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列王纪》读后感10篇
《西域列王纪》是一本由陈渐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域列王纪》读后感(一):在路上:只属于玄奘的西游——陈渐《西域列王纪》书评
在路上:只属于玄奘的西游 ——陈渐《西域列王纪》书评 华斯比 近年来,国内再次掀起一股重述“西游”的热潮。周星驰在主演了两部《大话西游》多年之后,终于亲自导演了一部《西游•降魔篇》;以《悟空传》闻名的奇幻作家今何在也终于推出了其“西游三部曲”的第二部《西游日记》,而《西游记》的死忠粉丝楚阳冬则完成了多达六部的《齐天传》。然而,以上作品都是从神话角度去重新演绎西游故事,而且多为“悟空”树碑立传。 相比之下,悬疑作家陈渐的“西游秘史”则是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玄奘法师为主人公的一系列(计划为四部曲)历史悬疑小说。作者试图通过这一系列的演绎剥去“西游”的神话外衣,还原玄奘西行求法的真实历史,更还原一个有些有肉的真实的高僧玄奘。 《西域列王纪》是“西游秘史”四部曲的第二部,前作《大唐泥犁狱》根据《西游记》第十回“唐太宗地府还魂”演义而成,只是玄奘西游的前奏。直到这部《西域列王纪》才真正开启了玄奘的西游求法之旅。 《西游记》中,唐僧由三个徒弟护送,一路降妖除魔才到得西天;真实历史当中的玄奘虽有时和丝路上的商旅结伴,或沿路国家的国王派人相随,但这些人都只是玄奘西游路上的过客,这条修行求法之路,最终只属于玄奘一个人。 根据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演义而成的《西域列王纪》,并没有如《西游记》那样流水账般地讲述玄奘在西域各个小国的遇险经历,而是以玄奘“被困高昌”这一史实为基础,在讲述悬疑故事的同时,展现了高昌、焉耆、西突厥等西域诸国(甚至包括大唐和波斯)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彼此为争夺丝路而展开的角力。 可以说,放弃《西游记》直线式的平铺直叙而采用由点及面的“放射型”的叙事方式,使得整部小说更具戏剧张力和可读性,也增加了故事发展的诸多变数。 作为历史悬疑小说,《西域列王纪》中自然要有历史谜案出现,那样玄奘这位大唐的“侦探”才有用武之地。尽管玄奘在西游印度的路途上也曾屡遇险情,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西游记》,但却并没有特别值得入小说家法眼的历史之谜。 所以,为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当时西域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以及玄奘高超的智慧和求法的决心,作者巧妙地将《一千零一夜》中的“大卫魔瓶”这一文学形象引入小说当中,并将其作为一条贯穿全书的线索。 渔夫和魔瓶中魔鬼的故事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而有关魔瓶的传说在玄奘西游之前就已在波斯地区广为流传,玄奘西游印度,由于某些“机缘巧合”在路上和所谓的“魔瓶”不期而遇,似乎也并不令人意外。 但魔瓶中真有可怕的魔鬼吗?魔鬼真能实现主人的三个愿望吗?魔瓶将牵扯出大唐、波斯、突厥等国之间怎样的中亚大博弈?玄奘是否会被魔瓶所蛊惑?他与“魔鬼”之间的斗法最终结果又如何?这些盘根错节的疑问织成一张令人难以挣脱的悬疑之网,同时也给已经去神话化的西游故事又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 其实,小说中的“魔瓶”便是实体化了的“贪嗔痴”,只要你有欲望,就会被“魔鬼”蛊惑,迷失心智,受它摆布,所以追逐它的众人都难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同样,作者也让玄奘深陷其中。但不同的是,作为一名得道高僧,他要面对的是如何勘破魔瓶之谜,拯救被魔瓶蛊惑的众人,因为他心怀慈悲,挂念着芸芸众生。他一心西行求法便是要普度众生,于是“魔瓶”的存在便成了阻碍和考验。 也正是在“破案”期间,一个几近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玄奘形象被很好地塑造出来。 首先,真实的玄奘是一个非常聪明、有观察力和判断力的人,这些很符合一个优秀“侦探”的必须条件(所以,我总戏称这一系列为“玄奘探案”系列)。 其次,真实的玄奘并不是《西游记》中那副不善言辞的窝囊样——除了念紧箍咒比较顺溜之外,口齿并不那么伶俐——而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决不轻易认输的人。这样的人敢于在寻找有关“魔瓶”真相时据理力争、勇往直前。 最后,玄奘绝对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今夕是何年的迂腐和尚,他对人情世故都非常在意,而且是具有大慈悲心的人。这样的人兼具人性和佛性,不会过于“理性”,过于“执念”。 尽管在几次逆转之后我们终于知道了亦真亦幻的“魔瓶”的真相,尽管小说的结局让我们唏嘘不已,但在那个时候,结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是好是坏都已经无所谓了,就像是小说中提到的拜火教的那个关于“等待”的传说,一切的意义都在过程,都在路上,西游亦如是。 也许这就是《西域列王纪》在重述“西游”的同时要告诉我们的吧! 2014年2月26日夜于武汉
《西域列王纪》读后感(二):玄奘西天路,看透凡尘事。波斯瓶中人,阴谋连环套。
之前觉得陈渐的《大唐泥犁狱》不过是一个借着玄奘噱头,加上一些西游野史和李世民韵事杂糅而成的一个猎奇故事,到这本《西域列王记》格局突然大了许多,借一个大卫王瓶的神话故事居然巧妙的将大唐,波斯,突厥和一干西域国家的阴谋纷争串联在了一起,虽然不知道书里面描写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有几分是真实准确,又有几分是洒脱的的杜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作者用370页的篇幅做到了许多国产类型小说用了上千页都没能做到事,那就是紧凑好看,即便是故事里大卫王瓶的谜题拆穿之后依然不值一提,但这其实压根就不是一本纯正的推理小说,不过是借了推理悬疑的外壳来叙述一段国人虽家喻户晓其实并不一定真正熟悉的玄奘西天取经的历史故事,我个人很喜欢这种借类型外壳来拓展故事寓意的小说,虽然笔力仍有未逮之处,辞藻也不是登峰造极,陈渐至少是一个踏实,勤奋的作家,和香港的乔靖夫一样,如今的华语圈里的类型小说家正需要这样的声音,而不是过多华而不实,炒作过头的糟粕,也希望西游秘史这个系列能够继续下去,为大陆带来更多合格的类型小说。
《西域列王纪》读后感(三):《西域列王纪》
一是能用一整天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的看完一本书,二是看完这本书想要去搜索相关书籍来看。这两件事简直让人想想都不得了……
今天待命值班,反正哪也不能去,也正好没有任何工作任务要做,于是可以看一整天书。
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却又觉得像这样的小说要用一大段时间来爽——才爽,因此一直没动。
今天看完以后,说实话,小说对悬念的设定感觉一般,与作者同系列的上一本书《大唐泥犁狱》在构架上差不太多,特别是常让“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成为后来的重要人物”这招,实在用的太多太多啦。
不过,小说的历史大背景却极有意思,也因此让人想要去找讲大唐时西域各国的书来看。
另外就是,有些小细节很有趣,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纯属我脑补了。
一个是瓶中人的设定让人想起孙悟空几次被困在瓶中的相似,以及被压在五指山下时对自由的渴望。阿术也是玄奘内心认定的大徒弟。
二是麴智盛作为一个痴男形象的出现,后又成为玄奘二徒弟陪同西行,这不是跟八戒一样吗。
《西域列王纪》读后感(四):序章纲举目张笔力浑雄
长安有术人何弘达者,诵咒占观多有所中。玄奘法师令其占卜西游事。达曰:师可去。去时形状似乘一老赤瘦马,漆鞍桥前有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序章二
贞观三年,秋八月。
这一年,长安霜降,庄稼绝收,在贞观盛世的前夕添上一层浓重的阴霾。月初,朝廷诏令,灾民可自由迁徙,随丰就食。三十岁本序章非作者虚构,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原文翻写。另据该传记载,玄奘“时年二十六也”。似有误。玄奘生年说法不一,据史家考证,玄奘当生于公元600年,时年三十岁。玄奘西游时间记载也有争议,有贞观元年说、贞观三年说等,本文采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所记载的贞观三年说。的玄奘背着木箱与行囊,混迹于灾民之中,行走在长安市上。
“法师,可是要远行?”路经何氏相术的店铺前,占卜师何弘达笑着朝他致意。
玄奘认得此人,长安城内赫赫有名的占卜师,与将仕郎李淳风、火井令袁天罡齐名,占卜预测无有不中。玄奘心中一动,合十施礼:“贫僧正要往西去,路途艰远,不知是否去得?”
何弘达沉默地看着他,袖中的手指快速掐算,忽然叹息:“法师一去,万里之遥,一路虽有险阻,也算去得。去时的形状,似乎乘着一匹老且瘦的赤马。那马的漆鞍前有铁。”
玄奘喜悦不已,合十谢过,从西市出了金光门,夹杂在逃荒的人流中往西北而去。
半个月后,玄奘抵达了凉州。凉州号称“四凉古都,河西都会”,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丝绸之路上的胡汉商人往来不绝,此时的玄奘已经名贯天下,凉州僧俗两界听说玄奘法师西游求法来到此地,慕名敦请,于是玄奘停留了一个月,开坛讲经。那些西域胡商听说玄奘西游天竺,将要经过自己国家,便借着回国的机会,纷纷告知国王,玄奘人还未出关,名声已经远播西域诸国,国王们纷纷命令沿途商旅打探玄奘法师的行踪。
但此时玄奘却遇上了麻烦。大唐立国未久,边界不宁,于是颁布“禁边令”,禁约百姓,不许出关。凉州都督李大亮得知玄奘打算西游天竺,当即派人追查,玄奘在佛门势力的庇护下,逃离凉州,来到了瓜州。李大亮的访谍随之下达,要求抓捕玄奘。
瓜州小吏李昌拿到访谍,大吃一惊,他乃是虔诚的佛教徒,急忙跑来见玄奘,当着玄奘的面将访谍撕掉,告诉玄奘:“法师务必早日西行,否则访谍还会下发。”
玄奘感激之余,又愁闷不已。
瓜州城已经是大唐国境的西北尽头,再往北就是构成边关哨所的五座烽燧,每座烽燧相隔百里,中间是荒凉戈壁,无水无草,只有烽燧边才能取水。但烽燧上驻有守边将士,张弓搭箭,日夜值守,见人则射杀。即使过了第五座烽燧,向西则是大唐与西域伊吾国之间的天然屏障——八百里莫贺延碛。目无飞鸟,下无走兽,中无水草,无数商旅都在这里迷失道路,尸骨无存。
玄奘日夜发愁,寻找偷渡的途径,逗留了月余,也无计可施。这一日正在阿育王寺参佛,忽然有一名健壮的胡人进来礼佛,礼完佛,此人却不走,绕着玄奘行走三匝。这是流行于天竺和西域的尊贵礼节。
玄奘惊讶不已:“施主为何行此大礼?”
“法师,”那胡人躬身道,“小人乃石国的粟特人,姓石,名槃陀。见法师佛光湛然,愿求法师为小人授戒。”
玄奘当即为他授了五戒,授完戒,石槃陀供奉胡饼和瓜果。玄奘想起自己的烦恼事,问:“贫僧想西游天竺求法,但边关戒备森严,无法偷渡,不知这瓜州附近可有什么便捷的道路吗?”
石槃陀想了想,道:“法师,小人曾经往来瓜州和伊吾数次,如果法师不嫌弃,小人愿意将法师送过五烽。”
玄奘大喜,两人约定第二日黄昏时分在寺院门口相会。玄奘兴冲冲地买了马匹、饮水和干粮,牵着马在寺庙门口等待石槃陀。黄昏时分,石槃陀如约而至,但随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牵着一匹老马的胡翁。
玄奘愣了:“难道老丈也要和我们一起前往吗?”
石槃陀急忙解释:“法师,这位老丈往来伊吾三十多次,对西行之路熟稔无比,我请他来也是想给您讲解一二。”
玄奘这才释然。胡翁幽深的眼眶里泛出一股笑意:“法师,西行之路险恶重重,沙河阻远,鬼魅热风,无有达者。即便物资充裕,结伴而行,尚且会迷失在这西海流沙之中,何况法师孤身一人?还请法师多加考虑,切莫以身试险!”
玄奘沉默片刻,断然道:“贫僧为求大法,不到婆罗门国,誓不东归。纵然客死他乡,也在所不惜。”
胡翁摇摇头,似乎有些惋惜,却又有些赞叹:“法师既然决定要去,可以换乘我这匹马。此马往来伊吾已经十五次,稳健且熟悉道路,必能带着法师抵达伊吾。”
玄奘这时才注意到了他牵的那匹老马,一看之下,不禁愣住了——这是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漆鞍上,箍有一块铁。
一股惊悚寒意顿时涌上脊背。玄奘深深地凝望胡翁,胡翁毫无所觉地憨笑着。究竟是何弘达的占卜术洞彻天机,如妖似鬼,还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暗中掌控自己的西游之路?
【透慎】
二次读依稀记得真相,所以一路看下来,更深刻感觉到玄奘与阿术的感情,以及隐藏在阿术背后的痛苦。大卫王瓶真的是一个悲剧……波斯王简直太变态了。
高昌(西游记的乌鸡国)、焉耆、西突厥、大唐、吐火罗、甚至波斯,一场列王的纷争。高昌国内政变占大部分。
书中几次动容情景:
第一次:麴智盛对龙霜月支真爱甚至发毒誓、跳火坑、送别龙霜月支;
第二次:亡隋王妃因受高昌王虐待,与二王子相恋谋反,父王爱子心切不顾一切复活二王子,在被苏醒二王子袭击一次后,第二次仍不顾一切去靠近,导致被二王子袭击并手刃爱子;
第三次:厌哒王妃不堪受虐,竟割头自杀,朱贵甘当宦官只为报仇与守护麴智盛,最后因杀高昌王的刀被玄奘替换,但促成了龙霜月支与麴智盛,高昌王也失去双腿,满足而死;
第四次:阿术陈述“瓶中人”历史,作为王子,从两岁就被药物改造、练习瑜伽术放入瓶中,三个月不吃不喝不呼吸,只能在每三个月夜晚进食,没见过阳光,只为巩固波斯帝国统治,已这样活到38岁。最后得知父王早在两年前被篡位而死,波斯政权一片混乱,失去“自由行走在波斯阳光下”的希望,回到王瓶里被烧死……
短短一部书,各种历史细节,谋略纷争诡计不说,着实写活了中间爱恨纠缠,玄奘区别于其他侦探,一直以慈悲与佛性对待层叠而出的纠纷、杀戮与背后的情感,确是精彩。
另大卫王瓶真相:内设烟雾、银针、毒物、火焰机关,也可以悄无声息分为两半使阿术进出。
疑点是:
1、烟雾如何精确像触手一样伸向确定目标?
2、高昌国外混战,阿术在瓶外操作王瓶,银针何以没有伤害到主角团?
3、井渠下阿术没有王瓶,是如何用银针杀流人的?
又另:麴文泰多亏你遇到的是玄奘法师啊后来还结为异姓兄弟(不过对子民、玄奘、二儿子确实掏心掏肺的好,阴暗面全发泄在王妃们身上了……),你这么变态在其他书里早被人道毁灭强制去世了……要不是史实需要……哼
《西域列王纪》读后感(六):我不是三藏,我没有悟空……
作为一名推理小说作者,我觉得推理小说的各种类型中,最难写的是历史推理。相比只有一个核心诡计就能洋洋洒洒写出几十万字的本格派,只有一个核心问题就能引申出无数悲催故事的社会派,以及完全靠动作戏和床戏就能支撑全书的冷硬派,历史推理除了要有推理内核外,还要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不能太冷门生僻,不然读者读了没有代入感。但是又不能太妇孺皆知,否则一点点小的疏漏都会被人看出来。写一本十几二十万字的历史推理,往往需要翻阅十数倍历史文献资料。可以这么说,历史推理是博学和勤奋的人才能驾驭的,所以既懒惰又不求甚解的我从来不敢涉足这个类型。在我看来,写历史推理完全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有那个时间和精力,足够写十几二十篇同样篇幅的其它类型推理了。然而,总是有人喜欢自我挑战,或则说是自虐。陈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第一次听到陈渐这个名字是我的一位同行向我介绍他写的小说《大唐泥犁狱》时,当时自认为在推理圈人脉颇丰的我完全没听过这个作者,一般来说,我是很少看国内原创推理的,除非是口碑超好或则是熟识的朋友的作品,《大唐》则属于前者。在好友的极力推荐下,我买了一本,很厚的一本,起初以为可能要看好多天,结果一打开就完全吸引住了我,基本上可以说是爱不释卷的程度一口气看完了。看完这本书后,我立刻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上新浪微博关注了作者,第二是写了一篇介绍该书的短评,加进了我给日本《本格推理世界》撰写的本年度大陆推理小说推荐的文章里。
时隔一年,在微博上看到陈渐的新书《西域列王纪》上市了,所以厚着脸皮要了本签名版。书很快寄来了,但是因为临近年关,琐事太多,所以断断续续的一直到出了正月才看完。答应要写一篇书评作为回礼,但是几次想要提笔都不知如何下笔,其实心中想要说的话很多,但是碍于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感想都说不出来。更主要是让我这种懒惰的人去点评一本勤奋的书,总感觉怪怪的。
笔者的历史知识比较贫瘠,比较了解的年代只有三国。还都是从评书和三国无双里获取的不靠谱的知识。所以,让我点评本书中的历史部分,我是完全无从下手的。所以,就以一个推理作者的经验和感觉,来说说历史之外的东东吧。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和上一本差不多,刚入手时发现比《大唐》还要厚上很多,不得不说我着实被吓了一跳。不过书虽然厚,情节却非常紧凑,基本没有拖沓和冷场的地方。而故事方面,加入了很多冒险元素和动作戏,相比很多推理小说里的文斗,本书的武斗成分则占了重头。
在小说里,围绕这大卫王瓶和西域列国,作者给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谜团。本来我觉得岛田老实的谜团就够“天上”了,而本书里的谜团则是更上一层楼,几乎达到了九霄云外。作为一名推理作者,我也曾试着去推理出这些谜团的真相,但是每每都以失败告终,在我看来,这些谜团根本就是无解么。不过当一个个谜团的答案出现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是我的想象力太贫乏了。书中的各种解答,严格来说,可行性很低,大部分只有理论上的可能。但是,推理小说不是纪实文学,我觉得在兼顾剧情和悬念的同时,只要能够把各种谜团合情合理的解答出来,而没有明显的漏洞就足够了。
接下来再谈下本书与《西游记》的关系。上一本《大唐》是依托《西游记》里的一个章节而引申出的故事。本书除了主角还是那个玄奘,而故事是发生在玄奘西行的路上外,别的就和《西游记》再无瓜葛了。这样的设定,有利有弊,利是不用再受《西游记》的束缚,可以更加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弊端就是让读者(尤其是我这种历史知识贫瘠的读者)的代入感有所降低。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博学如马亲王者,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去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以方便阅读和理解,让我终于小小欣慰了一下,原来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不是我一个,哈哈。
最后,我想说的是。柯南有小兰和阿笠博士,金田一有美雪和剑持大叔,卷福有华生,就连唐僧还有三个徒弟呢。但是书中玄奘实在是太孤独了,虽然在故事里也有过帮手,但基本都是昙花一现,最后不是打了酱油就是领了便当。所以希望作者再创作下一本的时候,能够给玄奘安排一位长期合作的搭档,不管是美少女还是好基友都无所谓了,这样去往西天的路上才不会孤单。
《西域列王纪》读后感(七):说说优点
来说说这本书的看点。 1.如果对玄奘的了解仅限于《西游记》的话,这本书会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唐和尚。瞧那玄奘和尚,能言善辩,智慧无限,口吐莲花不说,种种推理也是玄妙得很。你没看错,是推理。这本书中发生了众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几乎就要用魔法来定义了,可终究没有跳出常识的范畴,没有出现怪力乱神,全部都在“能够自圆其说”的范围之内。所谓小说作品中的侦探,往往是抓住1%的证据进行99%的推理最终得出超越100的结果。在《西域列王纪》当中,玄奘虽然也犯过错误,但终究还是做到了一个合格的侦探应该做的事情。像我这样打小就看《西游记》,对正经历史上的玄奘毫无了解,对其他小说作品中的玄奘也涉猎不多的人,这本书里的唐僧是非常有趣的。2.扎实的写作功底。扎实之处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符合时代背景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个唐代西域的写实主义风景,这可能与作者大量查阅资料有着直接关系。另外一个,就是这本书采用多线推进的方式写作,虽然玄奘是主角,但在其他角色视角下进行的故事也非常丰富,多线进行基本没有散乱,阅读起来非常舒服。3.环环相扣的设计。虽然这书中的推理部分,有一些部分看起来偶然性极强,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了一些意外,整个故事就不会存在了。可小说的魅力大概就在于能让偶然集中起来发生,这样才会有趣。所以,虽然有一些情节上的薄弱处,仔细推敲会觉得有些不合理,但整体来说,情节是环环相扣的,让人阅读下去的欲望很强。
《西域列王纪》读后感(八):三星半。
历史推理小说。给我带来了超乎预料的阅读体验。
长期以来,对当代本土的悬疑、恐怖、推理小说,我心中或多或少抱着一点儿轻蔑。冠冕堂皇的说法是:我以为大多数作者都太年轻,笔力还嫌不足。
我当然知道我是错的。
但读的就少了。这是很自然的事。由古至今,攒了多少好书还没能读过来呢。再说,就如《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敢说读一遍就够了么?
所以我是怎么鬼迷心窍把《大唐泥犁狱》捧起来的也实在说不太清楚。
主角是玄奘。
《大唐泥犁狱》里截了《西游记》中的一段:唐太宗地府还魂。创造出一个其实并不怎么出奇的故事。但气氛渲染得不错,到头来也自圆其说。还有文字,也在水准之上,是个惊喜。
就给了我读《西域列王纪》的动力。
说的是大卫王瓶的传说——三个愿望什么的。放在波斯、高昌、突厥……那边。仍用玄奘做主角,还杂了王玄策出场(后记里又作说明,是用王玄策的名字代了另一个无名英雄云云,这份用心也有趣:特别是对《天竺热风录》的读者来说)。
《西域列王纪》比《大唐泥犁狱》更有野心,舞台也更大;但确实会有天然的违和感:我从来没能搞清楚西域的历史和地理。所以俏眉眼做给我这个瞎子看,是挺可惜的。
然而仍是好书。
有一读的价值。
陈渐所下的功夫也令人感佩。
怎么敢不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