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10篇

2018-04-09 20: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10篇

  《在喧闹世界清醒地活》是一本由【比】柯苏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一):用这一本书见一种人生

  1、

  最近看一部日剧名字恶意,叫做《外貌协会100%》。

  主角是一个胆小怯懦渴望成为人群中小透明的城之内,就职在郊区,理工科,平日不修边幅的“类女性研究员。

  造化弄人的是——她的公司一家知名化妆品公司收购了。

  为了在新公司更好的工作下去,她和两位小伙伴开始研究美,企图找到属于自己女子力。

  研究刚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十分怕被别人撞见,尤其是那两个对她们习以为常的男同事

  她们从围巾帽子等单品开始尝试,但是十分害怕同事撞见自己“试图拥有女子力”。

  她们以为男同事会嘲笑他们的穿着,但却意外得到了对方的夸奖。

  但是她们否认掉了他们口中说的“很好看”,口是心非的掩饰说:一般般吧。

  2、

  以上是这部剧的第一集,是已更的4集中最好看,最不拖沓的一集。

  因为这一集,我决定这部剧要追下去。我真的想看这个躲避太阳女主,是如何明媚地站在阳光下。

  在看这部剧的同时,我在看比利时心理学家柯苏的《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幸福的书。

  书里提到了情感回避这个概念——

  拒绝体验令人不快的情感、感觉思想;我们采用行动以试图控制改变这些情感和产生这些情感的情况

  一直以来,城之内都在回避那些让自己不适生活

  认为自己不可能机会谈恋爱干脆宣称自己是不婚族。

  为了避免在人群中挤地铁,公司一定要选择人烟稀少的郊区。

  情感回避并不是一件完全坏事,它是一种保护机制。 但是过度地回避掉不舒适,不接受不舒适带来的风险,会把自己黏贴在原地,无法拥抱更大的世界。 我们以为自己生活在熟悉环境里就能平安无事实际上,我们正是出让了自己的自由。 正如柯苏在《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所说: 如果我们不接受不舒适的风险,我们就不会改变活动领域。 公司被收购让城之内的生活改变了。改变一旦发生,就再也难以阻止。 3、

  蔡康永在微博发了一条“给残酷社会善意短信 ”:

  我们喜欢被夸奖聪明,胜过被夸奖勤劳

  我们喜欢被夸奖漂亮,胜过被夸奖整齐

  我们显然认定天生就有的,比努力才有的,更令人高兴

  我评论这条微博:这明明很恶意。

  聪明、漂亮从来都是稀有资源,大部分人只能做到勤劳、整齐。

  当自己要很努力才能拥有别人早已坐拥的事物,大概真的会让一颗玻璃破碎

  何况努力的过程中,还可能面临着失败

  这也许正是,某一瞬间,城之内和闺蜜们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的变美研究。

  努力中,辛苦可怕。最怕,努力却一败涂地。那未免太狼狈,太伤自尊

  不得不说日剧在刻画人物小心方面,很有一套。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中提到: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低自尊还是高自尊,都渴望体验积极的情感,感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努力回避不舒适的情感。

  追求自尊是个体内心动力:我们试着做让我们提升一点信心事情,回避使我们失去信心的事情。

  我们都是这样。

  4、

  从某个角度来说,心理学家与编剧做的事情很像。

  编剧把人性注入故事里,我们看着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心有戚戚,

  “这说的就是我呀—— ”

  而心理学家,从现实中就把人的故事给剖开了,告诉你——

  为什么你会觉得这也是你的故事。

  从书、故事中,见人行事,悟自己的道,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柯苏的这本《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名字有点鸡汤,却是一本实打实的心理学著作。

  我看剧的时候,代入自己的情绪,我知道自己和城之内一样,喜欢回避,热爱待在舒适区,

  有时候也会想变得更好,但是害怕失败,甚至成为“惊弓之鸟”。

  而我看书的时候,那些情绪都被撕开。

  我们真的要因为不漂亮,而灰心丧气觉得无法恋爱,于是干脆不想结婚这件事了吗? 我们真的要因为害怕与人交流,就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不看不闻不问了吗? 人都是会趋利避害的。审视自己总是痛苦的事情,不如麻木点待在舒适区。 但是这种“舒适”就好像源源不断的跳蚤,总有一天会让人忍无可忍。 当我们时刻准备着舒适的时候,其实是在握着拳头暗暗地跟这个真实地有点残忍世界较劲, 而这样恰好无法张开双臂去拥抱更多的可能了。 这里有一个故事: 一个酒鬼在路灯下面反反复复地寻找钥匙。 一位善意的路人试着帮助这个酒鬼,过了一会,路人问酒鬼:“您确定把钥匙丢在这儿了? ”酒鬼指着一条昏暗的门廊答道:“不,我把它们丢在那边了。”然后又补充道,“至少在这儿有灯光啊。” 有时候,我们就像那个把钥匙丢在黑暗处,但却在等下寻找的酒鬼。因为灯下有光。 这光看似是美好的,却令我们远离真实,步入深渊。 不漂亮的人生就不值得过了吗? 不是的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二):你是不是也在上演自己幸福的独角戏?/QueenBSS

  作者用一个例子让我耳目一新意识到什么叫情感回避。

  比如,在经历一件给人压力的事情之后,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大包薯片或者冰激凌,这种行为只是在短时间环节了压力,我们之后会很快依赖这些方法,这成为我们的“魔法药水”!问题是,这种策略并不长期奏效,这就是在回避,而不是彻底解决问题。

  细细想来,非常有道理

  于是,作者提出了:思维是具有积极思考特性的。这么说起来是有点抽象,但是如果和抑郁症联系起来,就没有问题了。

  积极思考的对立面是消极思考,而消极思考往往则是抑郁患者典型特征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抛开那些大道理,善待自我吧。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己的缺点。缺点就像股市里守护卫士,你不去挑衅它们,它们就不会伤害我们。如果方法得当,设置可以让它们服务我们的计划

  有趣的是,作者在最后用阿凡提的故事做了结论:清醒。

  是的,承认现实,清醒生活。

  只有清醒,才能让一切变得可能。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三):太多痛苦,都是你那可悲的自尊造成的

  生活就像心电图,如果一帆风顺,就说明你要挂了!话虽这样说,但谁嫌自己生活太过顺利呢?不可否认生活中的很多不顺都是客观造成的,天灾人祸世事变迁政策调整,都可能让本在预定轨道上奔跑的小火车来个急刹车,甚至搞不好会出了轨。这些不可抗力,我们都拿它没有办法。假如世上没有这些客观造成的羁绊,生活是否就能一帆风顺了呢?显然也不是,因为人是有心有脑的复杂动物,这就使得事情总是出现“不是你想的那样”。尤其是自尊心强的人,即便是在走上了一条格外艰难的不归路,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甚至有些事情都是为了自尊才去做的,并非自己心甘情愿

  比如投资!你是否整天想着涉猎很多行业,看到别人几年前买的房子房价翻了几倍了、别人的股票涨了、别人做微商一夜暴富了、别人通过先期注册了几个公众号现在已经字字千金了,你也每天忙不迭地想去在这些你不擅长的方面取经、投资……这里面有多少为了保住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这样的自尊心而“迫不得已”追求的?你是否清醒地意识到,做爱做的事,让别人去折腾吧,把自己的收获建立在能力和爱好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自己愿意且擅长的方式换取自己的收入,这才是自己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比如买房!你是否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放在换来一张大城市房产证上,而虽然手握高薪仍旧让生活过得紧紧巴巴……这里面有多少宁可受苦也不能失去这张社会给你盖上的成功标签的自尊心理作祟,而随波逐流?你是否清醒地意识到,虽然房子是租来的,但是生活和阅历不是租来的,你和家人无忧无虑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比被房子束缚在原地要好得多?

  比如生二胎!你是否在全国二胎政策出台后,眼见着别人家肚子仿佛一夜之间都大了起来,满眼所见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们都在备孕二胎,看人家生完二胎的都是人生大赢家,认为生不生二胎成了能力的试金石?你是否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想生孩子的话,别说二胎,第一胎都是你生活中很多不愉快的源头以及让自己喘不过气来的束缚和枷锁?是否清醒地意识到政策仅仅是允许你生了,对你第一个孩子的一切一样会发生在二胎身上……

  是的,没错,这些都是在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而仅仅是受自尊心的驱使造成的,可以说,你那内心遭受的、身体经历的折磨和痛苦,都是你那可悲的自尊心造成的。

  比利时著名心理学家柯苏把这称为"追求自尊的代价",是因为人们过分看重自尊导致的。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促使人们在内心明确自己要去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们试着去做一些能够提升信心的事情,回避使我们失去信心的事情,于是追求自尊成了行动的动力。但是,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清醒地意识到因为自尊我们要做什么、我们在做什么,就容易误入歧途处理不好就成为本能之外强加给自己的枷锁,把自己送上了一个不断滚动的雪球,只能拼命往前跑,否则就会摔得很惨。

  过分追求自尊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失去了清醒的意识,从此陷入了越来越深的漩涡,无法自拔!使得原本热爱的事情失去了动力,原本擅长的事情变成了负担。当热爱的事情失去动力,当擅长的事情变成负担,这样的自尊,不如不要!

  除了自尊以外,生活中太多痛苦都是心理造成的,而之所以有机会使这些心理作祟,都是因为大脑保持清醒的能力下降,总是受从众心理影响而或随波逐流过失去自我。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纷繁复杂的信息无孔不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柯苏教授在他的新书《在喧闹的世界,清醒地活》中所倡导的——我们需要保持清醒,才能不受心理所累。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四):别把幸福理想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幸福的陷阱,第二部分是清醒之路。幸福的陷阱,实际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美好的渴望,对幸福的无限憧憬,很容易导致自己走入一种想入非非误区

  人们会习惯性地拒绝各种不适,但拒绝不适反而能让自己变得痛苦,没有了各种压力,你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感受不到进步的喜悦。当然如果你始终保持正面地积极思考,就不会考虑万一消极因素侵袭,所带给你的伤害,那时候你整个人可都是被动的。在生活中,盲目追求个人的发展价值,就会让你变得自私,甚至孤立无援,没有人愿意与你亲近,那时候你可能有种人在高处不胜寒的失落感。

  反之,如果你能选择忍耐、摆脱、善待自己、自我放大,就会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能清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就可以不把幸福理想化,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

  文/阿晨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五):这本书这么烂,豆瓣评分竟然这么高,我有点怀疑人生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武汉大学出版社)的豆瓣评分这么高(9.3分)。

  首先我是毫不怀疑这本书获得2015法国FNAC心理学图书大奖的实力的,因为书中的观点是十分精彩的,比如我看到的“幸福正通过某些方面成为我们消费社会的新宗教”(序言后第一章的开头,ireader版没页码),但是我真的欣赏不来这书的中文译本。不存在任何攻击态度,只是个人的阅读体验。

  或许是我自己的阅读能力的问题,又或许我敢不敢质疑一下作为心理学家的柯苏的文学写作能力呢?还没有人规定质疑的前提是我要比被质疑那人优秀吧。

  01

  这么说吧,从开篇的序:“有些人……还有一些人……最后,剩下的那些人……”开始,我就有种读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既视感[捂脸]。

  02

  “那么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这一切都要从幸福说起:

  在古希腊时期……

  后来,……

  ……”

  这里不禁教我联想到我给我6岁的小侄子讲故事时一般都会采用这样的形式:那么故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我们得从古时候说起……后来啊……就这样了……”

  我猜原文应该是用了“long long ago……

  03

  还有我真心请教,哪位大神可以帮我翻译一下这位著名人士的话:

  “因而我们永远也没有在生活着,我们只是在希望着生活;并且既然我们永远都在准备着能够幸福 ——布莱士·帕斯卡”

  真的,这绝对是对我此刻幸福人生拯救啊。我就是不明白——“并且既然……”到底是什么鬼!这本书欺负我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04

  还有文中:

  “'每日能多益,幸福抹抹抹''喀斯特拉玛,幸福的伙伴''MMA,幸福的保障''小贝勒,360°的幸福''雷诺风景——为幸福腾出空间''地中海俱乐部,全世界的幸福',当然还有可口可乐的'为所有人的幸福'!”

  这些广告词提到的其他产品我都没听过也就不说什么了,虽然我也都不顺口。不过就说可口可乐啥时候有这么蹩脚的广告语了,请把英文给读者标出来可以吗?!我翻遍可口可乐百年历史上的48支广告语,找出四条与“幸福”大概挂边的,又在欺负我传播学专业的不懂英文,你就告诉我下面哪一句可以翻译为:“为所有人的幸福”:

  1937 American Happy Hour

  1945 A symbol of happiness in a life of friendship

  1956 Coca - Cola - to make things better and better lightly in one fell swoop, bringing light

  1972 Coca - Cola - with the good times

  05

  “……

  看到了吧,我们离“只有幸福!”的口号还远着呢。

  所以,为了摆脱一切关于幸福的假象,我们需要做一项该死的工作:尽管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幸福是永恒且容易获得的,但我们本也可以提及那些犬儒主义的假象和人类无法触及的幸福。

  这就是这本智慧之书努力实现的一切:致力于以一种愉悦有益的方式使幸福的假象破灭,深深地清理人们对幸福的荒谬想法。

  ……”

  嗯,摘下这些话倒没别的意思,就纯粹是分享给大家体验一下语言的魅力!

  06

  最终我没有下载全本,读了第一小节就放弃了,后面的坑再精彩我也拒绝继续伤害自己了……

  说到这我还挺感谢ireader阅读器的,充分给予了读者享受阅读自由的机会。你说我要是买了纸质书,看着不舒服,退了又麻烦,撕了又浪费,我该怎么办呢?

  07

  所以实在对不起,想从这篇文字里找到关于书中内容介绍的朋友你们要失望的,因为,我根本读不下去啊!以诚实而诚恳的态度,恰如“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不苟同豆瓣里咋对这本书作出如此高的整体评分,也不欣赏本书的中文译著,但我誓死捍卫作者柯苏的这本倾尽全部心血之作的出版传播自由。

  这里所有言论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有疑问欢迎交流。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六):面对所谓的幸福为何要清醒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 1. 作者柯苏是比利时著名心理学家 2. 这本书也曾获得2015年法国FNAC心理学图书大奖 这两个先天条件都证明了这本书所提及的心理学内容是值得信任的!绝不是世面上那些大部分是从内心层面论述的鸡汤文,是有科学实验基础的【作者在文章里提到了非常多的实验】! 那么,这本带着文艺气息的书名的心理学图书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呢?

  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致力于以一种愉悦有益的方式使幸福的假象破灭,深深地清理人们对幸福的荒谬想法!【来自序,个人觉得序这部分相当精彩和精炼!】

  幸福的陷阱 理想化的陷阱:幸福被资本所利用,极力地向我们宣扬能帮他们买单的“幸福”——享乐主义;幸福是应该的——过度追求的强迫幸福。 造成的影响:评价成功的标准、生活的和睦、个人主义膨胀、一个给人缺失感的社会。 幸福的陷阱:当我们感到不舒适、不幸福的时候,如果采用环境回避和情感回避的策略,只会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 积极思考的荒谬:只要控制我们的思维,我们就可以拥有一切所想……吗?积极思考,短暂的自我暗示并不能真的解决现状,反而会加强随后产生的想法:不仅死灰复燃,还伴随着内疚和被思维禁锢的风险。 追求自尊的海市辰楼 人们对高自尊的误解:高自尊并不会促进成功,提升自尊也没有保护青少年免受恶习的侵扰。 过度追求自尊的后果:更容易感觉到自身受到威胁,更具有攻击性;追求自尊会使人上瘾;完美主义的苛刻;影响社交关系;更易被操纵利用;使我们更加脆弱。 自我中心主义的死胡同:禁锢我们的认知,强化自我标签,变得自私。 自恋的自我中心主义现状 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比他人更出色。我们这一代的自我中心的是由于极端竞争教育体系导致的,这个体系使我们从孩提时就与他人竞争,对失业的恐惧、生产力的竞争、业绩的压力,在生活、社交和信任中持续膨胀: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团结互助的行为。【研究结果大部分来自欧美,个人觉得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社交网络为我们的自我中心倾向开启了另一扇窗:社交网络上的朋友数量显示功能成为了自恋者,展示他们受欢迎程度的工具,并不需要对真正关系的情感投入,这种自我推销也会具有更多的反社会行为,比如对令人讨厌的行为进行报复。 自我中心主义的不良影响:自我的人际关系、群体的利益、缺乏犯罪感、身体健康。 自我概念的自我中心主义【对自身错误、狭隘的理解而影响生活】:我们会强化自我概念,即使被质疑时,都会选择继续巩固自我概念,生活变得越来越狭隘。 倾向于僵化自我概念的原因: 获得认同感 越倾向越相信 抛弃信念等于白白受苦 自我辩解 自我概念同样具有攻击性。 清醒之路 忍耐:替代回避行为的方法,忍受并接受我们不赞成我认为不舒适的事物的能力(内心的不舒适)。 为什么要忍耐? 忍耐并不意味着寻找欣赏或培养不舒适的情感,而只是给予他们一存在的空间,这种态度使我们不再浪费、反对、逃避或克制它们的能量。 如何培养? 忍耐的基础在于改掉回避的习惯 培养忍耐情感的必要过程是学习承认并观察情感 敢于面对自己的情感,与它做朋友 对抗我们习惯于逃离的情境 忍耐的益处 不被情感影响或决定我们的行为 自由地做出当下最恰当的行动,而不是无意识地做出行动 向他人敞开心扉 摆脱:从强制我们思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对思想的认识 大部分想法是无意识的。 我们看不到思想,将思想视为事实,却忘了它只是思想而已。 严肃对待我们的思想,会使思想对我们产生过多的影响。 当我们将我们的思想和现实混淆,使我们赋予思想同样的特征,让他们掌控我们的生活。 脱离思想:区别真实的世界与思想的世界,远离思想使它们失去我们的权力,这种排斥通过意识思考的过程而实现。 区别评价和观察可以避免思想的控制 观察我们的精神世界 对思想善意抱有好奇心 与思想拉开距离 不要相信大脑向我们描述的一切 摆脱思想,使我们更加自由,但排斥不应该在所有场合或所有情景下使用,智慧地看待这个过程,不要囚禁于僵化的习惯。 善待自我:当我们面对我们的缺点、困难或怀疑时,善待自我需要理解和善意的自信能力。 善待自我免受追求自我的不良影响 善待自我也叫做“自我同情”,并不涉及自我评价。善待自我的个体比那些高自尊的人对自我保护更不在意,这种态度使他们敞开心扉,更好的客观接受像无能为力这样的情感,谦卑地接受它的存在。 善待自我也会促进社会关系和共同人性的情感,而追求自尊,基于个人优异的价值提升。 善待自我保护我们免受追求自尊的不良影响。 善待自我与自我形象:善待自我能温柔地对待自我形象引起的沉重感。 善待自我与人际关系:善待自我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善待自我与生活考验:自我同情能帮助我们渡过生活的难关。 善待自我与自我改善:与自尊相比,自我同情使我们更有动力改善自己。 怎样实现更加善待自我 自我同情可以被学会:学习使用对自己更宽容的表达语言;写日记,以友善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过错。 自我放大 修正基本归因谬误:明白我们的行为是受我们和他人内在与外在的因素影响,会使我们更可能以我们的价值和选择行事,而不是以我们的故事或背景做出行为。 我们是我们的故事吗:对自我的判定或思考只是想法,而不能决定我们是怎样的人。 放宽视野:与我们的大脑拉开距离,优点承认我们知识有限的能力、意识到世界在不断变化、以及与自身利益相比更多的对公众利益的担忧。 一切皆变:远离沉重的评论,意识到我们在当下的体验中感知的和我们大脑产生的所有评论和批判的不同,使我们更不会成为自己思想的玩物。 接受体验:自我观察让我们不再从出现的思想、感觉和情感中辨认自己,我们能更容易地接受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自我神经系统科学:叙事自我和将自我与此刻联系的体验会激活不同的大脑回路。 走向自我遗忘:自我遗忘使我们逃离了自我为中心的推断,也使我们的思想更加变通。 结论

  承认现实:清醒是一种使我们不再追求控制我们归根到底无法控制的事物的能力。 人际关系中的清醒:相异性、非永久性、改变他人的不可能性。 清醒使一致成为可能:清醒引导我们遵循对我们重要的准则,而不是期待世界或他人符合我们自己的准则。 智慧行事:不再执意于控制我们无法改变的事物,我们会保存体力,以更有效、正确呢当时做出行动。 清醒地行动:清醒使我们明白成功是馈赠的礼物,而不是应尽的义务。 住在自己心里:保持清醒是记住我们的生活本可以不同。 从清醒到自由:不再期待自我感到舒适、对自己有信心、积极思考或成为“某人”,最终得到真正生活的自由。【最后这里其实不是很明白】 之所以整理出来,一方面是觉得里面有蛮多可以学习参考的点,另一方面是需要整理自己的思路。如果你的看法与我不同,留言讨论吧!总觉得有些地方奇奇怪怪的∩_∩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七):想要幸福?这本书会为你指明方向

  说这本书之前,先讲一个大家或许都很熟悉的故事,叫“驴子与胡萝卜”。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为了省点力气,让驴子自己往前赶路,就在驴子面前吊了一根胡萝卜。驴子看到那根又大又新鲜的胡萝卜,就一个劲儿地往前跑,想要吃掉它。但是不管驴子怎么努力,那根胡萝卜始终就是在它眼前晃悠,怎么也追不上。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把幸福比做那根胡萝卜,你会觉得自己是那条驴吗?

  等我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就好了, 等我上完大学参加工作了就好了, 等我升职加薪、结婚生子就就好了, 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不管我们怎样努力,似乎永远也够不到幸福这根“胡萝卜”。

  那就这样算了吗?疲于奔命、操劳一生,追寻永远也得不到的幸福,谁也不甘心。

  到底该怎么办?比利时心理学家柯苏的这本《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会告诉你解决之道。

  01.困住我们的四大“幸福陷阱”

  柯苏认为,人们之所以追寻不到幸福,是因为我们追寻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像海市蜃楼一般的“幸福陷阱”。这种陷阱,就像沙漠里看到的“水源幻象”,烧尽我们的希望,耗尽我们的体力,最终夺取我们的生命。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八):如何清醒地谋求幸福

  幸福是什么?201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节目,使得“幸福”一词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引发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传统认为,“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仁人志士以国家的富强独立为幸福;而在今天,享乐幸福论曾一度喧嚣尘上,认为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曾经成为脍炙人口的流行语。

  幸福作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很容易被各种假象所误导,从而走向歧途。比如各种媒体播出的各种商品广告,“幸福的味道”、“幸福的感觉”、“幸福的滋味”等等,幸福成了用于招徕顾客的金字招牌,似乎使用或食用了某种商品即可得到幸福。这种幸福的价值观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的,是带有严重的片面性,是以促进消费为最终目的的。再比如我们对幸福的各种误解,网络上经常流传着类似的段子,喝酒有害健康,吓得某某立刻喝了一杯酒压压惊。

  事实上,这也是对不舒适的一种逃避,我们试图用麻痹情感和痛不欲生的经历。再比如各种培训班、心灵导师向学员传授的各种心理暗示,不停地对自己进行催眠、暗示:“我是一个强大的人”、“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止我成功”、“我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等等。这种积极思考导致我们把思维当做事实,将思维置于生活中的核心位置,从而使我们成为精神的奴隶,使之限制我们的行为,最终使得意识形态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面对情感和思维不再做必要的退让。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九):幸福也要理论指导

  本书是由比利时著名心理学家柯苏结合其心理学专业背景,本书《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还曾荣获2015年法国FNAC心理学图书大奖。

  本书的中心词是幸福。这个词离我们并不陌生。追求幸福是很多人的目标,很多人会觉得幸福是个太过主观的事儿,每个人幸福的涵义都是不同的。所以容易给我们一种误导,那就是幸福是无迹可寻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幸福也是需要理论指导的,作者就通过其专业知识,讲述了“幸福”的假象,其中包括:一、拒绝任何形式的不适,实际中常常会把人引向更大的痛苦;二、所谓的正面、积极的思考,同时意味着对自己极度的压抑和控制,通常较难实现;三、狂热的追求自尊与完美,往往容易造成人的脆弱与伤害;四、追求个人的发展与价值,同时造就了世界许多的自私行为。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与其他所谓的励志就在于它的理性与专业水准,不会刻意的教我们怎么做,而是把事情的原本面貌呈现出来,让我们明白我们的情绪走向,在人生旅途上更顺遂的前行,其中,对于世界的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我们永恒的选择。

  本书简介里的那个故事很打动我,路人帮酒鬼找钥匙,路人问酒鬼是否确定把钥匙丢在这儿了,酒鬼指着一条昏暗的门廊答不,我把它们丢在那边了。但至少在这儿有灯光啊。追求光明是所有人的本能吧,不论在什么状态下。

  光与影共生,没有光存在的暗,就没有了暗的本真。个体的差异与自然的局限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那么执拗得相信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讲起来,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任其黑白颠倒。没人能保证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正如没人能向我们保证我们是正常人,没人能保证我们的三观是正确的三观。

  或许这个世界本就是一片荒漠,我们不过是几许尘埃,茫茫然不知何去何从。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尽力活出自己的精彩,闪光也不过是对于自己的安慰。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如此的不同,或者说也正是这些决定了我们之所以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正常、反常不过是相对的。本书呈现的许多理论或许有很多有悖于常理,不符合我们的认知,但却是事物本来的样子。

  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我们得关照内心世界,解放心灵,与心灵对话,去挖掘新的自己。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不需要苛求他人,更不需要苛求自己。与其抱怨人和事,不如自己修养身心,随心所欲不逾矩,好好生活下去。

  《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读后感(十):【书评人俱乐部】至少这儿有灯光

  至少这儿有灯光——读《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有感(1044字)

  作者:苇眉儿

  关于幸福,我的理解最初来源于百度。

  度娘说,“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并不与快乐、快感、方便划等号。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幸福是在不幸之中解脱和以后与之形成对比才能感觉得到的。”

  每个人的心中,幸福有着不同的模样和尺度。

  混沌的日常,忙碌的间隙,一本《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走进我的心房,它获得了2015年法国FNAC心理学图书大奖,作者是比利时的柯苏。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越是追求幸福,它就越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本书中,作者戳穿了“幸福”的四大假象:拒绝任何形式的不适(反而会引向更多痛苦),始终正面、积极的思考(这是对自己极度的压抑和控制,实际上很难实现),狂热的追求自尊与完美(造成人的脆弱与伤害),追求个人的发展与价值(让人变得自私)。

  这一点,与其他鼓吹正能量、成功法则的书有着截然的不同,不仅没有提供任何秘诀与解决方案,反而只是用幽默智慧的文字指引读者体验人生,重新检视生活,于喧闹中寻觅一方清凉、清静和清醒。

  我想,人的脆弱其实本身就是宝藏,勇于寻找生活的美和真实的价值才会获得内心持久的幸福和安宁。

  黑白灰,三种简单的颜色,点缀一行醒目的黄色。这样的封面装帧设计,有点儿压抑,也有点儿鹤立鸡群。并不是只有喧闹才是最美的生活,并不是五彩斑斓才能诠释岁月的底蕴和厚重。犄角,旮旯,一扇打开的窗,一扇敞开的门,就像把心打开,容纳之后才会是悦纳。四方通透,舒适明亮,最简单的生活,最简洁的线条,最简化的手段,于我,是心灵的另一种佳肴,反其道而为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更希望和享受这样的感觉和状态。

  摘抄一段文字记录我阅读的感受和慨叹。

  这本邀您清醒的书并不总是让人舒适惬意:意识到现实有别于我们的期待有时是令人痛苦的。但明白了这点有益无害,这会帮助我们以敏锐的洞察力走上令我们满意的生活之路。这会使我们避免在寻找没有幸福的幸福之路上迷失自我,就像有反射镜的路灯下找钥匙的酒鬼。一位善意的路人试着帮助这个酒鬼,过了一会,路人问酒鬼:“您确定把钥匙丢在这儿了?”酒鬼指着一条昏暗的门廊答道:“不,我把它们丢在那边了。”然后补充道,“至少这儿有灯光啊。”

  伍迪•艾伦有句名言,“自从我们知道此生必死无疑,我们就再也不淡定了”,此话,我深有同感。书中给予我的,我还需慢慢咀嚼、消化和吸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