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谁的翻翻书系列绘本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谁的翻翻书系列绘本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28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谁的翻翻书系列绘本读后感精选10篇

  《谁的翻翻书系列绘本》是一本由[澳]珍妮特·罗(Jeannette Rowe)著著作,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201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谁的翻翻书系列绘本》读后感(一):翻翻书这么贵,究竟有什么特别意义

  总有家长抱怨绘本太贵,而在绘本里,立体书翻翻书的价格更是“贵得离谱”。

  不想再说中国图书价格的问题了,话题太忧桑,简单说说翻翻书对于孩子们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每个有小孩家庭应该都和孩子玩过seek and found的游戏,在宝宝还不能爬的时候就可以和他们玩,他们喜欢看到一个人躲在毛巾后,然后又忽然出来,仅仅是在两人中间放上了那么一条毛巾,孩子们也会感到十分地有趣,乐而不疲地要再玩上一遍又一遍。

  究其原因,会发现,他们认为这是全世界在和他们玩某种游戏。

  对孩子们来说,所见即是世界。被遮住的那一部分显露出来的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崭新的世界,处处充满了陌生奇妙

  这套《谁的》系列翻翻书将小动物的一部分展现到他们眼前,需要他们自己用小手来揭开谜底,印证自己脑海里的猜测,每一次翻页带给他们或惊喜或意外的发现,都会让他们进一步体会世界的神奇

  《谁的翻翻书系列绘本》读后感(二):挑选绘本:别以大人眼光衡量孩子

  挑选绘本:别以大人的标准去衡量

  大人在挑选绘本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内容是否经典,是否有拿过奖,纸张印刷是否精美,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孩子是否喜欢。

  《谁的翻翻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孩子却成了孩子每晚必读的指定书目。喜欢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内容比较简单。整个系列的书都是提问回答模式,孩子非常容易掌握,大概也因此非常容易有成就感。很快就可以自己拿着书自言自语

  色彩对比比较鲜明设计简洁,就是一个背景色叫一个动物,往往采用红配绿这样非常具有视觉冲突的配色,自然能很容易的吸引孩子的眼球

  也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翻翻。

  低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即使是讲一本5分钟的故事绘本,他也很难保证乖乖坐着从头到尾一字不拉的听完。

  翻翻书,每一页的答案都藏在自己动手打开的下面,一来孩子觉得翻开就有答案比较有趣,二来因为动手的参与,也比单纯坐着听更容易接受

  第四: 内容贴近生活。谁的翻翻书主要是提问身体部位。比如谁的眼睛?谁的肚子?谁的耳朵?最后一页总是会回归到孩子自己身上。即便不拿着书,孩子有时也会自言自语,妈妈,这是我的肚子,这是我的耳朵。

  以上的这几个方面,都是跟孩子读了一段时间书之后才慢慢总结出来的。

  有很多书,我在买的时候都觉得孩子会很喜欢,比如价格很高,作者获过奖等等,但实际上就跟买玩具道理一样,孩子并不会以我们的标准来衡量。

  也是通过一起阅读这个系列的书,我开始重新反思,孩子要的到底是什么?

  比如我常常最近因为他午睡不准时而有点暴躁表面看起来好像我是为他好,希望他养成一个规律的作息习惯。实际上,只要他自己精力充沛,早睡一点,晚睡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太习惯了以大人自居,太习惯的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可是不要忘记,正因为我们是大人,衡量很多东西的眼光都世俗了很多,复杂了很多。

  让我们跟随孩子,一起回到简单快乐的世界里。这是孩子给父母的一份礼物

  《谁的翻翻书系列绘本》读后感(三):孩子,你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

  大约一年之前,我的侄子浩峰一岁多一点儿,那时候我哥脸上常常呈现出一种三观被颠覆了的表情。据他说,他花了很长时间观察,并且做了大量不靠谱试验,企图了解一个人类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了解这个世界的。测试方法包括当着浩峰的面吃一个草莓然后立即装死、披着床单在浩峰所在房间缓慢移动等等。尽管方法及其不科学,然而得出的结论却还是相当正确的:

  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他们迟早都会学会

  如今浩峰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表达了,老实说,我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跟表哥一样,我觉得观察一个幼小的人类学会各种各样规则是一件很着迷的事儿。而这套翻翻书则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虽然我挺关心侄子的成长,但是老实说,我个人并不指望童书在开发智力方面起到如何显著作用。对于孩子来说,书跟玩具一样,是一种第二好的陪伴——当然,最好的陪伴永远都是家人。当我拿着这套书见到浩峰时,我可能显得比他更兴奋

  游戏开始,我按照规则打开了书,然后说:“猜猜看,这是谁的鼻子?”

  浩峰看看书,然后看看我,冲着我乐。

  “这是小猪的鼻子!”我自问自答,他跟着应了一声:“居(猪)——”

  这时候浩峰的妈妈很高兴,赶紧凑过来进行下一页:“这是谁的鼻子?”

  浩峰愣了一下,看了一眼妈妈,又看了一眼我,然后说:“熟(叔)——”

  于是余下的时间里,我哥一家一直在因为“叔叔的鼻子”这个事儿乐不可支,浩峰第一天玩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掌握其中的联系。但是仔细想想,在妈妈问“书上画的是谁的鼻子”的时候,浩峰给出的是“书是谁带来的”答案。或许我哥说得不错,对于这个世界的规则,他们迟早会学会,只不过在你教给他其中一种规则时,他掌握的常常事另外一种。

  关于这件事儿,我个人的打算是,要给浩峰更多的书和玩具,这些美好的东西能够给予他陪伴、色彩,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制作精良的书可以给他了解新规则的机会,给予他无限的可能。

  当然最重要的,依然是我们要陪在他们身边,这并不仅仅因为他们需要我们,也因为“多问问孩子吧,他们刚刚从上帝那儿来,什么都知道。”

  《谁的翻翻书系列绘本》读后感(四):翻一翻,翻出了什么

  柔柔软软的小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是刺激的,每天都有无数次的探索发现。然后,这些还是不够,他们想知道关于这个世界的更多信息。于是,他们整天伸着小手指头,不停地问:“妈妈,那是什么?”“爸爸,这个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似乎成了小孩子的口头禅。也因此,很多儿童书也就因运而生。

  “谁的……”系列翻翻书就是澳大利亚超级畅销童书作家珍妮特•罗专门为她女儿绘制的。这套书共有十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动物不同的特征:谁的鼻子,谁的蛋,谁的翅膀,谁的肚子,谁的眼睛,谁的屁股,谁的脚,谁的脚印,谁的尾巴,谁的耳朵等。翻看这套书,我们能翻出什么呢?

  翻翻书,顾名思义,就是需要翻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而这套书的翻,则是由于每页都设计了一个折页。折页遮住了动物的主体,只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孩子要通过外露的部分,猜出动物名称。这个设计心思巧妙,不论是父母问还是孩子问,猜的过程都是一种快乐类似于“你来问,我来答”,一问一答,亲密互动乐趣无穷。一开始可以父母问,孩子答;等孩子了解了,也可以让孩子问,父母答,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孩子的参与热情和对所看动物的认知。说真的,有些动物,大人也不见得就猜得准哟。

  翻开折页,你会发现,书中的每种动物都画成了一种憨憨的,稚拙的卡通形象,就那么面对着你。整个画面简洁明快,没有多余的背景和杂物。孩子一打开折页,就会看到动物的整体印象深刻,常常会有“哇,原来是这个!”“看,就是它!”的感叹

  再往下翻,你还会看到什么呢?明亮艳丽颜色。作者在每本书的每一页都用一种单一底色,但左页、右页、折页,颜色却又各不相同。妈妈们在看书的时候,不妨一边看,一边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甚至还可以和宝宝一起玩调色的游戏: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配在一起能混合成什么颜色。对于小宝宝来说,配色的规则可能记不住,也不需要记住,玩的本身就是他们对颜色敏感度的识别过程!至于涂鸦,那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接着往下翻,看完十本书,你翻到了什么呢?你和孩子会发现,每一本书就讲了动物的一个方面,不同动物的耳朵是不一样,翅膀是不一样的,眼睛是不一样的,屁股是不一样的……个体之间是不同的,但它们又都有相同的部位,这就是“个体差异”和“总体概念”的思维训练。由此,家长们还可以延伸,这是谁的腿?这是谁的头发?让孩子从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沙发的腿,猫咪的腿,桌子的腿,宝宝的腿……等等。这也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且找起来乐趣无穷!

  除了这些动物,你还翻到了什么?还能翻到自己。你注意到了吗?每本书的最后,问题和答案是放在一张纸上的,最后的画面都是一个小宝宝。作者的着眼点放在了宝宝自己身上:宝宝的眼睛、宝宝的耳朵、宝宝的屁股、宝宝的肚子、宝宝的蛋……,这样十本书看下来,宝宝不仅可以对一些动物有最基本的认知,还会对自己的身体有基本的了解。家长还可以和宝宝互相指着对方的身体一一说下去:宝宝(妈妈)的头发,宝宝(妈妈)的脚趾,宝宝(妈妈)的胳膊,宝宝(妈妈)的额头,等等,指一指,说一说,宝宝发现的越多,对自己的自信心越强,探索的欲望越高!

  随着每本书的翻动,你还会注意到每本书的语言。这十本书语言都很简练,形式也相同,都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这是谁的……”“……的……”这样短小精悍句子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且反复提问,重复叠加,孩子会对这种形式有充分记忆,如此这般提问几次后,孩子没准也会问,“这是谁的……?”书中采用中英文两个语种,对于想要让孩子学习英文的家长来说,这种形式无疑更方便,更实用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世界,却不简单。同样的,孩子的书也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幼稚。如何用一本书带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就要看家长怎么翻,怎么讲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