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10篇

  《在时差中漫步》是一本由胡仄佳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9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一):旅行的意义

  阅读《在时差中漫步》这一类型书籍就像是在书中环游了世界,虽然有些望梅止渴的意味,但好歹是知道了梅的样子,尤其是当时间身体不济情况下,这未尝不是一个了解他界的有效途径,隔着最安全距离看这世间景观与百态。

  不赶路的旅行,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走入鲜为人知的原生态,体味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在新西兰,体验四天三夜的丛林生活……在英国,参加当地的数蝴蝶活动……在美国,去诺贝尔获奖者的家短住……

  本书共涉及了10个国家跨越18个时区,是作者近几年的游历之作。作为一名不赶路、不赶时间的旅行人,作者从新西兰出发,途经澳大利亚、柬埔寨、挪威、摩纳哥、法国、意大利、英国,最终到美国。 一直向西,以“非游客”的身份去体验不同国家当地人的普通生活,感受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冲突

  旅行的意义,不就是如此,发现美。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登山爱好者喜欢登山,尤其是很多女孩子越来越喜欢登山,又晒又累,图什么呢?其实你们不知道,当登上山顶后看到的那一眼就会觉得之前的努力一切都值得。作者就是这样的一位懂的旅行真谛的人。

  作者在不同的国家旅行,在倒时差的头昏脑胀之际,去领略不同国家的风景。作者的旅行是比较深入的,总是力求去真正地融入当地,她与丈夫每到一个国家,总是试着去与当地人尽可能多地去接触交流,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而不是停留在走马观花地看当地的风景,拍照。

  旅行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通过看外面的风景,接触性格各异的人,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在旅行地发现未知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真实声音。不要总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世界中,犹如坐井观天青蛙,不尝试着去改变,你会以为那是全世界。所以如果有机会,就尽可能多地去旅行吧。你会发现,外面无限精彩的世界。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二):去旅行,去体验不同的生活

  去旅行,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我是这由来已久想法。但也只是想法而已,工作了这么久,困于家庭,工作等事务,至今都未能成行。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虽未到万卷,人也未去过多远。这每每想来都很是遗憾

  《在时差中漫步》是一本旅行游记。作者从新西兰出发,途经澳大利亚、柬埔寨、挪威、摩纳哥、法国、意大利、英国,最终到美国。 一直向西,游历世界。感受到了很多不同文明,不同城市,不同人类,不同文化所带来的乐趣。作者没有让这一切只从眼前走过。也没有单调的去自拍。而是将此情此景让自已的内心好好感受并用文字述说下来。当然,作者也是一个专业摄影爱好者,所以一路上所看到的名胜古迹风光美景都一一用相机记录下来。全书放置了很多作者的拍摄美照。那古罗马的残墟在书中都有呈现。

  作者每到一个地方,不是只留连于景色。这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若只观景则未免虚于此行了。作者而是到了一个城市则仿若是本地人一样积极的与当地的人交谈接触,参加当地人组织的活动。听当地人讲述他们故事。住在当然人的小旅馆里或民宅中。这等体验才能真正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真正感受到中华文明与他国文明的不同之处。也才能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在不同环境生长所带来的不同生活与习惯

  在边读这本书中,心中却十分的羡慕作者能够去周游列国。而且作者是不带任何心里压力的,不带任何时间要求的漫步。是完全惬意的旅行。这种感觉每次想象都觉得十分美好。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是一个互联网信息时代。也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再也不能像祖辈们那样囿于村庄或小县城里。工作生活,恍恍惚惚的就到了七老八十了。一辈子都没有去看到别样的世界。现今交通如此发达。也只是时间难以安排了。然则时间真的不能安排吗?放下一些俗务,让内心真正放松。去到远方走走。回来后,也许会更明白时间的意义。更加清楚自已想要什么。

  工作很重要,挣钱也很重要。但那只是肚子需求罢了。自我的实现精神上的追求不是说在工作中就能找到的。人要有牛奶面包,也要有诗和远方。

  去旅行吧,去挣脱现实束缚。去摆脱高高的围城。你其实可以走得更远。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三):走遍千山万水,却踏不出如黛的远山、含烟的近水——读《在时差中漫步》

  文/望月听雪

  所有的旅行故事都是满心向往梦幻生活,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此书作者的生活就是如此的一段段五彩斑斓而又不仅仅是旅游的简单描绘。

  “作为一名不赶路、不赶时间的旅行人,从新西兰出发,途径澳大利亚、柬埔寨、挪威、摩纳哥、法国、意大利、英国,最终抵达美国。一路向西,以‘非游客’的身份深入当地人日常,感受不同文化中的生活哲学。”行走在路上的所想所感,异国风情尽数展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是如我们一样,每天迎着朝阳奔波去工作地点孩子学校单位、家三点一线规律生活日复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尤其羡慕作者意气风发的写意生活,没有条件如斯,那就读卷书过把瘾吧,应该也是作者写书的初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

  新西兰

  “时间,在我按下相机快门的瞬间几乎是静止的,流转的分秒被凝固在桌面、墙面和海平面。我知道每天的朝阳、夕阳日日不同,却难以用文字描绘出它们的不同精彩,那些转瞬即逝细节妙不可言。相机的记忆远远超出我的大脑,那喀嚓喀嚓的记录声精妙,也悄悄地嘲笑我言辞的贫乏,记忆的短暂可怜。”相机记录不下来的是那些心境、感怀,这才需要文字的辅助,一并将欣赏美景、与人交往魅力用另一种永不褪色的方式留存下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守望着这一世的碧水蓝天、皎皎月光,愿生生世世与此美景相伴。

  新西兰

  “骨子里还是中国人的我,早已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生活好多年了。时间过得飞快,原本很难从一个地方挪动到另一个地方,旅行记忆十分有限的人,如今竟像一枚带翅膀种子,乘风飘起,以新西兰、澳大利亚为中轴地东走西看。”多少华夏子孙,还未曾欣赏完祖国的壮美山河,便已经醉倒在异国他乡的绵绵景致里。“看君倒卧杨花里,始觉春光为醉人。”“春重锦堂人尽醉,和晓月,带花归。”

  新西兰

  “新西兰、澳大利亚的春夏秋冬皆有自己独特的美法,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也不曾觉得厌倦无趣。”“ 也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体会挪威清冷季节,意大利法国的浪漫之春,美国东部的春雪,美国南部近墨西哥的闷热……体会一天两三次时差的交替,换乘十三次不同国家的航班,乘坐三个国家的高速列车和市内轻轨,还会自己开车行驶在法国、意大利高速公路,去到远离大城市的小镇度过几天宁静时光。还在季节颠倒的时刻,去到过原以为熟悉的亚洲小国,犹如登上时光机,在潮热音色中回到历史的大美与残酷并存的时空。”

  新西兰

  很多人旅行的真正目的是放松自己、放飞自我,从平常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彻底释放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压力。恰如那篇《四天三夜野游记》,“不愿做痴呆游客被旅游车拖着蜻蜓点水地看景,更不愿听导游喋喋不休无聊地解说。那年新年的第二天,我们到新西兰南岛中西海岸的国家公园附近,打算到野山中去自我折磨几天——野营走路。”出行的初衷是因为伊恩在能源公司工作得很辛苦,希望他在山野自然中忘掉公司事务,寻回人该有的本初精神。因此,两人背起行囊,在新年伊始,来到了远离现代文明的大自然中,体会着人的渺小,分担种种快乐危险,徜徉流连在缥缈人间森林之中。

  澳大利亚

  一页页翻过去,恍若走过那一座座欧洲小城,从新西兰的海湾开始,去到澳大利亚北方的海湾小镇尼尔森看鸟,再做一回夏透帕斯峡谷的滑雪客,饱受战乱暴政摧残的文明古国柬埔寨,艺术家的圣地意大利,斑马线上两位杂耍者的酷炫表演,坐落在海边的世界第二小国摩纳哥,浪漫巴黎之夜……体会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很可惜古人的脚力有限,若是让李白饱览这一方山水,还不知会留下多少荡气回肠诗篇呀,这就是文字的魅力,笔墨之间浸染了山水的灵气字里行间记载悠长绵延的绝美风景、畅快心境。走遍千山万水,却踏不出如黛的远山、含烟的近水,山也绝色,水也倾城,延绵不绝,容笔者娓娓道来,容读者浅斟慢饮吧……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四):代转发:一位在新西兰生活很久的朋友

  节前买了5本《在时差中漫步》趁着和朋友聚会当伴手礼送给他们了,有行长,乐团指挥,大学教授,外企高管,看过后反馈信息都认为非常好!我们家先生认为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有趣女婿说游记写成这样,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女婿是学历史的研究员,博士。这几位都是有知识,有思想,有艺术鉴赏力的人士都说好,那就是真好!我觉得作者几本书都好,一本比一本好。这本书有思想,有历史知识,有艺术鉴赏力,语言生动活波有趣,越看越喜欢。舍不得读完,意犹未尽的感觉。好喜欢。最喜欢梵蒂冈那篇,我得细细的读几遍,慢慢品,才能体会作者的心灵。读这本书好像与作者面对面喝着茶,看着窗外无边的大海细致聊天,聊你我所见所闻的体会感受……我打算再买几本当作我的高级礼品赠送我的亲朋好友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五):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不过是个邮差”,澳大利亚作家胡仄佳最新出的散文集《在时差中漫步》让人眼前一亮,书中作者作为不赶路,不赶时间的旅行者途经澳大利亚、柬埔寨、挪威、摩纳哥、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并将所经历感想挥之笔下。 在她的笔下,我愿做只大鹈鹕,在空中俯瞰小小人儿,在路灯上一副高高在上悠然自得姿态,我也愿做澳大利亚尼尔森海里的小鱼儿,被大海亲吻,只愿不要被人钓上来宰了吃…… 艺术的世界我不懂,大概是因为没有这种文化与氛围,也没有这种意识自觉,更没有这种觉悟天赋,以我外局人的视角,我认为他们严肃庄重、不可亵渎。我知道米开朗基罗名字出名,但他具体是做什么的我并没有去了解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一下子就从我脑中蹦出,我太无知了,我急切地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艺术,有关哲学,有关文学,此刻的我正在被作者潜移默化,这是一种进步,而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不正是看它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吗?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拿着这本书偷偷地将它与大卫合影。 其实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作者不时提起她与丈夫伊恩的事情,看书的时候有种作者在给读者发福利的感觉,我有读过作者的其他书,也大概了解作者的过去,作者应该是个比较能"捣腾来捣腾去"的人,而丈夫相比之下会比较沉稳,像一位忠实的聆听者!画面真有爱!全世界的人那么多,国家那么多,语言那么多,父母的稍有差迟,自己游得稍有慢些,大家都不会遇到彼此,这感情自然也来得不容易,他们很珍惜彼此。 文中有一点很不同就是在写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时候,更多回归自然,而写其他地方的时候相对喧嚣,大概是一种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归属感吧! 我们总说要尊重长辈,我认为更确切地说是尊重长辈的登高博见和丰富人生阅历,而这就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作家,大家可以多看看这位作家的书。以上是我个人的猜想和看法,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如果我是陈丹青这等人物,那么哈姆雷特会少很多个。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六):人生是一场旅行

  人生是一场旅行。旅行中有你、有我、有大家。在不同的地点,与不同的人种、说着不同的语言,看着不同的风景,似乎人生接近于完美

  《在时差中漫步》的作者以其优雅的笔调向我们叙说了一个南下大洋洲、北上欧美的游记,其实说不上是游记,对景色的记载是只言片语,但对心情的刻划却是惟妙惟肖的。作者算不上见多识广,但是对于每一次心跳,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记录。旅行中担忧娓娓道来,比如误车、生病之类的,在种种不堪的等待焦虑中,作者寻求到内心的宁静,原来一切的匆忙都是为自己施压,这种压力长期以往是有害于身体的,都说出门靠朋友,在家靠亲人,朋友不像那散落在地上的灰尘随处可见,那也是需要一番细致深入的查找。比如担忧,作者更欣喜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比较其民族与宗教对于旅游文化的影响,说到意大利,它更像一位不善武力的妙龄女子,在历史的进程中,他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强敌环顾的氛围中,想保持着平和与宁静,本来就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更何况对于文艺复兴以来的发现都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弘扬,文化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创造力与延展性,也体现在对今天人们和平与善良的共鸣。走过那么多城市,去过那么远的他乡,如果没有一点一毫的心理波动,我是不信的,但是这种波动恰恰融于情、浓于景。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潮流或趋势,也带给我们人生全新的体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一方面的事情,尽管不从地质角度考虑,但我们要发现其中的内涵,也需要全身心的感悟。比起现在流行的“到此一游”,拍拍照、发发朋友圈,有温度的漫步永远是我们备加珍惜的。

  世界是由不同的文化组成的,哪怕是角落里,只要你用心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人生在世,不是靠吃米活着的,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滋养。我喜欢作者的经历,或者说是阅历,油画专业毕业,作过艺术工作,也当过老师,但是职业的成功与失败,坚持与转换并不影响作者对于世界的独到认识,这种由内而外的发现是我们精神世界所稀缺的。

  无论是远方还是眼前,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应该有一颗包容开放的心,让我们的路越走越美、越走越宽!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七):转朋友马儿的书评

  读《在时差中漫步》

  这是一本有关旅行的书——不赶路的旅行使人生丰满而有趣,读此书让人身临其境,开阔眼界。

  作者将其旅行中所看到接触到的乡村及城市、朋友及亲人、博物馆及遗迹立体地呈现在眼前,从南半球到北半球,我们亦随着作者漫步时差,穿越世界,将今后可能去也可能去不了的地方都梦游了一遍。

  书中每一个章节后面都有一段附言,形成对正文的补充和扩展。作者在这部分或回忆,或联想,或抒发,读者的思绪也随之在时空中穿越,由此忆起儿时的共同时光,思考正文中的所见所闻。

  意大利和梵蒂冈这两章读着让人很享受,不忍释手。随着艺术专业的作者去欣赏原作,从古希腊雕刻《拉奥孔》到文艺复兴初期波提切尼的画作《春》,从古罗马大斗兽场到西斯廷教堂,借助作者所拍的精美照片,我们能体会到古典绘画雕刻建筑的美妙和恢弘。

  书中穿插出现的人物也鲜活生动,索皮娅和汤姆,阮迪和伊丽莎白,查尔斯和伊恩。对索皮娅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个让汤姆爱得要死的女人,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那些从打工妹走过来的潜质优秀的人。索皮娅和汤姆的金边——这是我喜欢的章节之一。

  总之,感觉这是一本好看的书,值得收藏的书。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八):走遍万水千山——评《在时差中漫步》

  《在时差中漫步》是一本游记,这本书中没有那种对历史人文的权威介绍,没有所谓的旅行攻略,只有作者在行走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其说这是一本游记,不如说是作者的随笔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观念与生活理想。

  作者在不同的国家旅行,在倒时差的头昏脑胀之际,去领略不同国家的风景。作者的旅行是比较深入的,总是力求去真正地融入当地,她与丈夫每到一个国家,总是试着去与当地人尽可能多地去接触、交流,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而不是停留在走马观花地看当地的风景,拍照。

  每到一个地方,她总会做很多功课,每到一个景点之前,都会尝试着去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等,而不是空着脑袋去看那些风景。比如在柬埔寨的吴哥窟,作者的丈夫伊恩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叫周达观的中国人,这个陌生的名字引起了作者的兴趣,于是她上网搜索到了周达观所写的《真腊风土记》,八千多字的文言游记,记录了元代时,周达观眼中的真腊的宫室、服饰、语言、文字、山川、地貌等内容,全方位地展示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风情。因为作者阅读了周达观的游记,她再去领略吴哥的风景时,很自然地带上了历史的眼光。这样的经历,也只有在旅行中才会遇到。

  作为绘画专业毕业的人,作者熟悉各种颜色,她的文字注重对于风景色彩的描绘,使得她的文字极其具有画面感。她在意大利的小镇行走时,对于当时风景的描述形象生动,风景在她的笔下似乎是一幅很美的油画,山丘、屋顶、海面、天空等风景有着层次性,具有某种立体感。“山丘下的砖红色屋顶层叠,远处的海面被两边山势切割成一线,暗夜中天空云层色彩细腻,海天之间最后一抹夕阳散发出暗紫的红光。”闭上眼睛,我们似乎也跟随着她一起畅游意大利风情小镇。

  在那个小镇,他们偶遇了一对瑞典男女,聊天得知附近有家非常隐秘的小旅店,那里的餐馆里的美食十分诱人,旅途中这样的意外发现总是能让人欣喜万分,他们在那个餐馆里,听当地人大声地聊天,这种感觉应该是妙不可言的。

  卡尔维诺说,旅行就是一种叙事。有始有终走完旅程,无论那是人生或文学的,都能让人得到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旅行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通过看外面的风景,接触性格各异的人,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在旅行地发现未知的自己,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不要总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世界中,犹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不尝试着去改变,你会以为那是全世界。所以如果有机会,就尽可能多地去旅行吧。你会发现,外面无限精彩的世界。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九):漂洋过海来看你

  原谅我盗用歌词来文艺一把,但是作者的这本书真的就是一本相当文艺的游记啊。将自己在路上看到的花花草草都写得非常有生命力,有故事,在一点一滴里也能看到作者的知识和阅历。

  确实是在时差中漫步,因为作者不仅跨越了东西半球有时候还是跨越南北半球。这对于一个喜欢徒步的入门级选手我来说,作者在书中的很多文字我都很有感触,尤其是负重徒步的时候,队友的重要性和装备的重要性。这两天不知道是不是十一假期的原因,360的新闻又开始推送每年登珠峰的很多人中,有些人成功登顶了,缺没能顺利的下山离开珠峰,最后,永远的留在珠峰上,成了很多登山人的“路标”。我们热爱旅游的同时,也要珍爱生命,珍惜身边人。徒步路线、装备都要提前选好,同时最重要的是队友,在队友靠谱的前提下,在实际的登山途中也要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体力不支等,就一定要选其他的备选方案。

  作者在与伙伴们在新西兰国家公园徒步的时候,就是一个十分严谨和完美的旅行,对天气和住宿都做了完美的准备,因此,很顺利,作者见到了在《指环王》中看到的那种青苔包裹住森林的场景。其实,如果不是自己亲眼见到,真的会很难相信吧。作者还是一个骨灰级的摄影爱好者,就是那种,如果下雨了,第一反应不是保护自己而是保护相机的摄影者,也正是因为作者有着这样的觉悟,所以我们在看作者的书的时候还有一个最大的享受,就是作者作为一个专业的摄影者,提供给我们的视觉盛宴,真的都很美,让你对哪里的美景非常向往。这个时候,反而会嫌弃,书籍的印刷没有胶版纸那种呈色效果。

  作者的文笔真的很好,很文艺,很美好,读起来特别舒服,这本书,读着就像“跟着老友去旅游”“你是我的眼”。作者的文字,温柔如清风拂面,就像是在空调屋里走遍了全世界一样,其实,我知道旅行的路上,不仅仅只有美景和欢乐,其实有时候,还会有很累和出现意外的时候,但是作者能够,在一场旅行下来,除了照片之外,还能把当时的所有的美好的感觉都记录下来,真的很伟大。

  旅行的意义,不就是如此,发现美。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登山爱好者喜欢登山,尤其是很多女孩子越来越喜欢登山,又晒又累,图什么呢?其实你们不知道,当登上山顶后看到的那一眼就会觉得之前的努力一切都值得。作者就是这样的一位懂的旅行真谛的人。

  前几年一直有人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好像旅行能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能解释我们的所有疑惑一样,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玩笑,旅行不能治愈现实的烦恼,只能治愈你的内心,叫你发现美好,和另一个世界,让你暂时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给你一个时间段去调整自己。看看是否会有收获。

  这本书很适合,每一位喜欢在路上的人,真的,文笔和照片都很美,是一本给你美的享受的书。

  《在时差中漫步》读后感(十):黄瑛的书评

  周末回到自己的农场,目前只看过部分“在时差中漫步”这本书。

  一翻就几乎不想停下来,文笔优美流畅,写关于旅行的书却又不单局限于“地理”概念上的游记,还集合了时间、人文、内心等等的“旅行”。

  而且看过很多女作家的书,很多时候“文笔优美”但却总“惆怅感伤”,并且给人作者“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

  但这本书丝毫不会有那种感觉,我读到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热爱生活,比如在自家门前砍芦苇荡干农活,自驾到法国南部因为听说很多美味餐馆,热爱美食,超接地气。

  读这本书脑子里就立马联想到另一旅法女作家--边芹的一本书“沿途漫步的镜子”,有点相似的写作思路,而且同样文字都优美流畅。但最大的不同是边芹的书里还是能读到一点惆怅,所以论读书的愉悦感,我更爱“在时差中漫步”,并在读的过程中,时时有强烈的冲动想同行。

  书不在身边,凭着印象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