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朝圣》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朝圣》读后感10篇

2018-03-16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朝圣》读后感10篇

  《朝圣》是一本由(巴西)保罗·柯艾略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50元,页数:2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朝圣》读后感(一):the way of myself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本不错的书,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前面的时间没怎么用心,断断续续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才看完,真心觉得愧对作者,呵呵,决定再看一遍,用心的,去发现the way of myself。

  7-15

  重新把书看了一遍,但是还是对书中描写的一些内容觉得不可思议。比如和自己的信使对话,看到的一些有先兆的景象,做灵操所体验到的感觉……不知道是翻译缘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为什么像做灵操之类所获得的特殊体验会这么直接这么明显,以至于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故事本身竟有点可笑,作者的这些特殊的体验非但没有感染到我,反而让我产生疑惑,直到看了两遍,我还是保持这种怀疑。或许,作者真的有感受到这些特殊的体验,但是没有亲身经历,对于我来说有点难理解

  撇开上述怀疑不说,书中的灵操提出了很多的生活哲学种子灵操——让我们感受自己的生命力,感受生命动态美;速度灵操——希望我们放慢脚步欣赏这个世界,发现平时所忽略的生活细节影子灵操——教会我们如何用眼睛看这个大千世界;谛听灵操 ——这个世界是需要用心来聆听的……唯一让我觉得有点毛骨悚然的是残忍灵操,总觉得像是自残,想一想就觉得恐怖。文中对博爱也很强调,告诉人们必须要有博爱之心,要有包容爱心

  有一段落提到梦想:梦想被扼杀的第一个症候就是抱怨有时间;梦想被扼杀的第二个症候是无论做什么都力求十拿九稳;梦想被扼杀的第三个症候就是平和。这段文字很多人读来肯定都不禁自省,本书就是这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者也会害怕不知如何面对的问题,然后作者会带着我们去发现问题的本质,然后去化解问题。就像向导带着作者去化解朝圣路上的各种问题。但最终还是需要自己去理解消化才能得以运用。

  书的最后留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悬念,到底作者在石头下面的纸条上写了什么,他到底悟到的剑的秘密是什么,剑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或许作者是想让读者自己去给出答案吧。

  我以为,剑是各种目标,我们上路一心寻剑渴望到达彼岸,往往忽略很多本该可以感受到得美好。我以为,剑是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终究会到达,何须只顾一路向前。又或者,剑是我们最后成就的自己,最后都将锋芒毕露。又或者,剑是我们习得的所有美好品德,是我们历经千辛万苦身心灵得到提升后自己坚强羽翼无坚不摧

  作者经历了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使自己的思想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更懂得生命与生活的意义,能更好的把握自己,把握生活。

  我们很少人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去一走朝圣之路,但是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有一条朝圣之路,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

  8-18

  《朝圣》读后感(二):唤醒个人的善战

  从前一直认为战斗是一件特别残忍的事情,充满着暴利、血腥、粗俗,就像是原始社会野蛮人从不为杀虐感到一丝的羞愧,对任何生命都是如此。我是从心底排斥这些的,如果从另一面看或许也是一种懦弱表现,因为你可能不会受到侵犯而去守护,更不会争取什么。而《朝圣》这本书却唤醒一些我的原始战斗本能,让人展开不同视角高度诠释了“善战”并非单纯争斗、抢夺,它是一种觉醒、动力、守护与争取、甚至说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明灯,在最需要的时刻 只为你而闪烁。

  故事的开始总是在讲述主人公的,仿佛与外部世界的隔离,我们作为看客犹如审批作文教师评判着哪句话是经典的语句、哪句话需要这样那样的修改。可保罗的作品无论从何处看 我从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他的作品总是那么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这让我好奇他是如何做到的 能把真实的故事写的如此奇幻,能把最实际技巧匆忙情感逻辑清晰的告诉我们主人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这或许是我从来没有想去做的,或不敢去做的事情吧。

  正如书中所说的,一切知识如何不能实用现实中就如同毒药一般。或许这正是我需要去做的,先把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放下,然后好好的体会生活中最真实的技巧。

  只是在这样做之前,我的内心永远是害怕的并充满质疑。保罗开始走朝圣之路之前也是如此想的,这到让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心想原来无论多么有名气的人或有权势的人 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可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人还是需要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就如他告诉我们的:不要自问“我在这里做什么”,而是下定决心义无反顾、释放内心全部的激情

  即便如此,话说的在如何漂亮改变这件事并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做到的,我想这都要怪罪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必要存在条件——意识。说到它恐怕没几个人能够将其用一句话说清道明,也因如此 才体现了人类是个多么难以捉摸不透的,明明可以迅速作出对自己有利转变,却总因难说说清的情绪说左右,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运命。如果其中有那么几个“天才发现自己不好的就有习惯,产生了要去改变的念头,那简直有如天降圣福,然而做到却是一路艰难险阻。正如保罗所经历的,我们身上总有很多恶习总是反反复复纠缠不清,只要稍不留意就会进一步侵蚀破损的大脑按照原先“安好”的道路继续沉沦,走向深渊地狱。所以我们要拿起手中的剑,时刻作出战斗的准备,防止魔鬼的引诱、狰狞、恐吓、甚至是妥协,更甚者更要提防自己的恐惧懒惰

  找到你的剑不就是为的如此么?我们身边总是存在太多魔障与鬼怪,它们迷惑我们走离本应去完成的朝圣之路,引诱我们放弃自己的使命,让我们以为看到自己走上了无以伦比的捷径……

  所以,我才明白手中的剑拿来是做什么的!才懂得战斗并不仅仅是血腥与贪婪,它也是成为一个勇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朝圣》读后感(三):朝圣《朝圣》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瘦读书(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579484023/

  文/小瘦

  《朝圣》一书,不太起眼的封面,200来页的厚度,看起来与大多数可以在半天之内粗略翻阅完毕的书没多大区别。可是一旦打开它,你就会被它那引人入胜亲切感吸引着细细咀嚼和品味其中的每一段文字。每碰到一段荡涤心灵的文字,或与其中主人公的心情碰撞出了小火花之后,都会忍不住将它们小心收藏。

  《朝圣》的作者保罗•科埃略,1947年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他是1996年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十位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为国际评论界所承认,并屡获奖项,曾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朝圣》讲述的是一个从法国南部城市去往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朝觐圣地之路上发生的一个生动故事。这个故事融合了现实与魔幻,富于哲理深入浅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却表达出与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哲理,具有强烈追求精神深刻启示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在他的向导彼德鲁斯的带领下,在朝圣之路上寻找他的剑,但最终他明白了自己寻剑的真正目的:在寻找到剑之后用它做什么。“非凡之事存在于常人之路上”。人生好似一次朝圣,人们或者为达到目标,或者为发现秘密,或者为成长,或者为成功,这一过程和所经历的一切就好似在朝圣,朝圣其实就是每个普通人应该经历的事情,朝圣之路是每个普通人一生需要去走过的路。这一部充满着生活哲理的励志著作,用一段朝圣之旅,揭示了人在一生的旅途中所遇到的种种经历,以及在经历中所获得的启示。关于残酷,关于爱和婚姻,关于热忱,关于死亡,关于个人陋习,关于征服,关于疯狂,关于命令与服从……正如书中的主人公在朝圣之路上所遇到的,这些也是大部分人在人生旅途中会碰到的事情和问题。也就是说,你在像朝圣一样去经历各种事情,经受各种考验。这就是为什么书中会反复提及:“朝圣之路是常人的路”,每个人都会经历它,只要用心留意,用心体会最实在的生活,在每一天当中,我们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给我们莫大的启示。他在朝圣中寻找他的剑,这是他的目的,但最终他明白了他的真正日的是寻到剑后做什么。而我们很多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语言,学习交流,学习走路,学习知识,经历一场场的考试、面试,努力工作,是否每个人都知晓自己做这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自己有什么梦想,是否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了?跟随着作者的笔端,沉浸在这个故事里,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理解他的思想,你能和他的理念分析感悟产生共鸣,因为他就在你身边,在叙述着常人的事情。

  读书也需要人生经历,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从中看到的东西和感悟也将有所不同。但是,不论你处于哪个人生阶段,都能从中找到适于自己的,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哲理。它是面向普罗大众,指引人们在尘世间行走得更有意义的一本书。正如书的序言所提到的:“这就是《朝圣》一书,一本不是与嫉妒抗争的书,而是与希望抗争的书,是与我们自己的相会,是长途跋涉后所实现的伟大梦想,路可由众人走出来,也可以由一个人走出来,如果他想走的话。”

  对于《朝圣》一书,美国《图书馆报》曾评价到:“这次朝圣《朝圣》变成了激动人心的故事。”是的阅读它,本身就是一场朝圣,好似踏上一趟能唤醒自己沉睡灵魂的心灵旅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瘦读书(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579484023/

  《朝圣》读后感(四):一场与自己的“善战"的朝圣之路

  这是 一本 讲 关于在 朝圣之旅中,自我重生的故事

  之前 ,看过国外一部 The Way 的电影,这里也推荐大家看一下。

  跟着作者的文字,可以说,我也走完了朝圣之路,仅仅花了一个星期的阅读。

  作者一直以寻找到剑的目标,踏上了旅程。在整个旅途中,作者的师傅教会了他许多的拉姆修行术,各种灵操,让我们更能够去了解自己的心灵。

  虽然这本书宗教气息蛮重,说实话,我对基督教也没多大的研究

  但是 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了,爱、热忱、个人恶习、等等许多东西。

  现代的社会 步伐走的太快, 有时候,我们只顾埋头前进,却很少听见我们内心的声音,这时候,你可以试试作者的速度灵操哦,让我们 静心 听听它的声音。

  里面 还有讲到自己的梦想:人永远不能停止梦想。人生路上要一直有梦想,否则我们的心灵会枯竭。

  在整本书中,我体会到作者 将我们的生活完全融入其中,在很多细节上,给我们很多的提示,让我们去反省,去成长,为自己而善战。

  (第一次写文章,逻辑有点乱啊,勿喷)

  《朝圣》读后感(五):什么书能够留下

  在人类所有文学作品中,经过时间洗刷之后真正能留下来的,不多,很少,非常少,微乎其微

  日前读到保罗·柯艾略批评乔伊丝的《尤利西斯》,称它不过是在形式上大大地—大大地突破了一把,简单说,就是装神弄鬼

  这些作品,多被称为先锋作品,说成是“实验文学”。

  在二战后的几年里,文学其实没有方向,因为老早的所谓“批判现实主义”实在太牛了,几乎将所有的文本都写尽了。

  于是渐渐有了带各种“后”字的主义。

  在我眼中,无论文学还是绘画,无论电影还是音乐。如果一种作品抽象/先锋/艺术/突破到只剩下形式一种(别的都进不了人的脑子),那么,这种东东只有死路一条

  就是保罗所谓的“不归之路”。

  这可能会被人拍砖,无妨。

  保罗自己呢?

  真的挺喜欢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本当翻译为“炼金术士”。文字简单美好,给人颇多想象,也很励志。

  另外几本“七日之书”中,除了喜欢《维罗妮卡决定去死》,另两本《彼德拉河畔》和《少女布莱达》就多多少少有点装神弄鬼,不喜欢

  我相信保罗自己也想过什么作品能够留下来。

  留在时间的岁月里。

  那么这本《朝圣》呢?

  我相信,三十年后,保罗差不多该告老升天了。

  这本《朝圣》也差不多该被人遗忘了。

  因为如果要论写私人,他既写不过村上春树,也写不过川端康成,当然比不了丘吉尔(人写写回忆录还能弄得诺奖)。

  这是一本有私人性质的书。

  只是在私人的外面,罩了一个朝圣的壳。

  书归正传,我判断,三十年后,《牧羊少年》还会被孩子们读。

  《朝圣》也会被人遗忘。

  尽管目下我依然对这本小小的书充满了感情。在阅读。

  《朝圣》读后感(六):心有所指,剑有所依

  《朝圣》讲得是“作者”保罗加入拉姆教团从而寻剑的过程,在路上,有神秘向导一路陪伴,指引他不断突破自己的一个个生命极限,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钢剑;开始的仪式上,当他从妻子的手中接过旧剑把它放入挖的坑中,开始新的一段心理路程,似乎就预示着这是一个新的生命寓言。

  和之前看的几本有些类似又有点不同,这本书的情节似乎没有那么跌宕起伏,悬念丛生,更像是围绕着盘山道不断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在每个转弯处,都是向导告诉他一个个不同”灵操",让保罗练习并熟悉,量变到质变。每个灵操都对应于人的一个品质或大自然的一个现象,人与自然的平衡和和谐统一似乎在这里有了新的寓意。从开始的种子灵操,通过一系列动作模拟一粒种子的成长过程。这个种子可以理解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想法或者一个习惯,从无到有迸发出力量,到后来的速度灵操,降低一半日常行走的速度,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慢生活”,只有放慢脚步才有心情有时间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观察周围世界中的那个自己;残忍灵操则是告诉我们如何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原谅自己,而严厉要求别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是结束,如何改正,简单的一个确认:用食指掐自己的大拇指指根,用疼痛感告诉自己提醒自己;画水灵操通过地上的一摊水来毫无杂念地画,让心灵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水的无形更胜有形,是否也有寓意”上善若水“的意思呢?蓝色之球灵操有点像传说中的”瑜伽“的意思,让人灵光一现,触发心灵之光;后面的几种灵操都是告诉我们要静下心来聆听、观察、实践个人的修行,从而达到灵修之旅。保罗通过一环扣一环的灵操修炼,最终找到自己的”心灵之剑“,心在哪里,剑就在哪里,寻找只是完成对自我的一种确认,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听到、学到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但是那不是我们的,以上的灵操是告诉我们如何修炼这些事务。保罗最后找到了他的生命之剑,这里面包含着爱、宽容、善良、坚持、放下、倾听等一切让我们感到美好的东西,犹如书中所言:“人的一生会有许多场征服,每一场背后都有同样的秘密,即这世上最为简单的道理。我那把剑也一样,它的秘密便是:用剑来做什么。”。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是在关注着保罗的成长,其实作为向导的佩特鲁斯又何尝不是一个朝圣之旅呢?“只有在教导他人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受益。我们一起走过神奇的圣地亚哥之路,在你学习各种灵操时,我才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通过教导你,我真正学会了它。通过担任向导,我找到了自己的路。如果你找到了剑,也得带他人走过此路。只有接受了‘师父’的头衔,你才能找到内心所有问题的答案。在他人告诉我们答案之前,每个人已对一切有了认知。生活每分每秒都在教导我们,而唯一的秘密就是:得认识到仅凭聆听日常生活的点滴,我们便能像所罗门一样充满智慧,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强大。但是只有在我们不得不教他人并参与这类离奇冒险时才能认识到。”,在读的过程中,我还尝试我念灵操让女儿尝试动作,她很感兴趣,做了种子灵操和速度灵操,她觉得很好玩儿,我让她从屋里走到屋外,用平时一半的速度,她说唯一的发现就是看到沙发上的某个小东西,这就够了,再微小的变化都是一次成功的行动尝试。

  《朝圣》读后感(七):朝圣

  每次读保罗•柯艾略,我都觉得他的精神世界非常诡异。经常在他书中出现的拉姆教会,从内而外散发着邪教的气息。

  1986年,他沿中世纪三条朝圣路线之一,历时3月,徒步600公里,从法国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脉抵达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读其他作品时,我尝试过理解“朝圣”的潜在意义,认为朝圣是心怀信仰的信徒长途跋涉,渴望无限接近神的一种方式。但我在《朝圣》一书中看见的是,保罗•柯艾略在拉姆教会中成为一名法师,口中念着仪式语,在地上挖坑埋葬自己用了十多年的旧剑,为了获得法师的新剑踏上朝圣之旅。说起来感觉很像哈利•波特。

  有一段时间,总是在想书中提到的各种灵操,觉得如果照此下去,早晚会跌进万劫不复的邪教深渊。越读越觉得迷茫,为什么同一个人,能写出朝圣也能写出牧羊少年,能写出彼德拉河畔也能写出维罗妮卡?保罗•柯艾略给我的感觉,有时是位智者,有时是个疯子。他真的相信拉姆教会的一切吗?还是字里行间通通另有所指?

  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并不存在什么上帝的选民。所有人都可以被选中,只要他们不自问“我在这里做什么”,而是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并释放出内心全部的激情。正是这份激情,而非成千上万本经典著作,让我们与圣灵相连相通。那些所谓的“秘密仪式”或者“地下修会”,并不能实现任何奇迹。只有你愿意相信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奇迹方会降临于你。

  我不相信上帝的选民,但是愿意相信奇迹。希望能更懂保罗•柯艾略。

  《朝圣》读后感(八):人们总会在准确的时间到达那正有人等待他的地方。

  看完全书。神清气爽。感觉到了灵魂受到洗涤。这可不是夸张也不是胡说。

  好像这本书并不怎么有名?但保罗是很有名的作家。现在才想起来《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就出自于他的笔下。

  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是我读到的最特别的一本。关于宗教,上帝。介绍了很多关于信仰及内心某种强大的力量。先不管有多少是真实的,我情愿相信它都是真实的。通过漫长的朝圣路,碰到的许多突发状况。由一心只想寻剑变成一路上慢慢体会而蜕变。最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用它来干嘛。

  从盲目的追寻,发展到梦想。善与恶的斗争。屡次出现的黑狗。生与死的较量。而“我”练习了拉姆操之后,真正体会学习到的能量,那种从心底涌出的强烈的“改变自己”的想法。体会到一事无成地死去挣扎后悔都无用的痛苦;体会到不知道为什么为了一把剑抛下一切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的迷茫;感受到热忱散发出的具有噬人的力量的博爱;感受到人间的百态。最终找到自我,发现自己所具有无穷的力量。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走这一遭,就是为了找到我们早就明白的却一直不肯接受的道理。这样子再回到生活中,便不会再迷茫,不会再放弃。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所以对待世界要博爱,让这种惊人的力量一再的传下去。也不会放弃、任由生命中驶向成功最大的能量——热忱从指缝中溜走。尽管我们会失败,受到小小的挫折——但往往成功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

  我们不该产生不良的情绪:嫉妒,自卑,灰心。拉姆操里有这样一节将心灵上的痛苦转化为肉体的,这样才能体会到灵魂上的不良想法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消除这种想法。

  朝圣的这一路,包含着太多的人生哲理。“善战”这一词贯穿全书。本人非常喜欢这一词。“善战”出于圣经,原文为“美好的战”。在远古时期,战争,土地的争夺,我们有太多事情要做,为了自己心灵上认为是对的事情而战斗,因此这便是“善战”。而如今,变为心灵上的,对于自己的梦想的拼搏。这种“善战”,需要不竭的勇气与力量。为自己的梦想,为达成自己的目标。

  书读到一半的时候,出现这个词,对梦想的议论随之产生。梦想被扼杀的三个征候:1,抱怨没有时间2,做事力求十拿九稳,而不愿把人生看作是一场冒险3,安于平静。我们不愿意投身于善战,最后平静过完一生,却发现灵魂是枯竭的。

  没有梦想,灵魂便没有了动力源泉,博爱便不能渗透世界。我们会失去一切力量。

  在我的理解,朝圣便是发现了解自我,感受并传播博爱,与世间万物融为一体,怀抱热忱的过程。

  虽是旁观者,但我们,随时可以出发。

  随时。

  《朝圣》读后感(九):当我们谈朝圣,我们在谈什么

  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之后,我又发现了保罗·柯艾略另外一本颇受好评的书——《朝圣》。豆瓣评论有一条:如果你都不知道大公教会的圣传统,还有RAM教团的内容,你肯定不会知道作者到底在写什么。我吓得立刻搜索了有限的脑容量,不出所料连圣传统这种关键词都没有,可见我是个知识多么匮乏的读者。关于宗教,我能联想到的仅是,《僧侣与哲学家》那样对生命广泛的探讨。其余都靠我的先生不辞辛苦、不惜唾沫地跟我从头到尾讲恶补十字军东征,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各个教的不同,那些宗教之间的差别与历史上有名的宗教的战役实在精彩,讲述者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我却因此沉沉睡去,睡梦中依稀听到旁边一声哀叹:你睡着啦?太过分了,不讲了不讲了。又一次我把厚厚的一本《僧侣与哲学家》看完,想跟他卖弄一下我对佛教新的认识。结果反被他上了一课,关于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东方各国的分布。最令我这个理科生佩服的是,他不像一般人把有限的知识讲出就完事,而是能系统的、追本溯源地把你想要的知识以恢弘完整的局面展示给你。他丰沛的知识深不见底,超强的记忆力令我惊掉下巴,滔滔不绝又精妙绝伦的口才更令我望洋兴叹,我多次感叹,如果工作累了,去百家讲坛也能养家糊口。有方生这样一位高人在,我对以往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渐渐产生了好奇心。光是想象着这世界的广博无奇不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无法安居于这世界微小的一角,更无法不去想象别处的生命的体验。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在一个能写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如此浪漫故事的作者笔下,将会散发怎样光芒,成为无数读者心中黑暗里的灯塔。好奇心驱使我们放下对心中十拿九稳答案的追索,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谁知道,保罗朝圣之路实际上也是他自己的一条灵修之路。纵使文采依然摄人心魄,因故事情节加入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因此,它和以往的阅读体验也全然不同。它记录的是一项古老的宗教活动,抛弃了所有世事的繁华,内观到自己灵魂深处;它充满冒险色彩,却又能在一次次地灵修之中,找到心之安然所在;它在漫长的朝圣之路上,逐渐显示了作者身上的“天使”与“魔鬼”,最终这部小说成为了保罗找寻自己道路的寓言。因为至此之后,保罗开启了他的作家生涯,从圣地亚哥回来之后他写了《朝圣》。

  在这之前,保罗柯艾略的人生经历绝不是标准的三好少年。他十七岁时因为性格内向叛逆,曾被父母送到了精神病院,并且三次试图逃跑。直到二十岁时离开医院,后来听从父母的意愿,入读法律学校,但在一年后就放弃了学业,从此过着嬉皮士的生活,到南美洲、北非、欧洲一带旅行,并且沉迷于毒品。回到巴西后,他为流行音乐写过歌词,被捕入狱过,也当过演员、记者和剧场导演。先后出版过两本书,但都没有引起任何反响。直到他沿着中世纪三条朝圣路线之一,历时三个月,徒步走完近六百公里的路程,从法国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脉,抵达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朝圣。他以这次朝圣为素材,第二年就出版了这本书。讲述了他在这个行程中的种种体验以及所受到的各种启示。这部作品立刻获得极大成功。接着他又创作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当我了解到作者这颇具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创作出的作品后,竟感到好作品无法复制,大抵是因为作者的经历无法复制吧。一个拘泥于标准生活的作家,他的想象力和思维是无法达到在现实的泥潭中真切体验过的作家。就拿《朝圣》来说,一个沉迷毒品的嬉皮士在中世纪的朝圣之路上,完成了灵魂的救赎,找到生命的热忱,并在这份热忱的滋养下,创作出浪漫的故事。这本就是超凡脱俗的存在。《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讲述的是一个抑郁的女人,感觉青春过后日子就是不断重复着昨天,直到生命所有的期待与热情都消失殆尽,最后等待的是接受生活千篇一律的蹂躏。于是小说一上来女主角就下了一个骇人的决定:自杀。自杀未遂后被送进精神病院,与一群不正常人类关在一起,她感觉到自己与外界的冲突在这里突然变得极为平常。在精神病院里经历的一些事触发了她想逃出精神病院的愿望,她迫不及待地要重新去与外部世界建立新的连接。作为“月亮上的人”,她在这里发现了其实生命还有更多的可能。她决心要做“汩汩而出的泉水,不做一潭死水。”当时读完这本小说的时候,我还并未了解到作者的生平,只是为这荒诞之中又不乏深刻哲理的构思与文字风格赞叹不已。直到发现作者年少时居然也在精神病院里住过三年,我终于无望地发现:经历和体验造就文学作品的独一无二不无道理。就如王小波过后有很多风格类似的才子接近于王小波,但始终只有一个王小波。

  我曾经写过南美作家都自带一种奇幻的风格,他们的作品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如异域少女在你面前掀起头纱,绿松石般的眼眸闪着光注视着你。这跟南美洲独特壮丽的自然环境,热情奔放自由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一个诞生于南美洲的作家,刚好进过精神病院,刚好沉迷于毒品,刚好过着流浪生活的嬉皮士,这种原本远远脱离主流文化生活的状态,究竟是怎么如一粒完好的种子萌芽出被全世界所追捧的果实。我常常沉迷于这种好似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在上帝眨眼的瞬间,汇聚成了一条线的过程。人是慢慢的被时间改变,还是在时间的河流里慢慢滋养出新的河流,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如是这样,那我们究竟该在这条注定有尽头的河流里,靠什么养分与力量去冲击出新的河流,让时间这个维度具有新的意义,而不只是漫长的流逝与枯竭。保罗在《朝圣》里,以三个多月时间,一百多天徒步穿越比利牛斯山脉,将肉体的痛苦对比精神的痛苦,在不同的灵修操的帮助下,他看清了自己身上天使与魔鬼,自己所拥有的和所失去的,自己身上潜在的被宇宙赋予的能量。看保罗生平接下来的作为,就知道他已然在这条朝圣之路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许在踏上圣地亚哥朝圣之旅之前,保罗也是带着这些疑问。如同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会在某个百无聊赖仰望天花板的时刻,突然来了一丝灵光,想要找到自己最渴望的东西。遗憾的是,上帝并没有青睐每一个人,哪怕已经给了他这些灵光乍现的瞬间,也因为接收者没有足够的热忱去找到它,而错失了机会。幸运的人,都不一定是有某种宗教信仰的人,但他们都大多是有热忱的人。

  “在发自内心热爱某样东西,相信某件事情时,我们便会感觉自己拥有天下无双的力量,深信自己的信仰不可战胜。这种奇异的力量总能让我们在正确时刻作出正确的决定。大功告成之时,我们会对这种能量惊叹不已。因为在“善战”中,引领我们直达终点的正是热忱,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在人生的最初几年,热忱往往会展现它的全部能量。那一时期有一条强有力的纽带将我们与神性相连,我们捧起自己的玩具,好像布娃娃也有了生命,小锡兵也能够行军。耶稣说天国属于孩子,他是指这种体现为热忱的博爱。”

  读到此处,我简直不能更赞同。回想起自己过去所有的正确决定,大抵都没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味相信这个决定对的,因为我对它有超乎寻常的热忱,迫切地想要去实现它。它将我带到异国他乡,将我引领到不同的人群闹市,又将我置于不可避免的孤独,在不同的阶段,我都义无反顾地接受这热忱带来的所有结果。深刻又眷恋地体验着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如今,我又在我儿子的身上,找到了比成年人更加纯粹的热忱。像保罗所说,他们眼里好像布娃娃也有了生命,小锡兵也能够行军。

  我想起了在一本育儿书,《当我遇见一个人》里看到类似的一段话,“僧问禅师:何为佛?禅师答:一切。僧又问:何为佛心?禅师答:无所隐藏。僧说:我不明白。禅师道:你错过了。”作者在此潸然泪下,“无所隐藏,正是精神分析所做之事。然而让真相呈现的,并不是分析,而是爱的照见。请用大善意来呵护孩子无所隐藏的状态,莫要让评判裹住他的本心,莫要让他受伤关闭心门。关上那一刹那,我们就真的错过了。”这本书在微博圈里特别受大家追捧,但我看完却觉得颇为浪费时间。因为发现它的很多关键内容都是来自于几个知名国外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的经典著作,她只是加以自己的语言来翻新一遍,并不算是原创,只能算是理解。论知识,太浅显;论结构,太不完整;论结论,太以偏概全。论文采,也不该在本应分享干货的书里过多注重文采,但很多句子我都能在别的书里找到原型。也许是我抱着很大期望来学习带如何为人父母,结果发现这些内容我都了解,而且比她论述的还要深入。我并不想多作评价,只是这本书里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中一条就是以上关于孩子的“无所隐藏”。真的以一种非知识纯感情面打动到了我的心。我想起了数不清的那些个瞬间,我的儿子以特别惊奇的表情告诉我他刚刚发现的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比如他在DQ冰淇淋店面找到了和自己玩具冰淇淋一个造型的真正的冰淇淋;把小板凳推翻之后,因为凳子在地上转动了好几个圈圈,他惊喜地笑得前仰后合;又比如一个晚上,我在进行漫长的哄睡工作中,迷迷糊糊地听见他在耳边跟我说“妈妈,小松鼠吃松果,小松鼠吃松果”,我困得没有回答。直到他也睡着之后,我一伸腿,碰到一个坚硬的扎手的东西,我从被子下找出这个奇怪的东西,居然是一个从外面院子里捡回来的松果。瞬间心柔软下来,想象着在我迷蒙着双眼的时候,儿子是怎样小手捧着这颗松果,给我讲了一个很温暖的故事,它是一只小松鼠的晚餐。

  所以谢谢我身为母亲的身份,让我在阅读保罗柯艾略的时候,真正地体会到了热忱的博爱——布娃娃也有生命,小锡兵也能够行军。

  在《朝圣》路上,保罗经由导师领悟到梦想被扼杀的三个症候。我看的也是不由心惊。

  “梦想被扼杀的第一个症候就是抱怨没有时间。我这一生认识的最忙碌的人总有时间做任何事情。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则神情疲惫,要做的事不多却不认真做好,还常常抱怨白日的短暂。其实,他们是害怕投入“善战”。”

  “梦想被扼杀的第二个症候,是无论做什么都力求十拿九稳。因为我们不愿将人生看作一场伟大的冒险。”

  “梦想被扼杀的第三个症候就是平和。”

  豆瓣评论里有一条短评把保罗柯艾略叫做巴西的刘墉。我觉得这位读者真的白看了保罗的作品。又或者他带着太大的功利心去阅读了一本原本就不是成功学的书却收获了相当的能量,于是完全忽视了它最核心的意义。很多书读了都会让人突然眼前一亮,感觉精神抖擞,尤其是成功学的书。他们五花八门,更被称作心灵鸡汤。但是喝完依然没有得到大补的功效,因为你还是以前那个你。并没有因为看了一两句传销一般的口号就变得与众不同。并没有因为听进去了某些言论就助长了成功的本事。你依然活在靠想象生活的世界里。我想在这里,为保罗柯艾略的书正名。

  他讲的并不是如何让你走向世俗意义的成功。他甚至都不是在讲成功。也不推销任何信念。保罗自己说,“我们总是想为自己赢得信徒,让他们接受我们的世界观。我们常常以为,相同信仰的人越多,我们所信仰的就越是真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在一个身体力行完成自我救赎的虔诚的作者眼里,“百万颗恒星遍布于宇宙,其广阔无垠远超人类的想象。”你能知晓其中多少真理,俘获多少信徒呢?所有人都不过是宇宙里的蜉蝣。从他的作品里,不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是在感受浪漫的召唤,激发生命的热忱。不论他的真实经历,还是他的作品内容,都充盈着非常有趣的内容。正是这点,吸引着不带功利心的作者,却又能在保罗的文字里分享到投身“善战”的力量。

  《朝圣》里告诉读者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成功学。它不是向外获得什么,而是要向内退去什么。在决定前往西班牙朝圣之前,他的一天是这样开启,“城市渐渐苏醒,又要去面对一天的工作,熬人的情爱、遥远的梦想,还有那未付的账单。”而在朝圣的路上,他发现了人们普遍的心理诉求“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回报上,却不明白一个人如果对一样东西充满渴望,那一定是有明确的用途。”他在朝圣一开始,就被要求去寻找藏有路途中的一把剑。他把寻剑当做朝圣的目标,这当然只是象征意义。结果让他找到剑的的原因是,他最终领悟了一个真理,即是“大多数人在梦想即将成为可能时,便选择了放弃。他们拒绝去打善战,因为他们不知道用幸福能做什么,因为他们被世事束缚得太紧。”

  现在我们回溯过去看,那个朝圣的路上,叶片飘落,人声依稀,飞禽振翅,动物的呼噜声此起彼伏。他从一个个灵操里,反复以不同的视角,触觉,听觉体验到生命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懂得从当下汲取力量,拒绝了嬉皮士那般的逃避战斗,而是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善战。

  最后我很喜欢里面的一种叫“种子灵操”的修行术。大体就是将自己想象成一颗种子。“要是在以前,这浩瀚的景象会让我苦恼不堪,我会害怕自己无能为力,担心自己太过渺小。但现在,我是一粒重生的种子。我发现,尽管睡在地下安逸又舒适,但“上面”的生活更加美妙。只要我愿意,我永远都能生长,无数次地生长,直到我的臂膀足够宽大,能够拥抱生长我的土地。”

  朝圣之后,那个沉迷毒品的嬉皮士保罗,开始了接二连三的创作。

  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即使放慢脚步,聆听熟悉了的黄昏、早晨、下午,接受了自己被称之为宿命的角色,又该怎样重新连接与世界的纽带,怎样开始在时间的洪流里洗去一身世俗变得无所隐藏呢?

  《朝圣》读后感(十):朝圣之路

  朝圣之路,也是一条灵魂的进化之路,在旅行中,我们往往能更认清自己,也更认清楚脚下的道路。

  作者为了寻找自己的剑,走上了朝圣之路。其实在现今的西班牙依然有很多人选择这样的旅行,前往圣地亚哥。

  我对作者神奇的旅程中的很多遭遇无法理解,也无法理解他此行中召唤和幻想出来的一些生灵,说白了,这纯粹是一种个人的心灵之旅,出现怎么样的感觉和幻象,也是纯私人的一种体验。

  不过书中总有些情节是打动到我的。那是关于梦想,关于宽恕,关于爱,关于缓慢,关于死亡的觉悟。

  “我们不是为了将船安全地停在港口才去造船。”“世界也在游历,寻找着它的启示。”看吧,这样的句子,在跟我们揭示着世界的本质。这是一堂旅程,我们的地球或者我们的世界也在游历,也在成长,也在创造也在赶路。这就是存在的状态。任何拒绝进步,前进,试图停留存储停滞的心理行为,都会迅速的沉没。我们的生命是一艘船,尽情的去欣赏沿岸的美景吧,这是我们最后的收获。

  “当你向着一个目标进发时,留心看路非常重要,我们走过了它,它便丰富了我们。”人生需要向一个目标和结果迈进,但是过程去赋予整个行为以意义。目标给予我们一个方向,但是我们应该把心放在过程的每分每秒上,这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甚至目标的选择都应该由过程来选择。

  关于宽恕与梦想,我想,我应该宽恕自己,书中,当心中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负能量时,会让食指掐大拇指根,一直让痛来麻痹和缓解这份伤感。对自己大度些,任何的自责,悔恨,忧郁,怯懦,这些精神痛苦的苗头,都应该被宽恕,it is not my fault。我尽力了,那我就没有什么可以自责的,其他事情并不是我能控制和改变的,那为什么要把能量消耗在自我损耗上。记得要宽恕和原谅自己,给自己更多一点的自由空间,而不是把自己钉在座位上自怨自艾没有别人那么完美,我技不如人,还没有行动就早早败下阵来。这样只会陷入死循环,宽恕自己多一点,爱自己多一点,拥抱自己多一点,并鼓励自己去多尝试,多微笑,多感受,多前进,为自己开辟疆土,为自己加官进爵,用最爱吃的喝的宠溺自己,用最爱做的玩的犒赏自己,我就是我这个国度的国王。

  “人永远不能停止梦想,梦想是心灵的养料,就像饭菜是身体的给养。”“梦想被扼杀的表现:1抱怨没有时间2求稳3平和."很多人年纪不过20出头,却早早就放弃了对人生未知的探索。他们自持稳重,保守,老成,求稳,当公务员。这其实也是在封杀了自己的船,不让出港。寻得了平和,我们以为内心能够平静,其实死掉的梦想在内心腐烂,并开始扰乱我们的整个生活,并出现疾病和精神问题。求稳是因为害怕战斗的失败,可是最终只会引领我们走向懦弱。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死去和腐烂的梦想会使空气变得令人窒息。这个事实,我深有体会。人生真实的模型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是一艘船,渴望获得内心的平静,我们在父母那里寻求,他们面露难色,向朋友寻求,他们鄙夷厌弃,向爱人寻求,他们转身离去。我们终于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原来我是一艘船,我不是一棵树,也不是一朵云。我的使命就是航行而不是停留,我路过小岛,路过海啸,路过阳光,路过风暴,海鸥朝我微笑,飞鱼给我拥抱,星辰为我照耀,微风为我舞蹈,我亲切对向他们问好,这才是生命最美好的一面,在航行中我找到平衡,也找到心灵的平静,更能体会淡淡又真实的温暖。不要放弃梦想,步履可以缓慢,但是不要放弃成长和经历。

  关于爱,我一直都觉得人是一个能量能级的总和。正能量总是能提升能级层次,而负能量则拉低我们的境界。努力上进的人自然比懒惰停滞的人更加规则化,能级也更高。而最高的能级是爱,也就是耶稣佛祖的层次。这样的生物能级太高,在地球上比较少,但是极有可能在别的星球上存在。我们前行也是在修炼,目的还是在探索自身能级的层次,只有这个完满了,我们能从自身感受到温暖和爱意,因为自己就像个太阳一样照耀着四方,又何必去寻找那莫须有的温暖。这条路漫长,需要更多的自律,更多的精神供给,更多的学习和感悟。

  关于热忱,沉浸于某个事物中,沉迷其中,不断研习,不断感受,不断进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幸福的电流一遍又一遍的贯穿全身,这种体验本身就是在告诉人类,活着多么美好,但是你要进入这个层次。

  关于死亡和活埋灵操,看了这本书,我确实又体验了一遍死亡,感受着自己被埋在地下,蛆虫爬满全身,啃噬着我的肉体,然后在那个时候我后悔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有很多人没有爱,我深深的怜悯自己,不是因为我正被活埋,而是因为我曾害怕生活。如果活着的时候最重要的事事充分享受生命,那么何必要害怕被拒绝,何必要把某些事情留待日后去做呢?现在我被困棺中,想回到过去表现出应有的勇气,已经太晚了。是的,人快要死的时候,才后悔在年轻有力的时候放弃了很多自己的追求,真的是极其愚蠢的行为,我想做什么,那就去做好了。我喜欢谁,那就跟他说好了,我喜欢男人还是女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真切的爱过。不要等到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是的,我会死去的,而且是永远永远死去,化成血水,化成灰烬,永远不再在这个世界存在。呵呵,既然如此,几百年后,又会有谁在乎你爱过谁,做过什么。让自己开行,真诚的面对自己就好。你不喜欢就离开,喜欢就去做就去爱。你必须要有这个觉悟,不然一切都会错过。这就是这本书死亡灵操带给我的感受。其实《卧虎藏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让自己活在束缚悔恨压抑和无助当中,爱自己,稀罕自己,这才是真正应该出来的态度。

  教导自己,自己也便成了师父。

  十字架下的羔羊,他在山中自由自在,时而望望天上的云,时而看看脚下的雾。

  人们总会在准确的时间到达那有人等着他的地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朝圣》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