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平无战事》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北平无战事》经典影评集

2022-04-06 03:01: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平无战事》经典影评集

  《北平无战事》是一部由孔笙 / 李雪执导,刘烨 / 陈宝国 / 焦晃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平无战事》影评(一):以今看古

  北平无战事写的那些贪腐不就是现在正发生的吗

  那些贪官的嘴脸不就是身边都看得见的吗

  马汉山和他手底下的两废物、徐铁英、还有第五小组那些挂着名不做事的爪牙们

  这部戏里的每一个配角都经得起咀嚼、立贴封神

  老百姓不爱看这样的电视剧

  不够热闹

  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和阅历才能看懂

  现在的讽刺时局剧都借民国和国民党腐败说事

  其实才是最大的讽刺

  什么时候能像美剧那样赤裸裸的说出不满呢

  所有国民党故事的结局就是老蒋和他的亲戚们捞够了跑台湾去了,拉走了好几船的金银珠宝留下了一堆特务在一穷二百的新中国搞破坏。

  《北平无战事》影评(二):《北平无战事》:一大波影帝考验观众智商

  这部剧非常接近真实,而用国民党的视角来解读,更是一个大突破,编剧刘和平曾多次到台湾地区、美国胡佛研究院研读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一些未解密的日记等,都足可以让人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那段精心动魄的历史较量。

  《北平无战事》影评(三):陈丽娜:民国大青衣鏖战男人戏

  一部《北平无战事》,再次让电视荧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每每遇见熟人都在讨论追剧进度和剧情纠结,好评热议足见其质量和质感。七大影帝一大波戏骨级演员让这部剧高开高走收视节节高升,这是一部十足的男人戏,正是因为是男人戏才会让仅有的四位女性角色备受关注。而笔者最为欣赏的是程派青衣传人程小云这个“小妈“的角色,端庄、典雅成为男人戏中的一抹亮丽色彩。

  其实,在男人扎堆的剧里,女性角色的塑造很有难度,如果不能具代表性和突出的气场,很可能就淹没在了众男人的身影当中,陈丽娜饰演的程小云是个思想先进而习惯传统的新派女性,她既是王庆祥的续弦太太,又是刘烨的继母,可谓是众多硬汉中鲜明的一朵红花。为贴合时代背景以及衬托程小云温柔娴淑、知书达理的人物特质,剧中,陈丽娜仅以旗袍造型,数套旗袍上身,温暖淡雅,勾勒出陈丽娜姣好的身材曲线,尽显女性柔美高贵,成为《北平无战事》里独有的亮点。

  作为程派青衣传人的程小云,她是一个极早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女人,内心笃定气质优雅,与王庆祥、刘烨、陈宝国、焦晃等戏骨均有大量对手戏,竟然在气势上丝毫不输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就是,方伟和小妈大闹警察局,让徐铁英毫无办法,因为让方步亭大为赞赏。程小云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让所有的人刮目相看,“民国大青衣“的称号真是不凡。

  你可能会说,陈丽娜这般有韵味有演技却很少看到她的作品?这可能与她的性格和对角色的高要求有关,要么不接戏,要接就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作品虽少但部部经典,这样的演员在演艺圈屈指可数,无论是2001年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晶,让人记住了那个敢爱敢恨的女军人;还是在张黎执导、孙红雷主演的战争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虽戏份不多却备受关注,将女土匪白凤兰的既豪爽又妩媚的感觉诠释的淋漓尽致;亦或是那部草根抗日剧《乱世三义》中,同样的男人戏,同样的大青衣,陈丽娜愣是在中规中矩的角色设定里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如《北平无战事》里的小妈,陈丽娜一直安静地演好自己所属的那个角色。

  演员贵在坚持也贵在突破,坚持特有的个性和戏路,让观众对角色和对自己的喜欢有所传承;突破固有角色的束缚重新给予所饰演的角色生命力,从而让观众为之眼前一亮。陈丽娜正是在坚持与突破中在为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前行,这也真是她能鏖战于《北平无战事》这样男人戏当中,成为一抹艳丽红花的主要原因。

  《北平无战事》影评(四):我的一些看法

  画风清澈明亮,故事场面引人入胜,人物丰满可亲去脸谱化,情节高潮迭起,有历史观,有文化自信,有家国情怀,更有对社会制度的深度思考......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醇正清冽的民国风和深沉的庙堂之忧。忧,不一定是忧伤,心忧天下是仁者之忧,是“匈奴不灭,何以家为?”这样悲壮式的。

  一部反腐经济改革谍战类的作品里到处充满着浪漫的人文气息,让人沉醉。“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这样的句子及背后的理想主义情怀总能让人感动;小儿辈大破贼一段拍的极好,一面孟韦向曾可达倾倒出心中对他这种做法的厌恶和对时局的不满,一面方步亭听程姨讲着谢安于战争包围之际表现出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式的儒将风度;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剧中用诗意萦绕的白话文和两位海外读经济学回国的知识分子的葆有道不尽的人生沧桑感的声音将这首词表现得极其优美;“天上风吹云破,月照我们两个,为甚闭门深躲,谁躲 谁躲,那是去年的我!”对胡适和那个年代那一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的描述是那样贴切,这里又是一首读来颇有情调的一首小诗;发粮现场,朱自清先生噩耗传来,师生们齐诵《荷塘月色》,是对失去民心的政府的一种无声的抵抗和悲愤;最大的亮点就是以以朱自清的《雪朝》为词创作的歌曲来歌悼以谢木兰为代表的热血青年的死;“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此处我为父子俩的同心协力对抗这个无望的政府而感动......当然还有许多地方,不胜枚举,不能尽举。

  同时,严春明这个角色也让我们看到了,GCD的组织制度也存在着漏洞和缺陷。

  透过这部剧,看到当年为北平和平解放而努力的两方人员,我敬佩感激!

  贯彻整部作品的是“孔雀东南飞”计划的前前后后。要达成币制改革的宏大理想,外部他们需要美援,内部他们需要在猛兽嘴里抢食,在把物资发给军队和百姓。由此我们看到行进在改革深水区的艰难。

  还有建丰同志的“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关键是用好”的思想,也印象深刻。

  最后借用剧中的一句话作结: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北平无战事》影评(五):不能好好说话

  今天两点多,楼上传来“浮云散,明月照人来”。我惊了一下。办公室楼上有一组大叔大婶每天下午一点半准时跳舞,风雨无阻。好像广场舞和交谊舞通吃。往日里多放些耳熟能详的水果歌及其小伙伴们。新年新气象,大叔大婶也开始喜欢《月圆花好》了。

  我总归觉得是群文团体的领导看了《北平无战事》。因为我也刚看完。

  其实,早就可以看了。眼睁睁看着北京卫视的预告片播了又播。可偏巧《北平无战事》接着《红色》,年代也相近。当时,看到该题材电视剧直接转台的我根本不相信会有好片联播这种美事儿。跟母上滔滔不绝地赞美完《红色》,我就直接关电视了。

  说到底还是得怪北京卫视,这宣传片拍得,不能更恶俗,完全无法跟选片时的省美水平相提并论。(黑一下各大卫视的节目。。。芒果台自制了以后就总有一股浓浓的山寨味儿,独播的片子大多娱乐至死。番茄台总是弱弱的,不知受了多大的压力。中国蓝的好转移不错。江苏台的相亲类还是得推陈出新吧。往往是重庆卫视给人一种深邃庄重的高贵感,尤其是深夜档。)

  虽然番茄台很渣,上海人都是亮点。崔叔和徐神探总会蹦跶出几句上海话。大少爷说崔叔忠厚老实,可崔叔一开始就跟中通局贪财大佬斗智斗勇,应属精明能干。襄理说崔叔是个纯粹的人,可崔叔的主要任务大概是造假吧,有技术含量地造假。崔叔自己也很痛苦,不想干了。徐神探的存在就是为了黑黑我党的莽撞中青年们。就像《侠女》里,徐枫绝对是如临大敌,打算拼个鱼死网破,而书生却眼神坚定地说要智取。我党美丽的女青年有舍身取义的勇敢,实属难能可贵。但书生智取的气魄与才能令人由衷叹服。

  《红色》的结尾,《北平无战事》的结尾都提到了遗忘。丰功伟绩被遗忘是多么稀松平常。伤天害理被遗忘也是自然规律吧。昨夜回听梁冬和徐文兵的节目,徐文兵说别陷进去,没什么意思。就是一好看的电视剧,不要多看。

  忘就忘吧,能记多少是多少。

  《北平无战事》影评(六):几点感慨

  1. 看开头几集,很精彩。看结尾几集,很感人。可就是中间那些无休无止的纠结,让我差点弃剧!剪掉中间20集,这部戏也可以五星的。

  2. 方孟敖:看开头,觉得这是个很有性格的人。可是越看越觉得,这人和《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民一样,完全是个随性的人。他很有点能力和天赋,但却从来不会好好经营。想到什么做什么,也许会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但却不会是一个成大事的人。

  另外,这种人在男女关系上非常自我主义,生活过于自由散漫,绝非良配。看到最后几集安排他去美国大使馆武官,他在拒绝的时候完全没和女友何孝钰商量,说到原因也半句没提到她,真是让人心寒。

  3. 梁经纶&曾可达:这完全是两个个悲剧人物。都是一生忠于蒋经国,一个做了双面人,不敢爱不敢恨,放弃自己的一生;一个开头时还觉得很凌厉,却总被效忠的上级抛弃最终自尽。背负太多,为别人而活,终究就是悲剧。

  4. 方步亭&何其沧:以为这两位算是位高权重,能与大魔王一战。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却发现两位都是书生。满腹经纶,却远远不是政客。

  5. 马汉山&徐铁英:这两位反面角色实在是精彩。尤其是马汉山,开头的坏后期的好都是相对的,转变也非常的自然有条理,嬉笑怒骂,浓浓的市井江湖气,让人忍不住为他拍手叫好。

  6. 何孝钰&谢木兰:这是两个败笔。何孝钰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纠结的乖乖女,很难让人觉得她有多少可爱。梁经纶对她的爱还勉强可以说是日久生情,方孟敖对她的爱就完全是莫名其妙了。谢木兰更糟糕,从头到尾就是一个任性胡闹智商为零的疯丫头,完全不明白这个角色的点在哪里。

  7. 其实我还蛮喜欢程小云这个角色,她在这部戏里面是唯一成功的一个女性。谢培东,很真实,完全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党的样子,可又完全不是传统的共产党形象那样的没有人气。方孟韦戏份不少,可除了觉得他是一个总是皱眉的不错的人,没更多的印象了。他对木兰的感情更是完全不明白是怎么突然就产生了。这部戏里让人不明白的地方其实还真不少。

  8. 《北平无战事》这部戏归根结底是一部男人的戏。几位男性角色,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人物,塑造都非常的成功。男人间的对手戏除了略显拖沓,几乎可称为完美。可是女性角色就完全黯淡无光了。几段感情戏更是乱七八糟不如没有。这些都该归因于原著及编辑。至于导演的叙事方式和摄像么,还是一如既往的赞啊!

  9. 最后想说说这个结局。其实对所有描写解放前那几年的戏,我总是很忧伤于角色们在建国之后的结局。因此在最后几集的时候,我一直在担心着几位是否就此留下,面对之后人人都知道的大跃进大饥荒大清洗。尤其是何孝钰。如果她真如愚蠢的方孟敖所安排的留在北京等他,那真是客观上被父亲被男友抛弃的可怜女子了,结局估计还不如谢木兰。还好,最终他们都去了香港台北。尽管在剧里,这不是那么完美的结局,但结合历史来看,这也称得上是圆满了。

  《北平无战事》影评(七):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我看方孟敖

  像“北平无战事”这么一部几乎零差评的精品剧,网上骂得最多的是针对男一号方孟敖——这其实可以理解:

  1)通常一个人太高冷是不太讨巧的,要高冷你索性就飘然出世,不食人间烟火也罢了,偏偏你还要入世!

  2)入世入到一个能发挥你长处的地方,比如铁血战场、热血豪情也罢了,偏又入到一个文明古都、一帮人精外和内狠勾心斗角的大泥潭!

  3)在大泥潭里要是个王蒲忱、孙秘书那样的小人物,也能冷眼旁观、先熟悉一下情况,突发一招没准儿产生奇效,偏偏又是个名头响亮、人人注目的大钦差!

  4)自己不懂不会,身边要能有个可信可商量的人也好,偏偏还“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先让你最亲近的人消失,顶头上司还人前人后不停地出难题试探你!

  ——到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地方(江南到北平),进入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行业(王牌飞行员去反腐查账),干一件很不符合传统价值观的事(儿子查老子),最亲近信任的人还要给你彻底切断,让你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作为一号男主让你在探照灯下表演(方大队也是家里外头、国共各派乃至东北北平无数饥饿的师生们都盯着啊)!

  方孟敖接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任务,刘烨接到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如果接到这个任务的是你,请问,你怎么办?你会不会给搞疯掉?

  幸好方孟敖方大队长此人本身也不是正常人,神经粗得像钢筋,还是屌炸天的一根筋——建丰同志用人有道,把这个变态任务交给一个变态人物,我们这些已经被诸多“看开头能猜到结尾”的连续剧拉低了智商的观众,就可以时不时获得“脑筋急转弯”的乐趣,看一看以毒攻毒是什么效果!

  《北平无战事》影评(八):方家的《月圆花好》

  终于看完了《北平无战事》,在被大结局部分沉重抑郁的气氛压制的同时,也不得不说一下《月圆花好》,这首歌贯穿全剧始末的民国老歌。

  第一次听这首歌并没什么感觉,歌词中的都是人们的美好憧憬,现代人听得多了去。可当方孟遨举杯祝愿,“月长圆,花常在,人长寿”时,这首歌的意味就逐渐凸显:这是所有年轻有理想,有抱负,有信仰人的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即便他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的中国,有这个目标在,就有这部剧的存在意义。可我现在想说的不是男主角,而是他的父亲方步亭行长,这个年轻时也怀着这个理想,放弃海外优秀的资源环境,一心想搞好中国经济的爱过者。可是,他现在所面对的是什么呢?

  当崔中石被杀,原本暗潮涌动的方家变得更加躁动,谢培东被推到前线,方孟遨失去好友误会父亲,谢木兰开始不听话,方孟韦在徐铁英手下也不如意,而方行长依旧弹着钢琴,让夫人吟唱着首歌。这个时候,月圆花好在理想的面前已经松动,变成了方行长、方家乃至整个北平和中国在无奈现实中存留的一丝期盼,甚至是幻想。

  接着,谢木兰被杀,谢培东悲痛万分却不得不在方家面前表现正常。方家上下忧心忡忡,方行长不惜纵容老婆儿子大闹警察局,却依旧对谢木兰的生死保持一丝希望。最令大家动容的莫过于方步亭确认木兰确实已死后在梁经纶面前失声痛哭,而后面对妹夫的复杂情绪。如果说崔中石不是方家的人,可谢木兰的死已经令这个家族更加不完整。方步亭此时已经没心情去幻想,他要做的事绝对的务实,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剩下的家族成员,哪怕拼上自己的命。

  可是他这个盘算,国民党不允许,共产党也不支持,最后不得不带着一家登上前往台北的班机离开。而留下的谢培东孤零零地守着空荡荡的屋子,眼睁睁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形成一幅悲凉的画框人。小云说,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再回来。可方步亭已经绝望了,他知道再也回不来了。

  当方孟遨将徐铁英丢在机场然后带着心情凄凉的一家人孤独地行驶在广阔的月光微云中时,再次响起《月圆花好》的背景音乐,已经没人吟唱,却令剧外的我感到无比的压抑,甚至毛骨悚然。时代的悲剧如同《战长沙》一般同样浓缩到这样一个比较有权势的家族,即便方步亭相对了胡家是幸运的,却也同样是悲哀的。妻女死于轰炸,养女在眼皮底下被杀,当残酷的生存环境让他一腔报国的热血一天天凉下来时,保护身边的亲人,期盼月圆花好也就成了唯一的诉求,即便去留不能随愿,一把年纪还要漂洋过海,然后继续面对未知的斗争和变数,甚至客死异乡,又能怎样呢?

  《北平无战事》影评(九):再刷北平,我的泪点虐点——且看方何两家长辈们的拳拳爱子之心

  剧集一开始,北平的学生们正在抗议。为了保护学生,以燕大校长何其沧为首的教授们为了保护学生,在躲进燕大附属医院的学生们前面静坐。外围,是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们。他对时任北平警察局副局长方孟韦说:“他们怎么能让一群孩子来抓另一群孩子!”在长辈们心里,儿女们不管多大,都只是一群孩子。

  第五六集,方孟敖回家,所有人对他的态度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他一个不高兴就再也不愿回家。难怪方步亭称其为“方家的祖宗”,要是他能回心转意认他这个父亲,就是他方步亭的福气了。方步亭一直在楼上,听得到楼下所有的动静。他听到小儿子孟韦因为怕大哥不高兴不准小妈程小云挂照片,听得到小儿子对后妈的怨言,也听得到大儿子意外地尊重程小云。他不是没有期待的吧,既然孟敖可以接受程小云,为什么不能原谅自己这个父亲。可是孟敖没有一句提到他,在孟敖心里,这个家仿佛没有这个父亲。于是他也没有动作,一直在楼上的黑暗里,不像一个大家长,而像一个做错了事被罚关壁橱的孤儿似的,听着。

  第六集,何其沧表示不希望女儿和梁经纶卷到政治里去。南京的蒋先生说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走一个;延安的毛先生说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他自认是一介书生,只想用这点名声护住女儿和像儿子一样的学生梁经纶。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双儿女,一个信仰着马克思主义,一个信仰着三民主义,早已经卷入了政治的洪流。那是那样一个时代,青年学生们都想着找到未来中国的出路,又怎么可能在燕大校园里安静地做学问?

  第七集,方步亭不允许程小云插嘴他的公事。孟韦在一旁支招,方步亭欣慰地说:辛幼安有句词怎么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吧?孟韦走了以后,方步亭对程小云说:以后当着孟韦的面,你少说话,我是为了你好。他知道这个小儿子对程小云的介意,也真的疼惜程芸,却只能用这样一个方法,尽量缓和孟韦的态度,尽量让程小云不直接感受到孟韦的不喜。三个人,都活得那么辛苦。更辛苦的是,方步亭接受五人小组的调查,大儿子孟敖回北平后第一次和父亲身处一室,却始终没有正眼看他。方步亭这个所谓的大家长啊!

  第十集,方步亭看到何孝钰和方孟敖相处的画面,立即想要去何家提亲。时局虽乱,儿女的婚事依然要操心。更何况,他如何看不出自己儿子的心思?八一三抛下孩子们,是他的罪,更是他一生的心结。为了这个,大儿子孟敖一直不认他这个父亲。现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弥补。孟敖对自己的深拒,自己对父道的尊严,都不能让父子两再亲近一次。曾经电话里的那通摔门声,他当然没想到孟敖会那样愤然离去,现在每次想起来也都会心凉心痛。

  第十四集,孟韦大闹五人小组,方步亭在家里,对程小云说,记得我们当初在重庆,你给我将谢安的故事。你用白话,将那段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小云,你再给我讲一遍吧!程小云娓娓道来,方步亭接了最后一句:“小儿辈大破贼!”然后说起了孟敖在抗战中的功绩。即使那时候孟敖已经不认他了,他还是为有这个儿子感到高兴。“现在我的儿子又要来破贼了,小云,你说我是贼吗?”何其沧说:知我者惟其春秋,罪我者惟其春秋。他们无奈,许多事却还是不得不做。

  第十八集,程小云为了让在外面和方步亭交谈的孟敖能听到屋里放的《花好月圆》,要求木兰把声音调大些。哪知道孟敖心里烦躁,不想听到这曲子,于是方步亭立马走进去让她们关了唱机。一个要放,一个要关,不过都是希望孟敖在这个家里开心些,甚至,带了些讨好的意味。

  第二十集,崔叔被抓的那个晚上。孟敖求了父亲去救他,方步亭回家等消息,弹了一首《一路平安玛利亚》。彼时,方步亭被儿女们环绕,虽然大家心里都不平静,可我觉得那是他们心最靠近的时候。方步亭比谁都想救下崔中石,因为那是他们父子和好的唯一契机。可谁知道,他想尽了办法,还是连这个机会也抓不住。

  第二十三集,方步亭说孟敖在学生们面前讲话,比谁讲话都有用,“其实从小,他最不会讲话了。”那个儿子再怎么叛逆,他还是为他自豪,他哪怕他打赢了抗战之后就是来打自己这个父亲。

  第二十四集,夜里,何其沧听到孟敖和孝钰在楼下的说话声。他年过六十,却依然耳聪目明,深知不痴不聋不做当家翁的为老之道,只是为了不干涉女儿的隐私,为了给这个懂事听话的女儿一些空间,在女儿初中时就开始装作听力不好。梁经纶被抓,父女两人说起六月十七日声明,何其沧伤感异常,孝钰哭着说要把拆了的面粉送回去,何其沧阻止了:做不到清高,也不能虚伪。

  第二十七集,孟韦向父亲坦诚自己的心迹,想要离开家去国外深造。父亲当年不让他继续念书,孟韦说,谁叫我没有妈呢?然后转头看着程小云:程姨,这话我不是冲着你来的。孟韦真正把程小云当亲人在意了。方步亭也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个小儿子的心意,这么多年,他一直是最听话,最乖的儿子,如今只有这一个愿望,他多希望能帮他实现,让他和木兰一起去法国深造。可是木兰不愿意。孟韦留下一句:“国破家亡,走投无路。”方步亭立马要去给孔宋两家挂电话,他做了这么多,只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想要的未来。可在这乱世,这一切多么难。

  第三十三集,孟韦问程小云:当初,你是怎么爱上我爹的?程小云温柔地回答:以后找时间,慢慢告诉你好么?她结识方步亭的时候,对方还有妻室。后来嫁给了他,方步亭的两个儿子已经那么大,绝不会认她做母亲。她曾是程派程砚秋先生的弟子,不管是在戏曲艺术还是文学上,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还有着一手好厨艺。她那么温柔漂亮聪慧,如果不是真的爱那个男人,又怎么会不介意对方有过妻子,又怎么会不介意对方比她大了那么多,还为他忍气吞声?为了孟敖孟韦两兄弟,她怀了方步亭的两个孩子都流了,因为孟韦的介意,她曾经在小楼里住了那么多年,明明明媒正娶过却像是被养在外面的小老婆。

  第三十四集,方步亭再次提起要把孟敖送出国,可是想起小儿子孟韦其实一直想出国读书。“孟韦,爹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方行长多次提到想把自己的孩子们送出国外。一开始只是孟敖,他不能让他被国民党当枪使,后来觉得应该把孟敖孝钰一起送出去,何家也能帮些忙。再后来,他疼爱的另一个女儿,深陷对梁经伦的爱恋之中,他就想着把三个孩子都送到国外。可是,他也不能亏欠这个儿子。“木兰、孝钰,还有你大哥,爹都会想办法尽快把他们送出去,最后一个送你。”

  第三十四集,何其沧说:席前教子,膝前弄孙。他把孝钰叫到面前,想要询问女儿的心事。他把孝钰教得多好,即使没有了母亲,依然体贴善良,聪明独立,并且深深理解自己的父亲。她说“‘男女授受不亲’,那就是我爸,何家是有家规的。”谢木兰反问:“那自由呢?革命呢?进步呢?”

  第三十五集,方步亭去找梁经纶,对他说:我的那个儿子可能斗不过你,但他的背后,还有我这个父亲!我方步亭是不屑于政治,才入了金融经济这一行。其实他看人极准,第一个发现崔中石是共产党,又看出梁经纶不是共产党,而是铁血救国会的成员。

  第四十一集,孟韦给崔叔家里写信,程小云上来看他。程小云说:这个家里每个人心里都很乱,但是有一点好,那就是谁都不会骗谁。我和你父亲,你和你哥,姑父和木兰。我想,她说的大概是感情上谁都没有骗谁,即使有身份上的欺瞒,所有的感情都是真挚的。孟韦说那首《花好月圆》谁唱都没有程姨唱得好听,程小云反问了一句:比你妈还唱得好听?孟韦表示肯定。程小云大概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取代两个孩子心中母亲的位置,所以她也只是让他们叫她“姨”,然后,希望他们可以公平地看待她以及她和他们父亲的爱情罢了。

  第四十三集,木兰出事,彼时孟韦正在崔叔家看望孤儿寡母。接到消息,方步亭要程小云去找孟韦,不准他去找这个,不准去找那个。“这个时候,恐怕只有你能阻止他了。”什么时候,程小云在孟韦的心中有了这么重要的位置?可是程小云并没有阻止他,反而陪着他一起去了警察局。方家的家长,要和方家的孩子一起承受,承受痛苦和希望。她和徐铁英一番谈话,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气势比徐还要强上几分。她说:“我在这里,你就抓不了他。”方步亭得妻如此,孟敖孟韦得母如此,大幸。

  第四十四集,何其沧问梁经纶:你知道什么叫白发如新吗?他没想到,梁经纶居然有着铁血救国会和共产党双重身份。可是他还是那么理解经纶,“知遇之恩,国士待之,国士报之”,他也知道经纶“不敢爱孝钰,也不敢爱木兰”。那毕竟是他唯一疼爱如儿子的学生啊,那么有才华,本应该有更光明的未来。

  第五十一集,何其沧打破了自己从不为了自己的私事找司徒雷登的原则,为了方孟敖,为了梁经纶。他是个文人,无法把事情弄得复杂,他只希望经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他只希望孟敖和孝钰能幸福美满,他可不能没有这个女儿啊。

  最后,孟韦带着崔婶和两个孩子去了香港读书,梁经纶和何其沧去了美国估计不会回来了,孟敖孝钰和方步亭程小云带着北平分行的所有黄金白银飞去了台湾。明明是新旧交替,我却觉得,这北平城变得非常安静,好像一座空城。

  《北平无战事》影评(十):北平无战事,北京有意思

  ——北平无战事最大的好处在于,看了裸婚时代,文章居然真的跟姚笛来一发,搞得很多人内心幻灭,而看了北平,不会担心逗比的火化社长真的开飞机去台湾。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渲染艺术虚构的底色,让人看得安稳,但这部戏的更多看点其实在戏外。

  ——先看戏内,只有八个字,用心过度,情怀不足。

  ——方孟敖时隔多年第一次站在家门口时景深的运用,崔中石在拍摄地横店的小茶馆听周璇听出了秦淮河的味道,尤其他跳河那段露出的假领,还有更多细节,总在有意无意的炫耀剧组的用心。但既然你不是一部纯粹市场化运作的商业电视剧,而是一部你们都懂的的作品,整个主创团队在艺术创作上其实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实际呈现出现来的,只是这些说的好听点用心,不好听点就是炫耀的碎片组合,有时候又用心过度,谈不上缺点,但在对这部剧尊重的基础上,起码是个缺憾。所以我的判断是,这是个技术性很强的职业主创团队,但从呈现的作品来看,缺乏对大情怀的把控和处理能力。

  ——既然提到用心过度,就不能一笔带过,作品最失败的用心过度就出在人设上面。刘烨本身的可塑性其实很强,但他属于被动型的演员,这次的表演失败,他只能负次要责任,就像刚才说的,是人设的问题,不谈这种明面上的失败,而来看看两个正反比较隐蔽的例子。祖峰在北平里面的表现不是最好(程煜秒杀一切演技派),但他和刘烨相比,很显然属于创作型演员,在对人物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诠释和创作。他在访谈里提到,崔中石作为金库副主任,家里却异常清贫,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是很容易引起国民党的怀疑,但他却认为,崔中石必须为真实的内心找个出口,这个出口就是他的清廉(大意如此)。不愧是当过老师教过表演理论课的,祖峰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再造,用心且恰如其分。再来看看廖凡,他的表演很精彩,但失误频频。他饰演的梁经纶数次提到对共产党的仇恨,却没有交代因由,关键在更多时间里看到的,却是通过他和曾可达的屡次冲突,编织出一个在信仰信念上摇摆犹疑的人物形象,这么一个根本性的矛盾,让这个人物难以具备鲜活的生命力。同时在表演层次感上也显得思考过多,将整个人物形象定调为阴郁的书生气,用一种演员外在的强制压抑的情绪表演来呈现整个人物的性格悲剧,却忘了在48年历史大背景下,学联领袖的慷慨激情和地下党学委、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双重身份下的彷徨疲惫之间构成的精彩至极的矛盾人格。所以,廖凡的表演很精彩,用心塑造了充满魅力的一个角色形象,但却完全跑偏。

  ——这样的用心过度在整剧中比比皆是,譬如姜瑞佳扮演的谢木兰,演员很用心,每次出镜都是一副天真、勇敢的性格,最后用她的死,试图起到在剧中激化矛盾、在剧外引起共鸣,但这样的伏笔不仅过度,而且过滥。这个人物根本不需要存在,沈佳妮饰演的何孝钰完全可以承包这个人物的全部功能。当然,作为山影投资的重点项目,给漂亮的济南女孩加点戏,又能照顾下更多受众群,也不是什么大错误。倒是王一楠这个有点二的主持人不多的出场,价值更大,完整和丰富了崔中石的人物形象,不多的表演虽然难度不大,但能嚼出复杂的况味。

  ——其实一部正剧,犯点用心过度的毛病并不一定是坏事,起码有用心的资本和用心的态度,起码不会让曾可达手撕徐铁英来表现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剧烈程度,更可惜的在于情怀不足,甚至,矫情。

  ——北平这样的本子,是能出大情怀的好戏的,但什么是作品演绎的情怀?对这个理解错误了,就很可能显得单薄脆弱甚至矫揉造作,北平就出了这个问题。

  ——什么应该是作品演绎中展现的情怀?就北平这样的戏,我的理解是,在历史大背景下个人命运走向映射出的人物真情实感的隐与现。

  ——而在北平,处处看到的却是主创频频空投的情感演绎,不至于厌恶但也不禁哂然。比较突出的是曾可达和谢培东,堪称国共代表。

  ——曾可达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全家赣南务农,他从军队底层一步步走上少将督察的位置,成为蒋经国的心腹,难得的是一身刚直清廉,甚至每个月还要拿出部分月俸寄回老家赡养双亲,但在激烈的国民党派系斗争中还是沦为陪葬品,直接导致其私卖军粮以作死谏,最后自裁于机场。

  ——但在剧中,坦白的说,曾可达就是一个线索人物,仅仅一开始对方孟敖的身份产生怀疑并与蒋经国之间有所分歧,但也仅仅如此,其后的篇幅中,曾可达完全就是蒋经国的化身,且在与梁经纶尤其是方孟敖的碰撞中缺乏独立、自我的真实性格反应,而是通过电话传递出蒋经国的反应,但好玩的是,这个人物对蒋经国的反应也缺乏独立、自我的真实反应,这就是我说他仅仅是个线索人物的原因。一个实质隐身的人,却用私卖军粮、自裁这些悲壮的举动作结,端得是莫名其妙。在当今的2014年,削弱国民党良臣的个人大情怀虽然我比较难接受但还算理解,但如果是创作上的失误,那就太可惜了。这是一个原本可以精彩无数倍的人物。贫寒起步到位居高位,满腹的理想主义到满眼的贪腐横行,坚定的蒋经国追随者到殉道者……自我矛盾强烈的对立性本来可以高高树起一个在乱世乱党浊水中坚韧、痛苦直至幻灭的经典悲剧形象,可实际呈现的却是在做了几十集话务员后,用死谏完成了主创团队自以为但实质毫无感染力的悲剧角色。不管是在情节的铺陈、人物性格的演变还是在演员的情绪准备上,都显得突兀、做作,完全是为了自裁而自裁。更莫名其妙的是,在死前要求方孟敖为其作结,如果说,将曾可达对共产党的认知和对方孟敖的怀疑形成矛盾关系,确实能为这个人物悲剧式的理想主义形象塑造添彩,但关键是完全没有这些铺垫,除了让他有同性恋倾向,还有更无聊的猜想么?董勇的表现中规中矩,尤其特别喜欢他眉眼动作间自然流露的阳刚,还特有当年做京剧武生的影子,但一个设计如此单薄的人物,确实遗憾太多。

  ——倪大宏的表演非常有个人魅力,对人物的琢磨在这部群戏里数一数二,单看他对谢培东站姿、行姿的处理,就令人叫绝,说句玩笑话,哪天让他去演倪萍,估计这个妹夫也依然能令人信服。但一个人物,光靠演员是不够的。如果说曾可达是整部戏中形象单薄的代表,那谢培东可谓是整部戏中形象苍白的代表,这种错误在以往的文艺作品中非常的多,但很遗憾在这部这么用心且如此重要的角色身上还是重复了这样的错误。

  ——错误的根本在于,在北平中,谢培东不是一个人,而变成了一个样板。除了女儿的死给了这个角色一定的发挥空间但又戛然而止,只有那句“二十年来最对不起的就是行长”的道白。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文艺作品大部分的共产党角色还不能充满人性冲突,显得那么苍白虚弱?谢培东一方面是北平地下党的领导,一方面也是北平分行的襄理,更是方步亭身边的亲人与下属,但整部戏中,除了过度渲染他和崔中石之间的革命友情来催化这个人物的性格亮色外,其他方面着墨太少,让整个人物很难立起,缺乏可信,最终还是沦为苍白的样板。他对自己身陷北平贪腐案的襄理角色和作为一个地下党员隔岸观火面对北平贪腐案的角色间的冲突,他对方步亭亲人般的关心和对央行北平分行行长的关注的冲突,他对崔中石发展方孟敖的支持和对自己的亲人投身共产主义所面临复杂形势的担心的冲突,凡此种种,一个真实的带有犹疑甚至部分妥协和退却的共产党地下党员形象,才能和他的理想主义情怀结合起来,显得丰富而感人。但对这个角色的处理,主创团队还是太简单化了,举个小小的例子,当他感到女儿已遭不测后,虽然安排了哭戏,还有很多人赞叹他头撞车门的精湛演技,但完整的电视剧毕竟不是一部小品,从整篇作品的大格局来看,女儿遭不测后居然让他总在不断的与人接触,用明面的强烈欢笑来压抑他的痛苦,展现他坚定的革命意志,我就纳闷了,非要用这种明暗的烘托来虐他才能展现共产主义的高尚情操?这个时候,就不能安排下他一个人的内心戏么?他又不是钢铁侠。

  ——用心过度,但情怀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让整部戏显得非常的不平衡,有的角色用力过猛,有的角色没有感染力,拉个巨大的历史背景过来并不是情感共鸣的保证,也缺乏真实的感染力,据说那部谢霆锋高圆圆的爱情电影都能扯到911了,币制改革算什么?何况大部分观众也只是云里雾里。但不管怎么样,现在能出这样的剧,尽管遗憾很多,但确实难能可贵,也许有些求全责备,但内心还是尊重。关键是这部戏的更多看点也许在戏外。

  ——我不是在拼八卦,虽然看着电视剧里的何其沧,想到焦晃的父亲就是当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且师从司徒雷登,并做到中央银行襄理的焦树藩,确实感慨多多。

  ——这部戏的奇怪在于,它的主线,打破了重大历史题材剧的禁忌或者说规矩,本不应该以现在这样的内容过审的。

  ——最大的突破在于,完全弱化了共产党在和平解放北平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中的主导和推动,强化了蒋经国币制改革失败、国民党派系斗争以及背后的贪腐对加速国民党政权瓦解的直接影响,如果说给北平无战事来个补充的副标题的话,简直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用上“敌腐我昌”了。更奇怪的在于多方报道中将该剧诞生过程串连起的完整线索:筹、拍长达7年——早期多家投资方担心市场回报和题材敏感选择退出——后来广电总局亲自向山影等投资方做推荐——北京市委宣传部将该剧作为北京市重点精品工程立项——打破常规流程,北京局和总局同时过审——刘和平采访中的原话“开玩笑就是我随时可以跟建丰同志打电话,有些问题就能解决,不能跟建丰同志打电话就解决不了”

  ——即使蔡赴朝曾多年主管北京市委宣传部,现在又掌舵广电总局,但能串联起这条完整的线索,根本原因还是和当下的政治生态相关,剑指反腐也需要这样的作品面世,虽然只是前进中的一小步而且是属于特殊个案,但看到了更多的文化自信,这也就是48年的北平虽无战事,如今的北京还是有点意思。

  ——回到作品本身,缺少大情怀的真实感染力,是最大的遗憾,还不如翻一翻吴念真讲国军老兵的故事,不管是什么文艺作品,打动人的,永远是隐在皮囊底下那抹人性的力量。但在这个秋天能听一听周璇,看一看程煜的精彩表演,还有陈宝国用力过度但依然很酷的表情,甚至王劲松病怏怏又紧张的抽烟的神情,也算是过了把瘾。只是,北平虽然无战事,刘烨却被活活害死了。

  光大二瓜-杭州

  20141104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