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日·妖怪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知日·妖怪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8 04: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日·妖怪经典读后感10篇

  《知日·妖怪》是一本由苏静 等编著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7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妖怪》读后感(一):读后才能看的作品作者目录整理

  因为好久没看杂志了,对日本的很多东西也很不了解,就不多评论,起码这个设计我还挺喜欢

  放目录:

  人物

  小松和彦

  水木茂

  手冢治虫

  野村万寨

  高桥留美子

  梦枕貘

  小泉八云

  黑泽明

  二叶亭四迷

  坪内逍遥

  芥川龙之介

  京极夏彦

  长谷川章

  村田一朗

  荒俁宏

  作品:

  影视:

  幽灵公主

  虫师

  河童之夏

  鬼太郎

  神奇宝贝

  龙猫

  四谷怪谈

  东海道四谷怪谈

  四谷怪谈:阿岩的亡魂

  伊右卫门之永恒的爱

  怪谈蛇女

  妖怪百物语

  妖怪大战争

  东海道惊魂

  妖怪天国

  梦 黑泽明

  咒怨

  稻草

  午夜凶铃

  富江

  催眠

  裂口女

  生灵

  怪侠多罗罗

  妖怪人贝姆

  书籍

  讲不完的故事

  百物语

  源氏物语

  今昔物语

  牡丹灯记

  雨月物语 上天秋成

  奥州小道 松尾芭蕉

  蒲岛年代记 松门左卫门

  新蒲岛之梦 武者小路

  蒲岛先生 太宰治

  怪谈

  “柳树精报恩”

  高野圣僧 全镜花

  天守物语

  夕鹤

  妖怪谈义

  妖怪学讲义录总论

  姑获鸟之夏

  妖怪魔术时代 横山泰子

  绘画

  《百鬼夜行卷》(真珠庵本)

  鸟山石

  月冈芳年

  松井冬子

  漫画

  河童的饲养方法

  鬼太郎

  恶魔

  河童三平

  我的孙悟空

  狼人传说

  吸血鬼在日本

  火鸟

  异形篇

  多罗罗

  小鬼Q太郎

  剧画 妖怪Q

  阴阳师 冈野玲子

  阴阳师玉手

  犬夜叉

  福星小子

  大码SIZE的幸福

  人鱼之森

  好想告诉你

  夏目友人

  少年跳跃

  地狱老师

  JoJo的奇妙冒险

  幽游白书

  百鬼夜行抄 今市子

  封神演义 藤崎龙

  滑头鬼之孙 椎桥宽

  西游妖猿记 诸星大二

  西游奇传大猿王 寺田克

  百变狸猫

  音乐

  增田俊郎

  吉森信

  治愈系妖怪风:

  百鬼夜行抄

  虫师

  夏目友人帐

  萤火之森

  给小桃的信

  《知日·妖怪》读后感(二):灯下谈鬼,月下看妖

  有人说,从文化差异上看,中国与日本的不同远大于中国与欧洲的不同,这样“感悟性”的论断,在老学究们眼中,乃是正经治学者大忌,一说便要犯错。此风大可见于一些刻板民俗学家,他们已然偏离了周作人、江绍原的美好文风,即使谈起鬼狐仙怪一类物事,还是满口教条,毫不轻松。 窃以为,这样的话题,就该依着灯下谈鬼的样子,大家围坐在昏黄摇曳灯火下,你一言我一语随意说来,待灯油燃尽,便各自翻身睡倒,不复记忆。 但是总有些说法流传下来,成了所谓“怪谈”一类的东西。说到中国传统的怪谈文化,其实有两支脉络—— 起自先秦的《山海经》是一支,那里面的山川海流、神明怪物都是远离尘世生活稀罕物事,我辈凡人一生难得一见,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罢了。 从晋人干宝的《搜神记》开始,是另一支,里面除却远古神明的遗事,尚有好些俗世可见的异物。即便本来是遥远的神祗,亦有可能与我辈凡尘俗物发生亲密纠葛九天之上的仙女亦可下嫁农夫董永。这些事你当然没见过,但你邻居邻村、临邑有人见过,各处皆在津津乐道。好在有干宝这个好事之徒,不厌其烦地把这些怪谈怪事一一记载下来,好像八卦周刊的小记者,再加上百分百的虔信,以“发明神道之不诬”。 好事之徒不只干宝一人,仿作者层出不穷,让此道得以开支散叶,一直到明清两朝遍地开花的种种笔记怪谈,皆属此类。至此,远古神明的旧事已无人道及,鬼狐仙怪们就自在地出没于村居野岭、市井闾巷。 说到日本的怪谈文化,似乎看不到与中国有何显明差异,只是与俗世生活贴得更紧。盖因日本——尤其是江户时代以来——的人居环境较中国更为紧张,不得不与妖怪们比邻而居,倒也其乐融融。 不同的方面也有,日本的妖、鬼、神之间,界限更加模糊道德上的正邪亦不明显,若统称为“妖怪”,亦不为失礼。这些好像希腊神话里的神祗,都是由着自己性子或怨念行事。周作人便从日本文化里看到古希腊的影子,看来是有道理的。 妖与人一样,总是会忘掉先祖的传统,但要认真追溯起来,这些河塘、楼宇、街巷上的灵异之物,似乎都能与远古的山精鬼魅搭上亲戚。于是《山海经》与《搜神记》的两条支流又汇合在了一起。 然而我辈不是以赛亚•伯林所谓的“刺猬”,没必要把大千万象里庞杂繁复的妖怪们都纳入一个完整自洽的体系中去。这里没有规律,亦无实证,只有道听途说。一切不过是在灯油烧尽之前,消磨时间的一点口水罢了。 这本《知日•妖怪》也是这般路数,作为一种杂志书,它不是什么学术视角的妖怪文化史,亦非坊间可见的妖怪图典之类,论脉络不求前者那般清晰,论视野不求后者那般面面俱到,更像是一些专题图文的合集。 书中话题如妖怪的地域分布、河童、百鬼夜行、古今妖怪画师、妖怪电影之类,还有当今走红的京极夏彦,亦占了好些篇幅。这些都是从一些热门或较为熟知的事物谈起,其实乃是站在日本以外“他者”的角度,从已知出发,如树根向着地下生发开来,达到无数的未知,隐然有一种“知识普及”的取向。 此外就纯然是趣味的取向,以知为乐罢了,即是孔夫子所盛赞的“乐之者”的态度。试想河童一物,与世道人心有何关涉?说到底不过如前文所言之灯下谈鬼,谈谈而已。 由此想到日本古来的怪谈文学,直到如今风行的《远野物语》之类,其中少有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那样借鬼狐设喻,而与宋儒辩驳的作风(这样虽自成一套趣味,但已非怪谈的本旨),却是更近于早前《搜神记》的美学追求。 这种美学,一见于上古青铜器上狞厉的纹饰,亦见于《旧约圣经》里那些斩钉截铁文字。见或不见,信或不信,都只在一言之间。此外不必解释,因为一说便俗。 任着视线在图文之间游走,犹如吃醉了酒,在昏黯的月色下赶路。一路上,和一个一个妖魔鬼怪擦肩而过,看到长相有趣的,不妨驻足旁观片刻。但切忌沉迷,片刻之后还要继续上路,因为“沉醉前还有一段路要走”(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知日·妖怪》读后感(三):我为什么又来打差评

  几百字的短采访是不是原因图片、所提到的书没有出版信息依然没有注释直接把没出过中文版的书名译成中文不言语一声是不是原因?妖怪电影和妖怪漫画两篇文章的排版设计堪比劣质少年杂志是不是原因?前几册常规介绍特集主题以外日本文化的版块消失是不是原因?

  统统都不是。

  那是?

  新杂志用旧文章。。。。。。!姚远那篇名为视觉艺术大师的文章2010年就在他自己的tokyo-fashion发过了好么(http://www.tokyo-fashion.net/feature/036/Tokyo-Fashion-20100430(feature36)-gb.html),改个名字发到知日上是什么意思。。。我以为《知日·妖怪》就是本刊全名了没有看到“文摘”两个字呢,说来知日本来就不算追求时效性的mook主编大人也早就说过了是我显得太苛刻了?但是无论如何找一篇三年前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一字不改内容直接搬上来对于一本定价35,从编写到出版要1个月的标榜自己“压倒性的信息流”的杂志书来说,还是说不过去啊。。。

  《知日·妖怪》读后感(四):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小怪兽 ——《知日·妖怪》的和风黑夜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小怪兽

  ——《知日·妖怪》的和风红黑夜

  一如我们所意料的,带着浓烈的设计格调来的《妖怪》,在《百鬼夜行抄》众多“职业恐怖形象”的穿插进入中,妖风阵阵地伴随红色的“妖怪”二字突破封面而来,也正是因为带着众多的期待,我们一页页翻阅,寻找我们盼望已久的人物,在真诚的摸索中,讲讲“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小怪兽”。

  被各种年少时候漫画里面出现桥段带过的“河童”自然是不必说的,草图一张,专题一个甚至是《河童!河童!》这样的题目的呼唤,就让我们明白跨过一弯浅浅海峡的不仅仅是曾经传过去的传说,还有传回来的“新奇特”演绎巨大魅力类似绿色秃顶喜食黄瓜的鸭嘴兽的造型的Q版彩图让我们一页穿越到海岛,在箱根之类的森林小桥流水经过的夜晚,执着等待一个看似很坏其实攻击力不过一车黄瓜的小鬼而开心感动

  咯,这样的情感也不是我才有的,从天真年少惧怕什么“结蛛婆婆”的之类的传言变成了内心强大的没穿过时连体尼龙外套的奥特曼之后,伴随着手冢大人、宫崎君等等神样人物的出现,我们被治愈系风格的妖怪朋友们温暖孤单童年,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家人,以及偶像。又或者,类似《百鬼夜行抄》《虫师》《夏目友人帐》《龙猫》《少年阴阳师》的作品们,在陪伴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抽屉和一只又一只MP4的单纯冬日或者夏夜的同时,不忘给我们单调的三元两次方程和重力速度折磨时光插上属于想象羽毛,于是我们回头回忆起那些日子的时候,不会那样充满了遗憾。“情节不过是编造,人物亦是虚构,真正治愈我们的,是每个故事中真挚的、沉甸甸的情感——是执着、是等待、是相信、是渴望、是失落、是无奈、是贯穿生命中的不曾消逝的希望与爱。”

  当然,除了充满了温柔气息的妖怪世界,和风红黑夜的阴风阵阵的场所,是不能少了真正的恐惧绝望的。京极夏彦、妖怪屋冒险、妖怪魔术时代的那些充满森森可怖意境样貌里面,随便翻找目录都可以起个鸡皮疙瘩,但是也正是从黑漆漆的书页当中走出来,我们才格外能够体会人情的暖、生活的平和,看到惊悚、读完淡然,像是从里面得到了“幸福”的真谛——“下次再翻开京极夏彦的书的时候,别忘了摸一摸你的心房,脱离硬邦邦、冷冰冰的科学机器,让我们,重新面对着充满生气的,有血有肉的自己吧”。

  在这些充满了妖怪回忆的乱序篇章里面,我们拼接的是和我们的内心呼应的一群朋友为我们找寻的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妨碍阅读的配色和单纯凭借自己喜好放置的文章次第在错乱了我们神经的同时,也是某种意识流式的剪辑吧,还原度超逼真的内心衍伸,不过是献给属于“一个眼神就知道你喜欢绫辻鬼太郎安倍精明天狗九尾狐的同道中人”的一次献礼,至于爱或者不爱,有什么重要的呢,本来就是属于我们这群人的欢喜

  忘了说的是,毛丹青先生在最后写给我们的《世界上没有无处投诉的情感》,大概是终于从非理性狂热中走出来的唯一现实生活吧。而现实生活的意义,也正是我们曾经那么欢喜或者那么忧伤地在妖怪的世界当中找寻逃避和躲藏的理由吧。

  归根到底,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只小怪兽,不是么。

  y 林怿

  2013年3月7日23:31:41

  写于履坦巷19#

  《知日·妖怪》读后感(五):有妖出没,请当心

  这是我除了《HI,美术馆》以及《书之国》外最期待的一期知日。

  说起妖怪,无非是草木动物类的精灵,无论是《山海经》还是《搜神记》里面奇形怪状的妖怪比比皆是。说起妖怪,先人们自然界共存之时,基于自然崇拜创造了诸神,于是与神相对那些为害人间的妖魔鬼怪就成为善力量的对立物,人人憎之恶之。细分来说,妖是最常见修炼者。魔是“魔罗”的简称,佛教把各种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魔”。鬼,人死后的阴灵。怪,长相奇特的妖。此外,还有精,修炼之中,未能成妖怪,也未成仙,但已有一定法力之前的状态,如兔精,人参精,树精,花精等等。

  中国的妖怪谱系大体如此,而一衣之邻的日本,也有另一番衍生与创造。曾几何时,妖怪在我们这辈人眼里,不再是可怖可怕之物,反倒更加亲近呢,大体也与我们接触的各种日式动漫有关:幽游白书、犬夜叉、境界轮回、夏目友人账、滑头鬼之孙、鬼太郎、怪化猫、吸血鬼同盟、捉鬼天狗帮、少年阴阳师、地狱少女、XXXHolic(四月一日灵异事件簿)、化物语、口袋妖怪、一夕一夏、元气少女缘结神、妖狐X仆SS、通灵童子、银魂、结界师、百鬼夜行抄、黑执事、我家有个狐仙大人、猫耳属性、我的狐仙女友、虫师,学校怪谈,地狱老师等等。

  《知日妖怪》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妖怪文化。拿在手里先粗粗一翻,便被《百鬼夜行绘卷》镇住了。各色妖怪登场,各种器物妖怪(破伞、琵琶、草履、汤匙、扇子)、动物妖怪(青衣猫怪、铜柏子、狐女、猿女、猫怪)等等,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对创造这些怪的非凡想象力由衷赞叹。翻开这些《百鬼夜行绘卷》里的妖,真是让人想再次翻开《山海经》看看与远古时的人类共同的神奇之物。

  《日本妖怪地图》一篇也极好,收录了日本文学影视作品中各路妖怪大体出现的地方,比如雪女大雪茫茫的山区,木灵深山老林,河童河边,九尾狐寺庙,人鱼海边等等。这篇文章收录了383种妖怪的名称或出处特点,还附有常见妖怪的一些可爱手绘。

  安倍清明与源博雅,还有梦枕貘的《阴阳师》,不多说了,大爱!不信,你先去看看电影《阴阳师》也可,一定连带着迷上野村万斋。《阴阳师》据说已出到第八卷,希望早日出个全集本呀。《治愈系的妖怪风》《江户妖怪文化的娱乐精神》以及古今妖怪画师的介绍,还有那些精美的妖怪画像。很美,很妖。

  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妖怪特辑前半本都是精彩的关于妖怪的图文绘画动漫电影等介绍,后面四分之一本却是现代的摄影等等,风格一点不搭了。要是全本都是妖怪,那该多好。

  《知日·妖怪》读后感(六):对于这期《知日 妖怪》的感慨

  这一期,咳!先清一下嗓子,平复一下我刚收到的书的鸡冻的小心脏!

  本来以为收不到了,这可是我过年的大计划哇!明天就要出去旅游,没想到出发前收到了,给送货大叔一个甜甜的微笑!

  别说我小气&矜持。

  送花?木有;送吻?我还是黄花大闺女呢!

  首先说封面!那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百鬼夜行图里面挑了一些样貌尚可的,穿插在无限被放大叠加的妖怪二字里面,

  有一股阴森森的欢乐气氛,也许这就是百鬼的一场盛宴吧!

  黑底,那是夜的黑;红字,那是生命的最后挣扎。

  在死与活的尴尬境地,是对生命的崇高敬畏。

  再说内容!这是我十分期待的一期,

  小日本的鬼片既然能征服世界,自然有很深的文化韵味在里面(与中国人常说的日本鬼子毫无关系)。

  更让我兴奋的是,本期知日居然采访到了我的偶像京极夏彦先生,

  那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一身黑色素袍的京极夏彦被映衬得更像是一位世外得道高人。

  “迷失”!这是京极夏彦给我印象最深的字眼,

  是啊,人们在无止境地最求理性与科学,中国在太空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

  可是,我们却开始失去信仰,失去精神上的寄托。

  我们在追求理性与科学的时候,确确实实忘了我们是人。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我们会哭、会笑、会恐惧、会没有安全感,我们需要拥抱、需要安抚、需要爱。

  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鬼片其实也在说这样的一个道理,

  大多是对人性冷漠的讨伐,

  是《午夜凶铃》的贞子流干了眼泪对世人的憎恶,是她幻化成一盘录像带对世人的惩罚。

  妖怪表面上是妖,实际上是在说人性。

  本期知日,对文章品质的追求上,我觉得比往期更胜一筹。

  说不上来哪一篇最好,

  也许是从妖怪投射到人性的层面,很多撰稿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写起来更得心应手吧!

  《知日·妖怪》读后感(七):质量较高的杂志

  这期的质量我是比较满意的

  关于妖怪的内容很多,而知日对很多方面的内容都有所介绍,可能不够详尽,但应该很全面吧。对于我这种一知半解的读者,这本杂志是值得一看的。

  当然,不满的地方还是有的...1)金市子的《百鬼夜行抄》还在连载呢,杂志中对本书的简介太笼统了吧,一定没看过漫画。。。2)后面的主题总感觉有点跑偏了。。。从无处不在的妖怪向敬畏自然的路上不断地跑。。。还出现了那么多的山岳图。。。。

  这期的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相对较少...要真说起来,只有那山岳摄影和《林京子与复旦大学》真不知道与主题什么关系...

  不知道知日其他期的杂志到底好不好。。最近才买的妖怪和和制汉语,都觉得不错。。。至少不至于评论里面的烂。。。

  到底怎么样,大家见仁见智吧。。。

  《知日·妖怪》读后感(八):知日·妖怪

  因为好奇,所以选了这本《知日·妖怪》。关于日本妖怪的认知,我的启蒙全部来源于大量的日漫和穿越小说。回想起以前看过的《幽游白书》、《棋魂》、《犬夜叉》等,里面可以称之为妖怪的萌物还真不少。记得读穿越小说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百鬼夜行”之说,还知道了日本有个很著名的大阴阳师叫安倍晴明,除此之外我就所知了了,如今正好借着本书补补课。

  本书内容丰富,因为我知之甚少,所以大部分都感兴趣。里面的“治愈系妖怪风”、“百鬼随行”、“日本妖怪地图”都蛮合我的口味,看个热闹的同时也知道了很多鬼怪之论。书里的“百鬼夜行绘卷”上,我初次看到了许多手绘的妖怪图谱,有琵琶、锅怪、犀、赤鬼、青蛙等许多种身形各异的妖怪,其共同点就是,无论是什么妖什么怪,都是丑八怪,难看死了。而我更愿意看到唯美的化身,而非丑陋的造型。好在群众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越来越多符合现代审美的妖怪被绘制出来,拯救了观众的眼球。我很庆幸,我看到的那些关于妖怪的故事,都是美艳的,虽然片面,但是我很喜欢。“光与影的罗曼史”之中,穿插了大量的摄影作品,不知道用意何在。可能是多山多水多妖怪,也只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才能孕育出这么多古灵精怪的妖物吧。不管怎么说,照片看起来很美,作为一本杂志,消遣娱乐足矣,不需想太多。

  女儿凑巧翻看这本书,很安静的一页页翻着,看完后心事重重,说晚上肯定要做噩梦。我说想想书里那些看起来比较可爱的妖怪就不怕了,比如“河童”就很顺眼。女儿问,是不是那个“头顶有一池清水,蓄满水时力大无穷,干涸时就会变得虚弱”的河童?没想到女儿看得这么认真,竟然把书里的话给背下来了,我也开始有点担心她晚上是否能够睡好了。不知道小孩子对妖怪的理解是什么样子的呢。后来女儿模仿杂志里美女画师的画法,画了一面全身的,一面残缺的妖怪图,说是“厚嘴唇孔雀妖”。尽管女儿画得并不诡异也不可怕,但是女儿最大,她说是妖就是妖吧。

  妖怪之说渊源已久,古今中外各成体系,不管科学不科学,妖怪自有妖怪的前途。

  《知日·妖怪》读后感(九):那些遥远又可爱的传说

  相信许多与我一般大的人,对于妖怪的认知,都是从大陆86版《聊斋》开始的。

  飘来飘去的白灯笼,没有头的田七郎,披着人皮的画皮妖怪,这些构成了我儿时最初的妖怪记忆——惊悚而可怖。

  随着年岁渐长,也开始在不经意间接触日本的恐怖片——《午夜凶铃》、《咒怨》等。还记得看《午夜凶铃》实在大学活动室里,几十个人围着一台大电视,窗帘紧紧拉住以营造恐怖气氛,几十个人鸦雀无声,被吓得大气也不敢喘。

  后来还有《幽游白书》、《犬夜叉》等等,令人惊叹于日本人做事的认真与执着。仅仅一个妖怪题材,就能搞出影视、小说、漫画、周边这么大的阵仗。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气浪费和漫不经心——面对《山海经》、《酉阳杂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大量优秀的作品而不知开发借鉴,真是令人无法言说。

  然而直到拿到手中这本《知日 妖怪》,我才明白自己对于日本妖怪文化的了解是多么肤浅。虽然我也读过京极夏彦,知道河童的传说……

  真珠庵本的《百鬼夜行绘卷》古朴稚拙,在器物演变来的妖怪脸上我们能发现诡异和惊悚的气息;狩野宴信的《百鬼夜行绘卷》则在神秘莫测的大背景下为我们展现了妖怪们日常生活的一面,甚至有些诙谐,仿佛这些器物都有一个灵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沿着《知日 妖怪》为我们画好的路线图,会发现妖怪文化在日本已经形成了高度完善的商业化产业链条。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妖怪文化并没有随着商业化的开展而被庸俗化和消亡,相反,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妖怪文化得到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发扬,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商业化结合,达到双赢的结局,日本人用他们的妖怪文化给我们上了一课。

  看看妖怪文化的丰硕成果吧:

  漫画类:《鬼太郎》《恶魔君》《河童三平》等

  小说类:阴阳师系列,京极堂系列等

  影视类:《千与千寻》《给小桃的信》《龙猫》等

  妖怪画师:鸟山石燕、月冈芳年、松井冬子

  旅游类:鬼屋文化,水木茂之路

  文化类:妖怪魔术、妖怪博士、世界妖怪学会、妖怪大学

  《知日 妖怪》可谓对日本的妖怪文化来了个大起底,全方位地介绍了日本的妖怪文化。在赞叹的同时,也为日本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感动震动。设想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人立志从事妖怪研究,一定会被目为不务正业的怪异家伙吧。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家人无奈的眼和亲友讪笑的脸。

  所有立志与妖怪为伍的朋友们,加油,挺住!

  《知日·妖怪》读后感(十):百鬼夜行

  作为一名日本动漫的狂热爱好者,对日本的妖魔鬼怪实在不陌生,动漫里的妖怪稀奇古怪各有性格,甚至能作为一部作品的灵魂。以妖怪为主角的动漫作品不在少数,也由此感慨日本人的聪明,动漫为我们展开了他们的妖怪文化,渗透到了青少年的生活中。当然不仅是动漫,像《阴阳师》《巷说百物语》这样以妖怪为主的作品也不在少数,日本的妖怪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我们从中研究妖怪,也从侧面看日本人从古至今对未知生灵的认知。

  《虫师》里的妖怪没有特定的形态,与其说他们是妖怪,反倒不如说是生命原生态的展现,实在是一部不得不看的佳作。《夏目友人账》是颇为人所熟知的妖怪动漫,妖怪种类多,画风温暖,故事情节暖心,所以作为治愈系妖怪作品,是值得推荐的。《滑头鬼之孙》里的妖怪就更多了,这里的妖怪基本按照百鬼夜行卷里的妖怪来进行画制,有我们熟悉的河童,雪女,牛鬼等,作为少年热血向动漫,以妖怪为主题,而且时常可见百鬼夜行,这样的作品还是比较少的。《犬夜叉》《名侦探柯南》《元气结缘神》《捉鬼天狗帮》等作品中妖怪是点到为止的,可妖怪却在各类型的动漫作品中时不时得探头,提醒观众,日本的妖怪文化一直都在,从未消失。

  妖怪类书籍我也买过许多,包括经典的《阴阳师》《百物语》等,从故事里看妖怪,你可以知道日本人对生灵的的敬与畏。更重要的是日本人把妖怪文化的代代传承,从远古至今,我想你去问每个日本人,估计都不会不知道河童和雪女的传说吧,甚至这股妖怪之风漂洋过海传到了世界各地。中国也有妖与仙,《山海经》就是典型,但人们已经甚少提及了,无论是小说作品或者动画影视作品都很难见到他们的影子,它正在消亡,何其可叹。

  这本杂志里的妖怪绘卷是一个亮点,把妖怪整理归纳配图,以浮世绘作底本,各种奇形怪状的妖怪实在有趣,还有日本各地的妖怪地图,河童的前世今生也颇为有趣。作为一本简单的妖怪入门杂志,这本书值得一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