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拇指》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拇指》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09 20: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拇指》经典读后感10篇

  《金拇指》是一本由郑渊洁著作,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41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拇指》读后感(一):(三十三)儿时回忆一枚

  郑渊洁是儿时最喜欢作家之一。从皮皮鲁鲁西西到舒克贝塔,从大灰狼罗克到十二生肖童话,再加上它的成人童话系列小说,鬼车、生化保姆、病菌集中营、金拇指、我是钱、智齿,全都是小学时候读完的。郑渊洁的语言特别有意思一般而言书里的思想在小学时看来也都很“自由个性叛逆”,郑渊洁很不赞成中国的应试教育学生的压迫,对于成绩和文凭之流更是很反感,也不喜欢中国社会的很多现象,但是现在回忆起来,小学时也只是很喜欢读而已,也没有受到这些所谓自由、个性、叛逆之类思潮的很多影响,真是不易

  之所以会重看这篇,是因为最近对股市略有兴趣,想起来多年前看过的这一部跟股市有关的小说。郑渊洁所有的小说都带有童话、魔幻、科幻的色彩,这一部里就是说主人公发现了透过自己的拇指可以显示某只股票近一个月的走势而引发的种种故事。于是自己搜了一下,还真可以在网页上看到,于是就惊人地花了俩小时重新读完了一遍。

  首先不得不承认郑渊洁的写作能力。如此一部小说,小学的时候也能看懂,也能喜欢,大学的时候也能看懂,也能喜欢。这一遍读的很粗略,并没有思考很多,但是依然读到了很多很多小学时读不到的东西。就郑渊洁而言,他的小说大抵上都是这样的模式:某个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人,因为某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自己的某项超能力,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改变自己命运事情。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中国社会、家庭婚姻、教育、人际关系人性的刻画,揭露和思考,小学时读着很新鲜,很有意思,而现在却是更多的感慨和沉思。《金拇指》这篇作品,充分揭露了人性的贪婪欲望,也充分表达作者对于财富幸福二者关系的思考,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思考。

  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郑渊洁的这些小说没有翻拍电影计划,只要编剧水平还行,这些都是非常卖座的剧本

  —— 2015.5.23 13时,SJTU·EPCC,上海

  《金拇指》读后感(二):金拇指,一本大人看的童话

  小学时就觉得这本书的故事很有意思,如今上了大学再来重读这本《金拇指》,真心觉得这本书绝对超越了一般的少儿童话作品,无论是在包含面的广度还是分析深度上。

  《金拇指》的故事情节的确超过了一个少儿童话的复杂程度。故事的情节绝对不是简单起承转合。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故事,我想用这个词:浑水。

  从欧阳宁秀决定隐瞒自己的金拇指的那一刻起,这淌浑水就不断地被越搅越浑。作者精心设置的情节,将胡敬作为肾脏购买人与欧阳宁秀一家再次联系起来,使得本来已经得到丈夫儿子认可八卦预测股票的说辞彻底破裂,本已逐渐宁静下的浑水再次被曲斌回家看到的一幕而搅动。这种概率上的巧合不如说是情节发展的必然。

  笔者小时候就是此书的忠实读者。长大后再来细细品读,觉得这个故事的确是一本超越童话的童话。股票、家庭、婚姻、教育、性、圈套、器官交易......包含如此深刻话题,这本童话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但这本书的语言是非常平实的,没有附庸风雅的辞藻,没有故意卖弄的风韵,却有质朴无华真实亲切

  即使只有小学水平也能很容易地读懂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道理,这才是童话的本质。而当道理非常深刻时,童话也就变成了大人看的童话。

  《金拇指》读后感(三):伴我从天真烂漫到看清人间百态

  也算从小就看郑老师的书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小时候看的是儿童时期天真烂漫,懂得付出热爱身边的人,热心帮助身边的人……

  一直认为郑渊洁是是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像杨红樱一样的。都是温暖童心。

  现在看来郑渊洁的书,郑渊洁的童话有些是给大人看的,小孩子看会觉得残忍,大人看会觉得现实

  小说荒诞但好像有现实,成人可以看见自己丑陋影子,但又可以看见自己所剩不多的善良

  曲斌、曲航、米小旭、胡敬前期有多好后面就有多坏。一个懦弱小人掌握着别人所没有的资源时,又没有保护资源的能力,就会处处受制,容易妥协于那可怜的善良。还好最后主人公拼着最后的聪明装疯卖傻躲过了各种烦扰…

  小时候看儿童童话培养一个向善的心。长大了看成人童话,让人明白成人的世界并不美好

  《金拇指》读后感(四):很纠结的故事

  最近阅读了郑渊洁的几部作品,《生化保姆》、《鬼车》、《五个苹果折腾地球》、《病菌集中营》,现在打算读这本《金姆指》,一种有始有终的强迫症。

  也许是因为我不再是孩子,很难再把这些故事归为童话。纯纯美美的通话不应该是这样子的。《生化保姆》中的砍手情节,《鬼车》最后得碾压凶手手脚,头颅到脑浆崩裂,等等,看得真是触目惊心,如果孩子们看到这些,会不会被影响。

  郑渊洁小学文化,我觉得他内心自卑的。几次读到他描述上学无用,小学文化怎样怎样比高学历的人强。

  读完《金拇指》,再读他的作品,我应该去读《舒克与贝塔》,来找回一下对童话大王的膜拜。

  《金姆指》是一部非常纠结的小说,郑渊洁制造了很多矛盾来发展故事,唐突的情节进行,看着糟心。人性的丑恶堆叠在一起,实在不忍直视,也觉得很假,读起来不舒服

  人物

  欧阳宁秀、曲斌(丈夫)、曲航(儿子)毕莉莉(曲航喜欢的)

  小学同学:米小旭、胡敬(经济学家)、吴卫东(街道书记)、王老师、刘力山、范源源、乔智。这是庄丽、窦娟、代严、白京京、康巨峰、涂富(法官)

  杨违(曲航同学)

  毕庶乾(毕莉莉的父亲

  牛威、葛英(曲斌撞的男女

  下面会摘录一点点《金姆指》的内容

  “我是半老徐娘加穷光蛋加半文盲加准残疾人还兼阿Q。我的名字是欧阳宁秀。欧阳是复

  姓。

  你可能会说,你的语言不像半文肓呀?你如果认为精彩语言部出白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

  之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断言你没去过随便哪个单位食堂帮厨。大师傅和揉馒头洗菜刷

  碗的小工在烹饪期间说的话,那才是真正的字字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你就是把刀架在大学

  教授脖子上,他们也说不出如此饱含哲理如此生动的话。你肯定听说过这个典故:一个君

  主让大臣天下的道理整理给他看,大臣整理出数百万字。君主说太多了,你精简后再给我

  看。精简了一半,君主说还太多。又精简了一半,君主还是嫌多,他说我要你们把人世间

  道理给我概括为一句话。大臣为难。大臣的仆从见主人回家愁眉不展,问怎么了。昕主人说

  完后,仆从说,将人世间的道理概括为一句话,依我说,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臣

  向君主转述,君主顿悟,说:没错.这句话概括了天下所有的道理。

  你看看.古往今来,没文化的人说出的道理比有文化的人多得多。这是由于对生活感受

  最深的,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越往上,越肤浅。和大海的道理一样。浮在上边的东西能有

  深度?

  说是这么说,你可能还是有疑问:你的遣词造句好像很有功底呀?这得归功于我喜欢阅读。”

  “可我不能管我家厕所卫生问,那确实是厕所,

  不是卫生间。它只有二平方米,每人每次大便时只有放四个屁的配额,放多了估计会造成这

  栋建筑爆炸,我们不想株连邻居

  我清楚早晨小便和大便同步进行比较爽快,但我不能这么做,我得给儿子曲航预留出厕

  所。曲航正在读高三,他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大便。他说如果早晨不大便,在学校放的屁

  就会很臭。一次他早晨来不及大便.结果在上课时放了一个全校都闻见了的臭屁。曲航当然

  不会承认是他放的,他还跟着同学骂是哪个混蛋放的而且骂得最凶。老师由此谆谆教导同学,

  现在是高考前的关键时刻,如果你们不想把一十二年寒窗辛苦付诸东流,我奉劝你们把屁留

  到大学去放。曲航发现,只要早晨大过便,即使上课放屁,不会有臭味。当然要掌握好分贝,

  别弄出声响来。他还说,过群居生活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曲航管三个人以上呆在一个屋顶

  下共事叫群居——在群居”状态下,放屁是很令人尴尬的事。”

  “过来人都知一道,群居状态下有四种屁。其一是又响叉臭,一旦制造了此类爆炸外加毒气,肇事者很难不被揪出;其二是有味无声。此类屁只要在场人数逾三人,有可能逃脱“道德法庭的制裁”;

  其三是有声无味。制造这类屁比较吃亏,没造成恶果,却背上了“坏名声”;其四是无声无味。

  此乃群居状态下的最佳屁,当事人都会有吃了一顿免费午餐的感觉。”

  (郑渊洁对放屁很有研究,他在《生化保姆》中也通过罪犯之口讲述了被窝里放屁的几种人。)

  “小完便,由于水价日新月异,我没有冲马桶。我家厕所有如下规矩:只有大便享有买一

  送一的冲水特权.小便是买十送一。也就是说,十次小便才冲水一次。这也算我家对环保

  贡献吧,不是说咱们国家水特少吗?” -- 这内容,就是郑渊洁生活的写照。他在某次访谈中称他家晚上撒尿都不冲马桶,早上冲一次。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人这一辈子,干的最基本的事就是把数十吨食物变成数十吨粪便。”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的前提得是包子,我是馒头,连白菜都没有。”

  “其实,我们家的碗筷刷之前和刷之后差不多干净,首先是没有油

  水,其次是我们不会放过碗筷上的任何残渣余孽。”

  “最好的烹调作料是心情。”

  “我知道胡敬的时间我们的时间含金量多多了,都是生命,却有天壤之别。”

  “认识的人都是财富,也可能是祸水”

  “专家研究证实,人类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怯,只有百分之

  五的人天不怕地不怕。越是胆怯的人,越要想方设法向他人证明自己不胆怯。开快车是胆怯

  的人向他人证明自己不胆怯的一个最直接有效方法。”

  “双重标准强者的专利。”

  “我心乱如本市的交通状况。”

  “我终于知道什么是享受了。奉献、给予和帮助他人是享受的基础。没经历过这几样东西

  的人,不可能体验真正的人生享受。”

  “有经济基础和没经济基础的人处事绝对不一样。”

  《金拇指》读后感(五):金拇指,一本大人看的童话

  小学时就觉得这本书的故事很有意思,如今上了大学再来重读这本《金拇指》,真心觉得这本书绝对超越了一般的少儿童话作品,无论是在包含面的广度还是分析的深度上。

  《金拇指》的故事情节的确超过了一个少儿童话的复杂程度。故事的情节绝对不是简单的起承转合。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故事,我想用这个词:浑水。

  从欧阳宁秀决定隐瞒自己的金拇指的那一刻起,这淌浑水就不断地被越搅越浑。作者精心设置的情节,将胡敬作为肾脏购买人与欧阳宁秀一家再次联系起来,使得本来已经得到丈夫和儿子认可的八卦预测股票的说辞彻底破裂,本已逐渐宁静下的浑水再次被曲斌回家看到的一幕而搅动。这种概率上的巧合不如说是情节发展的必然。

  笔者小时候就是此书的忠实读者。长大后再来细细品读,觉得这个故事的确是一本超越童话的童话。股票、家庭、婚姻、教育、性、圈套、器官交易......包含如此深刻的话题,这本童话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但这本书的语言是非常平实的,没有附庸风雅的辞藻,没有故意卖弄的风韵,却有质朴无华的真实和亲切。

  即使只有小学水平也能很容易地读懂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道理,这才是童话的本质。而当道理非常深刻时,童话也就变成了大人看的童话。

  《金拇指》读后感(六):《金拇指》书摘

  《金拇指》书摘

  1、我看书没负担,一不为应试,二不为共鸣,三不为谋生,只拿看书当娱乐。我没钱进行别的娱乐项目。看久了,言谈话语自然潜移默化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言谈话语只限于在心里自言自语,我从不和别人包括家人说我现在和你说的这种话,我没有说这种话的资格

  (第一章-儿子吃狗粮)

  2、没事的人伺候有事的人,这可能是所有人类家庭的规矩。其实,什么叫有事?什么叫没事?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当然是吃喝拉撒睡,全是我失业后从事的工作。说来说去,这家里属我干的事最重要。从事最重要工作的人反而在家里地位最低,甚至排在上学的家人后面,人的确奇异。(第一章-儿子吃狗粮)

  3、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未成年人是人类不同年龄层中最没有同情心最残忍最幸灾乐祸群体。(第2章-米小旭的电话)

  4、而像我这种人,要么清楚地知道自己只能想,不能说出口,要么被别人当精神病看待。发言权实在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不是有声带就有发言权。(第3章-同学聚会)

  5、表面看我们这些小学同学是围坐在一张餐桌旁边平起平坐地吃饭,实际上等级是绝对存在的。我们是坐在大学阶梯教室那样的地方共进午餐。(第3章-同学聚会)

  6、人这一辈子,干的最基本的事就是把数十万吨的食物变成数十万吨的粪便。(第6章-一败涂地)

  7、曲斌和我一起下楼,他走在我的前边,我发现他的背部有明显的佝偻曲线,而在昨天早晨下楼时,我也是走在他的后边,那时他的背部还是笔挺的。

  临近五十岁是经不住事的年龄。我这样想。(第6章-一败涂地)

  8、人在每天至少能碰到六次以上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大多数人视而不见错过了这些机会。(第7章-向胡敬求救)

  9、才不可用尽,用尽招灾。“当你功成名就后,你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方式炫耀,然后你就成为众矢之的,然后你就完了,众矢之的的结局当然是万箭穿心。咱们的同胞干别的不一定行,枪打出头鸟却个个是百步穿杨的行家里手。”(第18章-国贸之夜)

  公众号/微博@疼痛有益摔倒再爬起

  《金拇指》读后感(七):不被认可的成人童话

  我想说的是,文学分类对其传播和销售造成的影响。这个议题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感兴趣,就先从郑渊洁小说这个典型的案例谈起好了——

  顺便说一句,这部小说的销量并不低,11年来重印数次,至今也有二三十万册的印数——在中国的小说市场,即便不算畅销,也算长销了。这当然得益于郑渊洁的个人品牌,即使是这种珠混鱼目并不搭调的销售方式,也总能网罗一些误打误撞不明真相的家长和小朋友们(甚至一些小朋友也确实觉得这样的小说还算不错)。

  把郑渊洁的小说包装成儿童文学,虽然有种无法“高成”只好“低就”的尴尬,但对于数十年来发生在郑渊洁身上从未获得改善积重难返的片面定位认知,也算是一个将错就错保守而安全的销售策略了吧。虽然这样的做法客观上也导致一些可能会对此类作品产生兴趣的读者被拒之门外。

  早在1988年11月19日12点10分孙云晓对郑渊洁的现场访谈中,就出现了这样一段对话——

  孙:从《红宝石公寓》开始,你还为大人写童话,是这样吗?

  郑:是的,大人也需要一点童话。我写了《人间童话》系列,20多部中、短篇,也有长篇。有人称这些作品是“荒诞小说”。我的手法是把荒诞、通俗和严肃结合起来,还要加上幽默! (——选自《成功者的秘诀》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插播一句:现在看来,那时的一些成人向作品就是后期如《金拇指》这类小说的雏形了。

  令人惋惜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媒体和书商们对郑渊洁的这一野心和真刀真枪的实干从未给予足够有力的配合与支持。以至多年以来,人们基于这种暧昧不清的定位导致对作者本人产生各种诟病,也发表了不少价值体系混乱的评论。

  在此过程中,一些曾经喜欢郑渊洁童话的读者由于接受不了郑渊洁作品的转型以及基于混乱体系的评价所引发的反感甚或愤怒,而不再阅读郑渊洁作品——这一现象的反面则是,另一些原本可能会接受和喜欢这类作品的潜在读者,却因社会对郑渊洁的推崇始终停留在“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儿童文学却对其口中所谓的“荒诞小说”(尽管我本人并不认同这个说法)知之甚少,以至于很难有契机去重新认识和阅读这类作品。

  我本人多年的实验证明,比起其他的中国小说,郑渊洁的“成人童话”对普遍的成人读者往往更具吸引力与可读性。总的来说,它对读者并不像其他小说那样挑剔(即便与其他畅销小说作家如金庸琼瑶卫斯理郭敬明九把刀天下霸唱等比较——郑渊洁小说对于中国的普罗大众而言也仍具优势。前一类作者虽然从读者的绝对数量来看可能远超郑渊洁,事实上却各有受众。即使是称霸通俗文学数十载的金庸和琼瑶,也只是在文字转化为影视作品之后才真正形成通杀的局面。他们的原著显然并未达到这个级别。而郑渊洁后期的长篇小说,假如你能让阅读者抛开成见,他们多半还是看的进去的。这方面倒挺像《故事会》,只是后来的《故事会》怕是也逐渐边缘化和脱离时代了。从故事对读者的适应性来说,我觉得它更像是中国版的纸上好莱坞。当然这跟郑渊洁本人在创作上“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追求也很吻合了。)

  我的调查当然会被我个人的生活圈子所局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郑渊洁小说,越是有固定阅读倾向的实验对象就相对越难接受,反倒是那些没什么阅读习惯和取向的读者更容易接受。一本小说从小学生到五十岁左右的成年人(他们都不是啥读书人)都觉得有趣,这在我的经验里是极为罕见的。事实上只有郑渊洁后期的小说才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至于奠定他当年地位备受推崇的童话故事们,则很难受到普通成年人的欢迎——除非他的阅读口味中对这类作品本身就有一定的倾向。

  至于为什么那些小说能够被不同层面的读者阅读,据我了解原因在于故事通俗有趣,而题材则与每个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要你在中国生活,你就很容易代入其中。所以这样的作品受到成人读者的喜欢并不奇怪。而那些故事的主题从儿童到成人都能够理解并永远都会保持兴趣,那就是“斗争”。

  人们常说,在人类的文艺创作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只是,爱情虽然永恒,却总有缺席之时。对一些人来说,它尚未到来;对另一些人来说,它已经远去;还有一些人,他们一辈子都没碰到过什么所谓的爱情。但是,每个人从出生那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斗争。所谓生命不止斗争不熄。戏剧理论管这叫矛盾和冲突。这就是故事的本质,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永远都会喜欢故事。

  拳脚相加是斗争,活下去、活得更好也一样是生存的斗争。郑渊洁的故事无非是讲人们如何依靠斗争活下去,捎带手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加上各种诸如爱情亲情阴谋政治的作料罢了。而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几乎从来不给他的读者设置任何智力和思想上的门槛与陷阱。但是一些期望过高的读者可不会把他们对好莱坞电影的宽容轻易赠予一个小说作者,他们更愿意说他肤浅、幼稚。比如有读者会说“当我看到‘病菌说话啦’这样的东西,我就再也不看他的作品啦!”可是真的有必要把思想交流的需求投注到一个讲故事的人的身上吗?

  当然,如果你不是刻意推荐,人们并不会拿起郑渊洁的小说(虽然这也跟那些莫名其妙的封面设计有关),更谈不上阅读。无论你叫它“童话”还是“荒诞小说”,都可能成为传播的阻碍。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提一下我并未读过但是最近成为畅销书作家的刘慈欣先生。据说他的小说被人们定义为科幻小说,这个定义可能是没有错的,但是对我这类对科幻文学一无所知并且没什么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样的定义也没啥吸引力就是了。就好比你说郑渊洁写的是童话,对“童话”没兴趣的读者就懒得去看,但你要说他写的是“魔幻现实主义”“荒诞小说”,那么这两类读者就可能会有意见,也不见得会说什么好话,而对这些类型没兴趣的读者一样懒得去翻。

  大众关心的永远只是:这个故事好不好看。

  但是,正在阅读或已经阅读过的读者却会说:这不是童话!并且能够将这种指控立即落实为一种罪名。就好像前一阵子我们对某位偶像所做的那样:这不是你该能写出来的!所以你要为此负责!我虽然几乎没看过什么科幻小说,却也常常看到什么“硬科幻”啦“软科幻”啦这样的争论。我很好奇,对你们来说,小说就像爱情酒店里的鸡巴——是软是硬都干你屌事吗?

  我当然不反对将小说划分类型,但很难控制对道学家式拙劣指控的反感。一本小说好不好看是最重要的(当然,人们对“好看”的标准有所不同),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这是小说存在的基础。至于它到底是什么,当然可以讨论研究和总结。但总不能还没讨论它“是什么”,上来就说它“不是什么”吧!而拿它“不是什么”的标准,去指责它“不该怎样”,就更是荒谬低等。但遗憾的是,也许很多年来,我们的媒体舆论都在浪费这样的口水。

  至于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我倒有个不错的推荐以供参考:美国漫画家 Scott McCloud写过一本书叫做《理解漫画》,对文艺创作的分类,他的态度和见解诚恳而又清澈。如果我们也能学习一下,我想很多问题就不必几十年来争得面红耳赤却毫无进境了。

  :好莱坞电影题材丰富,却从来不会拒绝大众。谁会有兴趣讨论《怪物史瑞克》是不是童话,《变形金刚》是不是科幻呢?

  《金拇指》读后感(八):这是郑老师爱孩子的特殊方式吧

  这本书,是中学时连续用掉三四个放学后的闲暇,在书店里站着看完的。其间,故事发展、人物命运,持续萦绕在脑海里,追书的那几天,仿佛自己也作为一个持续而忠实的观察者,与主人公一起生活在故事里。而现在,鼠标点一点,成百上千的电子书轻松保存到网盘,偶尔反而心生焦躁:这么多好书!而时间又这么少。很难再有“追着情节跑”的愉悦和急切。这么想来,也是颇有点“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味道。

  小说,就是编故事,或者讲故事。凭空编造的也好,真实发生也好,只要能引人入胜、吊人胃口,让读者上瘾一般的想往下看,就是好的。以这个标准,郑渊洁老师的故事都是精彩的,每一篇的情节都让人看得欲罢不能,结尾处让人或唏嘘感叹,或意犹未尽,或浮想联翩。

  金拇指,包括舒克贝塔历险记的后两部,还有不太有名的鲍尔历险记(鲍尔是一只熊猫,这本书的另一个名字叫玩具熊猫逃亡记)。内容里混入了很多成人世界的辛酸、势利与无情——并不都是冒着粉红色的幸福气泡才叫做童话,私以为,以孩子能看懂的方式去讲故事,就可以了。郑老师,是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去描述那个复杂而现实的世界。中学时看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的种种,只是自以为了解而生出不少愤世嫉俗的热血情怀,只有后来,自己作为戏里戏外的人经历多了,才琢磨出世事堪玩味的一面。

  道理么,是一早就听过的,只是落到自己身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的明白就是了。

  天真需要优渥的条件去维护,而大部分的孩子,却没有机会天真太久。历史不能假设,人生也不能。所以我也不能说自己如果没有早早了解那些黑暗和现实,会过一个怎样的人生。

  郑渊洁老师太过急切的想告诉孩子们,他们即将面临怎样的“成人世界”,他们会变成怎样的“大人”,就像他后来的著作《皮皮鲁送你100条命》里面那些殷切的忠告与嘱托,这大概是他爱孩子们特殊的方式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