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言少年的读后感10篇
《虚言少年》是一本由(日)京极夏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感觉有很多地方值得再看一遍。明明很可爱啊,看的时候心情也会变得可爱了起来。京极的啰嗦欲终于能被满足了。逻辑还是一如既往的混乱,不知道是作者本身就很糊涂还是翻译者的缘故,所以看不下去的确实有可能,毕竟有人排斥而有人偏爱。想感叹一句,京极竟然——出乎意料得——不正经——啊——
【 “是啊,非本意啊。当慎太郎知道老师问的是除宪法之外的常用词后,他就凌乱了——啊,应该说自从他家隔壁发生火灾之后,他好像就凌乱了。”
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那时,尽管不是吃饭的时间,但慎太郎还是拿着自己的筷子逃了出来。】
【我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可能好多人在想,听这说话的语气不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啊。我也这样认为。但是,我无法让你阅读小学生作文之类的东西,所以还是请大家忍耐一下吧。】
【 再顺便说一下,我多少会有点大叔味儿,那并不是因为作者本人是个大叔的缘故,而是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像大叔的小孩。
哎呀呀,本来就像一个大叔。】
【 我想他可能是想受欢迎的。
但是,和其他想受欢迎的那些家伙采取的方法不同——对别人来说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哦。
【那个人叫萩本,是一个体形魁梧的人,他总是在上课的时候,而且是上家庭生活课的时候,抓住最合适的时机,举起手说“我可以去大便一下吗”。这是一种妨碍上课的行为。家庭生活课的老师已经步入老年,与其说是一位阿姨倒不如叫奶奶更合适。她可是萩本的天敌。萩本是一个粗暴、野蛮、下流、粗鲁的人,但是不知何故总是匆匆忙忙地学习,可能是想参加中学入学考试吧。这小子曾经出言不逊地说,家庭生活课没什么用,应该予以废除,让我们学习。最近,老师观察到只有他一个人举手,所以老师也会说出“萩本你要大便吗”这样粗俗的话来。】
【母亲的方法是,一旦盘子里的饭吃完了她就立刻拿下去了。最后一口吃的从盘子里拿起来的那一瞬间,盘子就消失了,就好像是进了不清楚是周到还是不周到的餐馆里的感觉一样。】
【她从和我们相反的方向,沿着公交车可以通行的大道走了过来。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由于能见度很高的缘故,我立刻就认出了她。】
【也就是说,虽然京野的书包里藏着《狐狗狸的秘密》的附录字盘,却还是漂亮地躲过了远藤老师的检查。
可怕的京野达彦。】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尽管屁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但因为气味的缘故,漫画中就被涂成黄色了。
就好像是臭得有了颜色一样。】
【屁确实含有毒性很强的成分,那些只占少数的成分正是罪恶之源。还好它们所占比重较小,威力也不大,不需要太在意——但如果超过了致死量,人还是会死掉的。哎呀,任何东西超过了致死量的话,都会致人死亡的。】
【因为,屁就好像是在夸耀肛门的存在一般。】
【坐在萩本后边的松山美千代哭了。
一定很臭吧?可能是感觉到了这之前一直在忍耐着的屈辱吧?为什么每次上家庭生活课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个像大叔一样的同班同学放屁呢?】
【再接下来,差不多班里的半数男生都追了出去。“喂,大家,停下——”远藤老师用让人难以听清的语调制止他们,但是谁也没听到。武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女生们也陆陆续续地跟着走了出去。当然,班主任老师也追在学生后面跑了出去。
【那个男孩子几乎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演出,却没有破坏班级的平衡感,而且所做的安排也没有任何人抱怨,但是他自己却隐藏在这个计划背后了,极为巧妙地隐藏起了自己的身姿。这个混账家伙,连这一点都计算到了吗?那个历史剧狂热分子。
于是,我——
在演员表的最后这样写——
狗——京野达彦。
哦哦哦。】
补一句。太多的人说看不下去,可能多看几遍就会发现,京极在写珍贵的朋友和有趣的泛黄的童年。
《虚言少年》读后感(二):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书。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讲的是什么啊,没有一点头绪,没有一点主旨,文章写的就好像是一个疯子在自言自语一般,搞不清楚重点在哪里?所以在看完第一个故事之后就暂时放下而去看了东野圭吾的流星之绊,当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流星之绊看完后,突然想到,是不是自己看书的方法不对,是不是我看的太快了以至于不能很好的消化?所以,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开始一字一句,细细品味,然后就被它给深深吸引了,越往下看就发现越有意思,于是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细嚼慢咽的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之后甚至有一种想再看一遍的冲动。这本书果然只适合一字一句的去读,而不适合走马观花的去看。
虽然存在着是不是真正的推理小说的争议,但其实书里潜在的小推理还是不少的,虽然不那么明显,但是如果仔细品位的话还是能发现不少的细节的。 而且三个主人公之间的斗智斗勇是非常精彩的,最精彩的莫过于“向着月亮咆哮”这一故事里话剧投票时京野达彦对于委员会五个人关系的分析,以及在狐偶狸占卜中,内本健吾和京野达彦两个人无形之中的较量(剧透嫌疑)。
京极夏彦一开始就一直在强调,这本书是以一个小学生的角度描写的小学生的世界,看似毫无联系的七个无厘头故事,却描绘出了小学生那种光怪陆离的世界,让我们在莞尔一笑的同时对我们的童年生活也产生了遐想,这小学生的童年生活怎么比起大人的世界更加腹黑呢,难道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这样,只是自己没感觉到?还是京极夏彦在写书的时候只是借用了小孩子的身份而以大人的角度写的大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生活呢?亦或者是京极夏彦确实是以小学生的角度写的是小学生的生活,只是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加入了大人的见解?
跟京极夏彦的京极堂系列比起来,虽然有些不足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内本健吾,京野达彦,矢岛誉三个人之间的言行其实还是很有逻辑性的,只是理解起来比较费劲。
对于这种充满了对话的小说来说,简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通过对话可以很好的了解书中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而且时不时的语言搞笑还能让你在读书之中体会到另外一种乐趣,恨得是一不小心会搞不清楚哪个人物说了那句话,两个人的对话还好说,但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呢,明显就会拖慢了阅读的速度,时不时的停下来捋一下说话的顺序。当然,作者在写这些对话的时候完全可以在上面加上一句谁谁说的,但这样一来,整篇小说的行文就会变得啰嗦而毫无美感,所以还是我们在读的时候多费一些心思的好。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包装真心赞啊,可以看出出版社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用心。
《虚言少年》读后感(三):非京极粉不会喜欢的一本
前几天逛书店正好看见午夜出了京极的书,本人非京极粉,所以很容易被《不如去死》恶心到。后来合计合计午夜的书收了小200本,倒也不差这一本,索性买下来,读完果然。。。意料之中的失望吧。
关于京极夏彦这个作家没什么想说的。从京极堂到百物语,加上后来纯粹是奔着作家去买的《不如去死》和这本奔着午夜名头买的《虚言少年》,京极的书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诡辩的内容超多,假如包裹上了“妖怪”这样的超现实外壳,再进行诡辩,效果还不错的,从京极堂和百物语的口碑上都能看见。
可是,一旦去除了‘外壳’,或者说将诡辩放在了“现实世界”(比妖怪更接近现实的虚拟世界),这种诡辩就很难让人认同。《不如》和《虚言》都是这种“去外壳诡辩”的作品,甚于说《虚言》诡辩的成分都不算多,最多的是自说自话罢了。这本书没有对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有正面效果,相反观感很差。
所以,还是建议非京极脑残粉最好不要买这本书,更不要第一本读京极的这本书,站在一个日本小说爱好者,推理迷或者非京极粉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都不是能淋漓尽致体现其写作特点的书。
其实作者写这本书倒没什么,只是午夜出这本书的理由让人不解。整个系列确实也出过十数本推理性较弱的书,类似伊坂的《沙漠》等。但论可读性的话,《虚言》个人认为大概能算作其中最差的一本了。'
有一本书,我想买又犹豫了很久,却终究没有付诸行动,至于这犹豫了很久是多久呢,可能是我从初中知道这本书开始到现在的十多年吧。
1/8世纪过去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本,或者说这套书成了我的一个心结。
本就被通俗读物填满的书架,是否真的需要这本被奉为意识流集大成者的经典,又或者成为典型的叶公好龙之作,用来落灰之后,偶尔在午后的无聊时间里慢慢擦拭呢?
如此纠结的问题现在终于不需要我再为之苦恼了,因为京极夏彦《虚言少年》的出现。如果说普鲁斯特的意识流还颇具耽美之功效,那么《虚言少年》基本上只能算是语言障碍者的自我梦话了。
从笔法上来说,《姑获鸟之夏》到《阴摩罗鬼之瑕》,号称“妖怪专家”的京极夏彦赖以成名的妖怪推理也都是夹杂着大量如梦呓般的意识流,絮絮叨叨之下配合以圆其说的推理,也倒是比较贴合阴翳的作品气质。
但这部跳tune之作,除了小学生的前言不搭后语,更是从头到尾不见一丝推理痕迹。像我这样百分之一百二十以为是推理而错愕不已的人,唯独能够欣赏的大概就是那晃得眼睛发酸的绿油油的封面了吧。
《虚言少年》读后感(五):这货不是回忆录?
— — 一个中午,看了65页后的评论。
第一,好棒的装帧!!!
参照小短好像 (还可以更强壮一些)的笔记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7047256/
就冲这篇论述,就值得好好看看。
— — 第二个中午,翻完。
就是本回忆录吧!
什么叫推理小说啊!摔!
附注:
如果称之为宝物的话,那么人的一生都可以称作珍宝。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虚言少年 其一 三万米》
《虚言少年》读后感(六):京极夏彦的男子小学馆日常之捏它
(一)
1974年,山崎丰子所著的「华丽なる一族」在日播出,在国内被译作「浮华世家」,我记得我们这个世代,木村拓哉主演过一版在2007年上演过。
而那时,内本健吾在上小学六年级。
京极夏彦出生于1963年3月,因为他是“早生”(日本小学开学是四月份,所以在四月份之前出生的孩子都可以提前上一年学),正好在1974年上小学六年级。
通过三个捏它,我们知道,这部被没有看过的人直接贴了“推理”标签的书,其实是京极夏彦的伪青春回忆录。
(二)
誉拼命想受欢迎,京野不想受欢迎,健吾怎么都可以,他们分离又相聚,相聚有分离,正如《男子高中生日常》的三人一样,互相吐槽,互相恶趣味。
“誉走少爷风”;
每个人都是京极夏彦的本体,他用三棱镜折射了不同的自己给你们看,他是有多自恋。
这本书不要想是为了勾起你们对童年的回忆,那些仅仅只是京极夏彦自己的时代,他怎样用无所谓的眼神看着周围很愚蠢的人类,烙上了70年代烙印,那时的笑星是堺正章而不是堺雅人,那时的动漫是《黑色推销员》而不是《哆啦A梦》,这本书我们是无法感同身受,我觉得住着大叔心的野原新之助肯定没问题。
(三)
最贴近主旨的是“其一 三万米”,血淋淋的剖开了伪青春,却依然忍俊不禁,最絮叨也最有佳句的一篇;
最喜欢的还是“狐偶狸”,最有京极堂风格的小品,你可以隐约嗅出京极夏彦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妖怪推理的殿堂,影响他的都有什么。
但是我最爱的是,面对着狐占卜,“我想问一下狐狗狸,我最爱的男神喜欢的是谁,如果不是我,那我就放弃了”。
《虚言少年》读后感(七):肉彦青春回忆录
完全不是推理,所以不算泄底。
虽然口口声声地说什么“这不是长大以后的回忆录”,但一本七个故事看下来,除了回忆录还能是什么呢,肉彦老师
内本健吾,京野达彦,矢岛誉,还有后来加入的木林慎太郎,四个人的秘密结社
历史剧,漫画,搞笑艺人,据说已经刻意模糊了年代背景,还是出现种种来自70年代,他十一二岁那时的片段
上学路上的“明星”,儿童会长选举,联欢会上的短剧,运动会和骑马打仗游戏,秘密结社的命名,奶奶名字的玩笑,被禁止的占卜游戏,放屁大事件的化解
不能用“光辉灿烂、无限美好”形容,充满各种下捏他,在琐碎爆笑的日常中,那样度过的青春——
青春是一个愚昧的时代。
然而这种愚昧是无法治愈的。
这样的青春可以称作人生的珍宝吗?
如果称之为宝物的话,那么人的一生都可以称作珍宝。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虚言少年 其一 三万米》
最后,嗯,重要的事情要说两遍,这本真的真的不是推理。
,个人笑点死穴:
京野:“因为我平时都穿木屐,所以没办法穿着运动鞋跑步啊。”
内本:“穿木屐跑步更难吧!”
京野:“我已经习惯了。”
《虚言少年》读后感(八):笑!
豆瓣上有个晒读不下去的书的活动
这本书竟然几次中枪……
作为一个肉彦粉 我只能说我完全不能理解这些人
我一路欢乐地看完 数次爆笑 心情甚愉悦
我看这里的一些书评甚至没提到搞笑
甚不理解……
各人笑点确实不一样……
另外 这书飞翻译甚是不咋样 有些人读不下去恐怕也有这个原因
有些笑点是跟日语相关的 书上也没标注
比如やじまたね(矢島種)与やっじまったね(不好翻 意思较多)的谐音啥的
总之 这是一本极搞笑的书 力荐之
诸位请务必看完(有一定日语能力更好) 且勿被所谓“唠叨”吓倒
有机会一定收原版
以上
《虚言少年》读后感(九):异常的啰嗦
大概是自己近几年读书习惯了飞速扫过模式,难以静下心来仔细领悟,但是面对一堆大叔般小学生的啰啰嗦嗦的日常,实在是难以想象其中到底有什么东西值得去深入思考。
书的装帧真的超赞,封面扯下来也很好看。看得出新星是花了心思在这位大神上的。我虽然对这位涉足不多,也是知道先机差不多都被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京极堂系列抢尽了,新星首发的这本本身亮点不多,话痨的成分不少,但是我看了三分之一都难以看出比较深刻的思想,可能本身就不是擅长的领域把。而且前后各种不搭调,可能就是回忆录的感觉吧。
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虚言少年》读后感(十):戏言玩家与游戏管理员
一直以来都觉得西尾维新和京极夏彦是两位很相似的作家,不论是从笔风上,还是从题材上。举个栗子。西尾写故事是这样的:早晨,男主和妹妹刷牙打闹,第一回合;上学路上,和萝莉为了名字的叫法争执胡扯,第二回合;在学校,听可爱的后辈讲学校怪谈,第三回合;等到放学天黑,才开始鬼神登场的正经故事,闲话一番神佛起源天南海北,最后啪的一声敲黑板,物语结束。什么嘛,怪力乱神就是茶余饭后的掉书袋吗?
其实很想说是。京极夏彦的长篇小说一部比一部内容厚重,但依然节奏紧凑,该推动剧情就推动剧情,该停下唠嗑就停下唠嗑,鬼神本源发展变迁说得头头是道,末了大手一挥,破案须解心魔。京极堂本就是书店老板不是侦探,破案解谜什么的,本来就是吃饱了管闲事。
不过这本《虚言少年》不一样。既没有怪力乱神也没有杀人手法,反倒可以说通篇都是类似西尾小说前半部分的那种日常闲话。闲话来闲话去,小学生们小学毕业了,恭喜恭喜。想来想去,诶,好像没什么内容啊?
但是青春的内容,谁规定了一定要这样那样如此这般永生难忘啊?
生活和青春,本来就是极单纯的东西。《白夜行》里雪穗与亮司的相遇叫做青春,我们玩泥巴跳皮筋考试作弊也叫做青春。没有人可以否认。西尾在无语的开头反复强调“青春”二字,京极在《虚言》的开头大谈青春虚像,其实一开始就讲明了,故事的絮絮叨叨无非这两个字。为生活中极小的事情小题大做,这才是青春啊。
于是我们看到,三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健吾、誉和京野,在从起床吃早餐到放学回家的时间里,演出着他们的戏言人生。他们自嘲为傻瓜,和同样是傻瓜的同班同学发明各种捏它,用不大不小的谎言展开各种闹剧,就连一个屁,也成了惊天动地震耳欲聋的大事件,然后被谎言和诡辩重新肢解为空气。
啊,少年。青春风流,快意恩仇,再做一梦可好?写满了年代回忆的这本书,某种意义上说是京极本人的回忆录也不为过。三个主人公的性格里饱含着笑看人生的态度,说是少年老成又欠点火候,不如用京极在书中的原话来形容合适——“那并不是因为作者本人是个大叔的缘故,而是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像大叔的小孩”。哎呀,大叔心的小孩。本来,在孩子们狭小的社会里,和成人世界一样也充满了欺骗、嘲讽、胆怯,校园生活里一样有排挤霸凌明争暗斗。看似纯洁,其实本质上人类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愚昧丑陋的生物。而京极笔下,大叔心的小学生们玩弄着他们的戏言,将小学生的阶级斗争欺软怕硬歪门邪道胡搅蛮缠诡辩一番,又回归实实在在的闹剧。那些不得了不得了的事件,不觉间又成了脑后的一阵清风。
所以,才是虚言少年吧。什么都能用谎言和诡辩解释和掩盖,比起精明计较不如装傻看戏。笑谈,戏言,游戏。青春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单调和充实是一线之隔的态度问题。
比自己强的人有很多,不如自己的人也为数不少。因此,自满、自卑、妄自尊大、谦虚自律、蔑视或者被蔑视——如果这一切都被视为虚幻,那么世间也没有差别了。只要做到这些,成年人或者孩子,就不会存在差异。:这本书当做搞笑小说来看真是很对我口味的。然后我的笑点,居然在“屁袋”那里。关于自编剧本的初定题“屁袋”,京野如此吐槽道:
“太粗俗,太没有艺术感了。那种屁只要放出来就可以了的说法简直是堕落至极。连一点曲折都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