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经随喜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心经随喜的读后感10篇

2018-08-04 05:0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经随喜的读后感10篇

  《心经随喜》是一本由胡兰成著作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经随喜》读后感(一):天才何必有家 ——胡兰成《心经随喜》读后

  读胡兰成的文章,总觉得他的思考,其实超越民族国家,这似乎在为汉奸辩护,但是才华何曾有国界。人性存在弱点,但是我们欣赏的是一个人的才华,他对于心经的解读,我觉得独具一格。他在日本应邀讲授心经,这本小册子其实字数不多,但是文笔隽永,但因为是由日语讲述,所以一直都没有中文版。后来小北将此书翻译,又经过天文的手,整本才得以面世。

  这本书有两个写作背景,其一是中国受到日本的侵略,其二是日本被美国占领,两个事件都在讲述心经的过程中有所体现。不过,这只是他讲述心经的背景,主要还是他对于心经的印象。有些经典需要考据,但是有些文章则是需要让人理解。胡兰成就有让人理解心经的潜质

  言归正传,胡兰成讲述心经,在开始是对一些佛教用语进行解读,但是随后就展开诠释。他认为佛经从印度来到中国和日本,在形式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但是在内容思想上,却开出了新的篇章。也就说,印度佛教只是提供了中国和日本佛教兴盛种子,而他的成长是在中国和日本的文化环境完成的。那么,佛教并非原始意义哲学,而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他通过放弃形式,却保存精神的方式,融入到了中国和日本文化之中。他举了印度佛教的造像,其实中国也曾经引入过,但是不久就开始按照自身的理解开始重新塑像。大家看到中国佛教的塑像,肯定与中亚和印度本土佛像有很大的差异。这是融入了中国自身思考的结果

  对于苦集灭道,胡兰成也借着心经,做了一番解读。肉体进入尘世自然不同灵魂漂浮在世外,人生肉体的苦痛,本身也是业力的集合,懂得这些就明白中国和日本的当下,与过去所作所为有着密切联系。但是,这一切都是随着缘起缘灭。当然,胡兰成的理解跟他一生经历有太多太多的关系,用他自身的眼光来看待中日文化与历史,总觉得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高士。

  对于苦,我想多说两句,胡兰成用茶来形容苦,人生总是需要一些苦味,才显得恬淡圆满。如果,只是在追求美满,那么人生就不免落入到另外的苦痛之中。这种味道有意思,一种因爱欲而生的苦,一种是苦味中含着甘甜,如何思考苦,胡兰成真是别开了生面。

  最后,我觉得读胡兰成的文章,有一种超脱感觉,并不是说他的文章如何好,而是觉得他自己没有那么浓厚伦理束缚,反而近乎于禅意。禅者何须有国有家,都是出家人,才会如此洒脱

  《心经随喜》读后感(二):空口妄言

  近日读书,唯胡兰成《心经随喜》

  甚合吾意,读来击节

  文明造型,但静态之造型不是文明。

  西方现代性的造型,只会使人陷入束缚。

  西方式的说法是,人类命运佛学的说法是业。

  古希腊以来的宿命之神,神亦无法逃脱。这是人的命运,唯独“空”的文明,空即是有,空即是当下,即使自身的文明,可以创造文明的造型,亦可以摆脱造型的束缚,摆脱现代性。摆脱人类形而上文化理念的束缚,但却不失文明。

  一但人的认知落入理念,落入文明的造型,即失去了文明,而沦为理念的动物

  文明有理念,但静态之理念不是文明,有即是空,但空亦是有。

  人的空,体现在无限的创造性,人的有,体现在人有限身体,亦体现在有限的身体对有限的人的理念上。

  有限之身体于有限之理念,是人无法逃脱的命运,是现在性造型的牢笼,是卡夫卡式的困境

  文明,在创造性中,在个体,在个体空有之中。

  其实胡兰成认为,文明即是造型,造型之意在变化,而非静止。即是日常生活之礼仪行规,人的空,体现其中,人之庄严,或者说超越动物本能觉知,体现其中。这让人颠覆对“礼”的认知,中古中国之“礼”,是繁文缛节?还是一种对生活当下的关照?对自我生命之认知?“礼”,是超越的,动态的,不是形而上的,是人之反本能。米塞斯说,教育本质,是对圣贤模范失去动态变化的教育,失去生活的教育,是“礼”堕落的缘由,礼,沦为形而上的偶像,沦为静止的标尺。传统,哈耶克言,传统是自由基石,传统,是变化的,返者道之动,道与德,德亦是变化,德沦为静止,沦为权势定义之标尺,即陷入堕落。标尺之德,沦为百姓日用之尺度,即社会堕落。这是中古中国,跌入谷底的悲剧。文明的造型,动态,即为道,静止,即为其墓碑。人于社会之中,于日常礼仪行规之中,在封闭的道德标准之中,忙于追逐统治者为其定义之道德,或爱国,或稳定,或自由,或民主,定义之形成,即堕落,即失去个体之意义。如维特根斯坦言,一切可以表达的,都陷入荒诞。都成为牢笼。表达,可以是造型,是建筑,是文化。

  当人在日常礼仪行规之中,无法觉知自身之可能性,被社会之道德理念束缚,即无明,然保持觉知理性,即在礼仪之中,亦不在当下。

  未完

  《心经随喜》读后感(三):盛名难副

  真的不咋滴,现在人们见识高了,要求也高了,里面的道理不够严谨莫名其妙的东方智慧高于西方智慧的优越感不知道哪来的,吹“空/无”的智慧怎么滴牛逼。用了好多比喻、类比现在看来都不怎么贴切

  可能对胡兰成,期望值过高吧,看了之后的确是个文化人,很有文化。南怀瑾之类的模式国学,不老适合我等西方科学洗脑的执着于“色/有”的人,含糊其辞就想打发走的确挺难。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类比一跨界就漏马脚,结合人生感悟讲讲就可以了,但作者老是会结合时政、社会现实,抒发文人的粗陋观点破坏阅读感受

  第一章有一块观点说的还不错,佛教成了中日文化的底色塑造了我们情操,而基督教就没留下太深的痕迹

  《心经随喜》读后感(四):达摩祖师有著《心经颂》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智慧清净海。理密义幽深。波罗到彼岸。向道秖由心。多闻千种意。不离线因针。经花糸一道。万劫众贤钦

  观自在菩萨

  菩萨超圣智。六处悉皆同。心空观自在。无阂大神通。禅门入正受。三昧任西东。十方游历遍。不见佛行踪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六年求大道。行深不离身。智慧心解脱。达彼岸头人。圣道空寂寂。如是我今闻。佛行平等意。时到自超群

  照见五蕴皆空

  贪爱成五蕴。假合得为身。血肉筋骨。皮里一堆尘。迷徒生乐著。智者不为亲。四相皆归尽。呼甚乃为真

  度一切苦厄

  妄系身为苦。人我心自迷。涅槃清净道。谁肯著心依。阴界六尘起。厄难业相随。若要心无苦。闻早悟菩提

  舍利子

  达道由心本。心净利还多。如莲华出水。顿觉道源和。常居寂灭相。智慧众难过。独超三界外。更不恋娑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与空一种。未到见两般。二乘生分别。执相自心谩。空外无别色。非色义能宽。无生清净性。悟者即涅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非空空不有。非色色无形。色空同归一。净土安宁。非空空为妙。非色色分明。色空皆非相。甚处立身形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纳诸缘。行识量能宽。遍计心须灭。我病不相于。解脱心无碍。破执悟心源。故云亦如是。性相一般般

  舍利子

  说舍论身相。利言一种心。菩萨金刚力。四相勿令侵。达道离人执。见性法无音。诸漏皆总尽。遍体是真金

  是诸法空相

  诸佛说空法。声闻有相求。寻经觅道理。何日学心休。圆成真实相。顿见罢心修。迥然超法界。自在更何忧

  不生不灭

  卢舍清净体。无相本来真。如空皆总遍。万劫体长存。不共皆不著。无旧亦无新。和光尘不染。三界独为尊

  不垢不净

  真如越三界。垢净本来无。能仁起方便。说细及言粗。空界无有法。是现一轮孤。本来无一物。岂合两般呼

  不增不减

  如来体无相。满足十方空。空上难立有。有内不见空。看似水中月。闻如耳畔风。法身何增减。三界号真容

  是故空中

  菩提不在外。中闻觅也难。非相非非相。量测失机关世界非世界。三光照四天。本来无障阂。甚处有遮栏

  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色本来空。无受意还同。行识无中有。有尽却归空。执有实不有。依空又落空。色空心俱离。方始得神通

  无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无自性。随相与安排。色分缘声响。人我舌诙谐。鼻或分香臭。身意欲情乖。六处贪爱断。万劫不轮回

  无色声香味触法

  证智无声色。香味触他谁。六尘从妄起。凡心自惑疑。生死休生死。菩提证此时。法性空无住。只恐悟他迟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

  六识从妄起。依他性自开。眼耳兼身意。谁肯自量裁。舌鼻行颠倒。心王却遣回。六识中不久。顿悟向如来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十二因缘有。生下老相随。有身无明至。二相等头齐。身尽无明尽。受报却来期。智身如幻化。急急悟无为

  无苦集灭道

  四谛兴三界。顿教义分明。苦断集已灭。圣道自然成。声闻休妄想。缘觉意安宁。欲知成佛处。心上莫留停

  无智亦无得

  法本非无有。智慧难测量欢喜心离垢。发光满十方。难胜于前现。远行大道场。不动超彼岸。善慧法中王

  以无所得

  寂灭体无得。真空绝手攀。本来无相貌。权且立三檀。四智开法喻。六度号都关。十地三乘法。众圣测他难

  菩提萨埵

  佛道真难识。萨埵是凡夫。众生要见性。敬佛莫心孤。世间知识言论法细粗。顿悟心平等。中间有相除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般若言智慧。波罗无所依。心空性广大。内外尽无为。性空无碍辩。三界达人稀。大见明大法。皆赞不思议

  心无挂碍

  解脱心无阂。意若太虚空。四维无一物。上下悉皆同。来往心自在。人法不相逢。访道不见物。任运出烦笼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生死心恐怖。无为性自安。境忘心亦灭。性海湛然宽。三身归净土。八识离因缘。六通随实相。复本却还源

  远离一切颠倒梦想

  二边纯莫立。中道勿心修。见性生死尽。菩提无所求。身外觅真佛。颠倒一生休。静坐身安乐。无为果自周

  究竟涅槃

  究竟无生性。清净是涅槃。凡夫莫测圣。未到即应难。有学却无学。佛智转深玄。要会无心理。莫著息心源

  三世诸佛

  过去非言实。未来不为真。现在菩提子。无法号玄门。三身同归一。一性遍含身。达理非三世。一法得无因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智深难测。慧解广无边。无上心正遍。慈光满大千。寂灭心中巧。建立万余般。菩萨多方便。普救为人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般若为神咒。能除五蕴疑。烦恼皆断尽。清净自分离。四智波无尽。八识有神威。心灯明法界。即此是菩提

  是无上咒

  无上称最胜。拔济为群迷。摩诃三界主。愿广起慈悲。能顺众生意。随流引化迷。人人起彼岸。由我不由伊

  是无等等咒

  佛道成千圣。法力更无过。真空灭诸有。示现化身多。来为众生苦。去为世间魔。劫石皆归尽。唯我在娑婆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佛愿慈心广。世世度众生。弘法谈真理。普劝急修行。回心见实相。苦尽见无生。永息三恶道。坦荡乐里里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故说真如理。未悟速心回。六贼十恶灭。魔山合底摧。神咒除三毒。心花五叶开。果熟根盘结。步步见如来

  即说咒曰羯谛羯谛波罗羯谛波罗僧羯谛菩提萨婆诃

  羯谛本宗纲。扶机建法幢。如来最尊胜。凡心莫等量。无边无

  中际。无短亦无长。般若波罗蜜。万代古今

  《心经随喜》读后感(五):无事读心经

  最初接触心经,居然是梵呗,佛教经典用音乐演绎出来,真如醍醐灌顶。不知其意又如何,慢慢的就知道了其实意义并不是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到了佛学的洗礼,而心境澄明

  当你念到阿弥陀佛,那一刻你心中只有阿弥陀佛,那么那一刻你就可以是阿弥陀佛,这跟学识无关。有学问又怎样?那个著名的公案里,大学问家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毫不犹豫回答说:“学士像一尊佛。”接着又反问他: “你看老僧像什么?”苏东坡冲口而出,说:“狗屎!”佛印禅师听了,不怒反笑,默然不语。苏东坡以为自己赚了个大便宜高兴地跑回家向他妹妹小妹炫耀。苏小妹年龄虽小,学问也没有哥哥厉害,但她却明白:佛印见处是佛,心中有佛,故看人如佛;而哥哥见处是狗屎,心中有狗屎,故看人如狗屎!

  于是我就无事读佛经。说无事,就无事!中国禅宗祖师说佛是无事的凡人,没有事的平凡人,哪个人能够做得到?都是无事生非,都在颠倒之中。我想这也是心经要跟我们说的。

  当今世上芸芸众生,错看生命实相,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即所谓的此岸,与之对应的佛所在的世界就叫彼岸。活在此岸的人们,他们有主观上的我,他们处在任何时空,就像一根针插进一桶水里,永远顽固的保持着自我,不肯融入水的时空中,有我就有与时空对比分别出来的好丑、善恶、大小,这些都是通过我的眼耳鼻舌身意,读到的色香味触法。这个因外在世界而发生变化的内心世界,就叫受想行识,而内心世界以外的所有的外在世界,包括自己的肉身,就叫做色。这个色与受想行识,统称为五蕴。

  而活在彼岸的,他们活在任何的时空,就像一粒盐掉进水桶,没有了盐的自我,自我完全的融入了水的时空中,他们活在任何的时间,活在任何的空间,他观花时,我即是花即是香,他生老病死时,即是生、老、病、死,他无我的消失了自己,因而他也就无所不在,他像无量光一样布满整个空间,像无量寿一样充满整个时间,这就是空的境界。活在当下,不要背负着过去未来的包袱,也就是活在过去现在未来,在一切的时空中。

  作者 鲁子

  “湘人曾氏,笔名鲁子,职业捕快,业余诗人,无疆行者。

  回复

  写回复

  《心经随喜》读后感(六):译序

  译序

  小北

  这篇原是两年前为繁体版《心经随喜》的出版而写,后来出版时漏了。今略加改写,勉为译序。

  《心经随喜》原版日文于1967年4月由梅田开拓筵出版,其后屡经再版。胡兰成在上世纪60年代结识日本筑波山梅田开拓筵筵主梅田美保女士,梅田开拓筵是一个传承古神道的宗教组织,在当地非常有势力,梅田美保之父亲梅田伊和麿曾是议员。梅田美保颇为欣赏胡兰成的才华,有意长期供养他,专为他建造了讲学的场所,其后二人关系非常密切。

  约1962年5月起,胡兰成开始长住筑波山,在梅田美保的资助下开办名为“斯道馆”的学堂,聚众讲学,讲述内容包括佛经及儒家经典成为梅田开拓筵三大讲师之一,另两位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汤川秀树、数学家冈洁。其时,座下听众有政、经、商各界要人,讲筵甚兴。《心经随喜》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原是《心经》讲义录,经修饰后成书,是胡先生第一本直接以日文书写的著作。

  胡先生的文风原本就婀娜多姿变化自如,而其日文更结合了日本昭和年间提倡文艺复古的浪曼(注:这里的“曼”是这一派日本文化人故意使用的一个汉字,并非“漫”字的误写)派文学的特点,多用文言,如诗如歌,别有韵律。这类文学的典型作者有保田与重郎、尾崎士郎、川端康成,他们号称昭和文坛的“三杰”,而恰恰这“三杰”都与胡先生有过较密切的往来,尤其是保田先生与尾崎先生二人皆引胡兰成为生死至交。若说后来的冈洁、汤川秀树在思想上给胡先生一大启发,打通了他学问的经脉,则这“三杰”或在日语写作风格上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中日两国曾是同文同种,阅读这样的文字自然赏心悦目,但翻译成中文,也并非容易之事。我无法循着胡先生当时的口气,惟以一片真心喜爱的热情试将其译回中文,尽早与喜欢读胡先生作品的朋友来分享。

  时隔四十多年,被日本“昭和三文人”之一的保田与重郎誉为“政治奇书”的《心经随喜》,终要以胡先生的母语重新问世,不管我的译文存在多少瑕疵,也实在可感激欢喜。而对于不喜欢胡先生的读者以及一向持批评态度的学界朋友而言,此书亦呈现了胡先生的另一个精神层面。

  时人已知,胡兰成的人生跌宕起伏,乃至其婚姻亦随之跌宕起伏,给后世留下不可辩白的历史情结。但这无妨,喜者自喜,恶者自恶。我们无法亲眼见证历史,惟以自己的感情与智慧去辨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以自身的修行去体证大道。无论任何东西,包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别人说得怎么好,若与我们的生命不亲不近,便不好。反之,世人如何不屑的人或事,若可给你带来生命的启发,或可使你自在欢喜,则足以以之为师。胡兰成便是这样的人,世人皆骂他贬他,但他不仅于生前之世为天涯赤子,于其生后之世,亦是留下了太多令人启发的思想。

  历史或真,或假,有时假的反而更真,真的反而更假。修行者更不能有纠结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用佛家之语言之,则人世间的事,本来就没有对错,有的只是因缘。而从学术而言,更没有所谓的高低之分,惟有境界的不同。我们若能抛开众多怨恨情仇,以赤子之心去体验这个世界,则别有人世风景。阅读这部《心经随喜》,也是要以心经的慈悲妙音,去感受作者的赤子之心,去亲近大自然的气象万千。自在圆满的性情,不在于极乐世界,有心者,人间处处可以随喜。

  2010年3月,我与薛仁明先生在甬江一别,突然催生翻译胡兰成日文著作的大胆试想,有思有行,断断续续,此行便成了果。翻译此书,我深受兰州学者牛陇菲先生及胡先生哲嗣胡纪元先生鼓励。《心经随喜》有今日之定本,多亏刘慕沙前辈的校对,以及朱天文、仙枝、杜至伟等人的鼎力相助。胡先生作《机论》,机是应缘生机,随机生缘,是大自然的气息。今胡兰成生前的种种努力及后世诸人的矢志不移必成良机,酿成芬芳,应时而发。

  愿此书中文版的出版给更多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和更深地认识胡先生的机会。也谨此献给一向关心胡兰成著作整理出版而已不幸“中年早逝”的魏国宁先生。

  二〇一三年六月于北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