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10篇

2018-04-08 21: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10篇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人类智慧开端》是一本由蔡恒进 / 蔡天琪 / 张文蔚 / 汪恺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00,页数:2017-4-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一):在“自我”中把握未来

  未启其页,先观其题。初次见到这本书,便为“机器崛起”四个雄伟大字震撼。而本书中所描绘的,也恰是一幅从人类起源发展到人工智能宏伟蓝图

  何为“机器崛起”?何为“人工智能”?人类意识从何而来?又该往何处去?本书的四部分在探讨人工智能的开发中,从人类意识起源出发,层层深入,一步步对人类所拥有的“智能”进行剖析,进而在探讨人类“智能”的起源中,为机器被赋予的意识——“人工智能”的开发提供参考价值,并在思考人类自身中加强对于自我的认识,不可谓不是一部集科技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一身的“奇书”。

  首先,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最基础思维概念揭示“智能”的本质,并通过自由意志中的“鞍点”与语言中的文化现象来说明思维的跃迁性。而这种思维的跃迁性,恰恰就是我们所言的“创新性”的本质。由此通过思维的跃迁性与概念世界的构建,说明了“智能”的两个本质元素——“思考”与“认知”。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针对这两种本质元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概念——“自我肯定需求”与“认知膜”。并通过这两种定义来探讨人类发展中的各种意识与现象,不得不说是思维巧妙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我们开启了意识的全新面貌

  而在这最为重要的第三部分中,作者便为我们展示了最为核心的一个观点——“触觉大脑假说”。它将“智能”归结于“自我意识”的产生,并巧妙地抓住人体上最为敏锐的触觉器官——皮肤作用解决“自我意识”中“自我”与“外界”的区分。最后在探索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独特之处中,指出触觉才是使大脑产生自我意识,从而衍生出更为高级的“智能”的源头。构思精奇,逻辑严密,不可谓不是一个大胆却又使人信服的假说。

  第四部分中,则是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由“智能”的产生转移到了“培育”上,结合善意美学话题深入浅出过渡到了“智能”的发展层面上,为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深入。

  最后的第五部分,则是利用作者创造的又一个概念——“认知坎陷”,对人类现有的意识——即我们所谓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个化繁为简的定义。它将意识中复杂的情感、认知、思维归结为一个个的“认知坎陷”,以开拓者的身份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哲学领域。其中囊括的不仅是对人类自身的思考与认识,更是对将来那些我们所创造的意识——“人工智能”的奠基。非凡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人工智能的探索,大多数人做的工作都集中在了“从1到无穷”的命令扩充上去,却很少有人站在“从0到1”的角度,去探索乃至于创造“智能”的源头。而这也正是本书之“奇”所在。相比多心于人工智能之“祸”与盲目于人工智能之“劳”来说,本书以人类智能之始寻求机器智能之源,在对自我的探索中,逐渐熟悉自我、掌握自我,乃至于“创造”自我,不得不说是以一个独特的角度审视着哲学与科学使命

  或许只有我们真正了解了“自我”的含义才能学会去把握住“世界”的本质。而或许只有我们真正掌握了人类“智能”,才能创造出更为惊艳机械“智能”。我想到了那时,“机器崛起”的时代也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辉煌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二):人工智能如何开端

  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是迅猛的。继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蒸汽机技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电力技术带来的繁荣景象,当今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刷新我们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在各种各样的认知中,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如何促进机器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以及如何用好机器为人类造福,成为我们在开发计算机时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问题。本书以一个新的视角对人类智能的产生提出了大胆猜想,并融合物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维学科角度对探究“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这一中心思想进行了详细阐释,体现了其理论内在统一性的同时使得文章更加容易理解,并由此关联到机器智能的发展方向问题,引人深思

  当今的机器都是按照算法和程序办事,我们想要开发出更高程度的人工智能,就必须先搞清楚智能的起源问题。人类智能如何产生?本书提出“触觉大脑假说”这一猜想,为人类智能的产生提供了较为合理解释。皮肤是自我与外界最明晰的物理边界,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皮肤的触觉为其剖分自我与外界提供了一种最简单的直观。有了最初的这样一种二元剖分,人从原意识起步,随着父母长辈经验教导,继而在最初形成的两端概念之中不断填充新的认识,获得自身的充实丰富。这样一种充实与丰富自身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是自我肯定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一种体现。以语言为例,婴儿在面对各种强刺激之时发现通过语言能与外界沟通、满足自我肯定需求,于是他学语言的速度会非常之快;各种富有美感的语言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也可以看作是人为了满足自我肯定需求的表现。此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般高于他认知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当面对明显优于自我的环境时,人们会肯定自我,用较高的自我评价在主观上进行自我保护,这种主动的自我保护行为源于认知膜。认知膜对“自我”这个核心起到保护作用,使“自我”一直保持独立性,同时它又会在与外界交互过程中扩大,也可能与其他的认知膜相融合。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也就是源于认知膜的部分融合。我们人在探究事物时,总是想究其根本、以一纳之,比如哲学上的开端问题、物理学的理论统一问题等等,这体现的是一种对质朴性的追求,如果要用一个简明的概念来理解人类精神世界的存在,那便是“认知坎陷”。这也是本书的一大概念创新,对于认知主体具有一致性并可以在认知主体之间用来交流结构体被称为认知坎陷,其三大定律以“汲取、开出、至臻”这六个字作为精辟解释,揭示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进程,对我们思考机器智能的发展有很大启示

  本书以触觉大脑假说、原意识、自我肯定需求、认知膜以及认知坎陷为核心,为探究机器智能发展寻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人是万物之灵,人的智能是非罕见而又神奇的。我们不断地在计算机技术上进行开发,希望机器能够拥有更高超能力为人类造福,但也必须认识到另一个关键在于处理好人与机器的关系。教育机器以仁爱,不仅增进它的感觉系统,更要赋予其良性的价值体系,促成机器善意崛起,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三):智能的本质是什么?

  智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从何而来?机器能否做到像人类一样思考,甚至摆脱人类的控制,对人类的命运产生威胁?几乎从人类幻想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的时刻起,这样的问题便从未停止过争论。 本书立足于自我意识和人类认知的全新解读,描述的是一个恢弘而庞大知识体系,涉及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宗教哲学等众多交叉领域。初读便让人脑洞大开应接不暇,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甚至有种艰深晦涩的感觉,然而细细品味,便会发现作者很巧妙的将诸多学术经典简洁生动的糅合在一起,凝炼有力的陈述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自我肯定需求”、“触觉大脑假说”等,辅以极具文艺气息标题诙谐幽默的插图,都不禁让人一探究竟,并流连忘返,拍案称奇。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的需求和能力,从个体集体,乃至国家层面,这些需求和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更无法回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智慧的开端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关乎人类的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我们终归要面对,更要学会面对。而通过这本关于思想认知的书,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精神与态度,同时认识到构建认知体系、科学不断追求质朴性的意义所在,从而以此为立足点,对生活中做出自己的判断抉择。在众多学科的思想内涵与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及人生的感悟结合的过程中,无形中会完善独特的个人思想体系,让我们对很多事情“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生活实践也在不断地向我们反馈着不同的感受与思考,就在这种循环之中,我们对这个世界和自身都有了许多全新的看法与感受,让你在心安理得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财富时,去认真思考一下创造这一切的目的,以及那些关乎每个人切身本质的认知问题。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面对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知道的越多便越发地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但只要保持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终你会战胜思考的痛苦,越过视野迷茫,探索到彼岸光芒;又或者,我们无法辨识认知世界的每一朵浪花,但偶尔抬头眺望一下蔚蓝的大海,吹吹新鲜海风,就总能使人心舒畅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读后感(四):一本奇书,一本好书

  人类是地球上智能最高生物,在地球上人类攫取资源改造地貌,是唯一的高智能物种,甚至在宇宙层面下也是唯一已知的高智能生物,人类已是万物之灵。

  然而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牛顿可以从观察苹果落地悟出万有引力定律,十九道纵横交错的棋盘配上黑白二色棋子就可以产生无穷无尽变化,人类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智能从何而来是一个玄之又玄的问题。

  个体之间身体结构大同小异,然而性格迥然不同,在某一方面走向极端的两人又可能同时对一本小说深深着迷,“甜党”与“咸党”势如水火,却都是“教父“的忠实粉丝喜好从何而来,人与人之间又如何能够相互理解?

  篮球运动员麦迪可以有35秒13分的超人表现,而大部分人的力量灵活可能比不上一个机械臂,人们每天接收到由机器筛选推送的信息,AlphaGo在围棋上击败世界冠军,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日,人们不禁在想,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毁灭人类的机器人会产生吗?如果产生了人与机器能和谐相处吗?人类的极限在何处,与机器相比优劣在什么地方,人类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又是一个问题。

  经历牙牙学语阶段,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在一个个繁星闪烁的夜晚,无数的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思考遇到的问题,随着思考加深,问题剖析,一个最简单的疑惑也会变成一个深奥晦涩的哲学问题,我们的思绪也不断发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天问”。

  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智能起源是哲学上三大难题,生命起源包括生命进化等方面的问题解释我们从哪里来,智能起源包括智能的发展与进化解释人类缘何成为万物之灵,人类族群存在的意义即我们到哪里去,而宇宙起源解释我们所处的原子世界如何产生,时空从何而来,物理规律等等,即真理。长期以来无数智者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种种猜想与假设,在21世纪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之际,机器在不仅在力与速上超过了人类,在一些人类自诩万物之灵的智能方面也无力与机器匹敌,人们能否赋予机器如人一般的智能,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就摆在众人眼前,为了解释这些问题,蔡恒进教授提出了触觉大脑假说、认知坎陷三定律、自我肯定需求与认知膜等一系列理论。

  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四句名言我非常喜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此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之际,蔡恒进教授一本机器崛起前传用其独到的见解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以触觉大脑假说为天地立心(智能从何而来),以自我肯定需求为生民立命,以认知坎陷坎陷世界为往圣继绝学,以坎陷世界的不断成长与人类生而得之的善意为万世开太平。更多精彩细节尽在《机器崛起前传》,欢迎大家阅读讨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