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兵口述抗战②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老兵口述抗战②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15 20: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兵口述抗战②经典读后感10篇

  《老兵口述抗战②》是一本由李幺傻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老兵口述抗战②》读后感(一):老兵口述抗战读后感

  近年来各种抗日题材神剧在各大卫视轮番播放,什么手撕鬼子,各种飞檐走壁........乱七八糟的,个人觉得像这种描述是对我们那些先烈的侮辱,鬼子要真是这么弱智,大半个中国怎么会沦陷!?

  小的时候,跟着邻居看了好多抗战片,什么《地雷战》《地道战》,有一些台词至今记忆犹新——不是皇军无能,只是敌人狡猾。那里面的鬼子,军事素养明显不过关。是什么让当初那个不到半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皇军变成这样的,正是早期抗战是那些牺牲了的先烈给与了日军沉重打击,外加日本战线过长,不得不征招平民甚至小孩入伍,才导致了后期日本军人军事素养的急速下降。

  本书作者李幺傻,以暗访记者身份行走江湖十余年,熟悉各种江湖骗局行业潜规则,所著《暗访十年》(1-5)揭秘了社会上种种隐秘骗局和潜规则,从职业乞丐房产大亨,从酒托医托到煤炭老板,从小偷妓女黑帮团伙,内容包罗万象发人深省同时,自费寻找抗战老兵数百名,著有“抗战”题材系列作品,内容真实情节感人,为中国第一位自费寻找抗战老兵的作家和记者。

  提到抗战,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其实在早期抗中发生过很多决定着中国命运的战役:徐州会战、武昌会战、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

  本书作者,以朴实语言还原了其中不少的战役。说实在的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被西方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保卫战,对桂林保卫战与衡阳保卫战也知之不详,只是对常德保卫战略了解,那还是来自于电影《喋血孤城》。

  电影与电视剧关于抗战的描写,会加入许多艺术刻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形象显得高大起来,但却无法让人真正去了解抗战。本书却通过抗战老兵的口述,以及平实的语言,让我们直面抗战。你会了解到,我们正面战场上的战士,好多都是由于兵源不足而被抓的壮丁,他们在上战场前跟多的是恐惧抵触,而非像那些影视作品里面那样,一提起打鬼子个个嗷嗷叫。但是,那些人一走上战场却也是敢于与鬼子拼刺刀。或许他们很多人不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他们碰到鬼子还敢打他娘的。

  《老兵口述抗战②》读后感(二):老兵口述抗战

  我是对于历史事件不是很敏感的人,记得当时上历史课时对于那些那些年发生了什么战役这些问题最为头疼,但老兵口述抗战系列丛书让我对历史开始兴趣,对当年那些老兵战士为抗战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和抗日精神而钦佩。老兵口述抗战系列丛书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写成的,并且首次以老兵的视角带入,全景还原抗日战争的真相细节。丛书第二册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在正面战场上比较一些有影响防御战,其中包括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桂林保卫战。

  石牌保卫战,是指在1943年5月到6月间,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湖北宜昌县的石碑古镇处的一场战役,石牌镇这个地方,长江因它在这里突然右拐110度,从而构成天然战争天堑,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并且自古以来,它就是据守长江的天险。当时中央已被迫迁都重庆,以险峻的长江三峡作为陪都的天然屏障,但当日军攻陷宜昌县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最后中国军队坚守石牌村,硬生生地斩断了日军伸向重庆的一只魔爪,保证了重庆的安全。是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并且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被西方军事家赞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常德保卫战,是指在1943年11月到12月间,日军为了达到既可牵制中国向滇、缅转用兵力,又可打击主力部队,以削弱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所以决定以常德为进攻目标,中国军队誓死守护常德城的战争故事。当时守城部队是74军57师,可以说是国军中王牌中的王牌,师长是余程万,守城部队大概8000人左右,国军常德会战最初制定的大包围战法,当日军发起进攻时,在保存自己情况下,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尽量地拖累敌人,达到这一目的后,便绕到敌人的包围线外面去,和外线的重兵集团从更大的层面形成对日军的反包围,最后将包围之敌给予全部歼灭。因此可以说守护常德城是个苦战,余程万率领部下苦战16昼夜,抗击9万日军,最终几乎全军覆没,常德失守。但同时因为57师的坚守,为中国军队的反包围赢得时间。6日后,常德失而复得,交战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同样书中还有写到衡阳保卫战和桂林保卫战两场战役。喜欢历史的你们,老兵口述抗战系列丛书可以说是你不错选择

  《老兵口述抗战②》读后感(三):不朽殊勋,光照千秋

  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苦难的人而言,战争对于我们太遥远,我们听不到那响彻云霄的炮火声,也闻不到战场上弥漫的销烟,更无法体验到两军对垒时是何等的心情

  对于战争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影视或文学作品,对于尘封的军事记录档案,鲜有人去探寻究竟。随着技术发达,的影视作品能很大程度地还原现实中战争的残酷画面,然而虚构而成的角色,被人为的美化和渲染的充满了英雄主义浪漫主义,这淡化了我们应该去感受理解那些战争所带来的苦难、悲痛

  李幺傻的这套《老兵口述抗战》,再一次的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和平生活而付出富贵生命的战士们。

  这本《老兵口述抗战2》给我们描述了抗战史中有重大意义的石牌、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作者找到参加过这些战役的幸存者,通过这些老兵的口述,把我们带回了残酷的战场。

  石牌白刃,常德虎贲,衡阳鏖战,死守桂林。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川军团有一面白色的战旗,画的是那被砍了头,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对天叫战不休,挥干戚不止的刑天。

  而在这持久的抗日战争中,一场场惨烈的战役,无一不是中华儿女们用鲜血回应着入侵者,中华民族是一个宁死不屈巨人,如那刑天一般。

  常德保卫战的幸存者老兵吴淞,为陪伴当年在常德外围德山阻击敌人而牺牲的战友们,后来在德山上的乾明寺出家,为全军覆没的预十师将士守灵。

  2014年的清明,应邀去了河源龙川的南山古寺,见到住持释如珂法师,当时他正在起草清明节寺院法会的通告,其中提及将免费超拔抗日战争中死亡的国共两军的战士、将领,当被问及为何着重提及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人时,法师说:“抗日战争中国死了多少人,有多少军人战死沙场无人问津,忠骨遗落无人收拾,这些惨状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常德之战,八千虎贲军,打的那个惨烈,我是到过常德的,亲眼见到了那些历史留下的见证物。这些战死的冤魂没有人管啊,身为出家人我们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说到激昂处亦为之动容

  参透生死的出家人,本应对生命无常淡然,但在谈起弥漫销烟的战场上惨烈的战斗,抗战英烈们的事迹时,面对侵略者的残忍年青战士的悲壮,尚为之动容,可见和平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宝贵

  当年先烈为我们今日之和平,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果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那就是记住他们,不让历史的尘埃覆盖其上而被人遗忘,诚如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所写――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老兵口述抗战②》读后感(四):随老兵,重回抗战

  历史的真相,从来不会展现普通民众面前,过往事情,在千传万传的后人眼中,已经变了样子。那么历史课本上的知识,也不会存在战争的细节。这本老兵口述抗战的书籍,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书作者李幺傻,在开头就说了,这二十年来,他主要做了二件事情,一件是做暗访记者,一件是寻找抗战老兵。独身一人,没有赞助,走山路,坐火车马车,牛车,他一路走来,一路寻找,一路记录。文中作者写得世界庆祝二战胜利的时候,欧美一些二战的老兵显现在电视屏幕上。而他想到的就是中国的抗战老兵在哪里。是啊,在哪里,因为当年的太多太多的老兵,都默默的守着那田,那土,独自回味过去,战争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是伤痛,是死亡,是折磨,等等。

  然而,如何把抗战的事情,真实的记录下来,又以哪种方式呈现出来,如果不把这些真实的记录下来,甚至可以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最终作者选择了以老兵口述的方式来记录历史。文中写到有一年,日军炸后,粮仓起来,大米被烧焦了,没有吃得了,驻石牌村的国民党军队就把烧焦的大米熬成粥,放点盐,这样吃了。这支部分,已经是嫡系中的嫡系了,是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部队之一,那可见其他部队的情况更为艰苦。在这么恶劣环境中,病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已经被人们所淡忘,谁也不会再记得。

  然而2010年夏天迟来的一场雨,在宜万公路旁,冲出3000具尸骨,鄂西会战中的悲壮故事才被众人知道。忘记历史是可耻的,前人为我们的幸福生活,立下汗马功劳,而今他们不求回报,默默的生活着,默默的死去。在他们的眼中,这样已经很好,比起那些来不及看到幸福生活的兵们,他们知足,他们捍卫着老兵们的尊严。残酷而真实的历史战争,随着老兵们的口述,展现在我们眼前,闭上眼睛,战场上的一幕幕似乎就在眼前,心似乎都不能再跳动了,血液流动,在呐咕,叫嚣着,我们要记得这些人,这些老兵.

  《老兵口述抗战②》读后感(五):评四大保卫战,慨老兵永不逝

  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渐渐隐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抗战老兵是最近网络上格外引人瞩目的一个群体,此前曾经是个闭口不谈话题,他们大多数已经离世,甚至在临终前很多周围的人也不知道这位老人曾为了民族之威望与日寇浴血奋战。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通过领导对抗战英烈的祭奠怀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段岁月

  之前看过很多关于民国抗战时期的作品,有虚构故事题材的:天马行空狗血浮夸加之老套的弃暗投明,有陈述史实的:虽然贴近现实但是堆砌地名、人名、数字又显得过于笼统,很难产生共鸣

  李幺傻之前有过《暗访十年》采访纪实的经历,所以这本书就显得与众不同,通过每篇开题处老兵描述该战役为开题,循序渐进地道来那段历史。期间会穿插补充很多当时的手稿文件、甚至是现代人追忆往事的评述,可读性就大大增强了。

  《石牌、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通过四个章节讲述抗战几个阶段的战役进程、战略分析结果,可见李幺傻在15年的采访中下足了功夫,我先读的部分是石牌,跟其他三场战役不同的是,此前我并没有了解过这段战役,文章先是对1700年前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作了简短回顾来分析在这场战役中该地战略位置重要性,当时的指挥书生出身的胡涟会不会成为陆逊?另外我也是第一次从本书中了解到,在这场鄂西会战的局部战争中士兵们的供给状态和艰苦程度,无法做饭送饭就用大饼解决,但喝不上水成了最苦不堪言的事。

  人们在记录战争的同时经常会忘记日寇犯下惨案的滔天罪行,比如书中提到的被遗忘的厂窖惨案,三天死亡三万平民,由事件亲历幸存者描述当时的惨状,日军的暴行让我义愤填膺。而时至今日,未有一人获得日方补偿,甚至是一句道歉。而抗战中这种事无法计数,我们却不能忘记!

  本书第二章的常德会战又是一个我无法忘记的内容,2010年曾在电影院看过《喋血孤城》,这部作品讲述的就是常德保卫战的经过,片中余程万师长及其所部57师八千将士的英勇无畏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次再读这本书更加有了一个概念,从中我知道了环绕常德周围也在进行着浴血奋战的殊死抵抗,彭士量、许国璋、孙明瑾将军一一殉国,当我读到孙明瑾将军部分的时候哭了,日军在歼灭孙明瑾将军预10师之后打扫战场,看到一具半泡在水中的身着高级将领制服遗体,在战俘中找到一位上尉去辨认,上尉看了一眼说不认识眼眶却早已充满泪水,日军感到蹊跷,求他继续辨认,上尉跪倒在地抱着遗体失声痛哭。能深深体会到那种将军与士兵在战争年代情同手足情怀。这场战争把每个中国人都打成了亲人,所有人都可以为不认识的、甚至素未谋面的人而牺牲。

  不要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我们对抗日作品的追捧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老兵口述抗战②》读后感(六):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渐渐隐去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所以当我翻开李幺傻的《老兵口述抗战》系列丛书的时候,除了缅怀那些牺牲的烈士,还有对他们的一种敬畏之情。对于我们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虽然没有亲历过战争(也不完全如此,比如记忆中还有对越反击战)。但是从祖辈那里听到过很多关于战争的回忆,我的爷爷就经历过战争年代,只可惜我那时还小,爷爷与我讲的许多那个时期的故事都有些模糊了,不过,小时候看的电影《小兵张嘎》、《狼牙山五战士》、《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等等,我还记忆犹新,都是抗战时的影片,所以我们从小就憎恨那些烧杀淫掠的日寇,对那些奋勇抗战,保家卫国的中国军人充满敬畏之情。

  李幺傻的《老兵口述抗战》系列丛书再一次把我带回到那段艰苦抗战的岁月,让我们时刻牢记我们是不屈的民族,就如毛主席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老兵口述抗战》第2部写的是《石碑、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石碑保卫战是中国军队坚守石碑村,硬生生地斩断了日军伸向重庆的一只魔抓,保证了重庆的安全。此后,日军彻底放弃了沿着水路深入大西南的梦想,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常德保卫战是余程万带着74军57师8000人,苦战16昼夜,抗击9万日军,几乎全军覆没,常德失守。然而,57师的坚守,为中国军队的反包围赢得时间。6日后,常德失而复得,交战双方恢复战前态势。衡阳保卫战阻挡了日军凶猛进攻,成功粉碎了日军企图3天拿下衡阳城、7天打通西南大陆交通线的美梦。桂林保卫战仅战斗旬日,但守城将士在外无缘兵、内无补给的情况下,面对强敌,孤军奋战,英勇抗击。被称为“最令日军胆寒的战役”。大家看过的电视剧《绝战》,就是以抗战史上著名的“桂林保卫战”为背景,剧中桂系、军统、八路军和日军几方势力展开了一场间谍与反间谍的悲壮故事。

  这本书中有一个镜头让我无法忘怀,那是1945年8月,桂林保卫战国军主力消耗殆尽,一位娃娃兵坐在草地上望着镜头发呆时的照片,不知道这位小战士是否还活在世间,但是从他那一刻的无助眼神中你能感受得到他还仅仅是一个孩子,可是他又不是一个孩子,因为他已经承担了更大的责任。所以现在从电视新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存在战争的国家,那里的孩子都拿起了枪不足为怪,因为他们也要生存,他们也要保卫自己的家,生在乱世,他们就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相反的,那些每天泡在蜜罐里的孩子们其实该觉醒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这本书中还真实记录了很多屠杀,日本军人为了尽快结束中国的战争,他们认为中国虽然地广,但是没有抵抗能力,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把中国战场作为主要战场,他们的心中只想着如何对付军事力量更强大的美国人,而对于中国他们就是带着凶残的杀戮指导思想来的,通过恐怖杀戮,让中国人臣服,做他们的奴才,可惜他们的算盘打错了,虽然中国当时经济落后,人心涣散,但是当遇到民族大义抉择的时候,这些睡狮都苏醒了,还记得那首歌吧:“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存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那些舍生忘死的英雄们。

  抗战70周年再次翻开这段历史,没有悲伤,只有敬畏。

  《老兵口述抗战②》读后感(七):常德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对于这句被麦克阿瑟引用的经典歌谣,或许用到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桂林保卫战这些防御战上更为合适。这些防御战尽管都打得惨烈悲壮,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常德会战。《老兵口述》真实再现了这次会战。

  常德就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驻守常德的是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他们是在战役开始后由城郊转防城区的,战斗打响前,师长余程万发布了《保卫常德文告》,宣称: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我们自己,我们要与常德共存亡,我们要用我们的血肉换得整个国家的生机,我们要有最大牺牲的决心,和敌寇战至最后一个人,战到最后的一颗子弹。

  于是,在北风凛冽的阵地上,回荡着官兵们“保卫常德”的誓言。

  11月26日拂晓,敌军在21架飞机的配合下,对东南西北四门发起空前规模的猛攻。东门城外之敌企图一举攻下东门,将部队分成若干批轮番攻城,开展残酷的肉搏,双方伤亡严重。东门守军由于连日血战,人数锐减。许多从未上过火线的消防队、勤务兵也被调上城头,用梭镖、木棒协同守军作战。后来,战斗人员耗损到无法应付的地步,守军又设法扎了许多草人,戴上军帽穿着军服半掩半露地插在工事旁,来虚张声势。29日晨,当西围墙被敌突破,一股敌人突入海月庵时,东门城外之敌乘机发起猛攻,守军内外受击,顾此失彼,敌人迅速从东门突入。进攻北门之敌,先施浓密毒气,继而借猛烈炮火及烟幕掩护,向守军阵地步步逼近。守军全部阵亡,北门被攻破。

  11月29日,日军分别从西围墙、东门、北门突入城内后,即惨无人道地用飞机、大炮、毒气、燃烧弹、烟幕弹、掷弹筒、轻重机枪、手榴弹,对街巷进行毁灭性攻击,他们烧一段、攻一段,步步进逼。守军则一面扑火,一面依据碉堡工事、房屋、墙壁拼命抵抗,一旦工事被毁,则冲出阵地用刺刀、石头、木棒、刀矛扑向敌人,与敌同归于尽。一时间,枪声、炮声、喊杀声响彻云天,火光、血光、刀光笼罩全城。

  11月30日,日军把进攻的重点指向大西门和小西门,日军在机群狂炸之后,又以大量部队强攻。向小西门进攻的日军在巨型炮弹的配合下,以800名步、骑兵混合组成29个波浪式队形轮番冲击,坚守该门的第一七一团第一营第二连,在连长邓学志的率领下,以死抗击。

  为了死守常德,余程万师长下达了“不许变更位置”的命令,要求守城部队,“有一墙守一墙,有一壕守一壕,有一坑守一坑”,“与阵地共存亡”。尚存的战斗部队,以及师直幕僚、政工人员、勤杂兵、留城的警察和一切能够拿起武器的百姓,纷纷投入巷战,书写了“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悲壮场面。

  12日1日拂晓,日军在20架飞机轮番轰作后,向大兴街核心阵地发起更大规模的猛攻。敌人一面用平射炮、山炮、野炮对准中央银行及周围碉堡和砖房建筑作毁灭性的轰击,一面又调集数以百计的迫击炮,向各街区狂轰,致使不少官兵连人带枪埋葬于砖瓦堆中。战至夜晚,守军人数已不满千人,阵地大大缩小,仅城内西南隅5大据点未被敌人突破。

  12月2日天刚露白,敌人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强大的火力,在废墟上不断推进,遭到守军的顽强抗击。守卫在文昌庙至北门相接防地的第一六九团第一营,在敌人的夹击中,营长杨维钧率众主动冲出阵地,向敌反击,终因众寡悬殊,全部壮烈牺牲;窜向大西门之敌约300人,施展惯伎,照例炮击、火烧,轮番冲击。负责这一线指挥作战的第一七一团副团长卢孔文即率部持白刃向这股敌人反击,敌见势败退,但卢孔文副团长亦在激战中中弹牺牲;为剪除大西门之敌,炮兵团团长金定洲率第三营营长何曾佩和30余名士兵,分两路左右夹击敌人,挫败了敌人的攻势。然而,何曾佩营长以下30余名士兵相继殉国,金定洲团长亦挂彩。

  到12月2日黄昏,中国守军七十五师防御阵地已被压缩到纵横仅400米的狭小范围内,守城部队只剩321人,步枪也不过40支,情势十分危急。3日凌晨2点,余程万率余部100余人渡沅江突围。身负重伤的一六九团团长柴意新主动要求留守城内,掩护部队突围,他率部扼守华昌玻璃厂这一最后据点,与敌混战通宵。当黎明到来时,柴率余部向敌人冲锋,在府坪街春申墓前中弹阵亡,余部继续拼杀,直到全部牺牲。

  至此,一座繁华的历史文化古城便完全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