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毓老师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毓老师说》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4 20: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毓老师说》的读后感10篇

  《毓老师说》是一本由爱新觉罗·毓鋆 / 毓门弟子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毓老师说》读后感(一):编辑推荐

  1.一代国学宗师、大隐儒士爱新觉罗·毓鋆沉潜台湾六十余年,书院讲经精华语录.

  2.爱新觉罗·毓鋆,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宗师,师从陈宝琛、王国维、柯劭忞、康有为、梁启超、陈寅恪等国学大家,学生有刘君祖、蒋勋、江丙坤、江宜桦、林义正、孙中兴、温世仁等学界名家、政商名流.

  3.毓老师读书百年,教学六十四载,读经千遍,在世时间比孔子长三十多年,治学比熊十力先生长二十余岁,令后儒难以企及.

  4.他是隐士,传授的却是治国平天下学问;他是满人,发扬的却是华夏奥旨;他自幼遍享王府钟鸣鼎食、锦衣玉饭,中年后却对清苦生涯安之若素;他曾经活跃历史政治舞台,惊天动地,来台后却旋即隐居民间,默默传授中国学问,前后长达六十余年,这就是一代奇人、经学宗师爱新觉罗·毓鋆.

  《毓老师说》读后感(二):编辑推荐

  1.一代国学宗师、大隐儒士爱新觉罗·毓鋆沉潜台湾六十余年,书院讲经精华语录.

  2.爱新觉罗·毓鋆,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宗师,师从陈宝琛、王国维、柯劭忞、康有为、梁启超、陈寅恪等国学大家,学生有刘君祖、蒋勋、江丙坤、江宜桦、林义正、孙中兴、温世仁等学界名家、政商名流.

  3.毓老师读书百年,教学六十四载,读经千遍,在世时间比孔子长三十多年,治学比熊十力先生长二十余岁,令后儒难以企及.

  4.他是隐士,传授的却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他是满人,发扬的却是华夏奥旨;他自幼遍享王府钟鸣鼎食、锦衣玉饭,中年后却对清苦生涯安之若素;他曾经活跃于历史政治舞台,惊天动地,来台后却旋即隐居民间,默默传授中国学问,前后长达六十余年,这就是一代奇人、经学宗师爱新觉罗·毓鋆.

  《毓老师说》读后感(三):精彩内容试读

  1.《思痛录》

  中国的东西是术.要活用,得有丰富知识,高深的学问,否则,术如何用出去?

  我们不必歌功颂德,今天就怕乱凿,这条船凿一个洞就坏了,我就怕船漏水.

  我们就是相信真理,相信真理才有希望.年轻人!中国人得讲真理,不认识真理,如何领导别人?还搞横的关系、纵的关系,把持做什么?人还有死呢!稍微明白一点道理,必按真理做事.

  古人不必我们当保镖,但你离开他,就不能吹牛——他啊,面对真理而已.

  世人最缺的是什么?缺德.

  民国[学术]不能言衰,只是大师不能成终;心有余,智不足,没有摸着东西,只照葫芦画瓢.自己努力,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当然就跟着别人的叫.

  民国[学术]不是没落,而是新的一套没被接受.洋观念与我们老百姓脉络接不上,任何事得有个脉络.我们没找到真正的穴道,找到的话一针见效,它那个药方触类旁通的.

  为主者,要为老百姓立新命,这用外国道道或小康世的改良不行,得要用大同世了(大同世,因其国以容天下),要把营养放到大米饭中,不能放到面包中,我们的老百姓才接受.

  台湾不只藏龙卧虎,还有地痞流氓.

  台湾之乱,乱于富;穷易治,富不易治.

  莫太重一时之势,气盛不能长久,都是过眼云烟,只能像“齐人骄其妻妾”.

  人不如意,喝水都塞牙;走狗运,狗洞都拽出来做大官.

  我们不做玩物,不受人摆弄.国家是我们的,我们为责任而活.受人摆弄,摆弄你的人以为你糊涂,不觉得你乖.

  你们必须要锻炼自己,必得要成材,为这块土地幸福.

  《毓老师说》读后感(四):前言

  毓老师全名“爱新觉罗·毓鋆”,大清开国功臣礼烈亲王代善第十一世孙,父亲命名“金成”,“毓鋆”为宣统皇帝溥仪御赐嘉名.

  毓老师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夏历丙午年(公元1906年),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同年生,六岁进入毓庆宫成为溥仪伴读,师事陈宝琛、罗振玉、王国维、郑孝胥、柯绍忞、康有为等名儒,曾留学日本、德国.

  毓老师在“满洲国”担任御前行走,参赞机要,衔命训练“满洲”兵,负责内政、治安军事、外事等工作,曾奉谕见过希特勒、墨索里尼.在纷乱的民国初期,毓老师自言“四十四年间经二帝五朝历八雄十代”;因为身份特殊,毓老师与国共重要人物、当年政军界名人均有接触,也因曾手握“满洲”军政实权,足以影响东北政局.国民政府败战时,毓老师继张学良后,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不久,被国民政府送至台湾.

  毓老师在1947年赴台东农校当教导主任,1958年左右正式收西方洋博士弟子,开始讲学,1967年8月担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哲学教授,来年兼系主任.1969年8月离开中国文化学院.毓老师在中国文化学院时,许多教师都到附近的“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吃免费午饭,毓老师不去.历史系黎东方教授家人北方人,常请毓老师吃饺子,毓老师回报他,就讲些清朝典故,成了黎东方教授名著《细说清朝》的部分数据源.

  1970年,毓老师在台北四维路开始收台湾的大学生弟子;1971年迁至卧龙街,正式以“天德黉舍”之名对外招收台湾的大学生,讲授经、子、史等典籍.

  毓老师小时候受教,十三经全得背熟,初读经书,经文得念百遍,1971年至2011年的四十年间,开课百余班,以《论语》为例,至少读过千遍.故而训勉弟子书读百遍自通,读经不要囿于后人批注,要直看原典.

  由于读书百年,教学六十四年,读经千遍也不厌倦的毓老师,在世时间比孔子长三十多年,治学也比熊十力先生长二十余岁,毓老师讲经有令后儒难以企及的高度.

  毓老师讲《六经》义理,一以贯之,脉络分明,以“元”为夏学思想之源,以“时”说孔子之学,以“中”发挥中国往圣相承道统.

  毓老师认为能留传至今的中国古书,几乎都是可用的实学,读古书要以古人智慧启发自己智慧.毓老师教学以古证今,常有让弟子心神俱醉的新意,像《论语·颜渊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毓老师说:“足食就是搞好财经,足兵就是搞好军事国防,民信之矣即上头讲话,能让人民信服.”毓老师这一解读,让人觉得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谈统御之术蛮前卫的,今人搞政治还不如他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