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球角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地球角落》读后感10篇

2018-08-16 04:3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球角落》读后感10篇

  《地球角落》是一本由DEEP中国科学探险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319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地球角落》读后感(一):世界如此之大,我们生活在各自的角落

  初见此书,讶于它只是正常32K书的大小,并不如旅游刊物一般。在看过出版《地球角落》的初衷后才了然,它刻意地区别同类杂志,也避免模仿“美国国家地理”,而更注重从品质品味知识深度方面满足读者需求。它以普通书的形象,并且也确实以文字为主,包含了历史经济文化宗教生态、动植物等等内容,也会以某个普通人的生活来反映这个地区特色,从现代生活中感受着历史的变迁,我爱不释手地一气将它看完,灵魂随它环绕了大半个地球。

  作为一本旅游类杂志,各个国家地区的风光介绍图片必不可少的。从熟悉的中国出发,先领略东南亚风情,徐徐的椰风吹起鲜艳的纱丽,河流上的渔船星星点点五彩斑斓的大蓬车载着各种新鲜热带水果肥沃富饶的土地孕育着淳朴热情的人民。继而转至中东北非,伊斯兰教的女人包裹黑色长袍,突尼斯彪悍的柏柏尔人在沙漠中驭马驰聘。古老的非洲大地隐藏着人类起源秘密,黑色的人种坚守着最原始生命

  这些异域风情给我们强大的吸引,但只有融入他们的生活才能体会它真正的魅力

  欧洲虽有法国极致浪漫,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美国西部的峡谷地和帅气牛仔,但我仍觉的东亚南亚,我们的左邻右邦的生活更让我着迷。这里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厚重文明人们普遍自己的宗教信仰,当你行走其中,普通人的言行也会带来震撼,“一个地方的历史沉淀越是深厚,人们所受到的情绪感染也会越深刻”,古老的山峦广阔丛林虔诚信徒沙哑的诵经声,让人的身心都得以洗涤干净,获得平静重生。在兴都库什的山区一隅,生活着固执不肯改变的卡拉什人,在这里时间已然凝固,他们拒绝现代文明的影响,保持着族群传统,人死去之后将骨骸和棺木放置在裸露的山地上“天葬”,让灵魂回归天国,“死亡不过是重生的前奏,灵魂则永远行进在漫长轮回之路上,无论出生或者死亡,都被看作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涟漪而已。”

  东南亚大多是落后发展中国家,一直保持着淳朴善良民风,安于享受着上苍带来的雨水食物。 巴基斯坦没有酒吧、迪斯科和夜生活,他们的休闲活动集中在公园,只是在公园里小聚一下,与好友聊聊天,再来一点小吃享受悠闲苦难似乎并不影响他们愉悦心情。尽管“生活满是困顿,他们却热情地活着”。无论信仰的神灵是否给他们温饱,这些贫穷困苦的人民仍心怀满足,对他们的神灵和生活感恩

  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不同的人种、种族经历着各自的生活,不同的传统、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明都散发着光辉,或许我们在不停的行走中,可以想到生命原来是为了什么。

  《地球角落》读后感(二):最好的旅行是生活

  首先赞一下卷尾的那段话:最好的旅行时生活。她又艰辛美好,有时单调乏味,有时色彩纷呈。就算再强大的人,也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会突然对他心生厌倦,那就暂时停止奔波,躲在地球的角落里来读一段别人的旅行吧~~~~~

  先读的《地球角落2》,才决定把这本书也找到读一下,都读完了,决定把两本书都包上书皮,等以后给孩子看。

  我可能性比较奇怪,我对旅行类的书,读的时候多是为了开阔眼界,而这本书,不是游记、不是旅行随笔、不是无病呻吟的旅行散文,是最能开阔眼界的纪实,而且还是由这么专业团队做的书,里面对于每个地方的撰写,不光局限于景色,更是融汇了科学、文化、历史、宗教,这些内容都不是教科书里能够学到的,更是用这些换横向或者纵向的点,把世界串成了一张网,在时间和空间中交汇融合

  通过作者们的知识、心境摄影技巧,更透彻的看一个个异域邦国。而从这些不同国家的向导身上的故事,领略了不一样的人生。这让我想起最近读过的一本书里面写的,心有所向在哪里都是归宿,而迷茫之中在哪里都要寻找。

  希望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能从浴火重生的哈萨克斯坦、古罗马与迦太基交相辉映的突尼斯及红色的纳米比亚里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地球角落》读后感(三):旅行途中

  《罗马假日》中有言: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在喧嚣都市,每天面临着工作家庭琐事,让我们不能拥有自己的自由时刻去体会风土人情。那么既然身体不得自由,起码也要让灵魂享受到行路幸福吧。没有青山碧水蓝天白云作为舞台,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或是一张床、一个台灯,也能够成为暂时的落脚之处,一本书,彻底将精神解放

  《地球角落》就是带领灵魂去体会异国风土人情良师。先就外观而言,色彩画面带来的视觉享受让人不能释手。书中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多余修饰,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它所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可能描述出(我不是一本指导书,我只是你的一双眼睛)。

  书以地理知识点为划分,分为四大区来介绍:左邻右舍、中东北非、非洲大地、西方国家。在这些大区的下面介绍了不同的风情。有哈萨克人追求的自由---“哪怕肚子饿些,也不愿再失去它”这是以为哈萨克老人在得到自由之后,由衷的发出心声。为了自由,哪怕空腹又有何妨呢?也有韩国的文化坚持妈妈味道”,他们坚守传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代化。其中的泡菜大家也是熟知的,可有几人知道,他们泡菜文化是“用母爱腌制出的亲情”。 书中让我们见到了一个民族崛起,也见到了没落民族的自豪尊严。他们那种内心深处骄傲不受环境的艰难而改变。

  不同的区域,犹如不同口味饮料,让我们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美丽孤傲的欧罗巴之心--瑞士,阿尔卑斯山的要塞和城堡催生了一个统一的瑞士联邦。非洲古老的国家--加纳,它由帝国到“黄金海岸”,再到独立后的新加纳。虽然名字在历史的潮流中几经改名,却在非洲所扮演的出口大国角色从未变过,他们输出历史的变迁,是一条贯穿国家独立精神的历史轮廓线,影响着每个加纳人,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独立。牛仔---男人梦想,想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心爱的女人,两牛仔执枪决斗,这样的画面又有哪个女孩向往呢,为了自己而战。加拿大断背山下的女牛仔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捍卫家族牧场荣誉、也知道了如何去寻找自己精神家园的归宿,在这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牛仔之间的爱(也可以看看《断背山》,好基友一辈子,哈哈哈......)

  都说最好的旅行是生活,可是每天面临的生活却又艰辛又美好,时而单调乏味时而色彩纷呈,即使这样我们的生活依旧,一杯清茶、一个午后我们窝在地球角落,让它带着我们的思绪飞往旅途,见证生活的美好。

  《地球角落》读后感(四):一场精神旅行

  最好的旅行是生活。她又艰辛又美好,有时单调乏味,有时色彩纷呈。就算再强大的人,也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会突然对她心生厌倦,那就暂时停止奔波,躲在地球的角落里来读一段别人的旅行吧……印在书底封面的一段话既温暖懒散,引诱你翻看书籍跟随着DEEP中国科学探险的团队去领略这世界的别样美好。

  旅游是件让所有人痴迷事情,哪怕要花去我们宝贵的假期、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依然无法阻挡人们的步伐。足以说明大自然对人们的吸引力,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发现筋疲力尽特别是对我来说,总是没有充足的时间真的去融入一个地方,还没来得急吃遍她们的街边美食、体会好她们的人文景观就匆匆离去,让人觉得疲惫遗憾。所以总是有个梦想,什么时候能做个自由职业者,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愿望还无法实现之前,脚步还无法踏上旅途之前,这本《地球角落》就带领我的精神世界环游去了。

  本书是由DEEP中国科学探险的团队合作完成,包括我们的左邻右邦、中东北非、非洲大地、西方世界共25个国家的游记。每篇游记都由撰文者和摄影者共同完成,全书印刷上层、拿到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图片色彩鲜艳,很能激发视觉冲击,每张图片都配有一段文字讲述,每阅读一个国家我总喜欢先把所有的图片和图片说明看一遍,能快速的激起我对这个国家的初印象。文字描述范围广阔,包括人文、习俗、宗教、教育、食物、夜生活、历史、特长……方方面面,只要你能想到的……

  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特色之处,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或许旅游是去走一段别人走过的路、过一段别人过过的生活,而不是去看那些旅游景点,只有真正理解当地文化,或者我们才可以看到另一种世界。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哈色克斯坦这些亚洲国家说实话从来没想过要列上我的旅游清单里,印象中他们总是贫穷混乱的,现在从书中了解到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他们会听说你来自中国后大声说:“China,Good Friend!”甚至还会降他们的名字和电话写给你,告诉你在当地如果遇到了苦难或者缺钱就给他们打电话,如此的单纯和善良;你会看到就算是脏乱差的印度城镇,总能看到衣装整齐漂亮学生;如果你碰上她们的节日还能看到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华丽服装、也可以看到人们虔诚的祈祷……

  当然除此之外,作者也会奉上一些锦囊,比如特别忠告、必去之地、当地人文地理介绍、独产物品,让大家更好地了解。

  如果你是一位探险者,想去穿越一下东非大裂谷、攀登一下瑞士的山峰,那你不妨阅读一下本书中的探险日记;如果你是一名宗教爱好者,不妨阅读本书中各国的宗教文化;如果你是一个浪费主义者,不妨阅读一下书中充满魅力的艺术文化;如果你想还不知道要去哪里度过你的假期,赶紧阅读起来,需找一个你心中的圣地……手捧此书,坐在家也能走遍地球每一个角落。

  《地球角落》读后感(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旅游攻略平日看得多了,对同类的书籍难免会减少阅读的兴趣。但是,被DEEP团队的名气影响,我抱着几分好奇,翻开了《地球角落》。谁知道,一翻开后便舍不得放下,在这个夏末的雨夜,我的眼睛与心灵经过一场美的洗礼,如此舒适

  说起《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爱旅游的读者应该都不会陌生。他们的专业令人称道,以深厚的文化内涵精美的品质闻名。《地球角落》是DEEP团队的又一力作。读者可以跟随他们的脚步,通过他们的描述和照片,将视野拓展到万里之外,异国的文化风貌自然色彩仿佛就在眼前流转。当我一页一页地翻阅,书中大量优质的照片是盛大的视觉享受,让我心底不住地赞叹:生而为人,能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上生活,是多么幸福事儿。我也由衷钦佩DEEP团队,整本书传达的不仅是美景记者们更深入当地群众体验生活,试图探寻异国土地上的文化精髓。从中国的左邻右邦到中东北非,再到西方世界,不同文化的交织,让读者窥见其博大精深——我想,作为一本旅游类的书籍,它无疑是成功的。

  我来讲讲书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个女孩。一个是印度的安娜,一个是加拿大的凯莉。她俩年龄相仿,也都接受良好高等教育,并且均出生于富裕的家庭,是父母掌上明珠。然而在面对感情态度上,两位姑娘想法迥异。安娜对记者说,印度的女孩不到结婚年龄是不会自己谈恋爱的,一般都是父母出面选定未来女婿(和咱们古代的“父母之命”如出一辙),她也深信父亲会给她选一个好男人;凯莉是断背山下的女牛仔,和男友在牧场上自由恋爱恋情得到长辈祝福,平日喜欢和男友在广阔的牧场上骑马同游。她们俩代表的是两个大洲不同的婚恋文化,不管是传统古板的安娜,还是热情奔放的凯莉,都是在各自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好姑娘。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神奇,它允许各种形式存在,在自由恋爱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年轻人的主要方式,也丝毫不妨碍在非洲大地上,仍有像安娜一样的无数女孩儿,坚守着如此传统的婚恋观。

  读完《地球角落》,我一直在惊叹,世界如此广阔,我之前的眼光是多么短浅。世界上的各个角落上,美好处处存在。我想,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如此有幸,在地球上安居。

  《地球角落》读后感(六):慢慢旅行

  当我们习惯了跟随旅行团,到达一个个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听着导游聒噪的背诵大段的导游词,带着各种“v”字手势照回家的时候。当我们也习惯了自由行的匆匆脚步,奔波在一个个风光秀丽或者风情特别的地域的时候。有一些人,慢慢行走在异国的乡间,品读着当地人文,他们把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一起融入当地的生活,又把这些真实的感受,写成文字,配上照片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地球角落》一本深度旅行的报道合集。来自知名的《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

  从我们的左邻右舍的印度、哈萨克,到中东北非的伊朗、突尼斯,再到非洲大地的动物天堂津巴布韦、人文原生态的纳米比亚,还有西方文明艺术的国度等等。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和感受,还有不同的摄影风格。多角度的还原除了他们的本色。

  跟随者笔者的视野,不管是前行在孟加拉的海边渔村,还是在尼泊尔蓝毗尼

  虔诚的宗教仪式前,亦或是西非加纳的可可种植园中,都感受到原著居民的朴实真诚,那一份有血有肉,触手可及的真实感,勾起了我对下一次旅行的向往。

  记得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那是在伊朗库姆城的马苏麦清真寺,笔者带着头巾,在广场的一角静静感受着来自虔诚的礼拜者的精神洪流的时候,“旁边忽然伸过来一直盛着热腾腾红茶的杯子,来自身边陌生的黑袍女孩。我喝下了茶,又吃掉她一只橘子,随后从背包里掏出中国带去的檀香扇作为答谢。女孩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问我的信仰是什么,我回答说还没有,她显现出一副震惊的神情……”

  看到这里的时候,忽的内心某个柔软的地方似乎就被触碰了一下,之后又觉得有点怅然若失的。

  非常感谢靠谱的朋友推荐给我这书,看着舒服,过瘾。不少照片都是大师的作品。如果非要挑挑毛病,就是书中一些插图照片,尤其是人文风情的,画幅太小,整版才过瘾。

  《地球角落》读后感(七):阅读,是体验生活在别处最简单的方式

  旅行好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不一定是要走多远才能算旅行。如果你愿意,某个心血来潮的周末去附近的老弄堂走走看看,都可以算是一次短途旅行。所以我对书中那句“最美的旅行是生活。她又艰辛又美好”这句话特别感同身受。受时间、金钱这些东西的限制,很多时候只能默默的在日常生活里沉浮的时候,阅读,不失为体验生活在别处最简单的方式。或许没有自己亲自去走走那么激动,但也能带来些许慰藉。

  《地球角落》这本书,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以前星空台播放的旅游节目(时间久远我记不清那款节目的名字)。是请一位明星做主持,去一些偏远又有点原始的景点。在当地导游的陪伴下,探寻本土风土人情,品尝稀奇古怪的当地食物,了解当地居民的故事和生活。《地球角落》很像那挡节目的图文版。每一篇游记都有不同的撰稿人,他们与地陪、摄影师一起进行旅行,记录有趣的行程。因为撰稿人的不同,每篇游记的侧重点又不同,所以看起来不会乏味。有的作者喜欢通过景点、历史来展开旅行,有的喜欢写点地陪的故事(也属于当地人真实生活一种),有一篇是全篇围绕一位当地女牛仔来展现地域,引出风俗活动,看起来非常过瘾。虽然没有真的去到当地,当好像真的认识了这位女牛仔一样。

  在地球角落,万事万物按照他们的节奏生活着,感谢DEEP中国,我们能“管中窥豹”一番,幻想远方的绮丽。那里也有苦难,也有贫穷,有感人的虔诚,有心向往之的自由,人们也正心怀希望耕耘——just like us。

  最后值得一说的这本书因为专业,比一般的游记更值得一看。如果你和我一样,受够了某些“间隔年”类书,某些“说走就走”类所谓“游记”,受够了里面数也数不过来、不知所谓的艳遇,这样一本《地球角落》不失为上选。

  套用最近很喜欢的话——“最朴素的生活,也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希望有一天,我的脚步也能踏上一些地球角落,亲身感受别处的生活!

  《地球角落》读后感(八):一切在宁静中度过

  书一如它的名字——《地球角落》,低调不奢华,打开书品读其中的文字,就能让心安安静静地跟着笔者走过每一寸我不曾踏上的土地。

  一部好电影不是华丽的演员阵容,不是一气呵成的台词,而是让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看到结尾的字幕而意犹未尽,还有再次观看的欲望。书,也是如此,《地球角落》亦是如此。

  书中的文字没有各种华丽丽的成语古语,没有刻意煽情的文艺范儿,图片也没有刻意选取耳熟能详,让人熟悉到烂的地标性风景和建筑,而是随手拍摄,未经筛选和阉割的原生态图片,比如犹如帕金森综合症的人照出的有晃影的照片,即便是在常人的手机中,这样的照片恐怕也会被一键删除,扔进垃圾箱,但这本书却毫不避讳地将其印制在其中:对着镜头欢呼雀跃的印度孩子,弹着冬不拉的哈萨克琴手……带着不清晰的美感。

  《地球角落》的上架建议是:旅游,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的不是旅游攻略,不是赘述的旅游日记,而是让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在异国的土地上,有一群人在为房子、票子之外的事物而努力地、充满希望地活着。

  在泰姬陵的故乡印度,有个女孩的家中斑驳的墙壁上挂着耶稣的画像,她说,在贫寒的生活中,信仰给了她们全家走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在金色的孟加拉,信仰的字眼再次出现在我眼前,透过文字打到我的心底:“几千位穆斯林虔诚地跪坐在那里,聆听着教长高声地诵经,那种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深深地感染了我。从教长那沙哑的嗓音里,从他喊出的经文中,我感觉那分明是伴有孟加拉人的苦难、真诚和向往的因子。”他们没有求财,没有求官,只是单纯的诵读和相信。

  信仰,本该如此纯净,不掺杂任何杂质,自动自发。心诚,一切皆灵,就如巴基斯坦的小伙儿侯赛因所说:“我们没有固定的祈祷时间和地点,甚至没有人要求我们去祈祷,只要我们心中有神,就一定会得到他的眷顾。我们与天地间的自由意志同在。”

  在即将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的一幅图片停住目光:一对骑在马背上的情侣牵手的背影。女子是卡尔加里的“牛仔公主”凯特莉,她说,像他们同龄的很多年轻人都去城里定居了,而他们俩只希望一直生活在落基山下的牧场中,守着断背山,直到老去。这样如农夫山泉般简单纯净的爱情,于很多人而言,大概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吧,能在这样的书中读到,独自品味他们的甘之如饴,也算一件幸事了。

  在《地球角落》中,没有旅游书中铺天盖地的旅游线路,吐血推荐的旅游景点。相比之下,它反而更像一部旅行史书,记载了很多过往的历史,让我看到一片片被现代化建筑掩盖的古老土地曾经历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忍不住回头再次翻阅,只为回味那些带着记忆的土地。还有,那些即便生活满是困顿,也热情地活着的异国人民。

  书中说,孟加拉的人力车不同于国内的“简陋”,而是绘有大量图案:电影明星、风物特产、战争英雄、宗教故事。看到此处时,我心中一惊,这是一群怎样爱生活爱艺术,活得认真细腻,毫无浮躁的人儿啊,他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相比之下,很多人不幸福,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的生活状态就如《疯狂原始人》中的小丫头对爸爸怒吼的那句:“你那能叫活着么!你那只能叫没死!”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找出笔记本抄下了书中的一段话:“窗外,成片的橄榄树下,不时可见一位老者或妇女赶着羊群,游走在绿色的‘地毯’上。晴朗的天空清澈无比,朵朵白云慵懒地飘浮着,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地上的橄榄树。”我喜欢这段文字,这个场景,我想一直保存下去,在睡前念给未来的爱人和孩子听,让他们在睡梦中进入一个宁静的世界。

  《地球角落》读后感(九):一场文化之旅

  初次拿到此书,是很惊喜的。近几年随着旅游热的到来,“消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每次去一个地方之前,想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地方的历史、人文等。结果发现很多书都是“游记”,甚至可以说“流水账”。我并不是说这种游记不值得看,有些时候它们还是会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的,比如所到之处的图片,与当地人的对话——从中我们也可以对当地人及自然风景一窥一二。但这种书,多了就显得千篇一律。而且主观性太强。

  一个在深圳长大的人,去到上海,大概觉得两地差不多——因为他不知道那些独特的建筑背后的历史人文;一个去过中国小地方的人,去到台湾,大概觉得台湾中部、东部等跟中国的农村差不多,因为他看不到当地人体现出来的人文素质以及台湾、大陆两地形成背后的历史故事;一个大城市的人去到一个诸如日本东京的发达国家城市,大概觉得,两地差不多,然后得出城市都是相似的结论——因为他看不出那些细微之处所反映的一个民族的生活理念。

  而这些,单纯去“闯”你是感受不到的,除非,你带着一颗敏感而好学的心在那里呆上一段较长的时间。

  而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史讲今,以他国为镜。透过它,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图片,还有历史、人文、知识。在每幅取景独特、构思巧妙的图片旁边,都配有一段时而是背景介绍、时而为作者感想的文字。图文并茂,让你仿佛身置其中。

  我还惊讶地发现,这本书是一个团队完成的。全书分为四大章节,每个章节下面有6-8个地方的介绍,而每一篇介绍都是由不同的撰文者与摄影师完成的,而且一般都获得了当地大使馆、研究所、航空公司、旅游公司以及一些企业的协助。耗资估计不小!不过转念一想,要找一位有时间、有文采、懂摄影、还有雄厚资金的人来完成这样一部作品也是不大可能的事。

  在个汇聚了虔诚教徒伊斯兰教徒的广场上,我们可以知道那个神秘的政教合一的伊朗的一些社会、历史面貌;在一张近距离拍摄、眼中透露着宽容的笑脸上,我们走进非洲的纳米比亚的,学习他们的宽容与和解;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上,我们了解独自面对生命的意义;在一头羊俯视的那片草原上,我们了解一个“美丽孤傲的欧罗巴之心”——瑞士。

  我以为,走万里路和读万卷书是分不开的。旅行,我们只能看到一个静态的风景,一些没有生命的钢筋水泥,一些与我们迥异的人……而读书,我们可以知道历史、知道一些不成文的风俗习惯……这些都是短途旅行提供不了的。通过读书,我们打开了心窗;而旅行,则打开了我们的视野。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场文化之旅。

  《地球角落》读后感(十):生活就是一场旅行

  第一次拿到这本《地球角落》的时候,深感惊艳,厚厚的一本彩页书,即使忽略文字,只看里面的图片,也有一种满满的满足感。这本书不是简单的旅行指南,而是偏向纪实。由著名户外探险期刊《DEEP中国科学探索》推出的精华报导的合集,也就意味这是一个团队的精华,摄影,撰文都不是简单一个人做到的,而是由不同专攻的人来专业的负责,甚至还有些旅程由特邀的嘉宾来撰写。

  《地球角落》从地理位置划分出四个部分,像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以及背景,文明发展。从我们的左邻右邦开始,然后中东北非地区,再接着非洲大地,最后是西方欧洲世界,让我们在不同的章页置身于不同的国家,感受到各种文化,各种生活态度的冲击。

  这里有令人不可思议的印度,金色孟加拉,神圣的尼泊尔,浴火重生的哈萨克斯坦,多元化的首尔。这里有令人瞩目的伊朗,狂野与柔情的突尼斯。这里有红色纳米比亚,东非大裂谷,人间乐土津巴布韦。这里还有热情浪漫的法国,天堂般的阿尔卑斯,美丽淡然的瑞士,牛仔加拿大,阳光灿烂的澳等等。总有一种风景适合你现在的心境,总有一种文化,生活,深深吸引着你。

  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左邻右邦,虽然没有法国的热情浪漫优雅,没有突尼斯的狂野与柔情,没有欧洲的艺术氛围,也没有广阔的大峡谷,可是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虽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大家都在踏踏实实努力生活,即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也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是让我遗憾的是,看到的大部分国家都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我们泱泱历史大国,却一直缺少内心的力量。这当然跟这本书没有关系,书中描述宗教,信仰,都是通过平凡人的生活,简单的图片来体现。更是这种简单的描述,不带有私人情绪的体现,才让我更加感觉震撼。

  很喜欢书扉页上的一段话:“最好的旅行是生活。她又艰辛又美好,有时单调乏味,有时色彩纷呈。就算再强大的人,也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会突然对她心生厌倦,那就暂时停止奔波,躲在地球的角落里来读一段别人的旅行吧。。。。。。”

  生活是一场旅行,也是探索以及寻找自我的过程,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生生不息的向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