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情笔记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情笔记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14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情笔记经典读后感10篇

  《爱情笔记》是一本由[英] 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7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笔记》读后感(一):这不是《爱情笔记》,这是《爱情使用说明书》

  有人说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笔记》不像一部小说,倒像是一部心理学或者是哲学著作。我觉得这个观点只说对了一半,它其实是一部以爱情故事内核的爱情哲思著作,但它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起承转合,严格上来说它又是一部披着哲学或心理外衣的小说,所以你从不同的侧面看它,它可能会以不同的面目呈现给你。

  无疑这是一部奇特的小说,而且是一部不怕剧透的小说,事实上,谈瀛洲在本书开始的导读处,就已经把小说的故事前因后果都剧透完了。小说男主飞机上遇上女主,不久便陷入爱河,从甜蜜相处到后来感情变淡,在一次聚会后,女主和男主同事滚了床单不明真相的男主试图挽回感情,在旅行回程的飞机上,女主坦白,从而在飞机上结束这段感情,女主跟男主同事跑了,男主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想到自杀,直到又遇到下一个人出现人生又充满了希望。看导读的时候,我就想这么狗血的故事,而且你TM都剧透完了,还看个屁啊!(我想看到这里的你大概也是这个心情吧。)

  然而不得不说德波顿还是很牛叉的,当你开始看小说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剧透压根对你没有太大的影响。小说是以男主第一人称叙述的,跟着“我”的感情进度,“我”经常内心戏十足,常常对这段感情发问,或消极积极,看着看着你就会发现你自己慢慢就成了那个“我”,小说的故事最后就变成了你的故事。

  正如刚才所说,《爱情笔记》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德波顿把爱情从无到有再到无进行了肢解,分成很多段落,从两人相遇,到开始试探,到决定在一起,接着做爱,吵架,和好,见家长,同居,开始不能忍受对方缺点,开始怀疑,出轨,分手痛苦恢复。他在每个阶段都借男主的心理活动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几乎在所有阶段你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管你的性别如何,不管你的性取向如何。

  所以《爱情笔记》更像是一本《爱情使用说明书》,当你想要爱情,或正经历爱情,又或刚结束爱情的时候,不妨拿来看一看。当你把它当成使用手册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挑你自己阶段所在章节来看,或挑你感兴趣的章节,这完全不影响你看整本书,这也就是《爱情笔记》和其他小说最大的不同吧,即使剧透了,你也会忍不住把它翻一翻,最关键的是,你翻了就肯定会有些收获的。

  《爱情笔记》读后感(二):一些摘录

  1. 趋于将事物视为命运安排会有怎样的结果?也许只会走向它的反面 ,对偶然性产生焦虑

  2. 人们总是先有爱的需要,然后再去爱一个特定的人。

  3. 每一例一见钟情中都有对爱人品质的故意夸张。这种夸张的赞美使我们只会把精力倾注在一张特定的脸上,这张脸承载着我们草率而神奇信念,不致使理想破灭。

  4. 每一例相爱都是“希望”压倒“自知之明”的伟大胜利

  5. 为何心知肚明却不能阻止我跌入爱河?因为我的欲望毫无逻辑天真幼稚,无法阻止我对她的信念。

  6. 如果爱情生发得过于迅速,也许是对爱的向往催生了爱人的生成,需要促成了结果。

  7. 总会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怀疑心中构想的爱人是否真实存在——或他们是否只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幻影,用以防止爱的缺失必然带来的崩溃。

  8. 然而只有在不了解所爱之人时,我们才会跌入爱河,最初的行动必然建立在茫然无知基础上。

  9. 认为世上存在一种可以客观验证的真爱是很傻的。要把激情和爱情,迷恋和爱恋或不管什么事物区分开来都是很困难的,因为一切取决于你所处的立场

  10. 没有平衡,认不清自己,或不明确自己想从生活中获得什么,或什么都搞不清楚,我想这就是痛苦的源泉

  11. 嗜好巧克力的人最终会与厌食巧克力的人一样麻烦

  12. 对我来说,做爱还在思索,这违背了交合的基本法则

  13. 人类有种独一无二本领:自身能够离析为二,能够一边行动,一边做自己行动的观者——从这个分裂中,反省出现了。

  14. 如果为了爱,我们必须相信心上人在某些方面胜过我们,那么他们同样以爱回应我们难道不是一件残酷的背谬之事吗?

  15. 一旦爱情得到回应,那么人们就必须准备放弃仅仅是被动地受到伤害,而承担起去伤害自己的责任

  16. 如果你现在爱我,那只是因为你没看到完整的我。

  17. 我们相爱乃是因为缺少互相了解,而用渴望填补了无知。

  18. 时间将会告诉我们,让人类个体彼此分离独立身体表皮,代表的不仅是肉体的界痕,而且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差异,想要超越则是愚蠢行为

  19. 不可能既谈情说爱拥有自由,而如果能够拥有自由,又并不总能得到爱情。

  20. 因为我爱她,所以我直言不讳

  21. 我们有时更多理想主义地去想象,以为浪漫的爱情几近基督之爱…但爱人之间的争吵又提醒我们,基督的爱并非床第之间的爱情。

  22. 我在乎你,所以我会使你心烦意乱,我敬重心中那个完美的你,因此我会伤害到你。

  23. 我们把结识对方等同于一种拥有和许可:我了解你,所以我拥有你。

  24. 当两个人不再能把差异化解为玩笑,那么这就是停止相爱(或至少不再为爱的维系做出较大努力)的信号

  25. 美丽毕竟不是通过说服别人来接受的啊。

  26. 美丽并没有恰当的符合比例数学原则,美丽产生吸引力地方正是可能使自己显得丑陋的地方,美丽也许需要承受与丑陋共存的风险

  27. 示爱的词语属于语言中最模棱两可词汇,因为它们的所指缺乏稳定含义

  28. 爱情不愿承认心上人与生俱来平庸,从而显出它的不可理喻

  29. 在绿洲情结中,干渴的人们想象自己看到了水,看见了棕榈树和绿荫,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证据,而是他们需要这些证据

  30. 怀疑一张桌子的合理性无关紧要,怀疑一个人的爱情是否合理却令人痛苦不堪。

  31. 没有谁的眼睛能完全容下我们的“我”。我们总会被致命地或无关大局地砍去某一部分

  32. 我们渴望没有直线分界的爱情,渴望自身性格不被削减的爱情。

  33. 爱情的悲剧在于它无法逃脱时间的维度

  34. 爱情最大的缺点之一就在于,至少在一段时间里,它具有使我们幸福危险性。

  35. 只有当我们徒劳地尝试过摧毁对方,我们才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36. 也许只是因为无法忍受自己的幸福实验带来的不确定性极大的冒险性,恋人们才结束自己的爱情故事。

  37. 你能爱我之深以至于我可以袒露我的脆弱吗?你能爱我的虚弱无力吗?你会爱上那个剥离了一切外在条件,只剩下最本质内涵的我吗?

  38. 不询问他人的爱情标准是一种良好风度

  39. “你为什么不爱我”和“你为什么爱我”一样,不能视为是问题,在这两种情形中我们都会丧失对爱情的清醒判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无需知道答案,因为我们不能遵奉它代表的真正含义去行事,所以答案毫无意义,它不是具有因果性质有效原因

  40. 人生气的时候是一个复杂动物,发出极度矛盾信息,哀求着救助关注,然而当着一切到来时,却又拒绝,希望无须言语就可以得到理解。

  41. 如果我迫使你爱我,那我不能接受这份爱,因为这不是发自内心的爱。

  42. 爱的结束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自私力量冲突。而不是利他还是利我,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的冲突。

  43. 成熟的爱充满自我节制,不会将事物理想化,能够摆脱嫉妒,受虐狂或痴迷的困扰……不成熟的爱,其逻辑顶点就是死亡。

  44无论禁欲主义者是怎样的勇敢,但面对最真切现实,面对爱情,他最终只是一个懦夫

  2017.8.24. 00:46

  F.Chonghe.

  《爱情笔记》读后感(三):欲望不是问题,执着才是

  人是先有爱的需要,然后才去爱一个特定的人,还是因为一个特定的人而产生了爱的需要?

  有人说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因果困境问题,也有人认为我想多了,为此抛给我“世界是有还是无”及“为什么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等玄之又玄形而上问题,更多的人认为这个问题就是个套取隐私的“坑”,当然也有关系厚道的肯直言不讳。

  我不否认我是一个容易想多的人,但这个问题却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被世人称作英伦才子作家阿兰•德波顿在他23岁出版的小说《爱情笔记》中所思考的。

  《爱情笔记》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德波顿个人关于爱情思维集锦。

  书中情节相当简单,一个年轻建筑设计师,偶然在一次回伦敦的航班上与邻座的女子浅谈几句,至海关分手时便燃起了爱的火花,随后约会、上床、同居、被劈腿、自杀未果、想开放下、禁欲……至小说结束时,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已经迷失于另一个女人双眸中。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事件,硬是被作者以脑内弹幕的形式变成了一部十五万字的畅销小说,让人不得不感叹所谓“博学深邃、多产”,说通俗了也就是:想的多、知道的多、写的多。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于是做为苏格拉底的信徒,作者便以上帝视角运用哲学、数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乃至政治学的概念方法通过亲历对爱情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剖析和诠释,只可惜爱情并不因分析和解构变得易懂和可掌控,最终作者因错将泡腾片当成安眠药而逃过爱情一劫。

  在回到开头的问题前,先说一个看过的古希腊神话

  很久以前的人类是自我圆满的,有两张脸、两双眼、两双耳朵、两副胳膊和两个肩膀(早期希腊哲学认为,上帝的形状圆形的,是完美的所在)。充足感官四肢让他们能眼观六路,无所不知。终于,他们决定挑战全能的上帝,神圣的天庭面临着这样的抉择:要么杀掉他们,要么控制他们。如果选择前者,那就意味着神在尘世间再无崇拜者。于是,已经被人类的奉承和献祭宠坏了的诸神决定宽恕人类。众神之王宙斯为了解决问题将人类一劈为二。遭此浩劫的人类从此只好浪迹于大地之上,寻找丢失的另一半,恢复完整的自己,享受失去快乐……

  虽说爱是无法定义情感,但就这个神话故事来说“爱是渴望和追求完整”,我们相信这世界上一定存在着一个“对”的人,是适合自己的完美对象,我们必须找到本应该属于我们的失散的另一半,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恢复本初的人性。因此,爱是有条件的,为了爱,我们必须找到那个只属于我们的另一半,这也是“爱情宿命论”的观点——缘份天定。

  但是……一分为二的人类真的能恢复到最初的一体吗?这个问题一如人类一旦吞下了混合着无尽的希望、猎奇和危险的红苹果,真的愿意再回到无欲无求的伊甸园吗?如果再细想这则神话,所们会发现所谓失去的另一半,指的是那些祖先被宙斯劈为两半的人,而后来人的祖先则早已是被分开的单独个体,因此这世界上有一个所谓的另一半在等待我们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根本不存在一个或者一类与我们严丝合缝的适合者,我们在另一个人身上追求的完整性也许只是来自远古人类想成为神的渴望,难怪希腊神话中的火神向恋人们发问:“凡人啊,究竟要从另一半那里获取什么?”

  《爱情笔记》里作者在第一行就说:恋爱时,我们最向往缘份天定。然而,多数时候我们不得不与无法理解我们灵魂的人同榻共枕。

  好了,说完这些,篇头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最后,以书中的一则笑话结束这篇笔记:

  心理医生接待了一个患了妄想症的病人, 这个病人认为自己是一只煎蛋, 他不敢坐下, 怕压破蛋黄, 漏出蛋汁. 医治一轮以后, 没什么进展, 医生就改了疗法, 他对病人说, 你坐下之前垫一片面包凳子上, 就不用怕漏蛋液啦. 于是呢, 以后这个病人就随身带着面包片, 不再觉得自己有问题

  天太热了,如果没看懂这篇笔记的人,一定是被热晕了,当然,也可能是我在被热晕的情况下堆砌了这篇笔记。

  《爱情笔记》读后感(四):对爱情的思考不仅仅是爱情

  读的时候自己想写很多感想,读到最后看到译者的总结,不禁惊叹有人将我内心的感受描绘的如此之贴切,我竟无力表达了。故半摘抄半添加如下,希望对其他人有所帮助。

  这是一本自传体式的小说,就情节而言,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现代爱情故事。但本书的亮点在故事以外,情节让位于灵巧的哲思。作品充满了思考性段落,这些段落又由一种智慧而清晰的辩证链接。就像译者说的,作者自始至终是从主观的、内省的角度来表达、探索爱情的意义和本质,从整个爱情故事中凝结出比生命更为持久的爱情哲理,充满了西方审美智慧与哲学情怀。

  不得不说作者是一位深刻的思考者,不论是在激情的巅峰还是失恋的低谷,他始终让书中的“我”把握对人物心理的仔细观察和忠实记录,并保持一份冷静,用理性和逻辑,寻找难以名状的爱情的规律和秩序。

  德波顿认为“哲学不应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戏,而要成为帮助人们解决心灵伤痛的良药”。书中作者以西方的文化、历史为底蕴,从哲学、心里、伦理、文学、美术、建筑等各个角度出发,探索一个中心:人类的爱情。

  读本书是思想的盛宴,智慧的点染和趣味的愉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