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扶桑闲话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扶桑闲话读后感10篇

2018-05-03 2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扶桑闲话读后感10篇

  《扶桑闲话》是一本由万景路著作,精装出版的2016-6-1图书,本书定价:250,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扶桑闲话》读后感(一):说说日本那点事儿

  说说日本那点事儿

  《扶桑闲话》为“日知豆文丛”中的一本,就是在让国人更好的了解我们的邻国日本。这本书的作者万景路万先生,侨居日本二十余年,文章见诸报刊十余年,可谓写日本的行家里手。本书从风土、世相、饮食文化习俗、中日文化等比较入手,文字不乏辛辣、嬉笑调侃间见出作者对日本文化的细腻体察和深刻认识

  作为一个中国人,提起日本总是怀揣着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个许许多多文化源自我们的国度,却用抗日战争带给了我们沉痛记忆,这些痛苦的记忆让我们至今都不愿意、也不能够去原谅日本。今时今日,我们开始通过网络书籍明星越来越能够看到日本的变化,那些细致方便轻巧的电子产品更是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但对于日本历史、文化我们顶多只是肤浅的了解一些皮毛,那些深藏在历史人性深处的东西,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更好的了解日本,其实才是我们真正该做的事情,通过这本《扶桑闲话》我们终于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日本,更深入的思考日本如今的发展带给启示

  万先生的这本书真的很有趣,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已经知道的日本,也能明白更深层次的日本,那些我们不明白不理解的东西,都能找到答案。在风土篇里,我们看到了日本人对狗的重视,对南京不一样情结,也有日本对于自然和美的热爱。日本人对苔藓、岁寒三友、初雪、樱花欣赏中,是一种细致而敏感观察力,这些从古至今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物哀”文化和独特的审美,当我们都开始追寻日本去欣赏樱花的美丽时,对于源于我们的岁寒三友我们是否冷落了太久太久呢。于是日本的文化篇和文化比较篇,就更加吸引我的注意力。当看到众多的中国文化传入日本,被其更好的保存下来之后,更多的是一些悲哀。作者从这些日本保留的文化中看出了中国文化的危机,也看出了日本人的复杂和矛盾,他们接受我国的文化、接收了西方文化、也接收了东西方各国神佛,他们可以将这些别人的东西保存下来,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能让各路神佛和平共处,这些矛盾的个性让日本融合了各方文化,却也形成自己独特的适合自己的秩序

  除却文化,习俗篇、世相篇和饮食篇,应该能够满足每个读者的关注点,作者在这些方面都挑选了一些很有特点的事情进行描述语言生动有趣,却又不浮躁,从中我们都能看到深刻的思考和历史的考证。看日本人现在的生活,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一群灰色的日本人,此刻我们才明白电视上日本对于许多历史问题说辞是什么意思,他们这种圆滑、推卸责任做法都是有历史原因的,这份日本人生活中的“暧昧”,也让他们过得格外辛苦。书中还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日本习俗,让人看了叹为观止,却不想他们却是怡然自得,历史神话都成了他们的借口,所以说日本人有些时候真是无耻的大大方方。

  看到万先生所说日本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日本书店关于中国的书籍之多之详细总会有点危机意识,我们的年轻人现在开始哈韩哈日,但对于他们历史文化的理解真的让人担忧,看看真实的日本吧,好的我们可以借鉴,坏的我们也要明白,作者虽然在闲话扶桑,但内容却一点也不等闲。

  《扶桑闲话》读后感(二):你这样说日本坏话日本人知道吗

  之前看过几期《知日》杂志,也读过《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均只能算是了解日本的入门读物,所以读完这本《扶桑闲话》刷新了我对日本的认识。

  最让我目瞪口呆的还是书中多次提及到的日本人的性观念,一开始在风土篇中《野生男根》一文提及到了日本诸岛和众神均由一对兄妹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结合所生的,日本人在神殿上集体奸宿的事情,本来我不相信,到图书馆查阅了一下《古事记》,确有此段。然后又在网上查一下日本的性祭祀,确是流传着一些尺度比较大的图片,但后来在一个论坛里有人指出那是一部AV的截图,所以对作者这一说法依然存疑。但是后来在习俗篇《疯狂的杂鱼寝》中作者引用了日本文学家井原西鹤代表作《好色一代男》的一段描写,也就相信了日本的一些乡村以前应该是有存在这样的现象,但现在是否还有保留就不得而知了。但确凿无疑的是日本人的“性开放”是真的,从上古神话到如今兴盛的AV业,日本人的“色”可谓是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来来满足需求

  按照作者的说法,日本神话从性开始,加上日本是个重神道的国家,生殖崇拜的已保留至今。生殖崇拜是古人对自然的无知产生的一种原始敬畏感。日本地震、海啸频发,再加上疾病、战争等因素导致人口规模死亡,为保持国家实力,当权者提倡多生多育政策也属正常。到底是先有《古事记》,还是先有多育政策的则不得而知了,但两者的异曲同工的确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性观念。在《堂堂“夜这”》中也有提及日本古时的夜访文化有三大功能:娱人娱己;增加劳动力;性教育。貌似自古以来的日本没有什么贞操情结,也没有掩饰原始性欲习惯,怪不得人体盛能堂而皇之被摆上桌面,慰安妇历史更能说明这种性观念是可以抹掉人性只剩兽欲。

  全书不乏对日本文化的辛辣讽刺黑色幽默开篇《震后的日本狗》我一看还以为标题在骂日本人呢。日本人素以礼貌、守秩序文明,这篇文章一开始也在描写日本人如何关爱动物,中段还在写日本人如何一本正经地为宠物消暑出谋划策,到最后却又抛出一个年轻母亲饿死婴儿新闻彻底来个形象颠覆。《灰色的日本人》揭穿了日本礼仪之邦表象下那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暧昧、灰色的政治立场。不负责任也是日本社会常有的事。看多了介绍日本风土的书籍,忽然读到作者如此“坦白”的文章,确实令我重新认识了日本。

  最喜欢的还是文化比较篇,其实中日文化比较在前几辑也略提及,中华文化流传至日本,再由日本传承至今而至发扬光大这样的观点也贯穿全书,本来以为会在最后一辑更深入探讨这一命题结果还是浅尝辄止,略感失望,但还是从中获得启发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指出如今日本闻名于世的禅宗、茶道、礼仪等一切均传承中华文明后又发展成自己的独特文化魅力,反观我国的国学被排挤在主流文化之外,国学包含什么?相信很多人都答不上;《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这一篇以中国和日本近代历史作对比,约略探讨了一下两个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走上两条不同道路的原因。可惜碍于篇幅原因,只挑了一个最小的切入口,没有做深入探讨;《日本认识的沉重》中提及到日本对中国的认识之久远,之深入令人不得不反思中国对邻邦的“大国心态”,作者在文中犀利地指出了这种文化上的虚荣心

  毕竟是闲话,到底这本书也满足了“闲话”这一标准,语言的幽默和内容的深浅恰到好处,入选的文章和书封设计也够吸引眼球,如此说来全书写得最好的就是书名了。

  《扶桑闲话》读后感(三):烧鸟与撸串

  梁实秋先生在《记日本之饮食店》中谈到,日本饮食店种类甚为详尽,与现在流行叫法些许不同,不过还是可以揣测一二。

  ◆日本料理屋 饭皆米饭,菜多鱼虾,酒多为日本酒,重喝不重吃,菜多生冷,味多甜,为纯粹之日本风。

  ◆牛鸟屋 饭皆米饭,菜为牛肉片、鸡片、鱼片等,皆以生者进,佐以酱油白糖、副食物为大葱、豆腐、干粉,由客人自己动手下锅。

  ◆便当屋 卖米饭及简单之冷菜。

  ◆寿司屋 卖团成长圆形之冷饭,副食物为紫菜、咸菜、生鱼片、煮虾片、炒鸡蛋片,裹于饭团内,或附着于其外。

  ◆汁粉屋 以豆沙与年糕同煮,和以白糖,名曰“汁粉”。又以各种水菜与年糕同煮,和以酱油,名曰“杂煮”,兼卖各种黏点心

  ◆铭酒屋 卖各种酒与冷菜,重喝不重吃。

  ◆茶屋卖 茶与点心、水果,有时亦兼寿司,野外有之,市内繁华之地无有。

  虹桥附近日韩居民甚多,各式各样的日本料理也是星罗棋布,不过以生冷居多,平日里只能浅尝辄止,去的比较多的餐馆类型,是虽未有点名却互有交集的日式“烧鸟屋”。

  打牙祭去的仙霞路某店,店面不大,花样甚多,看厨师技艺,洪荒之力,俯首可见,随意追加,吃烧烤,喝饮料,可以聊八卦侃大山,想到万景路先生绘声绘色的描述,妙哉妙哉,爱为记之。

  “烧鸟,就是我们的烤鸡肉串,不过烧鸟店不仅仅烤鸡肉串,牛肉串猪肉串甚至鸡屁股串鸡软骨串大葱青椒什么都烤。下班后,三两好友钻进站前略有脏兮兮的烧鸟店,一边歪脖龇牙地吃着厨师即席炭火烤就的各种烤串,一边喝着扎啤骂领导,倒着实是不错享受。”(万景路《扶桑闲话·即席料理》)

  烧鸟屋卖的烤串一般都不长,两三块小肉串在一起,小巧精致,量看似不多,但几轮下来也颇为裹腹。小店中多粗粝碗碟,青釉着色,凹凸不平,看上去简单的很,不过呈上烤物,相比常见的洁白光滑的碟盏,平添家常温馨可靠平易的萦绕,不知是否与万景路先生提到的日本“秃樱”情节有关

  走出烧鸟屋的时候,夜已阑珊。想到学生时代班里有个北方来的爽朗妹子,总是带着大家“走,散学了,撸串去”,那个号召力当年在年级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

  那时候的撸串环境肯定没有现在的文静整洁品种也就牛羊肉为主,马路牙子随意搭的小棚子就是一家小店。折叠桌子塑料凳子,三五好友,围圆撸串,熊烈烤火,说是烤肉,其实烤人,烤肉滋滋,大汗淋漓,边烤边吃,边说边笑。看着老板夫妇,“来来来,羊肉串喽,烤羊肉串喽”,大似旧戏中角色未出场先唱一句,官僚未上堂先咳嗽三声,已成时流惯例

  悠悠时光流转,曾经中学现在也转为国际学校同学伙伴各奔东西,好久未见。诸位好友,雁字回时,愿别来无恙。

  《扶桑闲话》读后感(四):日本文化杂谈

  《扶桑闲话》,一部了解日本日常文化的小书,篇幅不大,开本亦小,但内容却是近年来认知日本文化的“干货”。通过这部小书,看到了日本人的风土人情人生观、饮食等等。

  作者万景路,在日本生活已有20余载,对日本文化颇有了解,撰写散文随笔十余年。写本书的意义在于为想要了解日本的人献出自己的力量,而本书也真正做到了认识日本的文化。内容上,书中分为六章,约62篇小文,对风土、人生观、饮食、文化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述,如在饮食一章中,介绍日本清酒。描写了日本清酒的文化、历史,制作工艺以及饮用的方式,虽然文字不多,短短的几页,却把日本清酒的精粹展现出来。写作风格上,作者语言风趣短小精悍,又与中国古代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文章通俗易懂又耐读,句句都是“干货”。

  日本与中国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排除战争的因素外,日本的早期文化也来自于中国。习俗篇中,《相亲的一衣带水》展示了日本与中国早期婚姻的相似。中国古代和江户时代的日本过去相亲,男女当事人一般是不能见面的,男方父母看中女方,则由媒人牵线搭桥,一切由父母长亲包办婚姻,两国都属于一夫多妻制,所以在娶亲纳妾方面相同。时至今日,中日在婚姻方面仍然相似,婚姻机构、电视相亲节目,两国都出现过,真的是“一衣带水”。饮食篇的《中日韩筷子趣事》看到四国古代的亲密关系。筷子源于中国,日本与韩国、朝鲜也依然使用着筷子,在筷子的使用忌讳上,四国都不可以敲筷子,韩国则不能端碗,怕惹来“要饭的”或“乞丐”之祸。

  虽然日本文化源于中国,但是日本是一个有思想并敢于吸收外界文化的国家,在日本的成长史中不难看到日本吸收了中国、西方国家好的因素并未自己改变而所用。文化比较篇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清楚解释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虽然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都灌输给日本,可是日本并没有完全接受两者,而是找到“一个适度距离”,凭借单一民族的特点吸收文化的精髓

  日本人有着特有的生死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死无憾,死亦淡然》中,著名记者金子英年早逝,整个后事都由他本人安排好,甚至为了葬礼热闹还放了生前录制的各种节目。日本人看淡生死,外国人也许很难理解,但是了解日本国家处在地震带的地理环境,人死对“宴离秽土,欣求净土”的宗教追求,古代日本武士们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国花樱花的开放谢落象征,就对日本的生死观不足为奇了。

  《扶桑闲话》,不带有偏见的,客观的看待日本日常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日本是怎样的国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扶桑闲话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