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资源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资源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7 05:1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资源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资源战争》是一本由吴晔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7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资源战争》读后感(一):再评《资源战争》———兼论“基督科学箴言报:资源战争 中国切入西方盲区占先机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对原材料需求以及供应塑造未来。在需求方面人类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到2100年,这一数目将从今天的70亿增至100亿,史无前例经济发展率以及新兴市场全球财富做出的贡献将产出30亿的新中产阶级,最终这也将造就巨大规模城市进程。而这所有的三个因素正在,并且还将继续使得原材料资源变得捉襟见肘

  而供应方面其实很明了土地水源能源以及矿产都不足支撑上述的这些趋势。与此同时,对原材料的争夺正在以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武装冲突形式显现,自2009年以来原材料的价格已经上涨了150%,此外还有大约25场战争可以追溯到争夺原材料之上。

  就此,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刊发对丹比萨•莫约的采访文章指出,关于这场原材料争夺战中的赢家输家值得一提的便是在所有的国家之中,只有中国刻意地制定出了系统化的计划保证自己原材料的安全。首先,中国正在向所谓的“缺爱轴心”(Axis of the Unloved),那些传统上遭到西方发达经济体忽视的欠发达的经济体投资,例如拉美、非洲以及东欧。中国正在这些渴望得到投资和经济增长区域达成一笔又一笔的交易

  其二,中国正在使自己成为主力买家。中国拥有者超过30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且还宣布将在发展中及发达国家积极进行购进、卖出以及借贷。中国有能力超额付款,并且也已经这么做了,而现在轮到了西方国家遭受信用和赤字的危机。最后一点,中国还已经成为了独家垄断买方,在某些特定的原材料上成为了最主要的买家,例如铜以及煤,这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设定价格的能力。

  但是那些处于“缺爱轴心”的国家若是认为自己已经站对了队,并且能够借此机会使得自己在过去被边缘化的经济挤进全球市场的话,这也并不尽然。要实现这一点依旧需要西方发达国家在态度上做出转变,光靠中国单独来做是不够的。在将这些过去还是援助目标的国家视作是平等伙伴,这在西方发达国家看来还很勉强。对于那些发达市场以及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它们有着一套涉及贸易外国投资以及资本市场的政策,但是对于那些如非洲一样的欠发达区域,又完全是另外一套政策。

  对原材料的争夺,还将对21世纪东西方的关系产生冲击。将民主视为政治座右铭同时将个体资本主义视为经济平台的美国模式,正在与实行权威主义及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模式进行理念上的战斗。所有的新兴经济体则都是这场战斗的旁观者,他们想知道到底哪种模式能成就更好的经济增长。

  虽然原材料稀缺严重性已经得到了关注,但是单独关注于原材料的全球性监管机构仍旧尚未出现世界需要一个新的组织,其需要能够知晓眼下所进行的大规模转型,并且还能够将所有国家,无论是拥有资源的还是需求资源的都视为平等的公民。此外,这一机构也不能先入为主的就认为西方式的民主就是主宰未来的典范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事实上,而非洲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忘了,自己曾经犯过的滔天罪行,从奴隶贸易到鸦片贸易,终于作为不受欢迎对象当地人赶了出去,造成盲区的原因恰恰是他们对资源掠夺的贪得无厌!造成盲区的原因恰恰是他们那套所谓的民主机制自私自利性,有利于培养当地的买办代理人,却基本无益于培养当地自主工业体系。谁说这个世界发展就只有一种模式哪?中国因素、中国力量、中国气派和中国智慧,又到了为世界作出属于自己贡献的时候了!

  《资源战争》读后感(二):揭去历史面纱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小姑娘。”意思是历史经常被人篡改,面目全非。而真正的历史写作者阅读者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撇去表象深入实质。本书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风云变幻旖旎风光,历史,也许永远都无法穿透,但只有最深刻人才能真正接近它、读懂它。 作者用讲故事方法将无数个世界史上的事例展示给读者,并告诉人类:资源文化决定历史走向。无论何种主义或理想,资源,是一切战争的真实根源。 这是近年来看到的最有价值的时政书,立意深刻、论据充足、论证严谨,且语言风趣跳跃风格时尚,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是值得推荐的。

  《资源战争》读后感(三):资源永远是地球核心话题

  地球上生活过亿万种生物,大部分物种灭绝了,能存活下来的物种微乎其微,少之又少。

  地球只有一个,如果人类不懂得经营地球的资源,就只能像白垩纪的恐龙一样,尽管曾经主宰地球,不可一世,却也最终逃脱不了灭绝的命运

  如何善待地球资源,如何管理资源,应成为人类的核心话题。

  除了争夺,哄抢、战争以外,人类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式保护地球,保护人类!

  《资源战争》读后感(四):世界,美国控了吗?

  武侠片里总会有这样的情节江湖盛传有一绝世宝典,得之,则可独步武林长生不老。练之,则须遁世山林,自残自虐。武林各派纷纷追索之。由此,江湖大乱,死伤无数,人心惶惶。最终,宝典或无中生有灰飞烟灭,而习宝典之人或走火入魔死于非命

  隐隐中,透露着这样的主旨:最好的东西,应属人类共享,独吞者其命亡矣。这其中寄托创作者引而不发的价值观

  世界,何尝不是江湖。弱肉强食、各怀鬼胎、欲豁难填、利令智昏......

  而资源便是地球人类追逐的宝典。哪里有资源,哪里便有纷争;何处有资源,何处便不得安宁

  远的不论,只看近现代。

  中东的战火,非洲的贫弱,南美的失衡,太平洋的不太平......这一切,与“自由贸易”的强力伸张、“平等博爱”的野蛮扩散、东印度公司四海为家和美元的无所不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在对资源的掠夺、攫取过程中,荷兰、 西班牙、葡萄崛起了,又衰落了;英法苏、德意日崛起了,也衰落了;最后崛起的是美国,在自由女神的庇佑下,美利坚民族颇有中国的大秦帝国之风:奋“七国”之余烈,举“自由”而御宇内,挟欧盟而乱中东,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民主”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也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苏丹、马里......这个名单还能无限延伸下去。他们的版图里国家散乱人民流离失所,内无统一,外无独立。只因他们都是小国寡民,却偏偏天赋异禀,身怀宝藏。“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背后是帝国主义贪婪双眼,是丛林法则里的资源盛宴

  今天,如果只有美国式的“民主自由”一统天下,便正如魔教的教义主宰江湖,世人皆为其所用、任其宰割。入此教者,神乱心丧,智失德亡。

  如今,地球的每个角落——海洋石油、土地、航道、矿产、天然气......所有的资源宝藏都已被分割,或正在被争夺。每一条河流都有归属,每一片森林都有标志,每一朵云和每一滴水都有主人,就连沉寂了亿万年的南极和北极,也突然变得炙手可热

  靠帝国主义起家的西方国家,在建立对世界的霸权过程中,使一种见利忘义、强取豪夺、损人肥己的价值大行其道。最大限度地耗尽每一粒资源因子,成为许多国家领导人对待资源的态度。

  “如果真的把极地这两块地球‘压箱底’的资源哄抢光了,人类的命运大概也就到头了。”作者给人类的生存前景提出了盛世危言。

  自然,人类也渐有觉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但,在资源的诱惑面庞与袅娜身姿前,有几人能坐怀不乱?

  读者似乎看到了一个多败俱伤的结局。并非危言耸听,正如许多智者预言:人类,若不学会节欲,终究毁于自手。

  读书的过程,就是梳理当代国际关系史的过程,也是还原历史真相的过程。作者将政治家口中的天下苍生经济学家眼中的全球一体化,军事学家心中的国防安全战略,还原成简单而深刻的四个字——资源战争。

  资源是什么?是自然的馈赠

  战争是什么?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

  从炎黄对决春秋争霸,从汉唐盛世到明清式微,无一不散透着资源的魔力

  从十字军东征到匈奴西进,从苏联解体到欧盟成立,无一不担负着资源的驱使

  从拿破仑到哥伦布,从希特勒到东条英机,无一不暗藏着资源的野心

  尽管如此,作者并非散布阴谋论。“为资源而战”只是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趋势的认知,而并非建议。作者将历史事件背后的资源动因一一摆出,目的不是倡导,而是否定。否定无所不用其极的资源态度,否定欲无止尽的资源掠夺。“世界,美国控”是人类的警钟,是地球的紧箍咒。同时作者也提醒善良国人常持对资源的忧患意识与战略攻守,正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正是笔者钟爱此书的理由,书中既无故作惊世骇俗之语,也不作无病生吟之状,读者看到的只是字里行间对历史的用力解读与对资源的深度忧思公正持允,不失厚道

  茹毛饮血、伐薪烧炭......人类对于自身的认知便是从与资源的相处开始的。

  资源是土地的天赋。“地大物博、山高水美”是对一片土地自然禀赋的盛赞。

  然而,幼时天才未必终能成大才。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着不可思议的辩证,正如作者所言:

  资源丰厚,是国家之福,民众之福。但是,福兮祸所伏;

  资源稀缺不见得是祸,却总不是好事,然而,祸兮福所倚;

  资源利用好了可以强国富民,利用得不好可能招灾惹祸;

  资源丰富可能造福民众,也可能养出国民骄娇懒惰恶习

  资源贫瘠可能影响发展进步,但是也可能及时练就应对资源危机的能力……

  人类绝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也不是统治时间最长的一种生物。

  在地球漫长岁月中,迄今为止,最具霸气的是恐龙。这个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的物种,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

  然而,恐龙还是在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白垩纪古新世灭绝了。1亿6千万年,这个长得无法想象的时间定义,最终也只能成为地球历史坐标系中的一段。

  人类,不等于永恒

  人类对地球的支配能否超越恐龙?这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类不学会善待资源,命运堪忧。

  《资源战争》读后感(五):我们不再会为一个女人发动一场战争

  人类文明进化这么些年,在单个的人与人之间已经较为文明,到家庭为单位也还是文明的,到村落、到城市、到省份范围越大,文明的程度就越低。到了国家的层面,真是与野蛮人无异。睁眼说瞎话,动手角蛮力,反目成仇恩将仇报种种,都是家常便饭。所以,我很同意作者在序言里的判断:资源是国家的命门,资源争夺一直是人类几乎所有战争最为直接的动力

  作者有一个大胆的预判:如果将来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管表面上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因果故事,骨子里肯定是资源争夺引起的。我很赞成这个观点。其他还有什么值得这样抢夺呢?一个女人引起一场战争,已经不能在这个时代发生了。不过也许未来科技发达了,争夺的就不限于地球上的石油之类,也许要争夺月球或者其他星球上的资源了呢。

  而按照我一开头提的观点,即便乐观的认为人类持续文明化,有一天当真世界大同,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像如今我们邻里相处,虽然各自有小算盘,表面上总算和气谦让起来,星球与星球之间,也一定仍然要为资源争夺而战的。这当然是要较远的将来才能发生的事情,但这也正见得资源争夺是智能生物永恒的主题

  《资源战争》读后感(六):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再评《资源战争》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依旧,弱肉强食依旧,书读过半,感觉意犹未尽,再发评论。以寄余情!

  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也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苏丹、马里,如果愿意,这个名单还能无限延伸下去,他们现阶段共同点都是国家散乱,人民流离失所,内无统一,外无独立。原因很简单,在大国竞技舞台上,他们都是“匹夫”,小国寡民;而偏偏又有丰富的资源,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旧时是殖民主义垂涎的目标,新时代是新帝国主义眼中的盛宴。

  这不禁让我时时想起1900年的中国,那也是个“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时代,对象是那差一点被八国联军瓜分了的苦难深重祖国,1900-1969年间后续经历了日俄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珍宝岛危机。这才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从此,中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但是,我们站起来的新中国,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力量投射到世界范围内,重新崛起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强国。话要有人听,事办得让人肃然起敬,成为强起来的新中国,其实,我们路还很远。这是个现实的世界,有些人注定了耳朵不太好使,要让他们听得见,你得开枪。他们只对强者俯首帖耳。海权论倡导者马汉有句名言,你的领海范围是由你的大炮射程决定的。既然是弱肉强食的规则,我们的选择只能强大。

  因此,我们这一代的奋斗就显得承前启后,弥足珍贵。前人已经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为我们赢得了地位和尊严,我们要通过自己艰辛的奋斗告诉我们的儿孙,我们无愧于这个时代。要奋斗就会有艰辛,但是艰辛中孕育着新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的过程,我们的强大,源于价值观的强大,源于理想主义信念的强大,也源于中国传统智慧的强大。让那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悲剧因为我们的强大而不再重演。一个理性自治的中国,绝对不是情绪化的,更不会丧失理智,绝不为他人火中取栗,必然能稳住阵脚,最终做到有所作为!

  《资源战争》读后感(七):对不起,因为你还不够强大。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语见《庄子》,将一个残酷的现实展现了出来,有些事,人家可以做,你却不可以。没有原因,仅仅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

  一直以来,公共知识分子们,总愿意站在道貌岸然和意识形态的高度审视这个世界,并彪炳自己的深刻、洞察和无所不知。所有非意识形态、非道德、非崇高、非理性的声音,都被斥为形而下的庸俗或低俗,但是,这是个并不务虚的世界里,那些自命理想主义的信徒往往碰得头破血流。因为真实的世界不论表象还是实质到处都充斥着满目疮痍的伤痕,而似锦的繁华不过是这个世界稍纵即逝的匆匆过客而已。

  在公知们高歌的普世中,我们见到更多的是那些高唱普世国家精明的小算盘。民主的大旗下,利益的纠葛不见了,资源的诱惑遁形了。而那些,不过是“在一切都是利益,为了一切的利益”口号下,甚嚣尘上的实用主义隐瞒,在理想主义只能沦为沉默羔羊的时代。我们是看客还是参与者,是坚定的信徒还是随波逐流的浮萍,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感谢作者,从实用主义的迷雾中,坚守着理想主义的信念。在戏谑幽默的文风中,片语解颐间披露的却是最真实、最血淋淋的残酷。

  在今日中国对外交往的历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当我们满怀希望走出国门与世界拥抱的时候,当我们充满善心成为世界重要参与者的时候,总是能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杂音,在传统的帝国主义和殖民者看来,中国人传递的善意不过是资源掠夺的另一种版本而已,伴随着传统帝国主义强国的围追堵截,中国走出去的历程异常艰难。混合着西方理想主义精神和中国传统智慧的现代中国人,我们不得不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残酷的世界,更加深刻的体味这是什么样的规则在主导着这个世界。既然我们要拥抱全世界,那我们只好拥有容纳全世界的宽广胸怀。

  当今世界,在左派或右派的算计中,在政治和经济的博弈中,所有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和那些利益丰厚的胶着点都以资源作为秘钥进行了解读,游刃于现代史和当代史的点滴片段中,体味那些并不神秘的朴素真理。祝愿我多难的母国啊,能早日强大,能抓住那些窃国的手!

  《资源战争》读后感(八):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非洲一如既往的贫弱,南美一如既往的失衡,亚洲稍好,却四处桎梏,世界近代史可谓第三世界国家的苦难史,或者是帝国主义的丑恶史。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所有的战争背后都藏着深刻的动机与根源。资源是一切战争贩子心中最深的渴望。

  从16世纪到20世纪,第三世界国家输得倾家荡产,21世纪,还能再输吗?

  资源是国家的命门,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未来的希望。资源大战注定不可避免。

  本书立意高远、角度独特、寓意深刻,文中史料详实,论据充足,论证严密,文字跳跃,读来既有情节感,又有史论价值,是我近两年来读过的最好的书!

  《资源战争》读后感(九):中国应对能源安全更有信心——张金阳

  最近几年,“资源战争”这一概念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认为,石油、天然气、矿产以及水资源的短缺,预示着国际局势未来将变得越来越紧张。

  然而,过去几十年里,虽然资源在全球的分配已彻底改变,却并没有因此爆发过武力冲突。

  美国能源信息署(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本周宣布,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这一事实反映出发达世界与新兴经济体之间资源消费的此消彼长。

  1970年,富国俱乐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石油消费量相当于世界石油产量的75%;今天,这一比例已不到50%。

  就像任何经济学家都能预见到的那样,资源流动的这种再分配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

  由于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油价已被进一步推高,促使发达国家消费者减少开车、使用节能汽车和换用天然气等替代能源。

  在美国,高油价还引发了供应面的变动,主要表现为页岩油繁荣,这缓解了上述调整带来的压力。

  20世纪的历史表明,资源冲突确实可能发生,但自1945年以来,大的趋势是——市场已然在发挥作用。发达经济体若想努力顺应中国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那么展开沟通、让中国明白这一事实就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的能源政策基于一种认识——即石油市场的可信度值得怀疑,而石油供应总是岌岌可危。这种认识促使北京方面采取了外界看起来不那么可取的政策立场,如不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向伊朗施压。这还助长了紧张局势,比如对南中国海油气权的强硬声索,而这种局势可能会引发真实的冲突。

  在缓解中国的担忧方面,美国做得并不好。阻止中国控制加拿大尼克森(Nexen)在墨西哥湾的资产就表明,美国仍在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动机。

  以贸易关系将各国联系起来,虽不能确保和平,但帮助中国提升其对本国能源安全的信心会让它成为一个更好的国际合作伙伴。在全球石油贸易中,中国所占的份量变得日益重要,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应该努力让中国相信,它仍将保持这种地位。

  《资源战争》读后感(十):女孩子也爱看的书

  煤炭能源的瓶颈、石油资源的危机、北极航道上的各国博弈,再联系到媒体报道的全球金融危机背后所隐藏的各国对于珍稀资源的战略储备,一场全球范围的“资源战争”狼烟渐起,资源争夺一直是人类几乎所有战争最为直接的动力,新一轮的资源大战开战在即。嗅觉灵敏的出版商看准了这个时机,一时间,洛阳纸贵,各种有关资源危机与国际关系的图书相继推出。走进书店,书架上带有“资源”二字的图书一如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大草原上追随着雨季进行大迁徙的角马,乌泱泱一大片,却没有特点,千篇一律。

  就在前不久,我翻阅了一本名为《资源战争:世界,美国控》的书。这类书我看了不少,但只有这本让我感到震撼。读罢掩卷,我甚至感到了恐慌,因为这本书无论是写航道上的刀光剑影还是中东的石油诅咒,处处都引导我进行横向的联系与思考,让我认识到国家资源政策上有很多亟待改进的方面: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手握大把钞票却无法在世界范围内来个资源“抄底”?资源紧张和短缺是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羁绊?中国究竟有没有明确的海洋战略?作者吴晔先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对世界范围内的各个资源热点问题与各国的资源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谨慎的分析。作者凭借一己之力雕刻出了全球资源的版图,透析了大国的资源战略,建设性地指出了我国的资源之路。虽然这条道路曲折,但带给读者以希望。本书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横向比较,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今国内资源状况;通过对未来世界新秩序的预测,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国际社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