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5 20: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的读后感10篇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是一本由[英] 雅基•马森著作,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一):真正的“爱自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住院的经历,我恐怕对自己深受“圣母诅咒”还不自知!

  所谓“圣母诅咒”,是英国心理学家雅基·马森在她的作品《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中提到的一个概念综合全书,这个概念指的是:

  把友善待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当做唯一行为准则,却因此受尽委屈,即除了“友善”没有其他的思维交流和行为方式,并且这种信念已经成为“死板的个人规则”,而使人深受其害,难以自拔。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二):学会说“不”,学会更爱自己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圣母型”人格的人,在一件事情上,总是先考虑别人会怎样,然后不顾及自己会怎样而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在我看来,这充其量是一个烂好人,但是,难听一点描述,是一个傻气的人。每个人生下来不是一定得为他人服务或一定得为了获得他人的满意而苛刻自己的,我就我,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想到自己,学会拒绝他人,学会爱自己!

  本书是一本圣母型人格心理的自救手册,书中故事与我们的生活很贴切,所以,可以从书中来改变自己烂好人的性格(这是针对有此人格的人)。其实我本人有一点是很符合这一要求,就是不会拒绝他人,总是觉得拒绝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两方的感情,会增加对方对我的不好感,可是接受,虽然满足了他人的要求,却委屈了自己。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痛苦自己,相反,我们应该更加的爱自己,活出自己独特魅力,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芒,无需在意他人的看法认可。(从这本书了解到) 所以,看完这本书,具有圣母型人格的人应该好好蜕变下。

  第一,学会说不,这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很难。学会说“不”是一种技能,你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要助人为乐,帮助他人。但是这个帮助也是有底线的,一有事情就找你,你从不拒绝,他们会理所应当的依赖你。这就是人性

  人性是禁不起考验的。

  你帮他十次,他觉得理所应当,应该的,这意味着你已经没有反驳的权利。有一天,你拒绝他,你就是恶人

  相反,你一开始就立了人设,亮出自己的原则,你偶尔帮别人一次,你就是他心目中的天使,你就是无敌大好人。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因为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一切忽视你个人利益的“我是为你好”都特么的是装孙子

  第二,学会更爱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谁比自己了解自己还那么清楚的,所以,当自己需要什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善待别人的前提是要满足自己。爱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充盈。

  善待他人没有错,如果这种善待让自己觉得委屈,不舒服,那么,请停止这种行为。

  人需要自私点,不然会活得很累,很憋屈。我们有权让别人失望,让自己活得舒畅

  所以,如果你是圣母型人格的人,强烈推荐你看一遍此书,希望通过此书,你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勇敢的向自己不需要的说不,勇敢的爱自己!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三):这世界很好,但与你无关

  01

  老是看到网络上有人说,看到女主角一脸善良无辜样子,就好想冲上去啪啪啪——别误会,是打脸。特别有意思的是,挑动网友暴力神经的,都是一个类型女主角——圣母。

  凡是这种女主角,坏人前脚把她虐得要死,后脚一看到坏人遇难,瞬间就得了失忆症,拼了身边人的命也要去救。

  虽然艺术创作可能夸张了点,但现实中确实存在各类奇葩圣母,而且并非中国才有哦。英国人雅基·马森就写了一本《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专门教人怎样破解“圣母诅咒”。

  雅基·马森是英国注册心理咨询师拥有咨询心理学硕士学位及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她曾在伦敦的多家机构从事心理学临床工作,目前开了一家私人诊所。她还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并开设讲习班传播心理学知识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把现实中的老好人戏称为中了“圣母的诅咒”。可是,要拥有一颗圣母心,真的不是很容易做到。

  你用尽洪荒之力表现善良,对方视为理所当然也就罢了,还动不动对你冷嘲热讽,肆意践踏你的尊严……最离奇的是,你还得把所有加诸在身上的伤害,当成是自己不够好,一次又一次苛责自己。

  事出反常必有因。书中用大量案例告诉我们,圣母不是天生,但你不值得拥有。

  02

  《欢乐颂》里的资深美女樊胜美,年纪已经不小,依然心酸地奔跑在脱单的路上。一开始,剧中并没有直接说为什么她嫁不出去,但随着剧情发展,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她身后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

  樊家把女儿当成提款机,家里有任何需要,都伸手向她要钱。她心里拧巴,嘴上又不敢说“不”。出来混了那么久,除了一柜子打折淘来的衣服,除了2202那间租来的最小房间,一点积蓄都没有。

  于是,她特别努力,想靠自己的姿色钓个有钱人。可问题是,除了王柏川,但凡知道点她的底细,哪个男人不会望风而逃?即便是王柏川,买房子时还是留了一手。

  很多人不喜欢樊胜美,觉得她不去想办法摆脱吸血鬼家庭,却妄想有人英雄救美,把她及身后的麻烦统统打包收藏。于是,我们在剧中看到,王柏川明明没有这个能力,她却不管不顾,非要他扛起这个责任,动不动就闹脾气。很多同情王柏川的人会问,你以为你是谁啊,凭什么啊!

  但你有没有想过,樊胜美的这种性格,其实源自她成长的家庭。一个把女儿当成压榨工具养大的家庭,对女儿的心理控制能力往往是非强大的。从小到大都习惯了被家人压榨的樊胜美,其实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这种控制。

  如果不是樊家儿子打人事件发酵,樊胜美纸包不住火了,不得已向22楼的姑娘们求救,估计樊胜美在《欢乐颂2》的结局还是在卖惨。

  “家庭教育似乎加剧了‘圣母’的形成趋势。让人产生被诅咒的感觉的品质,如善良友好无私奉献辛勤培育下一代先人后己,都是当今时代津津乐道完美父母(尤其是母亲)所应具备的品质。”

  樊胜美就是从小中了“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诅咒。而一旦从小养成了圣母型人格,成年后也很难摆脱其影响。每当家里人找各种借口问她要钱,樊胜美也会咬牙切齿,可是很快又身不由己想办法,哪怕是拉下面子去借。

  樊胜美的案例相对特殊,因为她被要求的奉献对象还只是樊家。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要求孩子养成大方、谦让、忍耐、克己等美德。殊不知,这些违背孩子天性的要求,也是在为他的人生挖坑。

  03

  有网友把圣母女主角排了个名次,获得最高挨揍率的前三名是:

  《宫心计》刘三好、《步步惊心》若曦、《情深深雨濛濛》如萍。

  就连《西游记》里的唐僧也蹭了个热度,进入了候补之列。

  刘三好从小就被要求“存好心、做好人、办好事”,唐僧自小就生活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佛教文化里,具备圣母特性本不为奇,但若曦与如萍没有这种成长背景,怎么也会成为圣母族的大员呢。

  从表面来看,她俩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用“善良”来解释,但《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却揭露,有些人之所以当圣母,是不知道怎么爱自己。

  “因为内心深处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习惯于将全部能量用于温暖他人、赢得他人的认可,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

  一个人不自爱,就会幻想得到很多爱,拼命用自己的“善良”去博取别人的爱。自带光环电视剧主角,当然会开启“玛丽苏”式的好运。但在现实中,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留给他的可能只有痛苦。

  圣母离我们很远吗?不,很多人身上都有圣母基因。最通常的表现,就是过于考虑别人的感受

  明明不喜欢热闹场合,却为了合群压抑自己的情绪

  明明自己手里有一摊子事,却还是放下来去陪朋友逛街;

  明明是对方犯了错,却怕对方难堪主动背锅;

  明明有人恶意针对自己,却在心里拼命为对方找理由……

  当圣母虽然遭罪,依然有好多人选择往坑里跳。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典型的不会说“不”的人。无论老板交待多少事情,她都会满口应承。结果,她手里积压的工作越来越多,加班加点也做不完。有一次,老板开重要会议,她却拿不出资料,老板很生气的说,原来她每天都在混加班,表演努力给人看……

  后来,这个朋友反思了一下,发现自己之所以这么拼命,源自内心深处对自己毕业学校不好、不善于沟通不自信。她不敢对老板说不,不去找人帮忙,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做的工作越多,越能显示自己的重要,保住自己的饭碗

  而在职场上,你的价值并不是由你的工作量决定的。

  “在更深的情感层面(也可能是潜意识中),他们有一种安全感,觉得他们会得到大家的爱,因为他们照顾了每一个人。抑或,他们觉得自己不会陷入任何麻烦,因为他们从未让任何人失望。”

  不客气地说,不是外部环境导致圣母行为,而是圣母离不开付出,需要用这种方式刷存在感。

  缺爱的人,缺自信的人,才会选择去当圣母。

  04

  无数鸡汤文写道:你要学会爱自己,别人才爱你

  网上的剧迷,也教给我们一个道理:这世上不招人待见的事情,就是当圣母。

  可是,无论道理有多正确,无论事实有多明显,你却依然很难改变自己。不过,不要着急,书中也提到了这是个长久的治愈过程,还奉上了一些小技巧。其中有几点,你可以先用起来。

  一是找出造成圣母性格的根源。你可以画一张家庭族谱,从祖父母一代算起,写出一些标志性事件,并把这些事件串联起来,找找你的圣母诅咒是来自遗传,还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如果自己找不到,建议去找个心理咨询师帮你。这就好比心里产生恐惧,必须找到造成恐惧的原因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二是从现在开始,学会肯定自己。准备一个小本本,从现在起养成记录“一日三好”的习惯,每天找出三件事,狠狠地表扬自己。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连自己的马屁都不会拍,凭什么去拍领导的马屁?

  三是找个偶像来代入模仿。多看看综艺节目中的模仿秀,然后找一个强势的人作为模仿对象。遇到事情首先就要想,如果他是你,他会怎么做?不过,有一点你最好现在就开始做:谨慎使用你的微笑。对于圣母来说,随时随地保持微笑,潜台词就是,我很好说话,快来欺负我吧。

  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也越来越疯狂。但请记住,别人的生活与你无关,你也无需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

  不做圣母,从跨出爱自己的第一步开始。

  ------------

  没有文化却在500强混成一条公文狗

  不长脑子小说还拿了全国

  不够情商却在一线城市完成大满贯

  没有什么好说的

  就是运气好了那么一点点

  还有

  一颗死不悔改的心

  在自己的中场

  做一枚

  书山登徒子

  学海牧云人

  微信ID:beiduojin616(贝多金的中场世界)

  豆瓣、知乎ID:贝多金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四):说不出口的拒绝

  适者生存生物界的法则,而这法则也促就了生物趋利避害本能的形成。也许正是因为趋利避害是一种本能而非选择,我们才会把自私划分为贬义词,却又能坦然地接受人们总是爱自己胜过爱别人(因为你只有爱自己,才会获得更大的生存几率)。但是这世上有一部分人,似乎正在违背着这种本能。他们把照顾别人当作己任,把满足别人当作追求,任何人提出的请求都让他们无法拒绝。他们看起来就像基督神话中的圣母一样竭尽所能地爱着所有人。可是,这真的就是全部的真相吗?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圣母型人格,但是所有人都应该有过自己已经精疲力尽了,可是为了不扫朋友的兴而选择坚持赴朋友的邀约,或者自己本来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但是为了不让同事难堪还是答应帮同事的忙之类的经历。不想扫朋友的兴或不想让同事难堪,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但是往深处想想,我们这样委屈自己去满足对方,说到底不过是为了讨好对方,让对方喜欢我们进而和我们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有选择性的选择我们要满足的对象。比如,走在大街上遇到请我们帮忙填写问卷调查的工作人员,我们的拒绝也同样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难堪,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拒绝了,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会认为我们没有去讨好他们的必要,或者我们讨好他们得来的快乐远没有我们自己早点回家饱餐一顿拥有的快乐多。

  而圣母型人格的人和其他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无法对他们要满足的对象做出选择。或者换句话说,他们需要讨好的人太多了,因为他们内心对被认同、被接受、被喜欢的渴望实在太强烈了。如果有人真的能做到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并且自己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那当然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但问题是,拥有圣母型人格的人也只是普通的人类,他们并非那神话中拥有神力的圣母。他们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时间也很有限。不加选择地试图去满足所有人,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进而露出无法满足所有人的真面目。试图满足所有人的圣母们,可能会在同一天里答应帮助邻居照看小孩、接受朋友A的生日聚会邀约、承诺陪同孩子去看展览等等,结果就是,因为要帮邻居照看小孩,他们迟到了聚会,因为要陪同孩子去看展览,他们又不得不在聚会散场之前就离开,而因为在聚会上喝了点酒,他们在陪同孩子看展览的时候又昏昏欲睡,最终,已经累到极点的圣母们回顾一天发现谁也没能真正满足,心里更加愧疚和不安。为了补救自己这次给各方的“伤害”,以后恐怕会更加积极地答应邻居、朋友和孩子们的请求。如此往复,无止无休,身心俱疲。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寻找方法,而在于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我们为何会成为现在的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渴望被认同、被接受、被喜欢,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这答案恐怕只能从自己的身上寻找,而且是从过去的自己身上寻找,因为人格的形成绝非一时一刻的结果。

  如果你也是个无法对别人说出“不”字的人,如果你也时常活在不被他人喜欢的恐惧和不安之中,也许这本书可以给一些指引,帮你找到答案,继而找到自我救治的方法。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五):爱自己,就要勇敢地说“NO”

  无数鸡汤文中写道:“你要学会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比如蔡康永曾说:我们常常不够爱自己,我们常常需要透过爱我们的人才能够发现我们有多么好,我觉得大部分的人在一味爱对方的时候,常常会忽略自己最美好的部分,我们最后是依赖着那个深深爱我们的人,而让我们相信了自己值得被爱,我们是一个好的人,所以不要轻易拒绝让你感觉到自己有多好的机会。

  但是,无论这个道理有多正确,你有多认同,实际生活中你依然做不到。不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也不是你的问题如何根深蒂固,而是因为这些人从来没有告诉过你:到底怎么做才是爱自己,我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困惑。

  我们单位每天晚上安排2个男同志值班,每个人一周值班1次。由于值班室只有1张床,所以通行做法就是两个人轮流值班,这样每个人2周值班1次就可以了。但是,很不幸的是跟我一组的是个奇葩。每次轮到值班的时候,他总能找到理由不值班:今天身体不舒服、今天老婆过生日、今天老同学聚会等等。我算了算,今年1-4月份,他才值了1次班。

  前几次,我还觉得人可能真的有事,值就值呗!后来,每次都这样,理由也越来越让人不能接受,这我也忍了。直到有一次,铁哥们跟我说这个人在背地里不但不感谢我,还说我傻。这直接触碰了我的底线,我辛辛苦苦替你值班,你还以怨报德,我作践自己也没换来尊重,何必?

  当看完英国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写的一本书《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以后,我觉得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雅基•马森是一名注册心理咨询师,拥有咨询心理学硕士学位及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是英国心理学协会及健康专业人员委员会的成员。她曾在伦敦的多家机构从事心理学临床工作,其中包括霍罗威监狱及圣托马斯医院。目前,拥有一家私人诊所。她也开设讲习班及培训,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提高交流技能、建立信心及进行团队建设。她还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备受媒体推崇的心理学知识传播者,经常受邀参加英国广播公司和其他商业电台及电视台的节目。她的文章曾在《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此外,她还在《心理月刊》杂志写月度专栏。

  当又轮到值班的时候,他又来了,我没等他开口就直接说:“我没空”。他直接呆住了,脸上表情不停地转换,最后说了句:“我反正是不值班,你看着办”。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冲着他背影喊道:“你爱值不值,我肯定下班准时回家,看谁挨领导骂?”也不知道他听见没有。

  后来,听说那天他还是乖乖去值班了,毕竟不是谁都敢空岗的。而且以后,他再也没有找我替过值班。

  很多时候,我们的忍不会换来他人的尊重,勇敢地说“NO”反而会因为爱自己而自带光芒!

  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的作者雅基•马森看来,你之所以踏不出爱自己的第一步,是因为内心深处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你习惯于将全部能量用于温暖他人、赢得他人的认可,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圣母诅咒”。

  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里,雅基•马森分享了“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阐述怎样才算真正的爱自己:

  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及价值观。

  你有权做自己。

  你有权说“不”。

  你有权犯错误。

  你有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你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当你能够行使上述权力,你就开始爱自己了。

  永远要记住: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六):拒绝别人,你好意思吗?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因为那些好意思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网络流行语

  -1-

  如果早一点看到《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也许我的人生将会不同。

  这个话我不是随便乱说的。因为我不懂得拒绝别人,把自己的前程都赌上了。

  初三升高中的考试,考好的人可以升入市区一级达标中学,考不好的人继续留在乡镇的普通中学读书了。中考的重要性对没有什么背景的农村人真的很重要,事关前程谁都想拼博一把,我也付出九牛二虎之力。

  按照惯例,中考前一天考生基本都知道了自己的考场和座位号了。恰巧的是一个小学女同学的座位就在我后面,她的成绩很差,我的成绩在年段可以排在前三十名,而她估计在二百五十名左右吧。回家的路上,她提出中考的试卷给她看,反正我不要遮,尽量往边上放,她就可以看得到。对于这个请求,我不知道如何拒绝,怕她会生气,以后不来往了。正在我犹豫时,旁边一个同村的高中生插了一句:“做人要讲义气,给她看又不影响你。”听此,我就答应了。

  中考的结果本来被班主任看好可以考上一级达标中学的我落榜了,而那位小学女同学说她根本就没有看过我的试卷。

  这个结果让我欲哭无泪,因为答应了给她看试卷,我根本就不能专心地答题,还按照约定的把试卷往边上挪。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的后悔,而且后悔了很久。如果当时拒绝就好了,没有心理负担我肯定会发挥得更好。

  -2-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是英国注册心理医师雅基.马森根据临床的经验实践写给像我一样支持了别人,崩溃了自己的“可爱人物”。认真看了我上面故事的人,大约能够猜想我看到这本书时如遇知音和救世主的感激了。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七):每个人都有脆弱之处,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初看到这本书,特别喜欢《爱自己的人 自带光芒》这个书名。因为这几年我在思索“爱”这个问题时越来越迷茫。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一个人不知道爱自己的人如何能爱别人?这本书恰恰告诉读者如何爱自己,它包含了一套清晰的“爱自己”自助指南。

  在一堂培训课上,当我掏出这本书准备拜读时,书名《爱自己的人 自带光芒》以及封面的女郎形象立马让我遭受了同伴的嘲笑。“爱自己?”“你一个男生还读这书?”“这书是给女生看的吧?”面对周围人的质疑和玩笑,我一向很淡定,正确认识自己也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从以往的生活中看,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懂得爱自己,这没什么好丢脸的。虽然这本书中描述的例子大部分都发生在女性身上,作者也是女性,但是作者在书中已经指出“圣母诅咒”与相貌无关,男性也可能遇到此种问题。

  让人受尽委屈的“圣母诅咒”究竟是什么?在作者的描述中,“圣母诅咒”指的是我们习惯了满足他人的期望,却又在某一时刻感觉到自己被拖累了,而那些帮助我们满足他人期望的能力就成了改变现状的阻碍。在这本书里,作者采用心理学的方法从“圣母诅咒”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办法等入手,通过一个个故事以及针对性的方法让读者获得救赎。相比于一般的鸡汤文,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清晰可辨的方法让读者学会“爱自己”。

  让人受尽委屈的“圣母诅咒”究竟有哪些?作者列举了8种:

  1.一如既往地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2.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

  3.认为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

  4.面对强势的人(父母、老师、上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5.从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争执;

  6.不敢做任何引起他人注意的事情;

  7.总是同情朋友,并单方面补偿对方;

  8.过度夸大拒绝别人的后果。

  对比这8种,您符合哪一条?2、4、5条,我经常如此;1、6、8条,我偶尔为之。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作者提出的几种方法,我特别喜欢。

  把聆听身体的声音变成一种习惯,逐步确定你的感觉是什么时候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又是怎么表现的,以及这与你所想(想法)及所做(行为举止)有怎样的联系。一旦你这样做,就好像开了个上帝视角,去研究自己的各种行为动机,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把“删节内容”记录下来。“删节内容”是指我们与其他人交流时,没能说出口的话,竭力不想对别人说的话。也许,你会发现你是如何删除真正的自己的。

  精神上的痛苦是没有等级的。好心人总是通过提醒你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的东西来安慰你,或是让你想想非洲仍在忍饥挨饿的孩子们,或者近期自然灾害中受灾的人们,让你意识到自己过得有多么幸福。但是他们这么做只会让你感到羞愧,让你觉得你不可以觉得自己不幸福,它在那个想象的痛苦等级体系中没有相对价值。

  ……

  读完这本书,有同感的地方太多太多,只能稍微举几个例子了。如果你生活在痛苦中,如果你每天疲于应付别人而经常忽略自已,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看看这本《爱自己的人 自带光芒》或许会为你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八):凭什么你得当个“好人”?

  01 .有一种婊叫“圣母婊”

  “小c,这个表格帮做一下,我今天很忙没时间做,下班的时候给我,谢谢啦!”

  “好的,做完就给你。”

  这样的对话我从刚开始的惊讶到现在习以为常了,小c是另一个部门的新人,如果排忙碌榜单,她在所有新人忙碌榜单上可以排到top5,她的桌上永远都有资料,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每天有很多人带着善意的微笑让她帮忙做点事情,而她从不拒绝,我也没有看到她有按时下班的时候。

  有一次,下班走楼梯时,听到他们部门两个同事说到:“小c确实很努力,挺负责的,就是不会拒绝,有些事情不是她的职业范围的,她却愿意忙前忙后折腾。太热心肠了”。另一个同事说:“是啊,老好人一个。”

  我相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甚至你自己都是这样。《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把这种老好人比喻成“圣母诅咒”。一切以他人需求为中心,为他人而活的人,只为拿到一张“好人卡”。

  自测一下,你是不是“圣母婊”?

  1.一如既往地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需求之前。

  2.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

  3.认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

  4.面对强势的人(父母,老师,上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5.从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起争执。

  6.不敢做任何会引起他人注意的事情

  7.总是同情朋友,并单方面补偿对方。

  8.过度夸大拒绝别人的后果。

  以上8条,你中招3条以上,你基本上是一个“圣母型人格”。一个活着是为了别人的人。

  02.圣母型人格的危害是什么?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九):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文/慕灵珊)

  我常感到不解,人总是爱自己远胜于爱他人,却又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放在自己的自我评价之上。——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1-

  看过台剧《命中注定我爱你》的观众,一定对剧中的一个词语印象深刻:便利贴女孩。

  便利贴女孩的存在,就像一张随手可撕的便利贴,她们朴素、简单、安分,没有野心,愿望小小,对任何人都有求必应。

  这种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的人,有个称谓其实更适合她们:圣母。

  何为圣母?无关相貌、无关性别,是指行为上的圣母,滥发好人卡,把友善待人当作唯一行为准则却因此受尽委屈的人们。

  我特别喜欢看《命中注定我爱你》中,陈欣怡去往上海,两年后的蜕变。像是破茧成蝶,陈欣怡变得漂亮了,变得独立了,变得自信了,变得不会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今天不要当便利贴,改当强力胶,就算被撕下来,也要扒掉他们一层皮。”

  多霸气的一句话,这才是新时代女性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我们为什么要拼命照顾别人的感受,努力赢得别人的认可,却没好好爱自己?这不应该啊!是怕说出自己的需求,就会受到排斥吗?是怕失去已得到的爱,所以只得拼命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吗?怕什么?!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是一本圣母型人格心理自救手册,教你打破“圣母诅咒”,从令人窒息的无私付出中解脱出来,学会爱自己,找回自身的光芒。

  -2-

  我想的是,读完《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你不可能一时半会儿就有所改变,要知道,我们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已在日常生活中渐渐固化,改变也非一朝一夕之间,唯有,从迈开可控的一小步做起,每次只迈一小步。

  打个比方,圣母型人格就像24小时便利店,现在要求你,不再做一家全天候的便利店,而在某些时段必须关闭店门,从执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限开始,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所有人身上。

  书中例举了不少案例,这些“圣母”中,有男有女,身份、职业也不尽相同,如果你也曾受到“圣母诅咒”,在书中,一定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3-

  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你懂得爱自己吗?书中教给我们一些实用的方法,一起来学习一下。

  ● 学学身边那些强势的人

  圣母通常对自我感知能力较差,没有主见性。要想有所改变,请试着打开思维,增强自我权利意识。

  ● 试着做你自己的父母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渴望父母的关怀与呵护,终有一天我们都要离开荫蔽,背起行囊,去往梦的远方。父母不在身边,孑身一人时,试着做你自己的父母,就像你渴望别人能做的那样,做个充满爱心又喜欢赞许孩子的父母。

  ● 自我肯定法

  每天尽可能面对镜子说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话,比如“我爱你”、“我在打破陈规,勇往直前。”、“我正学着善待自己。”……

  ● “一日三好”日记

  将注意力放在自身优势上,将积极想法写入“一日三好”日记,不够三件事也没关系,反正只要将你做过的值得称赞的事记录下来就行,譬如说:我买了盆水仙花放在我的桌子上。我充满创造力、体贴又富有爱心。

  ● 把一天的活动分为若干等级

  将每天要完成的每项任务列出来,按“消耗级”、“精通级”、“乐趣级”分级及标记,想想该如何把你觉得属于“消耗级”的任务变成“乐趣级”或“精通级”。

  ● 与住在心里的孩子谈一谈

  没有人生来就是圣母,很多为人处事的规则和观念,源于我们的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年幼时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妨,让成年后的自己与幼年时的自己来场跨越时空的交流,抚以安慰和鼓励。

  -4-

  “圣母”一词的背后,暗含着“死板的个人规则”,即“我永远都不应该辜负别人,否则……”。

  人生在世,其实我们无需对别人的情绪负责,不停迎合别人的胃口办事,到头来岂不是苦了自己?

  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追随自己的心灵与直觉,共勉。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十):如果你不懂如何好好爱自己,那么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自己不怎么能做的事情想办法解决尽可能不要去麻烦别人,别人请求帮忙的事情尽可能去帮忙。

  从小就觉得尽可能要努力到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后来慢慢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也没法强行去左右别人的想法和看法。

  可是,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我们一旦有了执念,它将在很长的时间里根植在我们的大脑里,时间一长变成了习惯,这种执念就成为了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

  所以,我越想不看别人的眼色,越想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和看法,我就越在乎也就越需要看别人的眼色。

  从小就根植下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常年累月的反复练习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而这种习惯已经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我越来越觉得我失去了自我,我的这颗心里全是别人,没有了自己。

  前面讲的那些我从小就根植下的观念错了吗?其实不是,错的是我让它们成为了我思考、做事的指导思想,我完全被其绑架了。

  我相信有一部分人跟我一样,我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敢拒绝,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害怕批评,我们害怕被说我们变了。

  可是事实是怎样的呢?举个例子,一个一直九十来分的人,只要他考成了八十几分甚至更低,大家都会觉得他退步了,可能会被批评。而一个长期考30分的人,稍微进步了一点点,都会得到鼓励和夸赞,说好好努力定会一点点进步。

  但是事实上,哪个人的成绩比较好呢?当然是那个退步成八十几分的人,对不对?可是成绩高的反而被批评,因为他达不到人家的预期,而成绩低的反而被鼓励和表扬,因为他超出了人家的预期。

  大家可以类比一下,如果我们长期在乎他人的看法想法而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长期压抑自己抗拒的心而帮助他人不懂拒绝,人家对我们的刻板印象就已如此,一旦我们作出了相反的选择,就会被说我们变坏了,甚至会背负骂名。而事实上我们根本也没有义务一直要帮助他们,对吧?

  而另一些不在乎他人看法想法,尊重自己的自由意愿的人,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愿意去帮助他人的请求了,他们就会得到帮助者的赞扬。

  就我刚才分析的这些,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喜怒哀乐都被外界牵制了。你会发现,一旦你选择了迎合,选择了不顾自己的真实意愿一味地答应别人帮忙的请求,你就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意愿。

  我现在在谈论的不是我们应不应该帮助别人,而是我们忽略自己的自由选择意愿一味被别人牵着走,当我们的助人之心和善意被绑架的时候,而你为此感到痛苦,并且也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自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其根源就是我们受到了“圣母的诅咒”,我们会觉得说出自己的需求就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排斥,并失去已得到的爱。于是,我们只得压抑自己,不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包括恼怒和愤恨,而只在内心深处默默承受煎熬。

  基于受到“圣母的诅咒”由来已久,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自救,更是需要正确的指导。而雅基·马森的《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就是一本很好的圣母型人格心理自救手册。

  雅基·马森就是一位受到“圣母的诅咒”的人,她在书里分享了自己以及身边其他“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阐述了怎样才算真正的爱自己。

  我们要明白的是:

  我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价值观;

  我们有权做自己;

  我们有权说“不”;

  我们有权犯错误;

  我们有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我们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

  但所有的前提是我们不要危害到别人,只要我们不做违法乱纪、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我们在一个合理的情况下,行使上述的权利,那就是我们开始爱自己的表现了。

  那我们如何真正的爱自己呢?你要知道,爱自己的人才能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

  所以,真正的爱自己是首先要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价值。雅基·马森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里面提供了以下的技巧:

  1.想着你是在救赎自己,给自己一直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爱和关怀。

  2.试着明确地表达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并经常把它说给自己听(即便只是在自己一个人时这么做)。

  3.习惯记“一日三好”日记,以便留意并夸奖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4.想一想善待自己的方式,并心无愧疚地享受它们。

  5.将一天的活动分为三个等级:“D”表示“消耗级”,“M”表示“精通级”,“P”表示“乐趣级”,然后想一些简单的方法,让你可以将某些“消耗级”的活动变成“精通级”或“乐趣级”。

  6.在你感到焦虑或孤独时,试着以一种安慰式和鼓励式的语气,与住在你内心深处的孩子或少年谈一谈。

  雅基·马森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一书中介绍了“圣母型”人格的人在自救的过程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比如:帮你以更清晰、更自信的方式传递原本觉得难以表达的信息;如何考虑和设计自己的实验,去挑战那些让你陷入做无用功的行为模式的恐惧思想;如何让你打破陈旧并已经习以为常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自救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你需要下定决心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成效。我们鼓励换位思考,要有同理心,但是我们的善意被利用甚至被绑架,我们被迫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意愿并陷入了痛苦中,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和反省了。毕竟“助人为乐”而不是“助人为苦”。

  我始终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做好自己、管好自己、爱自己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爱别人。人生路上首先是修行自己而后度他,才能自利利他。

  最后,用雅基·马森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中的一句话结尾: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与君共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