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机械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机械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29 20: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机械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机械宇宙》是一本由[美]爱德华·多尼克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392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机械宇宙》读后感(一):伟大时代

  现代科学精神的发源,已经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来到了不列颠。达芬奇式的天才,不需要什么阴谋论和穿越或者秘籍,是人类从古希腊古罗马就开始知识传承。从一群天才到另外一群,来到了英国皇家学会资本技术,天才在这里可以聚集起来,探索宇宙是如何运作的。

  这个时代的科学先驱们,在探索宇宙运行实践中,需要怀着对世界的无比好奇才能思维上不断创造新的概念,甚至是跟宗教权威相悖的思想,来解释世界如何运作。

  这个时候的探索、发现之旅,光是想想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发明还没有存在的新的轮子能力,才能在连工具都没有的时代,为了探索每一个新的想法,创造出新的工具。所以这个时代的先驱们,都必须是达芬奇式的天才,继承从维特鲁威开始的罗马传统多才多艺,从对美的认识表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学能力、构建系统工程能力,正是从达芬奇就开始复兴的古罗马传统。

  而且在科学还弱小年代,不但要能自己创造性的用新概念理解世界解释万物运行,自己从零到一用所有可能材料,来创造从未存在过的工具,不断迭代优化。还要正好在那么一个圈子里,一群充满好奇心和动手能力的天才,有足够资本且同样渴望知识的有钱人,一起去思考问题,构建工具,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开启实证科学之路,光靠自己难以具备所有这些条件,而且所有工具都是当场发明,绝无仅有的,没有一堆这样的人在,就像达芬奇的时代,只能画在纸上。

  现代的科学技术爆炸,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科学知识。通过分科来降低对系统理解世界的需要。但是造成了一种有趣现象,有些人觉得自己学习理科这个分科,就理所当然并且以不具备艺术相关能力为荣,仿佛是说爱因斯坦一定不比自己会弹小提琴,自己一定比牛顿作文写得好一样;虽然生活在科学先驱精神发展而来的世界,反而失去了那种精神、割裂对世界的理解。

  有趣的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先驱,本质上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伟大而进行工作的。从思想和实践上都找到了一种方式,将科学探索、好奇心、和神学的目的结合起来。从而在科学爆发的路上,不再存在根本性的阻碍

  思想看似理所当然,但是其作用就像人类简史中的故事,能够创造出一种力量,将人连接起来,赋予方向,无论是走向繁荣还是失败毁灭,都一往无前的力量,科学、领导力、愚昧、迷信都根源于此。

  牛顿的确不愧伟大之名,他所做的思想创新,突破了无数种我们生存本来的一些看似非常合理东西和解释,来到了像经济学思维一样反常识领域。不过一旦发明出来,就如拉格朗日说的,宇宙只有一个,牛顿发现了。

  《机械宇宙》读后感(二):关于一群天才的故事

  《机械宇宙》一书开篇讲道,17世纪历史学家称为“天才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骚动的年代“。尽管自然与超自然仍然密不可分疾病是被认为是上帝降下的惩罚,天文学和占星术也并未分家,但是人们也在这个莎士比亚世纪的尾声开始梦想秩序完美的世界。本书讲述了波义耳、胡克、列文虎克、伽利略、哈雷、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儿等人在解读上帝心意的同时探秘自然奥秘的故事,这是历史上首度透过科学社群的集体力量寻找描述宇宙的简洁的数学形式作者认为,他们努力成果永远改变了人看待自己和自身地位的方式。本书结合历史和科学,描绘一幅引人入胜科学家群像,他们所揭示的答案在今日仍旧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关键

  混乱肮脏城市环境、持续多年的宗教战争死人无数的瘟疫、毁灭性的伦敦大火,当17世纪晚期绝大多数人仅看到分崩离析的世界时,世界在这群早期科学家眼中却有着完美的秩序。这群人是当时世界上最绝顶聪明的人,他们笃信宗教,他们试图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解读上帝的心意,并以此来认清楚这个世界。他们宣称,宇宙在表面的混乱下,其实像是结构复杂并运行完美的机械时钟为此,他们大胆地进行科学实验验证事物性质,透过望远镜向外观看探索广阔的宇宙,使用显微镜观察无尽向内探索微小的世界。尽管他们是带着宗教信仰,带着解读上帝旨意的目的去做着些事,并且他们的观念制造也充满了对立,但是他们的成果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也促成现代世界的诞生。信仰与科学在他们身上结合相当完美,并不是今日社会中人们将科学与宗教绝对对立起来。关于二者关系的探讨,以及这群科学家的有趣故事,都在书中有精彩阐述。这是一本想了解早期自然科学史的人不能不读的难得佳作

  最后强烈建议,对初高中物理教科书里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太理解的人,可以看看这书,说不定你就很清楚了。另外,书中也讲了牛顿与莱布尼茨对撕的故事,爱看热闹的也尽管围观一下。

  《机械宇宙》读后感(三):比起打发时间更适合安静做下来仔细阅读

  刚开始看的时候其实觉得挺带感的,现代科学诞生的时代是瘟疫、火灾教会肆虐的时代。亲手揭开新时代的人本身却是个虔诚的信教者。矛盾和不合理。

  但是看到后面就觉得很累了。

  第一个是章节拆分太细致,,有时候连续好几个章节感觉都在讲同一个事情。就拿背景铺垫的教会与伦敦大火来说,不明白每个小节划分有什么意义,感觉下一个小节就是换了种叙述方式来叙述上一个小节阐述的内容。虽然每个小节的字都不多,但是拆分不合理导致阅读起来很厌烦。

  第二个是引用太多。显然作者想写的并不是严谨的科学史,在趣味性和阅读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但同时为了让文章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大量引用同时代人的著作、评论书信等,使得行文变得有点不伦不类适当的用语言转述可能会比生硬的直接引用来得好得多。。。毕竟读注释花的时间比正文本身还要长是一件比较恼火的事情。

  让我比较开眼界的可能是里面关于开普勒定理和微积分的发现,作者用了自己的语言去叙述这些定理,配上图表和公式。以一个陌生原始角度去看待这些我自以为已经学烂了的定理时又感觉重新找回了对数学和物理的兴趣。。。但是发现看了好多页还在证明一个一个定理的时候我又觉得无趣了起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