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车手罗德》影评10篇
《飞车手罗德》是一部由阿吉瓦·沙弗尔执导,安迪·萨姆伯格 / 乔玛·塔科内 / 艾拉·菲舍尔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飞车手罗德》影评(一):曾经,我们都是罗德
我曾经是一个罗德.
记得8年前一个美丽安静的夏夜,我,还有其它3个死党,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面对着皎洁的圆月,歃血为盟,结成兄弟.在此后的几年里,我们一起打球,一起泡妞,周末晚上一起看恐怖片然后半夜起来一起去撒尿,一起把自行车改装得面目全非,一起去游戏机室玩西游记通关,一起去台球室一局打一个小时,一起看港版蛊惑仔然后梦想加入传说中的斧头帮,一起快乐地做着像罗德那些不切实际低能弱智的事情..
8年后的今天,我们彼此都没有了联系.
不是吵架不是矛盾,只是,我们心中的那个罗德死去了.
罗德是可悲的,愚蠢的,脑残的.
但当我们嘲笑他滑稽可笑的衣服,不切实际的表演,低能弱智的队友时,心中却会默默地想起曾经充满幻想的自己~
我们都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梦想,我们都曾为它们像罗德那样愚蠢地努力过,我们甚至经常怀念那些我行我素不在乎他人看法的日子~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渐渐地变成了正常的人,普通而平庸的正常人.虽然我们都知道,要为一件事情执着、疯狂才能够成功,但却忍不住要去顾及生活中那些繁碎的琐事,却情不自禁地去揣摩他人的心思,去计算那些无关痛痒的得失.我们已经不能像以前地样不顾一切了。
当然,这样的生活会比较容易.规规矩矩地过几十年,结婚供房,生儿育女,微笑地过着曾经不屑的日子.
《飞车手罗德》影评(二):宁愿惨死也拒绝活在不能把你打到屎喷尿崩的世界
世界炮灰级二逼青年代表Andy Samberg和Bill Hader在一起这片就是必看的好嘛!再加上二逼猥琐团体The Lonely Island的三位成员都集体出镜(除了主演Andy和Jorma之外第三位成员同时也是本片导演的Akiva客串演了给Dave重口味迷幻剂的店员),对于我这种SNL的脑残粉而言简直就是天赐的福音冰与火的交融 (☝ ՞ਊ ՞)☝ ……
一直喜欢这种粗俗犯贱但其实萌感四射的喜剧,比如Super Bad,比如Pineapple Express,如果看的多会发现数来数去都是那几个Cast,相当的有爱!
Andy Samberg和Bill Hader作为这几年SNL Cast Member的核心成员,电影不多,就算有演戏也就是客串一下或者是打打酱油,毕竟主要心思没有放在演电影上面,所以发现居然有Andy和Bill同时主演的电影那是相当的high,马上果断去下载黑喂狗起来!
虽然看着卡司就知道有Two's品质保证,但是真的看起来还是超有萌点的好不好!虽然主演们平时们演的电影不多,但是能进SNL的班底要想想是多难的事情,再加上平日随便Live各种表演的功力,随便演点电影真的对他们来说毫无鸭梨有没有。
Andy演的Rod和继父互相要活活掐死对方的决心到底是为了什么!萌爆了好嘛疯子般的Andy酱!其实如果熟悉SNL或者喜欢看MTV台节目的观众就知道Andy Samberg真的私底下就是这个鬼样。比起同期SNL的Cast Member比如Kristen Wiig(前段时间上映了她主演的Bridesmaid)演什么是什么,Andy明显个人风格很重,在Sketch里面随便演点什么政客也都是充满了他的二劲。不过Andy本来就是作为代表寂寞岛的成员稳驻SNL的,形象好口条好算是Jimmy Fallon的接力棒。SNL这几年如果没有Andy及其寂寞岛成员创作的的DIgital Shot不知道要失色多少,再加上本人人气高,各种晚会主持,其二逼形象整个影响几代猥琐淫民。 Lonely Island的作品随便扔一个Mother Lover,Dick in a Box,I Just Had Sex,歌词各种黄暴内涵不说,加上和一大堆一线大牌的合作联合犯二,美国的年轻人基本都知道,绝对是教科书般的存在。
回到电影上,虽然剧情中规中矩,但是大家基本都是冲着台词和表演来的。从刚开始Andy穿着Biker服,裤腿略短露出来一节白森森的棉袜开始到最后太极功夫把后爹点的大便失禁整个过程都很欢乐。完全没有冗长之感。
话说Andy和Jorma这两个好基友脸真是长的嫩啊,少年气息特别重。Andy只要看动态随便在任何场合真心觉得不过是个20出头的小傻逼,这次Jorma出演弟弟,居然没有违和感,矮小瘦弱的体型穿着70s的Polo真的太像Tennager了。
本片台词还是写的很妙,比如刚开始Rod知道继父病危的噩耗时吼着“I need to go to my quite place!”等等都是这种重度二逼症青年患者活在自以为华丽的自我世界的内心独白。。。
标题应和Rod对着垂死的继父的那句:
I'd rather die than living in a world that i can't kick ur ass. 这种精神有没有让人老泪纵横呢?哪怕世界万般险恶,人类各种傻逼,生活千篇一律,可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二逼青年的内心小宇宙的华丽大爆炸。最后Rod梦寐以求的终于长了真正的胡子(估计一摔坏还把荷尔蒙给摔正常了๑꒪◞౪◟꒪๑),还是那么活力四射傻气乱冒,真是万千励志啊!骚年要一直加油啊!!!
虽然是07年的片子了,4年之后看笑料也不过时啊。The Lonely Island的男纸们是无法被击倒的好嘛!Excuse Me, 是有人还不知道他们这个团体的存在嘛?欧噶的你已经被逐出二逼行星永世不得回归!
《飞车手罗德》影评(三):恶搞的三个段子
《飞车手罗德》,有三个恶搞段子。罗德为了发泄心中对继父的忌恨,跑到森林里去泄愤。肢体语言肆意发挥他的郁闷,从摇摆舞到迪斯科无所不有,70年代的音乐风格和节奏也配合的恰到好处。突然不甚跌倒,从山上滚了下来,这组滚下山坡的镜头居然拍了20个!!!!看得观众都觉得疼……所以叠加相同内容的镜头给观众的感觉就是,视觉延伸到肉体的感应。
第二个镜头是,罗德和弟弟握手和好。两个人开始互相做鬼脸,骂对方。这组无聊的镜头采用叠加剪辑的方法,让两个无聊的小P孩表现得相当无赖。真有想一巴掌打死两只蟑螂的冲动!
第三个倒还好,不是什么恶搞的镜头。只是导演想表现罗德单纯头脑,像“希曼给我力量”的口号那样,罗德在飞车钱脑海里涌现了猫、鹰之类的动物形象给予他力量。
导演是不是长不大啊?其实片子还挺好看的
《飞车手罗德》影评(四):無聊的Hot Rod
《Hot Rod》是我看過的所有電影中最無聊的一齣。好無聊﹐好誇張﹐好低能﹐好白痴﹐可是。。。它真的好搞笑!
故事的主人翁叫Rod﹐一個技術爛到不能再爛的特技人。而這電影就是他為了要幫繼父的心臟手術籌錢而作出高難度特技表演的故事。大家可不要以為Rod是個乖巧的孝順兒子﹐他跟繼父其實是仇人來的﹐粗言相向繼而動武的事情經常在他倆之間發生。這次Rod要救繼父的命只是為了能在他康復後能打敗他而已!
這個故事不只聽起來無聊﹐連看著電影時也會覺得非常無聊。可是更無聊的是﹐我真的認真地從頭看到尾﹐一邊覺得無聊但一邊在笑﹐而且還非常enjoy!
好無聊呀!!!!!
《飞车手罗德》影评(五):无厘头还能感动人
真不相信,确实挺无聊的,这哥们也算是黑色幽默到家了,不过,也佩服他就是干自己想的事儿,其他人的想法不重要。
电影有个happy ending似乎是理所应当,可我莫名其妙有一些遗憾。
那是他的继父,他也深深爱他的生父,这个情感很执着,也很强烈,而且似乎跟他继父的感情也是很好,典型的男人之间情谊吧。
做的蠢事儿,看起来好笑,其实回想起来,自己也可能干了无数的蠢事儿,照镜子的时候,我就不笑了吧,从山上那个翻滚还是给我很多的乐趣,这拍的搞笑。
在飞车那段,隐约知道他会飞出但不会死,毕竟这样的电影温馨收场最好,可我有另外一个遗憾,假如同样的情景里面,他的人生是如同其他人所想的那样理想,然后,他飞跃了,飞跃之后会是怎样呢,也许我还是太功利了,在追逐这种成功。
看完电影没有想法,或者想法太乱的情况好久了,今天,我留下了给这个电影的评论:)
《飞车手罗德》影评(六):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
很无厘头的情形下看了这部很无厘头的电影
整部片子都是美式的黑色幽默
“幻想家”罗德无论什么做特技都不会成功却无论如何都摔不死(那个从山崖滚下去的镜头太经典了,整个镜头足足用了两三分钟吧,一直在从上往下滚,怎么都停不下来。。灰常黑色幽默)
每次做特技前还要十分孩子气地采用“动物附体”
复古的原声 复古的人物造型 复古的场景奠定了这个片子复古的氛围
让我感触最深的其实是一个细节:日趋衰败的广播电台赞助了罗德最终一条 并买断了其独家转播权 看来当时正值电视逐渐取代广播成为主流媒体的这个时代
而这个电台老板应该就是radio死忠粉丝和捍卫者
他在肚子上纹了一个小人朝着电视撒尿 以发泄心中不满
试想一下当时柯受良飞越长江 如果只有广播转播 那没有去现场观看的人实在是会听得乏味
在只有广播的时代光听广播就能让人满足 听上一天一夜
但有了电视图像 人们就会觉得单纯的听不够劲儿了
人类文明就是在这种欲望不断膨胀的过程中兴盛并毁灭的
话题扯远了 总而言之 一种便于传播的新媒体的出现必定让之前的媒体受到打击
正所谓: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
70年代末,英国有一支乐队叫Buggles,他们和许多短命乐队一样,只出版过一张唱片便不知去向。但是,他们却写出一首任何回顾20世纪流行文化的人都不能回避的歌曲《录像带杀死广播歌星》(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这首听上去有些俏皮并带有明显电子合成器风格的歌曲1979年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但一年后,MTV电视台开播,并非常恰当地把它作为台歌,人们才从中感受到它的象征意义。这首歌后来被赋予的含义远远超过它本身,成为广播音乐文化和电视音乐文化的分界标志。MTV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通过广播电台收听音乐的习惯,它让人们牢牢坐在电视机前,感受MTV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并且,它给艺人带来的宣传效果远远超过广播电台,电台听众也被MTV抢走不少。“录像带杀死广播歌星”一时也成为传媒界的有趣现象。
现在随着网络普及MV再度成了火爆的媒体 甚至广播也复苏了 各式网络电台诞生
video和radio都网络的帮助下在复活
我们这代人也算是目睹了媒介的更迭
更多的人开始下载Mp3取代买CD 看youtube而不看MTV台 网络查资料而不是买书
一些怀旧情节让我还是坚持只听CD机或者去电影院看电影 但获取最新资讯还是得依靠网络下载
所以面对时代变迁 挡是挡不住的 顺着潮流才能坚持自我
《飞车手罗德》影评(七):美国精神的一种
新大陆与旧大陆的区别是很多的,热血的激情也许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常常会说美国精神,而美国精神到底是什么呢?人类原始的荷尔蒙冲动是否就是造就这些伟大精神的来源?
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勇敢和激情,来到新大陆的人们都抱着梦想和激情,当人们从腐败与堕落的旧大陆扬帆起航,经过半个月的航行,终于看到大西洋彼岸的这块充满野性的陆地的时候,这种原始的冲动就已经被唤醒,在旧大陆失意的人们,破产的农民,无法无天的罪犯,他们带着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在理想和现实的双重鼓励下来到这里,造就了一个全新的国家。
这个国家与旧大陆上所有的国家都有着显著的区别,13州的先锋勇于宣告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利,叛国的死罪也不放在眼里。法国的农家女抬着自己的棺材抵达新奥尔良,生生不息的希望和繁衍后代的冲动鼓舞着她们开拓疆土。西班牙亡命徒追逐黄金而来到这里,在美国的西南部留下了淘金的足迹。
海上的大风大浪给予了这些航海者们无畏的探索精神,美国荒原严酷的生存环境考验了他们的体魄,清教徒纯真的信仰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而Rod正是这些勇敢者们的后代,延续了祖先的意志。
新大陆,home of the braves,Rod is one of them.
《飞车手罗德》影评(八):和老爹大干一场
老实说 这片子虽然有些地方傻得可以 和有些不大怎么行的煽情 但是 罗德的一往向前 把所有烦脑甩在脑后 就一个简单的目标 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 我想 人在一生中 能够为一个目标而奋斗是难得的
即使你的目标很微小 不足道 但你有付出 有坚持 那么 结果不管如何 有努力就没有所谓的失败
对此片的唯一不满就是到处挂满的美国国旗 当然 不是说不喜欢美国 但这样子宣传美国精神 用不着吧 不知道是不是发行商或是赞助商的主意 罗德常年不换的衣服 也是标准的蓝色美国工作服 也有美国国旗!
罗德和我们每一个年青人都一样 有喜欢的女孩 却不敢直接跟她说出口 硬要表现自己的不在乎 要装酷 有一帮和自己道同相合的猪朋狗友 当然 虽然能为相互之间朋友做的东西很少 但能聚在一起 自娱自乐 也不失为好友
罗德也和我们一样 感情上是很单纯而真挚的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在小时失去父亲 但失去亲人的经历我们都经历过 为了自己亲人我们可以做出平常做不到的东西 为了一个信念 我们可以一直为之奋斗
当然 罗德比我们幸福多了 二十岁人了 不用为生计发愁 可以做他喜欢做的事 然而 能坚持下来 开心的做下来 每一天充充实实的渡过是很难得的
我觉得此片应该很大部分和编剧的生活经历有关 我更愿把它看做是一部励志片而不是蠢电影 估计生活中找不到几个象罗德的继你这样与儿子打个你死我活的了 也没几个象罗德妈一样 对他父子俩如此放心的了 仔细想想 其实 与父亲之间 不管是亲生还是继父 罗德父子间的感情我想 远要比我们所谓的三口之家中的父子关系真实而感人得多
总而言之 和老爸干一场吧 趁你们都年轻
《飞车手罗德》影评(九):有一个哥们儿,他叫罗德
我知道有人讨厌JACKASS,讨厌所有看上去低能无聊又癫狂的事情。但你们肯定不知道,他们才是人类最后野性和良心的体现。
ROD就是这样,喜欢幻想,喜欢做爱做的事儿。没什么能够阻拦他的意志,再加上他内几个一样2B的哥们儿,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镇,你总能找到些这样的人(我也是你也是他也是)。而他始终想证明的,却是一个男人的尊严和力量。因为热爱特技,或者说荷尔蒙在旺盛的燃烧,但他们一根筋儿,单纯,孩子气,纯真,不间断的发疯。然而你看到的是,一群总在犯二的家伙,他们的能量是多么巨大多么可爱。
而最强大的是罗德的继父,让我想起了《二手雄狮》里的罗伯特杜瓦尔和迈克尔凯恩,以及即将上映的由尼科尔森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老无所托》,都是一样的活到老癫到老。
本片继续走OLD SCHOOL青春励志片儿的路子,大量的老金属,合成器流行乐,老派流行曲和7-80年代复古范儿都运用的恰到好处,场面的调度也不失水准。
就像罗德钟爱的姑娘迪尼斯说的,大多数人慢慢的长大变得无聊变得普通,而罗德依然像童年的孩子一样,敢作敢当,勤于幻想,这就够了。
有一个哥们儿,他叫罗德,记得吗,跟我们一样2B,哈哈!
《飞车手罗德》影评(十):不灿烂的生活,没有面具的自己,请叫她老师
摔个跤能摔十分钟的人是幸福的,因为现在大多数人连上厕所都没时间。Rod一伙的人生就像他们在餐厅门前放烟花一样,默默的,默默的,默默的……,你看到什么了吗?
大多数继父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都有,但绝对没有这样的。同样的相处方式更多时候是会可能成为社会新闻头条的导火索的,但在这却成了爱的表达,这就是喜剧给我们虚构的人人有爱的乌托邦。
美国的二流喜剧片的主角们无一例外的是精英社会的弃儿,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并在其中自得其乐,不容于主流社会的生活,看上去很傻很天真。Denise说,我加入你们,是因为从小你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人们都长大了,只有你还没有变。人们长大后会带上面具,让别人以为那个才是他们,而最为可怕的是,当他们习惯了面具后,就会忘了面具下面的真实的脸,连自己都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我。
最后一摔后坚持要站起来的Rod,无非是为了宣布,这次胜利的是真实的自己。这个家伙有玩特技的天赋,不然光看他摔,怎么就是没事呢。
看到美女还是令人兴奋,Isla Fisher的这张小女生脸就是让人喜欢,小巧玲珑。刚刚1米6的她给超过1米9的Sacha Baron Cohen生了个女儿,真不知道当时的体位是……,好了,不往下想了。
片子还很应景的融合了中国元素,包括开始时Rod卧室里马友友的海报,以及太极。这里抗议一下Rod在学太极时叫Denise为せんせぃ,这是我们中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