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藏书室女尸之谜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藏书室女尸之谜的读后感10篇

2018-08-09 05:2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藏书室女尸之谜的读后感10篇

  《藏书室女尸之谜》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216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藏书室女尸之谜》读后感(一):真相往往显而易见

  《藏书室女尸之谜》——我们都太过相信他人,而忽略了去印证显而易见的事实

  #13; 这是这个系列看得第一本书,开始对于马尔普小姐乡村老太太人设很意外,因为感觉侦探的话应该是那种精明干练成熟优雅独立女性形象。不过后来在了解马尔普小姐的查案方式之后就能理解了——她其实扮演的是一个看尽世态生活洞悉者和窥透人性优秀心理学家

  其实最开始我的直觉觉得是杰弗逊夫人和马克先生两人联合起来的阴谋,因为很明显他们最有作案动机,而且按照坏人套路最开始总是装作坦率和优雅⊙◡⊙。后来线索错综复杂了起来,又因为作者的“描述误区“,我又先后怀疑了乔希小姐(因为嫉妒小鲁比获得了老杰弗逊先生的青睐)那个电影制片人巴兹尔(怀疑他可能是小鲁比的那个隐瞒情人,虽然他从头到尾都是个躺枪的)老管家(他总是那么谨慎冷静让人觉得他可能是个冷血无情的杀手)甚至是老杰弗逊⊙◡⊙(书中开始细致描写了那个残疾老人强健,而且还说了他喜欢掌控一切,而小鲁比又对他有所隐瞒,于是知道真相的他怒而杀人)还有鲁比的舞伴雷蒙德(开始以为他也算情杀,后来又觉得他可能是因为爱慕杰弗逊夫人为了她杀了鲁比)

  没错,我就是基本上所有人全怀疑了一遍,作者挖个坑我就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了⊙◡⊙ 然后得知真相的我…

  很多人觉得这篇结局并没有给人以很意外的感觉,毕竟出场人物也就那么几个。。。但其实细想来阴谋的设计实在脑洞大开——一个与杀人得逞后的利益完全冲突,一个拥有完美不在场证据,因为一场不为人知婚姻(前面谁能想到两个人居然还可以这样==然而完全又合情合理),一次暗渡陈仓的大调包(完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只有马尔普小姐才能通过谈话和细节发现学生案和鲁比案的关系吧,要是这个侦探是波洛,大概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加上无辜者不按常理出牌的乱入,使本就曲折的案情更加迷雾重重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真相简单,但往往真相就是那么简单。这种设计还真不是我们一两个读者可以妄加批评的,你可以说结局不精彩,但你不能否认阴谋设计得很厉害

  在豆瓣上看见很多人说不明白杀女学生所谓何般,其实小说交代得很清楚,就是为了制造 马克的不在场证据。按照马克和乔希的预计,就是鲁比默默被烧死在野外不被人发现(就算以后被发现这个案子已经结案了又只剩鞋子自然会被认为是女学生被害,不会把两者关联起来)而女学生被画成鲁比被发现在风评不好的电影制片人家,大家会当成是两人有什么不正常的关系,一方面老杰弗逊不会追查,另外巴兹尔酒后的事也没人能作证,最终被定性为一场不太光彩的情杀丑闻。然而巴兹尔把尸体扔进了上校家的藏书室,最终反而帮助众人眼光投向了利益纷争中心——遗产之争中的各位。

  至于还有人说为什么上校夫妇从未被怀疑过……我认为这只是情节安排需要,就这样很多人看着还觉得克里斯蒂写了很多没用的,再绕一圈去写调查上校夫妇怕是很多人就要弃书了。

  理解不难,但自己写清前因后果阴差阳错,没有几把刷子还是不行

  《藏书室女尸之谜》读后感(二):马普尔的精彩一案

  我看的第二本马普尔系列,第一本是谋杀启事

  从这两本来看,马普尔系列相对于波洛系列没有那么吸引人的谜团跌宕起伏的情节,诡计和推理也总感觉欠缺点,但对于风土人情的描写更加给力文笔也更加细腻。随着故事的推进,真相一层层的抽丝剥茧,拼图一块块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才发现又一次被阿婆骗了,不得不叹服阿婆的功力之深。诡计不复杂,但很巧妙,是我个人很喜欢类型,某畅销君的名作其诡计完全一样。。。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看点,就是老小姐和老警察的PK。结果嘛,自然是老小姐完胜!

  总结一下,85分,用四个字来形容本书,非常不错,用两个字来形容,喜欢

  最后吐槽一下,阿婆貌似对中国很感兴趣啊,我看过的好几本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中国,但写的都很偏离实际。。。

  《藏书室女尸之谜》读后感(三):一盘很一般的菜

  “马普尔小姐声名鹊起之案”,顶着午夜文库attractive的推荐语,我拿起了这本不太厚的书,读完发现,马普尔小姐果然还是一样的坑。

  维多利亚式谨慎细致的马普尔小姐显然并非我的菜,在我眼里,把侦探当业余职业,通过“局外人”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case的确做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和读者同步,也很吸引人;但如果在案件之外,非要把“搞清楚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problem”当成自己的爱好,窥视别人的隐私,聆听来自八方的流言蜚语,就不免有些神经质了,在这方面,马普尔小姐眼中不时闪现的twinkle总是总是让我觉得她敏感多疑,远非波洛在探案时给人的睿智细腻的感觉。

  据说阿婆除去代表作,一些不太出名作品都是生产线上的产物,刚开始听到此话时还半信半疑,但读了7、8本之后我也确实摸到了这样的“规律”,当然,阿婆在更新角色背景性格、trick新鲜度上无疑做得很棒,即使中后期是“向自己致敬”的作品,有很多的精彩程度也并不亚于它的“祖先”,如《长夜》之于《罗杰疑案》、《谋杀启事》之于《悬崖山庄奇案》,《阳光下的罪恶》之于《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这本书的作者序言,阿婆也丝毫不吝于“和盘托出”她的秘籍:“......某年夏天,我在一家海边的高级酒店住了几天,就在那时注意到...我有机会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能赋予这些'木偶'不同特征和自己的各种想象...我像写菜谱一样添加了以下配料......”,阿婆开篇思路讲解可谓是“醍醐灌顶”,品尝着这盘菜的我餐至中途突然灵光一现,立即翻看了阿婆作品年表to assure myself,果然发现与《尼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阳罪》写于1941年——即该书的前一年,顿时有些小激动内心OS:果然猜的不差......死的两个人和无比相似的铁一般的alibi给了我灵感,人设不同(料想阿婆也不会三次致敬尼惨啊喂!),那值得推敲翻新的就只剩trick了,前者是凶手同谋伪装要杀的人而后杀被害者来制造完美的不在场证明,那么后者......作为目前为止所读阿婆中死的最快最妥妥的被害人,trick没法复制了,为何不反之呢?果然猜中了(^-^)——凶手将死者伪装成凶手要杀的人以制造完美的不在场证明,真正的被害者则在晚些时候被丢在采石场毁尸灭迹......不得不佩服阿婆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路反转,便又写出了一个精彩的trick,美中不足的是,本书trick虽佳,且糅合了上到贵族上校,下到舞女,童子军,职业网球手,艺术家等各阶级人物,但布局心理描写,人物(尤其是凶手)刻画乏善可陈,显然是配料丰富,调味不足,以致读来急促枯燥关键线索(比如舞女的指甲、采石场焚毁的汽车、萨摩塞特教堂)对案情的推动也略显突兀,只能说是生产线上下,低于期待值,是一盘很一般的菜。

  《藏书室女尸之谜》读后感(四):经典无需赘言

  阿加莎奶奶的书没有成系统地读,此书之后,可考虑收齐。也许年纪越大,强迫症愈加严重,不收齐整不从一而终,心里就放不下。

  零散的买,挑中这本,大概因为“藏书室”三个字。英国乡村老府邸的藏书室,贵族的学问修养之地,艳丽女尸突兀躺倒,读完了回顾也是迷之吸引人。

  马普尔小姐并没有由始至终一直出现视线中。她只是出现在适当地方,以乡村老处女小姐对男女关系一针见血的揣测和分析,当然不是无端或莫名的,配合苏格兰场并不废柴的警官调查(这点不同于福尔摩斯,读过的人可会心一笑),不天才,不显峰露水,不咄咄逼人(也和福尔摩斯大相径庭),切入点却是锐利观察深入思考后的结果,关键,及时,稳、准、狠。

  即使是不爱开动脑筋如我,也并不是没有怀疑过凶手,不是那种天方夜谭直到最后一刻才出人意料地揭露凶手那一型。你只是会流畅地读着文字,前因后果脉络清晰地随着节奏进行下去,将阅读谜底的揭穿进行下去。

  两三个小时即可读完,不卖弄,经典无需赘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