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事天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世事天机》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5-28 02:06: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事天机》读后感精选10篇

  《世事天机》是一本由杨志鹏著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5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事天机》读后感(一):参透世事,了悟天机

  世事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杨志鹏以直面现实的勇气来透析亦幻亦真的社会现象,字里行间的内容似乎就在我们身边上演,身临其境的切肤感受很奇异地让人体悟到了文字折射社会现实的张力。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文人,在一次机关干部民主评议前夕意外辞职,从而引出了一个关于权谋、商战、女人,真实却又离奇的故事:一座千年荒山在一系列炫目的包装、修饰、打造之后瞬间变成了数千万元的资产,真正生动地演绎了财富诞生的神话。在这神话的诞生过程中,各色人等粉墨登场,而面巨额财富,商人、政府、农民都在明争暗斗中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所不用其极,这倒让我想到了马克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他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法律;它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的经典语录。其实,从了悟人生的角度说,这就是本末倒置,以一时的虚幻之利,换取终身为此利的奴与婢。因为“人类不能只对眼前的利益感兴趣,而对生命现象熟视无睹。或者把关注生命,仅仅理解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说得更理想些,只是关怀人们的幸福指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些显然只是世俗生活注意的范畴,离真正的真理信仰相差甚远。”

  在挥舞着“利”化“物”化的大旗大行其道无所不能时,殊不知内在的良知和道德却在逐步的沦陷。的确,“在物欲世界里挣扎着寻求心灵抚慰的人们”,需要有所敬畏,更需要一种激发内心的正能量,无论这种能量以何种形式表现。就像主人翁黄嘉归在藏传佛教高僧班玛大师的教导下,破迷开悟,顿悟人生。或许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荣嘉归属”。 黄嘉归是当代人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符号,“钱袋充实了,脑袋空虚了”是对当下很多人最真实的写照。

  因果皆有因果,在这样一个良善与罪孽并存的社会,我们其实除了把持自心不会有任何捷径会真正通往心智的安逸与怡然。

  惟此,才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种生活态度并不是消极,而是对心归属最好的解读,要不,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巡回中,何处是归宿?记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世事天机》读后感(二):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

  ——我读《世事天机》

  文蠹鱼

  人与人相遇是缘分,人与书相遇也是缘分。

  汪曾祺的《受戒》,莫言的《生死疲劳》,写的都是有关佛学类的小说。弘一法师和星云大师的书,我想对佛学有兴趣的人,都会知道,或者从文学欣赏角度来说,也会知道。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佛家修心、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一个人真能如此潜修,境界不言而喻。其中,佛陀的思想,正如书中班玛大师传播的思想一样,了悟,就通透了。天机是不可泄的,又可泄了,我们是在书中观他人人生,以此来参透天机,重塑自我。

  杨志鹏皈依多年,在家实修居士。我呢,刚刚走入菩提学会,学习佛学经典,所以,这样一本书和自己的缘分是不浅的。同时,获益匪浅。班玛大师在书中的每一次开示,都会令我们有所思考,解除我们生活中的困惑。在物欲世界里播散善良的种子,使挣扎的心灵得到慰藉,从而断除烦恼,内心平静。

  “入世看官场,出世看禅机”。这样一本五十多万字的小说,对于阅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顿大餐,美味的大餐。我们饕餮品读的时候忽而感动,忽而气恼,忽而感恩,忽而泪流满面。一位修行者,在红尘中用佛的智慧来完成这样的长篇巨著,实乃是社会的需要,人们的需要,心灵的需要。娓娓道来,把当今社会中的三教九流,逐一淋漓尽致表达出来,再借着班玛大师的口,或者说作者之口宣扬一种佛陀的智慧,使得我们看清、看破,由执,变得放下,从而,在乱象丛生中得到内心的安宁,使得精神有所依托。

  《世事天机》,犹如夏季的一场场细雨,净化人们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玛大师为你解决疑难困惑,大师的每一次开示,其实是在传播智慧。黄嘉归则是社会中较为正义的一类代表,虽然欲望也有,过失也有,终究还是能克制自己。也代表一类文人一心做事的心而遇到诸多的艰难险阻,一路走来的经历,终究看破、放下。他的人格品质自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通篇小说中,时讯和马可,这两位美丽、智慧、才华的女子,角色中,她们的真、善、美,和对感情的真挚,无不令人感叹。还有故事中的诸多人物的架构贯穿,环环相扣,都没离开班玛大师的对社会乱象,以及在乱象中如何调服每个人的内心。无论乱象多么复杂与杂乱,你还是会发现人性里不泯的善与美的一面,因善与美,使得官场、商场等等的冰冷乱象中尚有温暖可言。

  作品非常贴切我们的现实生活,如陈忠实评点的那样:“是在与一位高贵而又高尚的朋友进行心灵交流。他的笔触直击当代社会的许多乱象,使我们看破了人生的真相,感到了从容、豁达、包容、快乐,找到了我们长久以来丢失了的精神所依。”这样深入人心的作品真的不多,人人需要这样的作品慰藉心灵,使得心灵吸吸氧,再在绿意浓浓的季节里,细雨中,无声无息入滋润人心。

  《世事天机》读后感(三):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

  一直以来对官场小说总提不起兴趣,因为大多数官场小说无外乎写权斗、商战、阴谋、阳谋,故事情节虽说也曲折离奇、洋洋洒洒,但总写不出新意来。或者说即使能写出新意也写不出大义,倒是教不明就里人奉为金玉良言、人生教义,不免有些冠冕堂皇了。

  事实上,这类小说大多囿于写故事、写情节、写厚黑、写社会,读起来虽说也酣畅淋漓、不忍释卷,但读完总感觉很空泛,根本抓不住一个实质性的东西。虽说有的也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但大多像是填充板面的口水话,有形而无神、有表而无骨,也根本不会有读第二遍的念头与勇气。

  那么想必有人要问了,到底缺少的是什么呢?可以说少的是一个字:道。这个道可以指天道,万物生存的规律;也可以是人道,人类生存的普世价值。一部好的作品不能只在天道与人道外游离,而是要写出道法、写出禅机,以度人性、以度人心。

  可以说《世事天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报社总编辑的意外辞职,突然无中生有的巨额财富,获得者与政府、外商和农民之间的的重重矛盾。官场几经洗牌,明争不露声色,暗斗咄咄逼人,权力中巨大的操作空间和高超的技巧,瞬间又使一切发生完全相悖的变化。然而,命运的光顾大大超出了凡夫的智慧,于眼花缭乱、乱象丛生之时,一代高僧醍醐灌顶,又使一切归于平静。

  书的作者杨志鹏,读过《百年惶惑》与《行愿无尽》的人都知道,这位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从军十二年,历经青藏高原大漠戈壁雪山的洗礼,而后又与佛法结缘,皈依佛门。杨志鹏有悲情而无愤意,也因慧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从他口中出来,竟变得弥足珍贵了。

  事实上,《世事天机》严格意义上算不得官场小说或者社会小说,因为书里写的更多的是人心与佛法,以及在人性沦丧后的自我救赎。《世事天机》告诉世人在时局之外,总会有洞悉世间百态的高人,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他们随时可以让我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不过说到底,所谓的醍醐灌顶究竟是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还是看破云诡波谲,不再缱绻得失,恐怕就因人而异了吧。

  《世事天机》读后感(四):洞明世事看“天机”

  喜欢看陌生作家写的作品,因为陌生而充满未知,因为未知可以让我发现一个新鲜的世界。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看《世事天机》。

  小说的开篇词写着:“献给在物欲世界里挣扎着寻求心灵抚慰的人们,愿众生幸福、平安、吉祥、圆满!”看得出,作家并不是单纯地为艺术或者为某个人而创作了这部作品,小说只是作家传达心愿的媒介。一下子就被作者这种心怀震慑,仿佛高僧大德端坐于前,我能做的只是沐浴焚香,静待大师词锋洗耳,毕恭毕敬。

  当看到有才华、有智慧、有梦想的主人公黄嘉归为了梦想,给官商鞍前马后地充当走卒,把美女送到梁大栋、郑仁松的床上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个陌生的全新的世界,而是赤裸裸地“抄袭”了现实,把现实中的“世事”一五一十地搬到了书中;也没有像高僧大德那样讲述云水禅心,讲述造业与功德,而是无限深入地讲述着芸芸众生中的那几个人一会儿为了名利、一会儿为了男女感情、一会儿为了权力……而永无休止地纠结沉沦,徘徊,迷失……

  生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每天都能看到丑恶、阴暗的新闻充斥于各大媒体、网络,对这些阴暗有着极强的嗅觉与免疫力的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其实远比虚构的小说更无底线无节制,更加混乱不堪。

  如果说新闻只是把这些社会的“伤痕”打开在我们面前,那么现在,《世事天机》把这伤痕撕裂了,而且告诉你:我们病入膏肓了。

  《世事天机》这部小说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活”的世界:主角们仿佛从一生下来就面临着各种缺失,还要时不时地遭受剥夺,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他们早早地就成了精神上的异乡客。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想要生存,就要毫不害臊地参与抢钱、抢女色、抢面子、抢位子,傍商、傍官、傍资源、傍横流的欲望;就要学会吃喝嫖赌、花天酒地;就要玩得起游戏,接受住自身的变异。他们在自己的故乡,歇斯底里地寻找着能稳住脚的支点,然而,他们寻找的支点越多,内心就越找不到重心,越来越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结果越来越累,越来越落寞、迷茫,越来越远离了出发时的目的。于是梦想的翅膀折断了,心灵渐渐沉入了麻木的深渊中,任由生命被岁月涂抹、剥蚀、融化。最后他们终于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丰富的实践的人生!

  主人公黄嘉归辗转奔波,正是在这种“入世”与“出世”之间极力寻找生命的支点,他必须为自己的辛苦劳累找到一些抚慰,找到一条比宏伟梦想更能安慰人心的前途。庆幸的是,他最终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平静。回归平静的黄嘉归,重新找到了生存于世应有的姿态,人生瞬间得到了升华。

  《世事天机》选择了一个项目开发作为全篇的节点,围绕着这么一个极微小的舞台来折射大的社会整体。在这个舞台上,有人因为作恶太多,迅速遭到了报应;有人因为迷失自我,人性继续扭曲;有人突然间灵光乍现,获得超脱……一切在这片土地上为了追求利益、追求享乐而心怀叵测的人,都得到了作家最后的“审判”。

  作家不是上帝,不能想当然地构想人事结局,就像后记中所说的:“《世事天机》中人物命运的归宿,是现实生活的必然结局,也是作者的真切感受。”所有人的结局是一种必然,正是这种必然的报应或救赎,给现实中的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指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世事天机》描写了如此繁芜丛杂的世事纠葛与人性变化,整部小说从头到尾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旁观者的冷静态度,在一种平实的叙事中一点一滴地挖掘了一条当代社会变迁的长河,几乎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这条长河中找到自己的倒影。而作家用这种朴实平静的文字,只是为了保持河面的平静开阔,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泥石、草藻、鱼虾、贝蟹,也能给我们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好让我们看到整条河流的暗流涌动以及这种涌动下河面上的风云卷舒。

  在这种清楚地展现我们生存之河的小说中,如果你问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透明的“世事”,看到了并不深奥的“天机”。

  《世事天机》读后感(五):给世事“把脉”,用“天机”安心

  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想通过一部作品写出一个时代的风貌的雄心。《世事天机》的作者杨志鹏先生有这样的雄心。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奋斗、挣扎和宿命,从而形成特有的心灵轨迹。优秀的作家通常能深刻地感受并把握到这种心灵轨迹,然后用文字给时代进行准确地把脉。巴尔扎克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世事天机》这部小说更像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性的新课题层出不穷的时代。其中,有一个需要特别审视的问题,即现代化进程与人类心灵归宿的问题。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进入空前的高速时期,全世界都进入开发热潮,现代化成为硬道理。但与此同时,由于制度、文化传承等某些东西的缺席,使得单向度的现代化日益暴露出负面效应——人们失去幸福和人生价值。

  《世事天机》的作者杨志鹏生活在这种世界大环境中,又有着从军、媒体、商人、修佛等复杂深厚的生活底蕴,这种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契合,构成了这部小说宏大的主题。

  再宏大的主题也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阐述,这就显现出作家的把脉的技巧和“医术”深浅。《世事天机》的作者眼光独到,选择了一个当代极为常见的现象,即开发项目,来展示作者关于这个课题的观察与思考。在这部小说里,为了理想干过好事也蹚过浑水的黄嘉归,“爷”一样的官员梁大栋,没什么文化却如鱼得水的商人郑仁松,暴发户贺有银,以为能够征服男人的卜亦菲,皮条客一样的记者刘立昌,冒牌明星一一,办公室主任马克,村官丁小勇,艺术家夏冬森……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因为一个开发项目因缘聚合,展开了一段生存利益的纠葛。这些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应对现代社会生存激烈竞争,为了追求物质与享受,没有一个人禁得起诱惑,毫无例外地或深或浅地沦陷在一种乱象丛生的物欲世界中。选择了一些东西,就意味着要放下和失去另外一些东西,于是他们一边走一边抉择、丢弃。在种种无奈的舍弃之后,他们的人性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触目惊心。他们也许得到了物质,得到了现代化,但失去了幸福,失去了安全感;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异,在自己日夜生活的土地上,心里却没有归属感……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群人如火如荼地破坏了赖以生存的井然的秩序,本以为可以建造出心中那个美丽的新世界,但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地困扰着他们……于是他们在一种旧的已去、新的未来的阵痛中更加艰难地走着。小说虽然写的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但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哪一代人哪一个民族不是在不断地打破重建中完成所谓的“文明之旅”?从这个广度上来说,《世事天机》映射的是这个时代整个世界的世道人心。

  其实,像这样一个素材,很容易就演变为欲望的书写,在一片混乱迷茫中“大结局”。这是当下很流行也很不“圆满”的一种小说创作方式。一部小说,想要写到“圆满”,写到每个人都得到自己的“归宿”,对于作家来说,不仅需要深厚的洞察世事的能力,更需要作家的预见人事的通灵力。《世事天机》的作者未必有这种通灵力,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一种追求“圆满”的努力。小说没有停止在让我们看到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丑恶与扭曲这个节点上来达到警示世人的作用;而是更进一步地给我们呈现了这些丑恶与扭曲之后的“果报”或“救赎”,让读者“圆满”地看完一段段完整的人事,从而更深刻地观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关照当下,对自己进行更长远的考量,以期醍醐灌顶之效。

  书中每一个人的奋斗、挣扎和宿命的背后,当然都留下一些无法言说的伤口或遗憾:有些人因为这些伤口迅速得到了“果报”,比如梁大栋差点被人当众撞死,贺有银成植物人了,郑仁松死了,等等;有的人为了弥补遗憾进行了自我“救赎”,如黄嘉归在经历了数年跌宕如戏的斗争之后回归到了平静,即使梁大栋也觉得应该迷途知返,等等。这些“因果”完备的人事,不是比简单地陈述时代来得更“圆满”?

  现实中,得“果报”的,常常已是很难挽救;正在“救赎”的,毕竟还是逃不掉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去。如何让这些“果报”和“救赎”不发生才是人类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之一。《世事天机》给我们记录了这一段段完整的因果,是为了给读者一个完整通透的参照,避免陷入下一段令人难堪的因果。从这个层面看,书名《世事天机》实在别有深意,就像我们小时候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父母会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听完好好睡觉吧!”

  什么时候我们能重新回到听一个故事安一份心的心境,不受无端欲望的折磨,不再恐慌地过生活,让桥归桥,让路归路,人世的大信大爱莫不如此。

  《世事天机》读后感(六):世事如棋局局新

  这些年来官场小说十分流行,流传上千年的官场文化和官场崇拜使得官场作为一个隐性的能量场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进而有关官场的读物往往都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这其中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往往用猎奇的眼光来审视官场,真正好的小说不多。在前些时间中国改革杂志的一篇文章上,作者就分析了关于官场小说目前的几个弊病,指出目前的官场小说缺乏人文关怀和更好一层次的思考,没有更深层次的反思。诚哉斯言!

  《世事天机》在封面上被称为是官场智慧书和福报增长书,可以理解为书商的营销方式。在出版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出版企业给图书寻找一个营销切入点是一个十分可以理解的做法,毕竟这样可以让好书不被埋没。但读完世事天机这本书就能够感受到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典型的官场小说,没有官场小说惯常的故事走向和情节。实际上官场就是一个模糊的背影,这里面主要涉及的还是在经济开发的热潮中,一群官员和商人是如何在利益和欲望的诱惑下纵声喧哗,又如何反求诸身的故事。最后的结局如同空谷足音,出人意表,并没有以主人公的升官发财或者双规为结束,而是以一个更加意味深长的结尾给读者增加了些许思考;另一方面书中也没有明显的正面角色或者反面人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在人来人去透露出一种世事无常的感觉。

  这些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热潮,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越来越被重视,有学者和专家给这种模式赋予了经营城市的美名。其实这种模式在90年代就已经开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曾经沉睡的土地也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角。而这个故事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展开,一座曾经无人问津但有着灵气的无名山空山,突然被一位有着文人情怀的报人黄嘉归看中,外商投资和政府支持接踵而至,但看似一片大好的发展态势却意外频生,是非连连,最终黄嘉归在大师的感召下放下心中的执念,携伴侣从这个名利场离开。而最终来自官场商场中的各方人士如庄新梁大栋等,也各自得到了心灵的救赎。故事虽然说的是90年代的往事,但很多方面却并不让人感觉到遥远,因为这样的故事仍然在各个地方不断发生着。

  官场和利益的诱惑使得人们奋不顾身的投身于诱惑的煎熬中,在于欲望和诱惑的共舞中划出人生中最有力度的人生曲线,很多人将之称之为英雄本色或者进取心的体现。但是这本书体现出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这本书的主人公黄嘉归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作为一个通过个人奋斗拜托贫穷处境并且顺风顺水的官员,并没有按照一般的逻辑继续在体制内升迁或者借助体制的规则致富,而是选择在转折时抽身而去,这本身是让人惊讶的。书中并没有将物质和美色的诱惑作为噱头极力铺张,但仍然含蓄的指出了诱惑的强大和巧妙。比如和郑仁松等人的饭局中众人饕餮的神情和食品做法残忍的两相比照,还有小说中很多地方不动声色的描述。诱惑是强大的,适度的欲望是有益的,但成为欲望的奴隶是可悲的。人生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创造,而主人公黄嘉归就是一个有着进取心和创造力的人才,但让人赞叹的是他能够深刻认清自己的位置。

  这本书对于房地产开发和文化园开发的很多细节都是十分写实的,可以看出作者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和很多已经流程化的官场小说相比,这本书有些实用的内容也可以让人看出真正创新者的不易和足迹。使之不是流俗之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