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四季红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四季红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30 21: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四季红读后感精选10篇

  《四季红》是一本由蒋晓云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季红》读后感(一):“我不知道哪里和张爱玲像,她那么孤独忧郁,我可不是这样的。”

  这是作者大陆出版的第二本简体版“民国素人志”系列小说。这本装帧精美的《四季红》 ,封面花团锦簇,火红喜庆,内里的五个民国女子故事,却有的坎坷,有的凄凉,令人唏嘘。五个故事看似独立,故事里的人物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也与作者之前的一本《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中的人物和情节有着关联,但我先看的是这本封面便惊艳我的《四季红》 ,我便先入为主地存了私心,把这第二本民国素人志当作心头好。

  有人说,这本书的风格神似张爱玲,我却不那么认为,蒋晓云自己也不这么认为。蒋晓云接受采访时候说:“我不知道哪里和张爱玲像,她那么孤独忧郁,我可不是这样的。”张爱玲的小说有繁华背后的苍凉透彻骨髓寒意,几乎是绝望的,而这本《四季红》的女主角们,大多都能在坎坷命运中,拼尽全力,搏出一片天地来,比张爱玲的小说多了许多光明和希望。正如作者在书中借主人公之口说的那样:“人生在世,如果天天只想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那今朝还过不过了?”,这本书讲的是“反正日子总是过得下去”的粗砺的真理,比张爱玲的小说更适合我们现代女性

  如果你爱看华丽奢靡细腻绵密,却又压抑痛苦悲凉绝望的民国故事,应该去看张爱玲;如果你爱看平实质粗粝开阔,在坎坷和悲剧中还存着一线生机和希望的民国故事,应该来看蒋晓云。

  华丽和平实,绝望和希望,我都不排斥,因此我两位都看。看张爱玲时,感觉故事太压抑,太凄凉,便去看蒋晓云绝处逢生的故事;看蒋晓云时,感觉文字简洁太平实,便去看张爱玲精致华丽的文字。

  《四季红》读后感(二):「雙人相好有所望 水底日頭朱朱紅」——张怡微

  《四季红》是一首台语老歌。和《雨夜花》、《望春风》、《月夜愁》一起合称为“四月望雨”。“四月望雨”这个词本身就有着“大时代加诸人民悲欢离合”的意味。有一出很有名音乐剧,演的是写这些作品的“音乐之父”邓雨贤,一个天才,然而生于乱世,像台湾版的《南海十三郎》。我不知道蒋晓云写这个故事,潜意识是不是这些典故。虽然她从来不会这样说。她的中学好友提醒她,“你不能假设别人知道”。她就哈哈大笑

  前几天电视里做了一集早年的禁歌专辑,又听到《四季红》,其实也叫《四季歌》。但是有趣的事,我们知道的黄耀明唱的那首粤语的《四季歌》,旋律却是《雨夜花》。四年前吴念真导演在课上说到《四季红》,说她母亲晚上很寂寞,打电话给她的老闺蜜,两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就在电话里唱《四季红》。当时我能感受到那个很感人氛围,但能调度的经验是很有限的。外人看西洋镜一样的。

  “四月望雨”很美啦,然而在台北,月月望雨。过了锋面,就是台风,过了台风,还有东北季风,过了东北季风又有梅雨季。还有无穷无尽的“东南风带来暖气形成夏雨”,“东北季风水汽辐合形成较强雨势”,“强对流活跃”……十分具有感染力,听了很多年,就好像真的懂得为什么会这样。像一种算命。

  这一年来,白天我很少关电视。因为电视里总有一些细枝末节动人之处,让我想起一些无用的记忆。譬如前几天看到一个老艺人叫“田路路”。唱过很多琼瑶片的主题歌。秀场年代少见外国面孔,和猪哥亮一起说一些与她这张面孔很不兼容的笑话。然而她晚景凄凉,几次上新闻都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她父亲是美国人,却一句英语也不会说。现在的人已经不太在意这些往事。越战期间曾有20万美军来台湾度假。20年间制造成千上万的亚美混血儿。他们中极少数人还能被看见。却镶嵌在“四月望雨”的角角落落。

  《四季红》读后感(三):用短篇小说建造民国素人的历史博物馆——评蒋晓云民国素人志系列小说

  长篇小说气势恢宏,人物、线索盘根错节,大视角展现历史全貌,多方位反映社会人生,短篇小说对此只能望洋兴叹,这道无形的壁垒始终阻隔着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在创作上的交融,甚至成为了作家们创作的自觉,从没有人尝试去打破横亘在二者之间的壁垒,直到蒋晓云民国素人志系列小说的出版,才让人们惊醒,猛然意识到原来短篇小说也能支撑宏大的历史叙事,再现历史社会与众生相。

  民国素人志系列小说简体版已经出版两部。第一部《百年好合》以12个独立成篇却又环环相扣的故事,书写了两代人的传奇,小说以金兰熹百岁寿宴为开始,利用寿宴编织人物关系网,12个短篇勾勒出14位女性,每个人物之间都相互牵扯,继而架构起民国普通女性的生活百态。王安忆评价说:“犹如套曲,一曲套一曲,曲牌如海。”但是,随着第二部《四季红》的出版,我们才发现,蒋晓云并非创作套曲那么简单,她试图用文字建造一座民国素人历史博物馆。《四季红》虽然仅有5个短篇构成,除首篇单独成文,剩余四篇则构建了一部家族史,第一部中没有登场的金家姐妹后代的命运,分别写在了四个短篇里,血脉情仇使得内容相互交织,独立的篇章因此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她们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反映的恰是大家族兴衰史。如果结合一二两部作品,将视角转向写作对象,我们会发现,作者并不仅仅在书写普通女子的身世沧桑,而是在苦心营造一九四九年以后海外华人生活的“浮世绘”,时间辛亥革命跨越至今,地点从大陆、香港、台湾一直延伸到海外。利用人物间的关系让独立成篇的内容彼此粘连,打破了短篇小说无法架构的宏大叙事和立体化反映社会人生的技术壁垒,扩展了小说叙事空间,草蛇灰线,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每个人物都被置身于特定历史的时间画卷上,个人际遇、家长里短、家族兴衰、时代命运统统被囊括其中,犹如走进了历史博物馆,透过一个个女子的身世沧桑见证整个时代记忆。

  《四季红》《雨夜花》《望春风》《月夜愁》是四首台湾老歌,一起合称为“四月望雨”,有“大时代加诸人民的悲欢离合”的意味,蒋晓云不去书写长篇,而是利用短篇让相关人物在不同篇章里淡入淡出,可能就是为了突出个人的悲欣交集恰是历史时代赋予的使命。民国素人志系列小说集中,人物或傲娇,或忧虑,或落寞,写尽了时代人生的跌宕与起伏,但是,作者落笔却颇为克制内敛作为作者阔别文坛三十年后的回归之作,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洞察世故的练达, 面对时代的苦难不幸,她写得闲逸轻柔,不用笔触去刻意煽情,专注细节渲染与人情描绘,构建出的恰是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时空。一个短篇就是一个旧事尘俗的故事,故事中那些旧了的人和事独立成篇,书写的是个人的时代之悲,但是人物间的相互关系,又编织成了一张时代人生的社会网,人人都是时代的过客和参与者,她们的故事在蒋晓云的文字里开出了一朵朵优雅绚丽花儿,带着悠久不散的幽香,惊艳了岁月时光,也震惊了文坛,原来短篇小说也可以有长篇小说的恢宏气势

  发表于《内蒙古日报

  《四季红》读后感(四):民国红楼女人史诗,蒋晓云下了好大一盘棋

  “民国素人志”第一本《百年好合》看完,就一直心心念念,总觉得那么大的历史背景,故事还远远没有讲完,现在才知道,原来蒋晓云下了这么大一盘棋,而这才不过是一个开头。

  如果说《百年好合》里这一出民国女人大戏,刚刚拉开了帷幕,第二部《四季红》那就是锣鼓开响了,这后面楼宇重重,望不尽的山水,让喜欢众生相的我好生幸福最开心事情,就是故事远远没到结束

  《百年好合》中,蒋晓云写了其中十四个民国女人的传奇一生,她们之中有平民舞女,也不乏官家小姐军官太太,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沦为“素人”,时代洪流中的众生相与生活百态被蒋晓云描摹得入木三分。十二个故事独立成章,连环套的设计也别具心裁,看似分散的故事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到了这第二部《四季红》,蒋晓云的野心才慢慢显露出来,连环套中竟然隐藏这一个“金粉世家”式的家族传奇。沪上金家,是组上有顶戴的名门。遗老家庭,表面洋派,却深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一套。金八爷三房太太,生了七个女儿,这七姊妹各自都有一段传奇。尤其是《歧路》这一篇里,二姐和四妹只因小小婚书上的一字之差,而引来命运的对调,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算离奇,却还是太令人唏嘘,命运弄人。

  好在蒋晓云笔下的悲剧终究还不是太多。她笔下的女人,无论是怎样的卑微,熬过去都还会有新的篇章。虽然各人不同的心劲和韧性成就的人生棋局各不相同,但毕竟是不到人生结束,就无所谓输赢

  人生总是过了一山还有一山,就像她在书中说的:人生在世,如果天天只想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那今朝还过不过了。

  所以,还是努力过好今朝吧。

  然后,我还想看下一部……

  《四季红》读后感(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白头

  未读《民国素人志——四季红》,便先听闻蒋晓云的名讳。外界将她名头传得甚响,如“又一张爱玲”等等。故我看书时总忍不住拿她与张爱玲比较

  蒋晓云与张爱玲究竟像不像呢?

  同样是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张爱玲笔下却更冷静更加浸入骨髓。蒋晓云则不然,每每在过尽千帆尝尽苦楚后还有令人顿悟力量,换句话说就是蒋晓云比张爱玲更慈悲也更懂得生活。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

  秀枝是《四季红》中出现的第一位女人。她半生坎坷,爹不疼娘不爱,在妓院中混了十多年终得一人垂怜却是个五短身材相貌普通的“外省人”。乍看之下,秀枝的一生并不幸福,可她只求安稳终是得到了属于她的凡俗幸福。寻常人家寻常儿女寻常枕边人,正是翁秀枝自己扎扎实实的生活。

  金家的七个女儿个个都是天仙般的人物,命运却个个不同。先出场的是金四丫头的女儿——韩津晶。许是从小缺人照顾,她半辈子都在忙着结婚,找了一个又一个“下家”。年华老大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一个人过的也是日子。

  四丫头得到的是全书中最诚挚的一段感情失去的是后半生所有的快乐时光。韩兴邦一死,她登时变得浑浑噩噩几乎欲死,生活下去的动力便是仅有的一双儿女。若能重来一次,不知道花前月下时四丫头还会不会满脸羞涩望着年轻的韩兴邦呢?

  蒋晓云与张爱玲一样的地方,便是同样不太相信爱情,她笔下的女人最终得以生活的,往往都不是爱情

  《四季红》读后感(六):成也金家,败也金家

  《四季红》是蒋晓云民国素人志的第二本。素人有平民的意思,民国素人志写的也全是普通人在离乱世道下的人生。小说围绕着上海滩上流社会的金家展开,不论是三教九流还是高门大户,小说里的男男女女多少都和金家有些牵连,并通过这些微妙男女关系成功编织出一幅乱世儿女的众生相。

  蒋晓云的聪明之处在于用一个短篇小说集的形式替代了长篇。金家姐妹的故事若是写成长篇,就显得就太平常了,《金粉世家》、《京华烟云》这类珠玉在前,况且还有《家》《春》《秋》。而做成短篇,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主人公,有各自的命运沉浮。

  因为写的是民国乱世,一个家族中的众人各自离散,从每个人延伸开去的枝杈也纷繁茂盛。况且还能在各个短篇中巧布线索,勾起人的好奇心,这篇中谁与那篇中的谁是什么关系,他与她背后又有什么纠葛。怎不叫人叹服她的巧妙心思

  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本,《百年好合》开了一个好头,22篇短篇写了14个女人的一生,同时也张好金家的这张网。《四季红》接续《百年好合》的内容,结构更为简单,局都已经布好,只要顺利扫清尾巴即可。五个短篇中的四个交代了在上一本中未出场的金家姐妹的后续,剩下一个则写了台湾本土女人秀枝因为不识字被生父卖为娼妓的故事。

  倒也不是说《四季红》写得不好,只不过“成也金家,败也金家”,相比那些完全独立的篇幅,与金家有关的故事显然要更吸引人,如果还有下一部的话,不知道她还能写些什么。金家众多的下一辈?可那显然不是民国素人了。

  《四季红》读后感(七):终究是素人

  读第一部的时候就在想,蒋晓云是要经历过多少人情世故才能把人和人之间命运的交错写的那么自然而然又充满巧合,背景是大的,战乱,家族破落,流亡,参军,其实书中的人物也就那么些,巧合也都不算是巧合,因为圈子小,但是看过之后总不会去慨叹世界太小了,而是会想,这可能就是书中人念念叨叨的“命”。

  蒋晓云笔下的素人,不论出身是在大家还是市井,年轻时的辛酸颠沛流离总是少不了的,但是主人公们都是倔强的,各自都有自己的信念,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信念而博,最后都会有好的归宿;男人们都是花心的,反倒是那种大大方方表现出来的,最后并没有伤到爱人的心,而那些嘴里说着不愿负人的,都是在把人往火里推,耗尽她们几十年的生命苦苦挣扎。

  人物的阶级关系还是存在的,姐妹可能因为彼此不再属于一个阶级而不相往来,那些阔太太们,争相为自己的女儿也争取到这她们认为的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一个人在孤立无援时,都觉得另一个阶级的人是高高在上的,可能会有能力给予自己帮助的,老了才知道,大家其实都一样,可能就像她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命不一样罢了。

  《四季红》读后感(八):猫、黄鱼和泡饭——读《四季红》有感

  《四季红》是蒋晓云民国素人志系列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第一部《百年好合》饱受好评,但我没有读到。这一本据说是延续了上一本金家姐妹的人物线索,继续述说这个曾经兴旺的大家族中各个女儿的故事。

  作者蒋晓云被夏志清喻伟“又一张爱玲”,也被许多读者认为是“小张爱玲”。把蒋晓云与张爱玲进行对比,是对夏志清的称赞,也是一种挑战。

  这本短篇小说集总长7.7万字,快的话一天就能读完。除了第一章《四季红》中的女主人公秀枝外,后四章内出现的人物都与金家姐妹有关。

  作者用“津晶”这个特殊的人物打开了金家的大门。读者像是乘坐由作者操控的时光机一般,辗转于绵延不断的时间长河里。金家各姐妹的生活被历史串联,并联交错。这些姑娘有美人如大姐,也有命运波折互换的舜菁和舜慧。台湾和上海这两个地点随着书中人物的流转切换自如,作者也很细心地给每个不同出生的人物安排了方言台词。台湾和湖南是如何我并不清楚,但有一段关于上海人舜蒂家的生活我看着很亲切:

  猫娇贵,天天吃鱼茸拌饭,主人夫妻倒很少在家吃,即使在家,吃得也很简单。太太教会银姐一道上海菜,黄花鱼红烧肉。对银姐的广东鼻子而言,腌渍在瓶子里的黄花鱼连闻起来都咸得要人命。这样一道不甚讲究的菜烧一次以后,端进端出,两夫妇就着泡饭可以吃上好多顿。穿着制服的银姐多半时间还都花在猫身上,每天煮了鲜鱼之后剔刺,跟从前那家,闲下来工人们要挑拣燕窝里的杂质一样,是细活。

  “人食咸鱼,猫食蒸鱼……”银姐每天下工前要清理猫砂带出去。她手上忙着,心里暗自讪笑这家人不懂得吃鱼。像皇族一样被人伺候着的两只猫,名字倒很普通,就叫大咪、小咪,表示复数的时候统称为“咪咪”。

  舜蒂和庆吾皆出生富家,即便是时局动荡、无法定生活的年代也依旧能住在小洋房里过日子。二人的感情随着时间减淡,因为本来也只是抱着“搭伙过日子”的心情结的婚。舜蒂经常朝着庆吾发脾气,也时常嘲笑庆吾不标准的上海话。独独这样一个“不嗲”的上海女人,在吃和丈夫吃咸鱼泡饭时流露出的生活气息让我着迷。

  如名“素人志”所言,作者意在表现一个个有关“生活”的故事。不管好不好,日子总归是要过下的思想贯穿了整本书。其中的女子无论人生再怎么跌宕起伏,再怎么不顺心,总还是能在碎碎念中把日子过下去,或好或坏。而作者也无意去给她们添加太多表情,只是用流水一般的描写把她们的故事写出来。这有一点如张爱玲般“冷眼旁观”的味道,但对于我来说太淡了一点。

  为什么在我看来淡了呢?

  因为张爱玲陛下的女人都很“美”。她们不一定是真的漂亮,只是那些神态,穿衣和动作都是那么生动。在我眼里,女人的描写是一定要写外貌的。无论她是否好看,女人这个物种本身就是艺术。音容笑貌,一举一动都能拿来刻画。她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呀,她的脸颊是消瘦还是圆润呀,她说话时的眼神和手是怎样的呀,一切的一切都是可以拿来写的。可惜这本书里对于女人本身的描写有点少,或者说不够让人印象深刻吧。所以很多时候金家的各个姐妹在我心里有点标签化,而不够鲜活。

  唯独那段猫和泡饭的描写戳中我心。我能想象出夫妻二人趿着拖鞋,穿着宽松的睡袍在客厅里吸溜泡饭,砸吧着黄鱼的场景。并不是说不会享受,所以猫吃蒸鱼。而是黄鱼和泡饭这个东西他就是很本地,在沪人眼里就是最享受的。

  总得来说,这本书给我感觉有点“流水账”了。并不是说故事不精彩,而是在描写和刻画上太多场景不够生动,所以交代历史背景和时代变换的部分有点“流水账”。

  《四季红》读后感(九):如果你也有朋友遭遇了爱情的劫难

  凌晨,已经敷完面膜,我仍旧无法闭眼睡觉。索性爬起来,让一天发生的事在大脑里再过一遍。

  如果中午F老师回到办公室没有告诉我那个消息,我不会不安。

  三周前,我第一次见到梦如。她身着黑色露脐短袖,白色超短裤,露出的小腹上有麋鹿纹身。小小的个子,白皙的皮肤,带着框架眼镜,披一头酒红色大波浪,对我说得第一句话是,“老师,我困了,下午开车回去睡觉了”,而我除了说声“路上注意安全”,竟没有过多的阻挠她。看着她离开办公室,我觉得这女孩子很酷。

  第二天她进办公室时,其他学员已经开始在听课了,我问她为什么来晚了,她说昨晚和朋友聚会耍晚了,从郫县开车进城(成都)时堵车,所以就来迟了。我也并未言其它,只说记得下次来早一点,培训课程都需要打考勤的。她说好的,下次一定注意,便去了教室。

  整理档案时,我专门留意了她。1988年出生,郫县本地人,高中学历,家里是开药店的,本人工作经历不详,除了报名表上的基本资料,我没有她更多的信息。

  培训课程结束那天,我给那期学员拍了很多照片,发现她是最上相的,怎么拍出来都好看。这样的女孩子,应该总是很闪耀吧。聚餐结束后,学友之间在互加微信,他们问我的微信号,我以基本不上,有事咨询可以直接打我电话为由拒绝了。现在想来,我是有些后悔的。

  F老师两点左右把消息告诉了我们,我实在难受,三点便请假离开了办公室。出门后,不知究竟该去哪里待一会儿,便给最近在成都游玩的表姐打了电话,然后打滴滴直奔锦里。车里当时放着齐豫的《女人与小孩》,正在唱:慢慢有人说,那个小孩长得象我,跟我一样需要爱,一样脆弱,跟我一样害怕孤独和寂寞;象我这样的一个女人,以及这样的一个小孩,活在世界上,小小一个角落,彼此愈来越相象,愈来愈不能割舍……我偷偷拿出湿巾,把眼泪檫干。司机有注意到这一举动,问我是不是太热了,我说还好便不敢再多言,害怕控制不住情绪。

  到锦里时,表姐和姐夫已经在门口那棵大树下等我。我们一起逛街、吃饭,回家洗完澡后,我还是没有办法驱赶内心的不安,忍不住告诉表姐,我们的一位学员昨天割腕自杀了,表姐问我为什么,我说听办公室老师说是为情,之前有个相爱多年的男朋友,两人还有了小孩,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孩打掉了,分手了,重新又交往了一个男朋友,最近也分手了,好像因此而想不开,选择自杀了。我们并没有进行过多讨论,讨论也意义不大。

  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开始翻已经放了一段时间的《四季红: 民国素人志》,蒋晓云的书我之前已经看过《掉伞天》,很喜欢她写得那些关于爱情、婚姻的小说,特别是那篇《姻缘路》,至今印象深刻,十分清醒。第一篇同名小说《四季红》里出现了秀枝,这位女同学之前在苏先生的小说《少女秀枝》里也同为女主角,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大陆,她在作家的笔下都充满了故事性。看着这些在时代的洪流中被爱情裹挟着往前走的女人们,她们的爱恨情仇,好像最后都被岁月一一化解了。我又想到了梦如,如果换一个时代,她是否反而可以逃过爱情的劫难呢?津晶在遭遇四段婚姻之后,不依然活得好好的嘛,论她的遭遇,想必比时下偶像剧里苦情女主角们悲惨的多吧。

  就是在这样的不安中,我读完了这本书,也算印象深刻了。有时候真搞不懂,是情绪迎合了书的氛围,还是有缘的书碰到了合适却又无奈的情绪。如果你也有朋友遭遇了爱情的劫难,我想不妨可以读读这本书的。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四季红》读后感(十):历史中那些“疙疙瘩瘩”的东西

  有人说蒋晓云是“杀回来”的,我深以为然。少年成名的她,二十出头就以三个短篇小说连续三届荣获联合报小说奖,才情惊艳,被夏志清先生称为:“小张爱玲”,甚至怒赞:“不止是天才,简直可说是写小说的全才。”但随后出国、留学、成家、停笔,三十年后,两三年内就接连出版短篇集、长篇、以及散文集。如今已过六十的她,还在笔下“大动干戈”,咕噜咕噜冒腾腾热气,不是野心太大,就是有什么话想说。 继第一部素人志《百年好合》之后,蒋晓云继续续写第二部《四季红》,背景放在一九四九年后大批迁移海外和港台的特殊群体。在这本素人志里,可以看到几位熟面孔,譬如《桃花井》的谨爹,《百年好合》的金兰熹...蒋晓云是真的使了个大招,书中中人物前前后后都与前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又因为这一个个鲜明特性的女子,庞大、复杂、代表性十足,为我们描画出一张颇为震动人心的民国素人图。 书中有五个故事,除开第一个故事同名短篇《四季红》是单独成立,其余就像藏了一个大乾坤,坏坏绕绕,抽丝剥茧,把金家七位小姐甚至是她们后代的人生讲了个清清楚楚。本都是富贵大家族里的一员,却因为那个年代特有的叵测特性,小姐们各自走过截然不同的生命旅程。书中时代气息是浓烈的,它像左右每一个人向前还是往后的神秘力量,让这些女子的颠沛流离,显出一种不可控的宿命感。 开篇《四季红》里的秀枝,旧时代旧制度旧思想种种一切,把她推向文盲、最底层、最为捆绑的境地,桎梏不得挣脱。《小楼寒》里的五小姐舜菲,时势混乱下选择和丈夫远赴他乡,一场海难使她丧夫失子,把她从高处抛落,过上难民生活,一颗心像被拎在空中,久久不能复位。实际上,舜菲封闭了飘荡的残酷现实,只可惜开启的新世界,是精神的流亡。女儿津晶自然管不了了。而津晶了,母亲精神病、父亲早亡,继父呢?继父是逃脱的对象。没有依靠、没有爱,这种无着落状态似乎从小就绊住了她。《傻女十八嫁》中,津晶大半辈子都在寻找下家中度过,直到定居海外已老年的她,舒服窝进沙发里,静下心来,才敢回顾自己。但她的一生本质是逃离,逃离魔爪、逃离窘困、逃离城市的陷落。人是平静了,社会是安稳了,但一生波折的生命线,刻在了历史灰色的幕布上。《歧路》一篇,则凸显出了只在那年代才能发生的荒谬。姻缘乱配的三人,一字之差的婚贴,这本是只需当事人心知肚明就好的事,却令金家四小姐舜蕙毙命,真正“左翼分子”的二小姐舜菁,倒逃于一劫,舜菁是喜是悲、是叹惋还是愧对?一切再也无关时局会如何发展,她踏上的,只能是个人的救赎之旅。 大背景是厚重的,压人喘息。小人物是被迫承受的,叫人不甚唏嘘。所有故事,皆有命定的不可避免。这些无奈发生的事,最终沉淀为历史下不能忘怀的一幕。 蒋晓云一直着力讲述民国时期的故事,她说:“我耗费很大一部分精力,也是最艰难的一部分工作是加强我与此相关的历史知识。”过去的历史就像过去人生一样,不容人轻视,而那时期人们流离的生活状况,迫使每个人都在寻找故乡,寻找根。蒋晓云特意把环境放在那个动荡年代,想必也在抒发这种心理状态,她移居海外三十年,思乡之情肯定是有的,于是她笔下人物的心理把控,总游刃有余,拿住七分,把流离之痛展现淋漓。那离散的是什么?对于每个平凡人来说,是只能关注自己个体命运的来去,多了看不透,少了不愿看,于是其他的,都带着漂泊的生命晃荡在外。蒋晓云就说:“我并不想写正史,比较偏重于寻找历史中“疙疙瘩瘩”的东西。”疙疙瘩瘩是什么?也就是俗世真情、小而确切。 《风乍起》里金家六小姐舜蒂,十七岁追爱,冒险偷渡走大后方,以为能换来心上人的怜爱,不料会被康概大义、要舍小我成大我的英雄气概给扬弃了,三十岁匆匆出嫁,随后活在了“嫁得差”的怨气里,她总是看得太自我,看不出清醒的人生该怎么过。舜帝一辈子,没有一刻对自己理清过。所以最后她恍惚了,发了魔怔。这里,女子对婚姻的期待也冒出了时代的气味。这是整个时代的愚昧盲目做温床的结果,是人的自我流放之结局,也是在蒋晓云克制、冷静中,戳破了爱情的幻梦。回头看,书里的秀枝,做着底层特殊职业,暗黑无光,却因为老绉的到来,这个黝黑瘦小、典型南方农民的中年男人,眷念高达白净伴有狐臭的秀枝,从此人生转折,走进正轨,过上平凡艰辛的小日子。这篇故事里的人特别不值一提,蒋晓云下笔也并不温柔,但偏偏能看到尘世最普通的面貌,像多数人家,每晚留的那盏灯。再繁乱也有一处静谧留给你。这又是蒋晓云沉着老辣的地方,残忍之余有温存。也许不管是历史还是人生,越混浊越需要一丝清明,越混乱越要有一个支柱。大环境,小确幸,想要幸福,不过如是。 虽已是第二部素人志,离蒋晓云的野心才完成一半。民国时期普通人的命运,总是带着流离失所的迷茫和回归故里的期盼,但有多少人能得偿所愿?世事是不由自主的,更是艰难的,何况是那个动乱时期。被整个时代洪流裹挟的命运,像浮萍,飘飘荡荡,可是人的生命本质,本来就是身不由己。而蒋晓云想要说出的,恐怕就是这样的历史和这样的人。他们都有命运的苦,流年的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