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的读后感10篇

2018-05-08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的读后感10篇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是一本由王墨著作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读后感(一):我和金美龄只是亲戚,不是朋友

  后来,金美龄就来了。

  似乎如王熙凤的入场,一个女声响亮着飘了过来,周围有人窃窃私语:“金先生来了,金先生来了”,我立即知道是一个名人来了。因为离门口近,很快便看到一个娇小女人走了过来,醒目的白发直晃人眼,肤色白皙面颊光洁得如少女一般,真的是鹤发童颜,好漂亮的女人!大家都望着她,纷纷打着招呼问候

  小川笑着领着她走过来,我也站在人丛里看着他们的隆重入场。小川看见了我,冲我招了招手:“王,来!”这个中国姓氏让“金先生”停住了脚步,她微笑着看向我,和蔼地问:“台湾来的?”我看了看小川,他眯着眼点了点头。当时的我并不知道金美龄的背景,她日语说得非常地道,几乎完全听不出外国口音,但听语气似乎是台湾来的,我忽然突发奇想,笑着回了一句:“我是大陆来的,您是台湾来的?那我们是亲戚。”话音刚落,美丽的“金先生”脸色突然就变了,声线也提高了八度:“谁跟你是亲戚!我们是敌人!”说完绷着脸转过身去,昂然向屋子里面走去。

  她是名人,有声望的人都在里面。

  她的高声让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小川也不知说什么好,表情略显尴尬地笑。望着金美龄的背影,几个人看不过去地过来说:“金先生太过分了,这样的场合,没必要如此作秀。”

  中国青年报东京记者站长在人丛中望着我,眼神怜悯,我回了他一个微笑

  小川自此一直陪着我,见一个人便说:“刚才王被金先生欺负了。”问过怎么回事之后,对方便都安慰我:“金先生太不对了,不应该如此作秀……”我发现他们使用了一个共同的词:“作秀”。

  我就回答他们:“我并没有说和她是朋友啊,我只说大家是亲戚”。

  “对呀,到了欧洲,同是亚洲人也可以说是亲戚呀,金先生太小家子气了,scale太小了。”

  当时,我对大家嘴里这个“作秀”的体会并不深,也不知道“金先生”为什么要作秀,后来细想,其实,大家对我这个中国人的在场都感到了别扭,只是没有流露出来而已。而“金先生”的刻意表现,不仅显得不给主人面子,而且也是太突出自己了。

  这一天,我在他们嘴里听过多次英文scale这个词,日语将其直接作为外来语使用,说人的时候大约指一个人的心胸、度量。这个晚上,大家都在说金美龄心胸狭窄,scale小。在冈崎研究所,有一个人的名字也会偶然提到,那是石原慎太郎,大家提他的时候,也基本上是说他scale小,只知道瞎吵吵,糊弄糊弄老百姓差不多不足以成大事

  当然,这种背后议论人的话说得很少,大约都是偶尔喝多了酒,或者在飞机无聊时才说。

  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的负面评价传到了她的耳朵里,还是她本人也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风度,第二年春季沙龙的时候,金美龄特意拿了自己带来的台湾香肠走到我面前,和婉地劝我吃:“台湾的香肠最好吃,多吃几块儿!”小川看见了,偷偷地冲我挤眼睛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读后感(二):封面简单内涵丰富

  参加村里沙龙的时候,听人说有这么一本书。上当当买的时候,看着封面如此简单,有点犹豫,不太想买了。想起村里沙龙的人对这么一本如此不起眼的书那么推崇,我的好奇心又起,索性趁着打折买了下来。

  没想到,买来拆开一读,我竟然一次读完了。封面简单确实是简单了一些,但内涵真的很丰富,可谓一步一景,步步皆景。

  作者王墨低调,她出身书香世家,这一点,我在沙龙上有所耳闻。她在东京生活了20年,而且她翻译过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的自传,她还进入过小泉和安倍的战略家庭教师冈崎久彦的研究所,位列过日本政治上层人士的圈内。

  不仅如此,她还翻译过中日关系元老级人物刘德有的著作。她跟这么多大碗有过深层次合作过,有着足够炫耀的资本,但她在村里沙龙上给我的印象却似一位知心大姐,多知,温暖

  书的内容让我打开眼界。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有着深刻历史社会原因,但与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也是密不可分的。

  中日友好关系持续下去的一个建议是“战略互惠”。因为中日战争已经结束很多年,日本人对中国不甚了解,甚至是完全不了解。想要日本了解中国,二者之间必须要相关利益才行。

  日本虽然有写汉字、引用汉诗等体现文化行为传统,但日本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外国”,与中国同文,但绝对不同种。

  日本女孩的卡哇伊的真正内涵就是漂亮加上傻,当然这种傻有的时候是真傻,有的时候是装傻。

  日本民众兢兢业业工作精神世界一流,但是在日本的上层却是人情社会,会搞关系对日本官员来说是非重要的。

  日本学校的欺侮事件非常普遍农村中的欺侮事件或者说村八分传统也尚未完全消失,这些构成了日本社会的一大独特特点——每个人都怕被别人孤立。等等

  说了这么多日本和日本社会,再来说说冈崎久彦。他是坚决支持日美同盟的人,可以说是中国的敌对者。而王墨是健康红旗的人。这么两个人在一起工作,王墨的压力可想而知,那么冈崎久彦有没有压力呢?他说,虽然中国是他一生的敌人,但是王是他的朋友

  冈崎久彦不得势时,以练气功打发时光。安倍上台之后,冈崎久彦容光焕发,但这让王墨无法再在他的研究所露面了。

  王墨似乎是为中日关系而生的。她的先生李春光也一直在为“中日友好”工作,但无奈造化总是弄人。

  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没有一个中心可能生活就是这样,中日关系也是这种,那些影响中日关系的大事件也就是那么一件、两件,大多数的事情都是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也是每天都会经历的,还是不那么显眼、不那么显赫的,但这些事情会酝酿形成影响中日关系大局的事件,会酝酿形成解决中日关系困局的方法。王墨在日本20年的经历,20年在日本政治上层经历的经验,似乎就酝酿成为这样一种方法,那就是“战略互惠”可以更好地解决中日关系困局。诸位看官觉得呢?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读后感(三):王墨《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读书会在京举行

  王墨《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读书会在京举行

  村山富市传的翻译者,小泉和安倍外交战略的家庭教师——冈崎久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王墨,讲述了日本上层政治人士对中国的看法。在书中,王墨没有表扬中国,也没有批评日本,她的想法或许对破解中日关系困局有所帮助。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定价36.00元。

  2016年2月28日下午15:00—17:00,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北京村里沙龙和孔子和平奖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王墨《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读书会”在北京张自忠路三号隆重举行。

  应邀参加读书会的嘉宾有: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魏峰,民进北京市委赵加宜,中央统战部经济局刘杰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赵刚,华艺出版社、中国满学会理事殷芳,两岸生活杂志社社长王琳,世界知识杂志社社长罗洁,言实出版社佟贵兆主仼,日本产经新闻社矢板明夫,丽都饭店总经理王树森,北京交道口办事处工会副主席齐志,中国化工协会顾问乔红,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梁爽,孔子和平奖评委会主席谯达摩等。

  读书会由孔子和平奖顾问李春光主持,首先由作者王墨对该书的创作经历、写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之后由来自由发言,大家围绕王墨的《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一书进行多层次解读,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

  王墨的随笔集《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全书大约20万字,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王墨在日本著名外交战略评论家,被称为小泉和安倍外交战略的家庭教师——冈崎久彦身边的经历。该书对了解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语言朴实流畅,内容丰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政论性随笔著作。王墨曾经在日本工作、生活、学习近20年,其独特的经历使该书的视角不同于一般作家,对研究中日关系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其书更是“一步一景”,读来总会收获。总之,这是一部集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优秀散文著作。

  王墨,本名王雅丹,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政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孔子和平奖翻译委员会主任;中国天津翻译家协会会员;日本翻译家协会华人会员;天津市宝坻区海外联谊会理事;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日语教师。中文译著:《现在,是我们赎罪的时候》(加藤亮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我的奋斗历程:村山富市传》(村山富市著,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日文译著:《时间之旅:日中关系秘史五十年》(刘德有著,日本藤原书店出版)。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读后感(四):中国和日本真的是同文同种吗?

  每当东南亚文化友好协会召开理事会,如果提到中国,人们总会说:“那是一个我们旁边的遥远国家”,“我们完全不了解”。

  看得出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中国很是向往,也有去旅游过的,但都是观山看景,对于重视别人看法的日本人来讲,没有中国的朋友,便很难产生具体亲近感,所以中国仍然是和他们无关的国家。因此,即便多次到中国旅游的人也始终觉得中国遥远。

  因为文字相同长相相似、再加上日本人学习了一些中国的习惯等原因,中国人每讲起日本,常常会说“同文同种”,以示亲近并很容易互相理解(当然,也有人就此表示轻蔑,说日本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然而,通过大野等人,我发现“同文同种”的说法完全是一个谬误,这个谬误对我们正确认识日本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用,使得中国人在考虑日本时常常按照自己的臆测来想当然,并进而忽视了日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国,在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一事实

  但日本人不同,普通的日本人,从来没有想过与中国同文同种。的确,日本人写汉字,但那是因为没有文字,所以将中国的文字拿来用,可表达的思想内容却是日本式的;日本人也读《论语》、学唐诗,但那仍然是拿来主义的一个具体表现。而这些,对于日本人来说都不过是对人类文明成果分享,如同引进西红柿茶叶种子一般,算不得亲近的理由

  所以说,也许从人类史上看,中国和日本算作“同种”,但彼此绝不“同文”。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读后感(五):处理中日关系有没有那么难?

  一直以来,亲日、反日似乎就是中国人处理中日关系的两条准则,且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处理中日关系似乎很简单。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友好了这么长时间的中日关系,说坏就坏,丝毫经不起任何风雨袭击呢?中日的友好也似乎在一瞬间跌入冰川?

  政治影响着每一个人,但普通人介入政治,尤其是上层政治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王墨很幸运,肩扛小红旗的她,竟然成为“反对中国”的冈崎久彦的班子的一员。

  更为幸运的是,在同日本上层政治人物的接触中,她看到了他们眼中真正的中国,也让她看到了处理中日关系的第三条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以战略互惠代替中日友好。利益,只有利益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本质,没有利益的友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也是经不起任何风浪的。

  她的观点或许可以给当前的中日关系困局提供一些参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