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于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于无》读后感10篇

2018-02-09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于无》读后感10篇

  《于无》是一本由任婷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页数:1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于无》读后感(一):我只是来说些与书无关但是很严肃的话。

  作者不知为何邀请了她的某位学生为她写序还是推荐无所谓。不知道作者有没有认真去看发在那位学生朋友圈的那一篇“作业”。其中引用了一句话是“现在是个人都能出书了……”。恩,这句话就是我和那位同学在逛书店时候向他吐槽说的(我当时并不知道那位同学要帮作者写序,也不知道作者出书了,所以并没有针对此为作者的意思。)而后来在和同学聊天的过程中得知了作者出书,我还在感叹作者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人师表还不忘个人发展)。

  由于我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所以无法做出主观客观评价。所以我想要讲的话题其实是,就像作者语录的第一条说得一样:在面对像高山一样扳不直的男人的时候,也请不要想着去挖别人感情墙角或者是说,下次打电话去找人家耍朋友的时候,先请弄清楚别人的感情状况,我想这样对大家都好。

  最后,我盲目地给你一个推荐,因为我希望这样能弥补吧你精神上的空虚。祝书真的好卖,么么哒.

  《于无》读后感(二):赞。师姐厉害哦···

  画家自己内心感受赋予画面

  作家把自己心灵体会献给文字

  音乐创作美妙旋律~~~

  诗人则用最抒情的方式让文字变得更有魅力

  扬着自己的帆吧,想梦想大海前行~~~~

  ——堃

  《于无》读后感(三):这是我读到的于无

  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

  就像

  一天太短

  只够爱一个

  一天太长

  足够爱其他

  一生太重

  一天就好

  囫囵吞枣的读完了她的集子,薄薄的一本,只花了零碎的一点时间。本对新诗本不太欣赏的我出乎意料地,却着魔般的恋上了那句似乎许多人都忽视了的"归去来去 长短不过三万天",用一句俗话说罢,我震驚了,就如当年读宋词时被“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震到一样,接下来几天脑壳里都嗡嗡响着这么一句。

  看完这本集子,迟迟想写点什么,可是下不了手,感觉写了书评,就差不多隔断了与这本诗集的感觉。就像一位知友说过:“看了这些文字,才理解生命的厚度。”

  虽然很杂,但也有杂的好处。 在芜草中寻觅,一粒粒映照日光的,露珠,闪耀晶辉,折射的灼人,一点也不刺目。

  ”于无是什么 于无是那些来不及开始 来不及结束 来不及收藏 来不及珍重 “就像北岛《白日梦》里的句子”你没有如期归来 而这正是离别意义“给我带来的感觉一样沉沦。

  这就是我读到的

  《于无》读后感(四):老董的一点感想

  于今,提起诗歌,难免会让人觉得阳春白雪无法接近。其实也不过是变相反映当代,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渐渐被人们束之高阁,放进神龛顶礼膜拜,而诗之美,在书本记忆里显得格外迷人,可在现实世界里却显得格外古老

  钦佩作者,在这个诗歌的末法时代,第一本作品便以诗集问世,其气度与追求梦想的勇气已是常人所不及。

  书的名字有趣,《于无》,让人不禁猜想,于无是什么? 结果作者在书本之初的引子里便给出了答案,“于无是那些来不及开始 来不及结束 来不及收藏 来不及珍重 来不及的 爱情 于无是对存在过的 存在的记录 是我们经历的 于无的 感情过程”。那么你明白了吗?什么是于无?看完整本书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于“于无”的定义。就我个人喜好而言,若这一段引言作为后记会更赞,因为其实这一段话,就是对本书的一个总结

  人之常曰“看书、读诗”,可见,诗于其他文体的不同在于一个读字。诗词韵律之美是其他文体所不及,虽然现代诗不再讲究严格的平仄押韵,但其暗含的律动,依然应予人以美的感受。“我怀揣着的心 有一颗已死的心 它勇敢坚定 它是我最好的武士 在我生命最好的时光 我把它交给了你 我把最重要东西藏在你那里 我全无后顾”。看似无心的词句,其中阴阳的变化,已没于文字之中,读来宛转上口,似于人前,尽诉衷肠。

  诗之难在于其韵律的掌握,在于其文字的推敲,但要说诗最难的地方,还是在于其境的臆造。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简单的字词,造出无我之境,因其深远之境使之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亦因其造境之阔被闻一多冠以孤篇压全唐之誉。

  “一天太短 只够爱一个 一天太长 只够爱其他 一生太重 一天就好”作者以其对生活感悟,造出自己的一境,引人思索。整本书最妙的地方便在于此。作者作为同龄人,其造之境更容易让我们由人及己,感同身受。不似寒江雪之高远,却有如自己亲临的体悟。文字里有痛、有苦、有悲、有乐,有小情、亦有大爱,其实此时之诗,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已不重要,重要在于,你是否能于其中倾听到自己的声音

  其实读这本诗,更多的感觉是在阅己。或许因为在同一个时代,以交错的方式长大,走过一些相同的路,便更多了一份真切。常常回首也并非坏事。人,总不是在世间匆匆走过,错过他人的可惜其实远不及对自己的陌生更让人唏嘘。

  《于无》读后感(五):致青春

  一本通篇关于爱情散文书籍,引子中提到了四次“来不及”,可见作者对此的感悟,也许曾是在作者的青春岁月印象深刻,却又被时间搁浅了很久的一段时光,所以我想当她再追忆起来也才能油然出那么多的遗憾。就像小时候外婆常放的一张老唱片,兹啦兹啦,十几年后突然又放起这张老唱片,只是你知道,放唱片的那个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感觉出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伤无奈,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那么些再也说不出口的遗憾最终和自己一起被带走。或许我能想象得出来,安静房间里只有敲打键盘的声音,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然后突然停下了,顿了很久,才开始再慢慢地敲打起来。

  客观地讲,文章的确不太明亮,夹杂着一点点自我嘲讽与自我安慰的意思,但我认为这正是读此书的意义所在,我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对人生情感的感悟。就像“遗憾”这个词,看上去确实是让人难受的两个字,但它的的确确是存在在生命中的,想要避而远之,但却无法避免,我却认为这是勇敢,是面对,在我看来好过任何一个人含泪笑着说“无憾”。我认为青春所带给我的一切是我人生中最值得回望的一段旅时。

  作者说到:“有些故事不是缺少开始,而是欠缺一个结尾。”让我突然想到:我们那什么证据来证明,我们曾经相爱过?实在太难,我拿不出任何证据,能确确实实证明我爱过谁或是她爱过我。

  关于爱情,实在有太多版本太多种类,可无论如何,都跟爱分不开,就想情歌,欢快的曲子配欢快的词,如果碰巧遇到一首悲情的歌,其实写词的那个人也差不多。

  《于无》,作者任婷。文章通篇精干简练,开头引人入胜,字里行间仿佛能读出文章情感,有很多经典的语句让人回味,同时作者的语录很有意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而后感悟到了些人生色彩,文章值得一读。

  我认为这本书相当有意思,让人开怀更让人思考,总之,致青春。

  《于无》读后感(六):二锅头和紫罗兰是两杯陈年老酒,也可以萍聚于水!

  翻开《于无》刚好是10:30分,合上是12:37分,

  此刻有人已睡眼惺忪起身喝完特调豆浆,有人已停了扫帚抬头拾好城市落叶

  “一天太短,只够爱一个;一天太长,足够爱其他,一生太重,一天就好。”一个人陷进沙发旋开自己,放下《温莎墓园日记》剩下的段落,于无,刚好读到它。一本散文诗集还是吸允的一根薄荷味香烟?当生活正不约而同的爬满身体思想于你,可以是百纸千绪,它是顿号;情感于它,可以是向内及里,你是的句号。你正十月怀胎,我正浪迹天涯,你即将放下生死,我正寻路探家,灵魂需要冥想而不是栖息地。

  没有谁动若疯兔又或则静若处子。字里行间她说“我们之间共鸣部分,是在平分线下的产生的那些惊人的巧合与一致。”对于所有情感,以及所有的陌生与熟悉,执着沉默,尝试过懂得。只不过欠一个答案。行至黑百的自行车树枝表情轻松的随拍,装帧简单的胶片噪点,作者是谁,细致处满眼萍聚,行略处还有疑问。是谁?是她,也是我们!可以坦诚,可以隐秘,交流抛弃了探究的述说,回忆打消了背影一幕的黯淡。

  “那些来来往往的相聚于分别,跟麻木跟感伤都没有关系,只是跟遗忘有关,”二锅头和紫罗兰可以是两杯陈年老酒,也可以是一句情怀,我之所需再也跟他无关,无关紧要的无关正是遗忘的常态习惯常态,习惯,它有力的通往无常

  《于无》,于渐无尽的生命里,无常于宇。

  摘抄文中一处

  《当我离开你》

  那天

  当我发现竭尽全力还是不能完全照料我之所需

  我就离开了你

  逃离了你身体的我

  背叛了我们的年华

  我羞愧的不是你爱我 我爱你

  而是我之所需

  我们是彼此与彼此的唯一慰藉

  唯一依靠

  唯一不需要言语的明明了了

  但当我再也无法笔直的站着爱你

  我就告别了你

  我一直在离开你

  用我

  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

  《于无》读后感(七):给你七年,你也不会成为一个诗人

  假如我七年过后将死去

  我一定会及时行乐

  会乐于把我的一腔热血

  与霜雪一起融化

  假如我七年过后将死去

  再没有虚无思考

  再没有孤寂等待

  再没有比孤独可怕

  忧伤的窗口

  一个人七年可以用来写成一首诗,而一个人的七年就这样如上地成为酒后糟粕。

  也许这就是我和诗人的差距,我将不会在泥土里长眠,而是直接死去。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诗人?在知道这本诗集之后,我总是思考着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根本不需要诗人,我们需要的是“有诗意的人”——有些人总是把一些看似无聊的,琐碎事情变得很有诗意——在某些耍手机聚会场所、某些互相吹捧的同学聚会等,总有人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变得那么值得令人回味——这或许就是诗人

  吃的同样一碗米线,喝的同样牌子的酒,见同样类型的人,聊同样枯燥的话题——总有人把这一切叙述得很有趣,也总有人把这一切当做生活中无比憎恨的日常,所以他们成为了诗人

  而这样的诗歌需要怎样的评价?我认为都不太重要了,真正需要的,就是去拥抱她们,之后对生活抱有那么丝毫诗意的幻想,足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于无》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