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成问题的问题》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不成问题的问题》经典观后感集

2018-04-09 21:5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成问题的问题》经典观后感集

  《不成问题问题》是一部由梅峰执导,范伟 / 殷桃 / 张超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一):讲的是过去的故事,说得其实是现在的生活

  新加坡华语电影节上看得这部电影。在一个很小的艺术馆里的放映室,也就几十位观众,而且只排了一场,我觉得有点看轻了这个片子

  黑白片,老舍的小说改编,范伟更是凭着这个片子拿了16年的金马影帝。不仅仅是范伟所饰演的丁务源,片子里所塑造的其他几个人物,性格以及为人处事方式也都非常有特点,对照当今社会里稍微大一点的组织范畴,你会发现几乎每个组织里都有类似的人存在

  丁务源,农场的老主任,老好人形象外表忠厚老实,但处事世故圆滑。对于他而言,业务水平高低与绩效的好坏,远没有维系人际关系重要。丁主任从来不跟人红脸,别人之间出了矛盾他也是一副和事佬的形象,但关键时刻下起杀手来,那也是毫不含糊

  秦妙斋,农场的老鼠屎,油嘴滑舌,不无正业,但坑蒙拐骗样样精通。为人自私自利,一旦自身利益受到威胁,花招损招频出。没啥真本事,但捣起乱来破坏巨大

  尤大兴,农场的新主任,业务能力强,但情商不高,为了绩效,弄得跟周边很多人关系紧张,最终被人抓到了把柄,无奈黯然出局。

  尤太太,尤大兴的老婆,真正的和事佬,因为怕得罪人,所以处处当老好人,最终掉进了秦妙斋下的套。

  佟小姐,农场老板之一的女儿富二代热爱生活,但涉世浅和矫情是她最大的特点。

  还有农场的账房先生,有正义感,也肯努力认真工作,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难有什么作为,只能是随波逐流

  这个片子很容易让人想到《驴得水》,同一年上映,同样的黑色幽默,讲述也是同一年代的故事。那个片子更好?我觉得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年里出了两个很好看的片子,这就足够了。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二):只会发生中国人情故事

  片子是好片子,只是排片太成问题了。11月23日在我所在区域只有一场,还特别晚。今天就没有了,只好昨晚赶着去看了。

  人物塑造地活灵活现,每个角色都立起来了。就连李会计,总共没有几场戏,也让我们感受到角色的性格。丁主任,刚开始觉得他是个老好人,看到后半场才渐渐觉察他不动声色下的心机。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让你发现他聪明的,丁主任就是这样的啊,你被他卖了都不知道还会心甘情愿感谢他,真是细思极恐。范伟不动声色地演活了这个人物,很多细节设计得非常妙,他真的是华语影坛演技被低估的演员

  树华农场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老舍一支笔将中国式人情社会和处世之道嘲讽得淋漓尽致摄影很棒,尤其喜欢十几秒的云雾氤氲的空镜头。在电影美学上,让我想起了《小城之春》。在讲述的人情幽暗上,又让我想起来《背靠背,脸对脸》里的副馆长,四两拨千斤地排挤对手。黑白片也有其优点,没有了众多的色彩来分散注意力,反而能更聚集于演员的神态动作以及镜头所传递出的意义。有人说发生在民国的故事离今天会不会太远了些,这样的故事在古代、在近代、在当代乃至在未来都在发生,重要的不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关键是这个故事只会发生在中国。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三):不成问题,却难成大器

  等了将近一年,终于看了这部让范伟金马封帝的影片,除了男主之外,关注这部作品原因还有它的导演,是娄烨——这位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的御用编剧,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它的色彩,是令人着迷的黑白。

  故事讲的是所有人在典型的人情社会之下的挣扎。在形式上,叙事被三个关键人物分割为三段式,实则是连续性讲述。核心人物丁务源,名字就透露出他的八面玲珑、“细心周到”。对上,他通过用心侍奉太太小姐,在暗中角力的两大股东之间来去自如游刃有余;对下,他和农场工人称兄道弟打成一片,却不忘神鬼不觉地巧取豪夺;就算对于竞争对手,他也能熟练运用两面三刀大法轻松取胜。秦妙斋(话说本人看剧照的时候差点流口水),人物的复杂多面和名字笔画一样多,很像丽江的酒吧里常驻的文化流氓,乍见时感觉有点水平(当然任何说自己是“全能艺术家”的肯定和艺术一点都沾不上),一翻面儿才发现大衣里全都是虱子,不堪入目。但是由于流氓属性,他在剧情推进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一只有着壮硕臂膀的螳螂,暂时阻挡着历史车轮。尤大兴,简单得也如同名字笔画数,他必然是来自于书香门第,所以留学仅仅四年就把他变成了一个与国情格格不入的“外国”实干家,虽然他摸清了农场工人的本性,做出了总结,还是低估了“群众力量”,这些他口中的虫子无视他的才学与付出,因他为了使农场盈利而进行的改革触动自身利益而排斥驱赶他。三个人物,在故事中各司其职,各有各的精彩

  任何一部风格鲜明的作品都会处处烙着作者的个人喜好。黑白的色彩,较低的分辨率,不仅仅是映射时代成本所限,也表达出看似黑白分明却又并不分明的时代价值观。大量的定点拍摄,远景,空镜头和长镜头,意在制造间离感,让观众自己思考镜头语言背后的意义。贯穿全片的方形对称式构图,打造的是一个个框型的枷锁,看似和谐美观,实则桎梏了所有的进步与发展。这些设计,共同烘托出全片的主题:不成问题的问题,就是终究难成大器。

  还记得去年欧盟影展有一部非常优秀的罗马尼亚影片《毕业会考》,讲的就是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处处都存在权利滥用,关系当道的现象。丁务源的一句“不成问题”,就意味着他继续主管农场不成问题,继续和工人们中饱私囊不成问题,但是农场的盈利呢?不盈利的农场,就是一个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国家的缩影。虽说黑白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但是这些框框有没有完全根除,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作为男一号,范伟贡献精致表演,他在片中的表演风格和导演的叙事风格如出一辙,克制、内敛、准确、丰富,为整部作品稳健的学院派风格奠定了基础实力是压得住头衔的。

  然而,可以预知的是,这样一部剑走偏锋的作品,由于题材表现手法的小众性,必然会是曲高和寡结局(连品鉴会嘉宾中的一位老师结尾都开始为另一部同档期的作品拉票了……)。只希望所有的影迷观众都不要错过吧。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四):范伟演的是不错,但我还是忘不了范德彪

  电影是不错,作为一部文艺片,能抓住普通观众眼球就已经不易更何况它把问题聚焦在一个中国社会特有的人情面子事故上面,值得深思,发人深省

  网上最热的一篇评论是《忘了春晚上那个缺心眼胖子》,的确,范伟的表演功力不可厚非,拿下金马也是实至名归。电影中的角色同以往小品中的形象天差地别,但是我却还是忘不了那个演小品的胖子。

  说到演技提升,人们喜欢用“整容式”演技来形容一个人在表演上的突飞猛进。但是,说到能让一个人在演技上实现脱胎换骨实在强人所难

  在老P看来,所以人的演技都是一脉相承根深蒂固的,无论他演的好还是不好

  黄教主演什么 都是一个样,他媳妇演什么也都是一个样,小鲜肉们演什么还是一个样……

  与此同时,你会惊讶发现,王宝强演什么都一样,王千源演什么都一样,黄渤演什么都一样,梁朝伟演什么也都一样……

  为什么演的都一样,但是演技却立下高低。在老p看来,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适合和不适合的问题。

  举个容易理解例子歌手至于唱歌,类似于演员至于演戏。看了无数音乐综艺节目,我们会对胜负产生一个最基础的标准。其实作为职业歌手,大家相互之间水平有高有低属于正常,同时相互之间也不至于相差太远。那么决定名次和结果的是什么?就是选歌,如果选的歌和歌手本人的气质、音色契合度高,这无疑就是一首打动人曲子。如果选错了歌,哪怕你是邓丽君,或者是迈克尔杰克逊,唱出来的都是不堪其扰的噪音。

  同理可证,好演员不单单是演技好,真正的本身在于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剧本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五):有问题的没问题了,没问题的反倒有问题了

  这世界从来就是这样的吗?

  看完《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一直在问自己。

  这是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深深讽刺了长期存在的中国式关系。

  影片一开始,范伟老师扮演的丁务源,就对老板家的女眷们大献殷勤,马屁拍的不着痕迹。满脸谄媚的笑,我都替丁务源脸红。作为农场主任,不好好经营根本不懂开源,不知你务的什么源,只知道拉拢关系哄领导亲人高兴,克扣工人工资。腆个大脸笑什么笑?!

  秦妙斋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一出场,一直让我呵呵,无感,只是觉得从未见过这样厚颜无耻之徒。可恶

  正直的新主任尤大兴,耿直的让人捉急,没见过裁员裁得这么直接的。他这种好人举步维艰是一定的了,只因不会玩儿套路。最后他说出那句:“我们走,我和这帮乌合之众整不到一块儿去!”说得没错,只是,还是输了。不应该,也不可以,他很可悲,终是没做到遇强则强。他让我想起生活中一个朋友职场不顺,遇到心术不正的领导,总是压制着自己。他和尤大兴一样一身正气,他们的选择也类似,只是不再认真工作了,既然你不赏识我,我也不必卖力气。可我总觉得,这就是向恶势力低头了。虽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击,但还是特别为有这种遭遇的人感到惋惜,总想说,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绝不是息事宁人的主儿,(可能我的确是太年轻,才会这么想。)现实中人们往往选择井水不犯河水就好,年轻气盛的才想只留清气在人间吧,多数人都为那五斗米折了腰。

  三太太和许小姐是被利用的角色,三太太老练些,而许小姐太傻白甜,还好最后看清了是非,没有丢人

  全程影片都用黑白场景叙事,可我看到的却全是灰,全是套路灰,不干不净

  最后是开放式结局,丁务源官复原职,尤大兴离职,正不压邪。可丁务源这种小人会一直得意吗?我总觉得一个尤大兴走了,还会有其他人来治他。总有一天吧......

  只是想起大学毕业典礼老师送我们的一句话:“若有一天你的脸上出现了谄媚的笑,那我一定捂着脸跑。”还有常远的喜剧小品《装鳖的人》“厂长您儿子,我亲弟弟啊!。”

  或许一直以来这个社会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一直就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抗衡吧,只是希望装鳖的人,少出现一些,我都替你累得慌。也希望自己五十几岁的时候看见自己写的文字,不!要!脸!红!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六):『致没问题先生。』

  「没问题先生丁主任。」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重庆的一个物产丰富的树华农场,农场管理者丁务源主任业务能力堪忧但精通人情世故,在他治理下,大家整日偷鸡蛋麻将混日子。这农村看似繁盛却赚不到钱,丁主任一致对外的法宝就四个字“没有问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处事风格之下,所有问题似乎也都可以变成没有问题。这电影里的丁主任让我想起来上一份工作的前一任办公室主任,这胖在大家眼里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事事答是,面对所有人的问题都回复“好好好”,然而只有领导们的诉求才能得以迅速解决,其他人的问题就不了了之了,答应的干脆利落,但办不办就不好说了。他绝对不会得罪谁,无论是大领导还是小兵小卒,所以他最后也能比一般的人升迁的更快,这得益于这圆滑的属性吧,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在咱们大天朝还是受用的。保证你可以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伪文青秦妙斋。」艺术家秦妙斋☞艺术家和秦妙斋是不能分开的,不然就谁都不是谁了。这潦倒的伪文青一面自视甚高附庸风雅,一面又因自己的利益被侵犯而去混搅乱农场被新主任带来的改变。懂得煽动群众去制造舆论,抓住把柄去打击他想对付的人,这厚脸皮的小流氓最后的结局也是被丁主任给卖了,丁务源一面和他分享胜利成果,一面却把这个蛀虫从农村清扫出去了,虽说卸磨杀驴很不地道,但这秦妙斋是咎由自取吧。

  「实干派尤大兴。」留学归来尤大兴主任接管农场后,开始整治作风科学管理农场,裁掉冗员,强调作息时间规矩,他这一套如果能顺利实行下去,这农场肯定扭亏为盈,但能力强大但情商低的尤主任却不让大伙儿待见,最后也不得不被逼走。尤太太究竟是在帮助自己丈夫还是害了她呢?她希望不被排斥,能有个安稳日子过,在这个群体里如果大家都趟在浑水里,你却不愿同流合污,逐渐被排挤就是大趋势了,以一己之力能改变污浊不堪的环境,也是蜉蝣撼大树了。

  尤主任走了以后,丁主任回来了,农场就大丰收了,尤主任的科学管理不是一两天可以看到成效,可主子们看到的是丁主任和欣欣向荣的农场,所以说,范伟演绎的这个丁主任真是段位太高!「天下事都绝对没有问题,因为他根本不去办。」他可以和工人们说几句重庆话,又能陪老爷太太小姐们说上海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不外如此了,人情世故拿捏微妙,八面玲珑的城府和处世哲学“俨然”职场情商教科书。

  老舍先生这人间寓言放在这个时代依旧是那么犀利,在当下,丁主任这样的人很多见,而尤主任这样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这高级黑放在天朝有些职场绝对是真实写照,能力再强不会「做人」也不能成事儿,但你我心知肚明,说到底,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大环境的问题,这不成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七):黑白色的漩涡

  “人的理智,本来是不十分靠得住的,往往做了利欲的代言人,不过自己不觉得罢了。” ——张爱玲

  这部影片从头至尾都是黑白色的,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本身就没有色彩。 故事从打麻将开始,在牌声与人声的碰撞中我们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其中夹杂的人情世故,世事百态。 树华农场是一个物产丰硕的农场,奇怪的是却一直在赔钱。老舍先生给的原话是:“大概没有人想到这样的一个农场竟是赔钱的。” 究其原因,大约就要去问那位梳着一丝不苟的油头,身着长衫马褂的丁主任了。 电影一开始,就是范伟饰演的丁务源在镜子面前打理的镜头,小说里说他身上的衣服永远洁净雪白,长得虽不俊秀,却天生一股子亲和力。 你看他对农场的工人从来都是笑眯眯的,甚至于对于工人们偷工减料,犯懒聚赌这种事也是一笑而过。工人们心里本来就觉得愧疚,却不期丁主任根本不怪罪,一时间嘴里还念叨着:“工作就是工作,玩就是玩,来来来,我来陪你们打几圈。” 于是工人们输钱都自觉输的有底气,丝毫不在意自己的钱最终都进了丁主任的腰包。 在那帮工人眼里,丁主任是见过世面的好上司,是了,连场长股东家的小少爷办喜事都是由他一手包揽,还办的有声有色,一点也不给东家输脸子。虽说那物什花销铺张了点,可一见人家丁主任忙进忙出地如此费力,东家也就不再说什么。当然,那些花销最后的归处到底是何处置,大约也只他丁主任一个人知道。 我想来想去,也只有“左右逢源”一词能形容丁务源了,他人前人后做足了人情,以至于让所有人都觉得他这个人简直无可挑剔的时候,那些花头还都由他赚去。 我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三言两语间将一个中层小人物描述的活灵活现。不得不说,丁务源剥削工人,私拿公家财务,是可恨的,可是他同时却又是巧妙的,他在秦妙斋与尤大兴略施小计,借秦妙斋之手将尤大兴顺利赶了出去,又在尤太太面前做足了好人,仿佛他才是最无辜的那一个。而最后他又让警察把永远不会付房租秦妙斋也带走。让一切名正言顺,顺理成章,独他坐享其成。 成功的人物塑造可以达到一种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步,我想,“丁务源”做到了,至少在我这里。 与丁务源相对的人物就是从来都不苟言笑的尤大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正义之人。他对丁务源可以包容宽宥的事情从来都只有一个“不”字,而且他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这让工人们感到无所适从。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农场主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相对于丁务源的做法而言)而且他也不是严苛到呆板的人,他虽严格要求工人务农,却也提出了加薪的条件。若是好好想一下,比起丁务源那种在无形之中克扣工人的做法,尤大兴的做法是对工人更好的,可是为什么工人们还是憎恨尤大兴,甚至要把他赶出去呢? 难道人情包裹会比真正的是非更能牵动人心吗?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那些工人和秦妙斋了。 那些工人说白了就是愚昧而无知的,他们见识短浅,只能见到眼前的一点蝇头微利,若是得不到就颠倒是非,胡乱指骂别人。是非在他们看来就如脚下的灰尘一样轻贱,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蝼蚁,两只眼睛睁得再大也只能看到银子。由此,他们在秦妙斋的扇风鼓动下一步一步地把尤大兴赶出农场,将正直公理拒之门外。 现实中,也许人情比公道更能让人动容。帮理不帮亲是说得好听,一些人还是愿意给自己抄一张护官符,在“贾不假”、“金陵王”里混淆了是非曲直。 我这么说有一点消极,我更相信还是有更多的人愿意坚守自己,就像尤大兴。 但只做到尤大兴也是不够的,我们或许可以在正直之上在点缀一些人情世故,只要无伤大雅便好吧。 最后还有秦妙斋,这个人的底细难知,但骗吃骗喝这一点却是无疑了,他也是无赖,却比某些工人无赖活得更恣意妄为。大约是因为他有知识,那句俗语还说呐:“就怕流氓有文化。”秦妙斋喜欢空谈理想,仿佛脱离柴米油盐的现实,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浪迹天涯的艺术家,可惜却是蹩脚的。明眼人一听就能明白,这样聒噪而急于在外人面前显摆自己的人,修养品德是高不到哪里去的。 然而他这样的人在农场里却自有一番天地,工人们是整日为生计奔波的,不懂得秦妙斋口中的艺术为何,虽隐隐知道他是骗吃骗喝的,也难以说道什么。秦妙斋在这样一群人身边自然不用摆出上层人士的儒雅样子,甚至连赌博都在耍无赖。 他毕生的追求大概就是安稳的在某一个温柔乡里混吃等死,当然,外面还要包上一层“为艺术献身”这样冠冕堂皇的话来遮掩。老舍先生在书中写秦妙斋对艺术高谈阔论时,给自己立了一个派别,名曰“清高派”。我想这大概就是对他的讽刺吧。自命清高,却只能流于庸俗。 他对丁主任好是因为丁主任的暂时收留,事实上丁务源早就烦透了他,只是碍于人情的面子难以说破,而尤大兴的到来却是一个契机,刚正不阿的尤主任刚来就对他下达最后通牒——再不付租就只能搬走。他自然要保住自己这不用房租还能吃各种美味的农场房子,于是乎他开始百般挑剔。 这时就已经是各方矛盾的激化点了,工人们想要原来不用费力气还能偶尔赌博玩耍的生活,秦妙斋想保住自己住在这的权利,于是大家一拍即合,明明是为了不光彩的私欲,却偏偏正大光明地贴出各色名正言顺的大字报,仿佛受委屈的真的是他们。 这时在满屏的叫嚣中,我只看到了利益在声嘶力竭,丑陋不堪。是了,是非曲直早在利益碰撞中被扭曲了,没人记得事情本来的样子,就像没人再记得或是去深究那筐鸡蛋到底是怎么出现在尤太太的手里的。大家只知道,赶走了他们自己的好日子就来了,谁管到底孰对孰错。 在敲下这些字的傍晚,我忽然想到《后会无期》里的一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在这个所有东西都逐渐被商品化的如今,利益似乎成了人人不分青红皂白都要去争取的东西。GDP的图表翻滚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行色匆匆,脑子里想的除了如何与上司同事搞好人情,就是房贷车贷。利益和“人情”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在所有的私欲面前,是非这个曾被我们看得最重的东西似乎在淡化远去。 我不想我们都被捆绑在这样的漩涡里,电影是黑白的,是因为这个漩涡本身就毫无色彩。有多少人在里面苦苦挣扎浮沉,活得越来越失去了自我,看不清前路。 真的,趁着我们还没有完全长大, 逃离这个漩涡。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八):《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

  《不成问题的问题》于2016年参加台湾金马奖影展,范伟也凭本片斩获了金马奖影帝,豆瓣上有网友盛赞其为2016年最佳华语片,而影片一直拖到最近才上映,可谓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而我自己也对这部影片寄予厚望,观影之后则略失所望。如果以目前国产电影的水准来看,该电影可谓是一部不错的小成本电影。可是放到整个电影史上来看,则算不上上乘。本身这种对国产电影的双重评价标准就是可笑的。中国电影目前糟糕的表现,一方面源自浮躁的创作态度,一方面则是受限于电影工作者的水平。《不成问题的问题》态度跟水平都有,可是都差那么点意思,如果不是因为范伟老师精湛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的水准还要下滑。

  限于影片的成本,整部影片给人一种很强的舞台剧的感觉,而演员的选择也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而整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除了范伟饰演的丁务源之外,其他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这一方面受限于演员的演技,更重要的是剧本没有充分挖掘人物之间的矛盾,也就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细节来立起各色人物来。编剧出身的梅峰拍的第一部电影恰恰败在了编剧上面。电影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老舍的儿子舒乙担任本片的文学顾问。电影围绕着抗战时期重庆郊区一个叫树华农场的权力斗争来展开。主要人物有三个,旧农场主任丁务源,流氓艺术家秦妙斋,新农场主任尤大兴,分三幕徐徐展开。

  第一幕讲范伟老师饰演的农场主任丁务源处事圆滑、左右逢源,对上溜须拍马,拿着农场的钱来讨好自己的主家,对下克扣工人工钱,放纵工人偷奸耍滑、偷窃财物,上任半年来农场一直处于赔票子的状态。后来虽然经历了撤职风波,最后油滑的丁务源又成为了农场主任。第二幕则半路杀出一个秦妙斋来,来历不明的秦妙斋号称全能艺术家,其实真本事一件没有,全靠一张嘴来忽悠,身无分文却一直赖在农场不走。老舍借秦妙斋之口批判了当时的一些文学、艺术流派,而秦妙斋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对一些华而不实的艺术家的讽刺。最后交不起房租又失去了利用价值的秦妙斋则被丁务源出卖而被宪兵抓走。第三幕的主角是尤大兴,新来的农场主任尤大兴是留洋归来的园艺学博士,刚直不阿,励志改革农场。就像历史上大多数的改革家,尤大兴的结局是悲剧的,被丁务源借秦妙斋之手给排挤走。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是第一幕。其实范伟老师早就在《耳朵大有福》中就证明了自己具有影帝的潜力,而在这部电影中范伟对于丁务源那种油滑的笑、吸烟的姿势都拿捏的很到位。而整部电影最关键也最容易出彩的是第三幕,丁务源与秦妙斋联手将尤大兴挤走。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范伟在第三幕的存在感几乎消失了。秦妙斋通过一筐鸡蛋就把尤大兴给扳倒了,而农场的那群工人几乎成了一群被秦妙斋戏耍的猴子,人物形象过于简单也过于不真实,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大败笔。其实农场工人才是这场权利斗争中的关键力量。电影已经很明显的告诉观众,整个树华农场有两大股东,一个是来自上海的许老爷,另一个是形象比较模糊的佟老板,他们分别是丁务源与尤大兴的靠山。所以两人的政治资源是差不多的,那么谁能争取到农场工人的支持谁就能坐稳农场主任的位子。尤大兴上任没多久就开除了四个偷奸耍滑的工人,给大家定下了严格的工作时间并严禁偷盗。这必然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但是并非所有的工人都痛恨尤大兴,与丁务源相比,尤大兴没有克扣工人的工钱并且许诺会给大家涨薪。而导演在这一部分的处理实在让人失望。相比之下,黄建新导演早期的作品《背靠背,脸对脸》则要高明的多。在这部聚焦于正馆长职位之争的电影中,主角虽然是牛振华饰演的副馆长王双立以及两位空凋来的正馆长老马跟小阎,但是作为配角的文化馆其他职员确是各有各的性格特点以及根深蒂固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也为王双立通过底下人挤走新馆长打好了基础。

  那么作为影片悲剧人物的尤大兴就一点错误都没有吗?他的错误并非是娶了一个爱贪小便宜的老婆,而是他最为知识分子那种高高在上对待群众的态度。在电影里尤大兴跟他老婆有过一段对话,表达了他对群众的态度。留洋归来的尤大兴也意识到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场的风气的,他认为这里的人太坏了,是最低级的动物,是虫子,唯有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才能碾碎这里的一切。这种态度决定了尤大兴改革的措施必然是生硬的,因而也必将走向失败的深渊。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九):看到了华语电影的未来

  下面来浅谈一下这部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去年范伟老师凭借此片一举拿下金马影帝,该片也同时获得金马奖的最佳改编剧本奖,实至名归!

  该片根据老舍先生的不是很出名的一部小说改编,但电影剧本的改编增加了作品的厚度!

  去年看完预告片就很喜欢它的摄影风格,黑白色调,手持镜头!后来知道拿了金马奖后就在各个渠道找片源,无奈一直没找到!之前听一朋友说可能因为尺度的问题上映不了,到时听到欲哭无泪的无奈和心酸!

  今天惊喜发现该片在国内上映,内心很是激动,好的电影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

  范伟老师的演技很精湛,分寸感把握的很好。张超很文艺,很有小栗旬的味道。

  王梓桐饰演的佟小姐演出了上海女人的娇羞和留洋归来女子的学识和气魄,从她身上能看出未来女性的力量!

  今天很有幸看到了叶伟民导演的后背,因为坐在后面的原因[捂脸],真的是好电影值得支持!

  一直都很喜欢冷色调的电影,该片讲述了1940的中国大环境的内忧外患,小环境的人心涣散、各自安保,丁主任对新来主任的那句:农场表面看起来一片祥和,其实内在已经暗涛汹涌。还有那句:在他前面三任主任都没有把农场的效益提高。新主任只知做事不懂变通和人情世故最终黯然退场。工人和艺术家、丁主任的颠倒黑白。佟老板和许老板的明争暗斗。尤太太的好心办坏事,这不正是当时中国的真实写照吗?

  本片很安静,却不会让你睡着!

  有很多喜剧包袱,抖的很自然,会让你会心一笑而不是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你会去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喜剧!

  最后,为好电影疯狂打call,《不成问题的问题》让我看到了华语电影的未来!

  《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十):讳疾忌医后不成问题就成了问题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三分地儿(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00333856/

  《不成问题的问题》确是老舍的风格,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就是这样含着笑“赞扬”的大赤包和冠晓荷,也是那样讽刺了某些社会上的“优良作风”的。

  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青山绿树,碧水蓝天,本来应该生存着一群淳朴勤劳的善良人们,然而,也是社会,也是江湖,因为,有利益,有享乐,更有中国式关系。

  更有中国式关系的典型人物——丁务源。

  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无论谁家红白喜事,他总会热心出现,热络帮忙。联系烟酒,组织场面,不亦乐乎,到后来,人们也发现他的帮忙也没省下钱,都是正常消费。

  一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生怕麻烦的“负责人”。

  一个不愿意把话说明白生怕得罪人的小心翼翼的行动者,实际上也没任何行动,只有关乎他当不了厂长时候才真着急,从“人事”上猛劲的下功夫。

  一个将自尊和面子凌驾于实务之上的无作为者。

  就是这样的一个“喜神”,让原本没有任何盈利问题的农场有了问题,让本该揭示问题的会议隐瞒了问题,让本打算解决并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尤主任没了归处。

  这样的负责人,也许,他的终结者真不是尤大兴这样“因不善应酬而喜欢在英国,办事认真,知道回到祖国必被他所痛恨的虚伪与无聊给毁了”的“科学家”。

  消灭这类“自私者”就需要更高一级别的自私者,那就是“艺术家”——秦妙斋,一个被丁主任视为要人、知己、财神爷的人,自己的莫逆之交! 因为二者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不惜用卑鄙的手段取得所爱的东西,虽然丁主任爱的是钱,秦妙斋爱的是名,虽然所爱的不同。这样的知己就是有着更高一级别的自私,妙斋的自私到了对外界无感的地步,对于丁务源的冷淡,妙斋没有感觉出来。我相信这种人真的是不会感觉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自私的人永远是赢家。他只看自己,不管别人的表情如何,举动怎样。他的脑子只管计划自己的事,不管替别人思索任何一点什么。

  其实,我中间想到了《我不是潘金莲》里的一句话,当权者的不办事,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老舍先生的作品一直是很接地气的,切身体会着小人物喜怒哀乐与小心思,还能嬉笑中引人深思,这人物典型性的塑造也是一绝。

  我本以为尤大兴能够解决所有树华农场的问题,把一干人等收拾一大顿。结果~自私的人赢了世界。

  毕竟,向上的路是极难走的。理智上的崇高的决定,往往被一点点浮浅的低卑的感情所破坏。情感是极容易发酒疯的东西。

  最后引用书中一句话小结:不要着急生气,咱们都有办法,绝对不成问题!

  树华农场恢复了旧态,每个人都感到满意。

  到了夏天,葡萄与各种果树全比上年多结了三倍的果实,仿佛只有它们还记得尤大兴的培植与爱护似的。果子结得越多,农场也不知怎么越赔钱。

  【想到了“讳疾忌医”,是不是只要不说破,就是没有问题!期待电影,期待范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