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克拉手稿》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阿克拉手稿》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7 20:5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克拉手稿》的读后感10篇

  《阿克拉手稿》是一本由[巴西]保罗·柯艾略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一):谈谈挫败、爱情改变、性以及未来

  它暗藏了敌人的智慧自己密码

  ——前言

  “如今,我大限将至,我将自己在世间所学全部留予后人,望他们善用。”这是阿克拉手稿的开篇,也是作者写作初衷吧。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关于人生思考,每个人相信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曾经困惑自己的难题,或者自己之前想也想不明白的一些事,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则是阿克拉手稿中关于挫败、改变、爱情、性以及未来的讲述

  说到挫败,我最近真的是挫败到家了。先是驾照考试科目二挂科,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全部上缴补考费了;然后公务员面试被刷下来;最后是找了一份极其奇葩工作感觉一定,不是感觉,是一定上当受骗了。最近真的有一种全身脱力的感觉。关于挫败书里这样写道“总有一天,这些艰难时刻将成往事,他们可以骄傲地跟那些愿意倾听的人讲起”,我想现在的这些挫败之后可能我真的会像讲笑话一样讲给别人听,这就是我独一无二人生吧。说实在的,真正给我极大触动是书里讲述的那三条启示耐心等待行动的最佳时机;不要错过下次机会;以伤疤为傲”,伤疤永远比刀剑更有说服力,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存在意义,希望这些真的是人生的积累,只为下次能走得更好更远。而且作者也说了,从没有遭遇过挫败,不一定就是好事,我们经历过这些破事儿胜利滋味才更鲜美

  “爱过而后失去亦胜过从未爱过”,我想把改变与爱情在一起讲一下,我觉得这两者其实是相依相生。作者告诉我们“改变吧”,作者告诉我们恋爱呗,其实从小学大学,我暗恋过几个人,但是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哪怕辅导员曾经说过,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我的大学生活到最后还是没有完整,真的是名副其实单纯啊。或许是害怕改变,或许是不懂爱,“人生中的一大目标就是去爱”,“改变帮助我们去热爱世间的奥秘”,是啊,人生如此短暂,没有改变,也没有爱情,那自己在面对死亡时,是没有底气说一句“我的一生精彩有趣,我没有浪费上帝恩赐”。虽然想了一想,改变还是好难,恋爱还是好远,但是自己确实要迈出一步了,一步算一步,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有你的世界在哪里。

  说到“性”,最近看了央视的一个报道,去年全国人流统计中,大学生占了一半。现在电视安全套的广告那么少,反而是无痛人流的广告那么多,医院人流还有学生优惠价,我真的不认同这种情形。手稿中说“请给予这神圣行为以全部的神圣意义”,两句肉体灵魂的相遇确实很美,但是如果只把“性”当成儿戏,那就只剩一时快乐以及过后的悔恨,什么美都没有了。两个相爱的人,彼此怀着一颗慎重敬重的心,认真对待“性”,这才是对爱情最起码的尊重。“单单两具肉体的结合,不成为性,只能算是寻欢作乐。性远远超越了一时之快。”性是爱情,是信任,是勇气,但绝不是医院人流统计中的一个数据

  谈到未来,作者说“只有那些能够以自己所走的每一步为荣的人,才能领悟到自身的价值”,未来好远,又好近,它几乎包括了阿克拉手稿中的所有内容,或幸运,或焦虑,或抉择,或妒忌,或勇敢,或梦想,这些都是我们为了通向未来所经历的一扇扇门,每一扇们我们都要寻找钥匙,哪怕很困难,我们也不能放弃,为了那些为我们真心着想的人,也为了我们自己,面对此时此刻我们经历的一切,这才是通向未来的唯一的一条路。

  感谢保罗▪柯艾略,他低低吟咏出那穿越无穷宇宙智慧,我已经get到了,你呢?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二):毕福剑 对话 阿克拉

  毕福剑vs阿克拉

  夜黑,城破,绝望,永烈,迷茫,一群人围绕着一位智者——我们这本书的主角:阿克拉,向他问问题

  忽然,阴风大作,人群中挤出来了一个中年男子。他如此急切眉宇间,似乎有无数散不开的愁云,于是,阿克拉给了他几分钟的提问时间。此记录归属手稿中幸存的一章,阿拉伯文写于羊皮卷上,完稿已经失落

  毕福剑:嗯~~~咦~~~哦~~~欢迎步入星光大道!(不好意思串台了)我是星光大道的主持人,毕福剑,大家都尊称我毕姥爷,今穿越至此,特请智者阿克拉开示。不差钱儿。

  阿克拉:请讲,来自于遥远东方的朋友。耶路撒冷东部星空有一颗耀眼的黎明玄星,预示着,一千年后,你们部落诞生一个叫成吉思汗的勇者,他的铁蹄将再次踏破我的故乡,他是当之无愧的射雕英雄。能见到他的后裔,深感荣幸

  毕福剑:俱往矣了,还有一颗红太阳也升起来了。我因为喝了点小酒,嘚瑟唱了一首叫《智取威虎山》的歌谣,不小心,骂了几句我们部落一个过世不久的大英雄和他的军队,现在激起了民愤,工作也要丢了,请问智者阿克拉大人,我该怎么办?

  阿克拉:我已经懂了,我亲爱的朋友。请听我讲一个故事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吧。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画师,应邀给国王画像。国王很胖,又很丑,其它画师都不敢来作画。可这位画师念着自己经验丰富,又有丰厚的酬金,没太在意就答应了,而且,当晚还跟一个女仆人风流了一夜。第二天就要交差,于是凭着印象,慌忙之中,出错了。画师通过艺术加工,把国王画的更丑了,更夸张的是还多画了一根指头。国王暴怒,定了死罪。将画师押入地牢,准备天一亮,就要用极刑火烙,当街处死示众。

  地牢中的画师悲痛万分,绝望的已经无法再哭了,眼看天色渐亮,他知道自己的死期越来越近了。他也清楚,火烙的刑罚极为残忍,是用一根锋利细长的木棍,穿过人的身体,在火上熏烤,直到烤出人油,围观的人,当街分食。

  在人绝望中,每一秒都是煎熬,漫长寒冬

  终于,地牢的大门打开了,画师已经吓得摊在地上,侍卫搀起画师,向他宣读了一段话,大致情况是当夜有刺客要刺杀国王,正是由于画师画的肖像的不像,刺客认错了人,国王躲过一难,所以,处于一丝感恩,国王赦免了画师。死罪免了,可活罪难饶,国王命令打二十木板,让全城的人围观,并让他终生不得作画。

  行刑的时候,画师的屁股,虽然被打得皮开肉绽,可他心里觉得打得实在是太轻了,画师微笑着鼓励年轻的打手,让他们下手狠一些啊。要不再多打几十板子也行啊。围观的市民都在窃窃私语,议论这个画家,是个沽名钓誉,不知廉耻的大骗子,大流氓,伪君子。可画家觉得,市民的非议如天籁美妙,比百灵鸟的歌声还要动听一百倍… …

  毕福剑:感谢这位选手的精彩发言。跟我回去,我保你当月冠军

  阿克拉:……你要感谢的是爱,爱的力量

  毕福剑:有请下一位!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三):老有所言

  以前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最大的感触就是主人公圣地亚哥与那个读书少年不同,他读人、读沙漠、读万事万物,每个人学习方式不同,只要有所领悟都是学习,只局限于读书就是教条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彻底征服了我,并且使我坚信保罗•柯艾略的其他作品也不会差,于是在读《阿克拉手稿》时,特别期待再来一次心灵震撼

  但是,《阿克拉手稿》与《牧羊少年》是不同的。

  1099年,遭十字军长期围困的耶路撒冷破城在即,面对死亡,全城人来到广场,听睿智的科普特人讲挫败、孤独、无用之感、害怕改变、美、性、优雅、工作、忠诚敌人等等,与《牧羊少年》不同,这就是这本书全部的故事了,剩下的99%都是作者借科普特人之口道出的哲思语录

  虽然没有奇幻故事拴住读者的注意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讲故事省下的篇幅得以涵盖更多日常生活中人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与困境,而这些问题与困境与千年以前耶路撒冷人所面临的,竟没有什么大改变。比如关于“美”:

  外在美是看得见的内在美——这我是同意的,要不然女子每天花那么多时间梳妆打扮干嘛。但是柯艾略说:一个人,衣衫褴褛,或衣冠不雅,甚至根本不在乎能否惊艳他人,这些都不重要。外在美显露在我们顾盼流转的眼神中。

  是的,眼神,我倒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光顾着描眉画眼、置办新衣,却忘了“眼睛镜子般,映出照镜人的样子”。你的眼神坚定吗、灵转吗?你的表情友善吗、生动吗?这些才是真正的外在美。现在我在办公桌上摆了个小镜子,因为我想知道自己和别人交谈时是否表情木讷,偶尔看下镜子提醒自己注意,有点效果

  再说说无人关注、无用之感,就是那种没人注意你,感到自己什么都不是的感觉。柯艾略是这样忠告我们的:

  1. 不要试图变得有价值努力做自己, 这就足够了,这也正是关键所在

  2. 那些真正有助于他人的人,并没有试图使自己变得有价值,他们只是过着有价值的人生。他们很少给人建议,却起着榜样作用

  3. 只需做一件事,过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不要对他人说长道短,集中精力实现梦想。

  感到无人关注、无用,首先想想你有什么output吧。就像想想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再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其中的某项特质,如果你一项都不符合,怎么能期待别人对你推心置腹、常有二三好友呢?获得关心、感到自己的价值是一样的道理,即使是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餐桌摆放的整整齐齐,这也是在树起榜样,在改善这个世界。

  这本书中很多句子,细想都会给我启发,一位年长且有诚意、有智慧的作者不会让你我失望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四):生活的布道者   ——保罗·柯艾略的《阿克拉手稿》

  生活的布道者

  ——保罗·柯艾略的《阿克拉手稿》

  对于所有经历过高中时代的新课标学生而言,保罗·柯艾略不会是一个陌生名字。在那本出于“素质教育要求而对考试没有帮助却引领喜欢文学孩子们了解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的人教版教材中,我们见识过伍尔芙女士基于一个墙上的斑点天马行空意识流,也读到了类似卡夫卡的骑桶人一般如此切肤的“虚构真实”;我们是上帝视角的读者,又或者代入进第一视角的主人公的世界;我们在虚幻神奇中穿梭,也在真实还原历史街角偷窥这许多的感动……这其中就有一个我们未曾了解过的牧羊少年,在通往《炼金术士》的道路上,找寻到了“心在哪里,宝藏就在哪里”的真正的“炼金术”。

  在又称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这部作品中,保罗·柯艾略构造的是一个简单富有哲理旅程,少年探险,找寻答案,中间如同RPG人物一样在通关道路上一站站等着他走过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去取得生命真理——让孩子们的生命更加纯真,又让成年人的歧路也能找到坦途。他是简单而明快的如同藏宝图一般的故事,读者能够在脑袋中构想一部如同《少年派的奇幻之旅》一般的场景——不过故事应该发生在沙漠之中,而故事的答案,在绿洲之上。

  在《炼金术士》中,保罗·柯艾略解决的是人的价值的问题,他告诉我们的是人们应该寻求“真心”,当心灵获得满足,就能够让人生更加充实,让生命充满阳光;而在这部更加复杂的《阿克拉手稿》当中,保罗·柯艾略则是借助一个神秘的科普特人的口,在解决关于心灵的那些真实而具体的困惑,如何去找到真心,进一步回答他自己提出的问题。

  《阿克拉手稿》虚构了一本未被发现和被认可福音”,是一个具有智慧的人在被东征的十字军占领的耶路撒冷的广场上的“开坛布道”,仿造“福音”的语言特点,作者针对一个个自己设定的问题,给出了虽然抽象但是依然会解答今天生活中的困境的答案,他面对十字军的铁蹄,依然能够决定离开,就简简单单的开篇的几句对话,就承接了作者一贯想要通过自己表达的语言的价值——“他们可以摧毁这座城市,却无法摧毁这座城市教给我们的一切。”知识在这里通过口口相传变为每一个人心中的力量,能够抵御暴力、极权和恐怖,能够扛住寒冷的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

  “它不是关于生死绝对真理,而是有助于我们活下去并应对生活中种种挑战的知识。”“我们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因为每一天都有好时辰和坏时辰。……让我们来谈谈日常的生活吧,谈谈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我相信纵使千年逝去,这些也不会与太大改变。”借助这个经历丰富的科普特人的诉说,我们简单就构建出一个如同讲师一般的人物,仙风道骨地,就站立在人群的中央,说出那些我们心中没能问出的问题,解答那些无法解答的迷茫。

  挫败、孤独、无用、恐惧茫然迷途、焦虑,他回答人们内心的缺落;美、爱情、性、优雅、巧语、明天,他让人们了解如何看待生活;战争、工作、奇迹、忠诚、武器、敌人,在人与人的斗争中,他站在了那个不再惧怕的位置,告诉人们,如何去战胜懦弱的内心,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平。保罗·柯艾略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在传播真理的人,而真理不是不正自明的,当愚昧的人们不能够了解真理的奥义,那便是没有了价值,于是他将那些真理写进了一个个故事当中,去解答平凡的人们的疑惑,让人们能够勇敢地面对。1099年的耶路撒冷,是即将破城面对死亡的子民和一个内心怀有智慧的传递“福音”的人;而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智慧箴言之外的21世纪,在同一个星球上,另外一些人,也能够通过作者的这些箴言,找寻到生活的真谛。

  保罗·柯艾略并不为写故事而写故事,他不需要特殊的桥段,也不需要那么多花哨的技巧,他勾勒一个场景,让人们投入其中,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去解放一颗颗迷茫的心,这便是一个生活的布道者的全部了。

  y 林怿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五):阿克拉浓汤宝

  这样一本小书,我已经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我实在高估了我的自制力,带了4本书回家过年,除了在飞机上看完一本,其余的书都原封不动的带了回来,其中就包括这本阿克拉手稿。算了,其实我背着这么多书只是为了锻炼身体……

  在收到这本书前,我曾经大概阅读了这本书的简介,并且了解了一下本书的作者及他的作品。特别是颇负盛名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南海出版公司在2009年就已经引进,在豆瓣上有着8.7分的高分,虽然评价里频频出现鸡汤一词,但其实很多故事都希望自己讲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可以发人深省,予人激励等等,其实我读过的《一个人的朝圣》就是一部典型的鸡汤大作,甚至《追风筝的人》等等。虽然听过了很多道理,仍然好不过这一生,但是,有时候听一些道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比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阿克拉手稿》有一个庞大的历史格局,1099年7月14日,遭十字军长期围困的耶路撒冷破城在即。面对死亡,全城子民来到广场,聆听神秘的科普特人教诲。于是,我第一反应,这是一个历史故事,有智者,有人民,人民里应该有英雄,是不是英雄在智者的点拨下守城,甚至复国的故事之类的。

  于是,我很开心的收到了这本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略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最深追问内心之作。最深追问内心,得讲一个多大的道理啊。书很薄,瞄了一眼封底,上架建议:外国文学,小说。

  待我虚度了整个春节假期,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对于外国文学这个事情我是没有丝毫的异议的,但是对于小说,我真的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能是我的功力不够,这本书我真的看不出来是一本小说。为此我还特地去百度了一下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这本书的情节在哪里啊……

  不过上面只是一些无聊的唧唧歪歪,智慧的箴言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这本书更像是一场新闻发布会的答记者问环节,科普特人在发言台上,回答着群众的疑问,这些疑问开始着眼于现实的困境,包括他们的恐惧、问题,讨论忠诚和孤独的优点;后又开始讨论美、性、优雅、智慧和爱,以及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可以说是一段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心路历程。

  看着看着,我甚至怀疑,是不是真的像本书开头一样,这是一本古人的箴言,保罗•柯艾略只是作为一个传承者,将它介绍给世人。有问题,找百度,于是,万能的度娘告诉我,不是的,这就是保罗•柯艾略自己的作品,他的一次新的尝试,箴言体。

  于是我回想起了我的高中时代,那个时候话题作文刚刚开始流行,喷涌而出了很多标新立异的作品,备受推崇的就是用文言体写作文,在我们感叹作者文言功力深厚的同时,却又不得不说,创新的只是形式,内容还是要围绕着作文的主题,跳不出条条框框。这本书也是一样,素来别出心裁的柯艾略在《阿克拉手稿》中大胆实验“箴言体”,将情节铺陈在前,其实也没有多少情节,主体部分则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借一座圣城的倾覆,探讨人类生存的大智慧。全书仅有131页,可以说是这位知名作家熬了一生的鸡汤,浓缩出来的浓汤宝啊!

  同样是听很多道理,不如让这本有着更加文艺范的阿拉克浓汤宝,与你探讨这一生。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六):人生的最高境界

  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是人类的思想。

  可能很难以想象吧,可是1947出生的保罗·柯艾略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被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最畅销的当代作家之一。借着《阿克拉手稿》,作者挖出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恐惧之源。无论你有什么问题,无论你有多难的困惑,书中,都将告诉我们答案。

  噢,或许有人说,这不就是现在流行的心灵鸡汤,到处都是,有什么奇怪的呢。对,恰恰就是这么大众化的东西,在作者伟大的思想驾驶下,产生出来的,就像是学生与老师在对话。话说耶路撒冷破城在即,面对未来的恐慌,对于死亡的不安,全城的人都聚到广场,开始提出他们对未来的迷惑,对事情的恐惧,愤怒,爱,忠诚等等。那科普特人能一一解答,给予全城人安心的答案吗,那是必须的,智者的答案,自然是智慧的。

  在工作上,我们是安于现状,还是努力前进呢?或许在每一年年初,展望新一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害怕改变,是因为我们认为,在付出众多努力和牺牲之后,自己已经难以舍得现状,也许是害怕失败,毕竟现状哪怕不是最好,与难以预测的未来相比,却是不会出错的。

  我们本性是渴望改变,却又害怕着改变。其实就连大自然也在每天改变着,适者生存的道理,也是大自然的法则,不适者就会被淘汰,被吃掉。那么我们不进取,也会被进取者最终取代,墨守成规,只会让我们败的更早。我们不需要怵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因为该来的总会来,想再多,也还是没有发生。但是上帝会与我们同在。

  在工作上,特别是每年的年终总结上,我们总会看到某些受到表扬,我们常常会问,为什么他们可以获得成功,为什么这么幸运。其实幸运只是那百分之零点一,努力才是占比重最大的。而往往我们没有注意到别人努力,只看到结果。“有求者,终会得到回报。”就如同我们古语中的,精诚所至。向着你的目标努力,虽说路途遥远,但总会有一天离着目标近的,一步一步接近,总会有一天成功的。只有那些能以自己所走每一步为荣的人,才能领悟到成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我们要充分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为了这,必须热爱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因为我们必须去爱,因为我们为上帝所爱。

  以这种对话的形式来写,确实蛮有意思,也比较吸引人。所以,你,无论是工作上,无论是生活上,无论是学习上,无论是社交上,无论你信仰什么,无论你不信仰以,怕什么,想怎样,都可以来读一下,这里有任何人都能找到的答案。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七):"将世间所学全部留予后人,望他们善用"

  本书开篇先介绍了公元前1世纪 末至公元180年间创作的希腊语译本手稿的故事 ,它们的来由以及中间的各种插曲,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手稿最终流传至今。

  阿克拉手稿转录的则是英国考古学家沃尔特·威尔森爵士于1974年发现的由三种语言写成的手稿。 在得到有关部门的书面许可下最终带回英国。 在机缘巧合下,这些手稿也才最终得于与我们相见。

  阿克拉手稿通篇采用科普特人与大众问答的形式,把日常生活与人生的困境穿插于故事和道理之中。 而这种题材的书,相信每个人都会读出不同的韵味。它不局限于一格,列出了我们共通的困惑。

  最喜欢的开篇 “如今,我大限将至,我将自己在世间所学全部留予后人,望他们善用” ,简单一句话,就能看出科普特人的初心。他希望我们后人努力学习并善用他留下的全部智慧。

  在这个物欲横流,纸碎金迷的喧闹时代,这本小书宛如清泉,带来一丝静谧与清凉。

  书里的主题涵盖很广,从失败,孤独,焦虑,到优雅,美丽,自由,甚至性爱,友谊,忠诚 ... ...。

  多说无益,举例为宜。

  挫败 - ”在这一循环中,既无赢家,亦无败者;有的只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倘若人心洞悉于此,便可获得自由,坦然面对逆境,亦不为片刻的辉煌蒙蔽。“

  孤独 - “孤独不代表无人相伴,孤独的时刻,倾听自己的灵魂尽情诉说,帮助我们决定人生何去何从。”

  资格 - “在上帝眼中,世间没有无用之物。没有一片落叶,一根掉发,甚至一只小虫,是因为无用而凋谢、衰亡的。万事万物皆有存在的缘由。”

  “不要试图变得有价值。努力做自已这就足够了,而这正是关键所在。”

  坚持 - ”只需做一件事: 过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 不要对他人说长道短,集中精力实现梦想。“

  改变 - ”困难是一件古老道具的名字,纯粹是为了帮助我们认清自己才被发明的。 “

  美 - “世界是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我们想让它是什么样子。”

  ”他们努力反照外部的光,却忘了,最明亮的光源来自内心。“

  方向 - “满怀对生命奥秘的热情和敬意,并以此为自己唯一的向导,一路前行。”

  爱 - “爱是一种信仰,并非交易。”

  命运 - “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但人人都可勇往直前。”

  性爱 - “ 假如一切为人接受,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请把性看作一件礼物,一个蜕变的仪式。 与所有仪式一样,会有狂欢来为终点增辉, 但这并不是唯一目的。重要是我们已和爱人一同走过那条通往未知疆域的道路,在那儿,我们意外地发现了黄金、乳香和没药。”

  优雅, “优雅不是一种外在的品质,而是为外人所见的灵魂的一部分。”

  ”优雅之境,伪装,愈少愈好,愈素淡,愈美丽。“

  成功 - “真正的成功意味着:丰富你的人生,而不是往金库里塞满黄金。”

  富有 -” 真正的富有者,是那个活着的每分每秒考与爱的能量保护紧密联系的人。“

  “请尊重播种和收获之间的时间。”

  忠诚 - ”好比一定出售精美瓷瓶的店铺,爱早已将这家店铺的钥匙给予了我们。“

  想不到更好的语言来代替阿克拉手稿的原话。 这些话题中的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我们这代人每天所经历着的困惑。 希望这本小书也带给你如带给我的清泉般的清凉,透彻。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八):为你解答人生的困惑

  冬去春来,新年伊始。

  我们又成长了一岁。

  那些挫败,孤独,不被认可,改变、焦虑等等,你所承受的困境,是不是依旧困扰着你?

  2014年,孩子的降生,让我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在2014年11月,对于我来说,已经达到了心理和生理的极限。生活被工作、孩子和家庭琐事填满,人变得麻木而浮躁,情绪一度充满暴躁、焦虑和抱怨。在困境面前,开始怀疑人活着的乐趣,质疑自己的人生。

  请了半个月假,放空了自己,静下心来看了这本《阿克拉手稿》。看到手稿第一章“跟我们谈谈挫败吧”,就深深的吸引了我:“逆境也好,顺境也罢,一切终将过去。逆境顺境一个接一个地轮番登场。这一循环将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我们从肉体中解脱,寻得神圣能量。”“在这一循环中,既无赢家,亦无败者;有的只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倘若人心洞悉于此,便可获得自由,坦然面对逆境,亦不为片刻的辉煌蒙蔽。”

  现在的自己,心态平静很多。冬天即将过去,相信春天的鲜花和幸福不久就会伴随而来。感谢《阿克拉手稿》,在2015年初为我解答了人生的困惑,让我重新审视和定义了自己的人生。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九):听保罗·柯艾略的絮语

  说起拉美文学,除去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这些享有盛名的作家之外,还有一个名字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曾凭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创下销售奇迹并跻身畅销作家之列的保罗·柯艾略。这个曾经三次被送去精神病医院治疗的人,曾经花三个月徒步600公里去朝圣的人,从小立志做职业作家的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虽然还颇受争议,但是其作品的影响范围之广,被翻译的语言之多,销量之巨,读者群之众,是很多作家望尘莫及的,而他被读者所喜爱的程度也是是毋庸置疑的。

  柯艾略最新的一部作品《阿克拉手稿》上市之时正值农历新年之际,在大鱼大肉的春节档,给读者上来了一盆浓郁香醇的“心灵鸡汤”。

  这本薄薄的小书,延续了保罗·柯艾略一贯的风格: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没有设置曲折复杂的故事,语言也并不华丽深奥,整个作品看似平淡如水,但实则却波涛暗涌。就像是一个经历沧桑的老人在跟你拉家常,他一边扒拉着炉子里的木炭使火苗燃烧得越旺,一边急不可耐的把他一生所有的知识、感悟、体验等等倒豆子一般倾泻而出。而坐在旁边的人,有的若有所思恍然大悟,有的呆若木鸡甚至吐槽不断,反正听进去了几句,全看自己的心情了。

  相较于保罗·柯艾略的其他作品而言,《阿克拉手稿》一问一答的形式无疑是作者的一次创新,他试图用最为简短的篇幅去描绘这个世界上的微言大义,让那些充满疑惑的人自行去找到答案,关于“孤独、未来、忠诚、优雅、成功、焦虑、性”等等二十多个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柯艾略借用科普特人之口,挖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疑问,也一一解答了这些疑问。而柯艾略思考着这些人类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以自己的作品作为载体来体现这些人们关注的主题,同读者对话,与其说他在“说教”,不如说他只是在描述自己的经历和问出内心的困惑。而这些困惑,我们也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或者即将面对。这本《阿克拉手稿》就像是一本指路之书,但它并未告诉你未来的明确方向,他只是在指点你注意脚下。要往前看,也要学着低头。

  这些箴言,浓缩着保罗·柯艾略的人生智慧,而那些看似平淡的语言,通俗却富于哲理,厚重之余又有淡香,令人回味。当然你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心灵鸡汤”来读,或许还能找到许多的共鸣,比如我读到“人生中的一大目标就是去爱,余下的皆是沉默。”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内心还是被小小的打动了一下的,觉得好像每天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重要了,唯有爱才是人生的真谛。当然,鸡汤的意义在于,这一刻暖心暖胃,久一点会回味几次,再久一点估计可能会被忘到九霄云外了。但是后面的事情,后面再去想呗,总之读这本书还是收获不少,虽然书很单薄,老人家讲话感觉有那么一丝慢吞吞,但是在这么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偶尔静下心来听老人家倾诉一番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呢。

  “成功就是每晚能够气定神闲地安然入睡。”柯艾略写下这个句子的时候,可曾想到很多读者就是在睡前读着这本《阿克拉手稿》呢?

  《阿克拉手稿》读后感(十):意犹未尽,感染慨然的智慧书

  我并非一个耶路撒冷人,我也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在看到“耶路撒冷之魂将得以永存”的时候,我的内心里还是激荡起了一阵感动,有一股热流在整个后背迅速闪过,我感动,并且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我的感动。建筑会风化散去,碑文自然消失,而智慧却代代流传。

  我并非哪一个宗教的信徒,但我此刻却深感于《阿克拉手稿》中的真言。

  这本书,应该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独自细读。最好在二十几层高楼的阳台上,半躺在软椅上。抬眼就可以看到城市的灯火折射进沉浸的夜空,低头又掉入沧桑岁月河流中那一个战前夜晚的广场。你跟耶路撒冷全城子民坐在一起,坐在这黎明将迎来死亡的夜晚。你听着那个神秘的科普特人,一字一句,一问一答,你心灵宁静思维却纷乱,你不断地思考他说的话,努力想要内化他的智慧,却最终发现你只是记住了只言片语。

  关于爱与孤独,关于挫折与困难,关于改变与未来。

  总有一个章节,一段谈话,是说给现在的你听。

  虽然有些话在你看来有些圣母白莲花,“友情也从未忘记它存在的理由是去爱别人”,如果断章取义的话这句话的确是圣母白莲花的。这只是在说让我们要学会分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自己内心的爱分享给别人,用自己的爱照耀别人。当然,这本书本身就有一点神圣圣洁的韵味在里面,在赴死的前夜,来聆听这样的教诲本身就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虽然比不属于哪一个宗教,但你可以感受到宗教的力量。

  你抬头看了一眼窗玻璃中自己的影子,甚至觉得有些庄严肃穆,好像你真的在那个广场里,在那个科普特人身边,聆听并且思考。

  有些话你听起来不禁觉得有一种中国式的阿Q精神蕴藏其中,“路不再为难行者,转而开始善待他”,似乎充满希望似乎有希望渺茫。关于改变,我们需要的是迈出这一步,但你有想,生活不再为难你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你继续听,听到“对于那些认为历险是件危险之事的人,我只想说,试试墨守成规吧,那会让你死的更快”,你笑了起来,觉得这个人讲话有些调皮。

  但更多的话是让你觉得此书胜过千百本“how to”类型的书。当然这并不是一本工具书,也并非在教导你具体的技巧。智慧嘛,自然是抽象的。你听他将挫折与困难,你心里觉得你可以更好地面对伤痕。你听他讲性,你便期待真正的灵肉结合。你听他讲爱与孤独,你便明了爱与孤独之于你生命的意义。你听他讲改变,你血液里就饱含了不畏将来的勇气与改变人生的冲动。

  你合上书。你意犹未尽地看了看书名,《阿克拉手稿》。你回到房间,打开电脑写了一篇书评,打算让更多的人翻开这本书,体验你刚才的体验。

  这是一本关于智慧的书,从我们的生命中抽离出许多重要的元素,把它们陈列在你面前讲给你听。慢慢来,不要只读一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