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雪舞》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雪舞》读后感10篇

2018-01-20 20: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雪舞》读后感10篇

  《雪舞》是一本由渡边淳一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4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舞》读后感(一):To Be Or Not To Be

  虽然本文标题很俗,但这很能说明我接下来要说明的主题。在我看来,这本小说更多地是反映了对于医患关系思考,对于生存价值的思考,借由医生的主视角对于这些在科学道德上不能统一问题进行了剖析。看完小说一查资料才发觉,作者医学博士,曾在医疗一线工作,随后在医疗活动之余开始执笔创作小说。这样看来,这本小说还是更能说明问题的,相较于发现了此类社会问题进而进行角色体验作家来说,渡边淳一的作品更像是第一手资料吧。

  好吧说正题,看完这本书发觉有三个问题可以好好思考。不过还是觉得现在阅历太浅,一定有些地方没读懂,但是想看的书太多,以后又不大会重新看一遍,所以写这篇文马一下以后可以再拿出来想想

  一,前提:一个患者传统治疗方法已经没什么救了,活着只是生理意义上的活着,可能无法行动且要靠大量药物来维持生命【注意是维持】,但不出意外的话可以活个十年左右。

  假设:如果现在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成功率只有2%,一旦失败会死在手术台上或是由于术后并发症在几天内过世;而如果手术成功,可以保证三至五年内病情有一定改善,但仍有可能生活无法自理,且五年后极有可能复发。那么该患者是否应该进行手术?

  争论点:从病人角度来看,究竟对他来说怎样才算活着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病人本身觉得赖活着也没什么关系那么用传统疗法或许是一个还不错选择。从家属的角度来看,医疗费以及花费在患者身上的心力其实都是很可观的。如果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失败,可能大多数人还是从心理上会难以接受,并有可能将责任全推在医务工作者身上。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自己主刀还是件挺可怕的事。如果失败,可能感觉是间接杀了人,心理负担会很重,认为当初还是不应该向患者提出手术建议。但在医学上,只有这样有一定挑战性,病例复杂的手术才能推动医学的发展,说的不中听点,病人也更像是小白鼠。

  二,前提:患者是婴幼儿或者是无法表达观点及自身感觉的人群或者患者本人无意识,遇到不适会哭会叫,但无法知道他在想什么。该患者本身重病活得较为痛苦,虽不至死但生活无法自理,无法自己决定该接受何种治疗。

  问题:该为其选择保守疗法以求延长生命,还是手术治疗不在乎他是否会因此死亡?

  争论点:患者和正常一样感染病毒会产生免疫,会出现高烧症状等此类人体抵抗外界病毒的表现,觉得痛也会哭想让别人注意到他的不适,但这是否能说明患者本身具有求生意志。如果是的话,外界在无法知道他的意志情况下,做出手术的决定【注意同上,手术的存活率极低】,那么这是否是对于该患者的生的权利的一种剥夺。感觉有点转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讨论上去了。而本文讨论的情况更复杂,有关生死

  三,补充一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话题

  “所谓花感到痛,无非是人们以自我为中心任意附加上去的理由。…这看上去蛮有怜悯之心,可若换个角度思维,这完全是由于人类中心的思想占了上风。”——渡边淳一《雪舞》

  这个问题我暂时就不多谈些什么了,我想渡边淳一的这两句话已经很好的表达了我想说的内容,或者说,看完他写的东西,我的想法改变了,且在这一点上是完全赞同的。

  《雪舞》读后感(二):书中浓重的强调了2个字:纠结

  原来渡边先生的小说能写的这么细腻, 之前只是看过一些短篇小说

  然而看完了这本书,却不由得感叹渡边先生在描写人性亲情之间的情感能有如此细腻之感,就像卡不其诺上面的一层细细的奶泡,混合着express咖啡,醇香而久远。

  通过这本书,还能看出渡边先生很好的医学功底。 有许多脑科方面专业用词看得似乎有点头晕,好在渡边先生写的并不是很复杂,能购了解个大致情况就行。

  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反映了一些社会上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发生在自己身边,也多我也会不知所措迷失方向,和主人公桐野夫人一样忧郁的望着窗外。 而主人公医生为了帮助桐野夫人脱离苦境,决定去做了一个自己都没有把握的手术, 在做与不做之前,他也一度疑惑,困惑内心纠结的力量拧成一股麻绳,百般不得其解。 但是他最后还是放手一搏的去做了, 虽然结果很不如意,他被下放到了偏远的城市工作,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回报, 自己闷声不响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来换取桐野夫人的重生。

  这份爱,爱的很辛苦

  《雪舞》读后感(三):理智感情的角逐

  这是一本写医患关系的书。医生在安全的不进行手术和冒险进行手术两个选择中摇摆。心理的描述很鲜活。

  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的关键不在于哪一个是更人道的选择,而是描述了男主作为医生的不成熟。男主的最大的失误在于他没有和患儿家人,以及团队内部建立起较好的沟通。 一方面没有把患儿母亲希望手术的心情传达给医疗小组,从而在患者家属改变想想法之后也没有和医疗小组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讨论。另外一方面没有把与患儿的双亲的有效沟通进行下去,而是仅仅和患儿的母亲保持了较为顺畅的沟通。诚然,对患儿母亲的同情好感和对患儿父亲的不认可是他犯错误的情感根源,但是作为医生,把情感放在理智前面,让同情与好感蒙蔽了心智,是男主犯错误的主要原因

  男主在矛盾中纠结挣扎的那一部分写得很好。

  《雪舞》读后感(四):雪舞雨至 风落风起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洒着,就如同在空中曼舞。

  从一次大雨不期而至崩塌了连日的积雪,到下一个初冬的纷纷大雪,野津经历了人生中不大不小的一次“事故”。

  野津是一个稍稍有一些理想主义,随和随性的单身大龄脑科医生。桐野夫人那苍白脸颊哀伤眼神,就那样不远不近,不离不弃的伴随着野津这一年的记忆。这种似有似无的暧昧,飘忽不定的道义纠葛就如那纷纷的白雪,忽离忽至。

  被雨水冲化的积雪仍然会在来年纷纷而至,就如野津在一两年之后仍会回到札幌,夫人在来年仍会迎来自己的新骨肉的到来。只是这段不长不短的记忆大概仍然会在某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悄然而至野津的心头,正如夫人在多少年之后在教孩子走路的晴朗的明媚下午再次想起那个不足年的有着大大眼睛的骨肉,晶莹了双眼。

  《雪舞》读后感(五):雪化的时候天地一片污浊

  冬天的脚步已经远去,春天步履匆匆地行在来时路上。这段污浊的季节是迎接新春不可或缺的前奏,这是北国的宿命

  ——节选自《雪舞》

  在一个飘雪的冬天,一个婴儿逝去;在季节转换的一个轮回,他的人生面目全非

  一个患脑积水的婴儿,考验着人性。三位医生(野津、谷村、远野)和孩子的父母(父亲桐野先生,母亲桐野夫人)承受着病魔对各自灵魂的拷问,一个个狼狈而崇高。没有简单的对错,也没有单纯的善恶。就好像流血的嘴角一抹淡然的笑,又狼狈,又美好

  作为有资历的脑科主任远野,医术精湛,对朋友真诚坦荡,却奉行明哲保身处世原则,他选择放弃手术来逃避风险和责任。谷村医生却主张为了孩子活得更好而大胆手术,虽然孩子的病已无可救药,手术也只是暂时延长孩子寿命而已。原本打算放弃手术的“我”(野津医生)却在桐野夫人的要求下,被自己的责任心所驱使,决定冒险一试,哪怕失败后自己将一生面对良心的谴责。

  几经波折,孩子还是离开了。

  桐野先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要求调查手术情况。然而,原因却不是因为他爱这个孩子,而是医生施行手术只单方面询问了孩子母亲的意见——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这个傲慢的建筑师,这个将孩子视为自己最重要的杰作的父亲,无法接受这一残障的孩子,而将过错怪罪到孩子母亲身上,甚至拳脚相加。一个高傲的父亲,他爱自己的孩子,他更讨厌这个孩子。桐野先生自以为是性格在孩子患病的现状面前使他饱受折磨

  桐野夫人是最为矛盾的一个人物。她爱自己孩子,但是,文中却不止一次出现护士觉得她“希望孩子死掉”的情节。这个一出生就患病的孩子,使原本生活光鲜的她受到了丈夫的鄙视和拳脚,豪宅成了令人窒息的监狱。她是促成孩子手术实施的直接原因——即使医生说孩子的情况不适宜手术。她似乎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准备,包括孩子死去。她是希望孩子多活两年陪着自己一起忍受煎熬呢,还是希望孩子早点死去,大家一起解脱呢?

  野津,即我,因为擅自施行手术而被追究责任,为了平息事件被调到了小城市根室的一间医院,成了那里惟一的脑科医生。那里没有了研讨会和论文,没有了那种为了抢救生命而冒险的惊险。同事们下班后的消遣就是一起悠闲的打麻将、吃新鲜的海鲜。“我”在这生命荒芜的沉寂中感到一阵恐怖

  不久,桐野夫人又怀孕了。

  孩子是一片圣洁的雪花,将丑恶善良一起接受。他伴着冬雪离去。当冬的脚步远去,春匆匆到来的时候,到处是雪化后的泥水,将整个世界变得灰不溜秋的。这个原本圣洁的冬天,被人性的污点玷污。然这污秽却是迎接新生命不可或缺的前奏。当春日的暖阳穿越迷雾,我们看到一个简单而又残酷的事实:

  孩子的死,是宿命。他死后,所有的人都解脱了,丑陋也将消失。

  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吧,没有单纯的对错,却实实在在地伤害着每一个人,并且,一切挣扎都是徒劳。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请多指教。

  《雪舞》读后感(六):当你也有了畸形的后代

  读《雪舞》之时,也正在读大岛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情节上都讲的是孩子生下来脑子有问题,以至于出现生与死的抉择。不禁让我思考,如果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也这样,我会选择让他死还是让他活着?

  如果我让他继续活下去,他会做一辈子障碍儿童,可能一辈子被人可怜被人同情,根本不可能去经历多姿多彩的正常人生。但,我选择让他死呢?生命是不可重复的,逝去者便是亲人永远失去

  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生命的创造者去决定他的死亡,姑且不论自己的心灵将会背负多大的障碍,在他没有能力告诉我他的决定时,作为父亲的我,有没有这个权力决定他的生命呢?

  孔融曾在《杂诗》里哀悼早夭的小儿:“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然而,我们真的可以毫不犹豫地将亲生骨肉全当作毫无意识的物件吗?“死后知我谁”?

  当你有了一个畸形的后代,最难还不仅仅是要决定他的生死,还有你在床上面对妻子时,还有没有勇气再进入她的身体?还有没有勇气再要一个孩子,哪怕他很可能还是畸形?而你们的生活将来又会有怎样的隔阂呢?

  渡边淳一是学医的,医生的知识和作家的敏锐让他发现了在这些伦理问题上人类所面对的共同困境。生命究竟有多重,重在它的长度和宽度,还是重在它的本身?繁衍是人类最最基本的本能,在本能上都陷入纠结,人生又该有多纠结?

  《雪舞》读后感(七):白色的雪,白色的死亡

  故事在雪中开始,在雪中结束。 生与死,被漫漫白雪掩盖。 书中无数次借医生野津的心理,带着读者一起思考,究竟怎样算是人生,算是活着?一个先天患有脑疾的婴儿,生存几率很低,即使动手术,术后存活几率一样不足百分之十。面对母亲那双带着哀求的眼睛,年轻的医生野津也许也不清楚,究竟最后自己为何会选择做这场手术。

  无法言说的婴儿,是想要继续这样的痛苦活着还是赌一赌那运气动手术,我们无从知晓。那么,对于决定动手术的医生而言,不就是剥夺了病人的意志吗?可若是不动手术,当然避免掉了职业风险,但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又是不是为了自己省事心安的一种伪善呢?

  医生野津不知道答案,渡边也给不了我们答案。

  一场大雪,遮住所有纷扰,夫人最后又怀孕了,一切迎来新开始……

  《雪舞》读后感(八):如此卑微

  这个冬天长的怎么都过不完了似的,一会儿就冷了,一会儿似乎又回暖了,一会儿又寒风乍起。裹紧大衣走进风里,必须去起床,吃饭,工作,见朋友,谈恋爱,消遣自己。谁关心你是不是在过自己最想过的那种生活?也许,你最想的,不过是穿着褴褛的衣裳背着你十年前从师哥手里买下来的吉他,走到人流涌动的地方唱一首你写了十几年,却从来没有唱过的歌。可是你现在是个白领,有一所还不错的房子,一份也算让人羡慕的工作,领带绕在脖子上跟你抢夺每一寸呼吸,有对你频频示好的女同事,也有对你恩威并重的可敬的领导。你说你热爱你的工作,但是偶尔一个阴沉的早晨,你还是会呆呆地立在落地的窗子面前,看着慢慢变亮的天际,思考你是不是快乐

  算了,你根本思考不出来。你只能夹紧了你的大衣,缩着脖子迈着步子走在卷起雪花的冬天里,从你的屋子,到你工作的屋子,从一个你记不起名字的怀抱到另一个仍旧记不起名字的怀抱。

  这种混沌的状态你有吗?

  我相信野津是有的。

  渡边淳一的书读过一些,我一直拿他跟三岛由纪夫做比较。三岛是在用一种模糊的文字描述一种澄澈的状态,渡边是用清晰的文字描述一种没有边界的生活。

  渡边可以把一条街写到你的眼前来,树干有怎样的花纹,叶子以怎样的姿态掉落,手术刀是如何穿过那个小小的脑袋,那些细细的血管又是怎样连接,一颗心如何跳动……这些都在你的眼前,以一种鲜血淋淋的真实出现。但是渡边是不是爱上了桐野夫人呢?他不说。野津接受手术是因为爱桐野夫人吗?他也不说。那么野津在遥远的小医院里那些泪水,是为了什么,他也不说。

  野津为了一种说不出来的爱与救赎,把六个人的生活全都改变了。他,桐野夫妇,水江,还有他的主任,还有那个小小的还没来得及看到世界样子的亮一。

  有时候,那部分说不出来的,才是生活里最重要,最具毁灭力的东西。

  《雪舞》读后感(九):平淡年华 雪舞生命

  知道渡边淳一是从古汉老师那里,说是情色小说中写得最好的日本作家了。接触渡边淳一的第一本书不是他著名的《失乐园》,也不是《光与影》,而是这本《雪舞》。

  一开始以为会有感情线,因为是出自渡边之手,对老先生根本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抱着看言情小说的心态来看这篇文章。以为野津和夫人后面会在一起,或者是水江和夫人,但是都没有。回头审视,才发现自己的浅薄。

  整个故事,可以说就是对一个八个月婴儿的治疗,从初诊到入院到手术到死亡。亮一的命运是全文的主线,不得不说故事情节是平淡的,但是每一幕都看得我心惊肉跳,一开始说亮一的情况,皮肤干得像晒干的海苔,就这么一句淡淡的比喻句,都让我看到了亮一整个干干的皮肤。无疑,渡边先生的文学造诣高得可怕。到给亮一做手术,坐在自习室的我感觉就像在手术室的旁边看着整个过程,为孩子担心着,担心着他的低空飞行,他从皮肤下冒出的点点血滴一滴一滴滴在我面前,所以第一次看小说,看得很难过,亮一的死,渡边先生说:“灵柩是幼童用的最小号,但一身缟素的亮一躺在其中,却仍然显得空空荡荡,于是用病号服和枕边的玩具填充”就是这种空空荡荡的感觉让我突然觉得很悲伤。

  亮一走了。

  夫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脱了,野津被派到了根室,故事以野津在根室的大雪天去喝酒结尾。雪舞落下了帷幕。

  整个故事都是平淡年华的一种叙述,是野津人生中的一次经历,这种经历既不是美剧拯救地球的大起大落,也不是韩剧生死相依的爱恨情仇,就是一个当医生的人,一个普通人的一次经历。但是,在大雪的飘舞中,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野津的成长,艰辛的成长,对于生命的思考,人道主义的反思无疑是深刻的。野津是因为大雪下夫人的眼神请求做的手术,但是这其中,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如何对待生命,而人自身的活着,如果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样的活着是否又具有意义?亮一如果没有做手术,这样维持着活了几年是否有意义?渡边先生抛出的这些思考,是我们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后留下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样平淡的故事,留下的却是另一个角度对生命的思考,不得不说渡边是伟大的。或许很多年以后,走到何处,遇到大雪纷飞的日子,我都会想起这段故事。想起那些在成长和生活中为了前进而平淡地披荆斩棘的人。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没有大波大澜,但是每一步、每一次成长都是艰辛的。然后,我们会知道,生命和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雪舞》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