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君子如玉》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君子如玉》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18 21: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君子如玉》经典读后感10篇

  《君子如玉》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君子如玉》读后感(一):留得枯荷听雨声

  君子如玉一词出自《国风•秦风•小戎》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玉易碎而不易雕,玉的坚韧温和细腻和君子之特性有着一致性。本书无论从命名或是封面纯色之中一节铮铮竹节都隐喻着书中之人皆是作者心中的有着令人钦佩品质的君子。

  本书作者季羡林先生名号应该是无需多言的,曾被称为"国宝、大师、泰斗",然他却辞去,在《在病中》一文中,他写到,“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身”,众多大家皆评论过,北大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曾赞誉季先生文字已是返璞归真,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读过此文之后,由衷的感受到季老文字的朴质与真诚。有些人,热爱华丽辞藻与各种卖弄技巧,或者过于谦虚或者过于骄傲,季老曾说过于谦虚是矫情,过于自吹自擂是老王,武学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而文学最高亦是返璞归真吧。言语上的奢华永远比不过精神的华丽。

  本书分为三辑:一为:君子隆师而亲友;再者:留得枯荷听雨声;最后平生风义皆师友。

  君子隆师而亲友出自《荀子•修身》“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这一篇章中写下那些曾欣赏过他的那些友人。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尾句,所述思友。最后一辑中则是悼念那些令人钦佩的师友。全书40余篇,写下40余人,有半数人曾在各类书籍了解过一二,然而还有一些不曾知晓。季老对那些大师或是友人的回忆,让我见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喜怒哀乐的人,而非教科书上那一张张黑白照片,用着或夸张或无趣的语言写着他们的生平

  季老的文字朴质却不空洞,有着难以言述的魔力,这样的文字是不同于当代某些浮躁的文字的,那是一种岁月沉淀简朴却不简单,文字质朴品格华丽。

  《君子如玉》读后感(二):谦谦如玉,铮铮若铁|读《君子如玉》

  “谦谦如玉,铮铮若铁”,是孔孟儒家思想中对君子人格的最高评价。“谦谦如玉”,讲君子雍容自若的神采,睿智淡然的心性表现豁达潇洒风度理性从容处世之态。“铮铮若铁”,突出君子人格中铁骨铮铮特质,就像一树寒梅,挺立在风雪中,傲然绽放。这样的君子,令人心向往之。然现今世上,君子不多,小人却不少。读季老《君子如玉》,似与君子交。

  《君子如玉》全书分为三辑,分别为君子隆师而亲友、留得枯荷听雨声、平生风义兼师友。在这三辑中,季老逐一回忆记录章用、郑振铎(西谛)、鞠思敏、胡也频、董秋芳、冯至、周培源、何思源、臧克家、陈寅恪、胡适、李广田、衍梁、老舍、梁实秋、吴作人、叶公超、许国璋、傅斯年等30多位老师和朋友说实话,这些人中,我知道名字的也就十五六人而已,对其生平有所了解的就更少。但看季老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并不妨碍我在脑海中勾画出一个个真实的君子形象

  如季老在《回忆陈寅恪先生》一文中,描述寅恪先生决不是一个“闭口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认为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而说明寅恪先生非常关心政治。他研究隋唐史,表面上似乎满篇考证,骨子里谈的都是成败兴衰的政治问题可惜难得解人。

  而陈寅恪先生的另外一件事,也给季老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崩溃。陈寅恪先生穷至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胡适先生知道后,想赠寅恪先生一笔钱。但是,寅恪先生却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自己的藏书来换胡适先生的钱。寅恪先生收了胡适先生2000美元,却让胡适先生取走了一车西文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书。季老回忆到,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季老最后说,寅恪师对于金钱的一芥不取的狷介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书越往后读,我心越痛。第三辑主要是季老悼念师友。一边读,我一边想,当季老目送那些挚友一个一个驾鹤西去时,他的心该是多么的痛。季老说当一个“后死者”是幸运的,但任务也是艰巨的。许多已死的老朋友的面影闪动在自己的脑海中,迷离历乱,不成章法,但又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他说,老年人爱回忆过去并不是爱好,而是在沉重的回忆的压力下不得不尔。

  尤其是当我读到季老用晚秋的树叶比喻老年人时,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滴下来。他说:

  “在木叶凋零的时刻,树上残留的叶片日益减少。秋风一吹,落下几片。秋风又一吹,又落下几片。树本身也许还能做梦,梦到冬去春来,树叶又可以繁茂起来。老年人是没有这种幸福的,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叶片日益稀少,淡淡的或浓浓的悲哀压在心头。”

  季老人生的最后几年,想必是十分孤独的。我们这些后辈,无法达到季老的那种精神层次自然无法和他进行平等交流。而这,却是季老想要的。我们为了表达对季老的敬重,给季老安个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甚至是国宝等之类的头衔,实则对季老而言是不尊重,他的那些师友是决不会这样做的。如今,季老亦驾鹤西去,与他一班师友相聚,在另一世界,共赏雨打枯荷之美景,自是美事。

  《君子如玉》读后感(三):谦谦君子

  有幸拜读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体会谦谦君子的学识与品格。先生风骨如山间之明月朗朗,清风拂面,洗涤心灵

  先生笔力均透,绘景小小几笔,便描绘出景色雅致与观景者的心情。“哥根廷的秋天是美的,美到神秘境地,令人说不出,也根本想不到去说。有谁见过未来派的画没有?这小城东面的一片山林在秋天就是一幅未来派的画。你抬眼就看到一片耀眼绚烂。只说黄色,就数不清有多少等级,从淡黄一直到接近棕色的深黄,参差地抹在这一片秋林的梢上,里面杂了冬青树的浓绿,这里那里还点缀上一星星的鲜红,给这惨淡的秋色涂上一片凄艳。”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朴素,季老的笔下绘制的景色似乎在诗画里一样,没有浓词艳句 ,却刻画出这样绚烂的秋景,令人神往

  本书共分为三章 君子隆师而亲友、留得枯荷听雨声、平生风义兼师友。透着先生这一生的故事,交往的师友,融进生命里的风景,历过的坎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先生书中所诉的文化大师也是令我敬仰不止。君子如玉恰是你们的品德,听你谈起他们,感受到学者身上独有的风度、广阔胸襟渊博智慧与那个时代特定的风景与烙印。书中所述皆是与您同时代的恩师故交。 你对俊之的刻画 “在谈话中间静默的一刹那,我只注意到,他的目光眼镜边流出来,神秘地注视着眼前的空虚处。”就显现出一个戴着眼镜、沉默寡言文人学士斯文风度,总是在思考着什么,看不透的流转目光。

  书中有一页让人深为感动,季羡林在北大东语系迎新站迎接新同学,一点也没有架子,而架子这个词却是多次出现在书中的。当时季先生还是学生,那个时期的教授都是有些架子的,都会论资排辈。先生却如此平易近人

  季先生说恩师如同照亮人生道路光亮,他不愿失去。一直珍惜话语真诚尽显文章道德民国风骨。尽真善美极致,以最真的一面面对人生。人生越来越澄澈通明、智理明达 、

  返璞归真 。愿我们对日后所有都能泰然处之吧。

  对于季先生、对于先生的文笔,以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来结束“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行,行有格,贫家不移,宠辱不惊”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写完这篇书评,再次被季先生的品格深深打动,再次对他笔下的谦谦君子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君子如玉》读后感(四):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有幸拜读季老的《君子如玉》,他以他笔,写下了这些散落在民国星空下,大家的往昔风貌。而季老的文笔冲淡平和,由第一篇《忆章用》,哥廷根的秋天开始,就使我深深叹服。叶干闻鹿行,那远在异国他乡飘零游子啊,反而更因此体会到这浓郁的秋色与寂静好书难得,君子难求,无大悲大喜,亦无偏执激狂,不动声色,不滞于心,生命呈现出一种成熟圆润

  我自上学始,就学到不少近代人物韵事,想起知乎上,曾有人说,最令人悲从中来的,当属中国近代史。可还有谁,能以己眼,亲身验证,如野老话家常般,跃然纸上呢?多少大家,在季老笔下,仿佛从历史中走来,一一与我照面。我不禁感激季老,他跨过了一个时代,带着那个时代的余音,却又能卸下一身殊荣桂冠,心似璞玉,笔下文章。

  我看季老的文章,历历在目。细数这几十年来风流人物,往昔风貌,不就是这样,由着他自诩后死者的记忆和笔述,流传下来的么。季老写人物,时融情于景,这似海春光,如花盛世,独缺故人。寥寥数笔,都使我心向往之,而其中的款款追思,更是摧折心肝。

  我是对民国时期那样的动荡充满向往和热情的,仿佛人们到了那样山河破碎家园漂泊的时刻,才能交汇碰撞出最瑰丽,最精妙的花朵。那时期的热忱,能融为一股热潮,叫天地也为之震撼,那时候年轻,澎湃的热情,多么地充满力量,他们仿佛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新生,又不断地,燃放。

  可又是这样满目疮痍的近代史呀,文人骚客,尽皆为时代左右,他们的力量,时有纤弱,一不小心,便身似柳絮飘渺不知所踪。很感激,还能以季老的眼睛,来看看这个时代,来看看这个曾飘摇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的群星啊。他们来过,他们呐喊过,他们终究隐匿于时代,可我们,不会忘记,斯人已逝,然而他们的文章将同万古,一齐永远地,传承下去。

  《君子如玉》读后感(五):生命纷飞成无尽的绝唱

  总是会有人说,世界上缺了哪一个地球都会照常运转,太阳也会照常升起,可是总有一群人会在你不知道不了解的领域里默默地做着一些并不为广众所熟知的事业,太阳的确会照常升起没错,可是每天升起照耀到的每一寸土地,会因为有一群可爱执着的君子而发生变化

  一种文化的力量渗透的速度远比一种新的科技推广来得要慢很多,可能很多年后,人们回首才发现原来在某个节点他们做的那些事会带来这样的改变,真是有他们当年的坚持才有了多年后不断浸民族发展

  季羡林先生虽然被冠以了多种不同的身份,但先生这个词季先生也是相当合适的,他一生都很低调谦逊,而这本《君子如玉》为大家讲述了一群和他一样的文化大师,我们未必都曾听闻,还好季先生一一记录,凭此纪念也好,用以了解那个特殊年代的中国文人气节也罢,这都是一个谦逊的长者在用自己的视角为我们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

  本书的书封做得真的一如季先生的人,简洁明了,封底的一截水墨竹画正应和着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气节,外直中通,高贵清雅,故事里的每一位也都是称得上是君子的。

  生命纷飞成那余音不尽的绝唱也是季先生笔下每一位追忆师长好友一生的鲜明注解。虽然每篇文章后面都会有季先生写作时间天气心情等加注,在初读时还是会对很多人物都感到很陌生,还有一些中国动荡年代的切实经历也离我们有些距离,但也不乏碍我们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去认识这些文化大师。

  书中有个提到了何仙槎先生,原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老师说到和平解放北平市时让我们记住当时的国民党军官傅作义,因为他的不抵抗才成就了今天的北京城,读了关于何仙槎先生时才发现其实有些人不一定会被历史记住,但在很多历史重要事件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斡旋角色

  中国的文人自古都淡名利,会后世流传的也是少之又少,这本书就是一个传播,传播一种中国文人的气节与精神,不一定他们都曾有过轰轰烈烈的人生,灿烂烟花般点亮过中国历史长河,正是平时相处过,一起共事过,才更觉得脱下那些离得很远的人加诸在身上的标签,每一件被记录的事情才更珍贵,细节提现真品质。

  君子们直面生命的考验磨砺,正视生活本色,接受着每一个未知洗礼蜕变,他们的意识里浇筑了对生命的个人领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