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牌经典读后感10篇
《底牌》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底牌》读后感(一):精彩的一本
[Cards on the Table]桌上的纸牌
2015.4.13,亚马逊赠送。
极其精彩的一部作品,情节的峰回路转程度达到巅峰。那天我竟然没有耐心看下去,只是草草翻了翻!可知「急躁」是永远的敌人。
昨天刚读完阿婆的《复仇女神》(马普尔小姐系列,其实是位老太太),一时兴起停不下来,想起这本《底牌》(波洛系列,我更加偏爱的)。
情节概述:自负的夏塔纳先生喜欢“收藏”逃脱法律追究的「完美」凶手,他组织了一次宴会,分别邀请了警界人士与罪犯众,然后……成功地将自己玩死了,究竟是谁下的手?
书中有很多桥牌术语,遗憾我一点也不懂;书中描述不时与阿婆的其他作品有关联,粉丝一看便知;书中不断吐槽的侦探小说家奥利弗女士是阿婆的自身写照。
由于人物众多、情节繁杂,部分细节尚未弄明,例如洛里默太太之前的案底为何,待我再翻翻。
“我可以欣赏完美的凶手——我可以欣赏一只老虎——褐色斑纹的庞然巨兽。但我会在笼子外头欣赏它,而不进笼子,除非指责使然。因为老虎可能会猛扑上来。夏塔纳先生......”——波洛
这位夏塔纳先生,有欣赏猛虎的眼光,却没有驾驭猛虎的能耐,最终死于这个危险的爱好。这可谓是自己作死的典型了。
“一个沙哑的嗓音飘出来:‘刚刚为大家播放的是努比亚的黑人广播剧《宝贝,为什么对我撒谎?》’”
面对巴特尔警司的询问,安妮隐瞒了在克罗夫特维斯的经历,又对露达说,是因为这段经历太短,不重要,所以就没提。然后收音机一开打就传出这句话,可以说是十分巧妙了。在宴会当晚,安妮明明发现夏塔纳已经死了,却没有表露出来。洛里默太太看见安妮触碰了夏塔纳的胸口,却也没有对警方老实交代。这正如波洛在其他小说里告诫过的,证人说的话未必都可信。安妮有点像《无人生还》里的家庭教师,都是表面看起来乖乖的,但其实心是很狠的,而且巧妙地犯罪,让人即便知道她是凶手,也拿不出证据。
“德斯帕只注意对他有吸引力的东西——地毯、猎物的标本之类。他既没有我所谓的外向视野——密切观察周围环境的种种细节,也不具备内向视野——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于某一特定事物。他的视线聚焦范围十分有限,只关注与他的心灵相协调、相契合的东西。”——波洛
我非常喜欢波洛对德斯帕的这段评价,其实这样的人很可爱嘛,简单直接,很纯粹,不虚伪。我蛮喜欢德斯帕这个人物,甚至越往后越喜欢。他不像洛里默太太和奥利弗太太那样聪明,一开始就对安妮有所怀疑,反而主动给她建议。后来当他发现露达吸引着他的心,他的表现也和内心如一,在河边首先去救露达。他让我想起了《无人生还》里的隆巴德,隆巴德在书中是个很可怕的角色,为了自己活命,屠杀了很多土著,但在英国版电影《无人生还》中,他竟是个很有魅力的角色。不过,德斯帕可是完胜隆巴德,比隆巴德善良和幸运。像德斯帕这样的性格,是比较容易遇见真爱的,因为他不会被外物干扰。
“无论他们想阻挠我还是真心想帮忙,都必定会反映出他们的思维模式。”——波洛
我很喜欢看波洛对凶手形象的勾勒,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分析。与其海底捞针,不如大致掌握凶手的人格画像,按图索骥。加之人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生物,对心理和人格的分析,自然趣味无穷。
“蒂莫西虽然死了,却还和活着的时候一样,挡在我们中间——而且将我们分隔得更远。”——卢克斯摩尔太太
这个drama的女人真是笑死我了,一开始看她叙述的时候,我竟然真的信了,后来波洛一出她家门口,就对德斯帕要忍受这样的女人而深表同情。我猜测,是因为卢克斯摩尔先生去世后,德斯帕却没有和她在一起,这说明他们之间根本不存在两情相悦的可能性嘛,因为按照德斯帕的个性,或者说男人应该都是这样的特点,对于喜欢的女人,是不会藏起自己的好感的。
这句话是波洛对洛里默太太说的。老实说,像洛里默太太那样聪明冷静的人,竟然想为安妮顶罪,我是有些吃惊的。为一个陌生人顶罪,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举动了。但是同情心未必总是好的,有时可能是我们误判了真相,反而让我们陷入险境。如果洛里默太太泉下有知,我想对她说:哪怕这样可以减轻你的罪恶感,但是你顶的是另外一个罪,至于你对你丈夫犯下的罪,你依旧没有从中解脱。
其实,如果这本书的结局安排安妮是杀死夏塔纳的凶手,我会觉得它同样精彩,而且更加刺激——想想看,一个看起来弱弱的容易受惊吓的乖乖女,竟然是四起凶案的凶手,多震撼!关于安妮为什么想杀死露达,我猜测了两个原因,一是封住露达的口,让自己的往事不要败露,二是因为德斯帕喜欢露达,但是她通过游船的方式下手,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安全问题?难道她就是故意等德斯帕来救场?结果德斯帕没有救自己,哈哈哈哈。
《底牌》读后感(三):底牌
1936
● 夏塔纳先生 ● 奥利弗太太:侦探小说家。 ● 巴特尔:警司 ● 瑞斯上校:50,驻外特工。 ● 罗伯茨:医生 ● 洛里默太太:60 ● 德斯帕少校:常出国 ● 梅瑞迪斯小姐 ● 只有四个候选人,而他们中的每一个在适合的条件下,都有可能实施犯罪。 ● 夏塔纳先生整个人都很醒目,刻意营造出一种恶魔般的阴险气息。他又高又瘦,阴郁的长脸,两道浓黑的眉毛,小胡子抹了蜡油,硬邦邦的。他的衣着颇具艺术气息,剪裁极为精心,却隐隐透出一丝怪诞。 ● 他出手阔绰,在公园大道的一间豪华公寓里过着舒坦日子。他举办各种精彩聚会,规模有大有小,有的阴森有的高雅,还有百分之百的同性恋聚会。 ● 几乎人人都有点害怕他,普遍有种感觉,他对别人的了解未免过于透彻了些。 ● 甚至收藏犯罪的人,就是逃脱制裁的人! ● 我来安排一场小型宴会,十八号星期五八点,就这么定了。 ● 夏塔纳:这里有这么多犯罪的行家。 ● 洛里默太太跟梅瑞迪斯一组,对抗德斯帕少校和罗伯茨医生。 ● 另一个房间还有一张桥牌桌,波洛和奥利弗太太搭档,对抗巴特尔和瑞斯。 ● 夏塔纳先生站着看了一会儿,暗自微笑。他走到房间另一头,坐到壁炉边的一张大椅子里。 ● 牌局结束,瑞斯上校看看手表,十二点十分。 ● 夏塔纳先生还坐在炉边的椅子上。桌旁的四位玩家仍专注于牌局。 ● 巴特尔警司直起身。他检查了夏塔纳先生衬衫上那个貌似饰钉的东西,他被人用匕首捅了一刀。 ● 医生:今晚没人进出房间,包括管家仆人。刚坐下来开始打牌的时候,管家端来了那个托盘,后来就没见过他。 ● 德斯帕:我们每个人都曾先后离开牌桌。去拿饮料,或者往壁炉里添柴火。我两件事都做过。我走到壁炉旁边时,夏塔纳先生在椅子里睡着了。 ● 巴特尔:估计死了一小时了。
● 医生:我站起来三次,牌局是九点三十分左右开始的。大约过了一小时,我去添柴火。没多久我又去拿饮料,大概只隔了一局。估计十一点半左右我去给自己倒威士忌加苏打水。放饮料的桌子在夏塔纳先生的椅子旁边。 ● 医生:一次都以为他睡着了。 ● 医生:好像德斯帕去拿过另一个烟灰缸,他还去取过饮料,比我先去。 ● 医生:洛里默太太走到炉边一次,估计是去拨火。恍惚觉得她和夏说过话。 ● 医生:梅瑞迪斯离开过一次,绕过来看我的牌。后来她在房间里逛了逛。我不清楚她具体都干什么了。● 警司:门口的桌子上有很多像凶器这种小玩意儿。 ● 医生:我们打了三轮,第一轮德斯帕和我,第二轮梅瑞迪斯小姐和我,第三轮洛里默太太和我。洛里默太太每轮都是赢家。
● 洛里默:和夏不太熟。认识好几年了,但来往不多。 ● 洛里默:我当明手时起来过一次,去了壁炉那边,当时夏塔纳先生还活着,我跟他说用木柴烧火真好。当时我们打了一小时多一点。 ● 洛里默:医生端过一杯饮料给我,那是更晚的时候。 ● 洛里默:德斯帕少校也去端了杯饮料,大概十一点十五分左右,他去了两次。 ● 洛里默:德斯帕少校的打法很稳健。罗伯茨医生叫牌叫得太高,但打得很有技巧。梅瑞迪斯小姐打得不错,却有些过于谨慎。 ● 洛里默:计分纸第一张是梅瑞斯迪写的,第二张是德斯帕写的,第三张是我写的,第四张是医生写的,没写完。
● 梅瑞:和夏认识九个月左右,是去瑞士参加冬季运动时认识他的,他滑雪。后来他经常请我参加宴会,但我们不熟。
● 德斯帕:和夏只见过两次,大约一个月前,我们参加了同一场家宴。一星期后他又邀请我去他家参加鸡尾酒会。 ● 德斯帕:他这种鼠辈,就是欠踹。见了他,我的脚就忍不住发痒。 ● 德斯帕:我站起来两次,一次去拿烟灰缸,还拨了炉火,另一次去拿饮料。第一次大概十点半左右,第二次十一点。
● 警司:医生认为是德斯帕,德斯帕认为是医生,那女孩认为是洛里默太太,洛里默太太不肯说。 ● 波洛:我们知道夏塔纳先生认定梅瑞杀过人。 ● 警司:夏在宴会中提到了毒药、意外事故、医生的良机、枪支走火。他也可能是弄错了。 ● 奥太太:如果他们四个人都没杀他,那该有多精彩。如果他邀请这么多人,然后悄悄自杀,通过制造混乱来取乐。
● 医生秘书:克拉多克太太,死在埃及,丈夫死于刮胡刀感染炭疽热。(警司拜访医生) ● 警司:如果她丈夫威胁要捅破他们之间的丑闻,但这都只是猜测。 ● 医生:我记得梅瑞小姐有过一两次失误,那天晚上的最后几局。不过也许是因为她累了,经验也不足,她的手还发抖。 ● 波洛:罗伯茨医生,请你描述一下打牌那个房间的装饰和摆设。你如果提到我惦记的东西,那我会吓一大跳。不出所料,你没提到。(波洛拜访医生)
● 波洛:洛里默太太,请你描述一下那天晚上打牌的房间。(波洛拜访洛里默) ● 洛里默:第三轮中间打的非常激烈。
● 奥利弗太太拜访梅瑞时,少校也来了。 ● 露达小姐:梅瑞的朋友。 ● 少校:如果梅瑞不介意的话,请允许我推荐我的律师米尔尼先生。 ● 女仆:露达小姐有钱,梅瑞其实算是她的陪伴人,别墅的主人是露达。 ● 梅瑞:18岁时父亲去世,先是去埃尔顿太太家做事,后又转到一位迪尔林太太家做园丁,即露达的姑妈。现在陪露达一起住。
● 少校:大厅里有个羚羊头...夏塔纳先生不可能去狩猎野兽。 ● 少校:夏塔纳只爱玩一种游戏,乐此不疲,一种下三烂的伎俩。这些信息是私下里得到的,这禽兽不如的家伙,喜欢对付女人,他可以算是精神勒索。
● 女仆:克拉多克太太总要请罗伯茨来,都是太太自己不好,搅得医生也不得安宁。有一天她丈夫发了好大的火,他那时已经病了,没多久他就死了。 ● 女仆:说什么违背职业道德啦,占便宜啦,他还说要让罗伯茨医生从医师协会里除名。 ● 女仆:她经常打电话给他,他怎么都不肯来。后来太太卖掉房子,把我们都辞退了,去了埃及。
● 露达:安妮有过一次恐怖的经历。大约四五年前,当时她住的那家有个女人误吞了毒药,错把帽漆当成别的东西了,然后就死了,安妮当然受了极大的惊吓。(拜访奥利弗太太)
● 上校:没发现对少校不利的证据。这家伙很勇敢,在军队的履历完美无缺。严守纪律,所到之处口碑都相当不错,很受当地人信任。 ● 上校:有一次德斯帕深入南美大陆内部,同行的有著名植物学家卢克斯摩尔教授,以及教授夫人,结果教授发高烧死了。有一个抬棺材的土著说教授不是死于高烧,而是死于枪击。 ● 警司:当时罗伯茨医生的病人里有一个炭疽病例。克拉多克太太去埃及之前还在罗伯茨那里接种过伤寒疫苗。我们已经知道夏在埃及待过一段时间。
● 波洛:夏知道你丈夫并非死于高烧(拜访教授夫人) ● 教授夫人:有天晚上他们大吵了一架,他威胁约翰,约翰只能开枪自卫。约翰是个男子汉,坚决要去自首,我拼命拦着他。我们争论了一晚上。最后他明白了,他不能让我承受这件事公开的后果。 ● 少校:这女人太可怕了,那次和她一起出游,简直让人生不如死。 ● 少校:老教授蹒跚着走向河边的灌木丛。他烧得迷迷糊糊,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举动。眼看他快掉进河里了,在那个位置坠河一定会淹死,根本没法救。当时跑去拦他已经来不及了,只有一个办法。凭我的枪法,可以命中他的腿,让他跌倒。我正要开枪,那白痴女人居然不知从哪儿扑到我身上,嚷嚷着‘别开枪,老天在上,千万别开枪’。她抓住我的手臂,轻轻一拉,子弹刚好出膛。结果正中老教授的后背,他当场死亡! ● 少校:她不仅没意识到自己该为丈夫的死负责,反而坚信我本来就想枪杀老教授,因为我爱她!
● 波洛:小姐,你肯定还记得某个东西、某件摆设、某个小玩意儿什么的? ● 梅瑞:我没听说匕首放在哪一张桌子上。我记得有一盒埃及珠宝在窗户旁边。 ● 波洛:我得给一大堆侄女、侄孙女买礼物。帮我挑出六双你觉得最讨人喜欢的丝袜好吗? ● 波洛数了数安妮挑出来的六双,又点了点剩下的丝袜。之前他一共买了十九双,现在只剩十七双了。他缓缓点了点头。
● 波洛使出最妙的计策,故意设下拙劣的陷阱。她提到一盒珠宝,我就说:在房间另一头,离放匕首的桌子很远?她没上当,巧妙地绕开了。于是她深感得意,无形中放松了警惕。原来这次邀请的目的就是这个!想给她下套,让她承认知道匕首放在什么地方!她自以为击败了我,心情大好,于是大谈特谈那盒珠宝。 ● 波洛:她生性怯懦,缺钱花,衣着却很讲究,喜欢浮华的东西。这种人与其说会杀人,倒不如说做贼的可能性更大吧?梅瑞迪斯小姐只会因恐惧而杀人。她知道雇主会指证她盗窃,只有一种自救的办法,她的雇主一定得死。 ● 波洛:这种犯罪,是一时冲动,灵感突现,天才的光芒瞬间闪动。这根本不是你可能犯下的那种罪行。如果你想杀夏塔纳先生,一定是蓄谋已久。(拜访洛里默太太) ● 洛里默太太:我杀了夏,医生告诉我我只能活一两个月了。 ● 洛里默太太:我并不是无辜的女人。波洛先生,多年前我杀死了我的丈夫。 ● 洛里默太太:我望去那一刻梅瑞刚好直起身,她的手搁在夏的胸前,那动作令我吃了一惊。
● 警司:洛里默太太自杀了。她给那三个人写了信,承认是她杀了夏塔纳,还特意致歉。 ● 女仆:昨晚梅瑞小姐来过。没有寄过信。 ● 出事了!安妮伸出手,露达一个趔趄,跌下船去。绝望中她抓住了安妮的袖子,船翻了,两个女孩都在水中挣扎。 ● 巴特尔:她以为你是唯一能威胁到她的人,所以决定除掉你。 ● 波洛:唯一可参考的具体线索,就是桥牌计分表。
《底牌》读后感(四):笔记
毕竟是阿婆的书,读起来还是没什么问题,波洛的戏份不少,而且多数都是他比较擅长的心里分析。
结局反正就是四个人中的一个,任何可能性都可以在文章的最后时刻逆转,所以感觉并不是那么意外。
故事的设定还不错,柯南可能很多都是这么模仿过来的。
四个侦探vs四个嫌疑人,而最浮夸的主人肯定是死者。
波洛需要做的就是分析犯罪事实来判断罪犯的心里特征,再去寻找符合心里特征的真凶。
而整本书基本就是叙述了深刻理解这四个人的过程,即找他们过去都干了什么,也就是污点。比如有人之前开枪误杀了醉酒汉,比如有人之前谋杀了自己的女主人就因为自己偷东西被发现了,也有医生将自己的患者毒死了以免影响自己的声誉,也有老太太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将这些犯罪特点进行分析,找出这次犯罪的特点,对比就可以得到凶手。这的确是波洛擅长的一套。当然证据肯定是需要的,只不过前面是指导方针,后者只是盖棺定论。
那天是在打桥牌的时候,打到一个大满贯的时候,医生动手杀人的,是临时兴起的。杀人后某小姐其实发现了死者,只是觉得既然不是自己杀的,而死了有对自己很好,就没有揭露,符合胆小的特点。而老太太看到了这一幕,以为是小姐杀的。嗯这就是主线,没有曲折。
曲折的是,老太太为了掩护小姐,就主动向波洛情愿说是自己杀的。第二层是小姐之前干过谋杀,也爱偷东西,有作案的动机。而且故事的高潮时候,小姐还打算杀害她的闺蜜,我觉得这里比较扯,其实动机并不大,这是后话。还有一层是老太太突然自杀并声称是自己杀了人。
这里其实是医生杀了老太太。而这个故事才露出了医生的破绽,比如用药物注射毒死老太太以及寄出假的信件等。
也就是,如果医生按兵不动,那么很可能这个案件就以小姐害闺蜜反而自己死亡而告终。那个时候可能老太太也不会在纠结什么了,毕竟小姐死了。
但是医生动手了,而且以这种愚昧的方式动手的,实在是有点不和情理。虽然医生觉得自己有可能被查出以前的事情,但是其实是很困难的,而且每个嫌疑人都有些问题。自己明显按兵不动是最好的。而且就算动手,也不可能采取如此愚昧的办法杀害老太太。
所以这么分析下来,这么书的可读性其实就不强了。我比较同意黑斯廷斯的话,这个故事还是相当无趣的,哈哈哈。继续黑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