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编号645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编号645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5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编号645的读后感10篇

  《编号645》是一本由(韩)李正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编号645》读后感(一):文字永远不会失去魅力

  《编号645》是一位韩国的作家,他以小说方式再现了二战期间,1945年日本监狱囚禁韩国公民的监狱生活。645号,尹东柱,一位热爱写诗的韩国知识分子,他用文字征服了审查官,用文字征服了渡边由一。但,在环境如此恶劣的监狱中,在监狱长、看守恶狠狠的目光中,一切带有美好文字的书籍纸张化为灰烬。文字没有了,可思想不会消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消失。

  很投入地读完这本书,故事有山杉被害写起,渡边由一开始着手调查山杉被害的始末,由此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众多秘密。一直就要越狱崔致洙,成为替罪羊,很容易地调查出他就是凶手,而且他自己几乎就是主动招供。渡边获得升职的机会,可渡边并没有感觉到轻松,他总觉得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围在周身,于是他继续查了下去。尹东柱,本书的主人公出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明信片的书写,他和山杉的错综复杂关系都浮出了水面。更让人震惊的是日本人用韩货囚犯人体试验过程,那是一个险恶的,但却披着光彩外衣计划。所有的接受诊疗过程的人,都出现了相同副作用。受伤了流血不止,记忆力减退,原来,日本人想用海水代替血液,他们就用人体做实验。尹东柱就是在这样的实验中丧生的。渡边由一眼睁睁地看着一位热爱生命的朝鲜青年走向末路。他难过无以复加,但,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山杉到底是谁杀害的?小说最后的一封信揭开了悬念,原来是监狱长。他和崔致洙完美地计划着越狱计划,但却被山杉发现。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一个用凶狠救赎的看守,就这样成为了牺牲品。长崎、广岛的沦陷,让日本人终止了邪恶,可他们留给朝鲜人的伤害,永远终止不了,同样留给完美中国人的伤害更是终止不了。

  本书结尾的福冈战犯收容所嫌犯审讯记录补充,让我对这本小说又多了一份喜欢。原来虽然是小说,但却是很真实历史。用小说再现历史,让后人不忘耻辱作者心思缜密表现手法真的太好了。这样的故事,尤其是很多当时的资料都化为灰烬的真实,因为一个经历的人,而重新记住历史,感谢渡边由一,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忏悔,救赎,把真实告诉后人,这就是一种修行。

  《编号645》读后感(二):微笑、希望、与自由

  战争与诗,这最尖利和最柔软的,最激烈和最平和的,交织一起,一向容易形成强烈风暴,让人心神一荡。本书,便是在一种诗性的世界里,为冲撞现实黑暗时代而激起的一次人性上的冲刷。

  一九四五年,日本宣告失败太平洋战争结束,联军最高司令部法务局监察科着手调查美空军B29飞行员失踪案,查出日本进行人体活解实验的残忍罪行,因日本已经烧毁所有罪行的证据,唯一证人是当时看守及审查官渡边由一。

  调查员马克•哈里上尉:你的记录是一份记载真实的报告,还是虚构的小说?

  受审者渡边由一:两者都有。我的记录可以说是事实,也可以说是虚构。如果说是虚构,那也并非毫无根据谎言,而是为了说明真相

  所以,这是一部有关真实的小说。

  编号645,尹东柱,被剥夺了母语的朝鲜人,福冈监狱的思想犯,一名诗人,以及一个秘密的探入点。

  担当看守员与审查官的杉山都灿,他的死带来尹东柱的诗,同时把看守渡边由一带入一桩阴谋裂缝中心

  被杀害的杉山是监狱里的暴力看守,他的表面犹如最凶狠的暴徒,冷酷无情,他经历炮火、承受敌人拷问、却一直为是否是自己出卖小分队而持续煎熬着,他迷恋钢琴声音曾经一度试图用调音师的身份守护世上最美妙的音律和一个弹琴的少女改变寻常不过,如同日本所有接过入伍通知书男孩。从男孩变成男人,从男人跻身于恶魔。战争是个恶魔,人必须与之共舞,方可存活。

  于是,当杉山遭遇了文字,又遇见了诗,重逢了音乐,最终捡拾起灵魂柔软的一角后,当他开始以恶形掩护善意,变成一个有心的魔鬼之后,在经历人心被战争挤压干瘪之后,最后折服于世间悲悯的他,却令他压抑与丧失生命。

  这些残酷温柔罪恶清白,人性纠缠不休,但在崎岖世界里,竟沦为苟延残喘的一种荒谬挣扎。那种把对生命的怜悯珍惜情感深深压制的,正是那崩坏灵魂的、末世时代最大的阴谋——战争、和它的衍生物

  当然战争中,文字之诡秘,时常难料莫测,密语、暗号、信息传达、思想游移从文字里表现的任何不明,都是能够轻易判断个人有罪的证明。但尹东柱的诗,仿佛美丽字句河流,像他的眼睛,熠熠闪耀,而挂在唇边的微笑,是一份永不可磨灭的希望。

  他的诗,包括本书作者大量抒发的文学情感,不仅表达出基于文字魅力的倾心钟情,更表现了沸腾的生命热情:“因为没有自由,所以可以梦想自由。因为没有希望,所以可以梦想希望。”痛苦难耐的监狱生活,生而自由的希望成为隐蔽的秘密。与其说杉山和渡边由一是被尹东柱的诗吸引,莫如说是被藏匿文字中的那份可供自行掌握的美好愿景所牵引,它属于备受摧残人们,疗愈心灵秘诀

  生于1917年,死于1945年的尹东柱,这位清瘦的诗人,一天天计算出狱时间,从没有逃狱的念想,他的自由天空是把地道挖进审查室下、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偷书的地方,书就是修补破损神经的强力贴。但他毕竟不幸,被选定为人体实验对象的那天起,死神就靠近了他,诗歌远离了他,记忆成为别人的记忆,也因此,由渡边由一记录、保存,而今经过作者多方面的梳理和叙写,全部灌入读者记忆。

  其实离战争结束只差六个月,离尹东柱出狱只有三个月,他还是没有成为一只停留在高枝的鸟儿,做暂时的过客,没能见证朝鲜的独立和他所追求的自由。这种伤感结局,自一个个人,延伸到一个时代当中的无力感去,然后想要对那个黑暗的年代发出悲叹的声音,比憎恨来得震荡人心。

  小说尾声,是一份审讯记录,有一段是这样:“我有罪!我犯了无所作为之罪。”“我对群魔的疯狂保持沉默,对无辜者的哀号掩住耳朵。我无法阻止恶魔挑起战争,也无法终止龌蹉的战争。无辜的、只犯了微不足道的罪的人们不断死去,我却无法拯救他们。我无法减轻他们的痛苦,对身陷死亡恐惧中的他们,我冷眼旁观。”“在这残忍的时代,能存活下来,就表示我有罪。”

  活着,是多么无能为力的一件事,但在那个冷漠世界,只有本能活下来,才是唯一的选择。那时,善被恶裹挟,摇摇欲坠;其后,善加含自省与忏悔,重获新生

  本书的背景主要描绘了战争时代的黑色环境,也泼墨于身处战争时代人类人性中的浓重阴霾。诗人、诗歌、文学以及音乐则主要扩散出被肮脏的战争受迫的人,内心不灭的希望和良知上的坚守。有些人一路寻找世界的净土,让心灵得到救赎;有些人一路丢盔卸甲,丧失一切人性的柔软。小说主角杉山都灿、尹东柱、渡边由一,在浑浊、扭曲、冰冷的现实中,无疑都是保持了灵魂柔性的人,他们不是勇敢伟大到去与战争做正面攻击,但他们精神上对恶性的抵挡已让人足够动容。

  最终,他们所追寻的自由,不在于获得战争胜利的甜果,他们追求的自由,是可以真实表达,让灵魂踏实安稳

  《编号645》读后感(三):看见绝望处境里的灵魂微光(作家丁允恭推荐序)

  在福冈监狱的高墙与铁窗下面,埋藏一层又一层的秘密,揭开了一个谜底,却又总是指向另一个疑问,叙事总是庞大如蚁巢,一直朝向地下蔓延,直到最黑暗的核心方能收敛……而在层叠又层叠的“恶”的挤压之下,人的精神与善的意志却如岩缝里的花朵愈显鲜美

  这,就是李正明的《编号645》。

  本书以诗人尹东柱离奇死亡的历史事实为小说背景,展开了一连串调查事件。在我们翻开这本书前,或许先要问问:谁是尹东柱?

  他1917年出生于满洲的北间岛,作为朝鲜移民后裔,七年之前所签署的日韩合并条约使他一出生就已注定身为亡国之民;一九四三年,在留日期间,因以韩文发表诗作而被判入狱两年,却在刑期未满之前猝死狱中。直到一九四八年,遗作《天、风、星星与诗》正式刊行,他才以才华横溢的韩国民族诗人为世所知。

  就在去年,两个国家文化人之间才为了这个问题小小地吵了一阵。对韩国人而言,他当然是在帝国铁蹄践踏之下、以诗歌与生命彰显民族精神的伟大爱国诗人;可是去年尹东柱的堂弟前往位于中国吉林的北间岛老家探访时,赫然发现当地政府修缮尹氏故居之余,也把他列为“中国朝鲜族著名诗人”,韩方对此当然大不以为然,两方遂打起一场口水官司

  这个后日谭与尹东柱的文学成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却与《编号645》这本小说产生一种奇妙的对照与互文。

  《编号645》是韩国作家李正明从尹东柱因诗买祸、陷身囹圄而死于狱中的史实出发,以韩文所书写而成的小说。可是根据小说的设定,书中的场景、主述者的语言,却自然应该是日本语。在战前的福冈监狱,朝鲜文字与语言反而是异质的存在,包括尹东柱的诗文,都必然转渡为日文,方才能让同样作为小说灵魂人物的看守杉山都灿、渡边由一理解,进而产生触动。而这段历程,正是整部小说的动机所在,叙事由此展开。

  如今从中译版阅读,我们甚至会觉得,整部小说原本的声道,理所当然该是日本语才对。叙事语言的不断转渡,反而更让我们感受到,原来文学所具有的力量,或许是可以超越语言的畛域的。

  而这或许也是李正明要透过此作,所对我们揭示的:对美好事物深刻感受性,不仅是跨越文化歧异、领略所有艺术根本,也是在任何荒谬处境下,人性所赖以维系的力量。此书中当然对朝鲜民族亡国失语的沉痛多有著墨,但李正明并未停笔于此,他反倒更进一步地指出,在此背后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共同追求。

  一如书中所虚构的核心角色凶残外露的日本看守杉山都灿,凭借着感受性,原本不识之无的他,却也能在识字不久后就感受到诗的震撼,这让受过满洲战火洗礼身心饱受创伤的他能够获得救赎,也在否定一切美好事物意义的疯狂时代,散发出灵魂的微光,以此作为荒谬处境下人类存在的迹证。

  与其说李正明企图重新构筑一个民族诗人的史诗传说,或是用心铺陈战争与殖民罪恶的指控书,不如说他告诉了读者,在人类灵魂中至高无上的,是这种感受性的美好,于是我们能够理解诗,于是我们能够理解爱,于是我们能够理解他人。

  于是在此书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吞噬所有人命运的战火之中,有人能够展开属于自己的战争,守护不可侵犯的价值角落:在囚禁一切的牢笼里面,有人找到暗道、通往心灵的无限自由。书中的角色,作为日本看守的杉山都灿、渡边由一,或是身为朝鲜囚犯的尹东柱,他们一起生存在这个他人即地狱的世界,然而却也都各自打造着自己心里的天堂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乏对这种人文精神的敌视与仇恨,或是基于实用主义而加以唾弃,或在那些苟延残喘的时刻不得不以斜眼看待它;然而,它却总是不死,在一片留有诗句的字纸之中、在一支蓝色风筝里面、在一架残破的钢琴内里,并且承载着我们的世界,不让它没顶于深沉无边的绝望之中。这,就是《编号645》最为动人部分,敲击着每个用心阅读者的灵魂深处,产生幽微但绵长的共鸣

  《编号645》读后感(四):黑色离歌

  黑色离歌

  偷爱警/文

  编号645,这题目有点搞头,很像编号007的意味惊喜过后,关于南韩作家李正明带来的这部作品,还是有些小小的失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波谲云诡,甚至有点觉得寡淡乏味,李正明除了陈述历史之外,还给小说,增加逻辑推理的过程。如果想要看到一部带有浓重情节推理的小说,带有文艺诗歌的气息,这部书做到了。

  通过一份秘密文件,一位真实的诗人,一大段深度挖掘的事件报告,为我们展示一场,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权的践踏蹂躏。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任何行为,都是以军国的繁荣强大息息相关国民军人、甚至是良知,都可以在战争侵略当中,变成伟大的誓言,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骨子里就含有一种誓不为人的斗志,说好听点,是为了民族利益,说不好听,就是彪儿,一个劲儿,不知道拐弯抹角,认准一条道跑到黑。要么成仁,要么成鬼。对天皇的信奉,是日本民族对信仰主义最合理的解读。当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天皇尊严,被日本国民的眼泪洗刷的一干二净。但并没有击垮这个民族的斗志,日本依然以傲慢姿态,伫立在东方的弹丸小岛。他们有着严格的规格规则。他们的族权意志力,并没有因为战争洗礼而褪色,反倒是一小撮左翼势力,始终在保持逼格的姿态。不断的挑战和平的底线。

  在日本福冈监狱,囚禁着大量的反日反战人士,因为肢体反抗,言论攻击遭到日本特高科的关注。从各个地方带到福冈。在福冈监狱,不仅有惨绝人寰的悲剧上演,还有人性泯灭的私欲贪念,有人为了活着,不惜出卖灵魂,有人为了救赎灵魂,不惜背信弃义。

  诗歌是有灵魂的文字,它会随着吟诵者,默念者的心智,得到精血的重生。诗歌是一把无形的利剑,随时插入听者的心脏,躲闪不及,成为诗歌的牺牲品。杉山都灿是诗歌最忠实的粉丝,他也是这座监狱的审查官,更是这所监狱的嗜魂者。在他看来,不能接受改造的囚犯,都是一块块腐肉,需要动用蛮横暴力,鞭打溃烂的腐肉。囚犯对杉山都灿望而却步,却不知道一个人嗜血暴力者的过往故事。笔锋回转,杉山都灿与岩波绿的钢琴协奏曲,充满了婉约的气息,少年杉山都灿的天分,因为战争介入,改变了整个人生轨迹。压抑的敏感,全部释放在囚犯身上,内敛的文艺细胞,全部被高墙围挡系数榨干。直到尹东柱的诗歌出现,重新撩动杉山都灿的文艺细胞,复苏重生。当杉山都灿发现典狱长私藏的秘密,发现监狱内的活体实验。一切的一切,都变味儿了。杉山都灿觉得,这并不是在为日本帝国的繁荣出力,而是在用私欲,诈骗人性的良知。杉山都灿自己很清楚,他只是小小的棋子,深陷其中。即使能活下去,也要遭遇战后罪责的讨伐。

  在小说当中,通篇是黑暗罪恶的布局,唯一的亮点,出现在放飞的风筝上,小姑娘的风筝与监狱风筝,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缠斗的风筝,已小姑娘的获胜而结束。不但得到了监狱风筝还附赠了一首诗歌。希望是寄生在死亡边缘最好的伴侣。小姑娘的出现,恰恰给高墙内的黑色,带来了一抹白色希望。诗歌也有了极好的寄托,生与死都不再重要,明与暗也显得淡了许多。唯有遗留下的文字,可以抚慰哀伤的离歌。

  《编号645》读后感(五):天空、星星、风和诗

  文/***

  季节轮转的天空, 秋意盎然。

  我无忧无虑地,仿佛能数清秋季所有的星星。

  ……

  一颗星星,是回忆, 一颗星星,是爱恋,一颗星星,是孤单,一颗星星,是憧憬,一颗星星,是诗,一颗星星,是母亲,母亲。

  尹东柱-《数星星的夜晚》

  尹东柱,1917年出生于吉林省龙井市明东村,22岁返回汉城读书,毕业后去日本留学。二战期间,因书写宣扬自由的作品而被捕获罪,后死于福冈监狱,年仅28岁。他在生前创作了117篇韩语诗和散文,其中不乏寄情天际的思乡之作,以及反抗黑暗统治者的愤恨诗歌。

  如果说尹东柱的国籍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那么他在日本时曾用名是平沼东柱,在福冈监狱服刑时的编号是645,最终死于日本实施于狱中的药物实验都是不争的事实。韩国历史小说家李正明以如上史实作为背景资料,创作了《编号645》,以寄托他对这位“爱天、爱星星、爱风、爱诗的纯洁诗人”的敬重与哀思。

  李正明,以《风之画员》和《树大根深》两部历史小说为国内读者和观众所熟知。拨开历史迷雾,解密历史疑题,是李正明写作中的拿手好戏。就让我们跟着他的笔,重新走过尹东柱年轻的人生轨迹。也许尹东柱身处战乱桎梏仍然竭力保持内心纯净的举动,会有助于洗涤我们在今天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日渐枯萎的心灵。

  尽管这是本历史小说,可整个故事里却弥漫着掩不住的青春气息。监狱看守渡边由一、审查官杉山都灿和囚犯尹东柱,都是青春少年的年纪,却在福岗监狱这个罪孽深重的空间相遇。“我以旅人而来,又以旅人而去”,小说以学生兵渡边由一为第一人称展开了这段人生里不堪回首的往事。也只有他才能成为历史的代言人,杉山都灿和尹东柱都死在狱里,而前者更是死因不明。调查杉山的死亡之谜使渡边得以走进尹东柱的诗情世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成了一个超级混乱的熔炉。福冈监狱的第三监舍监禁的是日本国内逮捕的反日朝鲜籍思想犯和死刑犯。作为改造思想犯的手段,渡边和杉山都曾查烧过狱内的书籍,可狱内却暗藏着一座地下图书馆; 与高墙外家人的通信也要经历严格审查,可尹东柱代狱友写的书信却能屡屡冲破高墙; 统治者试图用各种方法禁锢人民的思想,可却锁不住狱内日本护士小姐的钢琴曲和狱外韩国小姑娘的蓝风筝,那是对于人性美好和生命自由的心之向往。

  疑团一个接着一个地被解开,我们的心也随之悲喜交加。温暖的东柱,阴郁的杉山和迷茫的渡边,他们都为了存活在这个世界上拼尽了全力。就像东柱的诗句:“是因为明天还有夜晚到来,是因为我的青春尚未到尽头。”该死的战争泯灭了人的心性,可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在努力坚守“在一群禽兽里拥有一颗人类的心”的人生底线。尹东柱,就是一个拥有如此灵魂的男人。他的“天空、星星、风和诗”,给了我们认真生存的所有动力。

  转载请告知

  《编号645》读后感(六):铁窗关不住诗人

  看了内容简介原本是抱着猎奇心理想看日本福冈监狱内幕,翻开书细看才知道这是一本建立在详实历史事实基础上又文笔优美的历史小说。

  作者主要参考了“联军最高司令部法务局监察科之美空军飞行员失踪事件调查”的相关资料,还原了1945年日本福冈监狱内利用朝鲜囚犯及美军俘虏做人体试验这段灰暗历史。在这个背景下,作者还将追求自由的年轻诗人尹东柱的故事贯穿到小说当中,生动再现了这个去世时年仅28岁的诗人的赤子之心。

  小说构思巧妙,以监狱看守渡边由一的第一人称叙述为线索,从监狱看守杉山都灿在监狱莫名惨死为起点,用悬疑小说的形式展开叙事。英文本书名The Investigation很直白地表明了这个事件的性质:调查。

  一贯暴力横行的看守杉山都灿为什么突然惨死狱中;朝鲜犯人崔致洙为什么轻易就坦诚了罪行;监狱地下室为什么有一座专门藏违禁书籍的图书馆;监狱高墙外的蓝风筝究竟有何寓意;钢琴演奏技术一流的护士小姐为什么袒护死去的杉山都灿;典狱长和监狱医院院长究竟有什么秘密;死而复生的囚犯究竟个典狱长画了怎样一张藏宝图……一连串的谜团不断把故事推向新的高潮。紧张的越狱情节犹如日版《肖申克的救赎》,其纪实性和史料价值又让整部小说有了更强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语言特色是整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将尹东柱的诗歌巧妙贯穿在整本小说里,揭露了战争的罪行,歌颂了自由的可贵。虽然故事中充斥大量血腥、残暴、绝望的画面,却用“故乡、天空、星星、诗”等温暖的语句中和了那种冷漠。就像尹东柱在监狱中替朝鲜同乡们代写的明信片,无论监狱带给他们多大的痛苦和折磨,他们向故乡亲人传递的,都是希望。

  谎言的出现有两个原因,恐惧,或者希望。如果说小说的前半部分充斥了谎言,给读者带来各种紧张和绝望,那么,后面真相解开时,一个个谎言被击破时,读者感受到的便是严冬过后春天般的希望。人间地狱终将被摧毁,铁窗管不住自由的灵魂。就像小护士指尖流淌出的美妙钢琴曲,就像高墙外在炸弹轰鸣中幸存的风筝,硝烟散尽之时,便是人类灵魂深处泯灭的光辉呈现之时。龌龊的时代给每个人打造了一所囚笼,索性,有些人逃了出来。

  《编号645》读后感(七):拨云见雾,再现历史

  不是悬疑,不是推理,也不是诗歌,在这本充满诗意和恐怖气氛的小说里,我读到的是一份“拨云见雾,再现历史”的赤城。李正明用一段发生在福冈监狱的故事为饵,开启了一个不寒而栗的真相。

  福冈监狱的高墙内,发生了一件离奇恐怖的凶杀案,人们口中的“暴力看守”被杀,嘴巴被缝住的凄惨死状似乎预示着这和某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有关。新兵渡边由一因接手死者杉山的工作而被委以重任,负责调查这一事件的真相,然而委派者一定想不到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刻意委派的新兵蛋子,竟然真的挖出了他们的秘密。

  随着调查的深入,“暴力看守”杉山的暴行逐渐被各种记录本披露,然而这些密集的暴力行为背后却又似乎隐藏着某种规律,杉山口袋中抄录的诗为由一撕开了秘密的口子,也许编号645的诗人就是这一切秘密昭示的关键。由一借着调查开始与福冈监狱的几位当事人密切接触——朝鲜囚犯的牢头崔致洙、富有吸引力的诗人尹东沼、弹钢琴的护士岩波绿,以及典狱长、看守长和院长。。。这些人们之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私密关系?一段分叉的地道将由一的思路引向两个方向,而真相究竟是哪个?又或者哪个都不是?然则这样的调查引出的还并不仅仅是凶案的真相,还有生存的真相。由一逐渐了解了殖民通知下朝鲜人民的悲惨生活,当仅仅凭写自己的母语朝鲜文就会成为阶下囚,生存的真相就是行尸走肉般放弃灵魂。由一如同杉山一样被诗人感染,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和同情,直到另一个更为震撼的恐怖秘密被揭示,其实那才是杀死杉山的凶手,在军国主义的利益面前,无论是朝鲜人还是日本人,毫无疑问都会被无情的牺牲,杀人的魔正是那无休止军事扩张的欲望。

  所以此书,虽然以诗为线索贯穿始终,以推理为手段递进情节,以悬疑为卖点吸引眼球,但核心还是一份披露真相的赤城,让后世之人了解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是一个民族该肩负的责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编号645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