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倚天屠龙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10篇

2018-02-15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10篇

  《倚天屠龙记》是一本由金庸著作,宝文堂书店出版的1985-06图书,本书定价:2.40元,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一):一篇评价赵敏的文章转贴

  This is I found on the internet

  --金盒夹层,灵膏久藏,珠花中空,内有妙方,二物早呈君子左右,何劳忧之深也?

  这是《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回当中,敏敏递来的短笺,但我宁愿把它看作一个诉说着爱情的谜语--关于心门为谁而开。它是一封敏敏对张无忌传来的挑战书,却也为他们之间的微妙爱情正式拉开了序幕。千头万绪的倚天读至此处,令人忽觉心弦一动,沿着金盒与珠花的线索,从此便进入一次妙不可言阅读经历:在这二人之间一个个似敌似友的回合过场中,充满着喜悦又而又跳荡着不安,一路读来,似有三分酒意。

  学生时代的读书与现在毕竟不同,再拾倚天,那个曾经意气风发之际可以笑着骂其不争的张无忌,那个长大后大不如前的张无忌,胡涂而软弱的滥好人张无忌,重读之际,竟然能嘴角现出会心微笑,心头浮上些许怅然。

  射雕三部曲浩浩荡荡的激流至倚天忽然归于曲折婉转。如果说射雕写的是是小儿女懵懂情怀,神雕是青年时的热情如炽,至倚天,则从高高的天庭降到了人间世:江湖,不再能快意恩仇、手起刀落,而是变得丝丝缕缕,牵牵绊绊。相对郭靖和杨过,张翠山和张无忌这两代主人公,虽然仍有着比常人更多的际遇遭逢,却也有同常人一样的千般无奈,万种烦忧。他们的肩上,担当着种种同我们一样的责任,要做个好徒儿,好兄弟,做个好丈夫,好父亲同时又要不违侠义之道,严守为人之本。如此多的担子缠上身来,武功再高,思虑再多,也仍然生存得那么烦恼艰难。

  --“张翠山接过剑来,一剑便要递出,刺向妻子的胸膛,但霎时之间,十年来妻子对自己温顺体贴柔情蜜意,种种好处登时都涌上心来,这一剑如何刺得下手?”

  一出场便因师兄的重伤而忧心如焚的张翠山,始终在义与情的冲撞中煎熬,没能找到一条救赎之路。他的那一剑,刺向名门正派是义所不容,刺向妻子又是情所不忍,终于便只能刺向自己。聪明如殷素素,对此其实早已有了深深的预感,但她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也只有远离尘嚣。然而冰火岛毕竟不是永恒的避难所,俗世的漩涡总是会把他们卷向错综矛盾命运。这一切,尽皆在明教群豪的那一句歌声中浮上心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啊。

  倚天剑与屠龙刀在红尘之上高悬。如果说,天下的刀兵是屠龙刀的胸襟,赤子的爱恨则是倚天剑的锋芒,那么羁留在世事当中的凡人,谁又不是在一刀一剑的权衡间,透出一片茫然,几许懵懂?具体到张氏父子,这个难题则在于:当世事如同千军万马纷至沓来,却始终有那么一朵小小的绮念在心头轻轻摇曳。这个绮念一旦出现,便是一场场定力与心魔间的抗争。对于张翠山,这个心魔名叫素素,对于张无忌,它则唤作赵敏。在殷赵二女的如花笑靥间,在她们时时变换的男装与女装之间,他们不得不对抗殷素素的手臂与赵敏的纤足所带来的诱惑,敌友难辨,爱恨交织。爱情像一支催化剂,催发出执着也催发出迷惘,附带着甜蜜也附带着忧伤,引领他们的心灵从此走向一场场起伏跌宕

  问题到了张无忌,简直是越发的暧昧起来。琢磨张大教主的心思是件非常有趣事儿:他口口声声“义父与父亲都是孩儿的好榜样”,并且时时以此激励自己,但是在冰火岛上养成的自然而然天性让他始终存在着某些最原始的、没经过社会涤炼的人性,比如耳根很软,容易被骗,见到美女会禁不住动心,所以才有那么一次稀里胡涂的初恋。在对于人生一层又一层的高峰体验之中,他隐隐地觉察了自己内心的好恶取向与正派严密的道德教条之间的磁偏角,这个偏角无论如何掰不拢,让他甚感苦恼。他试图以“一律博爱”这样的办法解决问题,大多适用,但偶尔也有不好用的时候:一旦这两个准则出现冲突,便会完全处于窘境,糊而涂哉,糟之糕也。

  是以在意气风发的明教领袖张无忌心中,始终埋藏着一个小小的影子,他是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曾阿牛。当张无忌攀上一个又一个武林的巅峰,曾阿牛却也随之陷入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迷局。然而月明星稀,百川归海,所有的谜题终归有一个题眼,这许多的铺排都要奔向一个注定的答案。就像是屠龙刀的宿命就是寻找对手倚天剑一样,张无忌身受之厄,总得有一个绝顶的高手来与他周旋、替他解开。于是在这山重水复之际,忽然间又是一番柳暗花明

  --顺着青石板大路来到一所大庄院前,庄子周围小河围绕,河边满是绿柳,在甘凉一带竟能见到这等江南风景,群豪都为之胸襟一爽。只见庄门大开,吊桥早已放下,那位姓赵的小姐仍是穿着男装,站在门口迎接……

  金庸小说里有很多妖女,个个绮丽万端,是金庸送给主角们最美好礼物。可以想见,那才是天下英雄莫能当,英雄大侠遇到她们,立时倒撞下马、溃不成军,而且纯属自觉自愿。不过照我看,纵使是这般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仍抵不过那小小一个绿柳庄横空出世时的意境高蹈--赵敏郡主迟至第二十三回出场,却令整本倚天顿时明媚起来,“光彩如同一个节日”。灵芙醉客绿柳庄,虽然明教群豪人人不免于难,但中毒最深的还是张无忌,此毒唤作“情根深种”。

  来自异族的蒙古郡主赵敏就这样用一种以逸待劳姿态,犹如一个荡悠悠的音符惊破了张无忌的平静生涯。随着绿柳庄的沟壑道道铺开,敏敏郡主的光彩亦层层显露:她的手下是苦头陀、玄冥二老这样的高手;她读的诗,是“白虹座上飞,青蛇匣中吼”这样的绝句;即便她用的毒,也拥有十香软筋散,醉仙灵芙这样高妙迷醉的名字……绿柳庄一役的高手过招,二人皆遭受了平生未有之败,不过故事高潮迭起之余,又有一些暗箱操作的意味,张无忌无意中使出了最高一招,以致于误打误撞,赢得了头彩:

  --张无忌左掌摊开,掌中一朵珠花轻轻颤动,正是她插在鬓边之物。

  张无忌摘下了珠花,同时也轻飘飘地摘下了赵敏郡主的芳心。对此,敏敏回应的一招是:礼尚往来,回赠了那只金盒。从此,随着金盒与珠花传递间的三推三就,有去有来,二人玩起了一场场猜心游戏,有时是灵犀一点锋芒毕露,有时却又心照不宣未雨绸缪,其间有无数波澜暗涌,却也一一迤逦写就。至于个中的滋味如何,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敏敏大度地没有对张无忌说破,金庸便也不对我们说破,只待有心人前来抽丝剥茧,触动此中暗藏的机括,读懂其间泛起的串串涟漪

  --张无忌又是一惊,道:“你也同去?”赵敏道:“当然啦。听说你义父是在海外孤岛之上,要是他不肯归来,难道要你万里迢迢的借了刀来,给我瞧上一个时辰,再万里迢迢的送去,又万里迢迢的归来?天下也没这个道理。”

  或许出于一个精心设下的意象,倚天当中每一次前往冰火岛的旅程就是一次爱情的朝圣之旅。若说殷素素与张翠山之间的姻缘成就于那一枚悬而未发的银针,那么张无忌与赵敏间的相约则是敏敏决意相随天涯的盟约,它是敏敏对张无忌的公然追求呢。须知古今中外,书中世间,便只有一个敏敏的锦心绣口,能想出如此曲径通幽的暗示,又偏偏搬出一番大道理来,讲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辞。这个并非武功绝顶的小小女子所做到的,正是令江湖无数高手孜孜以求、倾心思慕的最高境界:那便是尘土荣华、那便是快意恩仇啊。

  就这样,敏敏以一个“命中魔星”的身份,一下子便拿捏住了张无忌的七寸,并用她狂野不羁的目光质问着张无忌的内心。她成了张无忌心中的猿,意间的马,成了他注定会害上的相思病,同时又是这种病唯一的解药--洵神物也。

  而当敏敏着一身青衣,义无反顾地出现在新婚礼堂上,使周姑娘的婚礼成为她与张无忌之间的又一次逗趣,我们知道此事已谐。至此,张无忌心智忽开,作出了平生第一件违背大义的美丽错误,他这个凡夫俗子的曾阿牛形象也与张无忌合为一体了。他的身上,有着许多我们今天浮沉世间依然要面对的困扰:对自己好的人,总是想要倾力以报,对恶人,又想要杀之以快,然而现实中往往并不是如此圆满,作为明教领袖,他时时担心能力不逮,面对真实的爱欲,却又不由自主地意乱情迷。只有在与敏敏一起的道路上,张无忌得以经受了一次直面爱情与人生的洗礼,这些都是他内心之中最不敢正视,却非常心痒难搔的,是要得最迫切最炽热的啊。

  由此,我们可以回过头来重看张无忌在那小酒店之中对赵敏说过的话:

  --这一番话,他在心头已想了很久,可是没对杨逍说,没对张三丰说,也没对殷梨亭说,突然在这小酒家中对赵敏说了出来,这番言语一出口,自己也有些奇怪

  蛛儿和小昭只能把握自己心灵一隅的宁静,却不能帮身处武林之巅的张教主进行关于天下的思辩,而原本绝对良配的周姑娘,更无法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在刀与剑的权衡中,我们可隐隐觉察出她内心的战栗。只有敏敏有解药,她深深地了解世界,也了解自我,并且用她狡黠的眼睛看出了张无忌也是这样的人。依赖于她绝代的才华,她用一支小小的珠花,便四两拨千斤,轻轻地挽天下之欲倾。张无忌遇到了赵敏,那才是棋逢对手,剑遇争锋,找到了真正能够深深地理解他,听他倾诉心底最深切心事的人。至于这场对战究竟谁胜谁败,敏敏不在乎,又有谁会真正在乎呢?

  于是在敏敏那里,张无忌终于得到了救赎,更令人安慰的是,这一切都是以敏敏巧笑嫣然的方式啊。

  金盒夹层,灵膏久藏,珠花中空,内有妙方。久藏的分明是敏敏的芳心,传递的分明是敏敏的情书呢。相遇时爱恨交织,分别后心驰神往,相对时,则又是情致缠绵,情思荡漾,这不正是情字的百般滋味吗?其实,张无忌心中最爱的是谁,从相逢绿柳山庄之日起,便早已昭然若揭。这叫做“二物早呈君子左右,何劳忧之深也?”……

  有道是唯有庸人方自扰,是真名士自风流,在这许多沧桑变化中,敏敏像一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偏偏要公然灿烂一把。她以一种游牧民族所具有的恣意之美,奇妙地契合着江湖中所崇尚的率意人生的最高定律。她还是一个“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高手,爱得明媚,恨得绮丽,将理不清顿不脱的人生化解为一次乘兴而来的旅程。正是因为有了敏敏这个蒙古蛮子,张无忌这小子没有白白受苦,终于修成了正果。我等在释然一笑之后,却又转而不忿,艳羡起张无忌专美的洪福来了。

  金庸是这样的偏爱赵敏,在半部倚天的字字句句当中,处处可见对她的纵容。然而造化就是要钟神秀,像那些天才诞生,神器的出世,灿烂的夏花,以及瑰丽无匹的爱情一样,这些事往往都很没道理,它们都是造物主设下的难解的谜题。所以有了敏敏的明眸皓齿,在真真假假历史中惊才绝艳,倾城一笑。在尽弃繁华之后,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温热的身子和里面怦怦跳动心脏吧,且与她一起腾入万千欢愉。 金庸十二钗正册之十一 如梦令 归去来兮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二):倚天屠龙记:偏偏都一一扑空

  “所以这部书中的爱情故事是不大美丽的,虽然,现实性可能更加强些。”

  1959年5月20日,金庸开始出版他的《明报》,创设之初,艰难异常。金庸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用武侠小说招徕读者,而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给当时满城追读的《射雕英雄传》另作一部续集,如此遂有《神雕侠侣》。此后如法炮制,又有《倚天屠龙记》。金庸对这部小说似乎早有构思,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所以1961年7月6日,《倚天屠龙记》第一期竟和《神雕侠侣》倒数第三期同时见报,两者共存三天,而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一部接续一部。

  当年的香港,报纸林立,派别分明,《明报》力求中正持平,不愿靠向任何一方,不愿以偏激的言辞哗众取宠,故而销路平平。金庸静静等待,至1962年2月总算碰到契机,那就是当时几乎打破香港社会秩序的“广东逃亡潮”。1959年至1961年,史称中国大陆的“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困苦不可言表,饿毙者数以万计。到1962年初,越来越多的大陆居民开始从广东涌向香港,每天都有一万余人。弹丸之地的香港,如何装得下如此人口政府一道命令警察四处抓人,将逃亡者一车又一车送回深圳,却挡不住这股势头。“逃亡潮”爆发伊始,因牵扯着复杂政治问题,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俱都缄默不语,金庸不敢造次,生怕惹火上身。然而几个月后,随着事态的发展,他最终不忍坐视,派人出去采访。收回的消息很惨:边境线上,一个个难民都是泪流满面,没有食水,面临绝境。金庸断然决定,让《明报》呼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这激动了读者们的侠义心肠,短短数天内,《明报》就募得十八万港币现金和大量物资,组织车队陆续送到难民手中。5月15日,金庸发表了第一篇针对逃亡潮的社评,大呼道:“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最大的仁政,是救人性命!”然而他和《明报》的这种做法,虽符合人道,却无疑妨碍了香港警方的遣散行动,肯定会损害香港地区的稳定繁荣。5月18日,香港警方扩大了边境警戒范围,以免除民间人士的干扰,《明报》亦随之发表社论,赞同港府措施,停止了一切募捐和援助活动。

  这时的金庸,游走人性和理性之间,最终以理性做出抉择,而把人性寄寓小说之中。当年的金庸一派侠肝义胆,下了这样的决心,心中想必很苦。张无忌的软弱拖沓、张无忌的惘然若失,恐怕都是这种心态的展现;而赵敏和周芷若的政治才能,亦是其来有自、殆非无因,“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四个女孩之中,金庸最爱小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起来常常有些惆怅。”小昭和张无忌的感情是天然而没有手腕的,这无疑和《倚天屠龙记》要表达的主题相悖,金庸深知此事,所以他痛下决断。小昭离去之前,这是一部淳厚绵密的小说,浪漫而富有侠者的情怀;小昭离去之后,《倚天屠龙记》倏然一变,变得冷睿、深沉,处处充满着赵敏的影子。而将这一变化前后贯穿的,则是周芷若。

  周芷若变了,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一派掌门,这使她不得不把灵魂卖给使命,想方设法来光大峨嵋。《倚天屠龙记》最初是《明报》刊载,后经香港武史出版社出版,共有一百一十二册,行内人称“旧版”。旧版和通行版(指1980年前后的版本)区别很大,周芷若的故事亦有所改动。旧版的结尾,周芷若把峨嵋派掌门的位子传给了张无忌,尔后削发为尼、不问世事,一盏青灯长伴古佛。当年的金庸,想必曾对周芷若的变化深深抱愧,因此才给她安排了这个选择,以求得一种变相的解脱。然而随着阅历的加深,金庸自会删去这一安排,以使《倚天屠龙记》的后半部分实现一种彻底的冷漠、无情。当然,这种删减还有另外一层道理,就是保证小说的情节不致重复。旧版《天龙八部》有一段情节,虚竹和天山童姥、李秋水逃出西夏宫殿,两人功力大损,兀自让虚竹传话较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神雕侠侣》里面,洪七公和欧阳锋的翻版。所以修订时便被删掉。《倚天屠龙记》删掉这段,亦是此理,以保证《笑傲江湖》令狐冲当恒山派掌门的新鲜感。

  “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赵敏原名赵明,那是旧版中的名字,有读者想不明白:元朝不是正要扑灭明教,为何她的名字里却有个“明”呢?所以修订之时,赵明就变成了赵敏。旧版中的赵明,可能更有风彩,张无忌初见她时,只见她“双目炯炯有神,紫电般的一闪,目光随即隐没。”而修订版的赵敏则看不出这种霸道,只是“双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罢了。金庸的小说,有一个通例,男主角命带桃花,而女主角总是对男主角付出最多的人。“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他未必是爱赵敏的,至少不比爱小昭、爱周芷若更甚。然而赵敏为他的付出太多,他又怎能漠然置之?只要付出至深,便会有至深的回报,这是武侠小说的天真一面,是以金庸一度遂了赵敏的心愿,让她陪伴张郎。然而晚年的金庸,内心大概并不如何喜欢赵敏,索性便给张无忌套上一道枷锁,让他不能和赵敏结婚。正如金庸本人所言:“《倚天屠龙记》一书,因为结构复杂,漏洞和缺点也多,因之第三次修改中大动手术。最主要的更动是:张无忌最后没有选定自己的配偶。”《倚天屠龙记》的爱情故事原就不大美丽,而且非常现实,如今换上这样一个模糊的收束,那是更加现实,合情合理了。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小说的一道分界,自此以降,他的小说人性渐淡、理性渐浓,政治的色彩俯拾皆是。写至此处,不忍搁笔,再添一段闲话。1993年,台湾著名的名制作人杨佩佩和导演赖水清,共同制作了一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主演者是马景涛和叶童。在这之前,曾有许多版本的《倚天屠龙记》,比如郑少秋的版本、梁朝伟的版本,但整体上都不算用心。当然93年的版本亦有缺陷,最大的问题是马景涛的嘶吼表演,看多了确实厌烦,幸好这并未遮住该部剧集的光芒。叶童的赵敏、周海媚的周芷若,都是很经典的形象。有人说叶童的相貌太丑,只适合演许仙,不适合演赵敏。其实未必。叶童是实力派的演员,她诠释赵敏,诠释得相当不错。赵敏的霸道和苦心,都被她演出来了。尤其是最后人间仙境的那一场相拥,野人般的张无忌拥着赵敏,后者一脸微笑,温婉、幸福,除了叶童,那是任谁都演不出的。

  93年版本的《倚天屠龙记》,最初的主题曲是《随遇而安》,“鬼才”黄霑亲自演唱。继之则是周华健的《刀剑如梦》,其中有句歌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悲哀一生,谁与我生死与共。”调子华丽,词也很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另有一种粤语的版本,那地方却是这样写的“刀剑若梦恩怨似风,有没有轻重;只要情浓不要武功,爱恨两难容。只怕热泪不怕刀锋手中有剑眼前有你,偏偏都一一扑空!”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三):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金大侠在倚天的后记里说,这部小说情感的重点是男人之间的情谊,比如张三丰与张翠山之间的父子之情,武当七侠之间的兄弟情谊,张翠山与谢逊之间的兄弟之谊以及谢逊对张无忌的父子之情。与之相对的,男女之情并不是这部书的重点,因之这部书里的爱情故事是不大美丽的。染鹅,我想说的是,金大侠你是在开玩笑吗?还是你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在这一部书里塑造了两段凄美的爱情,它们丝毫不亚于神雕里杨过与小龙女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以至于这三段情成为了金庸小说里高山仰止的三座高峰,再也无法被逾越。

  这第一段情,是因为一个人:小昭。

  如果你要把金庸小说里所有的女主角排个名,投个票,我觉得小昭绝对是Top1的有力冲击者。或许有人更偏向于小龙女,但是不要忘了龙姐姐也是有硬伤的。硬伤一:太高冷。小龙女简直就是一座冰山,除了我们的情圣过儿,等闲之辈别说爬山了,连靠都没法靠近。而小昭相比之下就柔和多了。硬伤二:非处。小龙女可是被尹志平玷污过的呀。光这一点,对广大屌丝宅就造成了无法愈合的伤害,你让这些有处女情结的卢瑟还怎么愉快无障碍地意淫嘛,增似的......而小昭就不同了,人家是圣女,从登场到结束都是守身如玉哦,极大地满足了屌丝宅的意淫需求。

  对于小昭来说,她有几大优势使她可以毫无悬念地争夺金庸女主Top1的宝座。

  一、美貌。小昭是波斯与汉族混血。单单这中东异域的血统就让她的颜值可以碾压一众汉族女主角。书中是这样形容她的容貌的“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直是秀美无伦。冰雪上反射过来的强光照在她的脸上,更显得她肤色晶莹,柔美如玉。但见她肤色奇白,鼻子较常女为高,眼睛中却隐隐有海水之蓝意” -_-......啧啧啧,老衲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脑补不能的读者请网上搜索迪里热巴和古力娜扎的照片来参考。

  二、坚毅。为了盗取乾坤大挪移心法,小昭奉母之命潜入光明顶。她刚上光明顶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她要几年如一日地扮丑装跛脚,还要忍受杨不悔的大小姐脾气,低声下气地伺候人。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忍耐可见一斑。

  三、痴情。小昭对张无忌的痴情,是整部书最凄美的桥段之一。因为小昭对张无忌的感情,是无私地,纯粹输出型的感情。也许她也深深地明白,她对张无忌的爱,注定很难结出果实。前有周芷若的围追,后有赵敏的堵截,在这两种感情力量前,小昭的爱似乎很难杀出一条血路。所以在张无忌的面前,她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了尘埃里。她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张无忌的奴婢,在她心里,也许随侍在张无忌的身侧,就是她的爱的最大夙愿。这种爱,最让人感动也让人心碎,它并不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却像涓涓溪流一般让人温暖,使人难忘。张无忌到最后才明白了这种沉默而坚韧的感情,却已为时已晚,空留遗憾给他自己和我们读者。

  四、宽容。周芷若和赵敏对张无忌的爱是排他的,占有的。两人在书里的撕逼戏演了不止一两场。而小昭对张无忌的爱是包容的,她爱着张无忌,却又看着张无忌在周芷若和赵敏之间徘徊。她对张无忌没有要求,只有付出。很难想象她内心怎样承受住如此的煎熬,要怎样的深情,才能做到这样地举重若轻?不过小昭的这一特点,极大地迎合了天朝男人三妻四妾的劣根性,有个这样痴情的美妾,恐怕是无数猥琐男的终极幻想,也是小昭在男性读者中人气极高的原因之一吧。

  五、聪慧。这个也无需多说了,绿柳山庄一战,充分显现了她的才华。而且在光明顶能和杨逍这个老狐狸周旋数年,也充分说明了她的机智远超常人。

  于是乎,就这样,集五大优点于一身的小昭,成了金大侠自己在这部书里最中意的女角色。其实就是全部十五部小说里,我觉得金大侠最喜欢的可能也是小昭。可惜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小昭,她的爱情却收获不了完美的结局。最终还是和张无忌分离,渐行渐远了。美好的爱情有了圆满的结局总是令人羡慕,让人赞叹;而美好的爱情的夭折,总是给人带来一种悲剧的美,更震撼,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她和张无忌离别的那一回标题叫做东西永隔如参商,小昭就这样成了所有读者心头的一滴血,一个遗憾, 一个挥之不去的梗。

  第二段情,是因为一个名字--风陵师太

  全书第二十七回,有一段灭绝师太和周芷若的对话是这样的“是以刀剑中的秘密,只有本派郭祖师传了下来。她老人家生前曾竭尽心力,寻访屠龙宝刀,始终没有成功,逝世之时,将这秘密传给了我恩师风陵师太。”如果你是读过神雕侠侣再读本书的话,相信你看到这句话时的反应应该和我差不多:纳尼?What!马萨卡??搞撒百叶结......思绪瞬间回到了那个夜晚,大雪夜,黄河畔,风陵渡口,一遇杨过误终身。你不是号称放下了吗?你不是大彻大悟了吗?你不是都削发为尼了嘛?你怎么还给自己徒弟取名风陵?那个你和他初次相遇的地方。原来你从来就没有忘记过那个人,锋利如倚天剑,也斩不断万千情丝......在青灯古刹之间,你的眼前是不是还会常常浮现出那一张清癯俊秀的脸孔,他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脸色苍白,颇显憔悴。他微笑着递给你三根金针,对你说他会帮你实现三个心愿。如果你还有第四根金针,如果的话,你会不会就求他娶了你,永远跟你在一起?在这一刻,金庸小说里最大的一根埋伏的隐线开始浮现,它穿越了4本书,从神雕第四册一直穿越到了倚天第三册,金大侠你真是用心良苦啊。我相信所有读到这一段的读者内心都会深深地感受到那种苦恋而得不到回应的无助与绝望,那种血线自心脏飙射而出的深深的刺痛。 它是那么的尖锐,以至于久久不能忘去。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四):姑妄言之

  虽然全书只看了三分之二,已是十分佩服金大侠的文笔。书中张无忌的人物性格,最爱何人等等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也百思不解。我自来好在细微末节中做文章但见书中说银叶先生为人所害身中剧毒而亡,但并未明说何人下毒?虽未明言,但是结合前后故事以及在荒岛上谢逊的言辞想来下毒之人必是杨逍(详见第29,30回),范遥无疑。金花婆婆不惜与谢三哥闹翻也要借来屠龙刀为的是要寻杨逍,范遥报仇。如此说来范遥自毁容貌且又不发一言也不是全然为了保全明教,竟是为情所困要那黛绮丝一生一世寻他不着(书中杨,范二人都武功卓绝不在黛绮丝之下)。至于范遥为何非要除去韩银叶我猜想是与乾坤大挪移武功心法有关。

  《倚天屠龙记》读后感(五):不独我不明白

  金庸的武侠,现在很难看到宝文堂的版本了,我手头有几部,但应该是假冒的。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简短后记中,比较了三部曲的男主人公性格,分析张无忌之最爱,并说到政治上成功的要诀。最后,他认为本书重点在男子间的情义,惜写得不好,因为那时候还不明白。

  我也不明白。

  关于个性,说张无忌软弱,也只能是比较而言,而且要看在书中哪段篇章中,强时强极,弱也没弱到哪里,只是作者有意制住他。除了最终没做皇帝,没把四位美人全娶回家,他表现得相当不赖。试想一下,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圣火令等绝世神功,加上医经毒经,一般人哪能说学就学说练就练还天下第一?机缘之外,金大侠没承诺给他奇特的骨骼和过人的颖慧资质,不可能随便抓一个就能是No.1。不考量这个,至少要计算“倚天长剑飞寒铓”里挡过灭绝三掌,这得要靠何等坚强的信念?“排难解纷当六强”里力挡群雄,嘴上也不饶人,磕巴不打一个,纵比不上舌底生莲的主,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你还能苛求什么?完全可以鉴定张无忌有杰出的意志和优秀的处世能力。

  当然当然,这纯属是抬杠,看武侠不必认真。但得有一两分清醒吧,万万不能当真。

  至于政治领袖,这似乎是“倚天”之意?张无忌没这先天条件,因为他不叫朱元璋,也不是陈友谅。可赵敏、周芷若也不大行,成王败寇,她们都没成功,甚至不如张无忌成功。灭绝够狠,却只有狠,空自握了一把倚天剑。

  谁是张无忌最爱?张无忌自己不知道,金庸也不清楚,读者把自己当成男女主人公,自己去选择。小昭是金庸的理想,过于理想便不现实。不必多说。

  最后的最不明白。对于极度的悲痛,“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那是什么样的?我到现在还不明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