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顺丰》读后感10篇
《一路顺丰》是一本由刘志则 / 张吕清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7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能看到这本《一路顺丰》,我很荣幸,因为这本书不仅是在讲顺丰创始人王卫的创业经历,更是教会给我们很多关于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顺丰从创始到现在二十年,它所走的路却并不是“一路顺风”的,这其中要经历多少重重艰难险阻以及市场同行的竞争和挑战,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或许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只是看到了顺丰的成功和盈利,却并没有看到他们始终如一的坚持和态度。这也正是顺丰所具备几十年如一日的服务标准流程化。
在当今快递满天飞的时代,顺丰却依然独占鳌头,成为虽然价格最贵,却口碑最好的企业,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王卫的信仰,他信仰永远坚持企业信誉第一位。
企业的信誉就是头顶上的金字招牌,不管是顺丰还是“不顺风”,只有良好的信誉才能留住客户、招徕客户,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王卫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样的观念和信仰,也是顺丰能够脱颖而出、雄霸全国快递行业的关键因素。
快递行业虽然已经都在比“贱”的时代,顺丰却依然做高端市场,因为他们相信质量信誉远比价格低廉要更加值得用户的信任和肯定。也正因为王卫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态度,让顺丰才能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走到今天。
从最开始创立顺丰、到力排众议进行直营化改造、进军电商、布局互联网、跨界金融、谋求上市,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王卫将顺丰不仅仅做成了快递企业,更是一种跨时代的、具有崭新意义的行业。
顺丰不做广告,只靠口碑说话,这在当今时代简直是稀奇罕见的事情,但是在顺丰却真正的靠人品说话,靠诚信吃饭。纵观四通一达(中通、圆通、申通、百世汇通、韵达)价格虽然相对低廉,质量和服务却让人堪忧,在服务和标准化上都很难与顺丰匹及。就像顺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英文简写,分别由诚信(Faith)、正直(Integrity)、责任(Responsibility)、服务(Service)、团队(Team)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这也正是顺丰员工一直做人做事的准则。
王卫的成功除了眼光及个人能力外,我想他始终如一的坚持和努力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地方。
《一路顺丰》读后感(二):一路顺风 一路顺丰
一路顺风 一路顺丰
顺丰快递是国内知名的快递企业,其服务质量也是上乘的,每年到了年关,很多快递都不再收订单了,但是其中至少有一个还在收,那就是顺丰快递。
顺丰快递的老板是很低调的人,王卫这个名字也是很多人后来才知道,人们熟悉马云等人,因为他们总是处于镁光灯之下,是新闻的宠儿,王卫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的创业之路也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由于业务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副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慢慢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王卫是幸运的那个。
顺丰的成功自然有企业文化的贡献,顺丰的企业是有良心的,在经济衰退的那几年,顺丰表现出来少有的企业良心,没有裁掉一名员工,让他们有家人的感觉,归属感的造就自然让企业员工更加勤奋努力。书中介绍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情,这需要读者去慢慢体会。很多故事都是真实的范例,可见顺丰的真实可靠,号称七万以上的员工,自然有其优秀的企业管理制度,良性的循环,造就了今天顺丰的成就,作为少有的大型快递企业,和其他快递一样为用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了解快递也许从顺丰开始是一个好的选择,茶余饭后也会是好的谈资,快递不是人们想到那么简单,其中有很多艰辛,快递的付出远超我们的想象,因此尊重快递也就是尊重劳动一个方面,劳动最光荣,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一路顺丰》读后感(三):低调的顺丰帝国
在顺丰成功借壳上市的日子里,收到这本《一路顺丰》,不可不谓之好巧。之前关注历年经济年度人物,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福布斯富豪榜,但却未注意到顺丰快递及其总裁王卫,但细细研究起来,顺丰已演变为国内的快递业巨头,顺丰模式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曾几何时,大家了解顺丰的第一印象是,这家快递运费非常昂贵,比其他快递高一倍以上,但却给人的感觉是快递业务做得很靠谱。在网购业务蓬勃发展的今天,电商及物流都在想办法降低运营成本和收费,这么一家收费高昂的快递公司为何能存活到现在,确实令人惊叹。
把握机遇:王卫出身于书香门第,按理说跟商界巨子沾不上任何边,但命运确实就是这样捉弄人,让他无意中参与到了深圳到香港邮寄货样中去,在体验了个人兼职得到的利润时,果断将兼职变为了事业来做,在创业初期,他坚持执着、高效、敢拼的精神,站稳脚跟,并利用低成本的优势成功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坐稳珠三角龙头老大的地位。
不盲目自大,不满足现状:当顺丰业务如火如荼的在华南地区开展起来后,明知可坐收渔翁利的王卫冒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将业务推向全国,特别是直面江浙沪地区“四通一达”的竞争,成功调整经营策略,将业务逐步推向全国。
细分市场,找准定位:在快递业务大打价格战的时候,顺丰没有选择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中,而是细分了市场,将自己定位为中高端市场,主要经营商务函件,并通过提高优质的服务,与其他快递公司拉开了差距,收获了希望邮件安全的人的信任。
努力创新,不断变换经营策略:在经营之初,顺丰较多采用加盟模式来扩张规模,随着业务的开展,这种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各加盟店过分注重利润,各店间服务偏差太大,公司信誉受到影响。王卫发现后,果断引入直营模式,努力做好自己的品牌。在电商蓬勃兴起的时代,王卫果断进军电商,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应对低成本的电商物流,并成功做起自己的O2O模式,成功开启自己的网上商城,并成功进军互联网金融,这一切体现着一个企业的与时俱进。
低调做品牌:也许是跟王卫低调的处理方式有关,顺丰没有通过投放广告来做自己的影响力,却在通过街边一辆辆的顺丰车告诉你,顺丰就在你身边,这就是最好的品牌代言。
人文关怀,细致的服务:顺丰提供的绝非仅仅是一项快递业务,而是快递业务中的准时收派发,时时物流跟踪,货物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服务,赢在了细节。同时,公司对于每一名快递人员都给予了最高的薪酬和贴心关怀,将关怀通过快递员传递到了顾客手中。
就像名字说的那样,一路顺丰,也祝顺丰快递公司未来可以一路顺风,大家未来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一路顺丰》读后感(四):顺风快递
《一路顺风》是张吕清和刘志则刘志则共同编著的一本关于顺风快递的书籍。书的封面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日常看到的在大街小巷奔跑的的顺风快递车的标志,黑色的背景,上面有SF两个字母,这种黑色的车体,让人远处看的感觉像是运钞押运车的感觉,这本书 是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并发行的。
本书的作者是刘志则和张吕清。刘志则,北京汇智博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总经理,知名传媒人、出版人,曾经出版了《何鸿燊:不赌就是赢》《董明珠-中国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等多部优秀畅销书。张吕清,品牌顾问,财经主持。老故事频道公益中国制片人。代表作品有《邓文迪:女人明白要趁早》等。
本书是一本顺丰快递的成长史,同时也是一本最贴近王卫的个人传记,在本书中细述了王卫作为快递一哥的成长经历,从最开始创立顺丰、到力排众议进行直营化改造、进军电商、布局互联网、跨界金融、谋求上市,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这都显示了王卫在这方面的天赋,顺丰在快递业的成功,反映出王卫不平凡的商业智慧。本书将向读者展现王卫的精彩故事,讲述王卫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让顺丰做一家令人尊敬的企业。
成功并非来自偶然,是需要努力拼搏的,同时作为一个公司要想更快的成长,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永远坚信企业信誉的重要性,顺风就是这样作的,他的快递费用在众多的快递企业之中是最高的,在大家看来真的难以接受,可是他的服务也确实是最好的,速度特别的快,比其他的快递要快很多,可是到了某些乡镇,也是不能够送货上门,也是要客户自己去网点取快递。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模式决定战略,顺风快递的消费人群其实是商务快递,这就看到了他的商业格局,他的目标是高中端客户,这样的客户最看中的是效率和安全,金钱不是最重要的,说白了就是公司掏钱,不是消费者本人掏钱,所以能够报销,何乐而不为,速度又快,安全性又高,这就是顺风的发展策略。
由加盟店转为直营店,这样可以确保公司的统一性,可以更好的遵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公司的信誉度,这样也可以把那些加盟店的老板的作风给规避了,一举两得,但是前提是要有雄厚的资本。
从心出发,所有人的心态都归零,相当于洗脑,可是他的高工资,是让人愿意付出的,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好的员工,而是怎样挑选好的员工。顺风想做到又工资高,劳动强度又降低,这就需要更多的企业为他买单,也就是其他企业的利润必须为他让步。
顺风的格局很大,最近很多快递公司争先上市,顺风也是借壳上市中的一员,快递公司都上市,这都是互联网的功劳,如果没有网购,那么快递公司是不会有这么好的效益的。一个简单的上市之后,王卫的资产更是翻倍,顺风的名气也是更大了,更有一些人说顺风就是未来的UPS,这个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
《一路顺风》是张吕清和刘志则刘志则共同编著的一本关于顺风快递的书,这本书介绍了顺风快递的成长,还有王卫的发展史,可以让客户更加了解快递企业,以及未来的发展。很喜欢这样的书。
《一路顺丰》读后感(五):顺丰,崛起背后的秘密
电商火爆的背后,离不开快递的身影,曾几何时,大街小巷都是快递小哥和快递大叔的身影,各种颜色的快递三轮穿梭于各个商铺和住宅区,快递铺开后,连一些城镇甚至是农村都有快递的加盟点,网购+快递,仿佛就是整个世界,许多人可以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面就可以购遍全球。
在众多的快递公司中,有那么一家快递,他的价格是最贵的,速度是最快的,相对而言服务也是杠杠滴,他们家的快递车是黑白分明的黑和黑白分明的白。而且许多客户购买价值较贵的电子产品时,往往就是这家快递公司负责。这就是顺丰快递。
在快递行业,顺丰跨地无疑是与众不同的。在快递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众多快递公司依靠价格战生存,而邮政又以邮政小包、邮政包裹送门服务,以及邮政速递涉足快递市场时,顺丰快递仍然保持较高的价格,而且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无疑称得上是一个传奇。
《一路顺丰》读后感(六):顺丰为什么这么贵?
几年前读大学期间,我就已经感受到了电子商务与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经常被快递小哥召唤去领包裹的我们,却很少收到某宝商家寄来的顺丰快递,多是“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韵达。后来明白原来是顺丰的快递费较之其他快递普遍有点高,某高商家当然选择降低成本与其他快递合作。直到读了刘志刚与张昌清的《一路顺丰——“快递之王”的传奇人生》这本书后,我才明白顺丰为什么这么贵?
《一路顺丰》读后感(七):一路顺风有感
王卫是中国企业家马云最佩服的人,他曾说:他最佩服的人是能管理七万基层员工的"顺丰"老板王卫。快递远远没有收货、发货这么简单,一个大的企业的优秀和特定的企业文化一定跟创始人的性格特点和创业理念有很大的关系的。王卫是香港人,最初做快递,是因为自己做印染生意的时候,对快递的需求特别大,也正是这片他生意周边的蓝海,让他开始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于是他在背背包和拉拉杆箱的开始,做起了顺丰,并且越做越大。王卫经常强调“收派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据顺丰速运集团的副总裁杨峰)。不知道顺丰的收派员听到这句话,心里有多暖,跟着这样一个老总工作,未来应该不会太差吧。“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在前两年金融危机最难的时候,顺丰没有裁掉一名员工,不论在公司内部讲话里,还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事实情况是,每天上午的8点,顺丰的15万名员工便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如何来管理这些员工,让他们有归属感并认可公司,靠的无疑是制度和文化。其实,撑起一个企业的是员工,但收住一批人的是企业的制度和文化,顺丰的制度和企业文化才是快递王牌的根本。
《一路顺丰》读后感(八):顺丰快递背后的故事
如今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离不开买东西,当然就离不开快递。放眼看去,现在国内的快递公司真是数不清,其服务也是良莠不齐。丢件,快件损坏此类事情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速度也是现代人的一大追求。说起速度,那就不得不说一说顺丰快递。 多数人熟悉顺丰快递,应该是因为它的价格比较贵,至少比其他快递的价格要高出来许多。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快递公司,维持不了多久。可事实并非如此,顺丰快递非但没有关闭,而是越做越好,甚至在2016年5月23日高调的上市了。那么,顺丰快递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一路顺丰:“快递之王”的传奇人生》就是讲述了顺丰快递背后的故事。 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他就是顺丰的老总王卫。本书既是一本顺丰成长史,也是一本最贴近王卫的个人传记,细述了王卫作为快递一哥的成长经历:创立顺丰、力排众议进行直营化改造、进军电商、布局互联网、跨界金融、谋求上市,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顺丰在快递业的成功,反映出王卫不平凡的商业智慧。 始终认为,任何一个人或是企业的成功,绝非偶然,顺丰快递也是如此。然而,在世人眼中,顺丰快递走的并非寻常路线,似乎有点偶然的因素在其中。对此,王卫解释说:“坦白讲,我不太相信偶然,为什么会有偶然呢?因为无知才会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奖,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觉得是偶然。当所有的因素都集中到一起后,你再去对比,你会知道这是必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吧未来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若是仔细分析王卫的个人经历,你会发现他的成功也非偶然,而是必然。他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书,而是决定去打工。他先是在叔叔的工厂里工作,后来尝试自己开公司,后来做起了印染生意,虽然在印染生意中,他并没有赚多少,但是却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因生产出来的样品需要检验,从厂家到客户的手中需要很长时间,这大大影响了印染订单的快速达成,也影响人们的赚钱速度。从这件事情,他考虑创业,也就是进行快递运输,从此顺丰快递诞生了。 顺丰快递是有了,如何发展更是值得关注的。尤其是顺丰快递占领了华南市场后,究竟要保住华南地区,还是逐鹿全国?因王卫有超前的眼光,自然是不会放过打开全国市场的机会。在进行顺丰快递运营的过程中,他始终将“坚持企业信誉”放在第一位,进一步考虑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甚至开启个性化服务,这一系列的举动,让顺丰快速稳定的发展。因王卫独到的眼光,顺丰快递专注而专一,心无旁骛的只将快递做到最好。 如今的顺丰,速度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即便是价格贵,还是很多人的首选。这一切,都归功于王卫,他虽然没有高学历,却有独到的眼光,能看到商机,拥有大局观,如若不然,只怕也没有现在的“快递之王”了。 这是一本顺丰快递的创业史,也是王卫的个人传记。从这本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的出身学历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敢于决断,更要把握时机。唯有如此,才能够开辟一片新的天地。顺丰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未来,说不定王卫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一路顺丰》读后感(九):人生追求的另一种境界
很多人都知道快递行业最有名的公司是“四通一达”,但比他们五家公司还更加有名的是顺丰快递公司,这是一家被人誉为“中国联邦快递公司”的优秀企业,他的“掌门人”很多人都只是知道他的名字,却从没有人见过他一面,他是王卫,顺丰快递的创始人,他一直以低调方式工作和生活,以至于影响到他公司的高层领导们也常常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 王卫和很多人一样也是经历过创业初期的艰难,他想要创办顺丰快递公司,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他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得员工们都是努力尽责甚至是拼了命的工作,快递员也能够获得月收入一万的工资,但毕竟是少数。 他努力地把顺丰看做事自己的孩子,尽管在顺丰开始在国际知名时很多企业都想要收购它,甚至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也出了高价想要收购,但王卫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顺丰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不愿让自己国家的快递市场被外国快递企业占领,他还考虑到想要打造属于自己国家和民族品牌特色的快递企业。 多年以后他的想法实现了,他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敢于开拓进取,他购进了飞机,培训员工,更加加快了送快递的效率,尽管快递费用比较高,但相比其他快递公司,顺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赢在了效率和保证了快递安全上,减少了顾客的投诉率。 王卫能够做到这样,需要花费大量地时间和精力,顺丰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很大程度上需要由王卫自己管理和处理各种事情。 他不仅对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顺丰公司负责,更是对社会和民众有着责任心,在很多企业和公司纷纷通过打广告和上市等手段增加知名度,顺丰却依然保持自己原来的发展战略。一方面他不打广告,认为与其把钱花在广告上,不如花在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服务质量上更加重要。另一方面他不让顺丰上市,不是没有看到上市后会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而是看到了所带来的困扰和阻碍顺丰未来发展的问题,上市的企业都希望自己企业的股票一直能够上涨,但没有人能够保证,只有这样,才对购买了该企业的股票搭我股民有好处。不是王卫对顺丰没有信心,只是他不想让顺丰被利益所束缚和支配,正是出于他对股民们的负责态度,对社会的负责态度而做出的…… 在快递行业中,从事快递员工作的人很多都是学历较低的人,这就决定了快递员对待顾客的服务质量的不够好,而请高学历的本科生尽管他们有更好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却需要更高的薪酬。顺丰能够成功在于能够兼顾好这两者,既请到了高学历的员工,也花钱在培训员工素质上,使得顺丰的快递员服务质量远胜于其他快递公司。
《一路顺丰》读后感(十):低调老总的商务传记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快递就进入了自己的生活。我最开始接触快递,并不是因为网购收快递,而是因为要与一家网站签约网文,要寄送快递。快递的出现,让邮局十分尴尬,至少除了买邮票,帮老爸取工资之外,我再也没有进过邮局了。说起邮局,我又想起了自己的一位老朋友。他住的地方不算太偏僻,是一个镇上,他收快递只能收邮局的,其他的地方竟然寄不到。
这本《一路顺丰“快递之王”的传奇人生》讲述的就是快递的故事。本书的上架建议是经营传记。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比较喜欢看传记文学,因为一本传记记述了一个伟人。在我的印象中,能写传记的都是伟人。等我百年之后,若能有资格写传记,那就非常了不起了。不过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我没有接触过顺丰快递,没有收过顺丰快递的件,也没有用顺丰快递发过件。不过顺丰的大名还是有耳闻的。脑子里最开始有顺丰快递的印象是在省城,那次我去省城出差,便找一个老同学见面。老同学在省厅工作,经常与外地的商户联系,有的时候便要用到快递。我问他,你给他们寄送快递,是不是还要用微信收他们的红包啊?他说,根本不用,我们都用顺丰快递,直接弄一个到付就行。货到付款我是知道的,因为我经常从京东上网购,但是顺丰快递的到付,我还真不清楚。老同学还告诉我,顺丰快递是专做政府件的,比较高端。也就是那一次,顺丰快递高端的印象便留在了我的脑子里。
《一路顺丰“快递之王”的传奇人生》共计二百七十页,近二十一万字。讲述的内容不必多说,相信每一个看到题目的读者都清楚。对于顺丰的老总王卫,我是不太熟悉的。其实不光是我,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不太熟悉,毕竟这个王总太过低调了。福布斯都说了,他是中国富豪榜真金白银的隐形首富。隐形首富,肯定是低调的。其实这一点从大家对顺丰的了解多于对王卫的了解就可以看得出来。多数人都知道,现在最高端的快递就是顺丰,但是顺丰的老总叫王卫,就不是那么多人清楚了。
作为一本传记类作品,个人感觉这本《一路顺丰“快递之王”的传奇人生》算不上合格,这本书显得过于商务了,书中更多的篇幅是在介绍顺丰快递的成长过程,王卫虽然在顺丰的成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有关直接描写王卫的篇幅却并不多。对于传记类的作品,大家往往更愿意看到一个生活中的王卫,并不仅仅地想看到顺丰老总王卫,对于这一点,这本《一路顺丰“快递之王”的传奇人生》的描写显然是不够的。不过我认为,这也许跟王卫的低调有关。这个王总太低调了,能拍到他的照片都算不错的了,还想认识生活中的王总,那简直是不太可能。
不过作为国企,大家还是对顺丰蛮有认同感的。顺丰就像手机界内的华为,高端大气上档次,希望顺丰越来越好,一路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