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模仿犯(全三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模仿犯(全三册)读后感10篇

2018-05-20 20:3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模仿犯(全三册)读后感10篇

  《模仿犯(全三册)》是一本由[日] 宫部美雪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11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模仿犯(全三册)》读后感(一):爱的缺失,恶的根源

  杀人者为什么会杀人?并把杀人当成一种乐趣,而完全没觉得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昨天看完这部大部头巨著后,点开了赵志红的介绍。对,就是那个杀人魔头赵志红。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他云淡风轻,没有丝毫负罪感。他说他想成名,或者是千古流芳或者是遗臭万年,只不过这次是遗臭万年了。对于他来说,他的目的达到了,杀人、满足自己欲望、在被捕后扬名天下,这正合他意,他怎么会不开心呢?

  同样的句子,在这本书里也有。杀人者X想要的也是名扬天下,他不甘心躲在幕后让自己杀人的“功劳”被别人拿走,他不甘心有别人来书写他最熟悉不过的犯罪过程,于是跳了出来。罪犯也是人,虽然他精心安排步步为营,但只要是人,他就不能免俗,那些贪欲虚荣与乖张暴戾压根就掩饰不住,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他以为自己是功成名就导演,可我觉得他其实才是舞台上那个最搞笑的小丑,遇上能看穿他的聪明观众,一切滑稽便无所遁形。

  X他满足了吗?是的,在和阅经沧桑的老爹做最后的对话之前他是心满意足的,一切仍旧在他的掌控之中。但老爹看穿了他的漏洞,老爹说,你做这一切不就是为了让别人记住你吗?但是你错了,别人是不会记得你的,人们会忘了那些不好的事,到时候你再怎么张牙舞爪别人都不会多看你一眼。完美的一击!这是对X最大的伤害。他只为了这个社会能看到他,具体做了些什么完全不在他顾虑范围之内,杀人?呵呵,那有什么关系?被抓?呵呵,那又有什么关系?他不在乎。只要能被人瞩目就行。但是他的愿望注定要落空,再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还击更直中要害了。

  这部小说很长,但三本书各自围绕一个主题清晰明了。第一本,年轻女孩频频失踪被害,日本人心惶惶;第二本,犯罪嫌疑人的前世今生;第三本,社会大众在知道嫌疑人身份后的反应。这部小说让宫部美雪写了5年,受害者家属、犯罪嫌疑人、警察媒体、被卷入这些案件的目击证人……每个人背景心理都巨细靡遗地介绍了出来,这种描述使得此书很难被拍成影视作品

  构架庞大,对各方心理把握到位,加之没有情感偏颇叙述,让这部书成了一部厚实立体丰富的犯罪分析材料。你别指望能从这里边读出轻松,但也别失望,它让你更懂人性阴暗晦涩,更知家庭温暖和睦必要学习到更多保护自己的方法

  X其实挺笨,他有弱点。唯一没有弱点的人,我只见过一个布鲁克斯先生。这本书里讲,真正的犯罪,必须以恶为起点,没有别的动机,只是出于恶,真正的犯罪是完美的。但X还是露出了马脚,因为他有欲望,他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表现欲,但他不知道这毕竟无法长存,没有人会永远看他表演,所以到最后他还是会空虚

  他为什么会空虚?因为他有一个不幸畸形的家庭,没有人教给他什么是正确的。爱是一切善恶的根源,爱的缺失导致了恶意的泛滥与不加控制。要想避免自己成为像X一样不幸的小丑,就祈求自己身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很遗憾家庭不幸,那就让自己尽快长大成熟,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去寻求幸福。

  书中的被害者,有的自身有问题,让坏人有机可乘(但这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被杀害的理由),有的善良友爱,却仍难逃魔爪,为什么?因为他们太善良,对人不设防备。毫无戒心并不是一个优点,书中唯一一个虎口脱险的女孩也正是嗅到不对气味后,及时做出了正确的防备。设防与注意可能不能百分百保护好自己,但却会最大限度地让我们远离危险处境

  《模仿犯(全三册)》读后感(二):模仿犯不是罪犯的特征,而且碾碎罪犯的绝杀。

  《模仿犯BOOK1》

  几名年轻女子陆续失踪,罪犯因个人兴趣一点点将尸体扔回大众视线在线不明状况下,一桩两名男性当场死亡的运尸交通事故粗暴地显示了两名罪犯死后被捕的事实

  事情如此巧合吗?故事说完了却留下了更大的悬念。真是一贯的第一部的节奏,太引人入胜。大神就是大神。

  《模仿犯BOOK2》

  如果第一部是从传统的聚焦受害人的视角展开,那么第二部就是将镜头对准了杀人凶手内心描写很多,非常阴森。一不小心就看到半夜了。

  前两部的开头和过程不同结局却是一样,两名男子的运尸交通事故。看了那么多故事,虽然知道结局很重要,没想到结局之前,有我们想不到的平行世界

  《模仿犯BOOK3》

  揭露真凶的一幕够得上惊心动魄,也是书名的来由。模仿犯不是罪犯的特征,而且碾碎罪犯的绝杀。由于紧跟着阴森险恶的第二部,BOOK3前半本都显得较为平淡作者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揭露呢,带着这个巨大疑问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应该是还不够耐心,会觉得第二部很好看

  能感受到作者一直在构思什么是真正泯灭人性的恶意,也能感受到作者几乎给了所有角色以人性的温度(除了真凶),应该是个非常温柔的人吧。

  《模仿犯(全三册)》读后感(三):不写下来可能过三天就忘记了(毕竟我记忆就7秒 不能再多了)

  1. 好多评论说宫部美雪的叙述太啰嗦,但标点、断行、细碎情节场景的切换……这些不就是属于文字的、独特的节奏感吗?当那些不到20个汉字的,后面跟着一个平凡句号的短句子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最终从从容容构成这样一个漫长伤心的故事的时候,属于长篇小说的、情节的魅力才会被放到最大吧!

  2. 百万字长篇小说里有姓名、有性格、有戏份人物四十多个,阅读时就感觉人物一个一个一个不停地登场……好几次我都暗想:“好了,再有新人物出来我就去拿纸笔做图谱……”,但奇妙的是,所有人物都能被记住(重申一次,我记忆力就7秒)。所以我想,宫部美雪最大能力应该在于长篇小说中,对情节和叙事节奏的控制力吧。

  3. 小说里金句不多(跟《龙头凤尾》这种从头到尾都想划线的高浓度小说没法比),但围绕一个案件,罪犯、受害者、警方、记者这么多条线齐头并进,生出无限多的旁枝末节,在读者心里催生出更多感慨和问题的写作方式,未必就输给金句。所以,再次怒怼“节奏慢”的说法,又不是本格解谜,把智力游戏好胜心放一放可以吗?

  但……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小说的情节涉及太多旁枝末节,从女性职业与家庭之间的艰难处境,到记者(即旁观者)对他人痛苦理解,到人如何面对痛苦释放痛苦,再到家庭问题催生出的畸形人格……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说的太多,却基本上点到即止,不太够味。

  《模仿犯(全三册)》读后感(四):入木三分刻画人性至恶

  最近其实读了不少书,然而读后让我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不得不抒发一下思想感情的只有宫部美雪的这本《模仿犯》。

  这本长篇为宫部赢得了六连冠。它讲述的是一桩连环杀人案,但凶手却是以取消公众为乐,以折磨人心理为乐的一个家伙。故事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凶手如何取笑公众,如何通过媒体来表达自己的卑劣心理。这一部分以两名嫌疑犯出车祸死亡为结束。第二部分是讲述两个凶手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包括他们的童年,犯案的经过。第三部分则是高潮迭起的,在此就不泄底了。

  宫部的这本小说,推翻了我对于推理小说的很多想法。首先,推理小说不一定要有一个侦探。小说从每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对犯罪事件进行层层解剖,可能每个人都窥视到了其中一点,但偶然的机会让他们交流一下,就足以看到犯罪的全貌了。所以,可以说小说里没有一个专门的侦探,但是每个人都进行了自己的推理,每一个人都是侦探。其次,推理小说不一定要隐藏凶手。《模仿犯》显然不是以猜凶手为终极目标的,所以凶手很自然地就摆在你面前。你所担心的不过是大家怎么把它找出来而已。也就是说,作者要表现的是“找”凶手的过程,而不是凶手本身。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想怎么写可以藏住凶手,然后给一个惊人的结局。但想来想去还是发现,连环凶杀案要藏凶手太难了,仅有的几个途径也被人用滥了,比如死者亲属或者警察之类的。倒不如像宫部那样,不躲也不藏,大大方方地摆出来,然后把文字的力量集中于对人性的刻画,反而给人的感觉更加深刻。当然,我看到网上有一些重口味的读者批评说这根本不是什么推理小说,很没意思之类的。嗯,就算它不是推理小说,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犯罪小说吧!而且,我觉得其中的推理成分还是挺浓的,每一个人作出的推理也是很精彩的。

  这本小说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所刻画的人性至恶。这被凶手本人说了出来:“我最感兴趣的是纯粹的恶。受害者到底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受害人的家属也一直会问为什么。”这种纯粹的恶让人着迷。第二大亮点是对于受害者家属心理的刻画,以及最终如何走出悲剧阴影的过程。为此,作者特地设置了好几个角色来描写受害者家属的心理,以及如何从困境解脱的过程。老爷爷对真一说的那番话让我倍受感动

  《模仿犯》非常宏大娓娓道来,是一部必须用心细品的小说。虽然长达800多页,文字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读起来比京极夏彦的作品轻松多了。宫部大妈的笔力堪比东野,或许对于女性读者来说,她比东野更胜一筹

  《模仿犯(全三册)》读后感(五):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花了挺长时间看完这三本,说实话挺失望的。因为获得很多奖项所以抱着很大的期望来阅读。看完第一本,觉得是个规模宏大的案件,但第二本完全是从凶手的角度来写的,也就是说案件本身并没有实质进展。看完第二本其实就知道了凶手的身份,所以很好奇第三本四百多页写了什么。可居然是真正的凶手在社会普遍认为的"凶手"意外车祸死亡后以死者少年时的朋友同学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并且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成为了警方的合作伙伴,我觉得很难接受。首先,在"凶手"死亡后,人们普遍认为案件已经解决的时候突然出现,假扮为"凶手"朋友出现这一点本来就很不合理;其次,作为朋友不是关心死者家属,而是在警方面高谈阔论,宣讲自己的"见解",甚至还取得了警方的信任不受到任何怀疑,这点令我很难理解,我只能理解为作者对日本警方的讽刺,毕竟之前有嫌犯的录音想必做个声纹鉴定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模仿犯"这个题目标题解释也只是草草了事。

  抛开案件的可读性不说,本作其实有可取之处。作为社会派的作品,买点也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案件本身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凶手从小所经历事情是他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祸源,以及这些受害者之所以被害或多或少都有家长原因。作者还是希望家长还有社会能更多地给予未成年人群必要的关爱

最后,之所以给四星,还是因为苦劳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