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六爻》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六爻》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2 21:0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六爻》的读后感10篇

  《六爻》是一本由priest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爻》读后感(一):百年求索

  终于有条目啦~转圈圈~忍不住把我以前的书评搬过来~六爻是我看的第二篇P大的文,当时就被严娘娘给迷住了,虽然两个月来男神一直在换,但这文算得上是我入P大坑的初心了(*σ´∀`)σ

  开篇用那么滑稽的笔调来写扶摇派,一定是故意的……什么家禽门派、黄鼠狼师父、老母鸡大妖、金主大师兄、可笑的剑法口诀……可就在我刚接受这种逗比文风的时候猝不及防地,告诉我说,这个看起来不靠谱弟子又无比慈爱的师父早就死了,早在几十年前就死在了噬魂灯下,为了维系门派苟延残喘地活在了黄鼠狼的身体里……还没等我缓过来呢,紧接着,他就跟小潜告别了……瞬间我就泪奔了好吗!怎么可以这样啊……原本是热热闹闹下山长见识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惨烈的收场?! 少年们的劫难与磨炼开始了,青龙岛上,一向养尊处优的大师兄深切感受到了别人的恶意,被人当众狠狠地从高台摔下,也第一次意识自己责任,开始试着挑起一派掌门的重担;自诩薄情寡义的小潜,执拗地将同门师兄弟们挡在身后,不顾自己年幼弱小,一肩担起了守护者的身份,无惧地面对那些修为远高于他的修士。还有醉心奇门异术的李筠、不学无术的小叫花、半妖之身的水坑,失去师父的庇护,他们如同流离失所孤儿相依为命地在陌生的岛屿修炼成长……直到,下一场劫难不期而至…… 一套扶摇木剑法暗示了人的一生,也串起了整个故事走向整体构思精巧,细节处也透着惊喜,比如第二章就一笔带过的天衍处,在青龙岛夜变时正式登场,之后又转为暗线,看似不经意的提及,彰显着它的无处不在,直到吴长天揭开这个机构秘密,才惊觉居然是它一手毁了天纵奇才的师祖,导演了扶摇派的没落。而那段遥远全民修仙史,在92章又与三王爷的来历遥相呼应起来。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人物的刻画更是精彩。师父的温柔慈爱如春风细雨化在了扶摇山的每一处。早在他还是个“老骗子”的时候就不顾自己淋得湿透把小潜紧紧护在自己瘦骨伶仃的衣袍之下,让小潜第一次有了当孩子感觉。大弟子娇纵任性吃不了苦,他手把手教了两个月刻符带他入门。老二投机取巧怂恿小师弟入禁地,他知道真相后也没有责骂只是担心弟子安危。小渊总是在上课的时候调皮捣蛋,他也不恼,不管有没有人听,他总是一遍遍地念着清心经。弟子们捡来了水坑又不管了,他就任劳任怨地背在背篓里天天带着……比起严师,他俨然更像个慈父。往日种种,在他离去的时候让人不堪回首泪流满面。 大师兄这人就有意思了,犹记得他从小潜身上领悟到扶摇木剑法的真谛并明晰自身瓶颈后,毅然决然地……装糊涂,继续好吃好喝地当他的大少爷……(´▽`ʃƪ) 拜服……而在经历了无数变故之后虽不复温柔乡里没心没肺的纨绔样,但哪怕是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入鞘剑修,那臭美猴的特质和爱偷懒的毛病一样没落下——青龙岛和十方阵里两次在剑拔弩张气氛下揽镜自照整理仪容的表现让人会心一笑,对着一万八千阶的不悔台愁眉苦脸巴不得把烫山芋丢给徒子徒孙,更不提在同门尤其是小潜面前各种作天作地了。百年间的种种打击让这位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少爷时时生无可恋,又不得不成为师弟师妹们的依靠苦苦支撑,可他依然奇迹般地保留下了自己最初的样子。 小潜一出场似乎就被定位成了个面热心冷,心有城府的早熟孩子,可看下去就明白他无非是因为从小被冷落而无比敏感而已。你不在乎我我自然负手而去,你待我好我便能以命相报。百年之后,他以冰谭为媒,以灵玉为身,以霜刃为剑,看似更冷了,可骨子里依然是一腔守护同门的热血。即便是对韩渊这个亲手杀了他的小师弟,在根本没弄清他是敌是友的情况下,本能地替他挡住了大师兄的悍然一剑,为他的自暴自弃愤怒。他这种一根筋脾气感情问题上更有意思了,性格分明是大师兄更外向,最后主动挑明关系锲而不舍的却是小潜。遗憾作者对他们俩的感情转变还是着墨太少,似乎只能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来解释了,好在接受了这种设定后就觉得两人的互动是非常甜的。 表面上看韩渊似乎是众师兄弟中变化最大的一个,从小混混变成了大魔头,可实际上直到从三生秘境中出来他才真的成长转变了。作为小师弟,他的日常似乎就是带着小师妹胡闹,或是街头巷尾的包打听,然而一封画魂彻底断送了他无忧无虑神仙逍遥日子,蚀心的痛苦自责让他无法面对师兄,也不敢正视自己,大师兄找了他一百年,他就逃了一百年。他觉得大家都恨他,也应该恨他,他自己也恨,只好把那个懦弱无用的自己藏起来,放任第二人格心魔成长壮大,为了复仇兴风作浪铸成大错。然而午夜梦回,他还是想再看一眼扶摇山,听听山上的声音,那里有他最快乐回忆,那里的人始终是他心中最柔软所在。最后一战中他的两个人格终于又达成统一。其实他一直不缺勇气,在第一次遭遇唐轸元神时他就能去而复返帮小潜,只是变故太过残酷把他压垮了。 其他如师祖、李筠、水坑、唐氏师兄妹、年家父子全都个性鲜明不一而足。 遗憾的地方除了感情线缺少铺垫,就是蒋鹏这个大师伯实在是太酱油了点,连番外里都是个酱油……他究竟因何入魔、他有什么故事、师父是怎么从他手里救下大师兄的。虽然是个挂名,可怎么都是扶摇派的弟子,也可以好好说道说道的嘛~还有严家,毕竟是大师兄出生的地方,而且是把他放在手心里宠的,可在故事里的意义似乎止步于提款机,说起来天衍处对大师兄是有灭门之仇的,文里却从来没提过这点,就算大师兄看得开,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

  《六爻》读后感(二):我眼中的《六爻》

  第一次写书评,写得不好,多多包涵。

  riest的文就是如此,就算没有那些耽美情节也是很吸引人的,最吸引我的不是大师兄和程潜之间的爱情,而是扶摇上下如同亲情一般的感情。

  我以为,结局会是师兄弟五人一起回扶摇山,然而并不是这样,作者让韩渊守在南疆,每日受五百的鞭笞之刑作为他杀生无数的惩罚,让人觉得这结局是最好的了,毕竟,若是留在扶摇,那些无缘无故就死的人怎么办呢?谁来承担他们的痛?不管那人有多么逼不得已,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啊。

  在里面,我最欣赏的人是大师兄,那个人啊,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一直都保持着他那为人处世的做派,不为世道所动,我承认,我没他这份疏阔,但我想在现实中的世道中保持自己的内心。记得我挺喜欢的一个人说过,一个人若能不被他周围的恶劣环境影响永远保持他心中的那份原则,那人得有多厉害,遇到那样的人,就该珍惜着。当时是在半夜十二点,我在楼道里听着他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不知为什么,心里忽的很暖。何其有幸,能够遇上那样的人。

  程潜啊,看他小时候就觉得,这小孩子别扭扭的,纵然刻薄执拗,那也是可爱的刻薄与执拗。在十方阵中,他设想假如入魔的是自己,他会怎么做,凭着他那尖酸刻薄的性子,定然会比韩渊更加变本加厉。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当时他就理解了韩渊。他啊,这一生都将师门与手足放在自己之前“自在”二字怕是此生都难做到了。可是,为自己所爱之人赴汤蹈火,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在呢?

  二师兄李筠啊,是活得最通透的一个了吧。以九连环入道,向来心思机巧。他第一个发现大师兄对程潜的感情,第一个提醒了程潜。他是多么幸运,前有师父庇佑,后有掌门师兄罩着,虽然总是被骂,但那也是师徒之间,兄弟之间的嬉笑怒骂而已。他也有担当,无论对小师妹还是师门,他都是不离不弃的、尽心尽力的。

  小师妹韩潭,该是一个多么美好名字,愣是被叫成了“水坑”。不过没关系人家自己都没在意,我又纠结个啥,“天然”二字,足以形容她。

  还有师父木椿真人,对扶摇的人道大概没有人比他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从年少时期的种花栽草无忧无虑到后来的物是人非挂念扶摇的传承,在我看来,他都是有大智慧的人。可是,自噬魂灯那一夜之后,世上再无那一心只想侍弄花草的少年。多少月色微凉或风雨凄迷的夜晚,都无声无息的化在了老人半闭的细长的眼睛中。

  师祖那洪荒千年的寂寞只融化在一个人身上,相依为命久了,牵绊早已经深似北冥之海,只多看那个人一眼,心里就是一片草木荣华。 至于其他……为师岂敢。(注:这是原文,我实在想不出该怎样评价师祖童如了,还是觉得这两段最好)这是师祖,那样无望又卑微的感情,似乎全都融在了那一眼之中。

  这本小说女性角色不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无非就三个:小师妹水坑,还有小师妹她娘,再有就是唐晚秋了。挺佩服唐晚秋的,那样正义刚强,单单站在那里,就是对其他人最大的讽刺。我一直怀疑,唐晚秋是喜欢木椿师父的,具体这样觉得是在描写唐轸和韩潭他娘那一段,唐晚秋看到少年时期的韩木椿,忽的羞涩低头。

  好吧,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六爻》读后感(三):我的师祖师父啊

  孤陋寡闻如我最近才知道了P大 准备补一补她的文 所以就选了个人最喜欢的仙侠修真从六爻看起,不得不说我是看到了二十多章才觉得有意思能继续往下看的,感觉文风与我之前看过的所有仙侠修真文都不太一样,又说不上是哪里不同..不过P大的文笔确实很好,截图了很多张特别感触说到心坎里的地方,很有画面感,此刻只恨自己不是画手...

  算下来,整篇文涉及了正经上下四代人的纠葛,看到一些修士提什么大道、飞升成仙超脱俗世之类,就觉得如果真能这样无欲无求 冷冷清清 孑然一身 那就算与天地同寿了又有何意义,说到底,人之所以为人,还是一个情字,心里有牵挂 彼此有扶持 多少能冲淡些挣扎于俗世的苦与不易..

  幸而最后每人都有了相对好的归宿,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结果师祖和师父的番外..愣是一口气没喘上来郁结住了,实在太难受了,难得看小说到最后能看到眼眶红的,其实最喜欢最心疼的CP是童椿,主cp总觉得差了点什么不到位 又总感觉像是生拉硬凑似的,可能欣赏不来感情不太爱外显性格冷淡的角色吧..虽然童椿篇幅屈指可数,但这留白的空间就是引人遐想聪明如小椿是肯定知道他师父的心意的 最后的最后 终于表露心意但也双双魂归天地了 忘忧谷中明明已经只剩彼此了啊 为什么不再早一点表现出来 是因为经历了这些变故无法轻易说出口 还是双方都不知该如何处理他们的感情...也或许早就彼此心意相通只是没能表达出来罢了...哎糖里掺着玻璃渣 扎心扎胃 接下来有段时间不会再看修真仙侠文了 感觉自己要魔怔了...

  《六爻》读后感(四):死而无憾,即是飞升

  人生中第一次真心实意写的读后感,献给《六爻》。 不过在此之前我要啰嗦几句,入坑priest作品始于《有匪》。后来才知道该作者其他作品全是耽美,以前没看过,不过我向来属于来者不拒型。于是从《镇魂》开始,接着《默读》、《六爻》……一发不可收拾。 难得遇到与我三观如此契合的作者,本想着看完《有匪》就写一篇读后感,以后每本书都写,但事实证明懒惰足以压倒一切,直至看完《六爻》。 这本书挺慢热的,说实话程潜死前的内容我断断续续花了很长时间,因为真心觉得无聊。后来情节愈发紧凑,作者想象力渐渐丰富情感渲染越来越饱满……但这些都不是最触动我的,真正直心尖的是番外里童如和韩木椿之间的牵绊。 正文里有关他俩感情的笔墨并不多,基本上是透过严争鸣的眼睛来反映。作者有意拿两对cp进行比较,结果却并不是甜的更甜,苦的更苦,而是分别呈现出两段看似天差地别,实则殊途同归的“琢磨”。 和严争鸣比,童如是不幸的。因为他无法将心意宣之于口,得不到对方回应,只好孤身一人背负所有,咽下秘密逆天而行。 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哪怕过程煎熬,结局还是成全了他一路走来的风霜雨雪,终于等到春暖花开,求得一个令人心满意足答案。 其实,严争鸣和程潜也迟早会面临与草木共枯的一天。或许在那个世界里,根本没有所谓“飞升”,如果非说有的话,便应该像童如和韩木椿那样——想必若能死而无憾,就算是飞升了吧? 突然想起歌曲长生劫》里的歌词:人皆慕长生/只道不必红尘辗转/谁又懂你的孤单。 若只一人得长生,待我长生之时,我爱之人皆随万物老去,那这萧萧天地,剩我踽踽独行,何乐之有? 对于童如这种性情中人来说,最得意的事不是拥有一身令人侧目的修为,也不是主宰天地万物唯我独尊,更不是冷眼看桑田变换、时过境迁,而是无论活成什么样、活多长时间,到最后一刻只求眼前人是心上人。 苦就苦在,他不问。 甜就甜在,他不问他也懂。 幸福是我爱你然后感觉到你也爱上我。 韩木椿在扶摇山上的百年光阴,用来看透天地人三道,用来勘破死与飞升的玄机,用来洞穿浮云般缥缈的富贵功名……当然,也用来种花种草,解封童如数百年如一日几近麻木的心。 如韩木椿这般大彻大悟之人,看透了一切又怎会看不出童如日夜积攒的深情厚谊呢?只是对方执念太深,天地降罚,他要陪他洗清所有的罪孽,然后再用眼底的浩渺星辰告诉他:其实你的心意我早领了。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爱了,就不后悔。 坚持了,就不放弃。

  待到你我携手告别这天地,所有的艰辛与遗憾终于在此刻得到回报——死而无憾,即是飞升。 六爻8.7priest

  《六爻》读后感(五):大道三千

  高中语文课本里选节了庄子的《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当师傅木椿真人大尾巴狼似的问程潜:“出了无形无束,可周旋于风,来时其渊兮也,去处其无边也,这便是‘扶摇’,你懂了么?”这便引《六爻》一文中主角的门派——扶摇派。 文章大概讲的是一个师傅捡回来两个徒弟并原来的两个徒弟,再加徒弟们捡回来的一个徒弟追求“道”的事故。故事的前半段鸡飞狗跳好不热闹。臭美大辣椒大师兄,一肚子坏水的二师兄,小心眼的三师弟,死皮赖脸的四师弟,尚在襁褓的小师妹,外加一个稀里糊涂的师傅,构成了扶摇山的图谱。但熟悉priest的读者都知道,皮皮最喜欢写扮猪吃虎。故事的后半段从师傅离世开始,主角们被迫迅速成长。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痛苦万分的。小师兄程潜命丧青龙岛,四师兄韩渊因为杀了小师兄入了魔道,大师兄严争鸣被逼出心魔。后来主角们经过历练,程潜历劫归来、严争鸣一剑寒霜十四州、鸡飞狗跳的扶摇派被锁进了深山里。师兄弟几人苦心孤诣希望解开封回到扶摇山。 priest笔下的故事从来都不是为了主角的爱恨情仇而刻意去讲的故事,从《七爷》开始到《默读》(《残次品》还没有看)不论她写的是耽美还是言情,从来都不是为了满足某一群人的乐趣或者意淫,他的作品有她想表达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七爷》《杀破狼》《锦瑟》《有匪》的家国情怀,《天涯客》里的洒脱与放下,《默读》里的责任与担当,《一树人生》《过门》《大哥》里的市井温情。priest的作品里总能看到她心中的“道”,所以才会有温客行一生所求只为铲除鬼谷,才会有费渡不惜性命也要瓦解朗读者,才会有韩木椿拼了命也要封印童如,才会有周以棠离开四十八寨,才会有顾昀拖着残废的身体也要去边关御敌,才会有魏谦打黑拳也要养活弟弟妹妹,才会有杨玄把王洪亮送进监狱。 有人说《六爻》里说教太多,我却不以为然,《六爻》最与众不同的恰恰在于他的说教,或者说传承与大道,大多数的修仙文的套路是,主角们根骨奇佳或者废柴一个不停地通关升级,最后成为大能问鼎,追求的是目的尽头的“飞升”,换句话说,每个作者都在写主角追求飞升,主角们也都在追求飞升路上,可是从来没有人考虑过飞升的意义。《六爻》却说,飞升就是死了。是了,如果飞升是没了七情六欲,死了也是没了七情六欲,断心决性,飞升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修仙是为了什么?写修仙文的立意应该放在哪里?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思考。《六爻》的答案是,“大道三千,不就是看看世界,再看看自己么?”人的一生需要经历多少的艰难困苦,才会把自己活成一个普通人。 《六爻》当中被提到次数最多的就是“传承”,童如逆天改命有这个原因,小椿栖身在黄鼠狼身体里苟延残喘有这个原因,严争鸣成长有这个原因。priest自己也说“每一代人的上下求索,都是从亲手将父辈埋进土里那一刻开始的。”这个观点在《有匪》中李瑾瑢传刀给周翡的时候也提到过,“沙砾的如今就是高山的过去,你的如今就是我们的过去。”这种传承也许是传承本身,也许是传承的精神与内容。 有网友唱衰priest的文总是一个内核,但有网友反驳,有的人终其一生写了无数个故事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有的人花了一辈子写了一个故事。我想皮皮大概就属于后者吧。因为不论怎么改变文章的内容和风格,笔下的责任与担当是没有变化的,可以赞一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了。 《六爻》中的不乏让人动容的情节。 入了魔道不人不鬼的小师弟在扶摇山的后山摆了那么久的阵法,只是为了再听一听扶摇山的声音。 唐晚秋护送兄弟五人离开青龙岛时转身赴死的决绝。别的女修都被尊称为“仙女”,只有唐晚秋被称作唐真人,大约是她性格坚毅,的缘故,“兴许除了顶天立地,唐真人真的一无是处了。” 青龙岛主顾岩雪在童如死后接过讲经堂,成为天衍处的活靶子也要为苦苦摸索的散修们提供一个可以修行之处。庇护扶摇派的小弟子们,宁愿被天下人误会成了魔头到死也不愿意说出扶摇派的秘密。(嘤我开始误以为岛主是大boss) 妖后身边的话也说不清楚的小妖为了小主人水坑死了。 回扶摇山的禁制里有他们师兄妹五个的名字,小叫花即使入魔扶摇山也从来没有抛弃过他。 唐轸还是鬼魂时出遇小程潜管程潜要了一张清心符。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莫名喜欢这个情节。想起来《千与千寻》呆呆的无脸男。 凡人六郎得程潜相助活了下来,当初在程潜遇难时想要跟去,被唐轸以能力不足只会添乱阻止,也没有勇气像年大大一样缠着程潜,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跟着唐轸,但他却一直没有忘记程潜救命之恩,魂魄在大战之时追到大雪山。程潜严争鸣赶回扶摇山时发现他的肉身早就被唐轸养了噬魂灯。 也有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故事的。 唐晚秋护送师兄弟五人离开青龙岛时。 “那天我其实看见了韩木椿,只是没敢认——我可能……为人有些莽撞,一时拿不准他是不是愿意被人认出来。” 说着,她略低了低头,将一缕长发拢到了耳后,这本是个很多女孩都有的无意识的小动作,叫她做来,却好像含着一段触目惊心的前尘往事。 就这么几处,寥寥几笔,便让人对唐晚秋心疼不已。 另一个让人动容的大概就是韩木椿和童如了。在知乎上看到有网友说童如的“童”在文言文里有“山秃而无木”之意,小椿确实“上古有大椿”寓意长寿之木,暗含师父师祖情深缘浅。在b站上看到弹幕上飘过光秃秃的“师徒恋”三个字就好生气,虽然本质上是可以这么说,但我总觉得这样霁月清风的人和感情怎么可以是“师徒恋”三个字可以概括的?小椿送一片花海,对童如说万物应序。童如与徐应真对话时咽下去的那句“至于其他……为师怎敢。”童如逆天改命入了魔道,可是小椿还是没有活下来。韩木椿被噬魂灯伤了一魄附身了黄鼠狼精身上,用严争鸣的话师父苟延残喘在畜生身体里也要拼命将扶摇派的血脉传承下去。“童如看着他的小椿栖身在一只黄鼠狼的身体里,每逢深夜,便在风灯凌乱的不知堂里长久地静坐,细细的眼睛半闭着,好像在参一道别人不懂的禅,又好像沉浸在掌门印经年的记忆里。” 仿佛甜只有一瞬,苦却苦了很多年。 所以即使被小椿在忘忧谷以魂封魂,童如也诚惶诚恐、甘之如饴。大概这样于童如而言,也算是一种陪伴了吧。 世事变迁扶摇山却风声入耳,松涛依旧。

  当会有年轻的小弟子,手持木剑,一招鹏程万里身形如电。口中念到:扶摇木剑法,强身又健体。通气还活血,活到赛神仙。 最怕见,站在故事的尽头回望开始地沧海桑田。

  《六爻》读后感(六):写于2014年

  刚看的时候我还在纳闷这文到底乐趣何在,一帮熊孩子没有一个省心的:大师兄不学无术爱招摇,二师兄每天钻研于旁门左道,三师兄闷声作大死对谁都看不上眼,四师兄每天就想着掏鸟窝,小师妹是个蛋(不),师父看起来跟个不靠谱的老黄鼠狼一样……

  第一次转机是从二师兄坑了老四去后山,一干人跌跌撞撞把他救回来,老二坦然道歉开始,一家子慢慢显现出和乐融融来。真正喜欢上他们是在青龙岛上,师父仙去,懒散坑爹的大师兄第一次吃了苦头,开始咬着牙带大家熬过漫漫岁月。看着他们忍受着生平未经之痛,用非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逐渐也感受到他们像一家人一样的温暖。再经历事变,老三生死未卜,大师兄生出心魔,老四下落不明,已经为这几个人魂牵梦绕,废寝忘食。再过后开启感情线就更加欲罢不能了。

  与之前的文比起来,这篇居然不是在50%才开启感情线,32%左右就开始懵懵懂懂了,简直成果喜人(喂)

  人物没什么好说的,张力很足,大师兄因剑入道,二师兄因奇巧入道,三师兄因心入道,四师兄因魔入道,小师妹因妖入道……不管经历多少曲折,最后殊途同归,得到一个HE。最让人感慨的是扶摇剑法,基本上可以说四式概括人的一生也不为过。所以黄鼠狼师父说,扶摇从来只修人道。而从程潜被传承听乾坤得见天道,变得不食人间烟火眼神虚无那边看出来,天道确实与死无异……幸好有大师兄把他拉回来了。

  感情线比起以往还是要说更纯熟了。全文无一字提及“爱”,却让主角用行动,用付出和牺牲,用信任和回护,用血泪和隐忍告诉我们什么是人道,什么是人间大爱,什么是活在莽莽世间的理由。师祖童如用一生许一个愿,甘愿背负百万亡魂,一步步跨上十万八千阶的不悔台,最后留下一个血印。程潜和大师兄齐心合力花了三个月将心想事成石归位,镇压劫难,却是一回头身边就有人相陪。(“没有人与他轮流执剑、彼此护卫,他独自背负着无处诉说的非分之想,在心魔与良心的双重拷问下,背离尘世,踏血而来。”)看到这里的满足感,不是任何语言可以形容的。

  剧情好像也没什么好说的。伏笔埋得太精巧,就好像一张网,处处都布了线。最大的悬念是“扶摇派每一代都出魔修”,大家都会以为出在程潜心上,因为他少年时代就对魔修充满了好奇,本身性格执拗,容易走弯路。没想到他被杀之后,大师兄心魔深种,当时又以为会落到大师兄身上……谁知道特么居然是小师弟_(:з」∠)_不过说回来,韩渊跟魔龙的CP感真是棒棒的!不说这些,主角们一生坎坷,挂也开得杠杠的,从小就捡到个天妖,程潜死了还能从宝玉里修出肉身,大师兄更加因缘际会修成剑神域,最坑的二师兄还能得到古人传下来的九连环,更别说没资质的韩渊小朋友直接画魂附体修成北冥君了……

  真没啥想说的了,恩,非常好看的一个文。

  《六爻》读后感(七):我只是个小书评啊

  看的第四本p大的小说,故事依旧精彩,人物却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在每一个小说上都能找得到相似的影子。一动一静的主角cp,三四个配角助攻,这是我看的这几本小说中的标配。看完只觉得是同样一批人,只不过换了背景,换了身份。

  作者在描写心理活动方面很是得心应手,特别是对主角心理活动的描写,看下来只觉得怎么老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用词大多比较晦涩,像我这种语文水平不高的,有些地方看得懵懵懂懂。生僻字用得也比别人的小说要多,时产时地要查下字典,也算学习了。不知道P大是不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呢。

  感情线一如既往的的弱,《六爻》这本的感情线更是弱得可以忽略不计,换成兄弟情也不违和。本来是想好好地看人家谈情说爱,结果愣是看了一本正经的修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