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读后感10篇

2018-03-31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读后感10篇

  《从前喜欢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是一本由【美】凯特·波里克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读后感(一):女性的最佳生活方式

  ——读《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人类也正是承袭这个不变的规律才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我们的社会秩序才得以稳定我们的人生才如此和谐美好

  但美国女作家凯特•波里克的却在《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这本书里向全天下女性提出一个问题女人一生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她个人选择了独身主义

  凯特•波里克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其作品极具社会影响力。她在本书中阐述了影响其一生的六位女精神导师:梅芙、奈特、埃德娜、伊迪斯、汉娜、夏洛特,她们与作者都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国家,在各自的社会领域中担任不同的社会职务,一生成就非凡,但却有一个职业共性——作家,对人生追求也有一个共识——单身。她们中有的经历过数次婚姻并育有孩子、有的有很棒的恋爱对象,但最后都选择了同一种生活方式——单身!

  作者在书中精细而又深刻的阐述了单身的好处家庭事业冲突、女性与工作的各种观点同时也仔细论述了过去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与现代版的新女性,也就是“剩女”有着本质区别

  一、女性与工作

  1、“工厂女孩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中国古时女子的禁约,足以说明当时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顺从是她们唯一的行为方式,更不能有自己思想言论,而在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女性的遭遇同日可语,她们的经济来源和社会保障同样来自婚姻的附属。所以要想拥有独立自尊,唯有工作。

  19世纪的洛厄尔公司,为新英格兰地区的8000多名女性提供了工作岗位,虽然薪水微薄,但她们仍然骄傲自豪的称自己为“工厂女孩”,从此不再去苦求那张名为“婚书”的卖身契,而在19世纪晚期,全美有30万女性从事300多种工作,有的更涉及记者律师医生等,有的甚至于登上政坛。女性的地位与能量已不可轻视。

  2、“自行车生力军”

  我无法考证中国“新女性”的工作岗位与人数,但就我个人所见而言也是不得不感叹

  我所在的当地县辖在八十年代的雪茄烟厂,曾解决了来自十几个各地乡镇的年青女性的务工岗位,每天凌晨六、七点钟,马路上的自行车呼啦啦的滚出来像比赛一样,黎明的上空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火热的生活激情,她们自信满满的记名为“自行车生力军”。这批生力军她们不追求单身,却因为这份工作大部分女孩在当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家庭幸福美满

  而如今的女性更是有了自己的新定位:人生价值

  曾亲耳听到一位卖肉的屠户谈论妻子的工作与家庭构想:我老婆在一个电子厂打临工,闲月里她就去工厂上班,挣点工资自己买点穿的戴的,手边现钱也活泛,我又不用她的钱,一个女人嘛,自己赚钱自己花,关键心理感受不一样,感觉独立、自信。旺季(卖肉)的时候又回来经营我们的生意,这样挺好的。我很满意这样的家庭计划。他还说他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妇女都走出了家门,工作改变了他们的装束、容貌,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天到晚一身睡衣头发蓬松,哈欠连天,好像前世与瞌睡有仇,老觉得睡不醒......看着他侃侃而谈,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肥脸上闪着熠熠的光,家庭与社会对女性的认可尊重对女性是莫大的欣慰,我也感到由衷的自豪和自信,谁说家庭与事业不能共通,谁说婚姻不能成就你的事业,那些婚姻幸福、事业有成的女性不胜枚举林徽因、琼瑶、席慕蓉、三毛、张晓风、毕淑敏、冰心、杨绛等等文坛女大家,他们的成功恰恰是彼此真挚的爱、幸福的婚姻所成就。

  在朋友圈曾看到这样一组文字图片夫妻俩与一双儿女的幸福照):谁说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经营这个家,共享成长与成功的喜悦,才是最幸福美满的人生......

  二、老姑娘与剩女

  1、老姑娘

  “老姑娘”在过去最直接的概念反应便是嫁不出去的女子,现在仍残存在一些年长的老年人传统思想里。

  嫁不出去有许多种原因残疾、智障、容貌过于丑陋、太挑剔、生活变故(比如修女、烟花女子)等各种原因导致,但这种老姑娘的单身角色被动的,她们并不是自愿的、独立的,她们的单身同样还得依附男性生活,比如父兄、神父等。在她们一生的精神世界里,拥有一个家为人妻、母便是她们最大的心愿和生活的基本需求

  2、“剩女”

  “剩女”的概念是时下最时髦的一个代表单身女性的新词令。这个群体有一个共性:经济独立,并以此骄傲的宣称自己不能与“老姑娘”混淆,而“剩”的原因也比“老姑娘”要复杂得多:读书耽误了、高学历产生的异性压力、新思想(高薪时尚、前卫独立的女性)、事业型(追求个人事业的成功,淡薄婚姻观)、婚姻恐惧天性或受过刺激)症等形成的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

  上述的各类女性中除开新思想和婚姻恐惧型两类以外,其他的均有找到真命天子享受家庭婚姻的幸福的可能。婚姻恐惧型我们可以交给心理医生去解决,而“新思想型”的我们就不得不谈一谈了。

  凯特•波里克我想就是属于新思想和事业型的综合体的类型吧。家庭与事业我们已在上面举了很多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在这里不再赘述。

  凯特•波里克有一个彼此相爱的优秀男友,其对方父母也很认同他们的关系,并一直催促他们走进婚姻殿堂,这也是她男友最幸福的期待,但凯特•波里克说她很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需要担心怀孕生子的累赘,更害怕带孩子的冗长繁杂琐碎家务,同时她说婚姻会影响她的写作,她向往自由,自己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她认为这才是她这一生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诚然,我们认可她所说的那种一个人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她却忽略了生活的另一面,选择婚姻并不是选择痛苦,生活其实是很公平的,你选择一种人生并会与另一种人生擦肩而过

  比如她在潇洒享受个人世界的时候,她却永远无法体会第一次胎动带来的母性本能、孩子第一次咿呀学语呼唤妈妈、蹒跚学步迈向人生的第一步的最幸福的激动感受,还有伴随孩子的成长,我们便有了一个期待,一种展望,也感受到自己生命延续。累了回到家享受家人团聚的天伦亲情,这些都是无可替代,不可奢求的,必须全力的亲自参与并乐在其中,虽然这里面有许多的繁杂和冗长,但生活不可能每天都是激情、风花雪月,经得起日常的琐屑和平淡的打磨,才是真正的人生

  在这里我们无意抨击独身主义,每一个生命都有权利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有选择就有所得有所失,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精彩之处,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其双面性,无谓评价其好与坏。

  我们尊重自己的选择,并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快乐幸福的生活,但我们并不提倡独身主义,毕竟人类需要生生不息的繁衍传承,社会需要不断的发展进步。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读后感(二):找到答案之前,先来幻想一下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它的期待是一碗标新立异心灵鸡汤。读完之后,我觉得这碗鸡汤虽然不标新立异还是挺补的。

  整本书读起来不像是支脉清晰骨架饱满的一棵树,像是一团藤蔓,顺着时间线生长,庞杂得让人没有头绪。太散的文字读来好处是随停随止,翻开就能继续读,不好的地方大概是给人一种“有句无篇”的感觉,放下书只能记住一时触动的句子,却忘记了前因后果,因此需要这本书可能需要多读几遍。

  作者坦诚详细地分享了她的家庭、工作和感情方面的诸多故事,因为富有细节而非常生动语气像是在同朋友娓娓道来,有的时候甚至像是在和自己对话。这一段读起来有点琐碎,而且对于没有西方生活经验的我来说略微有点水土不服,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却不是很爱看。

  除了这些近的生活,作者也旁征博引了很多远的别处,比如探究“剩女”一词的来源,以父母婚姻为例分析20世纪中期的结婚大潮,追溯精神导师们的人生道路。这一部分比较有趣,可以跟着作者走走神,也能把这当成是书单,为未来哪一天心血来潮的扩展阅读准备

  西方女性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历程,对我来说是有陌生感的,但在内核上却有着共性,作者坦荡真诚的叙述态度让这种共性和共情更容易被读者看到。

  在本书的开篇,作者写道:“对于每一个女性而言,不管她的成长背景如何、有无宗教信仰,嫁给谁、什么时候出嫁,都是个问题……她必须回答,哪怕答案是‘没人可嫁’、‘永不结婚’。但这些与男人无关,他们有自己需要回答的问题”。这句话一下子让我的阅读态度开始认真起来。我没有婚姻幻想,却有一些恋爱幻想。从小到大,眼看的爱情故事,耳听的情感心得,都往我的脑子里塞了很多固有概念和思维定势,害怕孤独一人的时候就胆怯顺从,反感催婚催生的时候就羞恼反抗,很难像作者一样将这件事情想得那么清楚明白

  “怕什么,就越要做什么”,有时候思虑千遍不如迈步向前。

  “即使失去一切,我也还有自己啊”,拥有智慧的同时,勇气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那独一无二的人生究竟该长什么样子?”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能找到答案。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也许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成功。

  《绝望主妇》中Susan的感情生活很丰富,Eli在Susan受到情伤的时候这样安慰她,“Susan,我不太懂爱情。我接触过一两次,但是对我来说这太麻烦了。我告诉自己没有爱情并不遗憾。但是这些年看着你,那么努力,由那么痛苦,却总是站起来,整理心情,再次尝试。也许我确实错过了一些东西。也许爱情值得那些麻烦。我知道告诉你这些对你并无帮助。但是,对我来说,你是个英雄。”①

  无论是做Eli还是做Susan,各有各的麻烦,但是只要做好都能体会到自己的乐趣

  实践之前,可以先拿起这本书借着别人的故事幻想一下。

  注① Susan, I don’t know much about love. I dabbled in it once or twice. But I always seemed more trouble than it was worth. I told myself I wasn’t missing much. But watching you all these years. How hard you’ve tried, how hurt you’ve been. But you still keep getting back up, you dust yourself off, then you try again. Maybe I am missing something, maybe. Maybe it is worth it. I’m sure it’s not not gonna help for you to tell you this. But you’re damn heroic to me.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读后感(三):中国社会体制下,女人不结婚可以不?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是美国畅销作家凯特·波里克(Kate Bolick)的处女作,本书中文版本由高天航翻译

  这本书是作者结合了个人、历史文化来对女性是否应该步入婚姻这个问题,一个现身说法式的探讨,全书是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主线是贯穿作者一生的五位精神导师的思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对作者的影响。

  本书包括前言一共十一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来慢慢推进,一开始作者的母亲突然离世,使得作者不得不与亲人分开,第一次被迫的分开;正如作者自己在后面文中所提到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创伤造就了作者成人之后的性格特点,和对婚姻这件事情的看法

  之后的求学之路和成年后的一段时间里,作者与大多数人一样,在感情方面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过两段很幸福的感情,甚至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是恰恰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作者更加的迷茫,对于女性是不是可以不婚,可以一直一个人的问题,作者一直在挣扎和寻求答案。

  随着两段感情的无疾而终,随着自己谈婚论嫁后回归到自己一个人生活当中的放松和心理上的顺从,作者越来越发现自己似乎更加适合于不婚,更加适合于一个人的生活。

  在书的最后,作者仍然没有结婚,似乎将来也没有结婚的打算,这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的感觉了。

  从作者最初开始发现自己有时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开始,作者总是追随着前人的脚步,介于作者是文字工作者的便利,作者去探寻那些有名的不婚主义女性的故事和辛密,不断地对照自己与她们之间的异同,这正是作者文中引人入胜的地方,说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却可以看到六个人的故事。

  总体来说,本文考虑到是译本,所以只能评价说翻译的文字是具有可阅读性的,文字方面中规中矩。

  而就话题来说,的确是我们现在中国社会当中,很值得讨论的一个话题,随着独立女性在经济主权上越来越独立,结婚已经不是女性唯一的选择,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需要结婚,这就是需要探讨的话题,本书当中可以看到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当中的女性是怎么做的。

  本书当中并没有让我们来探讨不婚主义的正确与否,而是直抒心意的说出了自己选择自己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和过程,这不经让我自己也自问一句,是不是一定要结婚呢?看完这本书,我会回答不一定,也可以不结,不结也挺好!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读后感(四):一个人的精彩 ——评《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从前喜欢一个人,他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自己。作家凯特从26岁开始,在6位灵魂导师的指导下,逐渐坚定了不婚主义的理想。一路走来,磕磕碰碰,为的就是成就一个人的精彩。

  一个人的游戏。童年的凯特最喜欢玩“卡拉娜角色扮演”。卡拉娜,美国传奇女性,曾经一个人被抛弃在加州海边的一座孤岛,独自生存了18年。卡拉娜活得自由自在,她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她是唯一的国王兼子民。每天,阳光只为她一个人照耀。她用惊人的毅力征服了自然,成就了一段传奇。一个人,也可以这么精彩!

  埃德娜的燃烧。埃德娜是凯特少女时代最喜欢的诗人,她是美国当代首位宣告单身的标志性女性,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新解放的女性。但凡知道埃德娜的人都一定会被她深深地吸引,她是美貌与智慧的化身。她早期的诗歌里,充满魔力,充满激情。比如:“如果我是蜡烛,我会两头同时燃烧…只有这样我才能发出最可爱的光芒呀!”31岁的时候,她获得了普利策奖。30出头的凯特都深受其影响,期待埃德娜指导她的人生。凯特一共有6位灵魂导师,而且导师们有个共同点:对现存的婚姻制度持有高度矛盾的观点。埃德娜虽有过婚姻,但她至死都笔耕不辍,从未停止过对真实自我的表达诉求。她是为诗歌而燃烧,婚姻阻挡不了她的激情。凯特喜欢一个人,在黑黑的房间里静静安睡,没有一点杂音,思想自然而然地流通,头脑变得简单而明快。独处,如此美妙,如此快乐!

  母亲的失败。凯特认为母亲的人生是失败的。母亲打小便憧憬美好的婚姻,她心里早已经有了一个男人的轮廓,那个男人就是她后院的那棵树,母亲将之紧紧拥抱。母亲结婚后,生儿育女,拼搏进取,成了自由撰稿人。她很有野心,期待有一天能发表自己的小说。凯特高三那年,母亲还成功地进入了镇上的学校委员会。可惜的是,母亲在39岁却发现自己患上了乳腺癌。随后,母亲做了切除手术,生命延续了13年。母亲离开人世几个月后,父亲立刻宣布拥有新恋爱,并且选择了再婚。“爱情不渝”到头来是个谎言。母亲真的太失败了。她放弃了野心,全心全意为了家,最后换来的却是疾病的摧残,以及父亲的背叛。母亲的婚姻到头来,太没有价值了。米兰·昆德拉说过:“一个聪慧感性的女人怎么舍得放下夫妻恩爱呢?尽管如此,却又有个充满诱惑力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企图动摇她平稳的家庭生活,这是孤独的呼唤。”孤独,是一种诱惑,与其因为婚姻的羁绊而失去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倒不如放弃婚姻而继续自己的理想。

  历史上的单身女子。20世纪50年代,女子单身会被大多数人所鄙视。据统计,有1/3的女性是未婚族群。社会舆论往往会将单身女人列为不正常的一族,认为她们会扰乱社会秩序。单身女子,一旦有个好名声,她们的光辉将照耀千秋万代。比如自由女神、南丁格尔、特蕾莎修女。有些人还是女强人,如二战时期的女子铆钉工、圣女贞德。

  第一位精神导师:梅芙。杂志上这样描写她:大多数时候,她都是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她的笔下没有她的情人、丈夫、双亲、孩子。天地间唯有她一人,走在纽约街头,犹似清冷的寒冰。梅芙的人生目标十分简单:独立、写作、气质优雅。凯特把她当成了奋斗目标,她意识到独处的精彩:单身女性会对朋友特别上心。她们唯一可以倾诉的只有朋友,她们没有婚姻的束缚。她们的生活更充实,阅历更丰富。因此,只有单身,才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爱情等于侵犯。散文批评家薇薇安说过:“所谓爱情就像是一种侵犯,我需要思考,需要学习,需要认识自己。清寂是一份天赐的礼物,这个世界是欢迎独身的我走进它的。”看着这些文字,凯特兴奋不已,她知道前半生活得太过嘈杂,没有一点自由。前半生笼罩在父母的照顾、男友的宠爱之下,这些已经严重侵犯到她的私人空间,侵犯到她的学习、思考。奈特说得也对:“结婚这事儿真心不值得那么开心好不好…想想婚姻会带来些啥呀,孩子、花销、吵架,甚至夫妻俩还有可能打起架来呢!”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婚后生活的本质,更坚定了凯特单身的决心。于是,某年某月某日,凯特选择了和R分手。

  随性的生活。作家伊迪丝说过:如果想把单身生活过得快乐,一定要有严谨的思维。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安排生活。凯特最近连升了两次职位,变成了高级编辑。本来应该高兴的事,她却反省起来。她发现当了高级编辑以后,她的写作时间将会大大减少,长此以往,她将永远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将无法享受单身生活的安静、快乐。因此,她决定放弃眼前优越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她最喜欢的写作中。同时,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凯特的感情生活,多次发作。她有很多段美妙、温馨、令自己满意的恋情,有的甚至成熟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但就在最后的关口,由于凯特不敢想象结婚将会带来的严重、恐怖后果,无法想象婚姻对写作时间的肆意抹杀,最终,她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美好的爱情。哭过以后,由于荷尔蒙的再次引诱,她又继续寻找爱情,寻找暂时的安慰。但那些爱情真的好无辜,最后都是夭折、覆灭。

  野性的呼唤。终身不嫁的夏洛特说过:“如果我不嫁人的话,就可以一辈子过我想要的生活…依靠自己的能力,让自己长本事,培养好性格。”凯特还非常推崇19世纪一些女性的生活,她们受过教育,有文化懂历史,拼命地利用自己的自由时空,努力提升自己,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环境。在她的心中,人权已经跃居第一位,超过了母性。最近,凯特又交了男朋友S君。对于未来,她依然坚持人权至上,单身到底。S君的结婚梦想必又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告诉我,你打算做什么/用你野性而完美的生命,做什么?”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读后感(五):一个人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虽然喜欢的都是“一个人”,但是这个人却不是同一个人。前者喜欢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那个想要跟ta在一起生活甚至共度余生的人;后者则是指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独身主义,当然现在一般会打趣儿说是“单身狗”。 “从前喜欢一个人”和“现在喜欢一个人”,这两个状态并不毫无联系的,他们之间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毕竟,没有人是天生的独生主义。 在高中或者大学的时候,甚至于在初中的时候, 校园里到处都是直立行走的荷尔蒙。阳光灿烂的笑脸,充满活力的性格,在单调乏味的校园生活显得愈发耀眼,无疑不是情窦初开春波微漾的由头。有时候在脑海里回想他ta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都能一脸傻笑,有时候走着ta走过的路都能心满意足——年少的我们,腼腆的会将之称为“好感”,大胆的会说是“喜欢”甚至是“爱”。 哎,让人无法忘怀的校园爱情。 但是为什么现在社会上这么多的单身汪呢?我不说独身主义,单单是大龄未婚的人数量就急剧增加。之前网上还有人说,为什么现在很多男生女生都单身,为什么他们不刚刚好在一起? 有男性网友说:“女朋友”这种生物实在是养不起,个个节日、生日、纪念日都要记得并且送礼物,还要随叫随到陪她们逛街购物以及满足她们的各种要求,太麻烦太折腾,有这一点时间还不如自己玩玩游戏看看电影躺床上睡觉休息来的舒服,别给自己找不自在。 也有女性网友说了:因为钱我会挣,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要是有个男人,我还要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我衣食无忧生活充实,既然情愫未到,又何必改变现状,给自己添堵? 是呀,现在大家都这么现实,早就没有了学校时期的那种纯纯的喜欢,在快餐爱情的时代又哪有那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 但是,为了找到契合自己的另一半而坚持不婚,容易吗? 是呀,为什么就一定要结婚?为什么到了年龄就该结婚?为什么要说你是家中独子就该早点结婚?为什么说你家境不好就找不到好的?为什么要说,年轻不找,年龄大了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为什么要说,介绍的相亲对象家庭不错,人也不错,你为什么不将就,还想找怎样好的?我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为了结婚结婚?为什么要是身边人都结婚了,到了这个年龄,我不结婚我就是另类,我就不一样?我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天对不起地?我为什么,一定要为了结婚就随便找个人为了结婚而结婚? ——来自某位朋友的呐喊 选择题:

  一个人 两个人 一大家子的人

  或者,没有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