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京不热》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东京不热》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01 05:0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京不热》读后感精选10篇

  《东京不热》是一本由蒋涛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不热》读后感(一):我发现的本书资源和大家分享

  我发现的资源和大家分享下,前艾薇导演蒋涛热辣随笔《东京不热》在线阅读(免费)http://book.k618.cn/zxyd/201307/t20130731_3622896.html

  我发现的资源和大家分享下,前艾薇导演蒋涛热辣随笔《东京不热》在线阅读(免费)http://book.k618.cn/zxyd/201307/t20130731_3622896.html

  《东京不热》读后感(二):那么深入,这么好玩

  那么深入,这么好玩

  乌城

  我没去过日本,对日本相对细致了解来自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但那太文艺了,太日本人了,过于深入了。

  我还买过一本《菊与刀》,至今没看,“研究日本”的书,每次想看的时候,心里都有些抵触

  《东京不热》拿起来,就看进去了,是一本好玩好看的书,是以一个中国人(蒋涛是中日混血,但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视野来看日本的,用沈浩波的话来说,对于日本,蒋涛是“脱掉她的衣服看她。”这是一个有趣角度,不是日本人本人在说日本,也不是一个浮光掠影过客在说日本,蒋涛脱掉了她的衣服,足够深入地了解她,然后,蒋涛告诉你一个可触可感活色声香的日本。

  我说的“深入”不是因为蒋涛在日本做过AV导演,当然,当过AV导演是蒋涛能够深入了解日本的机缘之一,在万物生长的日本,这是一个光明正大行当,比在国内下载日本成人电影光明正大。我说深入,是因为蒋涛有太多的机缘去接触许许多多的行业摇滚人,经济人,诗人记者,乐评人,刊物创办者,玩日语的人,玩留学的人,玩海归的人,侍应生,法国餐厅调酒师,残疾人护士,导演(不仅是AV导演)……,这么多的身份,你想让他见识少都不可能,你想让他不深入都不可能。

  更何况,蒋涛是个好玩的人,是个爱玩的人,是个让人喜欢的人。蒋涛与他的台湾同学阿娟,都没有单独说过话,可是回国之前,喝过酒的阿娟却与蒋桑有了意味深长的吻别,让急于去赶电车的蒋涛惆怅了十几年。在法国餐馆时,一个穿皮质和服的老太太听说蒋涛放假要回国,特意给了他5000日元小费,你要知道,在日本,人们是没有给小费的习惯的,日本老太太就是看蒋涛顺眼,你能怎么着。

  《东京不热》就是一些深入的、好玩的随笔,不拔高,不罗嗦,篇篇有料,篇篇好玩。我喜欢看这些文章,仅仅是因为他让我了解日本,让我读着觉得好玩。你想了解日本,比如你想去日本留学什么的,你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相信留学指南或者玩转日本一类的书,不如相信蒋涛;如果你想通过这本书了解蒋涛,那还是算了吧,明天他会换一个什么头衔,你是猜不到的,比如最近,诗歌圈里的人,都叫他“外星人”。

  《东京不热》读后感(三):行走在俗世中的自由

  书的封面就给人一种暧昧感觉昏暗颜色,醒目的“高清无码”的字样标题都刻意地带着马赛克。《东京不热》,其实就是想让你热。

  我带着好奇翻开了这本书,发现这不过是作者生活随笔

  刚开始读,觉得有点无聊,心里想,谁会去关心一个陌生人生活呢,然而自己不喜欢半途而废的人,既然打开了一本书,我还是想要读完它,于是我就很随意地翻着,只当消磨时间

  日本是一个既熟悉陌生国家,熟悉的是它带来的动漫等等文化,陌生的是,我们始终见不到真面目。一个没有深入了解过的东西,就不该对它妄加评论

  作者在书里呈现的,是他身边的日本。在他的描述里,我能看出许多当今中国还需改善地方比如说公交车的准点问题什么的,就如许多就着日本批评中国的人所批评的那样,日本许多地方的确比我们做的好。然而,不仅仅是这样,凡事有好有坏,从《东京不热》里我也能看出日本人之间的距离

  听说日本公司里一个小要求要上报给很多人再一层层批下来,整个过程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当然仅仅是听说,日本的确是井然有序的,但又同时刻板守旧的。恰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感觉到所有的社会秩序已经定好了,确实每个人就是一个螺丝钉,你是上不去也下不来的。”

  而在这样像是已经定下的社会,作者就像是一条自由的鱼,不融入也不排斥,含笑而看。文字平淡无奇的,并没有代入多少情感,也许正是看的多了,他就只是叙述好坏优劣,留给读者去判断评论。只是偶尔蹦出来几句俏皮的话,博人会心一笑。

  没错,作者就是一个行走在俗世中的自由人。在随着时针走的日本,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般,被生存的欲望驱赶着走,又被各种条条框框压抑着自己。在作者书里,我看到了许多自己看起来匪夷所思事情,那些猥琐大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我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自我压抑的深深印迹。然而这些我们看来变态扭曲的行为却可以堂而皇之地在日本找到落脚地,这让我忍不住想很多。作者描写这些事情的口吻,就好像是在和你讨论天气一样自然,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也是包容的,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什么,在这被深深压抑住的社会里他仍旧自由。

  当然健全体制也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说文中的有关小儿麻痹症的篇幅,就让我心生感动。对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只有国家给予足够的关注,社会才会随之给予帮助,在这些点上,我们还要学习很多很多。

  整本书是个慢热型,你要看一个国家,自然可以找一本评论类的来了解,但这样透过一个人的视角看法,未尝不是一个好法子。毕竟,每个人的生活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运转。也许这本书无法让你热起来,但你却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一个真实的日本。

  《东京不热》读后感(四):十年辛苦寻常——写在《东京不热》未读完之际

  这是我读的第四本与日本有关的书,另外三本是《失乐园》,《挪威的森林》和《金阁寺》,读《金阁寺》是因为要写外国文学课的论文

  在阅读快感上,《东京不热》远远超出了前三本。

  东京热不热暂且不论,《东京不热》反正热得一塌糊涂,一上市就以势不可挡之势跃上当当新书热卖榜第一名的宝座,并且在文艺界和广大读者中广受好评热血青年人手一册。

  在这个无所事事的暑假,阅读《东京不热》带给我难忘的阅读体验,我的血很快就热了起来。

  最初在网上浏览完目录的时候,我心想,坑爹啊,从标题看,最让人热血沸腾章节,仅仅出现在最后几篇。

  但是,在我拿到书,阅读完前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已经完全被书的内容震到了,原来我所了解的日本和东京,是如此的片面肤浅、甚至南辕北辙,仅仅看完前半本,我就已经认定,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何况后面还有难以预料的精彩惊喜

  《东京不热》是一本诗人随笔,是一个特别有趣特别好玩的诗人写一些不只是特别好玩特别有趣的事情的随笔。

  我读蒋涛的诗相见恨晚,而且眼见一把把精妙绝伦好玩得要死的诗源源不断地从他那个天才大脑里冒出来,我总在纳闷,他凭什么这么能写,凭什么写这么好,读了《东京不热》,我总算明白了不少。

  蒋涛在日本生活十年,这十年间,他所经历感受的事情,要比大多数普通人一生所经历和感受到的还要多,还要细腻。他所具备的才能和从事过的职业,更是好几个普通人加起来也比不上。别看他总是以一副天真好玩百毒不侵的火星形象出现在朋友们面前,读他的随笔,我总想起一句话——十年辛苦不寻常。

  我特别喜欢蒋涛入选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的《浮游》一诗,这是一首神奇作品,更为神奇的是,我在《东京不热》这本书里找到了这首诗写作的一些线索

  浮游

  蒋涛

  我对学开车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感觉一个身体城市道路上躺着并且

  浮游

  而且那些没有思想的人变成了浮尸

  漂往各地

  面无表情

  而且一上了车就不能停

  一直在道路上漂啊漂直到目的地

  而且对面开来大货车的大灯啊

  仿佛为我打开了地狱的门

  而当你迎过去时

  却到了另一方向天地

  只有在一次次相撞后

  才会有一个个人插上翅膀

  《东京不热》中有一篇《我去福岛考驾照》,写到日本驾校的夜间行车科目,有这样的描写:“夜间乡间公路上,迎面往往开过来的是装满耀眼电饰的大货车,而且开着远光灯,开车的多是不良少年时髦乡村小伙儿等等,你开着老式丰田教练车,被他一照,眼就花了,仿佛地狱之门向你打开。”

  读到这里,我会心一笑,仿佛无意间闯入了洞天福地,目睹了不世奇才蒋涛修炼不世奇功的过程。都说蒋涛是火星人,他的诗完全打破常规,给读者带来奇异新鲜的感受。通过阅读《东京不热》我才真正知道,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只有活到了,才能写出来。

  关于惊涛曾从事AV导演的经历,我还没有读到,但我读过他写的《先辈》,这首诗,没有很深的修养,是写不出来的。

  先辈

  蒋涛

  先辈的手

  熟练地解开

  后辈衬衣

  熟练地解开

  揉捏

  后辈D罩杯的胸

  这个情节发生在日本

  好了,就写到这里,我迫切地要去读后半部了,更私密的阅读快感,恕不分享,读者自知。

  袁 源

  2013.08.05,夜

  《东京不热》读后感(五):做个在日本的中国鬼子

  做个在日本的中国鬼子-----读蒋涛《东京不热》评记

  /李勋阳

  虽然作者在自序中似乎也说到“天气稍微一热,东京就开始吹空调,在东京,大家讲究室温,要25度,也许是最舒服的温。无论百货商店、电车,还是教室都是这个温度,所以东京一点儿也不热”云云,但是笔者本人图文一字不落通篇看完本书之后,知道作者本人“东京不热”的“热”字里实质上更应该包含着“热门流行”的意思,一如说,最近,《精忠岳飞》很热,或不热。

  反过来,现在到了夏天哪一个火炉城市不讲究室温呢-----北京、纽约甚至春城昆明!所以照样可以说北京不热、纽约不热-----希望不要因此中国书市上开始出现“不热风”狂潮,什么冰岛不热、丽江不热,羌族不热、侗族不热!!!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形的话,那中国读者就遭殃了,都被热死了,无法不做烤王八。

  因此书名“东京不热”四个字,就已经吐露出本书的特点。相信有很多读者朋友买这本书,是抱有猎奇、窥视的心理来的,甚至还想在里面看到一些“异域情调”,而通观本书所有图文,作者本人却并不想要给人以这些心理上的满足,而是侃侃而谈质朴、散淡,就像和你当面把酒乱弹-----虽然作者戒了酒(酒色财气,本人想问问作者,你现在已经戒到哪个了,从书中所看,你大有八戒之势,哈哈)-----没有陌生感,对,在作者笔下,东京甚至没有丁点儿陌生感,虽然里面有不少奇人异事,但是在作者笔下,一如太阳底下的一花一草,次第开放,本就自然,无所谓奇,无所谓异,正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正是我最欣赏一种态度,不猎奇、不做怪,信其自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和作者一样,虽然漂洋过海,只身来到了东京,却像在国内的任何一个城市一样,你甚至成了一个在日本的中国鬼子,走在寻常巷陌,一条影子游刃有余,吃吃饭喝喝酒,交上个把朋友,看看美腿,暗恋明恋谈个个把不惊不喜不成不败的小恋,柴米油盐酱醋茶,活色生香、水深火热,你感觉不到生活在别处,而这种感觉让你不知不觉就感到一种活着就是一种美好的感受,干净明亮

  而作者本人就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家伙,笔者本人与作者有数面之交,而在网上诗文交流,已算至交,在朋友圈内,他早已被称作外星人,为什么,因为他本人内心干净透明,未被世俗污染,尤其是中国的世俗,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形成如此文风,所以笔者本人对他即将出版的一本小说也抱有好奇之心,有兴趣的朋友也可敬期待,哈哈,岔题了,别当我是卖书的,和我无关,我只是纯粹属于个人喜好,如果败坏你的胃口,全当我放了个屁,但尻下屁臭纸上屁香,希望大家还是多多包涵。所以这是一本干净、明亮的书,美好的书,别被宣传语“一个AV导演的自述”之类所诱惑,一脸痔疮似的抱着荷尔蒙亢奋冲上来狂啃此书,以为可以啃到苍井空的丰乳肥臀,甚至还准备了几张卫生纸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没有的事,在此意义上,我祝贺一声作者蒋涛,你写成功了,是那种美好的成功。

  也因此笔者本人忍不住想要同读者朋友分享一下作者的几处生花妙笔,“各个电车或地铁站口总有那么几棵岁月留给现在的树,被市政工程卓越的东京都围着树修了两圈粗粗的铁管支起来,铁管都是碗口粗的,像套在树下的两个铁环,低一点的铁管刚好让你坐下,高一点的铁管适当让你依靠,站前总有怠倦的青年人独自坐在铁管上发愣,也许大多数人是在等人,坐的人多了,铁管都出了包浆,溜光水滑,我喜欢坐在上面,向前滑一下,向后滑一下,不是给屁股按摩,是在体会时间的光滑”,包浆、坐在上面,向前滑一下,向后滑一下,多么漂亮的细节,不怀旧、不唯美,现在好多人以为只要打上柔光或蓝绿光就是唯美,比如那个什么×时代,以为那就是美,实质上正是“瞧你那一脸青春时尚的土鳖模样”,而作者这种的美好,才是真的、自然的美好,只可惜画蛇添足,多了一句“是在体会时间的光滑”,有些胃气,哈。还有,“在这里我还是要写上她的名字,但愿她能看到:安藤由理,你在哪儿?你嫁的他脚多大?”,这样的文字,在写自己当初的暗恋,不伤感,更不玩明媚的忧伤,反而让人觉得作者内心的美好和温暖,真是漂亮的一笔。“约会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八公狗屁股后面坐着,我觉得是一种享受,我有时甚至看见要等的人都来了,仍在钢管上坐着,想看看他们等我的表情”,这样的笔触深深打动我,甚至与我心有戚戚焉,同时在想只有作为诗人的作者本人才会有如此细敏、丰富的内心世界,干净、透明、美好、漂亮,我相信有很多读者朋友也会有如此被打动的诸多时刻,关键是,我们都打开内心来享受吧。

  而同时阅读这本书,你甚至可以触摸到村上春树小说的气息,至于这一点,还是留待读者朋友自己去品味,我呢,哼哼,就不给你们分享了,我深深知晓,个中奥妙,虽然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请允许我自私一回,先自个享受为快了,你们也不要太懒,好东西总要自己去挖掘才算。到最后,我说一句轱辘话吧,“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人必有可爱之处,可爱人必有可怜之处”,不论怎样,还是让我们象作者一样,好好活着,不要管东京热不热,还是北京热不热。

  《东京不热》读后感(六):对东京的独特体验

  东京不热是一本十分有意思的书,这个有意思是让人心照不宣的会意微笑。但是相对于封面上的噱头:AV导演讲述的东京秘密生活,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十分的发乎情止乎礼,并没有一味的往噱头上钻,有关作者在唱片界打工或者当AV助理导演的经理只是很小一部分。而是以一个90年代就留学日本的留学生经历为主线,串起了一段有一段的往事,而其中浸透的是作者对日本文化的亲身体会和微妙的情感体验。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一个出国热的高峰,既有大批留学生前往日本留学么人官方和民间的交流访问地也首选日本。因此也不奇怪在书中既有庙堂人士,也有江湖高人。而作者在学习和打工之余体会人生百态,不亦乐乎。而看到类似话剧导演孟京辉,廖一梅,摇滚歌手张楚这样的名字,还有已经出名的歌舞町案内人李小牧的名字,这使得作者这本书既有文艺气息,也有江湖气,有如一盆大火锅。作者的经历是十分难得的,在中国90年代大部分留学生经济生活十分不宽裕,在李小牧写的《歌舞厅内案内人》中可以看出中国留学生面临的复杂情况,而这些对于偏居一隅的大部分读者来说可能都是闻所未闻的。而作者在窘迫时也常常思考能不能够靠背尸体或者其他方式多赚钱。但是最终他能够进入到日本的文化行业,实际的参与日本的文化行业运作,取得了一个个人兴趣爱好和物质回报的统一。从在西餐厅打工到进入日本的大公司,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人生道路。

  而过去我们已经通过大批关于日本的书籍了解到了日本复杂的文化结构。曾经有说法称日本对于中国的研究远超中国对日本的研究,而日本文化中也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而近年来中国对于日本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点可以从大批关于日本的新书出版可以略窥一斑。但是这本书最为让人有兴趣的是还触及了日本的一些深层次方面。关于所谓的日本风俗业一直是让中国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对中国形成了一些影响,作者用平实的语调讲述了作者的一些亲身经历,让人体会到日本的风俗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有着无数新人的进进出出和老人的无奈背影,就是一个被日本人视为十分正常的产业,而且日本人还以他们惯常的方式将这个产业开发的十分细致。但是口味之重让笔者也十分咋舌。虽然全球化的年代让每个国家都有趋同化的趋势,但是日本的文化确实是一种本土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奇怪杂糅。

  必须要说的是这本书的字体和封面设计还是有一些瑕疵,读起来有一些费劲。作者的文风明显也是受了日本文化的影响,和国内作者的写作风格明显有些不同,不过这本书在大批写日本的书中,还是比较言之有物的。

  《东京不热》读后感(七):读东京不热有感

  最近对日本很感兴趣,可能受日本动漫影响比较多,几年前也沉迷过绫濑遥(一位很天然可爱的女演员),因此想看看人们在日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比较娱乐和随意,好似作者在和你聊天一般将其故事娓娓道来。里面确实蛮多有意思的事情,不过很多情节我想仅仅当做随意看看就好,我是不乐于深究其中的。这里面的事我猜想是九十年代的事,至少是离现在有一段时间了吧。对于作者如此深刻的记忆,我表示叹服。每一件事都描述的非常详细,语言也很潮流和幽默,让读者读来轻松惬意。

  对于日本的文化,我之前是了解过一些的。以前听以前在日本留学的同学和旅行过的朋友说过,日本是个非常不错的地方,那里人们都非常有礼貌,门都是可以不用上锁的,因为安全问题不用担心,人们总体的素质一定是比中国人要高的。所以在日本留学过的同学甚至表示都不想回国。读了这本书后对日本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些:

  1.消费水平方面,我估算了一下大概消费水平为中国的6倍。(根据一顿饭1000日圆的估算,折合人民币60~70元)从消费的角度我认为在中国还是占优势,更便宜总是让人愉悦的(理发之类的小事在中国就会显得很方便),且在中国很多道义上禁止出售的东西都是能够买到的(如野生动物,包小姐)。可问题是安全性和分量上可能还是没得比,毕竟日本人不习惯弄虚作假和违反法律,中国的话就难说了。不过话说回来,日本的工资较中国同级比较更高,便宜的二手车二个月打工工资就能入手,这是中国所难以做到的。

  2.日本的青年日常生活方面,从作者的经历来看,很多工作和生活,和我自身周边对比是很稀有的。例如法国餐馆,就我周边我都无法找到。总之作者的打工生活,在中国我是未曾体验过的。这也是日本青年和中国青年的不同之处。日本人从小培养独立意识,打工什么的是家常便饭,我也非常欣赏这一点。

  3.日本人的时间规律方面,所有的事都是在计划之内,礼仪之类也能归结于此,而且做事相当认真。中国人就不同了,因为缺乏严厉的制度,导致做事情随随便便,用什么方法不讲究,只要是能达到目的就成,这也衍生出很多违规违法和敷衍了事的行为。对于这点,我认为是各有利弊,太一成不变的生活,是很乏味的,虽然不会出错,但也缺乏激情。可中国的这种随意制度,虽然变化更多,但恶意行为却让人更不爽,这点我欣赏日本。

  4.日本的环境方面,虽然地震频发,不过良好的反震设施使得日本居民可以安心。日本街道的结构我也非常喜欢,那些一两层的小民宅,更富有生活气息,垃圾分类的制度无疑会使街道更整洁。而中国这些方面就是做的一塌糊涂了,本人不想细说。

  5.日本的风俗产业,这一块我一直蛮好奇的,从作者文字中可以得出,这个产业已经成型,不断的创新是其发展的根本,所以那些变态的点子也就不足为奇了。而陪酒女,援交女文化,哪个国家都是存在的,中国应该也不会不同。

  说来说去这么多,感觉自己一直是在赞赏日本,贬低中国,可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我确实是更喜欢有规律有文明的生活环境。中国虽然现在是很多方面落后,但是毕竟起点低,我是可以理解的,还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国家能够早日雄起,在一些方面向日本取取经是未尝不可的。

  《东京不热》读后感(八):散拍:东京不热北京热

  嗨蒋桑:北京的夏天,为什么这么热?

  —— 题记。

  art 1.

  当汗水再一次滴落在书页上,当我合上手中的书本。当我又一次无奈地感叹: 北京的夏天炎热。这个夏天,我无数次想逃离北京,无数次想逃;正如几年前,我受够成都的闷热,而逃离那生活多年的成都。

  或许,这就是我躁动的青春,被盛夏点燃点燃的青春。我也因一时的躁动,辗转、停留在北京,承受比成都更干燥更炎热的气温。

  art 2.

  如果热是一个让我躁动的词,那么诗歌应该是唯一可以让我平静的事物。一个人在北京的时光,诗歌是唯一陪伴我的朋友。并且,我结识的其他朋友,多数是因为诗歌。

  这一年,和我来往比较密切的诗人,大概算是蒋涛。在北京,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约上好友,找一家胡同深处小馆喝酒谈诗。遗憾的是,蒋涛就不喝酒。

  我想,蒋涛应该是在生活中懂得节制的人。我总那么认为:但凡能管住个人欲望的诗人,在创作中都是有独特之处的。蒋涛的独特之处,是他的怪,是他的无厘头,是他青春无限的活力,是他诗中充满无数新奇的东西,让你瞠目结舌。

  art 3.

  这个夏天,蒋涛出了一本随笔《东京不热》。每一次看见书名,我总不由自主地想问他:为什么北京这么热?当然,这本书不是研究天气的读物,是写他早年留学日本的经历。我是这本书的第一批阅读者。但我并没有一口气读完,我把它送给了我和蒋涛共同的朋友,当教师的诗人——乌城。

  我把一本自己没看完的书送人,并不是因为它不值得看;而是因为它太有趣太值得看,我忍不住想跟人分享。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乌城老师,居住的地方偏远,等他拿到书估计还需要等上十天半月,而他正好也是个好奇心重的人。

  art 4.

  这个夏天的午后,我和乌城在河边的树荫下聊天。我说,蒋涛是骨子里伤感的人,尽管他在日常中表现得如此乐观。在《东京不热》的开篇,他写同班的一个叫洪允景的韩国女生,一个和他一起“弄炉渣”(“弄炉渣”是一句韩语的谐音,翻译成中文是“去玩吧”)的女生。一个保守的,要用1-2年来考察一个男生是否能够交往的女生。在蒋涛还没通过考察期,她已转学离开。多年以后,他们没有再相见,而他仍记得那一句“弄炉渣”。

  art 5.

  我也曾是一名异国的漂泊者,我对异国生活的艰难也深有体会。在蒋涛的十年的旅日生涯间,他做过法国餐厅调酒师、侍应生、残疾人护士,甚至AV导演。噢,让我吃惊的是在这本书中,我并没看到他发出任何的抱怨言辞。每一篇文章都如此乐观、如此清新的,每一篇有不同的生活乐趣。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无厘头精神,他青春无限的活力,他的不拘的风格,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

  在异域的生活,可以让一个人,变成生活中的全才。话剧导演孟京辉去东京,因为东京高昂的物价而不舍得进理发店,蒋涛就拿出自带的工具,两个大男人光着屁股坐在浴缸边上,就把理发这事给简单的办了。第一批《东京不热》从印刷厂出来后,我和张进步陪蒋涛去给孟京辉送书。孟导笑着给他的演员介绍,这是他光屁股的发小。

  art 6.

  当我的汗水又一次滴落在键盘上,当我喝光家里的饮料,当无又一次无奈地感叹:北京的炎热。还是收笔罢。我好再去问一问蒋涛:为什么北京这么热?最后,用我仿洛尔迦写的一首打油诗《东京不热歌》作结尾。

  东京不热歌

  —— 仿洛尔迦《骑士歌》

  日本东京城。

  辽远又孤零。

  苍井空,佐佐木希,

  还有欲下海的奈美惠。

  我再也拯救不了你们,

  尽管我有满腔激情。

  抽中南海,喝二锅头,

  苍井空,佐佐木希,

  青春在向我作别,

  从天安门城楼上。

  啊!我有一个兄长!

  啊!我兄长导AV写随笔!

  他用一部《东京不热》,

  啊,记录你们的纯真!

  日本东京城。

  辽远又孤零。

  《东京不热》读后感(九):你可能并不了解的日本——我看《东京不热》

  你可能并不了解的日本——我看《东京不热》

  高歌

  看碟族想必都耳濡目染过“东京热”的“动作片”(我从未看到其中的爱情),如果突然有一天,一本叫《东京不热》的随笔集,图文并茂地摆在面前,而该书作者就曾做过AV导演,手握在日本拍片时的第一手资料(有图有真相),不知道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将其一口气跳着读完(和看某类碟片一样),那你可就上当了,你一不小心糟蹋了一本好书,之前你可能并不了解的那个精微的、极致的、专业的日本,就和你擦肩而过了,而我们既往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各种偏见,其实和那个真正的日本以及日本人的当代生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它不仅仅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工作十年间的见闻笔记,更是一个超级大玩家活色生香的精彩人生——异域风情的浸淫让他玩儿得更嗨,更有用武之地,应聘日本前五的大娱乐公司AMUSE(“艺神”)——莫文蔚和金城武在日本发展时的签约公司,之前在法国餐厅做调酒师、侍应生和残疾人护士……每一份工作经他娓娓道来也都跟玩儿似的,用伊沙的话说:“蒋涛生来就是一玩家,从我21年前认识他后,见他玩过恋爱玩过日语玩过摇滚玩过办刊玩过日本玩过留学玩过读书玩过海龟玩过电影玩过音乐玩过经纪人玩过投资人,当然他也玩过诗歌,大概觉得还是诗歌最好玩,其它皆是浮云……”

  我和作为诗人的蒋桑有过两面之缘:一次是在去年的长安诗会上,对这位拥有1/ 4 日本血统(他奶奶是日本人)的潮人酷哥心怀敬畏,只是远观而未能亵玩,因为自觉土鳖——不光穿得土,俺和老用高级装备玩儿自拍的时尚达人向来搭不上话,他当时已被一帮俊男美女围困;一次是在今年天津的“葵之怒放”诗会上,蒋桑脚踩夹趾拖鞋跑前跑后忙会务,兼给大家张罗早点,让俺倍感“嘻哈”、亲切——人家毕竟是专业搞活动的,在西安搞过“摇普办”(摇滚普及办公室),正正经经做过许巍“飞乐队”的经纪人,组织过张楚、呼吸乐队、日本安全乐队等歌手和乐团的现场演出(想必在其新书《大腕的青春》中会有浓墨重彩的讲述)……

  而《东京不热》又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蒋涛,114篇随笔尽述日本当下的方方面面,日本人真是太会满足自己的欲望了(包括那些“变态”的),吃得全乎、精细自不必说,玩儿得也是相当奢侈——甚至有些“腐化堕落”:“援助交际”的高中女生身着制服去安慰当年被包办婚姻的大叔们,帮他们找回初恋的感觉(星爷的《喜剧之王》中有所表现);真的有校服迷或校服控的专门店,出售那些穿过的内裤,上面还会绣上名字和班级——最恶心的是竟有如此这般卖屎尿的,还有拍屎出名的导演,当然也有专门让人拍摄的模特……我这样介绍这本书有些追腥逐臭,可日本人无所不用其极的“欲望工程”于此可见一斑。日本人还有无穷无尽的小发明,在长途汽车上解决尿急的尿袋、鼻毛剪、后来传至中国的坐便器、塞在鼻子里的微型过滤器……134张拍遍日本的大小图片更带给人精致的美感,日本人活得多么像模像样、严谨专业啊,甚至连“变态”都是无比认真的——窃以为所谓“变态”,不过是大多数人暂时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常态罢了,日本人的探索与发现兴许是走在最前面的……

  除了日剧、“东京热”等电影公司出品的“动作片”和村上春树的小说之外,我们对当下日本到底了解多少呢?蒋涛君的《东京不热》无疑是我们瞭望日本的一个不错的窗口,因为它就是在日本玩儿出来的一本图书(我在本文中的“剧透”不过九牛一毛),而高三时就在《女友》杂志做记者的蒋涛太会玩儿了,在东京的生活更是如鱼得水。可蒋桑后来还是回国了,不想在日本待下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就在文章的末尾卖个关子吧,《东京不热》这本有趣的小书会为你揭秘真相。

  《东京不热》读后感(十):没读,想买,看介绍看得我心痒痒。

  AV导演讲述的东京秘密生活,看介绍看得我心痒痒。

  想当年还不知道何为东京热,知道了东京热,就开始时不时要热一热。

  东京热,是什么?

  看过的人都会知道,东京热代表的是真实、无剪切,不打码,不做。

  书本也要是这样。

  介绍一个地方,怎么就只有美景?

  任何城市都不会只有美好。

  普罗旺斯不止会有薰衣草,也会有强奸案;

  巴黎不止是浪漫之都,也是两极分化的矛盾综合体……

  作者,只会去表述好的;读者,也只会记得好的。

  于是乎,就有了外国的月亮分外圆之说。

  还没有看就勾起了我想读这本书的欲望。蛋糕还没吃,香味却已经扑鼻。

  希望不是标题党,这种书我最反感了。

  我十分想见东京不热,期待入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