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好说话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好说话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2 20: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好说话的读后感10篇

  《好好说话》是一本由学诚法师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好说话》读后感(一):好好

  好好说话

  好好生活

  好好待人

  好好待己

  好好工作

  好好读书

  好好做事

  好好学习

  好好相遇

  好好告别

  好好拿起

  好好放下

  好好启程

  好好歇息

  好好睡觉

  好好醒来

  好好吃

  好好喝

  好好活着

  好好感受

  ------------------------------------------------------------------------

  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

  ------------------------------------------------------------------------

  有时候, 我们是什么人, 就应该说什么话。 学生说学生应该说的话, 老师说老师应该说的话, 警察 说 警察 应该说 的 话, 医生 说 医生 应该说 的 话。 这样 大家 就 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但 有时候 却 反过来, 我们 说 什么 话, 我们 就是 什么样 的 人。 一个人 一直 都说 实话, 那 大家 就会 认定 他是 个 诚实 人。 一个人 总 说谎, 时间 久了, 他 就成 了 骗子好话 说 多了, 就成 了 好人。 总是 说 恶语, 本来 不是 坏人 的, 也 慢慢 成了 坏人。 说 智慧 的 话, 你就 成了 智者。 说 善良 的 话, 你就 是个 善良 的 人。

  ------------------------------------------------------------------------

  上篇 说好话 积福报

  ------------------------------------------------------------------------

  人 在 任何时候 的 任何 一个 举动 都有 可能 带来 伤害 人生 的“ 蝴蝶 效应”。 所以, 老老实做人、 踏踏实实 做事, 严格 律己, 才是 安全 之举。

  ------------------------------------------------------------------------

  凡夫 要想 学到 佛陀 的 说话 之道, 就应 通过 修炼 自己的 身、 语、 意, 也就是 行为语言、 心, 其中, 最主要 的 还 是要 修 慈悲 之心。

  ------------------------------------------------------------------------

  喜欢 嘲笑 别人 短处 的 人, 根本 原因内心 比较 刻薄, 不是 一个 以 宽厚 慈悲 的 心面 对 别 人的 人。 要 知道, 当 别人 有 苦难 的 时候, 如果 用 一种 刻 薄的 心 去 对待 别人, 自身 最终 也会 拥有 刻薄 的 命运。 这不 是 诅咒, 因为 性格 决定 命运。

  ------------------------------------------------------------------------

  我们 要想 当下 生活 质量 更高, 不畏惧 生老病死, 乃至 超越 生老病死, 就 应该 从 好好 说话 和好 好做 事 开始

  ------------------------------------------------------------------------

  为 澄清 糊涂 的 内心, 避免 经常性 轻言、 狂言、 多言, 我们有 必要 对 自己 进 行止 语 的 训练

  ------------------------------------------------------------------------

  现在 善于 表达 的 人 越来越多, 善于 聆听 的 人 越来越少。 其实, 什么 是 好好 说话? 很大 部分 是你 好好 听人 家 说了 什么, 然 后再 以 爱心 和 智慧 来 回答

  ------------------------------------------------------------------------

  我们 可以 观察 到, 有的 人 心宽体胖, 有的 人 比较 豁达厚道, 所以 他的 事业家庭方面 都很 圆满

  ------------------------------------------------------------------------

  活得 快 不快乐, 都 跟 内心 的 好坏 有 一定 关系 的。

  ------------------------------------------------------------------------

  请 记住, 千万 不能 以 慈悲 为 借口 试图 改变 一个人。 一个人 有错误 的 话, 只有 善 知识 才有 机会 改变 他, 与他 建立 很 好的 业 缘。

  ------------------------------------------------------------------------

  从这一点 上 来说,能够 帮助 别人 改善 缺点 的 善 知识 有点 像 外科 大夫— 剖开 别人 的 肚子( 这 谁都 能 办到) 把 病根 找出 来 去除, 再把 肚子 缝上, 治好 他, 让他 康复 出院( 这才 是 功夫)。

  ------------------------------------------------------------------------

  总之, 在任 何 一个 团队 里, 不要 硬性 去 插手 别人 的 事儿, 出于 好心 帮 别人, 也 一定 是在 利益 全局 的 前提下, 审时度势, 帮 到 点上, 而 不是 显示 自己, 逞能。

  中篇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

  什么 人 会 比较 快乐欲望 淡泊 的 人 比较 快乐, 超然 的 人 比较 快乐, 利他 心 强的 人 比较 快乐。 爱与 不爱 是 根据 自己的 利益 判别 出来 的。 总 考虑 自己的 感受 就 经常 有苦, 一心 想着 别 人的 人 就把 自己 放下 了, 从 别人 的 快乐 中 获得 了 无害 的 快乐。

  ------------------------------------------------------------------------

  是 啊, 世间 万事万物, 有 什么 不会 破碎?“ 就算 你能 一直 抓着, 有一天 它自己 都会 碎。” 果子 熟透 了 就要 烂, 花 开到 最 盛 就 开始 败, 塑料 会 老化, 钢筋水泥 也有 使用 寿命世界 就是 如此, 不承认、 不相信、 不愿 接受 也 没用。 接受 这个 事实, 心里 就能 平静, 就不 会 执着, 不会 在 人和 事物 变化、 败坏、 失去 时 充满 痛苦

  ------------------------------------------------------------------------

  抓 不住 的 东西 不要 去抓。 当 完全 明白 一切 事物 都是 抓 不住 的, 生命 反而 真正 自由、 安全、 快乐 了— 从此 不会 被 任何 东西“ 抓住”, 没有 了 忧虑恐惧, 不再 会 嫉妒愤怒苦恼。 没有 任何 心理 障碍, 才是 一个 真正 能“ 提起”、 会 承担、 有力量 的 人, 也是 一个 真正 能“ 放下” 的 人。

  ------------------------------------------------------------------------

  人与 人 之间, 最好 的 关系 是 互相 提携 帮助, 在 善 的 道路 上 共同 前进, 而 不仅仅 停留在 感情亲密, 甚至 烦恼安慰 上。 当然, 如果 只是 一起 五 欲 玩乐, 就 更不 足取 了。

  ------------------------------------------------------------------------

  这样 的 感情 归 根究 底 是对 自 我的 爱, 痛苦 与 失落 也来 源于 没有 满足 自我。

  ------------------------------------------------------------------------

  在 感情 之外, 要有 其他 令 自己 有力量 的 梦想, 不要 把 感情 当作 生命 的 全部。 凡夫 把 执着 当作 爱, 所以 总 觉得 斩断 了 执着 就是 无情, 其实 是 内心 不具 智慧 之故。 不要 把 幸福 寄托无常 的 感情 和 人 身上, 自己的 幸福 要 靠 善 业 来 创造。 不要 幻想 自己 没有 的, 多 珍惜 自己 拥有 的, 把握 自己 能做 的。

  ------------------------------------------------------------------------

  其实 仔细 想 一想, 外在 的 这些 物质, 我们 真正 需要 的 并不 多, 都是 想要 的 太多。

  ------------------------------------------------------------------------

  按 佛教 的 观点, 人 每 重复 一次 同样 的 行为, 记忆痕迹 就 加深 一次; 重复 得 越多, 痕迹 越 深刻形成习惯性 思维 和 行为 模式。 例如只有 让 善 念 持久稳定、 有力, 才能 拥有 稳定 的 幸福 与 快乐。

  ------------------------------------------------------------------------

  佛法 讲, 凡夫 习惯了 从“ 我” 的 角度 出发, 去 观察 外 在的 人、 事、 物, 并 得出 相应 的 种种 感受。 殊不知,“ 我” 就 像 一个 哈哈 镜, 客观真相 在里面 有着 种种 颠倒 之 相。

  ------------------------------------------------------------------------

  高调 低调, 看 胸襟大事 小事, 看 担当; 顺境 逆境, 看 把握; 是 得 是 舍, 看 欲望; 成败得失, 看 坚持; 淡然 释然, 看 心情是非曲直, 看 度量。 心 小, 小事 则 大; 心 大, 大事 则 小。 大 其 心, 容 天下 之事; 虚 其 心, 赏 天下 之美; 潜 其 心, 究 天下 之理; 定 其 心, 应 天下 之 变。

  ------------------------------------------------------------------------

  懂得 无常, 心 就不 会被 外在 的 境界束缚, 能够 看 淡 得失成败; 懂得 无常, 要好 好 珍惜 生命 的 时光, 勤 造 善 业; 懂得 无常, 要在 一切 境界 中 善待 他人, 温暖 自己。

  ------------------------------------------------------------------------

  佛门 认为, 随 喜 别人, 就是 造 善 业, 积累 福 报。

  ------------------------------------------------------------------------

  赞美 别人, 应该 是以 无 所求 的 心 去 进行, 如果 抱着 有求 的 心 就不 是 赞美 了, 那是 谄 曲, 是 溜须拍马。

  ------------------------------------------------------------------------

  比 丘 戒 要求 自己 不要 出 恶语, 这是 保护 自己的; 而 菩萨 戒 是要 利益 别人 的。 如果 某人 有 功德, 你 不去 赞美, 你 可能 就不 符合 戒律 的 精神 了; 某人 需要 鼓励 的 时候 你 没有 鼓励 他, 你也 可能 与 戒 不合。

  ------------------------------------------------------------------------

  别人 需要 鼓励 了, 你 赞叹 他 一下, 让他 获得 利益, 这本 来就 是一 种 布施。

  ------------------------------------------------------------------------

  当 有人 遇到 困难 或 想不开 的 事儿 的 时候, 如果 跟他 说“ 哎呀! 没事儿, 我们 家 也有 头疼 的 事儿。 家家 都有 一本 难念 的 经” 来 宽慰 他, 也是 很好 的 一句 善 巧 之语。

  ------------------------------------------------------------------------

  在 居家 生活 中, 爱 语 格外 重要, 亲人 之间 要多 讲 爱 而 不是 光 讲理。 亲人 遇到 困难 了, 通过 语言 乃至 表情 和 行为 的 宽慰 都能 够 化解 矛盾。

  ------------------------------------------------------------------------

  要想 减轻 烦恼, 享有 快乐, 就要 从 去除 烦恼 产生 的“ 因” 入手。 比如, 我们 习惯了 只在 意 自己, 那 现在 可以 尝试 多用 一些 心思 去 体会 他人 的 处境 和 心情, 多 去 关心 他人。 关心 他人 的 时候, 自己 那 颗 紧绷 而 僵 硬的 心 会变 得 轻松 而 柔软。 疗 治 自己的 烦恼 心病, 最好 的 医方 在于 利他。

  下篇 人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

  学 诚 法师: 慈悲, 慈 是 希望 众生 得到 快乐; 悲 是 希望 去除 众生 的 一切 痛苦。 众生 也 包括 自己, 自 他的 一切 痛苦 都是 慈悲 的 理由。 真正 的 关键, 不是 要不要 慈悲, 是 自己 有没有 慈悲 的 心 和 能力, 所以 重点 要 放在 成长 自己、 强大 自己 上。 明晰 了 宗旨, 就 不会 随 外 境 而 转。 一直 把 伤害 记在 心里, 就是 一直 在 伤害 自己; 放下 对 他人 的 怨恨, 也就是 放 下了 刺 向 自 心 的 利刃。 其实 归根到底, 原谅 与 宽容 不是 对 他人 慈悲, 是对 自己 慈悲。

  ------------------------------------------------------------------------

  佛法 讲, 造 业 的 核心 在心, 在 动机, 只有 改变 心, 才能 改变 业。 造 了 恶 业, 只有 从 心底 里 真正 认识到 这样做 是 错误 的, 产生 痛悔 之心, 洗心革面, 决不 再造, 才能 真正“ 消 业”。

  ------------------------------------------------------------------------

  人的 高贵 与否 不是 看 外在 的 身份、 职业, 而 是由 自己的 行为 决定 的。

  ------------------------------------------------------------------------

  自尊 不是 从 外 求得 的, 而是 笃 定 自己 行为 的 意义, 坚持 人格 的 标准, 不 放任自流, 才是 真正 尊重 自己。

  ------------------------------------------------------------------------

  人 要有 仁慈 真诚 之心, 并以 智慧 摄 持, 才能 真正 自 利 利他。

  ------------------------------------------------------------------------

  死亡 来 临时, 一切 放 不下 的 都 只能 放下。

  ------------------------------------------------------------------------

  真的 能 忘记, 就是 放下 了。 只是 我们 常常 用 麻木 来 掩饰 深藏 于 内心深处 的 记忆, 从来没有 真正 放下 过。 其实 我们 放 不下 的 并非 某人 某事, 只是 自己 内心 的 感受。

  ------------------------------------------------------------------------

  回忆 其实 是 妄想, 在 幻觉 中 一遍 遍 加固 内心 的 执着, 然后 骗 自己 说 这是 无法 撬动 的 巨石。 认清 了 烦恼 妄想 的 本质, 它 顿时 就 轻如鸿毛 了。

  ------------------------------------------------------------------------

  心中 无 有 挂 碍 是 放下, 被逼 无奈 是 懦弱。 是 放下 还是 懦弱, 并不 是由 别人 的 看法 决定 的, 而在于 自己 内心 的 强弱。 大 鹏 鸟 不屑 于 林间 枝头 的 游戏, 即 使被 小 麻雀 嘲笑, 又 岂 会 放在心上? 只要 自己 足够 强大, 就不 怕 他 人相 欺。

  ------------------------------------------------------------------------

  放下 不等于 放弃, 不 贪 执 不等于 不 上进。 要 放下 世俗 心, 发起 菩提 心。

  ------------------------------------------------------------------------

  过去 种种, 譬如 昨日 死; 未来 种种, 譬如 今日 生。 不要 用过 去 限制 了 现在, 而要 以 过去 为 台阶, 迈向 新的 人生。

  ------------------------------------------------------------------------

  在 痛苦 的 经历 中 要 学会: 少 一份 执着, 多 一份 付出, 不要 把 生命 寄托 在 无常 变化 的 人 事物 上。

  《好好说话》读后感(二):读《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作者学诚法师,2016年出版,畅销至今。如法师所言:“大家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很简单,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好好说话,就是一种修行。”诚哉斯言,善哉斯言,慧哉斯言。

  书分三篇,分别是:上篇:说好话,积福报;中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下篇:人生的十万个为什么。其实聊说话的书很多,有些是老鸡汤,有些也很棒,比如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不过作者们的动机和境界未见一样,高僧大德的发心是为所有人离苦得乐,他的智慧也更为彻底、圆满。智慧不一定要通过很多才华来展示,比如这本书,身为中国佛教界领袖,学诚法师简直写得不怎么“文学”,很多内容通俗得连小学生都看得懂,但你要细细琢磨,又体味无穷,朴素中见神奇;很多地方能直接对治我们的毛病,直接对现实生活起作用;还有很多想法,普罗大众可能还真是没有不熟悉,一听就醍醐灌顶呢。一本书,一副妙药,直指口业,直指命运。

  我不觉得有谁说完一天话后,睡前好好反省会觉得自己没毛病的。“好好说话”是真难却也真值得学,我先挑一些同大家分享,剩下的,大家自己买书去读。

  上篇

  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每天叫着“没钱”的人,真的都是跟金钱无缘的人。……你嘴上说的自己,就是你自己!看好的、听好的、说好的、做好的,就能得好的。无论你关注什么,都将会创造出你所关注的一切。快乐成功的人每时每刻都会觉察自己在看什么、听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人在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有可能带来伤害人生的“蝴蝶效应”。所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严格律己,才是安全之举。

  智慧就是当别人用戾气对你的时候,首先你要抱有一颗慈悲心,然后去寻找化解的办法。既要保护好自己的尊严,又不要伤到别人的自尊心,大家都觉得很好。

  其实,每个人都很尊贵,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光明。但为什么常常控制不住自己,争执不断呢?因为被无明——烦恼所缠。之所以学佛,就是为了把这个烦恼拿掉,就像把尘埃抹掉,内心如镜的光明就出来了。归根到底,菩萨的说话之道就是爱。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思维方式和关注对象不同,再加上我们内心情绪波动的干扰,我们在听闻对方说话时很容易出现偏差。

  看破,不说破。

  无始以来,我们的人性中都有很多弱点。对此,如不注意慈悲为怀,在与人的沟通中往往不能觉察,常常就在不经意间、不自觉中把痛苦添加到了别人心里。

  菩萨的说话之道:胸怀慈心、悲心、喜心、舍心。

  随喜是快乐生活的一个重要法门。

  比起我们的行为,口是最不容易受人控制,而且最容易伤人、最容易犯错的。

  人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种生理结构暗示我们应少说多听。……人为何偏爱讲话?佛门有一个词叫“乐说欲”,即非常欢喜讲话,这是人的本性之一。

  心静如水的人一般很少讲话;喋喋不休正是内心躁动不安的表线,名为“躁人多辞”。安静的心就像一间收拾得井然有序的房间,再多东西放进去都能合理布置,找个不起眼的零件也毫不费时;躁动的心就像堆满各式物件的库房,东西都挤到了门口,就是搅个天翻地覆也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

  没有智慧的人,人家怎么能体会到你的慈心悲心呢?

  直率常常是伤人的借口。

  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我们都要尽量做到不说大话、官话、没用的话。

  烦恼减轻了,智慧自然就被开发出来了。比如,在寺院里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久而久之,人的内心会变得很安静,就会看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就会进步。

  沟通不是为了说服别人。沟通是为了理解别人,如果你理解了他的戾气,他的戾气就开始减弱;如果你抱怨冷漠,他的戾气就会增长。

  什么是好好说话?很大部分是你好好听人家说了什么,然后再以爱心和智慧来回答。

  说话时一定不要尽言,因为因缘随时都在变化,随时都在无常。

  千万不能以慈悲为借口试图改变一个人。

  伤害别人,也是伤害自己。

  中篇

  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你当然活得累。

  如果谁说他现在苦,那肯定是他“爱”上了某样东西。什么人会比较快乐?欲望淡泊的人比较快乐,超然的人比较快乐,利他心强的人比较快乐。

  抓不住的东西不要去抓。

  生命的现象很有趣,当你努力追求快乐时,总是得到痛苦;当你不再追求时,真正的快乐反而会不请自来。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互相提携帮助,在善的道路上共同前进,而不仅仅停留在感情的亲密,甚至烦恼的安慰上。当然,如果只是一起五欲玩乐,就更不足取了。

  幸福,是“心”的一种感受。一颗装满了“财色名食”欲望的心是一颗生病的心,因为欲望的本质就是“苦”。

  外在的这些物质,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多,都是想要的太多。

  只有让善念持久、稳定、有力,才能拥有稳定的幸福与快乐。

  其实很简单,换个角度,乌云上面就是阳光。

  懂得无常,要在一切境界中善待他人,温暖自己。

  怎么消解抱怨的心理呢?多说感恩的话。另外,一定要学会随喜,用随喜的心去取代嗔心,取代嫉妒的心。

  每一个性格的背后都有因果,每一个缺点的背后都是苦难。

  一切都是因果。

  有一颗佛的心,看别人就是佛;有一颗大便的心,看别人就是大便。

  寺里办禅修营的时候,一个女居士讲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话。她说:“我每天化妆打扮好,出门,把最好的一面都给了陌生人、外人;回到家,卸妆以后发脾气,把最难看的一面、丑陋的一面给了自己最爱的人、亲人。”她觉得这样做太不应该了。

  我们对他人常抱有一份戒备之心,其实最需要提防的倒是自己的烦恼。烦恼一旦出现,我们的内心就会失去安宁,丧失理性与智慧。

  苦乐不是由外在的“缘”决定,而是我们内心产生出来的。

  我们心里记住的别人的有多美好,那么这个世界就多美好!……记住他人的好,让感恩时时装在心里,你就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佛门讲一切随缘,努力,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随缘,就是安于当下。

  心的方向要把握住,宗旨不变、发心不变,才能谈得上随顺因缘去发展。一味随缘,就容易随波逐流;绝对不变,就容易脱离现实。

  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都很忙,一般除了跟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之外,对身边其他人的关注度都不够,不知不觉间,就觉得周围的人冷漠、自私,以致自己有话无处倾诉,变得孤独、压抑。实际上,自己对别人的苦乐忧喜没有用心,没有付出,怎么会有回报呢?……说话、做事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刻薄的话语、嘲讽的语气、轻蔑的眼神、冷漠的表情、粗鲁的动作、无所谓的态度、嫉妒的心理等,都是无形的刀剑,在别人心上划下伤痕。……多关注别人,少关注自己,别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人际关系就会变好。

  我们是否在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要求对方?我们是否潜意识里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本能地预期对方会随顺我们的想法?我们是否没从对方的角度去体会其想法与行为的合理性?我们当下的内心,是否充满了嗔恨、排斥、对立等恶的心念,扼杀了心性中理解、包容、善良的种子?

  我们可以尝试七分做事,三分观心。这样,心会越来越清静,越来越有力量,终究时时是好时,事事是好事。

  佛陀曾经在《杂阿含经》中告诉我们,人受到伤害可以比喻成中了一支箭。更严重的是,人会因为内心不断地重复和加强这个过程,而承受更多更大的痛苦,这是第二支箭。

  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漫天繁星。

  《佛遗教经》云: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负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有这么多的不幸福。

  人生在世,逃不出“苦乐”二字。……追求人生的快乐没有捷径,却有智慧的大道,善用心者得之。

  所谓“委曲求全”,若真“求全”,便没有委屈。所谓“大度能容”,若真“大度”,便虚空能容。正如蕅益大师所言:“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

  一个人的愿力越大,阻力就越大,而成败的关键在于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

  人在顺境时要收心,避免滋长骄慢;遇到逆境则要放心,就是要积极豁达,多缘光明面。

  一个人不成功的根源是内心无志,故根本解决之道是培养、增长自己的志向、愿力。此外,依靠一个积极的环境是极大的善巧,因凡夫容易心随境转,故而需要清净勤勉的环境来帮助我们转心。习气深重,不可能一下子拔除,只能循序渐进。

  追求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决定我们人生苦乐的根本。

  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人,是对演员身份的超越。当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不仅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考虑自己的利益,还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实真相,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别人。

  生病会策发我们的同情心。……生命会帮助我们减少骄慢。……生病还会促使我们思考和反省。

  现代人大多处于“茫、盲、忙”的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念和理想。很多人只相信看得见的、眼前的利益得失,不再追寻长远的、深刻的生命哲理,以为这些“很虚”。可是,很少人停下来反思: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精明选择,为什么快乐却越来越远?……“众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愚人欲求乐,毁乐如灭仇。”

  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

  眼前一刻,既是果报现前之时,又是耕耘因地之机。只看到果报的苦涩就会痛苦,转念看到因地就会拥有希望。

  焦虑,是被妄想之火煎熬。……整个一生中的盈亏得失,不过都是昙花一现而已。……得失只是我们心念上的起伏。……外在的成败得失带来的满足感只是烦躁的快乐,转瞬即逝。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慈悲与智慧,来自于烦恼的止息,并且得到了就永远不会失去。

  下篇

  太注重外在的看法,就成为了他人的奴隶。

  在乎别人的看法,其实是在乎自己的形象。总是想保护自己、凸显自己,是内心虚弱的根源。唯有放下对自己的执着,才能放下对外界的依赖。

  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

  装聋作哑,风平浪静。(答网友问如何看待闲人的闲言碎语)

  仇恨,让仇人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把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最投入的心念,都放在了他的身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他,不惜失去自己的快乐与平静,不惜忽视自己所爱、所珍惜的人。

  我们把排泄物、脏污都推给大地,大地却把他们吸收为养分,回报给我们甘美的果实。要做一个像大地一样的人。

  放下,不是宽容他人,是放过自己。

  动怒时,可以找一面镜子,观察自己面部表情的变化。

  脾气要爆发时,告诉自己:”十分钟后在发脾气。“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对事要讲理,对人要讲情;处事宜智慧,待人宜慈悲。

  平常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多看看他人的长处,就不容易让自己的心处于一个失衡的状况。

  愿力决定始终,智慧决定成败。

  世事无常,无论境界好坏都会过去,对于人生而言都是一个过程,我们在过程中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事来则应,事去不留;手中事多,心上事少。

  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予夺,是人主张;主身行己,是我主张。他人做什么、如何做是他人的事,我要做什么、如何做是我的事。

  与一群人一起去做有意义的事。一个人或许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答网友问如何克服一个人做事不能持之以恒)

  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办,把自己的事当别人的事办。

  浅浅一碗水的沉静不免狭隘,广阔大海的沉静则能承载巨轮。

  心也会累,要给心灵充电。亲近善法的环境和良师益友,能令心获得力量。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对于现代人,最珍贵、最重要的就是宁静。

  《好好说话》读后感(三):期待……

  quot;法师,你最近好像长个了?"

  有一次,一位法师参加一个政府召开的会议,会议中间休息时,一位很有身份的领导跟他开玩笑说:"法师,你最近好像长个了?"当时周围的人都很尴尬,觉得这样开一位高僧的玩笑有点过了。按一般人的想法,可能马上就要回一句说"你才长个了",或者不说话,装作没听见,但最后一定会闹得不欢而散。只见法师笑呵呵地回答:"说明你最近认识有所提高了。"那个领导想了一会,一笑:"你这个回答真的很妙。"

  还是这位法师,有一次在某大学进行演讲,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法师,你对钓鱼岛问题怎么看?"法师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总理已经表过态了。"

  还有人问法师:"如果前面火车道左边有五个人,右边有十个人,你开火车,火车刹不住,您撞哪一边?"法师答道:"我是个和尚,怎么会去开火车呢?"

  不管在任何场合,我们总会遇到很多无常之事,如果以慈悲为怀,就一定会有善巧的应对之法,因为慈悲心是很大的智慧,能够化解众生之间的诸多冲突和矛盾。

  《好好说话》读后感(四):胃疼治胃

  《好好说话》里有一个居士问:师父,末学今日诵《金刚经》时胃疼难忍,是业障现前吗? 学诚法师:是胃病发作。

  这个故事足够我笑一周。

  悉因果,是知了因果以后的洞明世事。是用发心来指导当下,以及回望过去的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把几样不相及的事情凑合在一起,来谈因果。

  今早浑身酸疼,第一感觉就是是不是自己最近伤心过度了,导致身体不适,然后觉得这是自己应该接受的业果。心中甚是凄惨。开工第一天要爬起来上班,勉强洗漱。然后拿手机翻到贤二的公众号,这个公众号有个神奇的作用,就是有一个自动回答的AI机器人。

  我们先聊了点别的,关于心安啊什么的。然后说到生病的问题。有了如下对话:

  《好好说话》读后感(五):好好说话 才能好好做事

  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沟通,80%的管理来源于沟通,80%的问题来源于沟通不畅。其实我们从小就学会了说话,但是不代表我们很会说话,很会沟通。沟通不是为了说服别人。沟通是为了理解别人,如果你理解了他的戾气,他的戾气就开始减弱;如果你抱怨冷漠,他的戾气就会增长。《非暴力沟通》和《好好说话》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好好说话的重要性!都说语言是双刃剑,把握好了可以帮助人,也有可能杀人于无形之中,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现在善于表达的人越来越多,善于聆听的人越来越少。以前以为自己会说话,后来学会觉察自己说话方式是否可以被理解,被接纳?其实,什么是好好说话?很大部分是你好好听人家说了什么,然后再以爱心和智慧来回答。好好说话,其实隐藏着好好做事,好好做人,站在旁边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情商高的人都会说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情商高的人会让别人很舒服!其实会说话是说话让人喜欢听,让人心里舒服!

  这本书实用性很强,里面的一些问答让人叹服,很多回答精辟简练,多么智慧。很多东西想不通的时候,我们会陷入自己的思想怪圈转不出来。学诚法师的回答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多次阅读!

  奇葩说主角马薇薇黄执中出品的《好好说话》这本书也不错!

  《好好说话》读后感(六):让人心灵净化的一本书

  这书给我好好上了一堂课。一直以来我总是给自己贴各种标签:心直口快,真诚交友,踏实做事……其实真的这样吗?或许都是自我这样感觉的比较多,而别人眼中的我并非如此!语言表达其实是一门艺术,是很有讲究的,你怎么说话,反馈给别人眼中,你就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前我总认为自己真诚,实在,直率,坦诚,可是我说出来的话却真实的传递出我其实并不是那样子的!反思一下前面三十多年的人生,为什么总是感觉自己好像总在寻求别人的赞同,总在希望可以得到肯定,总在怀疑自己怀才不遇,但却从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别人眼中的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以后的日子,如果我想过不一样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开始学着好好说话,学着不要有太多执念,学着与其改变别人不如关注自我成长和进步,学着去用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着会倾听和行动超过空想,学着“三思而后动”……只要心明了,相信我所期望的最终一定都会实现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