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写我人生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10篇

2018-06-20 20: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10篇

  《写我人生诗》是一本由[美]塞琪·科恩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一):诗歌超越人生与物质现实翅膀

  诗歌是超越人生与物质现实的翅膀

  衡量一部诗作、一位诗人,不能仅仅去看是否有名句,这不是衡量诗歌优劣标准。衡量一位诗人的重要性,是要看他有没有为这个时代提供独特的新的精神向度和美学向度。

  我爱诗、读诗,却不写诗。其实,我所喜欢的,是楚辞、唐诗宋词和汉赋,“新诗”也就看看徐志摩、戴望舒、顾城、舒婷和余光中、席慕承。古往今来的好诗,往往是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诗为史,诗歌应与时俱进。一首好诗中,诗人真切反映着人民的喜怒哀乐真实记载世间的百态万象,既有歌颂、也有批判,既有抒情、也有叙事,既简练精粹、又深邃隽永

  诗歌代表着“语言最高成就”。当我们谈论诗歌的时候,我们自然首先会想到那些屈指可数的诗界精英,他们写作,我们阅读;他们布道,我们聆听。

  “每一天,我们都写一首诗。”美国国民诗人塞琪·科恩说,要想收获诗容的。之所以看得少,是因为我觉得“新诗”更多的是对语言的玩味和取舍。直到拜读了塞琪·科恩的《写我人生诗》,才改变了我对诗的偏见误解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灵魂。诗为心,人间需要好诗,好诗必然得到世间的崇敬和传意的人生,你并不必须拥有超常的水平——每个人都能够写诗。她的《写我人生诗》把诗歌从学术领域带入“凡间”,帮助你我建立诗歌写作方面信心。《写我人生书》共80章,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诗歌方面的小细节、小问题展开,有的甚至只是传达了作者在诗歌写作之路上的一些生活片段人生感悟

  诗歌是一种不朽的“心灵形式”,生活细节是诗歌创作源泉。像黑格尔理论说的,把诗人放在艺术的最高峰,只能害了诗人,在书斋里也想象不出来“诗”,“诗”是从残酷生活中抓出来的。“诗歌早就从殿堂走进了民间,现代诗日趋平民化,描写世俗生活场景,带着人间烟火,越有平民质感的诗越有力量。”一如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新世纪诗典》主编伊沙所说,写诗作歌“有一整套技巧,比如可以截取一个社会场景的横断面,有情节对话”,“在生活中蹬着板车迎风向前的人的生活质感,远大于困在玻璃办公室里的白领,我们不写盆景,而要写植物本身。这并不是平民关怀,因为我们就是平民,我们关怀的是自身。”如,像戴望舒《寻梦者》中的“梦会开出花来的”;废名的《十二月十九夜》中“思想是一个美人”等,都是较为突出例子

  人生如是,诗歌亦如是。鲁迅告诫青年作者,“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当然,诗人观察现实的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它和新闻报道处理现实的方法有根本差异。诗歌中的现实,是一种记忆的现实。或者说,它是经过记忆重新整合后呈现的现实。扎加耶夫斯基说,“诗歌害怕它的秘密被揭穿。有一天现实注意到诗歌之心是冷漠的。诗歌根本没有心,只有一双大眼睛和一只完美耳朵。”所以,衡量一部诗作、一位诗人,不能仅仅去看是否有名句,这不是衡量诗歌优劣的标准。衡量一位诗人的重要性,是要看他有没有为这个时代提供独特的新的精神向度和美学向度。

  诗歌之所以不同于其他题材,即是因为其本身要求特殊性。《写我人生诗》,是作者科恩从事诗歌网络教学的“教材”。在科恩的眼里,不仅怎样理解、写作一首诗的方式因人而异,连一个人要读诗、写诗的理由也会与众不同。在书中,作者科恩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诗歌的基本规律和技巧,如韵律、分行的处理,以及如何给诗歌起标题,隐喻或明喻各自的特点,诗歌如何靠具体的细节来呈现生活等;在书中,作者科恩和我们分享了她自己写作、阅读的经验和方法;在书中,作者科恩还向我们传达了更为积极的、自信的、阳光人生观。关于这一点,一如译者刘聪在《译者序》中所言,“相信即使一个对诗歌毫无兴趣的人,在阅读本书以后,也会受到感染启发。”

  2014年12月13日《深圳特区报》第C04版:读与思周刊/艺境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4-12/13/content_3092359.htm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二):天底下最快活的事

  文/smarttree

  曾经一段时间,我感到极其的无望——不是“绝望”,因为我知道其实并没有什么绝望的事。只是,我在一平如水的日子里看不到任何希望,没有任何有趣、带劲、有意义事情,我振作不起来。连带的,健康出现了很大问题(当然都是亚健康)。于是,我去看了医生

  如我所料,诊断便是“植物神经紊乱”。大夫说,要让自己快乐起来。这便是药方。又问:怎样才能快乐?答曰:到处都是。你看风儿追着云,树影铺在地上,鸟儿在地上跳跃,而我唱着自己编的歌——自己编的,不是从别处听来的。这才是至乐。最快乐的事情是创作,一个永远在创作的人,是不会“无望”的。

  这句话仿佛一下子击中了我。我从来没有觉得世界上还有哪句话可以比它更正确。因为的确,我想起我曾热情洋溢投入着书写着的少年时代,那么明媚喜悦,那么风华正茂,丰沛而美丽

  不创作,也不习得,成为包括我在内的现代都市人越来越疲累的重要根源

  久已停笔的我,看着少年时代写下的那些飞扬的句子而兴叹。我知道创作其实也是一种才艺,如果说才随着时日已久而退却,可总有“艺”是可以讨教的。怀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我找来了这本书。

  而与那位开朗的大夫所说的相反(但也可以理解为相近),本书作者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跪着进入诗歌的世界的。“跪着”,意即难受痛苦、不堪,心中有情结,有郁结,于是要借助诗歌的力量来倾吐,来呐喊。这个意思,跟中国古代诗人说的,要以诗文当酒,浇心中之块垒一样。——这是一个黑暗而有魔力的世界,沉浸于其中,你奔腾,你冲撞,你天马行空,你尽情歌哭。你呈现出比生活中丰富得多也迷人得多的样子,并且,神奇的是,一旦你呈现出这种样子,会有比你预计的多的多的人,来亲近你,懂得你。

  珍惜你。

  如果说,艺术让这个世界变美变柔软,而诗应该是一切艺术之最具灵性的。一个人的诗性与生俱来。我们从孩提时代起,变会对身边的一切产生好奇,会自然而然的观望和体察、思考,因为每一丝新的发现欣喜。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自发的奇趣消失了。于是我们离那些空灵和美丽越来越远,我们对于“别人”、“别的世界”,只能遥望。

  从培养诗性开始,本书的作者一点一滴地教你怎样演绎自己的世界。这里头的技巧,是明确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可学的。比如,“选择一件你每天都会做的事,注意这件事带给你肢体感觉。它包含着什么样的韵律和节奏?你是热情的还是淡漠的?精力充沛的还是无精打采的?”“这件事会产生什么样的气味?”(气味!!!)“列出你最经常看见的20样东西,它们分别会让你联想到世界上哪些其他的事物?”“想一个你经常见但不了解他的人,比如快递员。想象他喜欢什么?他失去了什么?他的睡衣看起来如何?他有什么愿望”(这难道不同时也是写小说训练吗?)比如提到十三种观察事物的方式,“它让你想到什么?看起来像什么?闻起来像什么?听起来?尝起来?……它有没有让你想起一些人?”比如练习比喻,“最不可为的事情就是明喻”。最好能把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通过比喻联系在一起(万物有灵的嘛,所以事物和事物之间总有相似处)。“窗台笨拙鸽子/就像面包里的葡萄/黑暗让遗憾地方变甜。”又比如——万物皆可拟人!!“红色爱上了谁?渴望穿着什么样的鞋子嫉妒早餐吃了些什么?害怕住在哪里?……“(天哪!是谁提出的这样一些问题?!)以及,随时随地的写作(你的大脑永远可以一边做事情一边想着诗句),参加兴趣小组学习前人佳作(哪怕现用或者化用别人的诗句——相信我这个中文系古代文学科班出身的人,中国的古代诗人们也经常这么做!),甚至具体到投稿的方式,以及对待退稿的态度等。即使再不留心自己的诗性,即使再刻意掩藏起人生之诗意,你都能轻而易举地从坚硬到柔软,看到这世界的幽微与神奇。

  坦坦荡荡,化身为海。

  但比起全书五分之四篇幅用来诉说写诗的技巧(或者说,激发你写诗的潜能),我依然迷恋全书一开始五分之一的那部分——让你留心生活中的诗意,让你走出一成不变的日常路线,学着静下来,学会倾听、观望、呼吸、铭记、遥想。“甚至,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生活也充满着大片尚未被命名的原野等待着被发掘。当你对日常生活加以密切注视,并赋予你在其中的新发现以声音,你就在吁请着那些人生中深层的奥秘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可笑的是,当初少年时代的我,凭着对文学的满腔热情,终于考进全中国首屈一指的中文系时,这个系对新鲜人年复一年的教诲却是:“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和诗人!”我们不光没有任何写作课,也没有任何写作的作业,甚至所有的论文,都要对已经形成文本的文学作品,做各种解析,其中绝大多数是诗。所有大考的论述题,都会涉及到对作品的解析,神奇的是,居然还存在着“标准答案”这样一种东西,仿佛诗人在表达什么、读者看到了什么,从来都是清楚无误的,不可辩驳的,不会被曲解的(难道我们的中学语文不就是这样的么!)。

  而我们这本书的作者分明说:“你认为一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它的意思就是什么。”诗是可以被任意解读的,思索一首诗为你带来了什么,比思考和琢磨作者的意图,要有用也有意义得多。在诗的国度里,“不确定”能提供无数的可能。“诗歌最难的部分就在于,没有一种绝对正确或错误的写作方式,也没有一种独一无二、永远适用的解释方式。没有任何一种凌驾于你之上的权威力量能够判定你已通过正确的道路抵达终点。”——而这,不也正是诗歌最有意思的部分吗?(我当然也相信,许多时候,诗人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也并没有很清晰的要表达什么。也许当时他想要倾诉这样一种感觉,可是过些时日再看,这些诗句,将那样一种意思融化进去,也未尝不可。)

  是一口气读完的书。作者并不以诗歌知名,诗也不过是她的个人爱好,而且是从童年开始就养成的爱好。可是,我多么喜欢这种永远怀有的旺盛的诗意,不仅一直滋养着自己,也有力地传达给他人,让人们从内心里有力起来,振作起来,快乐起来,好起来。(那位神经科的乐呵呵的大夫啊,你也该看看这本书。又或许,其实你也是一名低调的诗人呢?)

  创作是最快乐的事。创作的人,永远不会无望。

  是啊,提起笔来,其实就是一念之间的事。“你写得越多,你就会越发坚定这个信念:你平凡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平凡,足以供养无穷无尽的诗歌成长。”——足以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机趣和痛快,任他天地广,岁月长。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三):天生的诗人

  也许你不信,没有人天生是诗人。

  也许你不信,没有人可以把平淡无奇变成诗意盎然。

  不管你信不信,我还是要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而如果你愿意花点时间和自己好好相处,确实可以从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感受到人生的诗意盎然。

  某一天午后,我坐在阳台看书,我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一点点被狂风吹凉,夕阳像一个蛋黄,蛋液四处流散。我看着天空巨大的调色板,那清澈的蓝,淡淡的粉,褚红色的高楼,楼角飘出的烟,好似一声缠绵的呼喊。我突然觉得,合上书,看着窗外,就很美好。好似一场巨幕电影,我用广播为它配乐,一个人在阳台,一直坐到天黑。

  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诗人。

  为什么不呢?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四):诗人,一个荣耀称呼

  “当个诗人并不难,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诗人”,这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作者要唤醒我们每个人心底的诗意。作者在八十章的篇幅中,详细地介绍了作为一个诗人应该怎样去组织自己的语言,使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我们已经熟悉并已经感觉无趣的世界。我们应该变换自己的视角,用我们的生命体会世界的多姿多彩,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感受去触摸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我们要逐渐熟悉诗歌的韵律,掌握诗歌与我们生命的协和的脉动,我们要学会去读诗,我们要去了解其他诗人的世界,我们要训练自己的感觉,我们学会面世人的不理解……总之,一句话,我们都有可能过上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

  毫无疑问,这本书时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关于诗歌创作的读本。尤其是,在每一章中,作者都穿插了一些名篇佳作,更增添了这本书的可读性。然而,让我浮想联翩的不是关于这本书的本身,而是诗意的生活。如何定义诗意?如何定义诗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我曾经在“诗生活”上注册过,但没有写过诗(打油的不能算),因为一来我畏惧诗歌的神秘力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惊天动地,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镜子与面具》中的摧枯拉朽的力量,让人无所适从,不敢奢望;二来我不愿像诗人那样经历生活中的痛苦,“白也思无敌,飘然思不群”固然潇洒,但他的踌躇苦闷却也是令人挠头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自己扪心自问只能达到“苦吟流泪”地步,人生苦短,何必自寻烦恼。

  然而诗歌,并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因为总有一些原意走入这个“诗世界”的人群,成为“诗人”。对于他们来说,与诗歌相伴是幸福的,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然而,作为诗人,他们也是不幸的,他们有着不被别人理解的世界。但是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执着,他们敢于面对于这个世界的龃龉与龌龊,他们敢于面对解剖自己的痛苦和经受突如其来的细微巨痛,他们勇于发出与这个世界不协调的声音。他们在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个不同于这个世界的个性世界。

  我没有写过诗,这是我的不幸,也许同样是诗人这个称呼的大幸。但我要向敢于写诗,并敢于面对这个世界的诗人致敬。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五):人生处处有诗意

  “诗不是一种谋生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诗是一只空篮子,你放进自己的生活,它给你全新的天地。”在我们的生活里充斥着诗歌,并不是人人都感受得到。诗人们无处不在,但我们走在人群中,他们并不戴着诗人的桂冠,我们只有在一个特定的圈子内,才知道诗与诗人是如此数量众多,才知道诗人是与我们一样的平凡人,他们并不依靠着诗人的职业生存,他们大多还有另一份养活自己的职业,诗,只不过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他们参与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渠道。

  为什么要写诗,为什么想要做一个诗人,为什么诗的魅力世世代代让人类痴迷?诗的意义是什么,诗能用来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这里引用作者其中的一段话:就像摩托车骑手必须倾斜才能在转变时避免摔倒一样,诗歌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转换装置,能够提供一个倾斜着贴近你所经受的苦难的语境,并安全地从中驶出。……想想吧,在那些被误会、伤感、失望、惋叹乱转的心灵中,有过多少在深切的情感和痛彻的领悟中被激发出来的蓬勃昂扬的诗思,在茂盛地生长。

  让诗救赎我们,也让我们在塞琪·科恩的《写我人生诗》中重塑自己的诗意人生。女诗人多年从事诗歌创作与网络教学,多年参与诗歌演讲与朗诵,曾出版诗集《如心、如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翻译,书中作者借鉴的诗句因为翻译的灵动,使我们完全陷入到诗的绝美境界中,而更优雅地呈现了作者的表达。通过本书,我们将发现,诗歌是如何以一种平凡的姿态存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而同时,诗歌又是如何被我们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法一一发掘并闪光的。作者完全展现了自己多年来做为一个诗人的真实面貌,让你看到诗人是与你我一样的人,但诗人,又绝对是与你我不一样的人。

  也许你已经在诗歌的道路上走了一段,也许你只是对诗歌心存喜爱却不知从何下手,也许你找到了诗歌的途径却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会发现写诗并不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同时你还会发现,本书的实用性超乎你的想像。

  诗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她)能够从屋子里发现一切的诗、诗的一切,也能从走出家门开始酝酿诗的片段捕捉灵感,他关注自己也关注他人,他学习别人也创造自己。当你专注于诗意的生活本身时,你就打开了自己的心灵。

  在这之前,你一定读过许多诗,那些诗触动着你的心,你试着写过,但不一定成功。那么是什么让诗成为诗,是浓缩、分行与分节、乐感、意象,关于这些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你下笔时,它们会不会成为阻碍你的困扰?了解了诗歌的要素,读你喜爱的诗,模仿或者再创造,找一个相同的题目去写,或者把句子重新填空,诗将会带给你无数种可能。实用的方法,令诗有了新的视野。

  当你开始写诗,你可能需要一些氛围,一个写作小组,一些爱好诗歌的人群,一个朗读与倾听的场所,一个交流彼此的博客,你可能还想知道如何寄出稿件,如何面对退稿,如何整理你的文档或者碎片,这些事,也许很少有人教给你,但在本书中,女诗人科恩会告诉你。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写诗,你不需要一个人来写诗,打开自己,走向他人,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美好。

  那么接下来,没有别的办法,每天一首,每天一首,就这么写下去吧,让《写我人生诗》开启你的魔力。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六):写我人生诗 心得笔记

  正是因为不懂诗歌,才要写诗。

  这是一本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书,是它把对诗歌一窍不通的我领进了诗歌写作的大门。

  读完以后其实感觉,写诗是教不会的。好在这本书也没有想教,它只不过给了我很多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了我找到了内心的声音。这本书给了我最重要的两点takeaway:1,其实写诗本身就让人快乐、给人意义,和有没有人喜欢你的诗没有关系。诗歌本身就是一种犒赏,它不需要为什么其他的目的而存在。所以,喜欢写,就尽情地写,哪怕只是给自己写着看。2,你能写什么诗,取决于你读了什么诗。好诗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模仿是学习写诗的第一步。

  怎么写诗,在现在读完这本书和不少诗集后,我承认我依然不懂。因为诗歌写作,尤其是自由格律的现代诗,没有任何“固定的”套路或范式可言。怎么写,更取决于你心中的节奏、韵律和内容。而怎么唱、唱什么,在我体会看来,往往真的就是灵感的自然涌现,仿佛真正说话的是“神”,而写诗的人只是一个发声器。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曾经形容,诗人是神的歌者,受神力驱使才能做出诗。

  不管怎么样,就算是神力使然,想唱出一首美妙的诗歌,还是需要技巧、以及大量的实践和练习。这本书仅仅是一个充满善意、鼓励和忠告的引路者,接下来还要靠自己继续在诗歌的路上走下去。

  对书中内容的摘录笔记

  诗不是一种谋生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诗是一只空篮子,你放进自己的生活,它给你全新的天地。--玛丽奥利弗

  我们想写什么并不那么重要,具体在于怎么写。往往是诗歌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了主题。

  观看是写诗的入口。细腻、认真、专注地观察吧。就像,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

  诗意地生活,关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与惊喜。取决于你怎么看待生活。

  把其他领域的东西翻译成诗歌。比如音乐、绘画、艺术。

  用遗忘和宽容放开阻碍你写作的一切:写给年轻诗人的信 里尔克

  诗歌没有所谓真实,诗歌只是诗。在诗歌里,你可以过别人的生活和角色。诗歌让人真正地自由。

  训练明喻暗喻的技巧。

  拾取即拥有。收集各个渠道看到了给自己灵感启发的句子词语。

  模仿是最高形式的发现。“事实上,每一首你读过的诗都会教给你一些新的东西,诗中包含了太多单凭自己难以探索殆尽的可能性。这就是模仿的价值无法估量之处,它打开了一个逃生出口,让你从无意识地遵守着的诸多规则中挣脱了出来。当你一遍遍地研读你欣赏的诗作时,你也就给自己的诗歌写作打开了一扇更大的潜能之门。你在别人的作品中探索得越深,你就越可能发现你自己作品中最鲜活、最迷人的地方。”

  别想着以写诗谋生。不当饥饿艺术家。

  读你喜爱的诗歌。

  建立写作小组,找到同伴。

  多实践韵律、节奏、留白、分行、小节。

  培养写作习惯。偶尔,也打破写作习惯。

  修改的艺术。时间是最好的编辑。过一段时间再来编辑以前的诗。

  伸手拥抱艺术,欢迎各种方式,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写作或艺术形式。

  建立一个诗歌实践体系。佳句摘录/喜欢的诗(可按诗人名字分门别类),灵感启发/词句碎片,加工中的诗,发表的诗,投稿、发表、竞赛相关信息收录

  利用碎片时间读诗,写诗/碎片,随身携带小本本。另外,开辟专门的不受打扰的时间写诗。

  去了解别的诗人为什么写,怎么写,可以用印象笔记不断整理、归类、记录。从真正和你有共鸣的诗人身上挖掘更多智慧。

  用博客来记录你的诗作。

  lay with words,加强对词语的敏感度。

  收藏自己的断简残章,都可能是未来的珍宝。

  退稿信总会来的。keep calm and write on。

  允许休耕的时光。

  放手去做。“除了沉浸在诗歌之中,没有其他方式能够使你始终对诗歌张开怀抱,并专注于那些涌入你心怀的一切。”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七):充分启发诗意人生

  这本书不错,个人的经验总结与诗性的训练都有,每一章节一个主题,围绕读诗写诗进行非常细致的探讨,让人佩服。不知不觉为这本书做了大半本的详注,这里放后面的一部分。 这本书属人大的创意写作书系,这一系列都值得推荐、详阅和学习。

  第五十二章 谁在向谁诉说?(体验诗的述说,或者换个视角)

  第五十三章 圣经诵读:关于朗读与倾听的古老艺术

  第五十四章 诸种介质:整个世界都是你的画布(这里有一些激发灵感的瞬间)

  第五十五章 “一整天”的艺术(整段整块整个长期)

  (常人的问题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决断。——克里斯蒂娜·凯兹)

  第五十六章 慢下来

  第五十七章 艺术源自艺术

  第五十八章 书写时局话题(立场鲜明)

  第五十九章 讲述一个他人的故事

  第六十章 无为的魅力(灵感枯竭时)

  第六十一章 写作的“声音”

  诗人的敏感,诗人的声音的辨识。一个人,十首诗,三个语言特点,三天。换一个人,重复。再比较异同,最易识别之处,特点,模仿,形成自己的诗。

  第六十二章 贮藏橡果:不断跟进你的灵感

  第六十三章 塑造外形:感受诗歌的形式

  感受诗体。不合规范外的合乎规范,或者反过来。

  第六十四章 信赖你的直觉

  约翰·奥多诺霍,“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生活在冥冥之中牵引着我们,它知道我们真正的方向和命运。我们可以比我们以为的更相信自己一些,并无惧任何改变。”

  直觉的建立,多听多看记录诗人及他们的理念,记录自己的想法,深入探察他人所洞察的一切,才可以帮你领悟如何更好的信赖自己的直觉。

  第六十五章 隐姓埋名之趣

  这种趣味在于远离日常琐事,纯粹而块面的创作时间与空间。隐姓埋名是手段,其实还有许多可以激发新体验的方式:新的咖啡馆,选择一条不同路线,去一个不常去的地方......远离庸常,给自己一个放松的自由。

  第六十六章 给你的诗找一个适合的家

  发表的事,平媒、竞赛、诗集、自媒体等等。

  第六十七章到第六十九章是关于怎样发表诗作、博客记录等相关事宜。

  第七十章 珍宝:让残纸断片枯木逢春。

  必须相信,任何一片语言或思考的碎片都不会白白浪费。精微认识自己,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打磨打磨再打磨。

  第七十一章 让词语表触发新的灵感,可以练习让任一词汇清单变得有诗意和音乐性。

  第七十二章 退稿信总会来的

  继续在生活中保持极度敏感。面对退稿性,有一些积极的转换心态:把下一批要寄出的信准备好,专注成功寄出作品这件事,不把它当作个人事件,让退稿信来得更猛烈些吧,无论怎样都热爱自己的诗,收集被他人认可、肯定与夸赞过的证据。(自我安抚)

  第七十三章 国家诗歌月(参加活动)

  第七十四章 从事实走向真理

  诗歌的情感真相,是理解过去事实的契机。“棍棒与巨石也许会打断我的骨头,但言辞永远无法使我受伤。”

  《隐藏在水里的信息》一书中,展示了水在不同类型的言辞影响下形成的结晶图案,有力证明了思想和情感会对物质世界产生作用力。正面善意的词语,水分子呈现漂亮、美丽、缤纷的雪花;如果是负面的挫败、失望、愤怒,则水分子呈现破碎不对称和灰暗的形状。水分子受重金属音乐影响后会形成像“铜钹的脑袋”一样的图案。很神奇!人体四分之三都是水,所以,我们就是我们所言说的。诗歌是语言,同样会滋养我们。选择优美的语言,便是滋养我们自身。

  第七十五章 令汝之真我成真

  各种事物的名词“在自己的人生中只身穿行而过”,捕捉这一瞬间的轨迹,视角、将之变成协奏曲、“写作的艺术就是探索你的信仰的艺术(戴维·黑尔)”、“呼吸”、“你所有的梦想都已经实现”、线索、方向盘、接受、“用音乐度量时间”、重要的话重复三遍。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一切成真。

  第七十六章 允许休耕的时光(放松和休整)

  第七十七章 放手去做

  只管写。也许你感觉不到,但情况就是,它会一次比一次更好。

  一个男人问:“上帝为什么要在我们的心灵上写下戒律?为什么不把它写入我们心里?我需要上帝的地方正在我内心深处。”

  教士:“上帝从来不强行把任何事物灌输到人的心灵中。他在我们心灵之上写下那些词语,这样当我们心灵破碎的时候,上帝就能走进去。”

  卸除防备,心灵破碎之时,才能吸取信仰之物的养分。

  第七十八章 让你的荒原保持生机

  “我们想要征服辽远的空间,所有在天界和我们之间的领土,直到生命中再无荒原。”这是突破自我设限的豪言壮语,也是保持新鲜活力,更富想象力的好办法。

  作者有个好习惯,随身带着索引卡,新鲜的想法即刻记录下来。现在有手机,也可以用手机录音或者便条纸随时记下来。

  第七十九章 如何举办一系列朗诵会(当你完成了自己的部分,其他人就会到来)

  第八十章 挥动你的翅膀!(谢谢你把我从安乐窝里推出来!)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八):《写我人生诗》:做自己的诗人

  古时候,在不便出游的日子——譬如寒冷的冬日,人们的“室内文化活动”其实是很丰富的。普通人家大概会围着火炉讲故事,而大户人家,略喜附庸风雅之徒,则偏爱吟诗作对。

  关于在冬天里作诗的轶事,最出名的大概典出于《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事里有才子,有佳人,更有诗意,因而得以流转千年自然并不奇怪。“撒盐空中差可拟”自字面看来,自是不及谢道韫所赋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只是提及白雪,以“盐”作喻体似乎要更接近本体一些,但作诗,却并非是严格的“相似度匹配”。它更像是一种“语词游戏”,你要寻找的是恰切的对应,表述的对象则是感受。

  这种“对应”与“匹配”的差异,在这本《写我人生诗》中,被作者表述为“展示”与“描述”。在作者看来,一首诗的作用,在于“以别样的方式重新叙述生活”。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在诗歌课堂上,“要展示,不要描述”成为了某种“咒语”。但作者却认为,纯粹的“展示性语言”还是很难实现真正的诗歌的“呈现力”。就像是我们早已熟稔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诗歌中的描述性语言保证了其“情境的基本”,而对“架空”的应用,则要在其基础上完成。

  作为“创意写作书系”中的一本,《写我人生诗》为诗歌创作的初学者提供了颇具操作性的指导。作品从“人生,为何要有诗歌”入手,讨论了关于诗歌技巧、感觉甚至是发表途径、“积累人气”方面的好建议。

  国人对于“诗人”普遍是有一个充满误解的认知的,认为他们大多“蓬头垢面、不谙世事、穷愁潦倒,用人们看不懂的语言表达着满腹牢骚”。这样符号化的定义让人们远离了诗歌,殊不知诗歌原本是属于大众的艺术——因其轻灵和趣味,诗歌可以承载更多情感,从而更广泛地引发人们的共鸣。

  因而写诗读诗,我们仅仅是为了表达和共鸣。时至今日,大众文化途径的拓宽,刺激了人们的表达欲。尽管对于表达而言,形式自是不必拘泥,但尝试写自己的诗,或许是个不坏的建议。

  芥川龙之介说,人生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也许想要写诗,并不能让你成为波德莱尔,但做自己的诗人,或许会让你更容易成为你自己吧。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九):摘录-适用于行事风格

  “写诗就行驾驭一辆失控的汽车一样。你以为你是要去往超市,但也许会突然发现这首诗莫名地冲向了另一个地方,随后你就以惊人的速度进入那块完全意想不到的空地———在这片空地上,菲利普在二年级的时候打了你的弟弟。随着这首诗的旅程慢慢铺展,你有会在最后编辑修改这首诗的时候,把一开始关于超市的那几句从诗里完全删掉,然后把题目定为“二号达到,大块头腰果。”即便这个题目与内容完全不相关。一旦这首诗完全释放出了它自己并最终定了型,考虑应该给它起一个什么题目的时刻才真正到来。”

  “早早给诗拟定一个不太合适的题目在写诗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它就像身上一处瘙痒的地方,它让你一直不断地探索和雕琢这首诗,指导你找到这首诗真正想要到达的地方。有时候,一个错误的题目会带领你从一个乍看起来像死胡同的地方,穿过瞭望口来到一个新的主题或话题面前,发现你此前从未发现过的东西。”

  《写我人生诗》读后感(十):练习写作

  我忽然想起既然是练习写作,何不就谈谈那些教授我们写作的书呢。我正是从娜妲莉·高柏那里学到并开始自由写作,紧接着就读到了《写我人生诗》。那是一种自由写作的魅力,也是它的弹性与不可侵略。这包括眼下,我正写的时候,我能感觉到窗外楼下的干扰,我想起了一只蜘蛛边下降边吐丝,威亚一样把自己吊在空中,它像个电杆线路维修工一样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在这喧闹的广场上,它就这样走下来了,这会让人想起一种失败吗。我盯着它看,并越过它的身体看到它整个背后的广场。

  翻开《写我人生诗》时,我感慨以前没人这样告诉过我,诗歌其实就是这些写出来的,它并不像凭空而来那样难。你只是要写你自己真正看到的东西,并把它们展示出来,包括你所感受到的每一个细节能量和现象本原。“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因为练习写作意味着你最终得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我再度想起来海明威的告诫,凡你知道的一个字都不要写,只写那些在写作时才出现的东西。这是一种方法论。如果还要补充的话,那就是不要想,也不要读你刚刚写下的东西,只管写。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你真正看到的东西。如果你只写知道的东西,那只是一种备忘,你想的愈久,它就愈是变成细节丧失的符号,干瘪抽象。

  七年来,我习惯了公文写作的咒语,而不是记住现场感。一种直接的方式永远是必要的,我想只有如此,才能直达街道、女儿和厨房的善意。这些都是不经过什么的,这些愉悦都是直接的,不反复、不加思考。一旦经由思考的东西便只是你预先想说的东西,而不是你看到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不是你的人生,而是关于你人生的东西。练习写作不如说是一种工具,一种自我治疗的手段,细节整理的经验。正如约瑟夫·布罗茨基所言:“记忆和艺术的共同之处在善于选择细节。这种说法对艺术是一种恭维(尤其对散文艺术),但是对记忆却像是侮辱。然而,事实确是如此。记忆所及的正是细节,而不是全貌,是剧情发展的高潮,而不是全剧。坚信我们竟然会全面记住整个事情,是毫无根据的,而正是这种信念才使人类能够继续活下去。记忆正像一个图书馆,有字母顺序的混乱目录,却没有任何人的全集。”

  我从高中起开始写诗。写诗并不难,因为真正难的是写好,至少知道怎样的诗才算好。在一个不知道怎样算好,好在何处的情况下,便谈不上练习写作。无论如何重复都很难进步,而这点往往很多人不会告诉你。这也正是导致了很多人在各自的程度上重复。练习写作就是要大胆写下去,不得不说写作是一种节奏,就像鼓点一样,正如舞舞舞所言,跟上节奏,起身跳舞,唯此而已。这中间并无一丝犹豫与扭捏的自我意识在内,这也正是那个写作久了的人,两手下垂在胸前,他过度使用了双手,更确切地说过度使用了右手腕部肌肉,终于锻炼的坚忍而不可侵略。

  练习写作时,最大的鼓励既不是赞美,也不是批评,而是作家们的写作癖好。也正因此,我陆续找作家们的日记、书信、自传或访谈等,去寻找一个作家个人化部分。他们往往告知我一种写作的纪律性或是节奏感,你只管写下去便是,写作是本能的一部分,像呼吸一样。当然如果你数日不写,你也会丧失这一需要,意识不到这一肢体缺省。你需要的只是以写作来供养写作,并不间断地进行读和观察。

  生命持续,时间的流逝在持续,写作也当持续。我在新年的这一天如此鼓舞自己,并愈来愈清晰地感到时间之沙更加细滑。它们的流逝更加迅疾,一不小心,一天便走向了末端。下班后回家,晚饭只要不坚持,便能在看顾孩子中消耗掉整个剩余的夜晚。

  昨天我趁女儿入睡的间隙,注册了作者账号,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中将自己所写的东西整理成集。我感觉到自己的某个阶段似乎过去,跨过一道以前不停设想的分水岭,却从未猜到过分水岭的这边是诗歌写作的结束。现在,我不再写诗,并在一年的时间里几未动笔,渐渐不再感受那种写诗的需要,那样一种激情消失了,我用更大的精力转向了书评与小说写作尝试。我当然不会与家人提起这些,因为所有玉米的生长或衰老都沉浸在节奏中,但这节奏却并非一成不变,也不为自己所有。我要做的是试着适应变化之后的节奏,我不会不明白,这节奏来自那里。当我在一场梦中醒来,摸起lumia手机熟练搜索周公解梦,无论我满意与否那些解释,我都知道它就在那里,却并不属于我。

  这份内心的事业感在每一个追求写作的人身上,如果他在十岁那年,已经决定献身于写作,那么一切于他都是可以用写作来换算的。《写我人生诗》正是这样一个伴侣,最大的意义在于不是两个人面对面,而是要肩并肩,我记下这一点,便将它放在书架上,准备结束今天的书评了。(玟涛,2014年1月3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