美,叶子潜在的威胁,驹子总将叶子当作假想敌,加以排斥。表面平静温和的二人,却“似有怨恨”。叶子曾对岛村说,“驹姐挺可怜的,请你好好待她。”声音仍然是优美得近乎悲戚。临终的少爷,众人口中驹子的未婚夫,在生命最后时刻,也没能见上驹子一面。一直以来,都是叶子在照料他。“我不愿见一个人临死的样子。”驹子说。话似无情,又似多情。这般难以揣测。驹子不愿意见少爷,她的“未婚夫”,虽然她矢口否认,尤其是在岛村面前,更是否认得强烈干脆。她更愿意在早上七点或者午夜三点这样“不一般”的时辰里出现在岛村房中与之幽会。或许这种追求爱情的真挚情感不应受到责备,只是终久让人生厌。

  我更喜欢叶子,纯洁,善良。她希望和岛村回东京。“带我走吧。”她的声音优美得近乎悲戚。是深刻的,沁人心脾的悲戚啊!叶子只有一弱弟,与父母健在,弟妹成群的驹子比较而言,甚为可怜。可是驹子还是抢走了叶子爱情的寄托,甚而让叶子为她向岛村传递小纸条,以此宣告自己对岛村的所有权。叶子不是不懂得,她不恼也不羞,在将纸条交给岛村时说,“驹姐,其实很可怜的。请你好好待她。”

  叶子明白得不到了,今生再也得不到了。可是她还有和岛村一起回东京的愿望啊,还有生存的信念啊,还有一个在铁路局工作的弟弟,还有很多爱慕她的人,还将拥有幸福的未来啊!

  在书的最后,蚕房在放映电影时,胶片起火,火势迅速蔓延。人们将火场中的人一个接一个救下,火被逐渐扑灭。“未有人员伤亡。”有人说。可是最后的最后,一个女人从二楼落下,面部朝向地面,火光在她苍白的脸上燃烧。驹子疯了般扑上去。“她一定是疯了啊!”驹子绝望地喊。

  “驹子发出疯狂的叫喊,岛村企图靠近她,不料被一群汉子连推带搡地撞到一边去。这些汉子是想从驹子手里接过叶子抱走。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这是雪国的冬天。

  《雪国》读后感(十):【书评】《雪国》- 面对人生,三种不同的态度

  “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

  ——《雪国》里最美的句子。

  在所有如梦似幻的场景描绘之中,唯有这句话使我眼前一亮。似乎就能想象出驹子在冰封的雪山上一人独自抚着三弦琴。她与自然为友,在这空虚的天地之中遗世独立,积极而顽强地面对生活的风雪,孤独但不哀愁。

  恍惚之下也会觉得这像在说我自己,但是我却没有驹子那样的积极热情,那样的不管不顾,那样的顽强倔强,那样的认真执着。大概就是因为如此,我的孤独,也总是给人感觉是多愁善感的,是哀伤的。

  《雪国》并不是一本让人读起来感觉顺畅的书,里面描写景色的句子非常多,然而却很难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这样,这个故事性并不那么强的故事显得更加零碎以致于难读。我猜想,也许只有真正到过了雪国,真正目睹了那里的大雪,山川,河流,深谷,森林,星空……才能真正体会到书中所写的美。

  在别人的书评里看到了川端康成的自述,更加坚定了自己心里觉得“只有真正观察过才能写出来”的想法。这就让我更加认为自己的见识太浅太浅,使我对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渴望更加强烈了。

  《雪国》这部小说,写的就是雪国艺伎驹子爱恋着东京贵族岛村的故事,而另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就是叶子。故事开头采用倒叙的形式描写岛村遇见了美丽而认真的叶子,在引出了爱恋着他的主角——绚烂而执着的驹子。讲述了从他们最初的相识直到小说落幕——叶子之死期间岛村到雪国去看望驹子的故事。

  岛村代表的则是困于生命的无意义的把生活寄托于精神世界的东京人。

  豆瓣上的引语说,《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要说令人怦然心动的话,那还是需要真正产生了亲临其境的感觉的时候才会感觉得到吧。而惆怅不已,似乎就能够从字里行间的描写之中体会到了。

  岛村眼中的景色,他眼中的驹子,乃至于我们自己眼中看到的驹子,尤其是在大雪纷飞的雪国,驹子的艺伎人生,她无奈又积极地面对生活,她对岛村的无法得到回报的依恋,她对身边的人的情感,都让人感到一种内在深切的悲哀。被大雪覆盖着一切,看似淡然,却在这雪白无瑕之下,又是深入骨髓的孤独与悲哀。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在这种生活的现实之下,驹子却是顽强而倔强地接受了生活的一切,并如天性般认真执着地对待自己的责任,自己的爱情。越是这样的无奈,又越是要这样绚烂,就越是有一种悲戚之美。

  岛村就像是驹子的另一个对立面,他坐食祖产,尽管着追求他的舞蹈之梦,依托精神世界来排解生活的无聊。但是他又是一个十分平庸的人,尽管他的眼里看到了驹子的悲哀,却深知自己不会给予她任何回报。他的眼中驹子是徒劳的,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他的爱恋,都是花费了多余的工夫。而他自己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岛村所说的徒劳,我想我并非是不懂的。我知道在这无限的时间与无际的空间之中,我们每一个人是那么的渺小。如果宇宙是一团物质经过爆炸后形成的,那么人类就像在一块炸开的碎片上生长的细菌。我们所能触到的地方只有那么一丁点,我们能影响的事情少得可怜。我们每个人,都终将死去。然而我并不觉得让生命怒放是毫无意义的。当一切外界都东西都显得那么飘渺,不可掌控的时候,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我们唯一拥有的也只有我们自身。当问题仅仅是回归到我们本身的时候,只有一个:你想要如何度过这已经发生并正在进行的短暂的生命。

  叶子在这部小说中,又是衬托驹子的另一个重要的对立面。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她的美足以打动岛村的内心。然而她又十分认真,认真地对待自己爱的人,认真地洁身自好。但是也许就是这种不同于驹子的认真,让她最终在火海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作者对她的这些刻画反倒是让我觉得她有一种悲壮的美。如果说驹子是顽强地认真对待生活与爱情,那么叶子就是倔强地认真对待自己与内心。两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执着,可是却有着不同的选择。

  她们都是雪国里的美人,无论是外貌,还是内在。

  然而这种美,都是悲戚的。

  虚无之美,是岛村的生活与精神,是他的幻觉与想象;

  洁净之美,是雪国纷飞的大雪,是驹子和叶子无瑕的灵魂;

  悲哀之美,是他的虚无,是驹子的执着,是叶子的认真,是他们的无奈。

  最后小说结束的时候,是叶子死于绚烂银河下的雪地上的火灾。

  驹子说她疯了,而岛村看着闪亮浩淼的银河,觉得很美。

  想象这样一幅场景,

  那是一个倔强的生命在绽放她最后的光彩,

  是与无奈的生活作出的最终的决裂,

  像雪地一样洁净无瑕,

  像银河一样绚烂夺目,

  这样的一个生命,就在燃烧的火焰中陨落,

  不是一个壮烈,悲哀而绝美的画面吗?

  正是因为绝美,所以才更显得悲哀。

  就像一朵艳红的玫瑰,所有的花瓣都散落了下来。

  然而这一切,终将被簌簌而下的大雪默默覆盖。

  参考书评:

  生命本是徒劳,我偏要怒放的生命——徐定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雪国》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