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29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精选10篇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是一本由小新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2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一):陪伴是最长久告白

  我算不上一个通心粉,只是偶然闯入的听众

  相识,结缘

  听留言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说是大学的时候在耳机里听见的了那个暖暖的声音,我也不例外,算是一“见”钟情使用。2010年的期末考试所以买了耳机用来英语听力,那时候智能机还不流行,于是漫漫长夜就靠着广播,靠着耳机打发时间

  第一次听节目的心情节目内容以及时间都统统忘记了,只记得我的第一次留言,是同学给予我的主动帮助,是复印选修考试的复习资料以及对英语四级考试的祈祷祝愿。因为留言化成语音,一点点的读出来,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让我有了期待

  打开书,签名留言,很感动也很感谢曾经以为只是前篇一律的留下“小新”而已,但是他没有,他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留言,尽管我们没有见过。

  那篇序,那些歌手,那些曾经

  母亲的序,简单朴素,却让我流泪,也许简单的,平凡的,真实的也是最打动人心的。。

  那些歌手,TA们也曾被误解,被排斥,TA们也曾低迷,但是TA们或坚持,或转变,或迂回,终究登上了万人仰望的舞台,成了众人追逐的闪闪明星

  你想要的,时间终会给你,朝着梦的方向前进着,奋斗着。

  小新的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那些遇见的,路过的,错过的,匆匆离去的,分离的。尤其是对于类的那段描写不同记忆点,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的所经历的,记下别人的好,记下自己的错,愧一生,念一世。

  那些陪我们走过一段的人,他们丰富生活,填充了记忆,影响了我们。

  陪伴

  最后的最后,我想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也许我不合格,也许我不尽责,也许我们的交集仅限网络与广播。但我们会相互陪伴,让音乐陪伴我,让我陪伴夜里送音乐的你。

  : 小新,应该叫小胖新,O(∩_∩)O~

  ------------------------------------------------------------------------------------

  早就写完了,直到今天,整整拖了2个月。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二):刘若英:没有分到糖吃的小女生

  有一些观众、听众包括我的领导给我贴过知性标签。不过我见过的明星却有知性的,比如刘若英。

  只是她在访问中,也并非那么知性,甚至觉得智商有些低。

  问她问题,她总是呆呆的,吐吐舌头,再发出一个类似结婚狂”的骇人的笑,让人以为她看上了你,两股战战要逃离。

  但说起话来,你会发现“知性”的标签又重新贴到她的身上了。

  “成全并不代表放弃,是自己对真爱的坚持。成全你,也是成全自我的开始。”

  “节日是让幸福的人更幸福,孤独的人更孤独。”

  “两个人熟悉结合,然后了解多了,不得不分手……如果不是太贪心这样的人生应该是可以了?”

  也许,总有人觉得刘若英是一个没有唱功的人,但不可否认,她跟张艾嘉一样都是会唱歌的女人

  如果唱功只是像黄绮珊一样地飚高音,那么刘若英只能回应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但,干涩音符经过她的滋润,仿佛可以拧出汁液。这就是所谓天赋,任凭你哭爹喊娘把神仙姐姐喊下来也无法匹敌。

  在陌生人面前,明星似乎很难打开心事。不过刘若英的回答聪明婉转,她知道什么是她该回答的,而什么又是她不方便说的。

  2004年,在济南有一场中国原创歌曲奖的颁奖晚会,我第一次到了大型晚会的后台,访问到了刘若英。

  也许是第一次到济南,所以她只是开着不咸不淡的玩笑,哪怕问到她关于陈升的点滴她也轻松闪过:“噢,你说升哥呀……”。

  但在那期太过有名的《桃色蛋白质》节目里,刘若英跪着把自己的新专辑送给陈升时,却被陈升无情拒绝

  这个执拗的知性老男人认为:CD是歌手用生命换来的,怎么能随便送人?

  那期节目后来常常被大家翻出来,猜测刘若英和陈升到底有没有相爱。

  侯佩岑也问陈升:你有没有喜欢奶茶过?

  陈升瞪大了眼睛,愣住,然后说:你神经病阿?我不喜欢她,我干嘛帮她做这么多的事?你觉得我是白痴吗?

  喜欢?不喜欢?承认?否认?

  就像3D版《一代宗师》里,赵本山饰演的丁连山说了一番之前版本里没有的台词:“人这一辈子,最难看透的,便是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字,我。”

  我永远忘不了前些年没工作没饭吃都没有哭的刘若英,那一刻啜泣得像一个没有分到糖吃的小孩子

  出现记者面前的刘若英,时刻都在为对方着想。

  她对平面的记者说:“你不用急,慢慢记。”

  她对略显稚嫩实习记者说:“来吧,什么都可以问,真的,别紧张。”

  据说某艺人对刘若英的评价是“对人很好,好得很假,然后这种假却做得很真,让人不得不喜欢她。”

  刘若英扮演了多少年“那个刘若英”,她必须知性、懂得尊重和礼让,宽厚隐忍得像她扮演过的张幼仪,很想问她一句你累吗?

  但又怕她会当真,就当面哭了出来。

  曾经的她是孤单和恨嫁的代名词,“五星级黄金剩女”的背后,是男女众生想当然的纠结和高傲享受和纠结。

  刘若英豪情满怀地说:“我听到的都是五星级,听不到剩女。”

  之后,就是她标志性的哈哈大笑,既不文艺,也不小清新

  宁可被时间的洪流耽误,也不愿随便找一个男人将就了,这也符合她在音乐里所塑造的倔强的都会女性形象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样孤单一辈子

  后来又有人问她和陈升,她干脆摊牌了,说自己经历过一场非常盛大的爱情,但是与陈升无关,

  关于爱情,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很多女人在经历过失败的恋情后,会变得胆怯和退缩,不再敢轻易地爱了。我认为,其实不存在什么失败,毕竟你们相爱时有过真诚、幸福、甜蜜,留下了那么多美丽回忆,这些东西并不会因为你们最终没走到一起而被抹杀。所以我说,世界上只存在真诚或者是不真诚的恋情,而不存在成功或者失败的恋情。

  42岁的刘若英,最终用婚姻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也给了那些小清新、小文艺的男男女女一个交代。

  这一站的刘若英,终于吃到糖了。

  摘自小新图书作品《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

  小新

  水瓶座,80后,法学硕士城市里的放牧人

  理性新闻主播&感性电台DJ;

  教过学,出过书;

  得过奖,得罪过人;

  爱过几个人,依然孑然一身

  我们的内心都有一座坚冰,小新用文字将它们融化。

  即将出版:《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

  公众微信号:小新的未央歌

  我们绝望失望,心里带着不肯拿出来晒的殇。

  小新,用一本书的重量,解开每一个让你心动的结,和痛不欲生的劫。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三):很多年前的狂热

  【一场24小时的“穿越之旅”】

  现在是2015年6月28号的上午11:23分,我已经回到了在青岛的学校宿舍。而在回来的火车上,我一直感觉我是从十三四岁那年穿越回来。

  从昨天下午在签售会现场拿到签名书,到现在,已经从头到尾拜读了《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看新哥说他访问过的明星,讲渗透着深厚积淀底蕴的对于音乐的理解,谈在经历过的人和事里对于生活的敏感觉察,亲切平和温暖

  签售会的时候,马上要排到我了,想南在旁边端着单反问我,八年了,现在是不是很激动?想南说这些的时候,正在忙着签售的新哥还抬头看了我们一眼;而我听完这句话,大脑立马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来要对新哥说些什么。排到我了,我有些怯生生地说了一句“新哥好”,然后新哥抬起了头,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我、认真听我说话的样子让人觉得甚是可爱,但我却觉得平时语言表达能力尚可的我顿时有些咬字不清,我抓着身后的希阳说,“这个是希阳,我是清舞铭,我们都是从07年开始听节目的。当年我们还都是十三四岁的小朋友,我记得我当初还问过你我应该叫你‘新哥’还是‘新叔’,您说叫新叔吧。但是现在觉得只能叫‘新哥’了,因为觉得我们都在慢慢长大,您却一直年轻的样子。”似乎是一股脑儿说出来的,现在我已经不能详细记忆起当时我到底是什么动作表情,只希望当时为了掩饰激动和兴奋的笑不要太过狰狞就好。

  签售会之前,我对希阳说,我觉得新哥应该不记得我了,毕竟是很久之前我参与节目的,后来只是习惯安静守候和聆听,再加上后来我换了名字,偶尔的互动就更让人对不上号儿了。希阳很认真地说,我觉得他应该会记得,因为他曾经在节目里说过,你的名字很独特。我也记得他在节目里读到我在博客留言时候说的这句话,但那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新哥在每天的节目中会接触无数新的活跃的听友,于是不被记住,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虽然我一直在用这样的理由宽慰自己,但是内心隐约还是期望被记住的吧,不然我为什么会在那天选择穿了那件略显张扬的红色连衣裙。那么新哥,现在,那个在签售会的红裙子姑娘,你还有印象么?

  我们提前两个小时到达书店,五楼的报告厅还锁着门。希阳对着墙上的海报拍照,我说“你站到海报那儿,我帮你拍一张咯”,她却拒绝了,然后又对着海报仔细看了很久,转头对我说:“小新还是个双眼皮儿。”语气和表情单纯可爱极了。

  后来我们遇到了木头,还有见面之前一直在纠结到底是男是女的群主(记得多年前加QQ的时候,我就问过他是男女,隐约记得他说是男,但现在又被群里“碗姐碗姐”的叫法给弄糊涂了),被留在五楼看东西的猴哥(我和希阳在五楼等得没事想要前去说说话,但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于是凑近了,也没有说话,只是兀自翻着五楼教材区的一份份试卷感慨高考前真是达到了人生智力巅峰),还有我多年前唯一见过的想南和希阳唯一见过的人质哥。

  希阳在签售会之前,言语里的激动就溢于言表了,她在QQ上还有电话里、见面后对我说了好几遍她不知道见到小新之后她是会大笑还是大哭。但是现场希阳没有大笑也没有大哭,她只是不太会说话了,比我还不会说话,做得最多的就是微笑,凝视,微笑,说谢谢,跟傻了一样(最后这句形容是希阳后来在微博自己说的)。

  我对想南说,在书中被提到名字的你们真幸运。想南很惊讶,于是我把书翻到后记,把她的名字指给她看,她低头很温婉地一笑,让我一直觉得她像个南方姑娘——虽然我们是聊城老乡。记得和想南上次见面已经是六年前了,那时候我才刚刚中考完。我们手拉手在聊大校园里面走,记得她的手指细长柔软。我那时候刚刚开始玩网络电台播客,说自己也期望能够成为像小新那样优秀的电台主持人。后来再联系,是一年前她在杭州实习工作,我因为一个不靠谱原因要去杭州一趟,怕万一联系不到自己想见的人,能够找个认识的人以求落脚之地。最终我见到了想见的人,也就只对想南电话表示了一下感谢而已。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各自在成长经历着,也都慢慢变成了“有故事的女同学”。只是真的很感谢,在我的生命中经过的你们,愿意在某些阶段为我保守秘密,容忍我的荒唐任性,像是一种默默无言的呵护

  同样被书中提到的水瓶淡淡正好是当天结婚,早上看到她空间晒出了图,点了赞说了恭喜后出的门。在群里,大家还怂恿她穿着婚纱来签售会现场吧,肯定能够抢头条

  签售会临近结束,和夭夭姐说了几句话。他们说晚上有聚餐,邀我们一起去,我说不去了,我要赶凌点的火车回青岛,一个人不敢去火车站的时间太晚,这样四点到了青岛火车站,还能去附近的栈桥边看日出。我也突然觉得这几天我的浪漫主义情怀爆表。

  只是这次签售会上,原本会排到39号有奖品的我快要被签到时候,被一个姑娘说自己有急事要插队在我前面而错失礼物。也没有和新哥合影,不知道这个是不是遗憾。但是最重要的,见到了新哥和八年前就熟识了名字的听友们,已经是最大的开心满足

  【喜欢矫情,也许这就是率真吧】

  签售会的最后,新哥抱着大麦和花盘腿坐在签售桌子上拍照,自己也说了一句自己真是矫情类似的话。

  可是想想从07年初遇开始,晚上七点华灯初上时候的“音乐是一种信仰”,从《娱乐点点点》到《流行现在时》,又到991的《城市K歌王》和《城市夜未央》,我们似乎喜欢的就是你的“矫情”——但也许这不过是你很多年前说过的“我只是在认真地说话而已”,不刻意掩饰自己,于是字字含情,句句真诚,比科班出身操着一口冷漠的播音腔却在强调“用心吐字,用爱归音”的很多人让我们觉得亲近很多。所以从那时候起,因为你的真实而带来的真切的温暖感受,喜欢你的人才会一直喜欢你吧——在这么多喜欢和支持你的人中,我是其中一个哦~

  那时候,总是在固定的时间打开收音机,再打开写文字的小本子,一边听音乐,听新哥(小时候的我还在叫“新叔”)说话,顺手也记下了不少耳朵里听着熨帖的句子。而在书里,很多句子又穿越时间扑面而来,就比如那个“我昨天做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梦见我的妻子给我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我清楚地记得,我听过他在电台节目里说这句话的那一期。希阳说,她也记得。

  书中多次提到胡霞和黄帅,想来,三个人在936组成音乐联盟的时候,也是我听电台最多的时候。其实这一次去签售会,我一直暗暗地想黄帅会不会去。想来我至今夜猫子的习惯,也许真的跟当时喜欢黄帅的节目有关。于是我在遇到希阳、遇到想南、遇到木头、遇到孤星垂泪和人质的时候都在说,如果黄帅能够到,我也能够见黄帅一面,我这次的济南之行就圆满了。

  后来在书里,我看到小新这么写——

  “那几年胡霞、黄帅和我组成了‘音乐联盟’,胡霞主持的节目是《音乐黄昏后》,黄帅主持的是《夜短情长》,我主持《娱乐点点点》。

  他俩无比宠溺我,我们在各自的节目里分享不同属性和气质的音乐,主持了一些歌友会和活动,生活中也有太多交集,甚至聊太过私密也不觉得冒犯彼此的话题。

  十年之后,我可不是瘦瘦小小的了,我们的生活也渐行渐远,各自有了不同的圈子,但那一段单纯的不带瑕疵的友情,我一直都记得。”

  突然又无比释然。

  小新在后记里写有时候觉得黄帅缱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绕不出来。今天我在黄帅在空间发的莫名其妙的说说下面评论说:“哥,感觉你每天都活得起伏和热烈。内心世界丰盛到有一个个电光火石瞬间擦出光亮和噼里啪啦的声响。感觉真会生活,哈哈。”

  时间也许就像是流水,自然地把人的距离拉近又漂远。但是正像新哥最经常说的话,各自“平安喜乐”,就已经很好。

  【我还是不期望,我只是一个粉丝】

  从济南回青岛的路上,想了很多,关于这次活动,也关于当年的和现在的自己。

  少年时代,关于理想什么都敢说,什么样的梦都敢做。那时候就在自己一边听电台一边写文字的本子上写下,我不期望我只是一个仰望他们的粉丝,更期望的是,能够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去交流。比如我有了自己的作品做嘉宾,或者同样作为主持人。

  而现在想起来,却略略有些戚戚焉。

  至今为止,当一个优秀写作者的目标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从未改变。但是似乎还是觉得自己读书不够多、写得不够好,除了在学校校刊当个小编辑,偶尔发在空间里的文字收获几个或真心或礼节性的赞之外,距离目标还似乎遥遥无期。

  我也期望成为主持人,于是高中时候在学校广播站当站长,大学时候陆续参加了一些校园里的主持比赛拿到不错的成绩,主持过一些校园活动……我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自己没有就读播音主持专业,虽然被认为本身音色条件不错、但是声音好听的人有那么多,再加之自己似乎没有做到全身心努力,于是也没有遇到过特别合适的机遇。

  ……

  但我又不自认为是一个颓废的人,反倒还一直是个坚定地理想主义者,没有做到想做的,却还一直坚持在做。

  我今年才21岁,只要继续脚踏实地地努力,什么都还来得及吧。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四):我认识的李健:他是一点都不做作的人

  郑钧说:“他是一点都不做作的人。”

  这个他,是歌手李健,有点书卷气,还有点认真的忧郁男。

  我的一位DJ 好朋友Maggie层级给你跟我说在北京,李健跟她提到了我。李健说,我觉得小新有点像顾城。

  我有一个特别钟爱李健的听众,他约了他的朋友去了李健北京星光现场的演唱会,兴奋地在演唱会的现场哭着打电话给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当时是李健从水木年华单飞5年后的首场个唱。

  演唱会的观众席里还去了一大拨大牌,其中的头牌算天后王菲,当然还有陈鲁豫、郑钧、胡海泉、水木年华、老狼、顾长卫、尤小刚等等跟音乐有着或近或远关系的人。

  当然,以李健的性格,他们的到来并非是一场“秀”,而只是李健唱歌给懂自己的人听。

  演出现场的舞台被布置成了家的感觉,李健和担任现场伴奏的“倾向”乐队成员坐在沙发上,周围是暧昧的烛光闪烁,仿佛闯进了温馨的家庭聚会。

  水木年华后来的成员和李健一起唱起了经典的《一生有你》。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那一刻眼窝潮湿。

  李健翻唱了王菲的《矜持》,还冲着坐在二楼看台上的王菲说:“献给王菲,你喜欢吗?”全场观众齐声喊着王菲的名字,热浪十足。

  而就在同样的场地,快男超女们却让演出商们头疼到脑裂,他们在票房上虚高的号召力显然是演出商之前没有想到的。

  所以,浮躁终归还是会平静。

  李健跟我说,他最讨厌化妆,“每次化完妆特别难洗,得用肥皂和香皂各洗一遍。”听了我都汗颜,“好歹用卸妆油,对皮肤好一点。”

  很多人觉得忧郁无比的李健更擅长耍宝:“我是天生丽质,人家都说我像陈晓东。”

  结果两个人在直播间里哈哈大笑。

  那是十年前,那时的DJ小新还年轻,我听当年音频里的自己像是在听一个陌生人,小孩儿穿大人的衣服。

  我问李健,很多乐评人都说你是诗人,是哲学家,你怎么看?

  “我觉得只要他们在听我的歌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些温暖,感受一些美好,其实就够了。”

  我特别记得那次的访问里,李健主动提到自己写的那首《父亲》,里面唱着一个孩子对父亲的愧疚:你为我骄傲,我却未曾因你感到自豪,你如此宽厚,是我永远的惭愧。

  后来在2013年的《拾光》专辑里,李健重新录制了这首歌。歌曲的最后,他特意加了一句:“我终于明白在你离去的多年以后,我为你骄傲,当谈起你的时候……”

  李健说,我知道了,我为他感到骄傲的,是他对生活的隐忍和对家庭的忠诚。

  十年前,我还主持了一场李健的歌友会,地点在山东工艺美院。

  他唱了《向往》,说“今天很热,非常感谢大家能来参加我的歌友会……”

  5、6个女孩子跑上来送纸巾。

  本来是歌友会流程的最后一首歌了,正当我和搭档准备上台说结束语的时候,李健说,“要不我再唱一首吧。”

  最后一首歌是《明天还会在路上》。

  李健说:“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么热的情况下能坚持看完我的歌友会,现在估计我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了”。

  他拧了下T恤,果然拧出了很多汗。

  (2005年6月,山东工艺美院,主持李健校园歌友会,我居然穿了一件露胸装。十年过后,我圆了,李健却越发清瘦了。)

  《我是歌手》,胡彦斌问的问题稳准狠:当时为什么要从水木年华里出来?

  李健的回答是——“一言难尽”,用胡彦斌曾经演唱过的一首歌的名字,不得不说是高智商,但恐怕也是实情。

  卢庚戌和李健私下的性格大抵类似,都有些内敛。

  面对创作分歧,两个人从来没有吵过架,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片祥和,让两个人最终分手,这就好比婚姻。

  吵了一辈子,可就是不离;一句争吵没有,却收拾了铺盖卷,,默默离开。

  李健说,“如果真吵起来,可能也就不会分开了。我们都是偏内向,都是闷着不说,这种性格如果有一个误解,就会把沟拉得越来越宽。”

  当年的卢庚戌的确希望做一些商业诉求高的歌曲,他的梦想是每一首歌都可以万人大合唱,而李健的理念是音乐只有面对内心,他更不在乎别人会不会唱他的歌。

  李健说:“其实我不热爱歌手这个职业,我只是喜欢音乐,但不是说我出来宣传就代表我认为这样很好或者很舒服,我不过在履行我的义务而已。”

  理性得有些可怕。

  写《风吹麦浪》,某一次他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发现学校周围原来的麦田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感觉非常怀念。是的,歌曲里的怀念没有伤感,只有温馨的记忆,喧嚣的商业城市里,我们之所以怀旧,怀的是单纯而美好的情感。

  写《故乡山川》,表达一个人,一旦离开故乡寻找自己的梦想,就很难再回去了。李健每次去国外,都会碰见一些大学同学,除了容貌有一些变化,生活安逸了,发胖一些,关键是他们的状态很难再回去。他们也很惦记自己的家乡,可一旦在他乡生了根,就不太容易回来了。这跟是否爱国本身,无关。

  人长大了,是要有变化的,不能总是关注风花雪月,那样不真诚。

  有一年“快乐男声”,李健在北京唱区的海选做评委,最后却跑路了。

  他说:“我只做了一天评委,我没有耐心一天听那么多人唱歌,而且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就决定一个的去留。"

  (李健的签名专辑,当时封面上的李健,走的还是飘逸路线。)

  李健心里孤独和寂寞截然不同。

  “孤独是一种情怀,来自悲悯,而寂寞来源于自艾自怜。我不觉得孤单,也不寂寞,只要有好音乐的存在,孤独也不显得很难熬。”

  生活得跟草根一样无欲无求,心灵高贵得无以复加。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注:文章选自微信公众号《小新的未央歌》,新书《每一首歌都有TA要求的地方》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五):愿这首歌伴你入眠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这本书,我原先看到是副标题《枕一首歌说晚安》,初读这个题目让人联想到小时候我们总爱缠着父母给自己讲睡前小故事才能乖乖的去床上睡觉。该不会此书与这有异“曲”同工之妙。确实,书如其名“每首歌都有不同的曲调,不同的歌词,它们构成了不同的乐章。”正如小时候听的睡前故事一样。每一首歌都有一个专属于TA的最佳听众。 记得第一次听小新的节目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会跟对铺的同学在熄灯后,调好频道等着,偷偷的开起台灯,一边听着耳机里传出的声音,一边做着作业。那时的我们谁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彼此天各一方。当时听着节目里的听众分享着自己的故事,还心想什么时候才能够踏出校园,走向社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能够有机会向节目里的人一样,可以诉说自己的故事。后来,等自己进入大学才发现,真实的生活与自己在高中想象的完全不是一个样子。再后悔已来不及。这时才意识到青春就如同围城一样,有的人想出去,而有的人想回去。年华易逝,青春不再。此时此刻无论你现在做着什么,请珍惜身边的一切。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里边的小故事,包含爱情,友情,亲情。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包含着不同的创作故事,有让人温暖的,有让人感慨的,又有让人为之动容的,同时不缺乏让人觉得遗憾的。可能你听过上万首歌曲,觉得里边的歌曲都很普通。可能你偏爱摇滚,觉得里边的歌曲缺乏激情。也可能你听过这些歌曲,并且其中有一两首是你喜欢的。而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可以让你了解歌曲的创作历程,更重要的是,这首歌背后所包含的感情,可以唱到你的心里,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看完这本书后,当你再次听里面提到的歌曲时,伴随的除了那动人的旋律,熟悉的歌词,更多的是那让人无法释怀的感情。 成长总会伴随着疼痛,伴随着失去,伴随着遗憾。但就是有了这些不完美,才会造就今天的我们。变得坚强。懂得珍惜。学会感恩。《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就像小时候听的睡前故事一样,也许故事会不完美,但是正是这些不完美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让我们学会了凡事要向前看。时光流逝,我们能留下的回忆似乎只有岁月慢慢爬上我们的身体所留下的印记。或许现在的你感觉不到,但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书中的故事在你的青春里是那么的似曾相识。仿佛自己成了故事里的人。没错,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首意味隽永的诗歌。 可能我写得并不能引起你的共鸣,但是我还是很诚意的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煽人泪下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心里鸡汤似的老生常谈。它用简单的文字,朴素的语言,加上那首再恰当不过的歌曲的调剂,为我们呈上一盘有独特味道、沁人心脾,专属于你的家常菜。温暖人心。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六):让我以另外的方式陪你看细水长流

  题记:你在电台节目的十一年,我喜欢你的第六年,很开心能在《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这本书里看到漫长时光的斑驳琉璃。

  在决定去济南参加小新签售会的前一天

  坐在我旁边的那个硕士专业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姑娘看着我忙碌的去订北京去济南的高铁票时,若有所思的问我说一个电台节目的主持人真的也会有粉丝吗?你们为什么会喜欢一个电台节目的主持人呢?她问完这句话后,我很认真的说让我想一下,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解释,喜欢一档电台节目和喜欢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和状态,那个时候我给她的答案应该是从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给她了一些模棱两可的回答,但其实这个答案,当时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不明确的。

  但参加完签售会,和看完这本《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后我却明确了这个答案是什么了。

  在说这个答案之前,很想先说说关于在济南的这一场签售会。

  其实,在签售会正式开始之前,在门口买书的时候,就看到了小新走过来,看到他一边走路一边不停的对身边的朋友说谢谢,辛苦了。签售会开始后,我和卡卡默默的坐在角落里,人数比想象中的多,所以,等小新开始说话的时候,坐在后面的我,是看不到他的。但是,我坐在那个角落里静静的听他和来站台的同事互动和开玩笑,听到他很认真的解释他对于这第一个"孩子"的珍视,听到他说他希望这本书可以带给大家的温暖,听到他说写这本书最真实的理由是出本书还能挣点钱的时候,我坐在后面忍不住偷偷的笑,我开始笑就算4年没见,他依旧是那个愿意说实话给喜欢他的孩子听的人。

  开始签售的时候我和卡卡依旧是默默的坐在座位上看别人排队,我静静地看他,认真的听走到他面前的孩子说,听他们说和小新的那些故事,然后他点头,寒暄,签字,拥抱,合影,在那个漫长的过程中,我坐在后排看他忽然就明白了其实他的倾听和寒暄不仅仅是面对的站在面前的这个人,而是一份远道而来的回忆和时光,他愿意给到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去倾诉和表达,他更愿意在他们手里拿的自己的那本书上写下最适合送出的祝福。这哪是一个作者的签售会啊,这根本就是努力站在喜欢他的孩子的角度,用尽自己最大的力气给到每个人大大的拥抱啊。于是,就算是推掉了要去的直播,就算是连续几个小时没有休息,都要给到每个人足够的温暖和妥帖。

  关于这本书的那些文字

  在书里念念不忘的那些人的部分的最后一篇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小新写:找到了最平静的内心,仿佛旋律就是全世界。

  我想听小新电台节目稍微久一些的观众都会对一个叫小娟的歌手很熟悉,小娟的红雪莲像极了晚上的那挡城市夜未央的节目,安静美丽。读研一的那一年,经常和朋友坐在学校图书馆前听歌,听到一首歌时,我常常都会给他讲讲关于这首歌的故事,或者,这个歌手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听了两年节目,最起码在音乐的辨识度上已经给了我不小的收获,最起码,我知道的有关音乐的那些事,全是在那些安静的夜晚听一个叫小新的DJ娓娓道来的。

  在看到书里那篇其实,我们真的都一样的时候,很多记忆纷沓而至,挡都挡不住。

  记起的是文章中他被骗钱那段时间,我们的担心,于是,天边、人质和卡卡,我们4个大半夜的跑到山东广播电台的楼下等他。我说,只是想看他一眼,但是那个时候,他很直接的对我们说,他感冒了,钱被骗了,心情很不好,所以,没有办法见我们。那天晚上,我和天边、卡卡三个姑娘坐在卡卡家的客厅,桌子上放着鸭脖,我们一边吃,一边沉默,后来,又开始替他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开脱和理解。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所沉默的不是他的拒绝,而是心疼他在遭遇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却无力帮他一起承担。

  2014年的11月,我在北京工作的第6个月,在成都出差的某一天,在客户的公司加班到晚上十一点下班后,一个人默默的在走回酒店的路上,各种委屈和不开心汹涌而至,当然,还伴有南方特有的阴冷的小雨。走在路上的那段时间,没有办法接男朋友电话,因为我知道一旦开始说话,我会控制不住的恶语相向,因为,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控制和调整那一刻的脆弱和绝望。凌晨十二点,我还在酒店的楼下徘徊,给微信的3个人发信息,有2个人不在,小新回复我一个问号,我说,亲爱的小新,我还是照顾不好我自己,小新回复说,其实,我们都一样。于是这句话终于像是戳中了酝酿已久的泪点,我一个人抱着手机在酒店的楼下哭的稀里哗啦,似乎,所有的委屈都可以被这一句话包容和理解,似乎,在某一个时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终于还是有人可以给你一句温暖的话。

  这篇文章的最后小新写:经历过这一切,你回过头来看,生活从来都没有变得更容易或者更顺畅,而是你付出了更多也承受了更多。我现在回过头来看,只想说,谢谢那个时刻你回复的其实,我们都一样。

  最后的最后,让我以另外的方式陪看你细水长流

  我想说,这就是我这么多年始终如一的爱着一个电台DJ的原因,因为,这一档节目的存在,还有始终在坚持的小新的存在,就像是青春记忆里的一台时光机,和他有关的记忆里,纪录着你生活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和让你印象最深的情绪,而那个时候的他,总是力所能及的给你一些温暖和指点。每个人的时光机里的片段都是不同的,我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坚持和选择从始至终的没有放弃和抛弃,这样,才留下了最美的篇章。

  那些听过节目的孩子,欢迎你们来这本书里找寻属于自己的时光机。没有听过节目的孩子,我相信,看完这本书,在你所爱的音乐世界里你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就像小新的期许,只要看完这本书,你可以感受到一些温度就已足够了。

  小新给我的书上写,谢谢你们当年选择了我,也谢谢你的坚持。

  其实我想说,也更谢谢你一如既往的坚持,也谢谢你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任何一个人。

  我愿意在自己生活的空间中,以另外的方式陪你看细水长流。

  就像你说那样,就算多年未见,再见面,一抬头还是可以看到你,抿着嘴笑。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七):我愿意继续成为你的骄傲

  我的第一本书《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从出版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也许,你的手里,依然没有拿到这本书,不过也谢谢你能看到我的文字。下午,坐在办公室,看这篇后记,依然感恩一路上,我所遇见的。

  孤星垂泪跑来见我,我说你这发型咋还有个卷呢,他先是说,我本来就有些自来卷啊,后来,他幽幽地说,为了你,我洗了三次头,吹了三次头发。他还在念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听我节目,当时有同学都管他借收音机,但到了某一个点都会自动还回来,因为同学们知道他每天必听小新。

  枭鹞在武汉,是个公司里的小领导,他说他很少在公司里表现自己的感性,甚至怕因为这份感性而被人轻看。但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在山东有个大哥叫小新。我反而有些记忆模糊了,很多年前,他和他当时长得很好看的女朋友跑到济南来看我,两个人看着我傻傻地笑,也不说话。

  木木、人质、尼卡、假装坚强、吃葡萄的小毛驴、星星、蓝雨儿、浮云、欧阳小槿、如歌、小二不哭、想南、古国芳华、淡淡水瓶……陪我太多年的听友,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包容和宠溺着我,他们当中有的做了妈妈,有的成了爸爸,有的跟我一样,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我深知自己注定不是这个城市里多红的主持人,所以要谢谢你们当初选择了我,并且一直没有放弃和抛弃。

  当然,我也没有放弃过你们。

  我的听友里有年薪过百万的高级白领,也有在夜总会里的小姐;有年过六十岁的阿姨,也有跟我说爱上了班长的四年级的小学生;有的一直在蓬勃向上或者虚掷光阴,也有的默默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在节目里的表达从来都是,我并不希望你成为多么忠实的所谓“听友”,只要你听过我的节目之后,觉得有很暖的光笼罩着你,觉得这一刻所有的疲惫和紧张都消失了,觉得今天晚上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好好睡觉,那就够了。

  是的,如沐春风,这是我想象中的“小新”给人的感受。

  多年以后,你能想到某一天夜里,一个陌生的电台DJ给你的温暖感受,那就足够了。

  谢谢我的家人,我所有的家人。

  我的父母是很朴实的人,爸爸偏严肃,妈妈偏开朗,从小我就相对独立。

  33岁了,我没成家,没有娃,他们曾经以他们的方式逼迫过,但后来,也渐渐用柔软的方式,告诉我家庭的重要。

  从逼迫到柔软,是爱。

  电话里,我妈转述我爸的话,爸爸抱怨,咱儿子的领导非让儿子这么累。听到我妈带着笑的转述,我听到了他们的骄傲,也做好继续让他们骄傲的准备了。

  胡霞和黄帅是我的前同事,他们叫我“小红”,是因为他们对我寄予了无限“红”的祝福。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心里嫌胡霞总是让我帮她干些莫名其妙的活儿,嫌黄帅缱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绕不出来,但每当想起在我很难的日子里,他们都愿意跟我站在一起,我就愿意继续成为他们期望中的“小红”,继续成为他们的骄傲。

  2012年底,我跟我所在的山东电视公共频道的总监王杰昌先生第一次谈话。

  向来忌惮跟领导对话的我,早就忘了谈了些啥。

  后来一段时间里,他跟同事们说,小新是频道的宝贝,甚至把我叫到“小黑屋”,探讨新闻节目里语言文字的情感表达。

  两年多的时光过去了,他会突然来一句:“你为何总是如此阳光”?

  转头又问我,“想找个什么样的媳妇?”

  更早的时间,我遇上了我所在的山东广播音乐频道的总监柳海莉女士,她总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出现。

  宽厚、美丽和瘦,是她在我心里的样子。

  相比能吹能擂的主持人同行,我更热衷做个自由自在的“个体户”。所以,谢谢他们接受我成为自己的样子,不介意我的莽撞和不识大体,并且跟别人提到我总是满心飞扬。

  我之所以一直勤奋,偶尔忐忑,都是怕让他们失望,因为他们始终愿意相信,也更愿意继续成为他们的骄傲。

  最后,我要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笑,我深知你的纠结和辛苦,也在感受着你的茫然和困惑,但是你是那么容易快乐的人,会继续快乐的。

  你也是我的骄傲。

  谢谢我的编辑张荣波博士,他是我曾经的听众,跟他媳妇儿趴在被窝里听我节目。

  出书来总结自己的电台十年,是他的主意。更是他的敦促,让主意成了你手里的这份礼物。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

  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

  每个平淡流年的背后,都有一个心痛的故事。

  人生总是巧合。

  希望这本书的某一段文字里,有你想要的风景。

  我是小新,我说谢谢你。

  摘自小新图书作品《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

  可在淘宝店“小新的未央歌”中购买签名书。

  我是小新,深夜放歌给你听、陪你说话的人。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八):“音乐是一种信仰”

  已是初秋,酷暑慢慢消散。然而这个夏天发生的一切美好的事,都还未褪去。这个夏天因为小新的书《每一首歌都有TA 要去的地方》而更为美好。

  微博上知道小新要出书的第一反应就是――买。我想,是一份信任和支持吧,也是一份追随。就像三年前,听到小新主持的《城市夜未央》,便认定了这个电台节目,再没有换过。为了互动,开通新浪微博,开始玩贴吧,加入小家的qq 群默默潜水,朋友圈发的状态、点的赞绝大多数和小新有关……三年,习惯了从这些渠道知道与小新和节目有关的消息,习惯了把自己的小情绪在这里叨叨,也很感激,感激小新和夜未央,以及在小家里的人。三年,自己在成长,视野在扩大,接触到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三年,小新的工作越来越忙,事业越来越好。

  《每一首歌都有TA 要去的地方》,小新的文字处女作。

  快递到的时候,正是酷正在突击期末考试,顶着烈日,一路傻笑着蹦蹦跳跳地去拿快递。午后,困意没了,复习的紧张没了,捧着书,翻阅每一个故事,每一首歌背后的故事,每一段岁月后的故事。脑海里联想到自己这三年的点点滴滴,眼泪竟然在满是人的教室肆意滚落。

  我们都曾孤独,幼稚,迷茫,不知所措,狼狈不堪……也都遇见过美好,都曾得到和失去。

  第一篇,写的李健,“孤独是一种情怀,来自悲悯,而寂寞来源于自艾自怜。我不觉得孤单,也不寂寞,只要有好音乐的存在,孤独也不显得很难熬。”

  第二篇,写的齐豫,“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泥沼。有人提脚便走,有人花费半生气力。我们一心追求幸福,也因此一再遭遇困境。该在意的,不是鞋上泥的多寡,而是脸上微笑的弧度”。

  特别喜欢这两段话。

  无印良品,小娟,南方二重唱,好妹妹乐队,欧得洋,胡德夫,张悬…………这些名字都是从夜未央里和这本书里才知道的。

  我是个喜欢听歌的人,庆幸自己的这这一份追随。即使从没有听过小新的广播,在书店里看见这本书,还是随手翻来看看,然后呆立几个小时读完全书,了解每一首歌背后的故事。

  早几天把书又翻了一遍。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耳机里是单曲循环的《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飘洋过海来看你》,《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很多的歌,知道背后的故事,听着更有感情,甚至能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能听哭了。

  虽然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更愿意尊重原创者的故事和想表达的情感。

  …………

  “音乐是一种信仰”,是小新在夜未央里的“口号”。我也相信音乐可以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引方向,可以在我们心伤的时候给予我们慰藉,可以在我们快乐的时候为我们助兴。而我更相信每一首歌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关于你的、我的、他的,或为人知、或只是藏在流年里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也相信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那个地方是人心。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读后感(九):马天宇:我还是喜欢单纯干净地生活着

  做马天宇的歌友会之前,我对他一无所知。因为电台节目的时间原因,很多电视节目都看不到,况且我对小孩子的比赛兴趣不大。

  后来,很多媒体朋友跟我谈起他,几位半老徐娘尤为激动,振动着双臂给我推荐这个眼神澄澈的孩子。

  不就是个孩子么?

  在我的DJ身份之外,曾经有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也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我的大部分学生都比他的年龄大。

  而我个人,又比他大了十岁。

  我看过那些所谓的负面消息,我只是在想,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特别对于一个长相惊为天人的独自闯天涯的孩子而言。

  只是,那又能怎样?

  在酒店门口见到他的第一眼,他也向我瞟了一眼,“这是给你的!”

  话还没说完,就往我怀里塞了一个袋子扬长而去。

  我往怀里一看,才知道那是在之前连线访问中他答应给我带的北京烤鸭。这样的“送礼”方式,远比罗嗦寒暄来得实在和真诚。

  太多人在给你带礼物之前就在渲染:你知道吗?为了送你这件礼物我跑了多少里路想了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托了多少人的关系。

  他之前有个名字“马昌威”, 就在他还叫这个名字的时候,过得很苦。

  五岁的时候,妈妈去世,父亲因为一身债务而离家出走,所以马同学只能跟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在他的记忆里,从小学到中专,只用过两次新的书本,平时都是用别人剩下的。中专临近毕业,学校让每个学生交三块钱的书本费,但家里实在是拿不出来。

  不交,就只能辍学。

  马同学唯一的想法就是当厨师,他算了一下,一个月赚600,花200,还剩下400,攒上几年就能回家盖房子娶媳妇了。

  参加比赛之前,他的爷爷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小儿,你大姑给你说了个媳妇儿,回家来相一下,见个面。”

  “俺不要娶媳妇,这么小。”

  他有些歇斯底里,给爷爷讲他现在要以事业为重,不想娶媳妇儿。

  他把名字改成了 “马天宇”,参加了《加油!好男儿》。

  他在舞台上笑、哭,唱不是特别在调上的歌。

  他唱《那些花儿》,他说他很紧张。

  评委吴莺问他:“我告诉你,大家看你都是在欣赏你,喜欢你,觉得你特别干净特别阳光特别可爱,那你还会紧张吗?”

  他回答:“还是会紧张。”

  但比赛过后,他真的成为偶像。他说:“有时我快乐只是为了让身边的人不担心,因此要学会微笑着哭泣。”

  电台直播,他叫我“新叔”,我唤他“小朋友”。

  他在听自己的“羽毛”给他的留言时竟然也会跟他们打招呼;他酸溜溜地说“原来以为电台DJ都很丑,没有想到你还满帅的”;当我谈到其他歌手的缺点时,他连忙在对面向我摆手示意我言多必失,善良的关切;言语来往中他用手捶我,打我大腿,掐我胳膊,撒娇。

  真是小朋友。

  签售现场火暴得一塌糊涂,小巧的经纪人似乎应付不过来。

  签售完看到黑压压的人拥挤过来,我一把拉着他的手,冲锋陷阵。

  新闻发布会、电台访问、签售会、歌友会、经纪人的各种安排,他很聪明地都能做到,他对着不同的人微笑,他头上的天线一直都是打开的,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变化,特别有眼力劲儿。

  “天马行空”马天宇济南歌友会,这个名字是我的起的。

  也许,大碟的名字《宇光十色》是一种实然,而“天马行空”却是一种实在的祝福。

  还记得歌友会做完有一段时间了,有一天晚上不知道我那根筋搭错了,我给马天宇发了一条短信“我帅吗?”

  结果这小伙子给我回了一条:“你最帅了。”

  呵呵。

  骨子里,我们还是喜欢单纯干净地生活着,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所侵扰。

  于是,哪怕我所处的生活环境再恶劣,也会告诉自己,我的身边有许多同样单纯而干净的人。

  本文收录在小新作品《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本书在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淘宝都可以买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