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凯尔特的薄暮》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凯尔特的薄暮》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6 05:5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凯尔特的薄暮》读后感精选10篇

  《凯尔特的薄暮》是一本由(爱尔兰)叶芝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凯尔特的薄暮》读后感(一):爱尔兰版《聊斋志异》

  《凯尔特的薄暮》是一本集斯莱戈和戈尔韦的神话传说故事的合集,作者融合了众多神秘浪漫的爱尔兰乡间神话,号称是爱尔兰版的《聊斋志异》。我就是受此说法的蛊惑,忍不住产生阅读兴趣。   

  收到书,还没有看到内容之前,首先被精装书的体面大气所折服,虽然每个故事都比较短,但是各有各的特点,不乏奇闻趣事。书中汇集了各类乡野传奇经过作者之手加工整理,再加上作者的发挥,“文章洋溢着神秘浪漫的美感以及对淳朴思想热爱展示了一个与现实平行的幻想世界全貌”。直到写评论时候,在豆瓣搜索这本书,才知道它有多个版本,而这个版本则是最新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藏书系”系列作品之一。

  我试着给七岁的女儿讲书里的故事,但是女儿并不感兴趣。可能是记述过于简单,少了很多能够吸引小孩子素材,也许是我选读的部分没有体现故事的精髓,我本该自己先仔细读过之后再带着女儿欣赏,也许是女儿年纪太小无法接受这样的内容,总之这次亲子共读不够成功,女儿弃书而去留我一人独自咀嚼异国情调。想来,让女儿现在看《聊斋志异》的效果也就是如此吧。即使我们成人原版的《聊斋志异》,想必有些人也会觉得不如看后人编译过的故事精彩,更比不上看影视作品带来的感觉刺激。但是《聊斋志异》的地位意义并不因此而改变,本书亦是如此——“其意义不仅在于拾起了散落在乡间的纯朴珍宝,更是爱尔兰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推动力量”。

  如果你想了解爱尔兰的神秘传说更甚于对精湛文笔和精彩刺激情节追求,本书必不会令你失望

  《凯尔特的薄暮》读后感(二):中外《聊斋志异》比较——评《凯尔特的薄暮》

  《凯尔特的薄暮》是叶芝的一本书。说到叶芝,大家首先会想到他是出生在爱尔兰的一位世界级而且是世纪级的伟大诗人。他的那首《当你老了》被无数诗迷传唱。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身份:神秘主义者!而这本《凯尔特的薄暮》就是叶芝这个神秘主义者身份的明证。

  新星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其中的叶芝卷选的就是这本《薄暮》,在书的腰封上有一句“爱尔兰版《聊斋志异》”,这个说法倒是很吸引人,不过是不是正确呢?两本书之间又有什么异同呢?

  首先,两本书都是讲灵异故事的。于是这两本书也就都很好看。只是,因为两本书来自不同的文化,所以也就有不同的灵异。众所周知,《聊斋》里最著名的灵异是狐仙,偶尔也有鬼怪,但来自爱尔兰的《薄暮》里的灵异则是“精灵”,这个“精灵”究竟能够对应中国的什么,我一直没有搞清楚,从叶芝的讲述来看,应该说的是鬼,但又不完全是鬼,因为这些东西还和人的身高体重差不多,而且独立存在。且不管它是什么,总之这些神秘的东西都很有意思。不过坦白地说,外国的“鬼故事”虽然更新鲜,但是趣味性并不如我们的《聊斋志异》,那些故事都太单一了,甚至大部分都不能算做“故事”,而只是叶芝为我们描述出的一种状态,或是“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还是更喜欢《聊斋志异》。

  其次,两本书都是收集的民间传说整理成书。所以,两本书都有很浓郁地方风格。《聊斋志异》不仅中国风格明显,而且山东风格更明显;同样,《薄暮》不仅有英伦味道,更有浓郁的爱尔兰味道。书中甚至有一段是阐述爱尔兰和苏格兰在对待精灵问题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并进而致使精灵对人们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种地域风格太浓烈,所以两本书的反差也就更强烈。虽然叶芝认为爱尔兰的精灵比苏格兰的更温情,但比之中国的狐仙来说,就远不如我们的“婴宁”之流更可爱了。

  第三,两本书都是由篇幅很小的文章组成的,读起来也会感觉很轻松。试想,要是一个长达三百页的灵异故事会是一个什么效果?就像前面所说,叶芝讲的故事并不复杂,所以也更短小。而《聊斋》里则有很多很复杂的故事,长达三四千字,要知道那可是文言文,不过总的来说仍然算短小精悍型的。

  最后就是在讲述故事之余,作家还要加上自己的见解。《聊斋》是往往在结尾处加一段“异史氏曰”;而《薄暮》的开篇虽然叶芝声称尽量保持听来的故事的原貌,“除了一些评论之词,偶尔的一两句假话也是为那些不太擅长讲故事的人同内心恶魔天使交易。”但是叶芝远比蒲松龄走得远,他的这本书直接就是一本“随笔”,而《聊斋志异》则是小说。而从作者本人的态度角度出发,两本书的差别则更为明显。蒲松龄先生写这些鬼狐故事有很明确的寄托,他是借灵异而讽现实,用流行概念说应该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披着魔幻的外衣,描摹的却是现实世界。相比之下,叶芝就单纯很多,他是为神秘主义而神秘主义。就像他自己说的:“人类的想像力多集中在奇异及变幻无常事物上,怪谈和随想一旦与邪恶善良结合,便会推动其赖以呼吸自由。”

  《凯尔特的薄暮》和《聊斋志异》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则更为明显。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两本书都是伟大的著作。

  《凯尔特的薄暮》读后感(三):那些可爱的精灵们

  有些事你相信便是真的。有多少人相信这世上有精灵存在。我想,大多数爱尔兰人都坚信吧。

  起初阅读这本书完全是被书名所吸引:凯尔特的薄暮,多么有意境名字。在一个悠闲的午后,一边品茗,一边读这本书是再合适不过了。刚开始阅读时,觉得有些乏味,略觉难以理解。后来便渐渐入迷。正如很多人所说,这本书很像《聊斋志异》。作者从爱尔兰劳动人民的口中收集各种关于精灵的传说和故事,然后将其忠实坦诚记录下来,展现一个真正的爱尔兰。书中描绘各式各样的精灵。爱尔兰的精灵有时跟人类差不多高,有时比我们高,有时比我们矮,爱尔兰人认为是我们眼睛里存在某种东西才让精灵们看起来时高时矮。有的精灵很美丽,如梅芙女王;有些精灵有点奇怪,如猪仙。精灵有些善良,会帮助人类;有些邪恶,或掳走人类;有些调皮,会捉弄人类。不过爱尔兰人相信精灵大多是善良的;但是苏格兰人不同,他们害怕这种精灵鬼怪,想要他们。“你要寻找他们所做的令人愉快且对人有益事迹,只要到爱尔兰就行了;要是想寻找他们干下的恐怖之事,那就得去苏格兰。”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很有趣的。此外,作者还描写了一些其他带有神色彩的民间传说,如地狱、奇怪的声音、乡间的鬼魂等等。

  但我想作者的意图不只在于想记录这些爱尔兰民间传说,更想描绘那些可爱、淳朴的爱尔兰劳动人民。那个讲述了书中大部分奇闻异事的老人帕迪·弗林,个子矮小目光炯炯;那个爱尔兰最美丽的姑娘,玛丽·海因斯;那个双目几乎失明的爱尔兰诗人拉夫特里;那个固执的羊骑士;那些代表黑暗力量的巫师......

  合上书以后,我认为这本书更适合成为一本睡前读物,在入睡前阅读一篇,伴着神秘的故事进入神秘的梦乡

  《凯尔特的薄暮》读后感(四):招魂

  叶芝这本可以算是笔记体的诗化文集,被许多人归入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作。19世纪初起源于欧洲的民俗学(folklore),受到德国浪漫主义巨大影响,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开始蚕食传统农村市镇生活时,开始关注本土的、底层的、民族的传统与生活形态。在欧洲传统中,非理性这才在理性的绝对优势中觅得一线生机

  我未曾去过爱尔兰,但去过同样说凯尔特语的威尔士,至今仍是极目的葱绿与田园。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崇拜精灵与幽冥,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时令灾害、人与土地农民类似变化与神秘有天然的崇拜和感知,我想这也是社会主义无神论在农村社会总是走向畸变的原因吧。

  这个版本的译笔固然仍有疏漏,但也堪称不错。叶芝文笔诡丽,总让我想起李贺。读这样的集子,好像始终在吊着一瓶点滴,向血管里注射肾上腺素。

  人类从迷蒙的愚信中走出,迎着理性的火光探索未知。可未知的幽冥中是否会有一条路回归幽冥?量子态的观察者魂归何处?掩卷时,脑海中跳出了一句莎翁的诗:“我向往昔招魂,我招来了许多旧梦。”

  《凯尔特的薄暮》读后感(五):藏在山村的野故事

  ◎木木勺

  多少人曾爱慕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又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水木年华的这首《一生有你》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恐怕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叶芝的诗《当你老了》。

  叶芝,这个爱尔兰诗人的名字之所以广为人知,除了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他作品的喜爱。叶芝的诗作神秘、浪漫而纯真,早已跨越了语言界限感动了全世界无数的读者。艾略特甚至说,叶芝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叶芝早期的诗歌浪漫而华丽,内容多数是关于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实际上,叶芝是一位著名的神秘主义者,这或许要追溯到古老的凯尔特民族爱冒险又非常迷信的传统。

  《凯尔特的薄暮》是叶芝的作品,但并不是一本诗集,在这本书里爱尔兰诗人记录了他听来的一些乡野故事。故事里说,树林和丘峰间,人迹罕至的地方常有仙人和精灵出没,偶尔鬼魂也会出来捉弄人……生活在爱尔兰的凯尔特后裔们如此崇尚勇敢,以致于女人们也因为英武而更加美丽,胆小懦夫总是让人瞧不起,好像他们与生俱来的有骑士的高贵荣誉,能蔑视死亡,勇往无前。

  这些多数有关灵魂、精灵、魔怪和仙境的故事多数篇幅不长,在很多篇章里作者甚至记叙了他在什么地方听谁来讲的这个故事。是的,《凯尔特的薄暮》很像是中国的《聊斋志异》,作者本人很为这些奇怪的故事着迷,于是就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和更多的人分享

  所不同的是,如果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刺贪刺虐,借鬼狐之说写了很多人世可笑意味深长;那么叶芝的《凯尔特的薄暮》明显没有想寓意太多。叶芝笔下的精灵和鬼魂或许一直就没有现身,就算出现了也只是模糊的描述,停留在大概听别人是这样说过的程度。故事里除了对智慧的崇敬,对勇敢的歌颂,和对善恶的分别以外,好像没有更多的影射了。如果想分析多余的意义,怕多半会是徒劳。

  叶芝记录的这些奇闻没有经过雕琢加工,保留乡村讲述者的质朴风格,看似粗糙却很珍贵,有点像是藏在山林间的兽,偶然发现它的些许踪影足够让人们惊喜

  愿这些原本藏在爱尔兰山村的野故事能复苏读者古老丰富想象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