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阳明三部曲之三 王阳明·我心光明》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王阳明三部曲之三 王阳明·我心光明》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6 05:2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阳明三部曲之三 王阳明·我心光明》读后感精选10篇

  《王阳明三部曲之三 王阳明·我心光明》是一本由许葆云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4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王阳明三部曲之三 王阳明·我心光明》读后感(一):大道人心万古未尝改

  这套三部曲是通俗历史小说,要是着重在阳明心学里头,那成学术论文了,恐怕喜欢读闲书的人要望而却步了。作者应该不是个老学究,笔下圣人形象还是蛮接地气的,但在女色上,圣人太不真实了。

  不仅仅是王阳明的一生,从青年到其陨落,小说里还有很多关于朝政的篇幅君臣、臣臣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这些篇幅也是很有情节可看。作者的笔力非凡,不少场景里头渗出紧张感,读起来也是带着不少为古人捉急的念头。众多主线人物最后都做了交代,命薄的正房很是让人同情、尔古回到苗家(这人尽管出场不多,但一直在圣人身守护)、还有那几个太监和权臣,唐伯虎也已先王阳明而去。

  下面转载一段,读来蛮有意思的。

  王阳明死于误服金丹?

  一友近日拜访九十五高龄的南怀瑾居士,相与畅论王阳明心学。南对王颇不以为然。据友人转述,南曾表达这么几个观点

  一、王阳明享寿不长,死于服食外丹。

  二、王阳明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其学生虚构的。

  三、王阳明的“四句教”一无是处

  王阳明早年确实曾致力于道教修炼,据《年谱》记载,他三十一岁时,“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并且还获得了一点儿小神通,可以“前知”,即能预见一些事情朋友们都被他震住了,认为他已经“得道”。他也为此得意一段时间。但后来又觉得这纯粹折腾精神,离真正的“道”不啻十万八千里。于是毅然抛弃了这种修炼法门

  这一年是王阳明一生的转折点。他从亲身的实践出发,对儒释道三教做出了取舍。在超脱尘世拥抱亲情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不能割舍亲人,他确认了一个信念:“爱亲”是人的良知良能。换句话说,人是伦理动物;能尽到伦理的责任,才算是一个“人”。而儒家对伦理有亲切指点。因此王阳明的思想轨道通向了儒家。

  三年之后,王阳明才在一首诗中,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自己对道教追求长生的观点。这首诗叫《赠阳伯》:

  阳伯即伯阳,伯阳竟安在?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

  阳伯是王阳明的一个亲友,此人大概心仪道家长生之道。王阳明就试图打破他的迷执。诗说,你仰慕老聃的长生之道,请问老聃若能长生,他现在何处?终极真理就在人心之中,万古不易开发自己内心的仁德,你的生命就获得永恒价值,这仁德就是你的“金丹”,哪里需要向外面去寻找呢?三十年来,我错向外面寻求长生之道,现在才开始后悔啊。

  在这首诗中,王阳明的心学已经初见雏形。三年后的龙场悟道,不过是对“大道即人心”一句诗的证悟。

  由此可见,三十几岁的王阳明已经对金丹有清醒认识,是断不可能去服食丹药的。那么,晚年的王阳明有没有改变看法呢?请看他逝世前一年的诗作《长生》: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彼哉游方士,诡辞反增疑;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很显然,王阳明的态度是一贯的。年轻羡慕长生,中年时忽然有了觉悟,九转还丹原来就在这里。在哪里?“在求仁”。既然“金丹非外待”,故“安用他求为?”何须向别处寻找呢?“良知乃吾师”。良知即大道,即人心。两首诗前后相距二十二年,观点却若合符契。王阳明得此“良知”作为金丹,的确可以永垂不朽了!说王阳明死于金丹,真是以蛔之心度君子之腹矣!

  第二点,说阳明的遗言是编造的。比起耶稣复活的说法来,这句遗言的真实性应该高出不少。南不相信王阳明可以死得如此坦然。躲在“怀疑牌”有色眼镜的后面审视王阳明,当然一切皆可疑,《传习录》大概也是瞎编的。

  至于第三点,吾友未能记住南的高论。此处不便说什么了。南的著作,俺未曾读过,不知其在笔下如何评论王阳明。有博闻君子,幸指点一二。

  《王阳明三部曲之三 王阳明·我心光明》读后感(二):阳明先生不纳妾?

  阳明先生不纳妾?

  和很多古人一样,阳明先生的私生活也被埋藏在一片迷雾之中,若隐若现看不清楚。其中有两条消息来源,一是确切消息,二是传说野史。

  确切消息如下:王阳明十七岁娶江西布政参议诸养和的女儿为妻,诸王两家是表亲,这位诸氏夫人算是阳明先生的表妹。婚后诸夫人始终没有生育,正德十年王阳明四十四岁过继表弟儿子正宪接续香火。嘉靖四年元月阳明先生五十四岁时诸夫人去世,第二年二月,为夫人守丧一年后阳明先生娶一位张氏夫人为续弦,当年十一月生下一个儿子,取后正聪。

  野史就比较乱了,有说阳明先生有一妻三妾的,还有传说阳明先生有六房夫人。甚而说阳明先生去世后留下爵位遗产,他的“几房夫人”互相争夺,闹得不可开交,连当时年仅三岁的亲生儿子王正聪都被人控制,好不容易才被阳明先生的弟子们营救出来。

  这些说法听起来不太合逻辑

  阳明先生和诸夫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四年,始终没有孩子,到四十四岁时不得不过继一个孩子,可夫人去世后阳明先生续弦,婚后仅十个月就生下一子,这说明两点:一,诸夫人不能生育,但阳明先生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二,阳明先生身边似乎没有别的女人。否则如果王阳明有三个妾或五个妾,那绝不可能这三位或五位如夫人都无所出。

  由此推论,阳明先生应当是个痴情的人,他一生的感情寄托大都在夫人身上,夫人在世之时阳明先生身边是否有过妾侍也很难说。中年以后阳明先生在外时多,在家时少,依着明朝官员习惯做派,这种情况下一定在外面拈花惹草,蓄宠纳妾,烟花柳巷,什么破事儿都干,而阳明先生却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全部用来做了一件事:讲学。

  教书,育人,阳明先生一辈子走到哪就把学讲到哪,从龙岗书院文明书院、濂溪书院、白鹿洞书院到后来的阳明书院,一路讲下来,教出的弟子不比当年的孔子少,讲出一番天大学问,可他的感情却只有一份,给了同一个人,就是他的结发妻子

  但阳明先生的生活也有遗憾。过继回来的儿子王正宪似乎不成器,文不成武不就,与父亲也并不算贴心,夫人去世后,阳明先生孤零零的,身体不好,这才续了弦,结果晚年得子,生了一个王正聪(后改名正亿),这孩子在品性方面倒比正宪强些。

  至于阳明先生去世后家里被闹得乌七八糟,以至于先生的弟子们平时想见正聪一面都见不到,后来费了好多周折,散尽了金银,才把正聪接了出来,送到阳明先生的弟子黄绾家里照看,好歹脱了险,搞这些事的却是一群“恶少”,大概是阳明先生去世后被夺了爵位,禁了学说王家失势之后被同族人欺负吧。

  这世上痴情的男人还是有的,阳明先生对诸夫人,就算得上痴情了。

  《王阳明三部曲之三 王阳明·我心光明》读后感(三):真心不是特别好——评三部曲

  整套书在王阳明悟道之后,总给我一种重复论述感觉,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进步。而且对于情节和人物的安排有些神神叨叨的感觉。首当其冲就是蔡老道的安排。同时,说王阳明是全能大儒是因为他精通儒释道三家,但是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同时,对于一些历史问题本人和作者的观点并不相同比如说“大礼仪事件,个人认为最开始的时候嘉靖皇帝并不算错,毕竟当皇帝不能把爹丢了。只是在后来他为了打压群臣,一再提出要求事情才变得过分。而作者一边倒大臣个人认为不妥。并且,在支持嘉靖皇帝的臣子中有不少都是王守仁的学生,不能说王守仁就同意他们这么做,但起码他没有阻止,是不是就可以说他并不反对呢?所以,个人认为王守仁对这件事的态度并不清晰,但起码不应该是反对的吧。另外有一些史实作者写的也不是特别准确。所以十分想知道作者都参考了那些史料

  总体来说,本套书只能作为对王守仁生平宏观了解读物,对于王守仁的心学则不适合通过此书了解。个人认为作者对王守仁及其学说的了解并不够透彻,对明朝有王守仁参与的那段历史也不够了解。因此,一家之言,不可足信。

  另外,从文学作品角度评价本套书,做的文字功底欠缺遣词造句极大重复,甚至给人一种几句话翻过来调过去的说的错觉,读来稍显乏味厌恶

  以上,也是我的一家之言,不可足信。

  《王阳明三部曲之三 王阳明·我心光明》读后感(四):道之不行,传诸薪火

  读完了,很低落不同于上两本笑中有泪,泪中有笑,这一本描绘的明朝昏君统治下的中国,朝野昏昏噩噩,百姓血泪累累,有良心的人要不被打杀,要不忍辱偷生,那些荒淫无耻极致的人,却每每扶摇直上,啖肉饮血,让人几乎无法卒读。原来一直纳闷阳明先生讲良知之学,并非愚忠之人,为何不趁宸濠做乱而起,绞杀荒唐自私的正德皇帝,看完这本书才明白,一家一姓的天下,以国为私产,以权为圭臬,换了谁当皇帝,也没差多少。阳明先生只是怕百姓再遭战火之苦罢了。

  “道之不行,吾知之矣”,说到底,良知之学也不能度尽天下人,更不能见容那些以国家为私产的统治者。阳明先生终身心血,其实只是留下真知的薪火,度化可以度化的人,让中国不至于终成暗室矣。

  《王阳明三部曲之三 王阳明·我心光明》读后感(五):读完了

  从明朝那些事里面了解到王阳明这个人,对于他的文治武功很是敬仰,见贤思齐于是便想了解一下王阳明的生平和他的心学看看能不能对自己有所启发,所以在网上一番搜索以后我买了这套书。

  用了将近20天时间看完了这三本书,现在来说一下我的本书的评价,首先刚拿到书的时候,发现三本书的封皮是一样的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些失望,打开书一看,发现纸张质量也不是很令人满意有些软绵绵的感觉,毕竟三本书将近100块钱对于质量我还是有所希求的。

  最后说说本书的内容“研读和翻阅了难以计数的史料书籍,多次追随阳明先生的足迹实地探访,以十年之功,”这是当当上对于本书的介绍,但我读完以后非常的怀疑当当的说法,因为读这一套书有一种吃方便面的感觉没有什么真材实料,读到某些地方我甚至有些怀疑,史实是否真的如此。有时候甚至会有一种是这样的么?!这是不是作者瞎编的啊!这种感觉。

  而且书中还有一些骂人的话,土匪骂人的话王阳明骂人的话,在我看起来这些骂人的话都很粗鄙,读完以后反而让以前在我心目高大上的王阳明变的一般般了,一本写王阳明的书居然拉低了我心目中阳明字的形象,不看也罢。

  读完以后觉得本书在叙事上平铺直叙,内容上也没有什么机关暗扣,一部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居然没有让我觉得扣人心弦拍案叫绝的地方。

  购买之前在网上中了一些网友对本书的评价,其中有一位说,如果你看过明朝那些事就不要买这本书了,之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看了一遍之后大概懂了,如果你看过明朝那些事在看这套书的话,会觉得很没意思

  20多天,终于看完了,我个人对本书的评分为60分。推荐指数为2颗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