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敏感是种天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高敏感是种天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0:0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敏感是种天赋》经典读后感10篇

  《高敏感是种天赋》是一本由[丹麦]伊尔斯·桑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一):发现了解

  高敏感人群的自我了解之旅

  高敏感是与生俱来的么?是基因携带还是成长环境影响答案是都有。

  做完书后随附的测试,我的分数高达103,按照超过60就是高敏感的人,我的分数超过了接近一倍。然后,我就开始回忆自己的各种行为心理活动与书中介绍情景进行比对,大部分还是比较相符的,有小部分可能曾经有过然后在生活中逐渐被弱化了。在此,我得感激生活中所有经历过的事情特别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就是这些事情让我逐渐发现自己性格上的不足,然后并不是一昧的找到弥补这些不足的方式,经过这些事情,让我自己终于慢慢和自己的不足握手和解,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可以更加自如坦然轻松的生活。但是,我仍然不否认,我还是对很多事情很敏感,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还好我的确将它们都归为了自己的独特性,但是同时,我又会觉得这是我自己很奇怪的部分,所以,我一直给自己的定义是一个奇怪的人,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毕竟根据书中的介绍1/5是高敏感人。找到自己的同类很难,虽然不缺乏志同道合朋友。所以,一旦遇到知己真的是天大的幸事。

  学习期间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姑娘,虽然不知道她的测试结果如何,但是就我跟她的接触和了解,她也是一位典型的高敏感人,这也是我们很快成为好朋友、知己的原因,我们对待很多事情和自己的看法如出一辙,就高敏感这个,我可以举一些例子:我俩都不是内向的人,但是这要分社交场合,在舒适的社交场合我们可以是“Social Queen”,当然还是So called的,但是一旦环境变得尴尬奇怪,我们可以瞬间变的无所适从,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眼前的事情;我们都需要独处,长时间不间断的社交都会让我们觉得心力交瘁感觉被掏空而不知道再如何进行互动表达自己。所以,每个周末我们都有自己的独处时间,好好的享受和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我们把这样的独处自称为充电,而且,我们的确能感受到体内是有一个电池的,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充满电;还有就是我们对声音一般都比较敏感,容易因为很小的声音没法入睡,之前我们都把自己归为睡眠轻的人。当然还有好多方面,我们都和书上讲的很符合。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是很开心发现了这本书,帮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也总算可以给自己二十多年的奇怪暂时定个型和贴个标签,其实能贴个标签也是很有趣的一件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说明这类特质显著,比较鲜明,我个人是很欣赏个性鲜明这一点的,就像蒋勋在他的一本书中推崇的个性之美,所以要喜欢自己。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说性格决定了自己的长短板,那么这些长短板可能会在一定时期里影响一个人的看待问题和处事的方式。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性,然后和这些特性和解,找到自己性格所有特质的平衡点,这样比一昧的取长补短可能更适合一个人的长远发展。这也是这本书在最后提供给高敏感人如何处理各种情绪方式的宗旨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二):高敏感族 你会爱上这样的自己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晴雯和碧痕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正好把气撒在宝钗身上,兀自在院内抱怨。又听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门外的林黛玉,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清她的声音,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使性子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林黛玉听了,气怔在门外。听见院里传来宝玉、宝钗的说话声,心中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这是高敏感型人的一个特征,具有敏感的神经系统倾向消极思维,比别人容易失去平衡,从而也更易招致心情上的抑郁。如果林黛玉能意识这些,她选择不躲在墙角抽泣,而是返回自己的小院去浇个花,读些诗,转移自己的意识,用这些令人愉悦的活动填充自己失落内心,那么她的心情明显可以得到缓解。

  根据心理学研究得出的数据,在人类以及所有高等动物中有五分之一的比例拥有高度敏感特质。换而言之,相当于我们周围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属于高敏感族。而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就是写给那些高度敏感和灵魂脆弱的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也适用于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和其它领域辅导员

  这本书是丹麦作者伊尔斯·桑德所著的《高敏感是种天赋》。伊尔斯·桑德是一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丹麦奥胡斯大学神学硕士。现为心理咨询督导、培训讲师、专业讲师与心理咨询师。身为高敏感族的一员,她更了解高敏感族的心情与苦楚,所以这本书因她的自身经历结合专业知识,更能贴近生活,更能具备说服力。

  《高敏感是种天赋》全书共分为八大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又通过六至十四个要点进行剖析,这些内容既相互依存,也可以独立阅读。这八大部分内容还可以再归纳为三大块结构

  第一大块结构,提出问题:你是高敏感族吗?由读者进行自我界定,也可以界定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是否有高敏感族特质,在日常交往中就这些特质,进行有针对性地交流沟通

  第二大块结构,是对高敏感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作出有效建议方法。从“高敏感人最应学会的,是停止内耗”到“只过对的生活”,自“高敏感族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天赋”至“面对冲突愤怒内疚羞耻时的处理方式”。

  第三大块结构,书中罗列了“高敏感族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探讨在麻木世界,如何敏感地活”,及“关于高敏感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在书的尾声,附有一个可以测量个体敏感程度的问卷,让更多的高敏感族人清晰认识到自己的特质,并爱上这样的自己。作者甚至还贴心地备了一份活动清单,为的是引领高敏感人群找到快乐源泉提升个人幸福感

  我们今天的阐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如何界定你是否属于高敏感族呢?

  拿到这本书,你可能会如我一般,不禁扪心自问,我是否属于高敏感族呢?那么究竟是不是呢?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论述一点一点往下看。

  假设你就是作者笔下的高敏感族,那么如果让你跟一个陌生人待在一起,最多不到一个小时,你是否会感到由此已经消耗了大量精力,直至精疲力竭?作者表示这是因为高敏感族的灵魂太过脆弱,会比别人更快地疲惫和耗竭。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当环境太过杂乱时,你需要从中抽离,稍作消息

  夜深人静时候,楼上邻居翻箱倒柜或是移动家具的声音,在你听来是不是会感到头疼?哪怕是在梦中,也极有可能会被惊醒。同样的,酒吧里播放着的嘈杂音乐狭窄拥挤超市过道、人来人往车站,这些无一例外都会让高敏感型人感到难受不适

  还有,你是不是对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并容易受其影响?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高敏感人有着高度共情的特质,他们有非常发达的触角,能非常清晰地感知周围发生了什么,他们厌恶冲突,却能给予共情式的倾听。因而在周围人的评价里,拥有良好的口碑。

  必须肯定的是,高敏感不等于是一种病理特征。他们只是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者无法适应周围的快节奏生活。他们不像那些有着旺盛精力,忙碌生活的强者活跃于各种社交活动,通宵玩乐也不觉得疲倦

  高度敏感型人格并非是现在才有的概念,只是一直以来它以其他形式存在人们认知中,比如心理学家们常说的内向型人格。不过,这里也存在误区,我们以为的高度敏感的人性格通常内向,其实,他们当中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属于外向型,是社交活动中的积极份子。

  二、高敏感人最应学会的,是停止内耗。

  1、为什么高敏感族更容易心累?答案是追求完美,过于苛待自己。

  绝大部分的高敏感人都有这样的思维:“在任何情况下,我都必须尽全力做事”;“我不能让别人发现我的缺点”;“我不能做一个自私的人”;“我不可以犯错……”是不是看了心累?典型的高度敏感型的人总是给自己设定很高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

  比如到一家单位报到,就想着身边的领导同事能以最快的时间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内心戴上过于沉重枷锁。而正确做法是,你应该为自己留一点空间,给自己一个过程,让自己不需要时时呈现完美一面,那样会消耗掉太多的精力,使得本就容易倦怠的你甚感疲惫不堪

  2、高敏感族为什么更容易自卑

  前面说的对自我的高标准,往往与低自尊联系在一起。你越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你越会努力去遵循一些高标准的要求,让自己可以变得更优秀,从而造成了低自尊。究其原因,可能是高敏感族的行为方式与社会文化价值观不符,比如从小被父母数落吃饭太慢,做作业太慢,性格不够活泼外向等。而高度敏感的人,又总是很擅长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由此造成了低自尊,一方面对于自己要求过高,一方面又存在着难以诉说的自卑感

  你是不是经常委屈自己,讨好他人?高度敏感的人可能会被旁人贴上“不好相处”的标签。由此,会产生“如果我努力地讨好他们,他们可能就会接受我,喜欢我”这样的想法。如果通过这种付出的方式而融入某个群体,那么你永远无法确定别人是因为单纯喜欢你这个人,还是因为喜欢你讨好他们的方式。这么一来,即使有人真的喜欢你,你内心仍然是自卑的。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降低自己的高标准,你会发现,即使你做得不够好,还是有人会喜欢你,甚至有人会告诉你,你变得随和,好相处。作者强调,高敏感族要学会做好自己,不用时时想着为别人做点什么,也不用时时去计较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否足够优秀。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会对自我认知产生积极影响。由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

  所以,停止内耗,当你不再浪费精力去伪装自己,不去渴望变成你认为的“别人眼中期待样子”,慢慢将真实的自己,自然地展现出来。你会发现,你将迎来一个全新的,被人肯定的人生体验

  三、高敏感族面对冲突、愤怒、内疚、羞耻时,该如何正确处理?

  有人认为,高敏感族是胆小鬼,因为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只会选择退缩。而作者伊尔斯·桑德通过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高敏感型人总是因为各种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瞻前顾后,他们不像那些容易在争斗中获胜的人那样并没有过多考虑道德准则,这些获胜的人之所以能赢,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管以什么方式,只要能取得争斗的胜利就行。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敏感族实在是一个善良正直的群体。

  而处于愤怒之中的争斗对灵魂脆弱的人有害而无利。所以这种时候,作为一个高敏感型人,你需要从冲突中抽身,跟其他人聊一聊你的感受或者做一些有助于自己放松运动。当你感到明显的不适,还可以根据作者的建议,选择一条折中处理的黄金准则:认真观察,勇于表达,最后不带偏颇地讲出自己感知到的信息。比如,由“你不要胡说八道了”这样明显带着感情色彩话语,可以换成“你这样说,我感觉到伤心”。

  面对愤怒时,作为高敏感族,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愤怒产生距离,而悲伤拉近距离。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当你用愤怒主导自己的时候,可能会将不满发泄到别人身上。只是,发泄完后,你会发现,事实还是这样,并没有朝着你希望的样子改善。当你接受这样的现实后,愤怒慢慢开始转化成悲伤,身处悲伤之中,接受别人的爱和关心就容易许多,毕竟没人愿意带着友善关爱去靠近一个怒气冲冲的人。

  而内疚感,其实是把愤怒转向自己。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内疚感分为合理和过度两种程度。如果你的内疚感和你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是成比例的,那么你的内疚就是合理的。反之,内疚被过于夸大或膨胀,则是多余的。

  用书中的一个例子,姐姐妹妹陷入抑郁而感到自责,其实造成这个事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张饼状图来看:

  所以明白了生活有它的不确定性和直面自己无能为力勇气,你就不必承受过度的内疚感。也就是说,消除内疚感,重要的是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

  小时候,你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可是别人包括你的父母却说,这样一点也不好。由此,你认为自己是有问题的,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外向,合群的人。然后,你下一次被别人发现又一个人待着,你就会感到羞耻。

  想要让高度敏感型人找到敞开心扉的勇气,可以尝试让他们听听其他敏感型人的说法。

  作者举了个例子,在一次给高度敏感型人开展的培训课上,一旦有人将自己的缺陷讲出来,其他人也会尝试。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以为的羞耻痕迹,是一种极大的惊喜,并会觉得,这没什么值得羞耻,而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方式。所以说,寻找相似的人在一起,你会得到内心的解脱。

  倘若林黛玉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只是有一个比别人更易脆弱的灵魂,或许她就不会动辄自怨自艾,过度承受来自外部的压力,把自己弄得焦虑而又抑郁。

  心理学家荣格说: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敏感性不是缺陷,高敏感是上天给予的最好礼物,是与生俱来的气质。爱上这样的自己,肯定自己的独特,接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利用敏感人群独有的天赋,体会更多的快乐,做一个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的“三多”人群。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三):不过度负责与内疚——《高敏感是种天赋》

  对我而言,《高敏感是种天赋》并不是一本可以让我获取很多帮助的书。书中提到的关于高敏感的特性,在我身上并没有太多的体现。幸运的是,我在这本书中发现了对我有用的话语,而且并尝试着用这些话语说服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话语一: “其实,没有人能为所有事情负责。当你正在为某些人或者某些事尽责时,你其实并没有同时兼顾到其他人或者其他事。有时,学着后退一步,让他人负责,使之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或许会更好。” 我一直都把责任看得很重,以前如此,现在更是如此。我总是认为,如果是我能做到的,我就应该为别人去做,故而常常把一些别人应该负责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结果,我做得并没有让别人满意,自己还疲惫不堪,典型的“出力不讨好”。 我从来没有想过,当我为那些原本不应该由我负责的事情负责时,因为时间和精力都被耽搁在这样事情上了,真正需要我负责的事情,我可能就错过了,或者说做得并没有那么好。 我可以设想,想我学会不再对人人都尽责时,我会拥有更多时间、精力和正能量,把自己照顾得更好,也给别人负责和成长的机会。 话语二: “如果你对于那些你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或者根本无法人为控制的事感到内疚,那么这种内疚感就是多余的。内疚意味着你原本拥有不让这一切发生的能力。” 内疚是我最熟悉的,为了避免自己内疚,我常常充当老好人的角色,勉强自己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情。结果,导致自己非常疲惫。 我不是救世主,我没有能力拯救世界,我只能努力学习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而已。很多事情,我并没有能力阻止它们发生,我当然也不用为这些事情负责或者内疚。多余的内疚感,我会逐渐让它们减少,让我真正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生就是一段学习之旅,学习的路还很长,我还需要自己努力,多修养心性,在遇见最好的自己的路上,努力前行。加油,我可以的!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四):致高敏感族:是时候解放自己了

  你是否常有以下感觉:

•不想给人添麻烦 •需要独处 •容易有罪恶感 •曾为他人眼中的小事深受打击 •面对大量咨讯时容易焦虑 •讨厌到人多的地方 •觉得自己做不好事情

  以上的情况,大部分人在某些时候都会占个一两条,因为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事情,但如果以上全占了或是长时间占了很多条,那就是过于敏感了。那“太过敏感”就绝对是一件坏事么?在看《高敏感是种天赋:肯定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这本书之前,我对此问题的答案一直持消极态度。因为早在几年前我就清楚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情绪常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高敏感是种天赋》封面

  对人对事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与人发生冲突。更难过的是一旦事情搞砸了,自己内心会非常内疚自责,有时情绪涌上来,会整夜失眠。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感受,一点也不夸张。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患有某种心理疾病。但在看了《高敏感是种天赋》之后,我稍微宽心了些,不再像以前那样悲观了。

  作者伊尔斯·桑德,本身就是一名高敏感族,因此,她非常了解高敏感族的心情与苦处。她接受过各类心理疗法的专业训练,是丹麦心理治疗学会会员,并在丹麦国家教会担任教区牧师近十一年,现担任专业的心理治疗师。

  伊尔斯·桑德书中总结了大量她自己的、治疗者的例子来向读者说明:原来“高敏感”不是什么疾病。相反的,当你学着正视自己,接受自己,发挥自己的天生优势,“高敏感”也许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种“特殊天赋”。

  ①“高敏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天赋”

  在第一章,伊尔斯·桑德就通过引用美国心理医生兼研究员伊莱恩·艾伦的“30%高度敏感型人,是社交活动中的活跃份子”这个研究得出估算:按这个比例,也就是说在人群中,每5个人中就有1个会是高度敏感类型的人。由此可以说“'敏感型'是普遍性的,而不是特殊性的”。如果把高敏感归类为一种疾病的话,那么世界上25%的人就都不正常了。

  《高敏感是种天赋》把非敏感族称为“高复原型”人,这类人的敏感程度远低于高敏感族,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对外界反应没有像高敏感族那样强烈。听起来好像高复原族会比高敏感族要活得更轻松容易得多,其实不一定。敏感的性格可能导致我们受到比别人更多的外界刺激,但也能让我们比高复原族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这是相辅相成的。

  书中还提出:很多作家和名人,都是高敏感族成员。因为高敏感族比高复原族更富有创造性,拥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加丰盛的内在世界。天生的高度共情,让高敏感族更容易站在他人的角度着想,与他人建立起友谊。只要学着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生活细节,高敏感族可能拥有比高复原族更加美好的人生。

  ②接受自己的敏感,学着爱自己

当你被不断地鼓励去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很难爱上那个高度敏感型的自己。因为你在尝试改变,好去迎合他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首先需要的是学会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本来的面目。

  首先,高敏感族不应该把自己归为“不正常”的一类,因为一旦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心态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极,生活也会越来越不快乐。高敏感族一般都对自己有着高要求,一旦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并且害怕身边的人会不喜欢“不完美”的自己。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太过消极了,真正的朋友不光喜欢你的优点,也不会嫌弃你的缺点,而爱你的人,连你的缺点也会一并接受。要学着接受自己的敏感性格,把目光由他人转向自己、关爱自己。

  ③试着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改变“消极的恶性循环”

  高敏感族往往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而高标准又会与低自尊联系在一起。《高敏感是种天赋》提出“这可能是因为高标准算是低自尊个体的一种补偿策略。你越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你越会努力去遵循一些高标准的要求,让自己可以值得被爱。”

恶性循环

  高敏感族对自己高要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的要求过于苛刻了,时常让我们遵循一些规则,一旦没有做好,就会遭到责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只能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意识”,长大后我们也习惯了对自己高要求。以此去换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形成了一种低自尊的性格。低自尊往往也和自卑连在一起,容易去讨好别人,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对此,作者例举了高敏感者珍妮姑娘的心理写实:

“如果某人指责我,我会为此想很久。即使这种指责是不合理的,我也会不断地问自己:他/她批评得对不对,还是我只是听不下去别人指责我?”

  高敏感族总是很擅长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根源、反思自己,宁愿责备自己也不去批评别人。久而久之,也就变得越来越自卑,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要改变这一消极状态,就要学着自我暗示:不用时时为别人付出,适当降低自我要求,也不要担心别人会因此不喜欢自己,做回真实的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改变以前长期的消极状态。开始一个新的良性循环。

良性循环

  ④敞开心扉,勇敢地表达自己

  高敏感族总是喜欢迁就别人,往往委屈了自己。学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对自己想要的和厌恶的东西越明确,与他人的交流和交往会更顺畅。

  gt;学会拒绝,敢于说NO

  大部分敏感族都不懂得如何去拒绝别人,但又出于一种害怕别人不高兴的心理,往往会接受一些内心明明不愿意做的事情。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学会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说“不”,是敏感者们必备的生存技能。

  事实上不用担心拒绝了别人,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用真诚的态度去向对方说明拒绝的原因,对方一般都会谅解你。自己也不用太过内疚,反复暗示自己:你不是圣人,没有必要把别人的每个需求都当成是自己的义务。

  另外也要避免让自己受到更多的外界刺激,很多高敏感族不喜热闹。就我自己来说,不是很喜欢参加一些大型集体活动、不喜欢去人太多的地方,因为每次置身人群我都会浑身不自在,根本没法享受一大群人的快乐。当我查觉到这点后,每次公司有大型的出游活动我都会提前和领导打招呼,表明自己晕车、出远门游玩会很疲惫,请求不参加时,领导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责备。

  有人觉得这样不好,是不合群的表现。但是当你根本不喜欢这样的活动时,即使参加了也没法和大家打成一片,反而让自己不自在,就更别提与身边的人有良好的互动了。

原谅自己的不合群

  gt;>摒弃不健康的人际关系

  高敏感族的高度共情使我们更容易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向他人提供不断的信任与友善,期待自己的付出能换得对方的同等待遇,长时间维持不健康的人际关系,这会让自己不断的受到伤害。尝试着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仔细辨别在这一段关系中自己有没有受到同等的尊重。警惕不健康的关系,为自己设置底线,隔离伤害。

小明和小华是朋友。小华常和小明借钱,因为关系好,小明每次都慷慨解囊。有一次小明的出租屋到期重租了房子,一下子交了三个月租金,工资又没发,自己都只能啃白馒头了。这时小华又来找小明借钱,小明拿不出来,向小华解释自己也陷入了困境。没想到小华不听解释却说小明变了,朋友有难居然见死不救!小明企图继续解释,发出的消息却被弹了回来,这才发现小华已经把自己拉黑了。

  那些只对你的付出感兴趣的人是否真的值得你继续让他们留在你的生活里?趁着拒绝别人的机会去观察他人的反应,发掘友谊里是否掺杂了“其它的东西”。一般来说,真正的朋友会体谅你的难处,但那些因为你一次拒绝就翻脸的朋友,是否是“真朋友”,这就值得思考了。

  gt;>>寻找同类,与他们一起交流

  相似性格的人总能更迅速的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心情。高敏感族其实很擅长与他人进行不同深度的聊天,并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反馈得知对方是否是自己的“同类”。与同类进行深度交流,寻找共同的兴趣、交换彼此的想法,踏进彼此的秘密空间。互相借助对方的眼睛,分析自己的情感,看清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愉悦,坦诚相待的对话,会让敏感的灵魂得到滋养和治愈。

找同类一起交流

  ⑤打破消极的恶性循环,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

  高敏感族拥有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对生活中一切细小事物都充满了探索精神,常常能发觉别人发觉不到的美好。而且高敏感族常常思如泉涌,富有无穷的创造力。大部分的作家也都是敏感族,因为要写出好的作品,需要经常让自己保持高度的敏感,来捕捉一些一闪而过的灵感。这一点更加证明了,高敏感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天赋。

  《高敏感是种天赋》的末尾章节罗列了9大类“给高敏感族的活动创意清单”,例举了很多能让拥有脆弱灵魂的人带来喜悦与幸福的活动。发掘自己的小兴趣,做一些让自己快乐、有成就感的事情,会大大缓解内心的压力。下面举出一些我个人觉得做了能让人非常放松快乐的事:

  gt;读书,让自己沉浸在美妙的阅读世界里,感受不同的人生。

  gt;运动,跑步或瑜伽,不但能让人身体健康,还能保持精神愉悦。

  gt;种花,看着自己一点点浇水长大的植物,内心会非常的快乐和有成就感。

  gt;养宠物,有句话这样说:你的一生不可能都在陪它,但它的一生都在陪着你。

  gt;做饭,给自己或是爱人做顿好吃的菜,收获生活里的小幸福。

  gt;写日记,把不开心的事都写在纸上,宣泄情绪,写完了就开心了。

  还有很多诸如此类能取悦自己的事情,选一个或几个喜欢的来做,能让高敏感族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我觉得《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能让敏感族读完后放松下来,不再给自己贴上很多不好的标签,从而学着去接受自己。书后的敏感度测试题可以用来给自己做一个参考,测试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意识到敏感族不是异类,而是一种天赋。

  人生那么短,应该开心的过。勇敢做自己,不要觉得高敏感是一种负担。慢慢学着接受自己的特别,爱护自己,释放积存已久的负面情绪,多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并好好的利用这“天生的长处”去感受生命里的美好。态度积极一点,人生才能更多的快乐和无限的可能呀!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A.高敏感的特点:

  ①能感知更多信息;

  ②高度共情,易受他人影响;

  ③强烈责任感;

  ④丰盈的内在;

  ⑤孜孜不倦地探索精神世界。

  尽责、创造、共情、积极向上、易受影响、敏感的感觉和脆弱的神经系统

  这些特质也会带来麻烦,却是创造性、专注力和同理心的来源。

  .高敏感人群最应学会的是停止内耗:

  1.摈弃完美主义,适当降低自我要求。

  高标准常与低自尊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是因为高标准是低自尊个体的一种补偿策略;

  2.做最真实的自己;

  3.学会对他人的越界行为说“不”,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界限;

  4.表达自己,出口,运动;

  5.认知技巧,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

  6.承认自己的情绪,give yourself permision to be human,打破“认知扭曲”

  7.知道是认知决定了情绪,心灵疗愈的关键是爱自己;

  8.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独特。

  C.人格心理学最广泛应用的人格模型——

  大五人格

  ①神经质

  ②外向性

  ③开放性

  ④宜人性

  ⑤尽责性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六):做 真实、轻盈、独特 的自己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vv(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41883013/

  原计划每个月写一篇书评,但是八、九月发生了太多的事,写书评也被我推后了。

  当然,十月也发生了很多事:第二次去了台湾,在飞机上被盒饭的鸡肉烫伤手,不到半个月又把脚扭伤了。

  这两天哪都去不了,把热水壶从客厅搬进房间,为的是少走几步,结果又因为喝了太多水不得不上很多次厕所。

  和朋友打趣道:活在21世纪很容易,在网上叫药,一个小时就可以送到家,再加上一日三餐订外卖解决——即使腿瘸了也可以好好活着。竟然也不觉得苦涩了。

  安静的待在家,真的是非常享受了。听听歌,补充水分,摄取一些维生素,把九月底买的《高敏感是种天赋》看完了。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虽具备了“敏感”的自知,但是并没全面理解“敏感”带来的影响,并为不一样的自己感到沮丧。看完这本书,确实让我具备了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与自己和解了吧。

  下面来讲讲书中的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高敏感族是普遍存在的,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高敏感族。他们具有以下特质:

  ①可以同时吸收多项资讯,对刺激具有强烈感应能力,但也比一般人更强烈体会到幸福。

  ②在意环境条件,容易辨别声音或气味的细微差别。

  ③能够缓慢、深入且富多元性的思考,需要大量的思考时间。

  ④行事谨慎,行动前经过审慎思考,危机处理能力强。

  ⑤具有高度的同理心,但是常常忽略自我感受。

  ⑥想象力丰富。

  ⑦诚实,有责任感。

  接着,作者为高敏感族开出了诊断书,其中有几个观点对我冲击很大:

  ①低自尊心与高标准二者为互补关系。

  ②停止努力成为众人期待的那个“好”的自己,只要真诚以对,肯定有更多能为人生带来喜悦的新体验正在等着你。

  ③与罪恶感共处是对自己做的选择付出应有的代价。

  ④你其实高估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存在感,也过度主张了自己对对方的权力。

  ⑤罪恶感是人们在无力感跟悲伤中,为了保护自己而紧抓不放的一种感受。

  ⑥疲倦是悲伤变形下的产物。

  ⑦别把“我应该......”给道德化。

  最后,作者也为高敏感族提出建议:

  ①别让自己的五感受到过度刺激。

  ※受到过度刺激时,离开、放空、深呼吸,解除心理压迫感。

  ②受到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在世界。

  ※把握享受高敏感特质的机会,集中在内心世界的享受上。

  ③爱自己、保护自己。

  ※过度的精神负担绝对有害,学会支持自己,多多肯定自己。

  ④练习对自己仁慈。

  ※练习拥抱自己、拍拍自己的肩膀,给自己一个最棒的肯定。

  ⑤练习跟自己和解。

  ※喜欢现在的自己。

  ⑥尝试接受心理治疗。

  ⑦勇敢做自己,并为此感到喜悦。

  ※旧伤可以疗愈,童年时匮乏的爱能由你自己来弥补。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已经具备了接收他人的爱的最佳条件。

  为自己的理想形象设下高标准,原因是自尊心低落,所以得更优秀。认为自己如果不努力,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

  却常常忘记,当有人喜欢原本的自己,脆弱的自己,不优秀的自己,不努力的自己,这样的喜欢才真正值得期待。何不试着不去达到自己的高标准呢,容许自己的小错误充满生活的间隙,与不完美和平相处呢。

  做 “真实”——会犯错、不完美,

  “轻盈”——没有过重的负担,

  “独特”——接纳自身的不同 的自己。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七):善用你的天赋——敏感

  作者:完美只能想象个人主页

  有关敏感 “是好还是坏” 的问题,在过去一年中频频被人问到。可能也说明这个词又重新流行起来。

  敏感是什么?

  我们肯定都有过那种经历:我们能猜到别人在想什么、担心什么、不满什么。我们也这样被别人猜到过。不过,这种经历未必都是“惊喜”的,也有让我们焦虑的时候。比如,

  “他最近总是抱怨我,真是讨厌!”

  “聚会坐在我对面的那个作女!她是不是觉得所有人都没她优越?!”

  “啊,真讨厌,他怎么又给我买贵重礼物。难道他认为我就图他这些?”

  感觉到交流活动中,其他人的感觉、情绪,以及现场的气氛,我称之为敏感。尽管教科书中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更为宽泛:它是人体会外界的能力,包括声香色味触意。我在此谈到的只是很狭义范畴的“敏感”,专指情绪的敏感——感知他人、环境情绪、气氛的能力。

  这种能力,因人而异,有高有低。与敏感相伴的,是另一种心理现象——耐受性,我俗称他 “忍耐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敏感度和忍耐力成反比:越敏感,忍受力越低。

  科学证实,耐受度——无论是触觉还是心理感受——都可以提高。例如,很怕疼的女孩子也能忍受分娩的痛苦,这就是在持续疼痛下,人机体的耐受度提高的表现。同样,破产的商人有些陷入沉沦,有些则能接受失败的痛苦,投入再次的奋斗。这也是心理耐受度提高的表现。

  耐受度可以被改变,是写下本文的重要基础。我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只看驱动力、接受现实的能力是否足够强。

  这一段定义似乎已经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 “敏感” 经常被赋予贬义含义,以至于大多数人不愿意被称为“敏感的人”。

  一个人,对情感、别人的行为越敏感,则越难以忍受负面的情绪(耐受度低)。相反,一个人越大条,耐受度就越高——甚至对各种攻击性暗示达到无敌的态度。

  而当一个人把敏感的专长用在愉快的方面时,比如善解人意、善于抓住机会,我们往往会用其他的词来形容他们:机灵、聪明、sharp、smart等等。

  至此,已经解释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敏感经常被用来做负面形容——敏感的好处都被别的词代替了嘛!“敏感”这个词真的很无辜,本是个中性词,结果好事儿都被别人占了,黑锅却要他来背:)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后感(八):悦纳自己,潜力无限

  昨天早上坐公交车上班,司机人很好,早高峰车上人很多,他心平气和地跟乘客说“慢慢啊”“买菜的老人家可以晚一点,十点来钟就很宽松啦,年轻人上班时间固定不能调嘛。”

  司机语调一直很温和,我赶着上班的急躁也在他的感染下平静了许多。

  看到一本《高敏感是种天赋》,我跟书里的高敏感性人格太像了,他把高敏感的人的很多心理活动说得太对了。

  难得的是他还有解决办法。敏感不是一种病,只是一种性格特征,相对人数少一些而已。高敏感的人会有一些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度的小烦恼,但如果方式恰当,比如约定好时间不要太长,高敏感的人也可以与别人很好地相处;比如学会转移注意力,自己也可以更好地抽离。

  更重要的,高敏感的擅长深入思考、敏锐度高等特点往往是创意的来源。享受得了高敏感型人的好,就要接受伴随而来的小不便,然后妥善应对。

  看完好像第一次正确认识了自己,也终于理解了自己,不再苛责、达成和解。

  最近好像比较容易快乐,平常也更平静,不会过多困扰于别人的话、不会太轻易被激怒。这种状态很美好,想要一直这么清醒、冷静、平和愉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