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10篇

2018-07-26 04:4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10篇

  《尼采的心灵咒语2》是一本由尼采 / 白取春彦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3-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一):认识自我,踏上自我完善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容易受到情绪困扰,尼采的“日神精神”,带我们走向内心,走出困惑。白取春彦选编《尼采心灵的咒语2》,涉及生、爱、自己表达、人等九个方面内容,从不同角度阐释成长中的迷茫痛苦,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精炼的文字朴实语言,每页的留白,便于读者抒发自己的情感,我恍惚看见尼采与莎乐美等朋友交谈;我恍惚听见《尼采的哭泣》中他与布雷尔医生对话外表强大,或许只是表象,前两天朋友讲诉同事A君跳楼自杀,在外人看来他工作出色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却选择了不归路,让人匪夷所思

  每人都有故事,看他能否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重遇自己。掩卷静思,四个主题触动我的内心,让我感觉到幸福的根源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

  第一珍惜时间,活在当下。“不要向过客那样只是用眼睛看看后就离去,而是要用自己的身心深刻体验自己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是你生命旅途。”尼采的这段话然我想起《失落的神谕》大旅行社宫殿,“所有的人都在等后离开”。我们都是历史进程中的过客,万物皆空,任何物品都不属于自己,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享受当下的感觉开心快乐的生活。

  第二持之以恒华丽转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岂不是尼采所说,“宝石经过磨砺不会熠熠发光”的再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第三勇于面对,自我完善。“丝毫不掩饰地面对自己”“不满是因为拒绝自我完善”。人最难的就是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当人能接纳自己的缺点学会欣赏别人,那他的胸襟自然宽广,就如大海包容每一滴海水沙漠包容每一粒尘沙,反思自身,发泄不满,抱怨不公,将问题归于社会或他人,只朝外看,不朝内观,岂不是自身包容能力不足,不能坦然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再现,我到底在害怕什么?就像逝去的A君或许是完美主义拥有者?

  第四合理取舍,珍惜事物。“美女真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与到手之后相比,还是到手之前更加让人热情疯狂的想要拥有他们。”追求时疯狂的想拥有他们,得到后食之无味,就像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人总是在纠结中生活,仰望别人的幸福,殊不知自己也是别人羡慕的一员。

  重新认识自己,抛弃自身不适宜的地方拥抱自己,汲予内在的力量,逐步踏上自我完善之路……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二):人类面临的普适问题

  2013年10月23日,许章教授坐客山东大学“天人讲堂”第五十七讲,主讲《从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论优良政体的国家理性》。其中有同学提到,中西文化融合问题。许教授以资中筠教授的经历为例(小时候同时接受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教育),说明了中西文化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融合。后来只所以出现难融合,是因为出现了利益考量

  读这本以新的体系选编的尼采语录,也有和上述同样的感受:169年前的尼采所思考的问题,和你和我现在所思考的没有本质的不同。尼采和我们同样关注:在人性为恶,人生短暂漫长假设下,个体如何渡过美好的人生,群体又如何和平共处分享一方水土?(这也是天人讲堂中许教授的观点

  这本书的特点不同于尼采原著和选集,而是日本学者白取春彥根据自己的理解全书分为:人生、爱、自己、表达、人、知、世间、美、心。编者在序言提到全书体系可以进一步归为生的创造承受苦难志存高远。所谓生的创造,即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我们自己不断自我创新、亲手创造出来的。承受苦难,即当我们接受困难努力超越时,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生命成长的时刻。志存高远,即一定要认真个人能力发挥极致,这样才能避免随波逐流、对得起自己短暂的人生。这些和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大繁荣》有异曲同共之处。

  这本书的编排,是有目的的让读者一天读一页纸;纸有留白,可能是为了让读者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尼采的话会做为工具引导我们认识这些大问题。而如果能反复的读尼采和自己所写的话,将有利于培养良好心智。根据我最近半年来慢读《圣经》,感触很深,道理需要慢慢悟,所以这类书也适合慢慢读。

  以下记录到现在为止最打动我的尼采语录。

  1. 工作创造自我:工作使他们的人格与心智得到锻炼,让他们成为这世上领先于他人的人(P4)。

  2. 宽容使事变容易:我们应该学会以宽容之心接受生命中的每件事,并耐心地将这些事情做完。这时我们会发现,那些原本我们认为无法做到的事,竟然比想象中容易得多(P6)。

  3. 放下沉没成本:我们的心就会被往事束缚,这样我们就不会留意接下来的各种新的人生经历,更不会明白这些新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新的认知价值观。(P8)尼采进一步指出“我们总是被庞大无比的过往经验、历史、记忆捆绑着而对未来忐忑不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羡慕孩子们那瞬间的幸福感。(P228)

  4. 努力才能为己所用:如果什么也不做就能得到,那么得到的东西也不完全属于自己。(P28)

  5. 不求福报反有福报:儿童既不受思想的盅惑与世俗期待,他们也不企盼从创造中得到回报。(P42)注:《金刚经》云: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6. 以缺点为师:正是有了这些缺点、弱点,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克服什么、改正什么,而且,也才会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自己的特点在哪方面。(P64)

  7. 体验是一连串事件:因为所有的体验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才产生了接下来我们要经历的新体验。(P65)现在的我们是之前行为结果,明天的我们则由接下来这些行为构成。(P71)

  注:这个和费雪“收入是一连串事件”有异曲同共之妙,任何事情只有做才可能为后续新体验创造基础

  8. 战胜敌人的最佳方式: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创造出新的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来打败敌人。(P68)

  注:以能力之增长打败敌人,也即打败敌人只是副产品,他们从来就不在我们的法眼中。尼采提到“狡猾的人的本质根本谈不上复杂。因为,无论何时他们总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所以实际上他们是再简单不过的人了”。(P105)另外,尼采还提到“这些爱中伤他人的人会用相同口气不经意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P134)尼采还指出了敌人的色厉内荏“他们热衷于制造这种威慑力是因为自己胆小,或者说,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让别人产生威严感的资本。(P165)

  9.真正的自己: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倘若这些东西都被拿走后的情景。比如金钱、家庭、土地依靠、朋友、头衔、工作、名誉年龄健康等,如果这一切都不存在。那样的话,剩下的又会是什么?剩下的是谁都无法拿走的真正的“我们自己”。比如我们的感性、能力、意志愿望等,还有许多。(P74)

  注:这和我们平常思维是相反的,在现代中国大多数人都往身上增加权力、金钱、朋友、头衔、名誉等来彰显自己经别人厉害,按尼采的思维这恰恰表明自己的虚弱,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正如电视剧温柔谎言》中女医药代表最后给大主任医生摊牌:我看中的不是你的人,是你的权!

  同样这些因素影响人格的显现:当我们没有工作、才能、能力、地位这些作为掩饰的时候,我们真正的人格就会暴露无遗地显露在世人面前。(P129)

  10. 境由心转:这些事情会因为我们如何看待它而有了价值或色彩。(P75)

  11. 认真对待任何事情:如果不全力以赴做事情,而只是敷衍了事或者是轻易放手不干,就是你把自己当成笨蛋。那样的话你做的事情就没有一点价值,人生就像慢性自杀或是等死一般。(P86)

  认真对于天才同样不例外:无论是什么样的天才都要经过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创造出杰出作品。他们身上没有所谓的奇迹,有的只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平常事”。(P137)

  12. 写书代表自我的更新:写书其实只是为自己的一些经历与克服的苦难做一个证明。这是一种超越了旧的自己,而蜕变成新的自己的证明。(P87)

  13.失去自我即是毁灭:如果把“帮派观念依赖观念、逢迎观念”作为好的价值观灌输给年轻人的话,那么也会教育出一无是处的人来。(P122)尼采认为这些人把人当作工具,“他们的特征是将别人看成工具;或者在极度蔑视人类的时候,将他人看得连工具都不如”。(P166)

  14.人的可塑性:无论我们到了什么年龄阶段,都要记住,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我们就好比是黏土,总是可以将自己塑造成想要的样子。(P138)

  15. 将新变旧即是理解:所谓理解或者认识,无非就是在内心深处将新事物与旧事物、熟知的事物放在一起,然后就不再管它了。(P141)

  注:这个定义非常符合直觉,也非常巧妙

  16. 大脑是连接因和果的桥梁:对事物的切入点不同,原因和结果也不同。而将它们用线牵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的大脑。(P168)

  注:这个理念在告诉我们所谓的因果其中有主观因素,人的价值判断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三):如果翻看这本书之后你有去读原著的心情, 那它就成功

  第一次写评(然后就要逐步开始了),其实不能算评,在下也没什么分量评论呵呵后,勉强算个读后感随笔尔尔。 我也就随便那么一写,你就随便那么一看。

  warning~(这是一篇欲扬先抑的文,当然四颗星全是献给尼采)~

  歪传:

  这个封面配色确实不怎么显眼,没有让人很想翻开。。。- =

  封面最上加黄的那行字“尼采咒语每天默念一页,成为勇敢、强大甚至伟大的人!”蓝色底色上最显眼的这行难免有点工具书之嫌。

  无论尼采还是哲学 都不该跟这种目的性使用的所谓工具书有什么联系。

  额。。。先不要被外表蒙蔽嘛、、、

  正传:

  翻开书页 序言让人记住的是werden----“是一个常用的德语动词,用来表现人或者实物发生的转变,成长甚至形态上的变化。”

  如果这种变化是你现在正期待或需要的,是你想看完这本书得到的就“结果”,那倒也不妨一试。

  目录看一下,全书分成了九个部分(关于“生”、“爱”、“自己”等)

  把尼采不同作品(《神圣的成长》《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中的言论门别类的放起来以便快速查找。当然,如果你是一个跟我一样对哲学什么有点兴趣,但是涉猎不深;对尼采只闻其名不见其言的初级读者,那么这本书是适合的。

  它是一扇小窗----原来你只被巍峨宫殿里传来的悠扬旋律吸引,但始终因为太过肃穆自惭形秽不敢踏进殿堂大门---- 告诉你这宫殿的主人也不过是个平易近人邻家大叔,在你因为自己的小情绪得不到解答时候愤愤坐在楼梯上时,他能一眼看穿,然后温暖犀利的叫你进屋,给你泡杯热可可,三言两语就能然你开朗起来。

  比如几日来正为自己或者别人的情感与道德感的事情隐隐担忧,但始终没有一个结果,这晚突然床头出现这本书,翻看到055 “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呢?能思考这些的是我们的头脑,不过,人是有生命的个体。我认为,相对于头脑,爱应该更多地源自我们的身体

  所以,因爱而做的事情,与善恶无关。爱在有善恶观之前,已经是人作为生命个体的一种本能。因此说,所有爱的行为都与善恶无关。”这种时候你或许觉得他所言极是就像遇到了知音;抑或不能全然接受他的观点却也获得了一种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又或者你并没有过关于此类问题的思考,只是看到了一段已故之人的言论。不管是什么情形都没有关系,因为这些都不影响你觉得他是一个有意思老头的这个想法 C: 笑,确实是这样,有意思的老头。

  总之,这不是一本很厚很重的教科书,内容也很精简。如果只是翻看一两个小时已经可以完成,我认为这书不是用来这样看的,它应该是一本放在床头或者枕边的书,在你想起的时候随手翻阅读一读品一品。就像去了陌生城市却在街角碰到老朋友,那种温暖安心中不失惊喜的感觉。对于一本话语集,我们的要求不要过高。如果你觉得它有趣,或者让你想更进一步了解原作者,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尼采的心灵咒语 做到了:)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四):给那些在怅惘的思考与行动之间的人

  我不是典型的势必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后现代主义者,也不具备所谓的傲视一切和批判一切的心智,但是在我心中不得不承认,曾经风华正茂的我和曾经满怀了理想以及抱负的我的所思所想有很长一个阶段被哲学大师尼采的行为哲学深深地、深深地影响过。以至于那些时候我近乎疯狂地收罗和整理尼采的经典语录,把它们小心地记录在一个心爱的日记本上,择其优良用做自己的座右铭,还与我同样喜欢尼采的同学一起互通有无,互相交流或争辩对于尼采某一个思想语录的体悟……

  虽然流年易逝,此时的我早已过多地浸淫于现实,而那些小心整理的尼采语录也早已在这些年不断地漂泊中不知踪影,但是如今想来,我依然难以抑制尼采行动哲学的思想盛宴曾经带给我的强烈冲击,尤其在阅读了《尼采的心灵咒语2》之后,更加唤醒了我对于尼采所赋予的热血沸腾的记忆。

  《尼采的心灵咒语2》精选了尼采各个时期不同作品中“关于生”、“关于爱”、“关于自己”、“关于表达”、“关于人”、“关于知”、“关于美”、“关于世间”、“关于心”等主题的经典语录,其中包含了很多我喜欢的诸如《人性的、太人性》中的“成长与变化体现了我们生命的存在,也告诉我们何为现实”,“苦难的尽头是通往旺盛生命的道路”,“吃饱了肚子的时候,人民大多变得很慈善”,“蔑视他人的人也瞧不起自己”;和《神圣的成长》中的“任何判断都是有色的”,“价值观与思想和道德没有任何关系,它是我们平日的生活状态下的产物,因此如果我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价值观也会相应变化”;以及《快乐知识》中的“住在自己内心里的对手”和“请留意自己的优点”等通俗易懂、引人思考又激励人奋进的名篇佳句。文字详略得当,恰到好处,篇幅长的不过半页有余,篇幅短的则只不过略略数语。

  是尼采以超越了日常认识和善恶标准的生命观点解释了人类对存在对生命本质的根本疑虑,也是尼采恰到好处的朴素表达将人类至高无上的精神哲学完全通俗化平民化,给那些在怅惘的思考与行动之间的人以无限援引,从而使哲学根本成为引人思考,激励人行动和指导普通人提高生活品质、提高生命品质的利器。

  对于还不能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完全加以认识的人,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毫无休止的折磨,我在尼采的哲学中似乎看到了这样的咒语,并很是为自己担忧,毕竟我还是在怅惘的思考与行动之间的人。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五):对尼采进行一把PS

  热爱哲学的人,应该隔一段时间就读读尼采。白取春彦所编的《尼采的心灵咒语2》,大概可以视为阅读尼采的片段式记录。体现了语录式,通俗化,励志色彩的。客观的说,哲学是对灵魂的励志,与低档次的励志相比,尼采是真正的励志大师。所不同的是,很多人乐意接受“励志大师”这顶帽子,但对尼采而言,励志大师这顶帽子有些配不上他。

  尼采不以严密的哲学体系取胜,或者说他不屑于营建一个体系,他是片段式的,散文式的,是具有酒神精神特质的。与大多数哲学家相比,读尼采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枯燥。白取春彦所编文本的片段式,有助于我们对尼采PS。

  1 天才并非指拥有超自然力量或被上天赋予特殊才能,首先要承认天才与普通人的共性,不同之处是天才拥有一种不凡的意志,并能持之以恒。

  :这里所说的“持之以恒”,其实就是强力意志。天才并不比常人多一只眼睛或多几克脑容,而是意志力支配着他们。贝多芬和莫扎特之被视为天才,绝非指他们从母腹中带来了音乐才华,而是他们一生中的大多数生命都跳跃在琴键上和乐谱上,他们对音乐充满狂热,好像自身就是音乐的一部分。巴尔札克和托尔斯泰同样如此,创造出那么丰富浩大的作品,并非因为外部事物赋予了他们什么独特能力,而是他们不断勤勉和不断思考的结果,这些同样是强力意志的体现。他们何以要以此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或者说以此种方式来生活),答案是自恃。世俗无法使他们获得满足,因而转从艺术(或哲学)中获取生命的支撑。天才,就是绝望中的自恃。

  2 任何人受到别人赞誉的时候,都会心情愉悦。然而,可能久久不能忘怀这种受到褒奖的感觉。

  :长久的沉浸在别人的赞誉中,很可能会导致你向赞誉本身投降。更进一步说,赞誉你的人如果段位比你低,则意味着你在赞誉中倒退了,并有做“赞誉”的奴隶的危险。

  3 无论你唾手可得的成果有多伟大,也无论目标多么近在咫尺,只要你伸手抓住它,一切也就结束了。在你抓住目标之前,应该唤醒你的心智。

  :心智不高的人,被一个小目标所折服;而一个思想深邃的人,则盯着较高的目标,不会屈服于世俗下的任何一个小目标。

  4 如果说存在一个快乐与苦痛交织共存的地方,恐怕就是人世间了,这个人们辛劳生活的地方。

  :苦痛是厚重的,快乐是轻薄的,只拥有其中之一,或者只经历其中之一,生命都是偏颇的。

  5 勤奋、聪颖、理性,安定的生活,高效率、舒适、长寿,得到更多的幸福、平等、自我满足等这些都要摒弃掉,你要摒弃掉普通人追求的这些狭隘的人生目标与生存之道。

  ;看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果你只为吃饱穿暖,做个升斗小民,那么勤勤勉勉大概能够做到;如果你只想做一个混饭吃的三流演员,那么走穴露肉炒作,大概也没问题;如果你想做一个混饭吃的二流艺术家,那么混些名气,创作几件入世俗人眼的艺术品,大概也足够。不过,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且不求声名,只求艺术上的成功,那么你必须放弃世俗的幸福,放弃一切软弱的依赖,否则你无法直入灵魂的深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唐僧就是一切追求者的化身,你要放弃的不仅是事功、名望、利益、地位,你甚至要放弃精神上的依赖,比如爱情与性……连苦痛给你的安慰也要放弃,你不但要穿越重重迷雾,更要超越璀璨繁华,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获得艺术(宗教,或者生命)上的成功。在这里,仍然能够看到尼采超人哲学的痕迹。

  6、爱就好比在两个人的不同点之间架起一座看不见的桥。

  ;尼采倡导超人哲学,但却从来不否认爱。爱是人之存在,乃至人之为人的基本因素。尼采论及爱,往往更加深刻和精辟。爱之伟大,并不在于构筑于人的相似性与相同之上,更在于不同之处上。这才是真正,且伟大的爱。某些泛论爱者,往往需要一大段话才能说清楚,尼采则简洁而清晰,令人服膺。

  原本爱的欲罢不能,一旦得到,热情与性质又消失殆尽。然后心意又会转移到别的人或物上。

  ;花心的人,并非是爱别人,而是爱自己。准确的说,这不能算是爱,这是一种疯狂的自恋行为。

  7 个人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但群体令人迷失。

  ;群体令人迷失,孤独令人疯狂。人是天然的群体性的动物,但天才则是孤独的老虎。

  尼采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富金矿床,你可以在各种艺术中发掘出他的魅力,大概这就是天才哲学家的力量。我能够从某一个小说人物身上看到这种影子,又能在自己的情感里发现同等触动,这是尼采给我的自恃。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六):一本能给人心灵上的抚慰与自制的书

  在买这本书之前,我对尼采可以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了解,甚至现在,也没有查一下百度。只是单纯的说一下这本书,拿到手的第一瞬间,感觉装订不错,纸张是我喜欢的感觉,透着淡淡的安静。随便翻开一页,感觉变了。一页一句话,真够浪费的哈。等真正的读了几章后,我感觉这本书真的能给人心灵上的抚慰与自制。就像前面的读者所写的,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但是这种突然间发自内心的感触是语言远远无法表达的,心里像被某种力量充满,不再迷茫困惑,不再自怨自艾。经常为某些事情烦恼,生气,压抑,头疼,失眠。也许纯粹是心理作用,总觉得看过书以后,心态有点改变了。也许并不是内心真正的变的强大,只是在物质生活渐渐大于精神生活的现代,我,需要一个让心灵休息的港湾,一个无人踏足的安静祥和的世界,自娱自乐,自说自话,只是因为一瞬间的感悟,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为梦想,为现实,总是有很多的无奈与抉择,尼采教给大家如何正确的面对世人,学会爱与被爱,学会,为人处世。 喜欢封面的摘血— 当你深陷自我厌恶中时,吃个饱饭,再睡个饱,比平时多睡会儿,才是最好的调整方法。 孤独并不是好事,孤独会让你堕落。孤独会让人类腐朽变质。去吧,走出房间,上街去吧! 真的很对呢~好像,真有这样一个人,在了解着自己,真的可以看穿内心所想所思。不再寂寞,不再孤单。 ——纯粹个人见解,毕竟只读了前几节嘛,后面的内容,我会更加用心去读的。 有哲理的书,并不一定是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力的人才可以看的哦。也很适合刚踏入职场中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新手看哦。内心强大,才能迎接更多的狂风暴雨,自由安全的航行。 各位请见谅,实在没人听我唠叨,写多了点。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七):名言警句之我见

  看到这本《尼采的心灵咒语2》,我突然想起上学的时候,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摘抄一些名言警句,有专门的小本子,从各类杂志或者书籍中找寻能够让自己有所感悟、有所触动的句子,他们可能是诗句、可能是哲学家的某段话,那个时候我们看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苦思冥想其中的含义,也借以思考生与死、爱情与友情、人生的价值等这些宏大命题,如果在写作文中能够引用某某说,就会被老师表扬活学活用……那是一个多么青春飞扬、充满生命力的时光呀。

  年纪大了,整天忙于工作和生活,渐渐地心灵也麻木了,与名言警句的距离渐行渐远了,似乎再也没有那么有力量的话语可以激起我们内心那块柔软的地方了,也没有时间去探讨和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了,把那些视为“文艺青年”的特权了。看到《尼采的心灵咒语2》,反观这些年走过的心路历程,我的内心一直没有离开过那些“名言警句”,只不过我不再那些华丽的富有哲学意味的字眼来装点我的生活罢了,它们一直和我在一起,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是亲身实践着这些“名言警句”,而不是青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尼采,这个被称作“疯子”的哲学家,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看破了一百年之后人们的内心,这个时代的人们,物质有了极大丰富,而内心却缺乏信仰,在很多时候会躁动不安甚至惹是生非,那就看一下他的“心灵咒语”吧,你会在其中找到安放心灵的空间。“所谓生存的力量,指的不仅仅是活着,而是生命中昂首向前的动力。这就是所谓的开拓性的不断前进的永不熄灭的生的力量。”你沮丧的时候,看到这里,是否又会精神抖擞,重振旗鼓呢?!“成为强者吧。成为有爱心的强者吧。真正的强者,勇于宽恕对手的过错,并且还为对手的胜利给予最真挚的赞美。”如果那些因为心里有问题的人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报复了社会,看到这,会不会改变初衷呢?

  尼采的“心灵咒语”不仅仅鸡汤性质的抚慰,而更像是一盏在黑暗中的明灯,当你有迷茫,对某些事情认识不清的时候,他的咒语就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功效,忙碌的现实中的人们需要这样一本咒语鞭策鼓励自己勇往直前。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八):最励志的哲学格言书

  最励志的哲学格言书

  文/张宏涛

  初识尼采,源自高中时读鲁迅的著作,后来便在地摊上买到了一本《尼采文集》,同学们都笑我不务正业,时间那么紧还看这样深奥难解的大部头。但我却乐此不疲,因为书里有太多鼓舞人心的箴言了。

  上大学时,我第一件事就是到图书城买了全套的尼采的著作。早上,在同学们都在忙碌地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我却在激情澎湃地朗诵尼采著作,还因此得了“狂人”的雅号。我曾抄了厚厚一本尼采的格言,这些格言如同咒语一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能够坦然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可惜的是,这个摘抄本后来丢失了。

  见到《尼采的心灵咒语2》(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我不禁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的摘抄本吗?只是,该书远比我的摘抄本更系统、更有条理,更方便阅读。这本书是日本尼采研究专家白取春彦在彻底研读尼采全部著作后精编而成的“尼采的心灵咒语”系列第二本,分为“生的创造、承受苦难、美的感悟、自我超越”等九大主题224篇。该书重点是启发读者“怎么做”,帮助读者践行一种高效的方法论。

  尼采虽然是伟大的思想家,但更是一位富有酒神精神的伟大诗人。他的著作充满了对美和人生的热爱。因此,尼采的著作与康德、黑格尔等同行的让人沉闷的著作完全不同,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尼采喷薄的激情、横溢的才华、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洞察力让他的著作具有超乎寻常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该书精选的全是尼采豪气冲天、直击心灵的箴言,可以让读者在闲暇时光用最短的时间享受尼采烹制的心灵盛宴。随便翻开一页都能看到激动人心的咒语,给人前进的力量。比如:

  蝴蝶的生命宛如露水,还有一天就将逝去。即使这样,它也会挥舞着纤翼,在寒冷的花丛中,留下那美丽而脆弱的倩影。

  层出不穷的障碍正是将自己历练成杰出人物的催化剂。

  如果不全力以赴地做事,而只是敷衍了事或者轻易就放手不干,你做的事情就没有一点价值,你的人生就像慢性自杀。

  生活中的那些无数的小喜悦与满足感积累了很多时,人们的伤痛就会被冲淡、带走。

  尼采的著作影响了几代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该书也风靡全亚洲,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尼采说:“我在写书的时候也有目标。我希望我的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干劲儿。”我想他的目标必定能实现。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九):意犹未尽读咒语

  意犹未尽读咒语

  文蠹鱼

  手里有《尼采谈自由与偏见》,有幸又读到《尼采的心灵咒语》。可惜一点的是,手里这本是2,第一本没读到。意犹未尽的是,再多点页码就好了。单单这一本,编者也是费了心思的。本书是提炼的精华,来自尼采的多本著作。这对读者来说,每读一句,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使得我们更轻松直接阅读精彩片段,与体会作者深刻的人生领悟。每一句都是深入骨髓的人生哲学,我想,这和他的一生有着直接关系吧!?

  是在心情半矛盾的状态下阅读的,显然书中字句是入得心的,那些和自己不谋而合的句子使得思考良久。这些都是尼采一百年前要命的蛊惑人心的妖言,也是励志的魔力箴言。当年尼采说:我的理论是为一百多年后的读者准备的!他的疯言疯语,一言击中。何止今天,未来的日子里,对读者来说,仍旧获益匪浅。看似浅淡犀利的句子,其中的哲理不容忽视,应该是常看常新的思想书,也是解你心灵之谜的良药。谈人生,谈人生难题,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

  在无常的有序无序的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安逸,所以面对时就要思考,在矛盾的边缘如何取舍,如何面对,如何驾驭,如何承受,如何志存高远,最终抵达心灵通达的地方。书中分九章来足一分块表述。你所吸取的就在那里,打开就会有惊喜。天才的一生是短暂的,1900年就已经离开人世。在段落里能感受到充满痛苦的人生体验,我想没有经历过痛苦,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在《当尼采哭泣》影片里了解到他被病痛折磨时,就不难想象疼痛交加一身时的痛苦,哲人的痛苦与常人不同的,多加的就是思想的重与轻吧!他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文词中又是一道幽远的风景。——“人生根本的答案,既是魔鬼的思想,亦是伟人的见识,他是美丽的,也是可怜的”,足以把尼采的一生和他的著作合二为一。由不被接受到接受。

  周国平曾写过他。最初,也是阅读周国平的作品,才走入尼采精神世界中来。周国平一遍遍地提及,使得立马想读作者原文。现在还隐隐记得阅读第一感受时的心情。《悲剧的诞生》,似懂非懂,就是在那样一种状态下接受尼采的!眼下这本心灵咒语,无疑,在阅读上轻松得多,也能深刻理解。一条条咒语,都是心里自救法则,它启发你,激励你,令你自强不息。

  《尼采的心灵咒语2》读后感(十):一千个人眼中有同一个尼采

  一直以为哲学家的作品都是高不可攀的天书,只有庄子这种“顽皮”的神话故事可以让我等凡人窥探一二

  结果,惊才艳艳的尼采也能在你身边侃侃而谈,关于现在、过去、未来、梦想、成长、自己……

  他像个沉默的老者,只说寥寥数语,却总能醍醐灌顶。

  关于现在、过去、未来

  如果我们正在绝壁上攀登:

  往下看,是万丈深渊;往上看,是遥不可及的终点。

  往下看,让人心惊胆颤;往上看,让人心灰意冷。

  这和人生是何其相似 ——

  二十多年的岁月就这么恍惚着度过了,似乎没有什么成就,更远远谈不上伟大,甚至有一大把的同龄人早已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自己就像是卑微的蚂蚁,就这么浑浑噩噩地,习惯性地慢慢攀爬着。

  翘首企盼一下未来,似乎也是那样暗淡得不见一丝星光。

  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只有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

  无论是后面还是远方,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我们只需要关注现在双脚踏着的地方就行了。

  对一位画家来说,人们对他最高的称赞不是画得漂亮画得精细,而是画得有生命力,鲜活的生命力。

  哪怕只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在狂风中舞蹈时也是那样值得人尊重。

  我们拥有什么样的际遇,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不应该妨碍我们在每一个当下蓬勃地活着。

  关于梦想

  梦想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有一种婴儿睡着时甜美的感觉。

  梦想不同于想象,梦想的基石是现实。

  想象则不然。

  想象可以不负责任,可以天马行空。

  通过想象,我们可以逃避现实,在虚幻王国中虚假地快乐着。

  通过想象,我们可以超越现实,在虚幻王国中渺小地骄傲着。

  如果有一天,梦想变成了想象,就是我们应该放弃的时候。

  关于成长

  小时候,我们在各种条条框框中成长,每个人穿同样的衣服,剪同样的发型,

  我们学会要做团体中并无二致的螺丝钉,忘记了什么是特立独行。

  不知不觉间,我们失去了勇敢,失去了洞察力。

  无论面对什么,我们只需要人云亦云,从不曾认真地去了解和体会。

  很多人说,西藏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那里的天更蓝云更白,那里是自由的。

  哦,是的,如果去了那里,我就自由了。

  真的就自由了吗?

  不能拆开心灵的枷锁,无论你的皮囊去了哪里,也只是被操纵的木偶罢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跟随那些有头有脸的所谓名人高谈阔论,以为是志同道合,而其实不过是自己被言论填鸭式教育而已。

  我们不一定要符合周围人的思维模式。

  关于自己

  我们总是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缺点,好吃懒做拖延症……

  要一口气说出自己的优点却并不容易,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更喜欢自己一点呢?

  为什么我们可以为了周围人的期望经营人生,却忽略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呢?

  为什么我们要那么理性、刻板地活着,哪怕自己其实激动得想满屋子乱窜呢?

  我们不需要那么内敛,应该活得更潇洒,更自由……

  整本书两百多页,每页一个片段,可能是几段话,也可能只是一句话。

  不多,但是却厚重。因为字字珠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