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10篇

2018-04-01 21:1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10篇

  《欢迎来到猴子馆》是一本由[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一):无题

  这里简直是脑洞大开的世界

  《哈里森.伯杰龙》2081年人人平等 于是那些智力高的、美丽的、能思考的人就得在美国助残总会要求下戴上助残用具带 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人思想

  《这回我是谁?》平时不善言语因此没朋友恋人但每一次演戏都会把自己完全代入角色把角色演活的丹尼遇到了海琳 海琳享受自己的老公每次都会换“人格”的生活中

  《欢迎来到猴子馆》未来世界人口爆炸 因此政府鼓励伦理自杀 男女要强制性的伦理生育控制,一男子被通缉,因为他要唤醒人们真实的性的接受和享受;

  《漫漫路直到永远》最喜欢的一篇 很浪漫温情

  青梅竹马女孩结婚男孩部队逃回来见女孩一面 走前表白 女孩想要克制住自己的感情 但“要是他现在停住转过身,要是他对他呼喊,她会向他冲过去。她将别无选择。纽特真的停住了。他真的转过身了。他真的喊了。她向他跑过去,双手抱住了他,说不出话来。”

  《流离失所的人》也是很温暖的一篇 没有父亲黑人孩子乔碰到了一群同样流离失所的大兵 得到了大兵们的爱护 让他有了“父亲”;

  《巴恩豪斯效应》巴恩豪斯教授发现心理力量不愿让这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平的力量被用作战争武器,因此离开

  《电欢喜》从外太空传来的电波被发现可以给听到的人带来无与伦比快乐 但这种“电欢喜”带来的快乐也会像鸦片一样萎靡人类的精神

  《福斯特的投资组合》从在酒吧弹奏低级音乐抛妻弃子的父亲那边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但因为不齿父亲的作为而不屑使用主角被发现在表面辛苦微薄薪水艰难养活一家人而其实在家人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他父亲;

  《迷娘》感触很深的一篇 就像现在这个社会女性苛刻 一旦女性出什么事 必有一大帮人猜想或指责肯定是这姑娘穿的太暴露存心勾引男人 迷娘也是这样 女性自身的魅力不应成为她被指责的理由

  《艾皮凯克》最令人唏嘘的一篇 我要给喜欢的女性写浪漫的信让她答应我的求爱 但我不善文笔 所以就在超级电脑艾皮凯克上求助 没想到艾皮凯克回答了 在我向他解释完一系列“爱、吻、结婚”的概念后 他成功地帮我求婚成功 但艾皮凯克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爱情 懂了喜欢 所以在他醒悟自己不可能拥有爱情的时候 他“自杀”了;

  《明天、明天、明天》跟猴子馆一样都是关于未来世界人口爆炸的文 但这篇着重在于人们长寿人口爆炸后资源被前几辈的人占有以及资源的紧缺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二):走进这本书看一位大师

  冯内古特是美国黑色幽默作家,亦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很多,让我初次认识他也是凭借《囚鸟》这本书。他的书大多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在灾难荒诞绝望面前发出笑声。而这种“黑色幽默”风格始终是冯内古特小说创作重要特质,也是区分于其他人的重要一点。

  冯内古特虽然生活在美国,可是当时的美国,种族歧视严重,冯内古特正是因为受到了当时的刺激,才在主义者后面所写的书中采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况且他还是一名彻底的悲观,父亲的离职,母亲的死亡,在家毫无发言权等等一系类的事情,无一不促成了他变得悲观了。

  其实我挺心疼这个作家的,因为在他的晚年,已经完全没有激情了,对于写作业也变的厌倦了,甚至觉得没有意思。生活总是让我们倍感压力放弃的人也越来越多,只希望生活不要改变太多人的样子勇敢一点,只做自己。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调整好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欢迎来到猴子馆》这本书,是冯内古特的短篇集,因为我一直觉得能把其中一篇文章题目定为书名,一定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的。因此,在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反复看了几遍《欢迎来到猴子馆》这个文章,可还是觉得不太懂。

  故事呢?讲述了南希被人强制吃了药丸,还拐走了的故事。其实,这篇文章最大的吸引点是那个名叫“理论生育控制药丸”的奇葩东西。吃了这种药据说腰部以下会发麻,感觉会很怪,而且会夺走他们的某一方面喜悦。听起来很神奇,是不是啊!这一点在南希的身上也是有所表现的,而且她会说出一些,她原本不想说话,让人感觉就更加奇怪了。这药到底是什么呢?它可以让女人感觉不是女人,就是个东西,类似于别人的玩物那种,看到这,心里其实有些害怕了,毕竟,把人当做玩物,是一种很变态的心理。

  故事中的南希,看上去很有注意,但事实上被动,是么事情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并不自由。一个没有自由的人,就好比鸟没有了翅膀,鱼没了水,痛苦还煎熬。

  最后的最后,抓走她的诗人比利,似乎并没有侵犯她,但却又似乎做了什么,还给她了类似于“避孕药”这种东西,而南希最终也成为了傀儡。最后的最后,南希看了看那个瓶子,瓶子上面写的是“欢迎来到猴子馆”。想来,这边是一场游戏,戏弄人的游戏。

  不得不承认,冯内古特透露的人性,真的很犀利同时也令人畏惧,因为人性的可怕,并不止他书中的这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三):冯内古特:他的故事总是混合着希望与毁灭

  仅从这本短篇小说集来看,相信没有人会否认,冯内古特的想像力是刁钻、古怪、某些时候甚至是无与伦比的。情节上的大胆构思弥补了作者语言上的弱势,这在《福斯特的投资组合》、《海恩尼斯港故事》、《巴恩豪斯效应》等故事里体现得尤为显著。作家特有的“短平快”的语言风格,随着故事的快速推进,让我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格外愉悦。但并非每次的阅读都能以愉悦收场。如果说《工厂里的鹿》只是让人隐约觉得遗憾——因为这个精彩的故事本可以呈现的更好,《谎言》就显得格外薄弱了。至于《漫漫路直到永远》,甚至不需要仔细琢磨就能看出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它浅显、稚嫩,对讲故事的热情超过了对人物与情节的打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一个让人诟病之处。这本短篇故事合集收录了冯内古特从1950年到1968年期间创作的作品,但作品并不是按时间先后排序的,而是全部被打乱了。于是,阅读的跳跃感——尽管并不明显——在翻阅整本书时一直存在。阅读过半时,猜测某篇作品的写作年份甚至超越理解故事本身,成为我的一大“主旨”。至于它们究竟是以何种顺序排列、又是出于什么目的这样排列,编辑在书里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冯内古特的这些故事写于1950-60年代,美国文学中一个多姿多彩时代。卡波蒂、卡佛、奥康纳等人是他的同行者。不需要很深厚的文学史积淀,只需将他们稍加比较,就能发现这些短篇小说家在故事创作与个人风格上是多么的不同。目前看来,尽管楚尘文化推出的这个译本翻译水平实在有限,但也依然可以毫无障碍地说,冯内古特是这几位小说家里最好读的一位。他的小说很轻——有时实在是过于轻了。他可以把美俄之间的大国对抗放置在一位亚洲独裁者的棋盘上,也能用《X战警》中X教授一样的人物把现代战争摧毁得一干二净,还敢用精神助残器来挑战公平、平等和独裁等一系列宏大话题。而当这种轻盈降临在投资顾问、防风窗销售员、音乐教师小人物的身上时,看上去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就很难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从某些方面来讲,冯内古特是讲故事的高手,可以将一个有趣的故事毫不费力地推进到结尾;但却很难将他视为文学方面的大师——至少就其短篇小说而言。

  曾有不止一位作者指出过这样的观点:短篇小说负责提出问题,而不负责给出解答。在冯内古特的故事里,我们却可以看到很多解答。我们应该追求终极的人人平等吗?(《哈里森伯杰龙》)我们应该为高薪的工作放弃自己热爱事业吗?(《工厂里的鹿》)问题少年就一定是不可救药的吗?(《谁也管不了的孩子》)让我们聊聊战争与人性怎么样?(《国王的全部马》)一次又一次的,冯内古特带着他的答案而来,于是就有了一个又一个绝妙的讽刺

  但冯内古特的笔下不只有黑色幽默。如果说《谁也管不了的孩子》让人看到作者的人文关怀、《不可穿的身体》让人读到作者对活着所要承担的重任的思考,《载人导弹》就是这方面的一篇杰作。这也是整本书里唯一一个让我在读完后想要落泪的故事。这是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的一次交锋。我们不知道在太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亦不知道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太空战会如何发展——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靠推测来完成。但这一次,结论为何并不重要。我们看到了两个主人公:他们是两个普通公民;他们的儿子选择了太空;他们对儿子的事业都不完全理解;他们都失去了挚爱;他们都是父亲。

  与此同时,也能看到作者的文风随时间的递进而越发成熟。《海恩尼斯港故事》已经相当不错,《这回我是谁?》则令人爱不释手。但整本小说集里最打动人心、也是最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当属本书的同名小说《欢迎来到猴子馆》。作者讲故事的方式已经在此时来到了一个巅峰。任何一个读过这篇故事的人,即便不会爱上那个“诗人”比利,也一定会爱上这个混合着毁灭与希望的故事。想想看吧,当一个人把你带到一个新世界、然后又把你抛弃,在抛弃之前又送给你一首情诗,有谁会不为这样一个故事心动呢?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如何给这本书评分,是我这一年迄今为止读过的书里最难的一次。作者的故事是有趣的,翻译的水平是糟糕的,但最让我为难地方在于,从这本书里,我们是否已经读到一个纯粹完整的冯内古特?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开始——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四):冯内古特的美国切片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美国人,激发了一代人想象,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各国的作家和读者深有影响,像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就是冯内古特的忠实拥趸者。

  冯内古特也被称为是“黑色幽默”大师,但不同于另一位黑色幽默大师约瑟夫·海勒《二十二条军规》的聚焦现实,呈现现实的荒诞,冯内古特的作品中更多地是对未来的警示,他用科幻小说的外壳包裹现实的荒诞和人生不幸,读来颇有预言的意味,读后让人不寒而栗

  《欢迎来到猴子馆》是冯内古特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风格较为多变,从中可以一窥作者后期作品的风格。在《欢迎来到猴子馆》这篇中,作者描绘未来的地球人口将会突破一百七十亿,世界政府为了控制人口,一方面鼓励伦理自杀,而另一方面则采取强制性的伦理生育控制政策,政府给所有人灌输了“性即是死”的思想观念,在肉体和精神上对人进行了阉割,而这种阉割的灵感来源于药学家在猴子馆看到猴子自慰的场景。但这样的政策是不可能成功的,小说结尾伦理自杀店的女招待南希被比利成功地动摇就是一种反讽,人的天性是不可能被政策压制住的,药瓶上的标签“欢迎来到猴子馆”就是有力的回击。同样在《哈里森·杰伯龙》中,为了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给所有的人装上了助残器,哈里森·杰伯龙和女芭蕾舞演员的爱之舞则是对这种荒诞阉割政策的浪漫回应

  另一些作品则较为现实,如《流离失所的人》中,德国孤儿乔为了找爸爸,只身乘着夜色来到美国军营,美国大兵用尽所有办法想把乔赶走,但都无法撼动乔找寻父亲的决心,短短的故事读来让人心酸,战争给人带来了精神创伤,内里也有冯内古特对战争的讽刺,还有《国王的全部马》中表现出对美国参与战争的不满。而《工厂里的鹿》则充满了对现实的隐喻和象征,一个自由的小报负责人大卫为了家庭稳定去工厂求职,虽然嘴上和妻子说着愿意,但其实他已经一眼看到了自己未来三十年的样子,一头鹿的出现引起了工厂的骚动,弗拉默安排大卫抓鹿来制作新闻,但最后大卫选择与鹿离开工厂。鹿即是大卫。当然也有可能是冯内古特,而这个巨大的工厂则是美国。人是选择按部就班地活着,还是做一头回顾自然自由自然的鹿,这是冯内古特抛给现代人的一个选择题。

  无论是对未来的警示,还是对当下社会的讽刺,这些都是冯内古特对现代美国及生活在其中的人观察和思考。他对未来的忧虑是因其看到了美国的现实,看似繁荣的时代,实则秩序混乱危机隐藏在泡沫之下,冯内古特知晓懂得这世界的虚妄和荒诞,内心失望和希望的两极之间挣扎,时而冷漠时而温情,他只好用小说去记录时代和提醒人们。

  在《电欢喜》中,卢说:我们这一屋子人就是美国的一个切片。其实,冯内古特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的每一个故事也都是美国的一个切片。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五):后人类”的末世寓言

  这是美国黑色幽默大师冯内古特的科幻短篇小说集,囊括了从战争史诗到未来主义惊悚小说等类型。故事秉承了冯内古特一贯的反讽,用危险的笑话,讲述着现代社会与复杂的都市中,人们最隐秘又悲哀的心声。

  这是一部“后人类”的末世寓言,与世界妥协,还是保持愤怒?是要自由,还是要安全.

  在战争历史纵向的宏大叙事里,一场如德累斯顿空袭一般的战役是一个局促短小的时间节点,有其导火索,有其连锁反应,有其兵力投入及伤亡状况,或由于数字太低被忽略不计。操持着总体战观念的民族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关心战役里敌方的损伤受创情况,政府和军队关心战役收场后的最终结果,史学家关心战役的文本、影像资料和口述细节,作家关心战役的场面上的恢弘跟情节上的戏剧化,只有亲历一场战役的人,就算把心碾碎,也只能读到心里一层层一粒粒残垣断壁的恐怖记忆。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这样的叙述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随便走进一个高中生或者大学生的宿舍,都很可能找到几本冯内古特的书:《猫的摇篮》、《冠军早餐》、《囚鸟》、《没有国家的人》、《时震》。他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是常常被中国评论家拿来和马克吐温相提并论的黑色幽默象征。冯内古特被国内读者所知,是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结束之后外国文学出版繁荣的时候,他最广为人知的《五号屠场》被很多知识分子喜爱,并被连续加冕上黑色幽默、科幻小说、讽刺文学、后现代文学、“著名悲观主义者”、人道主义作家、反战分子这些标签。

  《五号屠场》是库尔特.冯内古特写下的,不同于民族主义者,国家主义者,政府,军队,史学家和其他作家的德累斯顿空袭战争回忆录。说是回忆录,也欠恰当精确:和詹姆斯•琼斯的《从此地到永远》、欧文•肖的《幼狮》、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赫尔曼•沃克的《凯恩叛乱事件》这些五十年代里同样描写二战的或撕裂现实,或鼓舞人心的战争小说相比,《五号屠场》是轻度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它不从战争史铺垫起,不从战役凶猛激烈的经过描述起,而是讲了一个荒诞好笑,以至于连作者本人好像都没有被自己说服的奇怪故事。

  《欢迎来到猴子馆》是库尔特•冯内古特重要短篇小说集之一,于1968年出版,中文版首次引入。书中收录了二 十多个短篇,囊括了从战争史诗到未来主义惊悚小说等类型,是一部“后人类”的末世寓言。故事秉承了冯内古特一贯的反讽,用危险的笑话,讲述着现代社会与复 杂的都市中,人们最隐秘又悲哀的心声。书中《欢迎来到猴子馆》《哈里森•伯杰龙》和《电欢喜》等经典篇目诞生了一系列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典故,并被多部电 影、漫画和音乐作品改编和致敬。

  冯内古特于1968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 小说囊括了从战争史诗到未来主义、惊悚小说等多个类型,想象奇崛,震撼人心。本书将人类在当今社会中变成了战争机器、科技产品、金融产品的傀儡的悲剧命运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呈现得淋漓尽致。

  在冯内古特的小说中,你会惊叹他的幽默,而幽默构成了他文学表达的基础;一个人见证了恐怖,才知道幽默的可贵;他的幽默试图唤醒人们的怜悯,悲剧很多时候不好笑.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结尾:”我不知道月亮上是不是住着人,如果有,他们一定把地球当作他们的疯人院.”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六):欢迎来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关于作者冯内古特生平事迹与写作特色,其他几篇推荐评论里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本文更多介绍该书内容和阅读感受。

  -------------------------------------------------------------------------------------------------------------------------

  冯内古特早期短篇集,既轻松又不失睿智。

  短短的前言,就充分表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趣味。他说自己的小说的主题是“把每样东西上的屎都擦掉”和“不痛苦“;他说他认识的大学教授告诉他最低等的小说就是科幻小说;他最后说这本书可能是一堆“自恋的傻笑”。——话虽这么说,要是认真你就输了。这多半只是冯内古特惯常使用的讽刺、自嘲幽默。在本书接下来的故事里,你还会持续领教这种幽默。

  本书共收录二十五篇短篇,无法一一详谈,在此不妨按几个关键词来讨论。

  科幻

  冯内古特的作品虽然常被打上“科幻”标签,但个人看来,其擅长与兴趣应该都不在于设计一个庞大的逻辑自洽的未来世界观。更常见的情况是,他会引入未来时空的某一个特定的设定(该设定通常是比较简单粗暴的),以此来关照当下的人类生活。

  这部作品集里,有代表性的含科幻元素作品是《欢迎来到猴子馆》、《哈里森伯杰龙》、《电欢喜》等。

  《欢迎来到猴子馆》,引入的设定是未来人口爆炸,人要么选择接受自杀服务,要么选择吞下去除性快感的药丸。“猴子”来自故事中提及的一则短故事,关于动物园里的猴子自慰取乐的事。不过显然,在整个故事大背景下, “猴子”是没有吞下药丸、享受性快感的“原始人类”的代名词。在这个故事里,冯内古特似乎在发问:保持向前发展的文明,最终会把人带向怎样的困境?有没有一种情况,使“退化”成为更好的选择?类似的质询,在《哈里森伯杰龙》、《电欢喜》等作品都有所体现。读者可阅读后自行体会,寻找答案。

  “猴子”,更泛地来说也可以代表与“文明”相对应的“自然”。此部分内容,本人恰好为校内一部戏剧《猴子》写过剧评,探讨过相关话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阅览: 《猴子》

  战争

  冯内古特生于1922年,青年时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因为德裔身份在美国受到诸多歧视,之后亲自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累斯顿经历了恐怖的轰炸,侥幸逃生(后来以此经历写成《五号屠场》)。可以说,战争给他留下了极深阴影。也因此,其作品从早期短篇到后期长篇、杂文,都在以各种方式控诉战争的残酷。

  本作品集中,《国王的全部马》、《流离失所的人》等,都表达出反战情绪。最明显的,当属《国王的全部马》。

  故事中,被俘虏的上校被敌方要求下一盘特殊的棋:所有的棋子都由他同样被俘的手下、亲属扮演,被吃掉的棋子,会被杀掉。这样一场残酷游戏,直接揭露了战争中对人的非人对待。

  温情

  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集收录了几篇朴实的温馨作品,描绘人和人之间的温情。如《漫漫路直到永远》、《这回我是谁?》、《迷娘》等。没有了科幻设定,也少见辛辣的讽刺揶揄,听起来好像不那么冯内古特了,但仍然好玩好看。

  没有拖泥带水的煽情,没有矫揉造作的狗血桥段。那些短促的描写,那些直截了当的情感表达,使得故事里的人都显得颇为可爱。

  综合来看,本书收录的这二十几篇短篇,内容题材多样,不变的是常常令人会心一笑的机智短语,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所有同伴的关怀。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七):不仅仅是脑洞大开

  美国文坛泰斗库尔特冯内古特,未曾有耳闻,有幸第一次就读这本他的著作,就被他的内涵所折服。他的文章,是想象,是夸大,是讽刺,同时很有温情,不一而足,而这些不同的故事也展开了社会的一角,无论是戏剧还是新闻,无论是肯尼迪还是飞向月球,这些文章反应了二十世界五六十年代的一些政治或精神面貌,而在这些文章之下,也暗含作者一颗忧国忧民,歌颂美好善良的心。 他的脑洞超出你的想象 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当然不止一篇文章。先就说说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首先要推的就是欢迎来到猴子馆这篇。未来世界地球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七十亿,存天理灭人欲,也是为了控制人口,于是有了伦理自杀馆,有两位未经人事的美女穿着全身丝网连衣裤对来者实行无痛杀害,或者吃伦理生育控制药丸绝育。而这次诗人比利来了,他专门玷污伦理自杀店的女招待,南希被他带往了一个博物馆,里面还有更多比利骗来的女招待,但是他们都不想走。而南希对真正的自由和欲望也有了新的认识。这是对欲望压迫的讽刺,也是对森严制度的嘲笑。也有明天明天里,拥有不死药后一家人为了居住场所的争夺,惹人发笑。更有为了人人平等,所以好看的人要戴面具,聪明的人要戴精神助残收音机,而有人出众就要被枪杀,何其残忍和可怕。这世界正是因为不同才可爱啊。甚至还有不可穿的身体,是灵魂游离之外对于身体的抛弃,而两栖人和仍有身体的人的争斗,这些让人感到新奇的,意想不到的未来,也是作者对现在的一些制度,一些人口压力,甚至对于自身健康的种种调侃,既可笑,又无奈。 对于亲情爱情美好的歌颂 在他的笔下。爱是可以拨乱反正的。在漫漫路直到永远,一趟散步,一场一而再的表白让两个真爱的人选择在一起。而在隔壁里,一个小孩的误会,则让一对家庭获得圆满。更别说还有回到你老婆孩子身边里,关于婚姻,关于诱惑与真情,寻求内心的真爱。而对于幼小无辜不学好的孩子,他又满怀怜爱,给他们指引。在流离失所的人里,孤儿院的小孩遇到了一群老兵,他们对他们关怀备至,甚至还要帮他找爸爸。还有谁也管不了孩子里,一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小孩,也在音乐老师的教导下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当然,还有更多脑洞故事,还有更多感动,这些对人生路上的选择的转变,也都让人觉得欢欣鼓舞,斗志昂扬。 这是他的慈悲,也是他的任性,而这些在他的笔下的生命,也都鲜活有力量。而不论是未来或现在,无论是夸张或讽刺,也都是他的个性。仔细读完,相信你也会受益颇深,关于未来,关于曾经,甚至内心柔软的感情,你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八):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三个主题

  如同库尔特•冯内古特德裔美国人的复杂身份一样,他的作品常常被贴上“科幻”、“幻想”﹑“黑色幽默”等诸多标签,单从这本国内首次出版的《欢迎来到猴子馆》来说,腰封上提到的一个词倒是更为恰当—— “脑洞”。 《欢迎来到猴子馆》取名自书中一篇同名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无机头”和“女招待”。无机头指的是拒绝每天三次服用伦理生育控制药丸的人,女招待是自杀店的招待。小说的开头写到“五月的一个下午,巴恩斯特布尔县的治安官皮特,克洛克来到了海恩尼斯联邦伦理自杀店。”仅仅依靠“五月的一个下午”,我们无法判断这是哪一年。但从后面的“此时地球的人口达到了一百七十亿”这句可以猜测,这是未来世纪的某一天。此时地球的人口已经多到需要强制使用伦理生育控制丸和鼓励伦理自杀来进行控制。 冯内古特于1922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这篇小说发表于1968年,此时冯内古特46岁,正经历着美国二战后以来的婴儿潮,在战后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美国出生了7600万人(二战刚结束时美国人口不过1亿4000万)。这波婴儿潮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但这篇小说并不是在反对人口过多。恶名昭著的“诗人“比利通常会给自杀店的女招待们写一首诗,如果你收到了诗,意味着你将被掳走。女招待南希和她的同事们可不以为然,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女招待,不仅身高高达六英尺(一米八五),精通空手道,同时也是坚定的“反无机头主义者”,生育控制药丸的服用者,六十二岁了却从未有过性生活。实际上,这种药不仅能让人整个下半身麻木,在心理上,“性是女招待最不可能想到的事情”。 不管怎么样,女招待还是落入“无机头”的手里,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对错的讨论。违背法律的无机头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女招待看来,更是不道德的。在女招待的脑袋里,世界的变坏是因为人太多,人太多就需要吃伦理药,伦理自杀。“无机头”会让世界变得更糟。 而无机头告诉女招待:“它们是恶法。” 小说中提到一种抗衰老针,在《明天,明天,明天》这篇小说里也出现了,这次变成了一种名为抗老药的液体。时间来公元2158年,一家六代二十一口人挤在奥尔登村257号楼76层的三室一厅里。服用抗衰老药的爷爷一百七十二岁,壮得像牛,除了脸上的皱纹,这是因为抗老药发明时他已经七十岁了。爷爷是一家之长,通过不断修改遗嘱(最好的是房间里的一张双人床,最差的是卫生间门口的一张小床)来掌控全家人。这时服用抗老药已经成为了一种道德伦理,当爷爷的孙媳妇提出想稀释爷爷的抗老药时,孙子说“那是反自然的,那是谋杀。”在这一处对话,冯内古特几乎是强调了一下,在现实世界中,生老病死才是自然规律。 这两篇小说都虚构了一个人口爆炸的世界,前者提出结果,需要法律进行强制管控,后一篇提出原因,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共同的一点是新的发明和消费主义改变了人,最终也改变了法律和道德标准。在《明天,明天,明天》中,爷爷扮演的就是法律一样的角色,在大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力。通过不断消费抗老药,他的权力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冯内古特曾参加过二战,1944年十二月被德军俘虏,关押在德国历史文化名城德累斯顿。隔年二月,盟军的飞机将这座城市炸成了废墟,而幸存下来的冯内古特每天做的就是在废墟里找尸体。这段经历伴随了冯内古特的一生和他的创作,他的一些作品中有着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 《谁也管不了的孩子》中的乔治是林肯高中音乐系主任,也是乐队指挥。他是个充满梦想同时也得到生活回馈的人。他“生活一切如意,除了财务状况。他为自己的美梦目眩神迷,成了市场上的傻小子。”一个名叫吉姆的十五岁少年闯入了他的生活。十年前,乔治把一座小山卖给了餐厅老板奎因,吉姆是奎因妹夫和他前一任妻子的儿子,被父亲抛弃后又被寄养在领养家庭,现在则来到奎因这里。吉姆沉默寡言,“穿着黑夹克和挂着链子走路时咔咔响的靴子。”奎因说他是”没用的流浪汉”,“我要骑着他的尾巴,直到哪天他好好走正道,或者在号子里关一辈子。”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一个著名的章节《宗教大法官》,无神论者伊凡提出了一个永恒的难题:“假如上帝真的存在的话,如果人们的苦难是为了得到救赎的话,那么与孩子有什么关系?孩子并不懂得这一切,为什么要让孩子去承担大人的罪责?” 乔治是个有良知的成年人,这个人物印证了冯内古特长期以来的一个观点:“艺术就是为了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但在小说里,一开始乔治试图去帮助吉姆的方式是送给吉姆一把“属于约翰•菲利普•索萨”的小号”,但却被奎因交回。他“明白了人的无用,人的宝贝的无用。”于是他将小号砸烂,交给了奎因。这却改变了吉姆:“那双眼睛活了,是人的眼睛。” 另一篇与孩子有关的小说《亚当》讲述了一个短小却感人的故事。妇产科医院里,一个名为海因茨•克奈希特曼的年轻人,只有二十二岁,迎来了他儿子的出生。他为此感到幸福,他不断地想要告诉别人这个好消息,却找不到一个能打电话的人。他在酒吧为另一个父亲买酒庆祝,后者却在为生了七个女儿也没有一个儿子烦恼,随后又沉浸在和酒保关于棒球的讨论里。在路上,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偶遇到的同事,后者却毫不关心,说些客气话,场面尴尬。在小说的叙述中我们得知海因茨来自集中营,他的第一个孩子死在了那里。这使得他对生命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标题《亚当》就在隐喻这一点,人类的文明来自于生命的不断延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尊严和价值。 冯内古特先是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化学,战后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人类学。父亲和兄长期待冯内古特成为一名科学家,在生活里,冯内古特接触到最多的也是科学家。他称自己“知道了科学的推理和游戏是怎么进行的,虽然没有加入其中的天赋”。冯内古特的科幻小说并非来自对科技的迷恋,事实上刚好相反,他对于新发明始终保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 在冯内古特的科幻小说中,几乎不曾出现那种令读者目眩神迷的未来式的场景,那不是他感兴趣的,他关心的是人,他担心的是科技对于人的影响,尤其是当政府会利用到科技。 在小说《电欢喜》中,物理学家弗里德通过自制的信号接收器收到来自宇宙的信号,这种“嘶嘶嘶”的声音就像海洛因一样能令人沉浸在绝对的愉悦状态。弗里德,电台主播卢和我将这种声音命名为:电欢喜。在卢看来,电欢喜不是什么电子海洛因,它无害,而且没有成本。一旦被制作成商品大规模上市后人们一定会争相购买。在经历了两天两夜的体验之后,弗里德和我都意识到了这个声音的恐怖之处,它比毒品更加摧残身心。“人不再追求快乐,而是购买快乐。”这在当今的世界已经成为一种事实,消费文化的无限蔓延只能一时满足人的欲望,不断的更新换代,升级新的产品,真的使我们的生活更好了么? 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是现在科学研究的重点,有资本参与到其中的公司都不会错过,这似乎将是一场新的革命。虽然现阶段的技术发展还不足以引起普通人去怀疑“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但这种怀疑却是始终存在的。 发表于1950年的科幻小说《艾皮亚克》探讨了这种关系,四年前,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了。艾皮亚克是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我”是一名数学家,负责维护它,另一名负责维护的是“我”正在追求的女孩帕特。 帕特希望“我”能写出浪漫的求婚词而我对此无能为力,直到某一个夜晚,我在艾皮亚克的键盘上输入了一串数字,艾皮亚克像是活了过来,通过数字密码来与“我”对话。在对话里艾皮亚克不断自我更新,帮我写出了足够浪漫的诗,后来甚至爱上了帕特。当人工智能真正拥有了情感和自我的那一天,他们还只是机器么?当人工智能拥有了超越人的“精神”,那么人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本充满了想象力的短篇小说集,冯内古特充满幽默感的叙述,和讲故事的技巧,常常会让读者忽略了他是一位严肃的作家。在今天看来,他的小说仍有魅力,他关心人,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正如他本人对于艺术的要求,读他的小说能让人更加热爱生活。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九):好吧!我承认我不懂得“黑色幽默”

  在此之前我对于“黑色幽默”的理解,其实是来自于盖伊.里奇的电影,诸如《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之类。不同于以往纯粹的单刀直入式幽默,绝不直接去挑逗人们的笑神经,而在看似荒诞中的情节中折射出芸芸众生的滑稽之相。

  之所以选择库尔特•冯内古特的这本《欢迎来到猴子馆》也是冲着“黑色幽默”四个字去的。毕竟这个看上去就古古怪怪的老头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这本《欢迎来到猴子馆》则是冯内古特的重要短篇小说集之一。

  不过翻开书几个故事读完之后,我发现此书确实与我之前所想象的不一样。我也知道黑色幽默中所表达的内容不会直截了当的让人感觉到笑意,即便是有也是苦涩而无奈的笑。可是为什么我感受到的只是压抑、悲凉与莫名其妙。我甚至联想到了王小波的作品,不知道这个同样作品荒诞不经的人受到了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多少影响。

  《哈里森.伯杰龙》所讲述的未来世界中已经实现了人人平等,只是这“平等”不仅仅是权利的平等,而是一种近乎于极端以及变态的平等。“没有人比其他人更聪明。没有人比其他人更好看。”若是有人就是天赋异禀或是天生丽质怎么办?那么就让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器来帮助此人消灭这种“不公”。

  在《欢迎来到猴子馆》的世界里,因为人口暴涨,一百七十亿人口挤在一起,人类几乎快没有容身之地了。于是世界政府一方面开设了自杀店,鼓励伦理自杀,另一方面采取强制性的伦理生育控制。这可不同于我们熟悉的计划生育,书中所讲述的这种措施的可是采用了极其荒唐的办法。原本用来以人类的标准维持动物园猴子道德行为的药丸被用到了人的身上。

  ……

  ……

  此书真是越看越感觉到库尔特•冯内古特在满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他脑洞大开的想象力与跳跃性的思维逻辑让我真心的看不懂此书。

  我读的书少,这老头指定是在忽悠我。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黑色幽默”,看似玩世不恭、荒诞不经、毫无任何逻辑可言,而闹哄哄的表象之下流露出的是沉重、苦闷、悲伤、无奈、甚至是绝望。

  好吧!看过这本《欢迎来到猴子馆》后,我的郑重其事的承认,我其实根本不懂得“黑色幽默”是什么。

  《欢迎来到猴子馆》读后感(十):冯内古特:幽默差不多是对恐惧的生理反应

  “当一个作家垮掉、也就是当他真的被关进疯人院时,才是他真的无法再提笔的时候。”

  ——库尔特•冯内古特

  《欢迎来到猴子馆》一书被编辑评价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一部“后人类”的末世寓言,一上市就好评不断,其腰封上的“它就是《X档案》《黑镜》的脑洞源头!”的文案更是抓人眼球,让人迫不及待想打开书一窥究竟。

  它的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年11月11日-2007年4月11日)是美国作家,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人物之一,曾被许多作家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亦被英国作家格雷安•葛林公开推崇为“美国当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欢迎来到猴子馆》是冯内古特早期25篇短篇作品的集合,内容不仅仅有科幻,还囊括了人情故事、未来主义、惊悚小说等多种类型。有未来愈加复杂的人情关系,跳出皮囊进入寻找心仪身体的“新两栖”,还有超级计算机艾皮凯克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诗作”……这本书所收录的作品,每篇都有精心铺陈的戏剧性和充满戏谑的讽刺意味,还有浓得化不开的悲观情绪和深思。

  《哈里森•伯杰龙》《欢迎来到猴子馆》《电欢喜》《明天,明天,明天》四篇描写的故事则和同为反乌托邦文学的《1984》颇为相似——书中呈现的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的“未来”里,精神依赖于物质,精神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2081年,终于人人平等了。”为了平等人类放弃了每一个体的独特性之后,人们必须乐在其中,如果有反抗的迹象,可能就会有“伦理生育控制药丸”和“助残器”等工具将你强行拉回现实,恢复人人平等的表象,人类快乐甚至也可以用钱和电制造。期盼已久的平等世界终于到来,但我们到底会失去什么?

  他曾经这样谈幽默:“幽默差不多是对恐惧的生理反应。弗洛伊德说,幽默是对挫折的反应——几种反应之一。”当然,如果幽默之中没有一些真诚严肃的反思的话,他就不是冯内古特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