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旧制度与大革命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0 05:4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旧制度与大革命经典读后感10篇

  《旧制度大革命》是一本由托克维尔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172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012-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一):尚在读

  给托克维尔挑个刺,他的观点是英国在17世纪已经是一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赋税平等、出版自由辩论公开的现代国家了。事实上至少在出版与言论自由上并非如此,1644年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刚问世;1694年出版许可=制才正式终止;布莱克斯通爵士在1769年出版的《英国法律评论集》还呼吁进行出版后审查。

  展开说一下:1、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很推崇煽动诽谤政府罪这个概念,陪审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只负责认定被告是否出版冒犯性文字伤害政府部门官员法官只需认定被告存在主观恶意便可裁定以上罪行成立,这种认定方式最终由首席大法官霍尔特于1704年提出;2、即使在1776年美国独立之后,布莱克斯通爵士的“煽动诽谤政府罪”概念仍常为各种法院审理案件时参考,即便在在第一修正案通过后,他的观点仍非常流行,比如1803年的《黄蜂报》案件。

  自称研究过欧洲各国法律的托克维尔的法律观,无疑带着浓浓的旧大陆味道,但鉴于写出《压制之传承》的利维教授直到1980年代才承认自己不应只注重法学理论和先例研究,忽略司法实践。托克维尔在他专业跨界的法学领域表现倒也显得无那么多置喙之处了。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二):翻译界的反面教材,托克维尔的灾难,读者的噩梦(九州王千石版本

  这个版本竟然会有8分,简直不敢相信!!

  翻译界的反面教材,托克维尔的灾难,读者的噩梦,以下是这个译本奇葩的翻译:

  1、45页:……我们就可以发现,即使是最专制的政府也可以与某些最民主形式结合,乃至压迫人,看上去却若无其事

  2、79页:假如国王同意重新实行选举市长职位,那么最好是强迫选举人从主要显贵产生,可以只在初级法院中挑选。

  3、79页:……事实上,这让人无法忍受,那些征税者却由于享受税收特权,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利害关系

  4、80页: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只是谦虚表示怀疑表达着自己的担心“造成了太多的痛苦,给他们的同胞”。

  5、88页:……法国耐心支持一个独裁政权,只要这个政权不过分,但他们不愿意直面它。

  6、95页:此外,资产阶级变成了名不副实贵族,为了那些使他们与人民大众不幸分离的豁免。

  7、99页:……那么,这种自由使法国人比其他任何民族也许更不适与在已经消亡的专制制度的破砖烂瓦上,建立和平与自由的法治国家。

  8、115页:……文人在法国展现出从没有过的像在18世纪中叶左右所展现的精神,也从来没有占据他们在那时所取得的地位

  9、115页:……不同于英国,这些文人远离政治,相反,他们的生活如此脱俗。

  10、115页:……但是,没有作家没遇到过这些问题。

  11、116页: 那么,这一次它如何占领了作家的头脑呢?为什么不像平时只在几个哲学家头脑里稍作停留,却一直深入到大众中……

  12、128页:人们曾经相信,只要保留教会财富和地位,就准备对它的信仰进行谴责

  13、133页:……我敢担保,陛下,十年以后这个民族就会面目全非知识良好风气和报效国家的满腔热情将使您的民族远远超过其他一切民族。

  14、136页:接近1750年了,全体国民对政治自由还没有表现出经济学派那样的击破。

  15、137页:……它必然同时摧毁旧制度的坏东西和好东西,所有都必须鲑鱼死亡。

  译者连基本的翻译技巧都不熟练,甚至都可能不知道有词性转换、语序调整、增词法、引申这种东西;可能作者自己都没有读懂这本书,就开始着手抱着一本字典开始翻译。九州出版社竟然会让这样的作品出版,实在让人怀疑它的专业水准。很明显,除了价格便宜这个有点之外,这是一本毫无诚意的、投机的、明摆着圈钱的、-99分的翻译作品。千万不要上当!!想看这本书的人最好舍得多备点钱去买冯棠的版本——毕竟经过时间检验;如果为了省点钱(确实便宜,我买的时候大概6块钱)去买九州这个版本,除了看的懵懵懂懂,脑力一团浆糊之外,你还会再掏出30多块钱去买别的版本再看一遍,比如我。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三):一些段落摘要

  对法国历史并不了解情况下看的不是很流畅,更无法做许多评价,看完最直观感受是旧制度的政府及其国王路易十六虽然都有强烈改革渴望,不断的扩大中央集权,因此导致了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贵族实际权利的没落,这近一步激发了农民仇恨,贵族已经不负担照顾辖区农民的义务,所享受的特权却越来越多。旧制度政府在固化的行政习惯孱弱管理技术束缚下,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底层民众受到文人的开智,神经被点燃,革命来的莫名其妙摧枯拉朽

  另一个有趣事情是托克维尔颠覆了一个我们早已习惯的概念,以前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托克维尔把他升级为:穿靴子的应该惧怕穿拖鞋的。当底层农民条件改善渐渐成为了有产者,他们保护财产的天生感情被激起,曾经麻木的被压迫的神经也变的敏感,底层农民扩大政治权利欲望以保护私人财产为起点被点燃。

  以下仅整理一些摘要以供自己整理头绪

  第二编 第十二章,在文明方面的进步中,为何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竟比13世纪还差劲

  法国贵族坚持要分离与其他阶级,贵族终于免缴大部分公共捐税并扔给了其他阶级,他们天真的以为逃出这些负担就保住了尊严,开始看来确实如此。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一种看不见的内伤已经缠住了他们,他们越来越虚弱,却无人过问,他们的豁免权越多,家境却越贫困。恰恰相反,他们害怕和他们站在同一个队伍里的资产阶级——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富有教养;资产阶级和贵族几乎生活在一起,他们不需要贵族,他们反对贵族;而贵族更是奇怪,他们既不愿意把资产阶级当成他们的同路人,也不愿意当作同胞;但是过不了多久,贵族就发现资产阶级其实先是他们的竞争对手,然后就是敌人,并且最终成为他们的主人

  第三编 第二章,非宗教倾向为什么在18世纪的法国人身上成为流行时尚激情,它对大革命的特点有何影响

  一件从未发生的事情却 法国进行着。其他时代,人们曾剧烈攻击现存宗教;但是同时表现出的热忱却产生于新宗教所唤起的虔诚。古代那些虚假而令人厌恶的宗教只有当基督出现并表示取而代之想法时,才遇到大量狂热的敌手;在此之前,他们在怀疑与冷漠沉默缓慢的消失:这就是宗教的自然衰老死亡。在法国,人们满腔怒火地攻击基督教,但并没有以另一种宗教取而代之。人们充满激情地尝试着把一度填满灵魂的信仰消除,同时使灵魂空空荡荡。很多人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这件徒劳无功事业中。绝对无信仰势必违反了人类天性,它强迫灵魂陷入痛苦,但吸引着群众。它曾经只带来某种病态萎靡不振,这次却带来了狂热和布道精神。

  政府的种种罪恶所造成的政治反对精神,因为无法在公共场合表现,所以只能潜藏在文学之中,因而作家才是推翻国家政治制度的强大政党的真正首领

  否定基督教的人声嘶力竭,而信仰基督教的人则保持沉默,这种情况在我们中间并不少见,而且不仅涉及宗教,还涉及其他所有问题。还保留旧信仰的人非常害怕自己变成唯一对宗教忠诚的人,他们更惧怕孤立而不是错误,所以他们加入了群众,尽管与群众的思想不同。在当时,这一部分国民的情感似乎代表了全体国民的意见,从此以后,在那些造成这种假象的人眼里,这种感情看上去几乎是无法抵挡的。

  上世纪末,所有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都没有威信可言了,这无疑影响了整个法国;它构成了法国革命的特点。人们为何把法国革命看成面目可憎?主要来自于这里。

  当我力图辨别非宗教运动曾产生的一场结果时,我发现与其说非宗教使人心堕落或风气败坏,倒不如说它使人精神失常,导致了人们如此特意的极端行为。当宗教背弃了灵魂,它并不像经常发生的那样,让灵魂空虚虚弱,恰恰相反,灵魂一时间充满了感情和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曾一度占据了宗教之前的位置,暂时使灵魂不至于完全消沉

  如果说进行大革命的法国人在宗教上比我们更不虔诚,但是他们至少还保持着一种我们所没有的令人赞美的信仰:他们具有无与伦比自信。他们对人类的可能完美性和力量始终保持信心,一心热衷于人类的光荣美德。这种自信心被他们转化为自己的力量。诚然,过分的自信心常常导致错误,但没有它,人们只能受奴役;当时的人们从不怀疑他们的使命是要改造社会,使人类新生。他们的这些情感和热情已变成另外一种宗教,这种新宗教产生了宗教本应该产生的某些巨大效果,人们因为它摆脱了个人利己主义,崇尚英雄主义和忠诚,人们因此而宽容开阔,不是斤斤于一般人计较的小的得失

  第三篇 第三章,法国人为什么先要求革命,后要求自由

  经济学派既然无法在周围找到任何与这种理想符合的东西,他们就深入亚洲去寻找。我毫不夸张的说,所有人都在他们的著作中,对中国大加赞赏。只要读他们的书,就一定会看到他们对中国的赞美;因为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他们对我们讲的其实全部是无稽之谈。那个被小部分欧洲人摆布的虚弱而野蛮的政府,却是他们眼里应该被世界各国效仿的最完美的典范。这个中国政府在他们心里好比后来的法国人心里的英国和美国。中国的专制君主没有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励有用之术;科举决定一切官职哲学是他们的宗教,文人是他们的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阅读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你可以找到与经济学派相关的全部学说,还有最近这些年代使法兰西最为担忧的许多政治理论,我们似乎注视着他们的诞生:财产公有制,绝对平等,整齐划一,个人活动一板一眼安排,专制制度与公民个性完全并入社会整体

  法典第一条说:社会上没有什么东西单独属于个人,当然也不做完财产属于个人。。财产是可憎的,企图恢复财产的人将被视为疯子和公敌,终身监禁。公民将由公众出资照料。法典第二条还说道,所有产品将聚集在公共商店内,分配给所有公民,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城市按同样的规划建设;供个人使用建筑物必须保持一致孩子五岁应该从家带走,由国家出资,按统一方法,共同抚养

  也许你会以为这本书写于昨天:但是其实它已有100年了;它出版于1755年,那时候魁奈创建了他的学派:中央集权制与社会主义是同源的,他们二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是栽培的果实与野生小树苗的关系。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四):为何历史是个圆(11.3)

  想不到我还会重新开始读法国大革命的书,并且还读得如此入迷

  身为历史生,当年高考折戟法国大革命那道大题,让亲爱的历史胖子老师如此失望,不得不说我最不想再看的应该就是法国大革命了。

  这本书其实很早就听闻过,无奈手中堆积的书本太多,并没有太多冲动去读读。在三亚的酒店里,有个小小的湖心书店店主是一对老夫妇百无聊赖的黄昏我晃进了那个安静地方。老夫妇安静地在窗边读着书,书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如此安静以至于我有些手足无措老太太起身对我微笑,并贴心地为我打开室内的灯以方便我挑选。

  书店里的书不算特别多,但也码得密密麻麻,看似凌乱却又自带着些许秩序地摆放着,更像是一个人家书房,里面放着主人心爱的书籍。有很多很特别的书,我就是在那么一个板子上看中了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薄薄的一本书,嗯,也许我会精力读完吧。那是个非常美好安静的黄昏,那是个我也有的梦想,与另一半相守在书摊上,岁月安好。

  -------------------------------我是分割线------------------------------------------

  这本书是1856年出版的,但1989年的我在2013年读着的时候,却如此激动,有共鸣。这到底是因为历史是个圆,还是因为我们落后太多太多?

  (未完待续)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五):旧制度与大革命

  我是在京东购书时收到京东赠送的这本九州出版社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大开本,封面还是设计得非常精致的。

  在翻阅了大量史料经过分析后,托氏一针见血的指出大革命不过是旧制度的延续,他大胆的提出了看似矛盾的驳论:大革命前的三十年是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为何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法国农民是欧洲大陆受到压迫最小的,为何偏偏在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第一编主要定义了大革命的性质:在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认识五花八门;但本质上,它是带有宗教性质的政治改革,它并没有如同拥护者所希望的那样摧毁了旧的一切;相反,它从旧制度的瓦砾中找到了专制政府这台机器,并使它更加强大。

  第二编主要深刻解剖了大革命到来之前的法国社会:空前强大的政府接管了国民的一切生活、由资产阶级担任的御前会议事无巨细的发号施令(常常不切实际)、司法权因为政府的频繁干涉而变得混乱、失去自治权的各省逐渐变得大同小异、各省的总督接管了之前贵族所有的权力、贵族逐渐被剥夺政治权力,与从前朝夕相处的农民分离,这更导致阶级矛盾不可协调。

  第三编分析了形成大革命的原因:死去政治自由而长期愚昧的民众收到作家们推翻一切的鼓吹、政府不但不担心革命反而慷慨的为它放行、最终这头恶魔冲笼而出,迎接法兰西的是狂热的雅各宾派恐怖统治。

  托氏道:历史是充满复制品的画廊,而缺乏原作。2013年初政府高层的热读托氏这本已有两百年历史的巨著,想必当今社会必有许多与当年法国相通之处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