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由的进化》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由的进化》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11 05: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由的进化》读后感精选10篇

  《自由的进化》是一本由丹尼尔•丹内特(Daniel C.Dennett)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的进化》读后感(一):只有大师解答问题

  幼年的事我大多不记得了,只能回忆起一些零星的碎片。其中有一个是我坐在床上问爸爸:“如果我没有被生出来,那我会在哪儿?”

  童年时流行动主演儿童电影,电影里的动物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不少还能说人话,而身边的动物都很笨,动物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中学物理老师说一切皆符合物理定律。我们的大脑也是吗?是。那我们的思维也能用物理公式算出来吗?

  ……

  你是否也问过类似的问题?

  在没有上帝、没有灵魂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中,我们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我们的思想到底从何而来?我们和其他动物到底有何不同?大师丹内特终于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这些数千年来困扰一代哲人的问题是复杂的,因此相应的解答也是复杂的。它涉及了很多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飞速发展进化论相关的学术进展,以及同样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或许它原本会和费马大定理证明一样--即使有了证明我们也看不懂。何其有幸,丹内特愿意用通俗方式给我们娓娓道来。尽管还是很难懂,但总算是“人话”了。更有幸对丹内特理论深入研究的辉格大师亲自翻译!对于这种好事,我只能说--《活动余地》啥时出版啊?

  :建议结合丹内特其他的书一起读,已出中文版的还有《意识解释》和《心灵种种》。

  《自由的进化》读后感(二):自由与可能性

  在大学期间,我曾寻找一些阐述“自由”概念书籍,试图去理解这个词语内涵

  自由,对于生活在这个国家人们来说,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有人认为,生活在此地的我们并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一切都是束缚。但也有人认为,如今我们无疑太过自由,以至于缺少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有意义起来的必要约束。如此看来,也许每个人心中对自由的理解都不太一样,对自身处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说到自由,大家容易联想的,时常都是一些具体意象,例如自由的美国,自由的民主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经济自由,也许还有些偏狭的想法,认为随心所欲、不被管束,就是自由。社会科学的著作大多会将对自由含义的解释,集中于人类行为选择之上,也就是人类通过选择,可以实现某种可能,这通常被称为自由意志。而这种自由意志,与宿命论、决定论这样的观点,是绝不能相容的。

  可是就有这样一本书,从理性的思维出发,去说明定论和自由意志是如何可能相容。

  其中非常有趣部分,是用康威生命世界游戏,来说明在既定规则下,一群无意识的程序,如何产生出类似生命体特征动态关系

  也许有人天生容易接受非决定论的观点,信奉自由意志至上,但对于我这样更为容易接受因果论,甚至对宇宙存在固有的规律更为信奉的人来说,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结合,消解了我心中的某种深刻忧虑——自由处于混沌之中,无法掌控。它让我相信,即便我的人生早就被决定了,也可以因为我对此一无所知,而充分享受发现人生命运意义乐趣

  当我重新认识自由的含义时,这个概念不再漂浮于云端,而是有了踏实的基底。在这个基础之上,自由的限度,反而成为了成就自由的最重要因素。这也让我想起,许多人一再强调着,自由之为权利,必将带来承负自由之后果责任,勇于承担这责任,才是拥有自由的证明。

  年轻的我们,仍处于懵懂阶段,时常认不清未来方向。然而身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他人无法承担的,为自己选择未来的自由,这份自由无法抛开,无法转移,只能承受。这无疑是沉重的,以至于许多人想要放弃这种自由,但逃避只是自欺欺人,忘却也非长久之计。

  连小小的程序都能演绎精彩的存在过程,何况拥有更高自由度的我们呢!

  勇于选择,勇于承担,为自己负责,这才是成长

  《自由的进化》读后感(三):人是猴子变来的——写在猴年春节

  我是在评价一本关于自由意志的书《自由的进化》。为了这个魂牵梦绕话题,我痛苦而不完整地读了四遍。前两遍看的中文,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然后又买来kindle的英文版,结果看得更慢,最后一遍终于硬着头皮把中文书过了一遍。又爱又恨,因为前半本很有见地,而后半本颠三倒四,词不达意。这本书的主旨是,我们大概是生活在一个决定论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的自由不依赖于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它只依赖于我们的能力,而那是通过进化不断增进的。

  我一开始读的时候觉得他肯定是错的:他错就错在,把问题想简单了。因为这个问题太基本太重要,所以任何宣称对它的证明在我看来就好像学校外面宣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叔们一样。拜托!初等方法是证明不出哥德巴赫猜想的!

  随着我痛苦地一遍又一遍地被那些颠三倒四的字句折磨之后,我突然感觉,他确实没有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但是他的方向好像是对的。给我这些感觉的原因有几点:

  一:人为构造伦理框架都是扯淡,因为人是猴子变来的!我一直有这一个观点,而在他这里找到了共鸣。不管是康德还是罗尔斯,他们的伦理学都只具有美学意义,而不具有现实意义。(好吧罗尔斯的理论可以勉强去附和进化观点)。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高高在上真理像天钩一样把我们引领向上,而是从卑微地面一层一层的构筑,让我们螺旋上升。

  二:同样的,人们往往惊异于意识的神奇,它和其他所有生物惊人的不同,而往往给它戴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头巾。好像上帝选中了我们,给了我们意识,思想,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他们也许不宣称相信上帝,但是他们会说大脑是多么的神奇,是我们所琢磨不透的;他们也会说,人工智能根本不可能,它可以很聪明,但不会有“人性”!意识多么神奇,它没有根基,悬浮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他们忘了,人是猴子变来的!

  在科学昌明的时代,人的意识还因为它的复杂程度以及政治正确,而被归结于不可知的领域。这是多么尴尬境地!而解决方案如此简单:承认意识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不然它还能是什么?),而且我们几乎可以给出构造性的证明!人工智能还有两步之遥,而对于人的大脑认识多一分,它的神秘就减低一分,直到最后完全合理化。

  但是这一切并不取决于世界是真随机还是假随机,它们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差别。假随机世界里人的意识并不比真随机的世界里少一分真实。意识无论如何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真随机里面的意识并不因为随机性本身而更具有道德属性,因为随机性本身并不增加accountability。而我们已经接受:意识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所以道德是建构在朴素的进化基础上的一种现象,不管它多么fancy。、

  从这个冰冷到没有一点温度实际出发,我们怎么去看待“自由”?我们对于自由的讨论都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一切可以重来。就像打游戏,我可以重新开始。而现实永远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永远无法逃出这个悖论:这是这个问题自己的问题!所以逼得作者修改自由的定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相信,所谓的重来没有意义,因为意识不是悬浮的。最后作者相信修改过的自由和我们所想要的自由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差别,这在我看来似乎是一种实用主义而非现实主义,但似乎也没有什么更高明办法

  《自由的进化》读后感(四):辉格:《自由的进化》讨论帖

  任何与《自由的进化》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到下面这个帖子中提出,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5005.html

  包括编辑排版错误,翻译问题,疑难点,你认为作者没说清楚地方,或者该主题上你想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我会尽我所能加以解答,反复出现的问题,未来会专门收录到一个Q&A帖子里。

  提问时请务必注明页码或章节号。

  辉格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5005.html

  《自由的进化》读后感(五):将已失去拯救回来

  一句话概括:人类的自由是存在的,它是进化而来的。

  读后感:

  以前常会听到有这么一种说法,大致意思是,读哲学的人读到后来都会比较悲观。我不是很清楚让他们悲观的所有原因,但我或许能够猜到,某些形而上观念在这其中起了作用。这些观念,有的否定人生意义的存在,有的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可能。凡此种种,将人的某些需要,从认知上加以摒弃,就像被按在手术台上进行截肢。某些东西自此残缺了,人感受世界的维度变少了,不再需要某些色彩或者音乐,只因我们认为那是虚无的。

  而丹内特的这本《自由的进化》,在我看来,成功地将某些我们以为失去的东西拯救了回来:自然意志、道德性、自由......

  这是我2016年读到的最重要的书。

  全文脉络(整理与摘抄):

  序

  在全然不同领域的人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方法论和研究议程,却常共享着一种秘而不宣反感,试图与如下观念保持距离:我们的心智只是我们大脑并不神秘的所做所为,以及,我们大脑的天赋只是像任何其他自然杰作一样进化而来的。

  他们据此图景于千里之外的努力,令其思考陷入停滞,为绝对主义的虚假招牌提供欺骗魅力。并鼓励它们将不难跨越的微隙视为深谷巨壑。本书的目的是要揭露这一来路不正的防卫大厦是人们出自恐惧而建造的,然后拆掉它,代之以一个能够支撑我们所珍爱事物的更好基础。

  第一章 自然自由

  关于我们和我们心智是如何进化而来的一个自然主义解释,看起来威胁着自由意志的传统观念,而对此前景的恐惧已扭曲了该议题的科学和哲学考察。有些察觉到这些关于我们自身的新发现之危险的人,严重错误地陈述了它们。我们有关自己起源的新知识的含义,在冷静检查之下,将被证明会支持一个比它所替代的神话更强更明智的自由信条

  第二章 思考决定论的一个工具

  决定论是认为“任何时刻只有一个物理上可能的未来”的理论。有人会想,这不是个特别困难的观念,但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出错是多么常见,即使是深思熟率的作家也会彻底弄错。首先,许多思考者假设,决定论意味不可避免性。其实它没有。其次,许多人觉得,很明显,非决定论——决定论的否定——将给我们主体一些自由,一些机动性,一些活动余地,而在一个决定论宇宙中,我们恰恰无法拥有这些。其实它不会。第三,通常假定,在一个决定论世界里,不存在真正的选项,只有表面上的选项。这是错的。这三个论题是自由意志话题中占据中心位置、少受挑战,但实际上,这些论题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错误。

  在这章中,决定论的一个玩具模型(元胞自动机)演示了在浩瀚的可能“物质”构形空间里,存在一些构形比其他更持久,因为他们已被设计得能够避免伤害。这些实体出现的过程,使用了从环境收集到的信息,用来预测可能未来的一般特性(有时是特定特性),为由信息依据指导提供可能。这证明了,可避免性可以在一个决定论世界中取得,因而在决定论与不可避免性之间的常见联想是个错误。不可避免性概念,如同混淆概念避免一样,应当属于设计层次,而非物理层次(底层决定论与高层决定论是两个独立事件)。

  ——丹内特将观察事物的方式分为三个层次:1、物理立场:即我们看待两个同时下落的铁球时所采用的那种视角;2、设计立场:在此立场上,我们假定被观察实体的活动或特性具有某种功能,而这些功能服务于某些目标意图;3、意向性立场:此时,我们假定被观察实体不仅其行动服务于某些目标,而且它了解和意识到这些目标,并有能力基于这些目标而调整其行为。这三个层次的区分,构成了丹内特哲学理论的核心基础。

  第三章 思考决定论

  决定论仿佛剥脱了我们的机会,将我们的命运锁定进了延伸到过去的整体因果网络,仿佛一切都被决定、都被固定

  然而,如果决定论是真的,你们的未来就是固定的,这是在说废话。决定论是一个有关充分性的性条,但因果关系不完全取决于充分性。根据决定论,大爆炸之后一秒的宇宙确切状态(称对应命题为S0)对于产生1963年肯尼迪刺杀事件(命题C),因果上是充分的。但根本没有理由宣称S0导致了C。虽然很充分,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S0是必要的。据我们所知,肯尼迪很可能无论如何都会被刺杀,即使宇宙诞生到那时之间出现过某些不同条件。因果关系甚至也不完全取决于必要性。考虑命题“卢比贬值导致道琼斯平均指数下降”,会不会有几十个因素汇聚起来足以共同颠覆市场,但其中任何一个本身都不是必要的?在此书中,决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因素按重要性为序罗列如下:因果必要性、因果充分性、独立性、时间优先性、各种进一步条件......因此事实上,决定论完美兼容于这样的观念:某些事件根本没有原因。

  如果决定论是真的,你们的天性就是固定的,这是在说错话。我们的天性不是固定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主观开放的世界中(悬念是必然存在,因为没有信息系统能有一个对其本身的完备描述——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而且我们被进化设计成了“食信息动物”,这些改变是对我们自身与世界其余部分的互动所做出的反应。这种对拥有固定天性和拥有固定未来的混淆,错误地激发了人们对决定论所感到的痛苦。

  因此,我们对于可能性、必要性和因果关系的日常思考,看似与决定论冲突,但这是个幻觉。决定论并未暗示我们原本不可能做我们实际所做以外的事,也未暗示每个事件都有个原因,或者我们的天性是固定的。

  第四章 倾听自由意志主义

  传统自由意志问题是由这样一个命题引入的:如果决定论是真的,那么我们没有自由意志。这一命题表达了非兼容主义,初看起来它肯定有道理。此章将显示沿着非兼容主义预设下,自由主义所面临的两种局面——硬绝对论,自由意志主义,并剖析它们的弱点。

  硬绝对论认为决定论是真的,所以我们没有自由意志。但这里的“自由意志”是自由意志主义所宣称的一种神秘主体因果性,就算没有它,但某种相当于自由意志的东西确实存在,而且它就是支撑起你的道德信念所需要的东西,它允许你做出你需要做出的那些区分,这些论证在后面几章展开。

  自由意志主义从一个常见的断言展开:如果决定论是真的,那么我所做的每个决策,就像我的每次呼吸,终究只是可追溯至我出生之前的因果链的一个结果。但是,要承担道德责任,我必须是我的决策的终极来源,而这一点只有在没有更早的影响能够充分确保该后果时才能成立。此时该后果才“真正取决于我”。自由意志主义者,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去打破存在于主体决策之间的这些不详因果链。但在这个过程中,自由意志主义者会寻求绝对主义,会寻求神秘的主体因果性,从而陷入非科学的不妙处境。即便用科学方法,构想出来的自由主义模型,也是一些毫无希望的怪物。然而,自由意志主义从一开始就错了,在前一章作者已经论证了,决定关系并不等同于因果关系。因此,并不是必须是自由意志主义所认为的那种道德悬浮的活动,人才能拥有自由意志。

  作者的兼容主义,认为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终究相兼容。

  第五章 所有这些设计是从哪儿来?

  在为了理解更丰富的现象,必须首先理解其(复杂度)更适中的组件和前身。为理解人类自由,我们必须遵循达尔文“奇怪的推理倒置”,并回到生命发端的时候,那时没有自由,没有智力,没有选择,而只有原始自由,原始选择,原始智力。简单细胞最终孕育了复杂细胞,后者最终孕育了多细胞有机体,后者又孕育了我们生活和行动于其中的复杂宏观世界。现在我们必须返回去看看这一队列中的一些有所启示的细节。

  通过对整个进化过程采取意向性立场,我们可以最好地理解多细胞生命形式的设计中的固有智慧。从这一视角我们能够洞悉非零和博弈中合作性“选择”的漂浮性理由,它指导了导致越来越老练的理性主体的进化的研发过程,扩展着生命体认识并抓住机会的能力。不去理会误导性的“基因决定论”难题,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自然选择,进化如何提供越来越大的自由度,但这仍不是人类主体性的自由。

  人类主体性的自由虽然都是自然选择的壮丽产物,而且都没什么神秘,但人类的语言革命性地改变了生活,在其他动物完全不可企及的维度上开拓了生物世界。人类自由部分地是这一语言和文化革命的产物,这在下一章会有更多描述,但不是本章重点。本章着重描述生物性自由(人类主体性自由的基础)起源的细节。

  第六章 开放头脑的进化

  这章讲人类的文化革命。

  文化是进化史上的重大创新,类似于文化的现象,并非人类独有,其他生物也有相当程度的观察和模仿学习行为。但只有人类将文化传播用作其信息高速公路,产生了文化实体的庞大分支家族,而造成这种差异的首要原因是被称为语言的共生系统。语言打开了文化传播的洪水之闸,让我们在所有物种之中脱颖而出,虽然在其他物种中也存在着语言现象,但精致的语言文化在地球上显然只进化过一次,并始终在进化着,比如大脑已在解剖结构上进化而使之成为更好的词汇处理器。

  精致的语言并非无理由的产生。首先我们可以将文化单元命名为模因(按《自私的基因》),精致的语言给模因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模因可以归为三个基本类别:寄生物,其出现降低了宿主的适应性;共栖物,其出现是中性的;互惠共生物,其出现同时提高了宿主和客体的适应性。这三个类型排列成一个连续谱,它们之间的边界无须过于精细地划分。我们能够认识到,对模因——无论好坏还是中性的使用,确实有着为人类打开一个原本关闭着的想象世界的效果。当所有其他生物被进化设计为以繁殖成功这一至善为基准去估计所有选项,而我们则能够像变色龙变换颜色那样随时在千百种追求目标中轻易变色,把我们变得对目标和意义以其他动物从未有过的方式更加头脑开放。

  第七章 道德主体性的进化

  进化的达尔文算法是介质中性的。它们无关蛋白质,无关DNA,甚至无关碳基生命。假如音乐是一种经由遗传传递的设计特性的产物,但后天也能培养出来。如果宣称只有“先天”才能的音乐家才是演奏,后天产生的音乐家不能真正的演奏音乐,这种近乎于种族主义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并没什么实质区别。两者同样能够获得音乐品味,怎么获得并不重要,在其发育过程中天性和教养的力量的叠加,可以通过许多不同路径——都是达尔文式的(基因和模因)——而达到相同的总和效果。

  道德就像音乐,即可以被先天影响,亦可以由后天改变。因此,解释道德的理论应中立于我们的道德倾向、习惯、偏好和癖性是不是基因或文化的产物。对道德如何出现以及为何它具有它所有的那些特性的解释,无论如何都必须将是达尔文主义的。

  在一个拥有语言和文化的物种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产生了一系列进化军备竞赛,从中浮现的主体展现了人类道德性的关键成分:找寻让合作繁荣的条件的兴趣,对惩罚与威胁的敏感性,对名声的关切,设计用来改进面对诱惑时的自我控制的高层次自我操纵意向,还有做出值得他人重视的承诺的能力(导致情绪的进化)。诸如此类的创新,可以在与之共同进化的可指明条件下兴旺,取代了居住在更简单生态位的更简单有机体的短视“自私性”。

  第八章 你被排除出圈子了吗?

  对于决定论的错误看法,导致自由意志理论往往以神秘的因果主体性为前提,但是作者认为的所谓的自由意志并不需要逃离因果链,因为决定论不意味着不可避免性,因此自由意志不逃离因果链也是可以承担道德责任。结合神经科学的发现,我们的自由意志,如同我们所有其他心智力量,必定是在时间中散布的,不能以瞬间测度。一旦你将由小人做的工作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到大脑各处,你也必须将道德主体性分布到各处。你不是一个无外延的点,而是一个圈子。通过承认自我职责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分布于大脑各处的,我们恢复了自我的能力,从而恢复了它潜在的道德责任能力。

  那我们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意识是一种波普式行为(即先进行模拟测试而不是现实试错),而只有当生物开始发展交流活动,特别是就其行动和计划所进行的交流之后,它就必须拥有某些监控能力,来跟踪某个处境-反应模式在执行队列里等待被执行。这有点像计算机用户界面的进化,由于计算机用户不需要有关全部存储器状态、它们的数据在磁盘上的实际位置等等信息,所以软件设计者创造了一系列对杂乱真相的简单化——许多情况下甚至是良性的曲解,巧妙地将它们与用户预先存在的知觉与行动能力编织在一起,并增强了这些能力。

  这是一个面对不断复杂化情况下,日益深化的研发过程中,在这之中自然选择发现了与人机交互界面相似的设计原则和(漂浮性)理由,让那些对内部控制系统——大脑——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进行操控。这一进化的人类使用者幻觉的中心隐喻式“自我”。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因为社会交互的进化需要每个人物在自己内部建立出一套为与他人互动而设计的子系统,我们就不会存在。这是我们“自我意识”的产生基础。

  能不能稍微具体讲讲我们“自我意识”产生过程?那就必须从“自我意识”的作用说起。简单来说,自我意识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产生一个自身用户错觉(叙事重心),为“我”提供一个与其他时候的我自己连接的手段,产生一种连贯性,让一个人能够与过去和预期中的意图保持联系。这样,意识就能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上掌握前因后果的踪迹,有利于制定更大的方针。

  第九章 自举我们的自由

  道德性并非某种漂浮的事物,借助达尔文的思想,我们的道德性也是进化过程的产物——有主体因道德性而受益,差异化繁殖的好处超过道德性的成本,至少有三种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点:

  1、如果我们的自然动机直接有利于拥有它们的个体的适应器(个体层次的选择,可以算是标准情形);2、如果人类种群中已经有一个充分凸显的群体结构,足以创造条件使得不知情的惯例遵循者群体能兴旺起来,待机是损害了其成员较少遵循该惯例的群体(群选择);3、如果构成动机的模因已在竞争人类大脑中数量有限的栖所,而这些动机像我们许多其他共生体一样,因为某种原因,已经固化为人类文化生态的稳定性。

  在早先章节中描述的进化过程让人惶恐的一个特性,是主体对这些过程在他们身上所塑造的癖性缺乏丝毫领会。他们可能对这些支配者其生活特性的理由毫无知觉,这些漂浮性理由不需要他们领会。但是,一旦我们抓住自然动机的漂浮性理由,并与我们在反思过程中想出的其他计谋一起表达出来 ,我们就不再受限于自然选择无效率的、浪费的、无头脑式的试错。我们可望用一个由在社会活动中相互说服的理性主体的反思平衡,去代替纯粹的复制能力之间的均衡。我们能够构想一个(我们觉得)更好的世界,并渴望去到那里。

  那该如何设计新的道德秩序呢?首先,我们得现实主义的思考人实际上是什么,是如何变成这样的?拒绝看到事实的伦理建构,必定会制造出只能用于审美不能严肃对待的事物。我们是被刻意构造出来的,按照吉巴德实用主义地看待我们作为工程师不得不凭借其而工作的东西,也正如自然之母向来的做法:从你所拥有的东西开始。

  更多伦理建构的方针在此章有更详细的表述,在此不赘述。

  第十章 人类自由的未来

  对自由的真实威胁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政治的和社会的。随着我们对人类决策制定了解更多,我们必须设计出没有被有关人类天性的虚假神话所绑架的政府和法律体系,并就此取得同意,这样的体系在面对更多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时才是健壮的。

  此章进一步阐述了丹内特思想体系中的伦理建构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