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叶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叶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07 04:0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叶秋经典读后感10篇

  《一叶秋》是一本由张大春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叶秋》读后感(一):长辈口中的故事之《一叶秋》

  lue编辑

  什么是经典?抛开学术上的解释通俗话语来解释就是在文字纸质传播工具没有大规模普及年代里,一些人和故事被当时的人所记住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下来就成为了经典。例如一些到目前还很活跃民间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这部分的经典从正统意义上来讲是不被官方承认的,官方学术界承认的经典一般而言是诸如《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这类经典一般都是通过文字传承下来,有据可查,而且其文学艺术水平得到了大众的承认,相对而言,口口相传下来的民间故事等就有区域性等局限。

  但是这种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传说其实细究起来还是有很多道理在里面的,所谓的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能够从自己的长辈口中听到这些口口相传下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加工之后的民间故事,细思起来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张大春执笔的《一叶秋》一书中讲述的故事就是一本关于民间故事的书籍,也是一部关于长辈的故事回忆录

  在这本书中读者看到的十二个故事从整体来看是联系在一切的,有先后顺序的,有因果关联的。在介绍正文故事特点之前,建议各位读者花一点时间阅读本书的简体版序言,因为序言部分(小说与诗的不期然而然)中谈到的关于我们眼中熟知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从作者研究角度来看居然得出的完全一样。在这篇序言之中,读者会发现我们教科书中的经典琵琶女的故事有可能只是白乐天的一场浪漫想象,通过回忆和想象出的故事做出的诗词。这里面的真假先不去争辩,作者的这个推理的过程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去讨论的。

  徐艳之后就是本书的十二个故事的大餐了,在这些故事之中作者复述上辈人口中的故事时,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如在第一个故事中的吴大刀,原本是一个纨绔子弟,虽然出生还算显贵,但是由于家道中落个人又不知道节制缘故,本来下场应该比较凄惨。但是由于头脑非常灵活,抓住了当时的节度使李怀仙的痛点,投其所好成为了其女婿。后面的吴大刀的典故也就随之而来。故事的大致过程在这里就不再赘述,读者可以慢慢品读。不过本书比较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在故事结束之后的“一叶秋·之一”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既有作者的个人感想,也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读者可以通过故事之间的这部分内容间接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深意

  究竟本书中讲述的这些故事与原书名《一叶秋》究竟有何关联,相信各位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会有自己的见解看法

  《一叶秋》读后感(二):家传的故事

  《一叶秋》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当时没有仔细看,一直以为是一叶知秋,这可能是一种思维定式,看到事物首先联想到曾经知道的,把它们融合到一起。一叶知秋大家都比较熟悉,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细微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发展趋向与结果。而本书的故事一叶秋却是作者家里懋德堂中的一部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一叶秋,而作者本书的取名也是为了迎合他的系列作品

  作者张大春的这套小说是“春、夏、秋、冬”系列,之前已经有过两本出版了,分别是《春灯公子》和《战夏阳》,按照系列结构这次应该是秋系列了,所以一叶秋非常符合本书的标题。作者是一位山东人,祖籍济南,山东人说书是众所周知的,而大春说书也正契合了这一点, 作者对于创作有着自己的观点理解,他认为所谓的创作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传播而已,而在笔记体小说“春夏秋冬”系列中,张大春化身说书人,带领读者重返古中国热闹的说书现场,领略其中的奥秘

  看过之前的两本,作者都是作为说书人的角色,带领读者领略说书的魅力,故事都是非精彩的,而在本书中,作者却是一改往日的风格,首先和读者探讨了小说与诗的关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话题,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就是增添了近万字的自序,在序中,作者并没有执着于小说的定义,而是着重说明小说与诗的不期然而然,作者用了很长的一段篇幅来讲述小说与诗歌的不期然而然,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诗歌,通过对于这些诗歌的的叙述和一些名人对于诗歌的理解阐释,说明了小说与诗歌的不期然而然,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作者认为很多人把小说与诗各归其类,不仅仅是叶归叶,秋归秋,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实这两者也是可以融合的,是没有差别的。

  在作者的正文中,总共讲述了十二个故事,也就是分别讲述了十二个人物,作者把这些人物逐一详细叙述,展开了一段精彩的说书历程。这些故事看似比较独立,没有任何的联系,可是却有一个主线在其中,那就是作者家里懋德堂中一叶秋的记载,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于一叶秋之中,而在每一章节后面说出这个故事是出自家中那位族人的述说,而且在这个懋德堂中的故事是作者写作的根骨,也就是说作者所说的故事都是通过一叶秋里的故事加以整理而成。这也是和之前两部小说风格大不相同。而再这些故事中,作者都是讲述的非常的详细,里面的人物刻画的也是非常生动真实丰富历史知识,充满文化色彩风土人情都让读者受益非浅,并且在书中,作者也是把诗歌融入到小说之中,并且处理的非常恰当,为文章增添了色彩,这也许就是作者开篇自序中提到,小说与诗歌是可以相互融合,没有差别。

  《一叶秋》是作者张大春的一本传奇笔记材料小说集,这是作者 “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三本,本书和以往的两本有些区别增加了作者的长自序,说明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小说与诗的不期然而然,是可以相互融合的,而且作者也介绍了 本书的取材是来自老家济南懋德堂中一叶秋的记载,作者还是采用说书的风格,让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思绪感受说书的魅力。

  《一叶秋》读后感(三):引诗以记怀,叙事以明理

  作者的想法真的很奇思巧妙,就像一个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也敢于尝试重点是作者对很多诗句和故事的信手捏来,让人一环接一环有点欲罢不能状态。这本书也适合人们一读再读。作者写的序诗意豁然,随意的一些相似字句,就能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这可能也是小说形成的一种方式吧!有些问题,有些故事不求知根知底,只需窥伺其皮毛,引发人们之想象,就能成为一个小说。也就像哈姆雷特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以触发其一千个故事。

  看了作者的序,我以为后面也会引用大量的诗句,来给我们讲诉一些有哲理的故事。后面我发现其不然,虽说还是以古文的方式来写,但到底是白话了许多。人们也更容易看进其故事,明白其中之道理。作者讲诉的第一个人物是耍大刀的吴杏言,他靠点小聪明娶了卢龙节度使的女儿成功让他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这样的小聪明也是不长久的,后还是被老丈人发现,并使用了借刀杀人的手法,希望他能战死边疆,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幸而其妻子是个爱丈夫之人,为丈夫献上一策:“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才让他借着真假大道,蒙混过关,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家用法之上上层,赢得了此场战役。然则,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并不会因为偶有小聪明度过一劫,就能从此顺畅无忧。如果自身无法改变,即使有再多之机遇。也是无法过好这一生的。

  作者在这里又加了一则小故事,这则小故事也算是引领下文吧!也还是有些关系的,我们在这则小故事里面才发现一些故事的结局。不加这则小故事前面的故事戛然而止,就是一个幸福的结局了。丈夫打胜仗归来,皇帝授予其官职。也算是人生春风得意了。可是加上这后边的小故事,我们就能知道结局并没有那么的风光无限。其实,这也是我觉得写小说的人的厉害之处,什么样的结局,全凭作者想要在什么地方结束。作者想要给我们看到的是幸福呀或是不幸,那都是作者的意思。而我们读者就只能随作者的故事,去知道作者想要我们知道的事情。但是,也不排除我们可以联发想象,自己从这只字片语之间,再解读一个故事出来。作者大概一叶秋,一叶知秋,也有这个意思吧!

  这本书可以需要反复阅读,多仔细想想才能看出其门道来吧!其实感觉作者前言所写的诗句,所引发的一些感想,和后面的正文也有所联系。看来还是需要多多看看这本书了。

  《一叶秋》读后感(四):观微知著

  张大春说小说在不期然而然处发生。诗在何处发生?诗也在不期然而然处发生。这是作者在序言中探讨的主题引经据典的将这两者的关系做了梳理,作者读了历代笔记小说材料,去寻找和古典诗歌可以相互发明印证的掌故。看完序言也不禁叹为观止,原来那些“有些难读”的文言文诗稿竟然有如此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禁要想,文章的背后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有关系也是在所难免。初步品出了一些书名的寓意来。

  一叶秋,一叶知秋啊。细读文章之后,发现,其实一叶秋也有自己的故事。作者山东济南懋德堂老张家家传一部故事,题签上写着三个大字:“一叶秋”。取义于观微知著,洞明机先。

  除了义务教育的时候学习文言文,之后你还认真读过文言文吗?我没有。最多是跟别人耍嘴皮子的时候背上一段“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更别说,如此翻阅典籍的去找寻古代文人之间的关联,文章之内的故事。真是让人佩服的一位作者啊。这样用心读书用心写文的人出的书一定要看。

  全书一共12章,用了大写的壹贰叁来标号,也透露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在每一章的后边还会写一篇文章分析,道出其中道理,同时引出下一篇文章。文章结构非常明晰。我虽记不住文章中的古诗古词,名人名事,但我还是涨了不少知识。原来,在西藏人自己的民族观看来,他们是观世音菩萨和一个女魔所生的六个子女后代,而王室则是印度阿育王的后裔。同时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 明明很小的一桩事,越是上了年纪的人,偏就越能够从中滋味出一些大道理诸如此类

  所谓翻书有益,就多半是这样的书。本书为作家张大春的中国传奇笔记材料小说集“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三本。读完真是有点期待第四本了。之前拜读过《春灯公子》和《战夏阳》,对作者的文笔才学略知一二。此番《一叶秋》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笔记材料小说的魅力。没有一番功底绝写不出这样的书。

  其实我也许是被作者的文言文字吓住了,也许作者是个很幽默的作家,很严肃很正经的口气跟你讲极荒诞极搞笑的故事。其实细想一下,这12个故事,虽然都很传奇,但有几个就比较荒诞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